美梦成真

HD中字

主演:罗宾·威廉姆斯,小库珀·古丁,安娜贝拉·莎拉,马克斯·冯·叙多夫,沃纳·赫尔佐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美梦成真 剧照 NO.1美梦成真 剧照 NO.2美梦成真 剧照 NO.3美梦成真 剧照 NO.4美梦成真 剧照 NO.5美梦成真 剧照 NO.6美梦成真 剧照 NO.13美梦成真 剧照 NO.14美梦成真 剧照 NO.15美梦成真 剧照 NO.16美梦成真 剧照 NO.17美梦成真 剧照 NO.18美梦成真 剧照 NO.19美梦成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美梦成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克里丝(罗宾·威廉姆斯 Robin Williams 饰)与安妮(安娜贝拉·莎拉 Annabella Sciorra 饰)深爱着彼此,这对让人艳羡的夫妻有个美满的家庭,聪明可爱的孩子们,坚贞不移的爱情。可是一切都在孩子们意外死亡后打碎了。 自从孩子们逝世后,克里丝与安妮夫妇俩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他们心里惦记的始终是死去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彻底失去了快乐的根源,都变得郁郁寡欢,但两人依然互相依靠着生活。可是,厄运并没有就此停止。安妮最心爱的克里丝也在意外当中逝世,死后的克里丝在天堂上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仿佛生活又回到了当初快乐的样子,但他的心里仍记挂着尚在人间的妻子。 丈夫的逝世,使安妮心痛不已,生活变得更加难熬了。终于,她还是无法忍受独自生活的寂寥,自杀了。生前的她经常凭想象画出天堂的样子。可是由于自杀,她只能堕入地狱。克里丝誓要留在妻子身边,不让她继续受折磨。于是,他到地狱去了……横风之中变形金刚2疯狂电影人昌迪加尔爱曲约瑟夫·钱伯斯的品格听见你的声音无言2012圈子第二季瑾娘燃情岁月[1994]解忧杂货店粤语四十七浪人之刃南诏风云之忠烈者爱情万岁三毛流浪记黑客全城高考坦帕湾爱恋 第一季您说了算死亡占卜2:恶灵始源遥远的桥明明是个碍事配角、却被王子给宠爱了题壁诗之谜人生闯荡日记第一季篮球恋爱青春我愿意1985不可思议的动物之旅 第一季飞贼白菊花哑娘母亲(2009)亲爱的白种人第四季混凝土乌托邦令伯特烦恼成人初学者抵挡计划苦役列车班会黑蛇呻吟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

 长篇影评

 1 ) 人间处处是天堂 - -

我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是个小学生,只是模糊的意识到这是个讲天堂地狱之类的故事。那个油画的场景在我大脑里一晃就是十多年,所以我算是对它有情节的吧。

这是一部由大爱汇集而成的电影,虽然它比我想象中要俗套得多,可是有的时候越是俗套的东西越是真挚单纯,至少这样的一个大时代里,人人都在竭尽全力的去边缘化自己的时候,我很庆幸自己还能为许多俗套的东西所动容。

我喜欢电影里对天堂的设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堂,你想自己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它就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刚好在搜到这部电影之前,我看到了一些关于潜意识的文章,大致是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整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都只有我们自己一人而已。其实说穿了不过就是说我们的主观想法决定一件事的好与坏。或者这个天堂就是自己对生活的诉求。

其实正常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当生活按照我们所想的那一方面走的时候,我们便生活在天堂之中,反之就是地狱。其实这部电影最关键的地方是说我们的意识影响我们的生活,很多东西我们认为是好的,它便是好的。很多时候我们沉沦在悲伤之中,一个坚定并且美好的意识,地狱也会变成天堂。

所以我说,一部好的电影必须释放一些正能量,要不然我们要怎么活在这个世界上 = =


PS:98年的老片,特效看上去完全不过时。

 2 ) 你好死亡

本片以男主视角讲述“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后是什么样子” 其中有涉及自杀的话题,自杀的人为什么在地狱?”

女主角安妮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失去两个孩子,无法振作,离异后丈夫离世,她选择自杀,难道这样也要下地狱吗?

面对一连串悲剧安妮的反应是责怪自己,如果是她去送孩子上学,孩子或许不会死,如果她振作精神不需要丈夫的帮助,丈夫或许不会死,她一直责怪自己,沉溺在悲痛中,她造了自己的地狱。

安妮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原谅自己。 克里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爱,我们也会犯错误,但如果回过神来意识到真的爱它,就要有为之“地狱无门偏要闯”的勇气,去完成去结束去弥补一切的伤害,无论结果如何,爱战胜一切,爱是绝对力量。

 3 ) 视觉盛宴,心灵启迪


《美梦成真(飞越来生缘)》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更多的是心灵和灵魂上的震撼与启迪。
男主人公Chris和女主人公Annie一见钟情并彼此深爱。他们拥有着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生活。在接连遭到了失去儿女,失去丈夫的沉重打击后,Annie不堪精神重负,选择了自杀,步入地狱。进入天堂的Chris不辞劳苦从地狱将Annie救出,并相约转世人间重新相寻,相爱。精致而宏大的油画画面,匠心独运而撼人心魄;天上人间,来世今生的爱情也让人震动不已。但更让人久久难以放下的是整个电影理性的智慧和对灵魂的觉引。
摆脱一切外在认同,重新找到真正的自己。
面对死亡,恐惧吗?害怕吗?为什么?影片中,即使是面对自己心爱的小狗的死亡的时候,心中依旧会萌生恐惧,不舍的情绪:“You are angry, death makes that”。那么,在自己的完全意识中面对自己的死亡时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呢?Chris很坦白地承认了自己面对死亡时的恐惧,恐惧自己的消失(disappear)。现世与死亡的边缘,冥冥中,潜意识向他发问:“Who are you?a doctor? I can’t see you…”不禁问:他是谁?我是谁?我们又是是谁?生活中,我们是否真正的找到过自己?“我是医生,我是学生,我是教师,我是……”“我”是医生吗?“我”是学生吗?“我”是教师吗?……我仅仅等同于我的一个身份的认同吗?“I can’t see you”,“I”是谁?“you”又是谁?“I”作为一个观察的主体,“you”作为一个被关照的对象,同时存在于“我”之中,那么,哪个才是真正的“我”?死亡的边缘,“I”看不到了“you”作为“doctor”的存在,完全摆脱了身体,身份认同的捆缚,这时的“I”才是最自在,最真实的真正的“我”的存在。面对死亡时萌生的对“disappear”恐惧,其实只是人们自己给自己营造的一种束缚。死亡并不会使“I”消失,消失的只是“you”,那种外在的肉体,身份,名相。但人们往往犯一个错误,完全认同于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身份……认为那些就是自己,完全将“I”与“you”等同,殊不知二者一个为主体,另一个只是客体而已。于是在死亡边缘,要离开尘世给自己无形中强加的标识时,因为不能够执着于那些所谓的“自己”时,产生对于看似要失去“自己”的恐惧。
就像伊安所说“You are not disappear you are just died ”真正“die”的只是外加于“我”的赘物,真正的“我”从不会“disappear”,仅仅是“goes where we all go”。就像影片中,经历过死亡的Chris,卸下了现实中存在的“名相”之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真正的他。影片从头至尾也像我们展示了真正的他身上的智慧,理性,爱,喜悦,平和。当他来到自己的葬礼上,感受着葬礼上死气沉沉的气氛,看着为他的死亡悲痛欲绝的人群,一个细微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真正“他”的不同。貌似不可思议的,他脸上祥和中略带着微笑,嘴中发出一句“Come on”。在他自己的葬礼上,在别人为他的死而痛苦的时候,“他”平静的接受了自己死亡(确切的说,他睿智的认识到了自己身体的外在的死亡),而且充当了一个法子内心的安慰着的身份。“At least you want to see youself”,真正的“他”不曾恐惧,平和的面对自己,包括自己的“死亡”。
面对自己悲痛到麻木,悲痛到疯狂,悲痛到平静的妻子,他祥和的眼神总是能够给人传达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爱。眼神是心灵的入口,“他”向我们展示了“真我”的深沉的爱。他不停地用心灵告诉自己的妻子,“I am here ,I am still exsist .Always be with me”没有经历过死亡,也从未找到“自己”的妻子虽不愿面对,却坚信丈夫的离去,消散。她不甘愿放弃,但最终,也是必然,会放弃。
真正的“我”,不等同于我的身体,不等同于我的身份,不等同于我的思维,不等同于我的情绪……而是一个更广阔的,更真实的,更平和的,对于这些身体,身份,思维,情绪等外物的观察者,体会者,控制者。所以,“死亡”是死亡,又不是死亡;是消失,也不是消失。明白了这些,可能会减少一些对于不必要的对外在的执着于认同,在面对生存与死亡的时候,可能会少些无谓的恐惧。
顺其自然,觉知源头,接受果报。
天堂里,当Chris听说Annie因自杀而下地狱时,丧失理智,情绪四起,伊安告诉他“No judge here ,everybody is equal”。无论在哪里都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任何特殊性而改变什么。做出了“因”就必然要为“果”负责。当然,这里的“no judge”只是没有人为的改变自然的judge,而天地之间自会有“judge”,要不“Everyone is equal”又是什么来规定的呢?就像业力大于愿力,每个人都无法跳出因果的轮回。“You can select neither reject or understand”毋庸置疑,当结果发生地时候,选择抵抗还是接受依旧在于自己。但是无论抵抗和接受,事实的后果却由不得自己选择。对于注定要发生的事情,与其去获得因毫无意义的抵抗带来的痛苦,还不如平静的接受。佛家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与其用无用的“抵抗”之因去换来痛苦之果,不如用“接受”之因来赢得平静之果。当拥有一种完全的智慧和通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事物,看到现象背后的真理。一切事的发生都有其因缘,当你接受苦难,就能从现实中得到解脱。“圣人畏因,凡夫畏过”时刻觉知“因”的源头,平静接受因之果。
“Hell is for that who do not kown he is dead ,what he had done and what happened”当一个人既不自知,也不接受自己所做的事,于是要永远承担后果。所以,地狱中人并不只是我们平日所想的十恶不赦,罪不可恕的大恶人,还有很多浑浑噩噩,不愿接受因果的糊涂人。“好人下地狱,是因为他不能够原谅自己。”annei不断地自责,不断地为自己的犯下的错误而痛苦。她以为,因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做法才使得别人遭到不幸;她以为,自己本能很好的控制这个世界,左右事物的发展。可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这只是对因果法则的无知而已。这是她以自我中心营造的一个虚假的逻辑关系。她不停的将儿女的死和丈夫的死归因于自己没有自己开车和让丈夫送作品,孰不知儿女和丈夫的死都冥冥中注定,是他们的死缘已到,而并不是谁的过错。事实上是,即使当自己做出某种决定,也不是自己主动发出的,而是某种不知道的因素在诱发自己的决定,而结果更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一切按照自己的意愿、欲望,奢望构建自以为是的虚幻幸福,实则却破坏干扰了自然法则的运作。这种破坏和干扰的力量,打乱了自然的法则,最后还是会回到始作俑者身上,这就是自作自受。所以,对因果法则的忽视将annei置于深深的自责,也正是她自己的这份自责,亲手将她自己送进了自己的地狱。

心即世界。
这是影片中的一段台词:
“Am I really here ?
What do you mean?You mean your hands or leg?
Partly
Is it you when you lose them ?
Still be me
What is you ?
My brain?
It is just part of your body, like your figure nails and your heart.
I can hear the voice of my heart, it can make me thinking ,sense, and know my existence.
So ,you know your existence, so do you .
这不仅告诉我们,我们不等同于我们的身体,不等同于我们的大脑,同时也阐述了:只要我们自知存在,我们便存在。大脑只是用来思维的一个工具,而思维只是自己用来完成一项任务的手段。只有当我们真正感知到了真正自己的存在,学会了感知自己的思维,关照自己的感受,认知自己的存在,自己才真正的存在。
我们活在自己的思维里,(也可以说,真正的自我常常借居思维之中)“I don not need my glasses ,I can see everything in my imaginary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自己想听到的。即使,仿佛用眼睛真切看到的,也参杂了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思考,源于自己的心。Everything is waiting for you .what is in our mind ,it is true
所以,你的心中,藏匿的,就是一个属于你的完整的世界。
Chris发现自己天堂中的情景和他与Annie构想中的理想居住地完全相同。Marrie也曾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于是就有不同的世界”她的天堂也同样和她的想法一致。这完全不是巧合,因为我们的dream就是我们想要的,而我们想要的就是我们的天堂。“Physical is illusion ,but thought is real”。Thought总是拥有很大的力量,它改变了我们的心态,改变了我们的能量,同样,改变了我们的世界。“Just close your eyes ,and know where are you going ,it is all just happen in you mind”
当然,当被笼罩在负面的思想中或失去理智的时候,自己会被情绪完全的控制,这时候,也就置身于自己的地狱。“在地狱,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丧失你的理智”。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细微的镜头,当Chris在地狱中看到Annie的时候,他大脑仿佛停止了思考,也完全丧失了觉知能力,只顾冲向了她。这时,身边人的劝告,呼喊,理性……他完全听不到,体会不到。他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和灵魂,必然坠入自己的地狱。
心往往反映了自己的世界,也改变着自己的世界。一心即是世界,世界即在一心。
生活中的天堂和地狱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得,总在心源。”转念一想,既然心生世界,我们平时也就是活在自己的天堂或地狱当中。怀着平静祥和,喜悦宁静的心态,就在天堂;而人生出了错误,即是真正的地狱。
每个人有自己想要的,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智,于是有自己的天堂。同时,也可能因不同的原因沦入自己的地狱。天堂与地狱本没有明显的差别,从天堂到地狱,或从地狱到天堂只源于心的改变,It just happens in you mind.
痛苦什么时候会终止?no rule ,you can stop when you want to.喜悦什么时候会产生?no rule ,you can start when you want to. Sometimes you lose you win , sometimes you win you lose. 没有真正的永久的win,也没有真正的永久的lose,All is up to you ,to your heart.
随着这样一部深沉而睿智的影片的行进,心灵也随之得到了一次震撼的洗礼。这里斗胆说出自己一些浅薄的想法,聊以满足自己心的需要。

 4 ) 我的快乐就是我的天堂

第一次见到这么美丽的天堂,如果是这样的天堂,谁都不会怕死亡。这个美丽的片子告诉我们其实死亡只是肉体灭亡,但是思想不会消亡,会按着我们生前的样子继续延续下去。

我双眼看到我所想象的世界
如果说我们是活在我们的思想或者想象中,一点都不夸张,这话的真实性在死后的世界得到证实。男主人公死后到了天堂,这是一个他熟悉的地方,山水、树木、花鸟,全部按照他的意愿表现出来,这是他生前就描绘好的世界。而他的妻子由于不堪忍受孤独压力,自杀而进入地狱,她所处的地狱阴暗、让人丧失理智,基本上是她生前环境的写照。
我们是活在我们的思想中的。

有些人说不可能的事,只是他们没见过而已
他们一家相继死后,可以在天堂团圆,甚至还活在自己的家里,周围的景色全是自己向往中最妙不可言的美丽。幸福无比。

好人下地狱是因为他们不能原谅自己
生前,因为痛失一双儿女,妻子始终活在自责忧郁中无法自拔。丈夫不堪忍受,不得不提出离婚,希望妻子不要放弃,他不能理解妻子的天空因为什么塌了。可是死后,他进入到妻子所在的天堂,走进了她的心理世界,看清楚是因为妻子无法释怀,爱让他理解并选择了留下,以自己的晴朗天空为他们筑起了极乐世界。理解一个人,有时候也不难。放下包袱,似乎也不难。

不可多得的好片,虽然年代久远,但是经典就是经典。
天堂是每个人都可以去的,你可以自己为自己构筑,按照自己的意愿。

 5 ) 思想的力量

这部电影很久以前就想看,查找时却不知道电影的名字,只记得上高中的时候看见影院门口的海报上写着:…丈夫来到妻子的画中…,于是在网上一顿狂搜,印象中海报上那个人的外形轮廓很像勇敢者游戏中的那个男主角,后来一查果然是他,能让观众凭模糊记忆判断出他是谁的演员, 演技的确很棒。
原以为这是一部轻松的影片,没想到它竟然讲了那么多令我们产生思考的东西,里面有很多处句子都可以作为名言警句了。看第一遍的时候经常会走神,因为当中的对话总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事,而且画面和颜色也很吸引人,不得不又看了第二遍。
影片试图让我们相信真的有天堂、地狱和永恒的爱情,而这些确实都是我们一度所怀疑的东西,对于我们的前生与来世,真的有存在过吗?但如果真的有如男女主人公那样要经历那么悲惨的痛苦的遭遇,才能再次换取来生的缘分,那这种缘分不要也罢,美好的生活应该是轻松快乐的才对。
男主角死后之所以能够来到妻子的画中,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他对妻子的思念带给他的,他和他的以另一个形象出现的女儿所看到的美人鱼和在空中跳舞人们的场景,也是男主人公女儿思想的呈现。前生的想象成了死后的天堂,这个逻辑合理么。
印象深刻的情节:男主角来到类似图书馆的地方拜见另一位眼镜使者,老先生告诉他这里智慧的语言可能会干扰你。一些智慧的书籍或是名言有时可以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适当的借鉴可以用来平衡你的心态,但如果将实际的生活盲目的按其照做那可能麻烦就大了。再智慧的言论也是人的言论,不是神的言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正确的判断。
另一个情节就是男主角在铺满人脸的路面行走的时候,无意间碰到了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表示出了极度的欢迎,而男主角忐忑的表情真是太搞笑了。这一幕又让人想起曾经的一部日本暴力题材动画片,这段情节两者极为相似,看来日本的动画产业的确很成功,影响范围很广。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句话:地狱的可怕之处就是会使人丧失理智。愤怒、贪婪、无止境的欲望….都成为了丧失理智的根源也会使人变得疯癫。但你可以选择离开地狱,就像有人说的“地狱和天堂都在每个人自己身上”,忘记仇恨会使人重新快乐起来。
影片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自杀的人不能上天堂,估计影片作者应该是名基督教徒,他是希望把这个思想传递给所有人吧。生命是宝贵的,任何人都不具有决定他人或者自身生死的权利,否则就破坏了自然界的规律。(但也有个例请看《地狱警探》中基努•里维斯的最后反转)
整部影片一直都在阐述人思想的能力,这让我想起大学时的一位女同学给我讲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女教师人到中年翻看自己学生时代写的笔记,其中记录了一批她自己十分讨厌与憎恶的事,包括不喜欢什么样的人,不喜欢哪些事,还有不想从事的职业等等。后来她发现现在的丈夫和所从事的工作都在她当年笔记记录的讨厌事之中。心理学研究者把这种现象解释为思想的力量。
你心里想的是什么,达到哪种程度就有可能把它演变成为现实,这就是思想的力量。那名女教师就是因为错误的过度关注了一些自己不想要的,怎知这些消极的思想竟也无形的演变成了一种力量,结果一切不想要的却成为了现实,真令人无可奈何。
积极的思想加上正确的选择就能成为自身的力量,其实这种力量我们都曾经感知到,只是经常忽略它,原因是我们都缺乏一种持之以恒的信念,因而才不会轻易看到这种力量的展现。

 6 ) 我思故我在之爱本源

“美梦成真”在于一个“梦”字,因为是梦,所以我们享受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自从看了“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后,这是一部再次让我震撼的片子,无论是主题还是表现形式都做到了极致。
首先来顺一下故事:克里斯蒂和安妮相遇一见钟情,在山坡上确定下恋情然后结婚(结婚后有甜蜜的一段时光),之后生了两个孩子,孩子死前三个月克里斯蒂教女儿玩象棋,与儿子进行了一次心灵交流理解了彼此,三个月后和长大了的孩子打水仗,第二天上学途中孩子死掉,接着是葬礼,葬礼过后安妮精神分裂,被送到精神病院,克里斯蒂提出离婚并让她不要放弃但安妮愿意去接受现实并配合治疗所以他们没有分,一晃四年过去了克里斯蒂在给一个小女孩检查接到安妮的电话,为了能让安妮回来庆祝他们的double day克里斯蒂答应安妮帮她取画,在取画途中出车祸死掉,死了的克里斯蒂来到了想象的世界中,也即是安妮的油画,在这里遇到了女儿和儿子,而在这期间安妮忍受不了痛苦自杀身亡下了地狱,克里斯蒂就去地狱搭救她,最终救出了安妮,并在最后双双投胎,邂逅在一个湖畔。这个故事的顺序是我调整的,影片的顺序用了很多闪回,先描绘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作为前奏为后面的用爱营救提供了可能性,并用一系列的闪回来证明这种可能性。也因为这种蒙太奇,让影片的叙事充满了美感。
一、主题
故事的顺序大抵是这个样子,我得首先谈一下片子的主题。这是一部母题为“爱”的影片,其中由此延伸出来的关于想象与存在的辩证都属于分题。为什么说母题为爱?毫无疑问,爱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随处可见的因素。首先一见钟情的爱促使克里斯蒂和安妮在了一起,并结婚生儿育女,对孩子的爱让安妮精神崩溃一度自我放弃,对狗狗的爱让女儿甚至与母亲翻脸,对父亲的爱让儿子从未放弃,而对安妮的爱让克里斯蒂死后来到了油画世界,对孩子的爱让他找回了改头换面的女儿与儿子,而克里斯蒂与安妮的爱最终让他们到达了梦想的世界并投胎后再次一见钟情...整部影片没有一处不是爱的体现,而爱当然不局限于男女之爱,还有父母之爱、敬仰之爱、朋友之爱...每一种爱都朝向着爱的母题,也表现了爱乃世界本源的观念。爱乃世界本源还有一个例证是关于“我思故我在”的思辨,影片在克里斯蒂死后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想象世界,而这个世界就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克里斯蒂也说,脑袋是“我”,虽然脑袋也是身体一部分,但它超越了身体而存在。同样的,天堂是梦境是想象出来的,地狱自然也是想象出来的梦境,所以无所谓天堂与地狱,也无所谓梦境与现实,都是想象的结果,这个生活的世界便是一切罪恶或者救赎的来源,而爱能拯救这一切。
我思故我在是很明显的唯心主义,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所以女儿儿子能变成别人,阿尔伯特能变成别人,全片也基于这个点而建立起来:死亡的世界。影片的主题基调是“希望”,在想象的世界里,唯有“爱”能产生“希望”,所以爱作为母题而不断重复出现。
二、形式之美
形式之美包括了故事的形式,也包括了节奏剪辑等。影片的故事内容在前面已经顺过,而形式上并不是这样安排的。影片只用了七分多钟来展现家庭的和谐与爱,随之便是迎来死寂的死亡,然后一晃四年过去把克里斯蒂与安妮再次的稳定幸福展现出来,接着便让克里斯蒂死去。这样的情节用了三十分钟左右,可以划为影片的第一段,为后来的影片用爱营救做了铺垫。接着是表现克里斯蒂在想象的世界与安妮的世界,交叉剪辑,形成一种鲜明的“明与暗”对比。安妮选择自杀是影片的第二部分,为第三部最终克里斯蒂往地狱就安妮的情节做了推动,与之前孩子之死让她崩溃遥遥呼应,并用“活与死”的结果做了明显的对比,表现出她对克里斯蒂的爱是那么的深沉。第三部分是地狱营救并最终成功,和前面一样,还是运用了很多闪回,用以表现以前和现在的对比,落差之大让人心灵也随之震撼而产生心痛的感觉。最后一部分是投胎后的克里斯蒂与安妮再次一见钟情,与开头的一见钟情画面对应,也终结了“爱”的母题。
影片的交叉剪辑、闪回等技巧,用得恰到好处,所以并未喧宾夺主,而是为影片的风格服务,造就了影片的艺术。
三、画面之美
影片的画面无疑是美到极致,很多大远景、全景就是一幅画,就像克里斯蒂身处的油画世界一样,仿若影片本身就是一次油画的快速浏览。天堂之美、地狱之苦,都完美的表现出来,奇妙而真实不得不为之震撼。影片还采用了高速摄影的手段,在表现一些转折或者充满感情的动作时,你会发现画面变慢了,像是在沉思,也让人沉思,仿若是别离仿若是不舍,总之千万种感情蕴含在里面无法表达。就像,孩子上学克里斯蒂看着车缓缓从身旁开过,安妮画紫色树前的那个表情慢放...片子还适当运用了很多抒情长镜头,像开片时克里斯蒂与安妮坐在小山丘上的画面,这画面与油画的画面进行了对比,这是画面相似或重复的摄影手法的运用。还有克里斯蒂死后安妮的生活的长镜头,那是一种已经要死灭感觉的镜头:逐渐拉近,满地是那种熟悉的蓝花...对比的鲜明突出只剩下安妮一个人的悲痛。想象的世界是没有约束的,可以很慢可以很美,但想象世界里也是有束缚的,而束缚来源于自己。所以天堂地狱其实都是自身而起,能拯救自己的唯有爱,这便回到了“爱”的母题。
无论是造型还是画面构造,无论是摄影还是主题,影片都十分完美,最重要的是也表达了我所认同的东西:爱是世界的本源。“梦”是美也是恐怖的来源,但只要有爱,一切都还有希望。

 短评

看到画中树枯萎时,莫名的哭了。输了也是有所得的!

8分钟前
  • 魔鬼1号
  • 力荐

电影的色彩真的是美的不行了,知道这部电影还是因为喜欢听许茹芸的美梦成真。里面那个女儿转世的中国人,好像还是辣妈辣妹里中国饭店的老板娘...

12分钟前
  • blake88
  • 力荐

勉强两分。这片子没剧情,上来就迅速交代男主和老婆结婚然后死了孩子死了老公自杀了老婆,之后的电影片长,就是一场心理治疗的秀,这场秀呢,是被限制在基督教框架内的:夫妻间极度忠诚,及自杀下地狱之类的宗教规范,具体的治疗过程,就是威廉姆斯一直跟老婆絮絮叨叨讲些莫名其妙的鸡汤金句,以及美国中产那种不触及事物根本的片汤话,我不禁想起中国民歌里唱的“死了老公好出门”,相比之下,美国清教徒活得真是太压抑太可怜了。全片话疗内容的组织,基本基于威廉姆斯的意识流,于是显得凌乱。全片美术还是很强的,做了人在油画中畅游的场面,视效惊人,还做了冥河跟满地人头的地狱图景,都是大场面,但是这种大制作在70年代还能出现在先锋电影里,90年代就只能配合这种腐朽无趣反人性的保守主义表达了,时代变得越来越糟糕了,不是么?

13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一想到这是98年的片就打了五星,作为披着基督教图景的佛教故事,俗套的爱情用轮回观演绎竟变得有趣,天堂和地狱的想象力和物美设计极其美丽,还有着舞台剧的精致。罗宾威廉姆斯人然老相,但美式中产男人外形符合本片人设,想到他人虽不在,看到电影仍觉温暖,昨晚父母已睡,和某人窝在沙发上看,小温馨

14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太唯美了。也是基督教与古典异教观念的一个杂糅。嗯,有点怕怕死了去哪儿~如果不是真实的上主的救赎,我去的和在的一定是一个极度苍白和虚无的地方。

17分钟前
  • 江绪林
  • 力荐

最开始是从许茹芸的《美梦成真》这首歌认识这部电影的,看过之后却永远记住了那油画般的梦幻天堂。。。

19分钟前
  • 一贫
  • 力荐

只要你不离不弃,地狱都会变成天堂~

21分钟前
  • 怂囧小赫
  • 推荐

第一次看到Production value破坏片子的气氛的电影。特效做的太假了,应该卡梅隆来拍。被剧本感动得稀里哗啦的。Sometimes when you lose, you win. 越来越相信前世今生。

22分钟前
  • 車車
  • 力荐

Robin Williams不經不覺逝去已四年,咧幾年我都一路回避開重溫或睇距噶作品,就系驚自己一見到距那暖暖的笑容和眼神,忍不住眼淚滑下臉龐,一位跌落凡間的天使。飛越來生緣,愛令他從現實到天堂再到地獄,夢幻般的經歷,只為能與她再重逢。以神曲為背景,如油畫世界般的優美特效。愿Robin在天堂安息!

25分钟前
  • 阿蚊
  • 力荐

情节简单,就一个字惨,但构造出的天堂地狱还是很令人新奇的。

27分钟前
  • Cappuccino
  • 较差

似魔似幻的背景和不断变化的场景,让我想起美少女特工队。也许会有人不耐烦或者看不懂。一开始我也疑惑这样的跳跃,但几个沉入水中的场景却让我想起潜水钟与蝴蝶——那个真实故事里的灵魂受困于肉体的畅想。然后我才惊呼片子是真的在用心讲一个关于灵魂拯救的故事

29分钟前
  • 微喵的兔姑娘
  • 推荐

美术太出色了!!!

30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地狱里往下掉,边上都是拉长大里石柱那里有点未来科技感。以及主角在女主屋子里突然变冷那里节凑很奇怪。hd结局明显导演很嫌弃以外都很好。特别是听导演说完,就感觉其实看得时候那么多宗教感也许是我们另外赋予?但记得那个女的说跟他们天主教信仰有关。果然视觉表达的同时也是自我表露。

34分钟前
  • 口日目
  • 推荐

如果说生前的梦想会成为往生后的现实,那么天堂或许是每个人都无法到达的话世界。可惜造化总喜欢折磨世人,一念的错差,地狱的孤寂会将美好的回忆吞噬。如果来生在海边的码头能与你一起分享午餐,那或许是这一世能想到的最幸福的事,那证明你从来没有离开过。

38分钟前
  • 勺罗罗
  • 力荐

美梦成真 What Dreams May Come(1998http://www.imdb.com/title/tt0120889

41分钟前
  • H·今天·你·H·了沒?
  • 力荐

那天听到许茹芸的歌突然又想起来这部电影

42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地狱的确很地狱、天堂也很天堂。喜欢的是每个人对自己天堂的诠释。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归宿。

47分钟前
  • Aki
  • 推荐

15.11.15 用轮回和阴阳的命题掩饰单薄的非典型治愈,坠画段落眼前一亮。

52分钟前
  • Ocap
  • 还行

他回忆起家人去世以前那个早上,他们还面带微笑,挥手道别,开着车缓缓离去,风在吹,花瓣和叶子纷纷下落。慢镜头,更易让人落泪。回忆总是美好的,因为你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54分钟前
  • Chiaki
  • 力荐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其实所有都是自己脑中的再造:甚至可说是男主脑中的幻影,整部片子都是他成为植物人后脑中的自白和自构。不过,我承认这个故事感动了我,说教没有击退我,幼稚而单纯的地狱拯救没有使我发笑,我甚至无法去寻找因果,即使这部片子本来就在讲因果,也讲因果网子上的漏洞。这是正剧和完美结局所能带来的独特感动,和悲戚的残缺只隔一步之遥。

59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