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限通缉

HD中字

主演:克里斯汀·拉蒂,瑞凡·菲尼克斯,玛莎·普林顿,贾德·赫希,乔纳斯·阿布里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1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2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3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4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5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6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13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14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15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16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17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18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19不设限通缉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不设限通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末期,安妮(克里斯汀·拉蒂 Christine Lahti 饰)和亚瑟(贾德·赫希 Judd Hirsch 饰)是反对越战的激进分子,为了坚持他们的主张,两人表现出了很多过激行为,最终,他们因为在政府实验室里放置炸弹而遭到了当局的通缉和追捕,从此,安妮和亚瑟过起了东躲西藏的流离生活。  丹尼(瑞弗·菲尼克斯 River Phoenix 饰)是安妮和亚瑟的长子,某日,他邂逅了名为罗娜(玛莎·普林顿 Martha Plimpton 饰)的女孩,罗娜的聪慧和机敏令她周身散发着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很快,丹尼就坠入了爱河。罗娜的存在让丹尼对居无定所的日子产生了厌倦,他希望能够安定下来,有一个真正的“家”,可是,对于他的父母来说,这个简单的愿望有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面条侠唯一生路倚天屠龙记之圣火雄风废柴英雄奇葩料理大作战 第一季查理班克斯的教育最长的旅程2015旺角的天空2之男燒衣国语火并神兽金刚4邦宝历险记禁锢之地镜前一吻身体西尔维娅传河神第二季乐魂机器人SORI新·奥特曼(抢先版)歌之☆王子殿下:真爱革命铁面无私1987美国舞男进化:与时代同行猪一样的女子青春逆袭路憨豆的黄金周守护甜心!派对!王牌逗王牌粤语版叛离边缘国语多哥他们发现了地狱杀入爱情路万事屋斋藤到异世界超人回来了王牌对王牌1998飞驰人生热爱篇鬼追人3富兰克林第一季太太万岁

 长篇影评

 1 ) 放手,为了曾有的青春

        青春常常与叛逆和不羁划上等号,青春又常常和时光短暂相联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叛逆疯狂的日子总比养家糊口带孩子的日子短很多,所以,当年对父母的价值观或明或暗的挑战的年轻人,为父为母之后又将如何?他们会给孩子们更宽泛的空间吗?《不设限通缉》就以一种特别的处境设定,以今天的父母昔日青春的隐性线索和他们孩子的显性线索交汇,让我们看到了一段持续二十多年的成长与抉择。

        片中,如今为人父母的波普夫妇确是当年的激进青年,曾经制造学校实验室的炸弹袭击事件,从而被无限期通缉,被迫带着孩子不断的改名换姓,不断的变换居住地。其结果就是,孩子们从出生后,就要承受父母青春的代价,而这种代价的无奈与伤害集中体现在了长子丹尼身上。在新的居住地,丹尼在学校展露出惊人的音乐才华,这就首先犯了大忌,父亲一直希望孩子们隐藏自己,低调生活,而丹尼不经意间就引起了关注,甚至有机会获得专业的音乐训练。而常年的逃亡生活,让这个家庭无法给出证明孩子过往经历的证明,于是,矛盾和冲突产生了,丹尼的痛苦与父亲的专横显得令人心痛。瑞弗•菲尼克斯扮演了丹尼的角色,而他青涩的面孔和忧郁的气质也非常适合这个角色,他处于一种生活的矛盾状态,一边是对家庭的责任,准确的说是从小由父母塑造的责任,保护家庭的历史不被发现,哪怕为此压抑个性,压抑自己的生活。另一边则是青春与自由的召唤,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主选择的生活的向往,片中,音乐在感召着他,那个他认识的美丽的女孩的爱在感召着他。他在两种力场间苦苦挣扎,似乎永无翻身之日。

        本片的中文译名“不设限通缉”在我看来正表现了电影的双重含义,一层含义是波普夫妇承受的通缉令,另一层含义则是丹尼承受的不设限束缚。片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吊诡的却也比较普遍的状态,那就是我们常常越来越像我们曾经反对的人,当年,波普夫妇年轻气盛,为了反战,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价值观,激情澎湃的投入到反战运动中去,甚至激进的使用暴力。然而,到了为人父母之时,叛逆不再,却成为了下一代人生的绊脚石,甚至带着一层自私的意味,为了躲避通缉,宁肯毁灭孩子的人生。当然,他们大可辩驳,比如自己如果暴露坐牢,那么对于孩子们也不是好事儿,然而这样的姿态又与当年他们的父母,甚至更多父母的“我是为你好啊”的心态何其相似。然而,这种心态的变化也并非应该受到责难,我们都是凡人,青春的不羁常常因为我们没有承担那么多当时无法想象的责任和压力,很少有人能保持激情战斗的心到一辈子,如果真是这样,社会时刻的激荡也非人们可以承担。所以,保守和激进本无好坏之分,重要的是正视自己此刻所处状态下可能的缺陷和对他人的伤害,丹尼没有义务为父母青春的代价买单,他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爱情,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才华,自己的人生,波普夫妇,特别是父亲,无意识的将一场针对他和妻子的通缉扩大化到了孩子身上,可以说,法律已经没有了“连坐”的残酷,反倒是他自己将家庭“连坐”,承受这份苦难,而本片透出的悲伤,乃至看似要陷入悲剧的气息正是缘于这样的无奈。

        丹尼的思想和行为轨迹主导着整部影片的情感走向,他从最初的忍耐和对父权的服从,到后来心理的波动和踌躇,直到与父亲直接的冲突,逐步将影片的气氛推向紧张。而同时,父亲的情绪也愈加焦躁,除了儿子的反抗外,一位当年同伙的出现更搅动了他的内心,当年的同伙依然保持一种激进的情绪,甚至成为一个彻底的抢劫犯,这既让波普感到不屑,又让他结合现在颇为窝囊的生活感到痛苦,而这个过程中他爆发式的要让孩子们远离身带枪支的危险同伙的表现,又透出他本质的善良和对孩子的爱,也为后来的反转打下了基础。眼看着,有一场搬迁不可避免,眼看着丹尼可能又将默默的跟着父母离去,憾别人生一次美好的转折,父亲突然的放手却让这部影片一扫阴霾,豁然开朗。这一刻,父亲和丹尼都完成了成长过程重要的一步,他终于明白,丹尼就如昔日的他,有自己的选择和人生,他必须给他自由,而丹尼也明白了,他本不必屈服于所谓的父权与莫须有的压力,他向父亲的顶撞实际上是自我的觉醒,而父亲从开始的恼怒到最好的理解实际上也是对这种觉醒的肯定,看到孩子终于向自己当年一样因为自我的人生抉择顶撞老子,这其实是令人欣喜的时刻。这一结局,显得突然,但是又很淡然,父子间的爱在这一刻升华,对于波普夫妇的通缉仍在继续,然而至少丹尼的心不必再受这样的通缉,可以安心的在自己希望的地方落脚。

        以罪案题材电影闻名的希德尼•鲁迈特在本片中,体现了他的细腻和温情,同时作为善于在黑色惊悚题材中表现批判性的导演,他也借此表现了个人对当年激情岁月的思考和反思。人人都有青春的岁月,既然我们曾经把握自己青春的脉搏,就请也给后辈,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们更宽广的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去抉择吧。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29eb8e44c6d3e041500ffe75.html

 2 ) Running on Empty (1988) 7.5/10

A pair of anti-war radicals on the run with their nuclear family, Annie and Arthur Pope (Lahti and Hirsch) are answerable for a napalm laboratory bombing in the 70s (with one casualty of injury), designated asan anti-Vietnam war protestation, and have been lying low with new identities every once in a while henceforth, until their eldest son Danny (Phoenix) reaches 17, a watershed is laying out, some big decision needs to contemplate by both parties.

In Sidney Lumet’s RUNNING ON EMPTY, River Phoenix starts his transition from child stardom to the perilous adult world, this is his only Oscar-nominated performance, although it is vexingly shunted to the supporting category as the default victim of the Academy’s inherent bias towards tender-year performers or newcomers. Here, he is the bedrock of the movie, a piano prodigy in his making (hereditary from the mother side), but he can not be forever cocooned in his family’s unorthodox lifestyle, and the irony is pretty on the nose, this damning society is rife with all things against Annie and Arthur’s counterculture tenets, yet in the context, there seems to be no better alternative at their disposal, making him a fugitive for something he hasn’t perpetrated? That is just unfair, thus it is almost imperative that Danny must be released from the clutches albeit he is disposed to stick with the status quo in the end before bid farewell to his girlfriend Lorna (Plimpton, very good in her tomboyish, cool-girl complexion), whom he is besotted with.

There is certainly a waft of elitism in the air, Danny is wanted by Juilliard, so how can any compos mentis parents thumb their noses at that proposition, which leaves them no choice but to cut their deeply bonded familial cord, it is very intriguing if there is a sequel to cover Danny’s grown-up years, to see whether his parents’ sacrifice is worthwhile. Apart from that, it is a thoroughly judicious melodrama and Lumet’s low-key directorial gesture successfully elicits Phoenix’s most touching persona as a youngster on the cusp of adulthood, whose caring nature is torn between the obligation to his family and a new world suddenly opens to him.

The whole close-knit cast has done a cracking job,Judd Hirsch, although one can hardly condone that him and Phoenix are cutting from the same family tree from their physical appearances, pulls off an earnest father and an activist with ardor, whereas,Christine Lahti is viscerally sublime in her Janus-faced versatility: checking the scenes where Annie pseudo-cavalierly converses with Danny’s teacher and later a lachrymose tête-à-tête with her own father for the first time in 15 years, that is the testimonial.

Sensibly filleting the more sensitive political agenda (there are worms in their noble cause too) which is concomitant with the story-line, RUNNING ON EMPTY is in essence a well-meaning, good-natured encomium of family value and altruistic sacrifice, only its rushed finale (at least the logistics team could have packed some items in their departing truck considering they are fleeing from the place for keeps), unfortunately hits like a fly in the ointment in a hearty 80s tale, incidentally, if the same story happens in a CCTV-rampant age like today, the family’s fly-by-night endeavor will definitely not last such a protracted length to even face their offspring’s growing pains.

referential points: Rob Reiner’s STAND BY ME (1986, 7.3/10); Sidney Lumet’s THE VERDICT (1982, 7.7/10)

 3 ) 青春代价与成长阵痛

「不设限通缉」的开头是亡命天涯,家中的长子丹尼发现被跟踪,与弟弟配合从家里带出心爱的电子琴,接着和父母接头,一家人开车逃离。可是,「亡命天涯」的戏并没有上演,公路不再出现,下一次逃亡直到结尾才出现。电影从头到尾都在围绕几个家庭成员的转变而展开。

以「十二怒汉」、「热天午后」、「电视风云」登大师宝座的西德尼在1988年拍的这部「不设限通缉」一下子转变了画风——把政治议题放在次要位置,转而关心家庭伦理问题,完全是非典型西德尼吕美特电影。但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会发现这个转变恰好顺应了兴起于1979年「克莱默夫妇」,到1980年代末结束的家庭伦理片潮流。几乎占据整个80年代的美国家庭伦理片,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对大呼"性解放"、"女权主义"的新好莱坞电影的痛批。为何兴盛于19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到了80年代会消失,为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回归传统价值观,个中原因可以在「不设限通缉」里得到答案。

上个世纪60年代是美国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反对越战的声音如火如荼,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中期是其全盛时期。片中丹尼的父母亚瑟和安妮便是当时激进的反战人士,1971年他们因为在军事实验室安放炸弹,导致看门人双眼失明,FBI一直在追捕这对夫妇。到了电影发生的1988年,亚瑟与安妮已经人到中年,有两个孩子,一直过着不断更换住所、名字的生活。虽然说反战运动到1970年代中期已经彻底消弥,但是以文化反叛载入史册的整整一代人,却带着他们特有的价值观回归了主流社会。亚瑟与安妮的痛苦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们已为人父人母,不能再像年轻时无牵无挂,他们想要回归主流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但过去的所作所为却阻碍他们这么做;另一方面,他们明白自己正在成为年轻时曾鄙视的那种一心求安分的人,这让他们感到对不起自己的青春。

在亚瑟与丹妮身上,解释了美国人从1960年代激进到80年代保守的转变。片中还谈到了一位与时代格格不入,不愿意做改变的激进分子。他也是当年秘密行动的成员之一,与丹妮曾有私情,当他再次出现时,与丹妮举止暧昧,试图打破这个家庭原本牢固的根基。他还随身携带枪支,一副典型的嬉皮士打扮。这种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形象曾经是新好莱坞电影的主角,但在这里却是个十足的反面人物。亚瑟一方面出于吃醋,一方面出于对其价值观的强烈不认同,对这位曾经的伙伴大发雷霆。此人最后的结局,是利用了曾经那把为争取自由而使用的枪,去抢劫银行,破坏了正常的法制。在1980年代,人们的观念已经转变,再也不会认为「邦尼与克莱德」里的主人公何等潇洒了。

必须承认,整个家庭的居无定所,是当年激进的反战情侣为自己的青春所付出的代价。但当上一代的"过错"影响了下一代,不免让人惋惜。由瑞凡菲尼克斯主演的长子丹尼即背负了这些痛苦。他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人设,明明酷爱音乐却要佯装爱好棒球;因为不断更换名字,他没有过去的学习成绩,这直接导致他即便天赋秉异,也无法获得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甚至不敢与心爱的女生维持一段持久的关系。

大众男神瑞凡饰演男主角必然给丹尼这个角色加分,但他的讨喜绝不仅仅是颜值这么简单的事。如果说,吕美特在丹尼父母的身上体现了对美国1970年代狂飙运动的反思,那么在丹尼的身上就寄托了对年轻一代的希望。虽说整个美国社会都在呼唤传统价值,但1980年代的青少年文化与20年前一样,在音乐喜好上崇拜为"性解放"代言的麦当娜,狂恋"无因反叛"的詹姆斯迪恩。但丹尼的人设却完全不是典型的1980年代美国青少年,他热爱古典音乐,珍视纯洁的爱情,尊重父母的意见,在他的身上没有叛逆与不羁。这位温顺可爱帅气的年轻人代表的是当时传统主流价值观。另外也正是他的人畜无害,才会更加突出命运的不公,让人们为他所要承受的痛苦而伤心不已。

丹尼的反抗离不开女友罗娜的推动。面对丹尼的困境,罗娜提出了解决方案"父母的意志无法强加于你,选择还是要自己去做"。人虽然无法切断亲情的羁绊,但是告别父母的掌控,开始自己的人生才是在经历成长阵痛后应该做出的选择。

为了前程与爱情,丹尼第一次违抗父亲,拒绝再次搬家。这是影片的第一个小高潮,紧接着第二个是父亲亚瑟的转变。与同期家庭伦理片中普遍"阳痿"的男性形象(如「克莱默夫妇」中的泰德、「普通人」中的卡尔文皆是软弱父亲的形象)相比,亚瑟显得与众不同,一方面他无力处理妻子与旧情人随时可能旧情复燃的感情危机,另一方面又在家庭里始终强调"父权"的存在。在面对丹尼问题上,他始终认为家庭是一个整体,不能因为顾及其中某一个成员的感受而连累所有人。但在最后一刻,他选择了放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不再自私地将自己的"过错"连坐到孩子身上。

亚瑟用自己的转变默许了丹尼的转变,背后的推动力是爱。

本文首发于《看电影》周刊,转载请说明

文 调反唱唱

个人公众号:电影少女放浪记

 4 ) 吕美特对左派是什么态度?

导演把本片的基调控制的非常的温馨、真诚,并没有真正给出政治倾向上的嘲讽和批判。除了悬在全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FBI的全图追杀),所有出现的角色都是可信、可亲的。我们看到,在一所看来特别精英范儿、特别“老钱”的高中,丹尼和安妮随意编个谎就可以入学。鉴于丹尼“天降奇才”的人设,所有出现的教职人员都几乎在职责之内尽可能的惜才、爱才。之后,丹尼也并没有为自己对罗娜的坦诚付出代价。丹尼的世界,满是善意。

于是,唯一的阻碍和矛盾就只能来自家庭内部了。阿瑟和安妮算得上是很出色的父母:显然他们培养的两个优秀的儿子。从另一个角度说,阿瑟和安妮也并不是伪君子,他们的一生都算得上“知行合一”了,影片结尾时阿瑟对丹尼说的“我俩用一生尝试过了“,掷地有声。那么问题是出在体制、出在fbi吗?通过安妮父亲之口,导演也否认了这个解释。于是,似乎一切都只能归结为“时代的眼泪”了。

最体现导演态度的,应该是阿瑟和丹尼在皮卡边上的对话。对所有电影观众来说,这应该是最让人恨得牙根痒痒的一个片段。为了阻止丹尼去音乐学院。阿瑟图穷匕见的抬出了“集体主义”来压制丹尼的个人发展。这可以说是导演最明确的价值观输出了。

吕美特似乎总是对银行劫匪有一种执念。从《热天午后》到《电视台风云》再到本片,银行似乎永远在作为体制的符号,变成受害者。《电视台风云》更为辛辣,极端左派组织大嚼肯德基全家桶、为了受益分成歇斯底里。而本片里的老战友加斯,差不多也是电影温馨底色里能做出的最大的“反派”。如果说乱搞男女关系还可以用嬉皮士文化背景开解,那公然在安妮的诊所里偷信用卡、带着大把的枪械直接到别人家里要求入伙抢银行,就是纯纯的脑子有病加不负责任了。

所以,影片的结尾,脑子有病的老嬉皮、老劫匪死掉了。安妮在年轻时拼命逃离的那条人生道路,如今她又不惜一切的要帮助丹尼去走。家庭的分开和重组、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相互理解,成为了最终的解决方案。当社会运动大潮偃旗息鼓的时候,家庭的庇护才是导演最终给出的答案。

不敢投入感情、建立与他人链接的丹尼是悲剧的一部分,与父母多年不得见的阿瑟、安妮,也是悲剧的一部分,在他们的爆炸袭击中瘫痪、失明的无辜受害者,更是悲剧的一部分。可是跟发生在越南的事情相比,这些悲剧孰重孰轻呢?是不是真的能justify发生美国本土的抗争和牺牲呢?导演并没有回答,我更不敢说。

 5 ) 贝多芬的革命挽歌

       八十年代的好莱坞以家庭亲情为题材的电影可谓异军突起,从1979年的《克莱默夫妇》开始,短短几年间《母女情深》、《普通人》、《雨人》相继登顶奥斯卡,而这些电影也无一例外地传达出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价值观的核心命题,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永远也战胜不了他们之间的牵绊。在经历了70年代叛逆与决绝的流浪姿态后,重新回到家庭之中的情感诉求冲击着曾经疯狂的漂泊者,这其中就包括西德尼·鲁迈特。

    鲁迈特1988年的作品《不设限通缉》与他之前的作品风格完全南辕北辙。鲁迈特在他之前的诸如《热天午后》、《电视台风云》等一系列作品中,总是能深刻洞察到美国社会暴力化、愚智化的趋向。他关注于作为“人体的延伸”的媒体在制造狂热浪潮时的关键作用,用癫狂的主人公来影射虚无主义价值观的泛滥。而《不设限通缉》却找不到之前鲁迈特作品的影子,反而呼应了当时美国主流电影回归家庭的风潮,通过一对激进主义分子的逃亡旅程来展现美国由叛逆到保守的转变。

    在影片片头出现的公路意象暗示着“逃离”的主题,而贝多芬的配乐又带有某种温柔的感觉。亚瑟和安妮因为在1971年为阻碍越战的进行而在一个军事实验室安放炸弹,结果却意外造成了一个看门人受伤,眼睛失明,此后他们带着两个儿子不断改名换姓,躲避FBI的追捕。如果在之前,这种题材一定会被拍成《邦尼与克莱德》那样的公路犯罪片,但鲁迈特却虚晃一枪,在开头的公路出现后,紧接着就是一个逃亡段落,但之后的全部剧情却几乎是在呈现几个家庭成员之间的转变,逃跑成了完全被忽略的主题,而下一次准备逃跑却是在影片结束的时候了。影片开始的那个逃亡段落,长子丹尼(瑞凡·菲尼克斯饰)敏锐地发现被跟踪,接着和弟弟密切配合,和父母一起逃离。这个家庭更像是一个训练有素的部队,家庭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规则与秩序,影片的英文片名却传达出一种相反的意义,Running on Empty暗含的更多是自由的生活,抛弃掉一切的束缚。而影片的大部分篇幅就是探讨长子丹尼如何真正成为一个懂得爱与自我之人的。影片多次出现丹尼骑自行车飞驰的镜头,直接呼应了Running的标题。丹尼为隐藏真实身份,原本喜爱钢琴的他不得不假装喜欢打棒球,在逃亡过程中放弃自己养的小狗,还不能参加集体活动,但丹尼却对这些没有怨言,他始终把家庭放在自己生活的首位,这与6、70年代总想逃离家庭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安静、内敛、体贴的性格无疑被鲁迈特用来隐喻80年代末美国主流价值观中对“完美”的标准,一个年轻人的榜样。瑞凡·菲尼克斯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除了他,也许再也找不到更加适合这个角色的演员了。此刻的瑞凡除了他那标志性的与年龄、外貌不相符的成熟外,更将他擅长刻画温柔、脆弱性格角色的特点发扬光大。影片中丹尼常常佩戴一个大白色镜框的眼镜,有趣的是小瑞凡在85年的《冲出天外天》中也佩戴了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眼镜,而角色谦虚、友善的性格也和瑞凡本人非常相像,再加之丹尼是一个钢琴天才,瑞凡也在影片中有大量机会来展现他出色的音乐天赋,这个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最后帮助他在17岁时就拿到了奥斯卡的提名。

    鲁迈特把影片节奏控制得恰到好处,整部电影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却一直有某种吸引观众的魔力。这不仅要归功于瑞凡的个人魅力,也得力于鲁迈特优秀的掌控力。鲁迈特依靠音乐和诸多性格鲜明的角色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开始的逃跑戏里面丹尼在危机之下只带走了一样物品,观众会被这个悬念所吸引,后来大家发现这是一个模拟电子琴时会感觉和角色之前的形象反差巨大,这就设置了第一个悬念,而当知道丹尼非凡的音乐天赋时,观众又会对他是如何学习钢琴的秘密感到好奇,影片中丹尼也是对此三缄其口,这是影片贯穿始终的悬念。对音乐的了解也让他得到了新学校音乐老师的赏识,从而认识并爱上了音乐老师的女儿罗娜(玛莎·普林顿)。戏外,玛莎也是瑞凡的第一个女朋友,这是多么美好的时期,但后来和玛莎最终的分手据说给了瑞凡很大打击,让他疯狂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最后悲剧就发生了。在《不设限通缉》中,丹尼与罗娜的互动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当然不仅仅是俊男靓女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两个人性格完全不同,他们的相恋也是彼此成长的过程。丹尼爱好弹钢琴,喜欢古典音乐,尊敬父母,而罗娜却对父亲不满(她对丹尼说“他除了了解你钢琴弹得好外,还会知道其他什么吗?”),并且喜欢流行音乐。罗娜看到了丹尼的与众不同,他懂得包容和理解,但过分小心和没有主见;丹尼喜欢罗娜也是因为她的直率与洒脱,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两人都在交往中学会了坚强。而让观众对丹尼开始刮目相看的是他听出了老师播放的贝多芬的乐曲(“你不会听着贝多芬去跳舞”),而其他同学只认识麦当娜。而在罗娜做客丹尼家帮安妮过生日时,大家听着James Taylor的《Fire And Rain》跳舞的片段更是一次对“爱”的展现。要知道James Taylor创作这首歌时正被严重的精神疾病困恼,在目睹了同病房的病友自杀后,他创作了这首歌。这首悲观中满含希望的歌曲放在这里用来安慰这些同样被生活困扰的人,他们能冲破内心的牢笼,重新拥抱阳光么?

    亚瑟和安妮的形象在影片中非常重要,因为丹尼虽然是一个少有的钢琴天才,但却不足以完全承担导演的创作意图。这对从激进年代走过来的“革命”夫妇也就有了太多的看点。亚瑟作为父亲,他始终在家庭中说一不二,同时也坚定地执行着“爱与和平”的信仰,他说儿子喜欢的古典音乐是资产阶级的玩意,但对暴力也很反感(告诫儿子们枪是弱者的武器)。安妮身上却体现出明确的转变来,她一直为那个看门人的受伤而自责,在丹尼是否去音乐学院的问题上也有明确的偏向,即使这样她就不能再和儿子见面。鲁迈特对这些角色的处理体现了他对70年代狂飙运动的反思。亚瑟在反抗权威时,正如丹尼所说,他也不知不觉成为了一个权威,而更加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夫妇俩的革命战友)却变成了银行抢劫的犯罪分子。在《邦尼与克莱德》中银行抢劫可是主人公们自身价值的体现,在现在却变成了道德批判的对象。安妮见了多年未蒙面的父亲,并把丹尼托付给他,父亲告诉他“你怎么开始选择你原来所反对的生活了?”鲁迈特要重点突出的就是这些转变,而转变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爱”。在影片后半段的几处绝妙的场景中,我们都能看到浓浓的爱意。丹尼知道外婆是音乐选拔的赞助人时,装成送比萨的去见她;丹尼与母亲一起弹钢琴;丹尼与罗娜在海边奔跑,爬树去见她;丹尼第一次对父亲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父亲开始的严厉拒绝至到最后的放手,这些场景平淡却又令人感动。

    不知不觉间瑞凡已经离开我们20余年了,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在罗娜房间里挂着巨幅的詹姆斯·迪恩的画像,要知道瑞凡·菲尼克斯被称为90年代的詹姆斯·迪恩,同时期最杰出的天才演员,但也许就是宿命,他也在生命最美好的时候选择了离去。《不设限通缉》中的丹尼在瑞凡所有扮演过的角色中是他最自我、最真实的一个,在这里他走出了年轻时的青涩与懵懂,并认识了自己的爱人,所以《不设限通缉》是美好的,是自由的,如同最后丹尼的背影。结尾《Fire And Rain》的歌声再一次想起,这次似乎就是专门为瑞凡而唱的:“I've seen lonely times when I could not find a friend ;but I always thought that I'd see you again”。

 6 ) River Phoenix

找这部片子找了很久,前几天在emule上发现,如获至宝。 也许是期待过高的原因,两个小时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激动人心。 一部很典型的80年代的好莱坞剧情片,一切都那么流畅自然,只是没有惊喜。 最后说说River的表演,都说他的表演自然无痕迹,但总觉的这个拿了Oscar提名的表演是痕迹最重的一次,尤其是当给他大特写的时候,比如向女孩表白的场景。不过他在电影中表现的那种恍惚的气质真的是独一无二的。

 短评

一对疯子父母(为什么欧美电影里总把共产主义者描写成疯子、罪犯或激进者?)孜孜不倦坚持祸害俩孩子十几年,不让孩子去上学,不管孩子前程...可怜的孩子们是被父母绑架的受害者。

7分钟前
  • 梦游者
  • 推荐

故事和人物性格都有着坦诚简单的特点,完美少年与激进父母的互相理解和妥协。以假定性的极端家庭环境来表现流浪一代对主流社会的逐步认可和保守的回归。嬉皮渐死,清教回潮。戛然而止的结局稍显仓促却让人难忘。

9分钟前
  • 全声波频道D
  • 推荐

#River好帅#生涯最高!一个完美的音乐天才完全是为River量身定做的呀,鲁迈特用一个家庭的逃亡故事来折射出美国社会由叛逆到保守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对爱的理解,在空气中行走享受不设限的生活,台词很棒,配乐一流,Fire And Rain中起舞,电影中出现了大幅Dean的海报,让人唏嘘不已。

10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部片子时会不由自主的联想起River的一生,也许在他的人生里,颠沛流离也是一种常态,深知一切都是不长久的因此也看淡很多事情,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有无法割舍的东西。影片结尾,父亲的一句I let you free把我哭成了傻逼。River,you are free now, and forever.

12分钟前
  • ASUKA_Mai
  • 力荐

虽然主线是一家四口的逃亡之旅,但片子想探讨的还是普世的家庭以及教育问题,抛开颠沛流离的身份设置,从瑞凡·菲尼克斯饰演的音乐少年身上能看出传统教育观的改变,由开始的父权即一切到后面让孩子追逐梦想,吕美特只是将内核换了个包装就迸发出了不一样的色彩。

13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剧终泪落,所谓放手即是成全。生日会的舞蹈,胧月夜的告白,言不由衷的躲闪,眼含歉意的感激,结尾的殊途而别水到渠成,暗合走出无目的“在路上”一代的成长节点,简单却极其真诚,细节的微光耀眼夺目,希望与亲情治愈人心;也许电影初衷就没打算完全纯粹,但抛开政治联想,情感上获得一份切切实实的共鸣,这就足够了。// PS. 音乐太棒了!

14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骑上车,以后就靠你自己了...去闯属于你自己的生活吧!”其实看之前都不知道是River主演,而和他搭档的女孩子竟然是年轻的Virginia(家有喜旺里的老妈),青春是个好东西啊

19分钟前
  • 茉琉
  • 力荐

相比于以往一些Lumet的作品,这次结局已经非常暖非常温柔了,但也少了些回味的余韵。在前途、爱情都有了更好可能的情况下,少年还是毅然选择了和家庭远走高飞,而激进的父母也同样愿意放下自己的主张让孩子走向更远更好的未来。River这个角色实在太美好了,沉稳聪明又默默承担了许多,早逝永远让人唏嘘,所幸还留下了这样纯净动人的影像。

22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一个破碎而又美满的家庭,法律大师吕美特用自己的出色功力执导了这部看似节奏缓慢,实则探讨了很多关于年轻与成长、逃避与面对,以及隐约控诉了越战,演员表现无比出色

23分钟前
  • 马可new仔
  • 推荐

瑞凡让我想的最多的一点是,究竟是他在塑造角色还是角色塑造着他。从《伴我同行》开始,经过这个,到达《我私人的爱达荷》,戏路越走越伤,最后竟以现实的死亡将所有故事推向高潮和毁灭的同一位置。最近看到杰昆的消息,有人哀叹他都老了,我就想起瑞凡,想他是来不及变老的,于是就成了永远的美少年

24分钟前
  • azzurro123
  • 推荐

My dear River,心事重重的忧伤孩子……

29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推荐

俊朗美少男,越走越忧伤。少年情怀总如诗,奔腾不羁不设限。

33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此片令人感动的是大儿子在亲情和爱情的选择中,最后还是毅然选择了亲情,结局中父亲对儿子的放手,说明他对儿子的爱已经升华。  查了一下,大儿子演员River Phoenix因为此片得了个奥斯卡提名,但23岁英年早逝。可惜啊!

34分钟前
  • shawn8888
  • 还行

结尾突然被戳中,眼泪大颗大颗的掉。再特殊的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看越多River越觉得可惜,上帝总是把最好的先带走。

36分钟前
  • mazzy
  • 力荐

向往梦想的少年

3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本片获第61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和原创剧本提名。又是一部清新可人的影片,所展现的家庭虽然极端特例,但是处处显示出积极向上的氛围。朴实真挚既是影片的风格也是人物的性格。然而这一切都来源于虚构的天分,正是天分惹人怜。所以情节不过就是像剧中父母在逃往过程为孩子们营造的乌托邦罢了。

43分钟前
  • 洋葱仔
  • 力荐

《不设限通缉》的重点并不在于波普夫妇的政治活动,而是他们的活动予以儿子生活的影响,切入点非常独特。这部片有点是枝裕和的感觉,当时淡淡的,但过后总是不经意间回想起来。一个集体的能力是由它最弱的一环决定的。

48分钟前
  • 雁鸣时代
  • 力荐

我的音乐小王子 看过一个采访 钢琴的部分全是river弹的 他说不喜欢手部特写回到脸部时就演奏结束了 想要镜头告诉大家 啊 确实是他在演奏 那种镜头感 看了电影就明白了 那是多么多么美好

51分钟前
  • candysam
  • 力荐

一部关于爱的电影,亲情、爱情、友情。River真是天使,他戏外也是这样忧郁敏感纤细善良聪明才华横溢给予了父母、弟妹无限爱和温暖的人吧(呜呜呜今年10月他就去世整整20年了T.T)。btw本电影编剧Naomi Foner是吉伦哈尔姐弟的妈妈。

53分钟前
  • hilca
  • 力荐

老吕除十二男外另一部值得推荐的片。河的形象非常适合,很有说服力,演得也细,好像心里真有那么些事儿全都在脸上丝丝流露出来。有魅力的一家,每个人物都立得住。但老吕有时节奏上太保守,音乐切换也不够讲究,断的突兀,有点出戏。几场戏让人印象深刻:全家跳舞、见外公、母子合奏、野合,都很美。

56分钟前
  • U 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