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1996

HD

主演:艾米丽·沃森,斯特兰·斯卡斯加德,凯特琳·卡特利吉,让-马克·巴尔,阿德里安·劳林斯,桑德拉·沃,乌多·基尔,米克尔·盖于普,鲁夫·拉加斯,菲尔·麦考尔,罗伯特·罗伯特森,芬利·威尔士,David Gallacher,大卫·巴特森,Dorte Rømer,克劳斯·赫朱勒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199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破浪1996 剧照 NO.1破浪1996 剧照 NO.2破浪1996 剧照 NO.3破浪1996 剧照 NO.4破浪1996 剧照 NO.5破浪1996 剧照 NO.6破浪1996 剧照 NO.13破浪1996 剧照 NO.14破浪1996 剧照 NO.15破浪1996 剧照 NO.16破浪1996 剧照 NO.17破浪1996 剧照 NO.18破浪1996 剧照 NO.19破浪199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破浪199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上世纪70年代的苏格兰,一个略带神经质的女子贝丝(艾米丽·沃森 Emily Watson 饰)不顾宗教束缚嫁给了石油工人亚恩(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 饰)。恩爱生活并不长久,亚恩在一次石油作业中身负重伤,沦为瘫痪。贝丝非常难受,甚至觉得是自己的欲望导致了这个悲剧。为了唤醒丈夫的生命力,贝丝挑逗不同的男人,和他们发生关系,让亚恩的病情可以被情欲的力量征服。丈夫的病情竟然有了好转,然而,村里的人都对贝丝投以唾弃的目光,贝丝亦被送进精神病院。为爱牺牲的信念在贝丝心中强烈燃烧,将再一次把她逼入绝境。城市的主宰第一季孟菲斯蓝调第二季黑社会2:以和为贵(粤语版)竞争者文雀(粤语版)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泰版)国语萌犬好声音4迷失第一季女校通缉令迷城(2010)士兵之歌1959暗金丑岛君3网络陷阱:错误的爱(国语版)孤独的美食家2024跨年特别篇玩偶1968023档案生活秀V星入侵第一季珊瑚礁2013穷友记第五季6级暴逃十字鹰行动英国制造战争与和平1956茶缘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古宅不说再见谋爱上瘾毕业阵痛记追击者2008周军的行走在你的世界爱上你摩登笑探荒漠怪客疯狂欲望O记三合会档案(普通话版)南征北战发现女巫 第一季海滨豪宅电影天地主竞赛绝望主妇 第五季

 长篇影评

 1 ) 破浪而出

写在了解更多Emily Watson的事之前。
只是读过这部片子的部分情节,就想着应该是部运笔颇深的作品。然后看到女主角贝丝的脸,确定它值得花我N个两个半小时去看。“她比烟花寂寞”是我此前看过的唯一一部Emily Watson的电影。她不够出众的外表让我花了相当的时间去适应“她便是女主角”这一事实。(好的,我承认自己是个“可耻”的属于外貌协会的家伙。但是,我是真的喜欢这个女演员。)
贝丝穿着一身婚纱出现在镜头前。和Jan结婚。他和她抽了一个婚礼间隙,在洗手间站着完成第一次结合。有血落在贝丝的白色婚纱上。对的,不够浪漫。不过像是两个小孩玩的一个游戏。心心相印的,反正都无所谓众人的掌声或欢呼,两个人喜欢就好。
对于Jan,从头到尾都没有太强烈的喜爱或者憎恶(除了确实觉得这个男人有点胖,但文艺气质这么重的一部片,本来就不是为了取悦肤浅少男少女的,胖也就不作为评价男主角的一个尺标了)。喜欢看他们两个人一起的镜头,不管是甜蜜私语还是单纯的做爱,全部都建立在对Emily的敬仰之情上。说是敬仰,这个词有些太正式了以及官腔了,但是我还没有想到另一个词可以代替,就先用它补位。大概是这样一种情绪:完全佩服她的表演。如果她本身就是电影里的样子,吸收所有阳光的灿烂的笑还有被下了诅咒般的痛苦与歇斯底里,那么我以一整颗心去爱她。
贝丝是一个太虔诚的上帝的女儿,至少她自己深信。她会把自己所有的悲喜都与“父”分享。她感恩于“父”给她这么完美的丈夫还有满满的爱情(她心里不存在任何功利的指标,所以很容易就有得到“完美”的幸福感);Jan必须离开家去工作,贝丝便对“父”不断地祈祷,要他快回来,以至于Jan出了事之后,贝丝认定是自己的自私任性害到Jan;等到生活完全混乱,她来到看不见的“父”前说:“Dear father, what’s going on?”可是没有任何回应,她就像一个受了莫大委屈的孩子可是克制地呜咽,惊慌地挤出一声:“Father, where are you?”
等到她死了,Jan把她的遗体偷出来,跟自己的好友一起为她进行海藏。大概因为教堂的人审判贝丝之后,贝丝会下地狱。Jan怎么舍得她下地狱。海葬第二天,空中出现钟声,是他们常去的那个教堂一直缺失的圣音。
到现在我还没有想清楚Jan是为自己还是为贝丝而让她去和别的男人做爱的。因为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心理过程。确定无误的是他们从头到尾都只深爱彼此,两个干净的人用干净的意念做别人眼里下流的事。其实简单归纳,只是一对小夫妻的房事,与众不同的是通过别的男人的身体。借用了别的介质而已。我想一开始Jan是心疼自己的小妻子再也不能跟自己做爱,会担心她寂寞难耐(我讨厌寂寞难耐这个词汇,有涤不干净的风尘气,但是确实是这个意思)。而他也是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自己告诉自己还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爱,即没有生存的证明。悲剧衍生的关键,是Jan没有告诉贝丝其实该有一个正确的方式,找一个真的爱她的男人。而他没有做到,他是一个连眼球都充满药水全身瘫痪的病者,又怎么用理论指导贝丝实践?所以傻姑娘贝丝向医生理查德逊求欢失败后,开始乱找男人:在公车上对一位接近老年的男人实施性骚扰;一身豹纹打扮假装妓女混在男人里;最后碰到性虐狂,死于SM。理查德逊是爱贝丝的,自始至终的正人君子一枚,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是他和Jan一起把贝丝推向精神崩溃和被世人唾弃的境地。而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发展。假如他接受了贝丝,贝丝也终于喜欢上他,那么贝丝与Jan之间纯净的感情就面临瓦解,和世界上真实的婚外恋事件没有差别,这个故事也就失去了叙述的必要。
这部电影的美感正在于它的毁灭性。把最简单的贝丝毁成荡妇。迷人的地方是贝丝始终认为她只不过是在爱Jan。临死还坚信Jan会因为自己跟男人做过爱而变得好起来,因为这层喜悦而完全无视身上的伤痛。她是因这些伤势而死的。
最后Jan慢慢好转起来,可以拄着拐杖,指挥朋友们把贝丝的遗体送入海里。原本对于这个结局甚感愤怒。因为我本坚持Jan是必须死的。贝丝做了够沉重的牺牲,而他却没有以死呼应贝丝的牺牲。写到这里我突然想,用JAN的好转表现贝丝牺牲的意义重大也不失一个浪漫主义的好的方法。因为JAN没有死是一个miracle,是贝丝让奇迹出现的。好吧,我们都假装相信这件事。
中文译名是破浪而出。我在这里有一点点微词(不好意思,语意重叠,但是,不管)。破浪而出更接近歌颂男性坚持不懈最终取得胜利,而这部片子的主心骨全数落在贝丝身上,所以这个词显得太过雄性,失之娇柔。我更愿意它叫“蝶死”。蝴蝶死的时候身体会渐渐萎缩,失去原来的光鲜明媚。但至少,她一直是美的。加之“死”字,念死的时候,上齿与下齿相触,时间上持续加上力度的增强,整个人就歇斯底里起来。





 2 ) 摆正天枰的圆环

                    摆正天枰的圆环
                                 评电影《破浪》及Dogme95运动
    
    DOGME95是新浪潮后一次全球范围内的电影创作方式上的革命。拉斯·冯·特利尔成为在丹麦电影史上与德莱耶平起平坐的风格化电影作者。他的地位将会在今后的电影研究中被不断评估与加强。本文将其作品《破浪》置于DOGME运动的大背景下,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本身存在对于电影创作、电影史研究上的意义。

                     技术至上主义的叛道者

    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电影制作工艺上的巨大发展,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行业里应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工业生产将这种倾向发挥到极致。科技暴风酝酿了一场真实与虚幻的爆炸,人们有了新的技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清洗真实,制造幻象。电影成为了由科技构成的造物机制,隐藏在真实的背后。如果说有声电影之于无声电影,彩色电影之于黑白电影的意义在于从无到有,还原现实,是对于物质现实的复原,那么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数字技术之于电影现实的意义在于创造现实,科技成为新的造物主,新的上帝。
    《破浪》虽然不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DOGME电影。(“金心三部曲”《破浪》、《白痴》和《黑暗中的舞者》中唯一有DOGME编号的就是《白痴》。)但是,《破浪》的意义在于,这是拉斯·冯·特利尔创作上的一个拐点。他抛弃了之前过分追求技术层面精巧的审美倾向而转向DOGME原则的创作实践。1996年《破浪》横空出世就获得当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同时获得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和评委会两项大奖。DOGME宣言作为一种电影制作规范在某种层面上说是一种限制,是对电影制作工艺日益精湛化的反讽,DOGME的导演们直接的口号就是反对好莱坞。他们认为好莱坞的技术至上主义直接是对电影真实性的曲解。追求外在的形式被过度的吹捧,真实的内在情感反倒被置于附加的位置。“故事”和“角色”是电影最具有魅力的本质属性。他们宣称:“我以导演的名义发誓,要克制自己的个人口味,我已不再是艺术家,我的最大目标是要在角色及环境中找出真理,我发誓会用一切办法包括牺牲我的个人口味及美学考虑去达到此要求。”
    DOGME宣言的规则类似《圣经》中的十诫,而小组成员则扮演着牧师的身份,他们的职责是评判每一部申请加入的影片,如果认定符合规则就会给这部影片一个DOGME的编号。到目前为止,总共有240部影片获得证书。中国香港导演崔允信的《忧忧愁愁地走了》、韩国Dogme # 7: Interview(Directed by Daniel H. Byun)和新加坡Dogme #128: Tales from the Void Deck(Directed by Joseph Chiang)也位列其中。
其规则如下:

影片须在实景现场拍摄,不可搭景或使用道具;
不可制作脱离画面的音响,不可制作脱离音响的画面(除非存在于现场的有声源音乐,否则禁止使用音乐);
须手持摄影机拍摄,影片的故事不必在摄影机在场的情况下发生,但影片的拍摄须在故事的发生地点进行(任何移动或固定镜头只允许在手提摄影里完成,不得使用脚架);
影片须是彩色的,不接受特别的照明(如果现场灯光太弱不足以曝光,这场戏就必须删除,最多只能使用摄影机附件的单一灯光);
禁止进行光学加工或使用滤镜;
影片不可包含表面行为(如谋杀、武器等元素的禁用);
禁止背离当时和现场(也即影片必须发生在当时当地);
不接受类型电影;
影片规格须为学院标准35毫米格式(注:Academy 35毫米,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35毫米影片技术规格);
导演之名不可出现在职员表中。
    DOGME所有的规则和教条都是关于电影语言的,何被允许,何又被禁止。
    DOGME把影片的重心完全放在了人的层面上,拉斯·冯·特利尔在拍摄过程中完全摒弃了传统的电影技巧,手持摄影,无技巧剪辑,所有精致外化的形式被抛弃,取而代之的则是人物自身的情感流变。《破浪》的直接观感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家庭录像式的电影,完全的作坊式手工艺电影。就像一个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拿起DV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把它对准人物的脸一样,影片大量的特写镜头都把焦点放在了角色的脸上。人的脸是人身体上最为外化表现的器官,我们完全可以透过脸部表情的变化来猜度人物的心理状态。我们甚至可以说,《破浪》是部由脸部特写镜头构成的影片,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场面都是特写镜头的功劳。
    故事片的角度上说,特写的丰富表现极力需要演员表演上的强度。特里尔采取的方法建立在演员和导演完全信任的基础上,女主角艾米利沃森在此片之前从未上镜,导演完全放任演员的表演,他采取即兴表演的方式,从未指定演员具体需要何种表演动作,何种走位。轴线规则,演员的动作是否连贯都不成为限制表演的条件,演员与镜头的直接交流被允许。唯一的追求就是增加演员自身动作的张力,解放了演员,解放了表演。抛开了技术因素,真正达到了表演的自由。而特里尔在剪辑方案的选取上也秉承了自由随性的原则。不同于传统方法,剪辑摆脱了视觉连贯性的规则, 人物情感为结构影片的中心。传统的电影规范技巧被漠视与涂改。
                    
                      DV浪潮史前史的书写者

    拉斯·冯·特利尔毕业于丹麦国立电影学院。他曾拍摄过四十多部商业广告片。离经叛道的《金心三部曲》之前使他成名的作品是《欧洲三部曲》。创作倾向上追求精致的电影技巧,是技术至上主义强大的支持者。他说过“我对电影技术有一种近乎恋物癖的喜好”,而电影学院提供的设备可以创造“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能够用它们来一展身手才是最令人兴奋的事情”。然而令评论家大跌眼镜的是,《欧洲三部曲》之后的特里尔一反其作风,于1995年与同是丹麦导演的提出了DOGME95的创作宣言,随后的《家庭聚会》、《白痴》、《敏郎悲歌》等影片为当时的电影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画面不稳定,焦点犹豫是DV拍摄本身所带来的缺欠,但任何技术缺陷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出发点。DOGME不仅反对好莱坞的技术至上主义,同时也对新浪潮电影的精神内涵提出质疑。60年代的新浪潮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电影创作的风景,“摄影机自来水笔”,“作者论”是其中精神价值的体现,但归根结底,新浪潮电影仍旧是中产阶级创作的中产阶级浪漫情调电影,这场运动最大的效果或许是让一批战后的新鲜导演进入观众的视线。DV创作的特点强调即兴,自由与夸张的个人色彩。摄影机告别了自来水笔时代而迎来了圆珠笔时代。电影作为话语权威和意识形态暴力机器的身份被改写。如何克服话语权威,抵制意识形态暴力更成为其电影创作的出发点。
    这样造成的终极结果就是影像的民主化,影像既是电影又区别于电影,比电影表达形式更直接,表达内涵更深刻,表达范围更广泛。传统观念上故事片与纪录片有区分,但今天影像民主化时代的电影称之为影像,将故事片与纪录片,虚构与真实概念的界限虚化,成为真正的电影、真正的影像作品。戈达尔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如果说,戈达尔的意思单就指阿巴斯将故事片与纪录片的分野重新合并上的话,那么,可能DOGME在这点上比其做的更为的彻底,更为的果断与坚决。我们或许可以说,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DOGME。
 
                      北欧电影学派的光大者

    北欧电影学派(也称斯堪地纳维亚电影学派)无疑在世界电影版图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北欧独特的地理环境滋养了伯格曼,德莱耶这两位电影史上的大师。丹麦和瑞典也就成为了北欧电影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北欧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漫长而严酷的寒冬都为北欧电影带来与其他地区风格上的迥异。
    北欧文化上有其自身特点,古代北欧有着神秘的异教文化崇拜,又有迥异于其他地域神话的北欧神话。北欧神话不同于其他神话形态中的时态,它具有独特的末世情节,而其他神话却以开天辟地作为其出发点。同时来自西欧的基督教文化也在这里同本地文化冲撞,形成了独有的文化气质。易卜生、斯特林堡甚至是童话作家安徒生都有着沉痛悲怆,严酷冰冷的内质特征。拉斯·冯·特利尔承接德莱耶,他的作品同样蕴含着相类似的成分。这一点《破浪》相较《金心三部曲》的其他两部更为突出。
    拉斯·冯·特利尔在各种场合的访谈中反复提到德莱耶对他的影响。他本人就曾拍摄过德莱耶编剧的电影作品《美迪亚》。宗教,女性是德莱耶电影中两个重要的主题。“年轻的时候,被灌输过不少宗教的观念。作为一个年轻人,你可以寻求一种更为极端的宗教。就这件事来说,我觉得我更趋于德莱耶的观点。因为德莱耶的宗教观点的精髓是人文主义。他在他所有 的影片中也指责宗教。收到指责的是宗教而不是上帝。《破浪》中的宗教观点,也是如此。”故事发生在一个长老派教会所严酷管制的村子里。其中一个安排的细节是村子里的教堂没有钟。文艺复兴时期,铸钟需要十分复杂的工艺才能完成,因此上帝被称为铸钟者,因为只有上帝才能完成这项工作。钟声代表着天堂之音,民众拉响钟声为此祈祷。女主角贝丝死后,村子里的神父判定她下地狱,而影片结尾一个从天空中的俯拍,天堂里的钟声大作,为贝丝奏响,最终的评判者不是人间教会里的长老而是上帝。可见对于特里尔来说,他所要反对的并不是宗教内在的精神实质。教会采取各种规范来压制人的本性,特里尔所反对的就是这种世俗化的方式,外在形式上的压制与教会的严酷统治。
     德莱耶惯常把女性作为故事的中心,特里尔也是如此。如同古典文学小说一样,《破浪》全篇分为八个章节,分别是贝丝结婚,与简的生活,孤独的生活,简的病,怀疑,信念,贝丝的牺牲,葬礼。从情节上就可以看出,特里尔把影片描写的重心放在这位受尽苦难的女性身上。《金心三部曲》的名称源自特里尔孩童时代看的绘本小说,它讲述了一个天真善良的小女孩在森林里旅行,随身只带了面包果腹,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需要帮助的人们。小女孩很乐于把自己身上的一切分享给这些人。最终小女孩变得一贫如洗,赤身裸体。即使这样,小女孩也仍旧充满信念的说“这一切我都能应付。”《金心三部曲》中的女性都有绘本小说里女主人公的影子,或者说,这个善良的小女孩是这些女性角色的原型。伯格曼曾说,“人与人之间有爱,上帝因此而存在”。贝丝的人物自身充满深刻的宗教信仰与自我牺牲精神。整部影片安排了贝丝八次自己与上帝的对话,她拥有信仰,她时刻向上帝祷告,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相信她所要面对的是上帝对她的惩罚。她需要受到惩罚,惩罚以勇敢的殉道来完成。
    DOGME运动其自身的对电影自身形式层面的探索远远走在了当代电影的前端。它所倡导的艺术精神远超丹麦本土而在世界电影版图上开花结果,极大的改变了当时电影创作的倾向。尽管在此之后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的电影运动悄然沉寂。其主要代表导演也纷纷转向其他形式的电影创作。但是,它作为新浪潮后又一次电影运动深深的影响了当代电影创作的风貌,它电影语言上的风格出现在大量的商业片以及个人DV影像作品之中。2007年Michael Winterbottom讲述《华盛顿邮报》战地记者丹尼尔•珀尔故事的电影《坚强的心 》(A Mighty Heart)在外在形式上就深受DOGME风格的影响。而DV时代出现的大量创作群体或显或隐的将其规则作为其自身创作上的标尺,独自完成着更多的可能。电影《破浪》可以看作是DOGME95运动的始作俑者。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它既是一种对电影最原始初创时刻的回归,又是对电影未来方向的指引。如果整个电影的历史可以看作是一条直线,那《破浪》就是将这条直线弯成一个圆环的那个交点。

参考文献:
【英国】司迪格·鲍戈曼 《与拉斯冯特利尔的对话》,《画面与音响》1996
【丹麦】彼得·伦德尔 Dogme官方网站
Edvin Vestergaard Kau Auteurs in Style The Heresy or Indulgence of the Dogma Brothers p.o.v. A Danish Journal of Film Studies
Trier, Lars von and Thomas Vinterberg. "The Vow of Chastity." http://
www.dogme95.dk
                

 3 ) 爱你有什么错

破浪 是拉斯·冯·特里尔良心三部曲之一。另外遐迩的两部分别是《狗镇》和《黑暗中的舞者》。后两部挺不错,今天把这部也捎带手儿给看了。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最主要的原因是故事发生在古老的苏格兰,音乐和电影的背景颜色都是我的挚爱。色彩阴郁低沉,音乐悠扬明快。情节是这样。虔诚的教徒贝丝和石油工人简相爱并且结婚了。在婚礼的间隙,在爱中沉醉的贝丝拉着简去了厕所,简说你不想浪漫一些吗,贝丝中了邪般地爱慕地盯着他的脸颊轻咬嘴唇。厕所这地方听上去不浪漫但充满了激情,有了激情也算是另一种浪漫。贝丝把裙子染红了。事毕,贝丝幸福地搂着自己最好的朋友,笑意荡漾在她那青春的脸上。

婚后,俩人如胶似漆。简因为工作不得不远走他乡了。贝丝痛苦极了。贝丝的母亲骂她,男人离开家庭谋生是天经地义,你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压抑欲望。贝丝的心也被简带走了,失魂落魄。每日的功课就是向她的主告解,另外,深深地思念简。甚至用phone sex来缓解那种痛苦的相思。简是个男人,工作疲惫,但对贝丝的爱一如贝丝爱他一样,只不过更含蓄一些。这里我想说说,一般电影里的女性在爱情中都是柔弱而坚强的,倒是最先趴下的是男人,不齿。

简因为工伤下半身瘫痪了,手臂都丧失了知觉。贝丝更加痛苦了,但起码她的简还活着,这算是最微不足道的希望,但就是这希望支撑着她。简心里难受极了,他希望贝丝离开他,找一个有正常性功能的男性好好过生活,可贝丝是教徒不可离婚,简让她去做一个真正的有爱滋润的女人。贝丝不肯。贝丝伤心欲绝,她不能背叛深爱的简还有自己的信仰。简说那你就去找人做爱,做后来向我讲述,这样我就有生活的动力,因为我若忘记做爱的感觉我就毫无生存的渴望。贝丝傻傻的就信了。但她觉得这是一种罪孽,不洁。她包括她所生活的年代都牢牢地被神权所统治,每个人没有人身自由,都是上帝的子民。而这种神权的笼罩更像是一种桎楛,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与言行。但贝丝爱简,她希望简能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而简对贝丝的良苦用心煎熬着贝丝,贝丝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去和不同的人做爱的经历可以让简恢复活力,而无意识这是简希望她能解放自己重新追求幸福。

贝丝在向主告解后,鼓足了勇气脱光自己爬上了医生的床。可医生对贝丝的侗体不为所动。让她把衣服穿上。贝丝屈辱而失望地哭了。贝丝回到了简的病床上,编造了和医生做爱的过程。简用虚弱的手指写下了not true几个字。贝丝表情复杂。她觉得自己对不起简,因为她欺骗了简,并且,没有带给他生的希望。从此之后贝丝就变了,她成天沉浸在自我折磨之中,她对主的虔诚让她鄙视自己的不洁,她对简的爱无法得到简的回应,她爱简可他却不能给他她想要的幸福,当她不在意他已残废这一事实而简的消沉又让她感到负罪。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简所希望的,和不同的男人做爱,然后回到病床上用这种荒谬的手段来唤醒简对生的渴望。我们可爱纯洁略带神经质的贝丝就这样处在了心力交瘁的精神失控中。最后当她几乎被水手强奸,但她逃了出来。那些曾经和她调笑的孩子们追打着她,她已在众人眼中沦为一个堕落龌龊的妓女,她的父母和她断绝了关系,即使被人丢石子任她在门外苦苦哀求也不肯打开门。尽管贝丝还是心地纯洁,还是充满了对简的深爱以及上帝的虔诚。

最后贝丝死掉了。怎么死的我倒水没看见。简居然能够走路了。他把他的贝丝的尸体偷了出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抛向了大海,用一种浪漫的方式给贝丝一个了结,而不是让她那可怜的躯体接受冷酷的神父教徒的审判。

这电影就算完了。片子结束后,教堂的church bells回荡在上空,镜头俯视着这个安谧的村庄,钟声嘹亮似乎为贝丝而鸣,庆祝她的解脱。

片子看得挺压抑。可很有意味。给了观众很大的讨论和想象的空间。怎么看待爱,怎么看待性,怎么看性在爱中扮演的角色,怎么看待爱在性中扮演的角色,怎么去鞭笞教条与伪善,怎么去讴歌真爱无暇。等等。这让我想起昨天看的《看往春天的地铁》拍得是如此的磨叽和拖沓以及肤浅。

若你的爱人丧失了性功能,并深陷疾病,你能不能忍受寂寞守护照看他/她,你能不能遵守当时两个人在神/政府=。=前所发的誓言不离不弃。你能不能为了爱的纯洁与坚定沦为世人眼中的邪恶……这年头问出这样的问题基本就是自讨苦吃,又何必去奢求答案。

所以我才常和朋友说,你暧昧来暧昧去有个鸟用,那东西能当饭吃吗。多是无聊时的消遣罢了,何足挂齿何必当真。有的时候看个好电影就是用来嘲笑生活的。

别问我能不能做到。因为我说我能你也不相信。推荐这部电影。

爱你没错。爱你爱到精神分裂就大错特错了。爱应该让人变得美好而不是卑微,爱应该让人变得甜蜜而不是苦涩,爱是追求而不是纠缠,爱是自由而不是约束,爱是结合也是分别。

爱是一件平凡的事,别让自己的道德缺陷和修养低下将其变得庸俗。

 4 ) 破浪--一个人的宗教

对于这样一部深受好评的有深度的经典片子,我不能说我完全看懂了,也不能说多么有共鸣,甚至在看的时候一度感到不适和不解。
但就是这么奇怪,谈不上喜欢,但忍不住在看完后一遍遍去想它。

故事情节大致如下:单纯天真的Bess生活在70年代苏格兰的一个封闭小镇上,凯尔文教长老会的统治着这个镇子,这群穿黑衣的老头刻板压抑,自以为是,他们制定规则,排斥女性,可以随意在葬礼上诅咒一个看不顺眼的人下地狱。当地的教堂也缺少温馨,黑灰色的调调和乏味说教的布道让人无法想象上帝的慈爱。唯有北欧石油工人Jan的到来给Bess的生活增加亮色,Bess不顾众议和Jan结婚,沉浸在极度狂喜中。但是好景不长,新婚燕尔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Jan马上返回海上石油钻井船上工作。孤独的Bess拼命祈求上帝把Jan带回家,不管用什么方式。没过多久,Jan果然回来了,却是因为工伤而瘫痪。虔诚迷信的Bess深感内疚,隐约觉得Jan的负伤是自己的自私祈祷所致。Bess长期守在Jan身边,悉心照料他,但Jan忽然提出一个不可理喻的要求:他请求Bess去找别的男人寻欢,Bess不依,他于是骗她说,她这样做可以激发自己的生之欲。任何一个神智正常的人都不会理睬这样的请求,但偏执的Bess不是,她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下流的陌生人发生关系(因为正直的人不会接受她的请求),自然也招来了小镇上所有人的鄙视和不齿,她所依赖的教堂马上将她驱逐,连疼爱她的嫂嫂和爱她的医生都无计可施,只能把她的疯狂行为解释成受了巨大刺激后的精神错乱。在一个阴冷的早晨,披头散发衣冠不整的Bess被母亲赶出家门,在路上又被一群小孩扔石头,穷追猛打,最后昏倒在教堂门口,牧师冷漠不屑地瞥了她一眼,走开了。Bess的嫂嫂只能忍痛将Bess送去精神病院,可Bess竟然逃跑,最终死于流氓的凶残虐待。在Bess一案的法庭现场,长老和法官要求医生为Bess的行为作出医学解释,有所顿悟的医生说,Bess完全正常,她遭受这一切,只是因为她的Goodness(暂且翻译成善良吧)。镜头一转,Jan拄着拐棍,已经能够行走。按照镇上的规矩,Bess无权躺入教堂的墓地,只能被抛弃在乱坟岗,还要被长老们诅咒下地狱。Jan为了阻止这一切发生,将Bess的尸体偷出来,带到船上,在深夜放入海洋,清晨的时候,天堂的钟声响起,船上的人和镇上的人都能听到。

单看情节,你可以说它扭曲,荒唐,肮脏。可是我慢慢觉得,这是一个纯洁而虔诚的宗教故事,关于一个人的信仰。Bess生活在一种极端宗教的环境中,宗教是她身体灵魂的一部分,而单纯善良的性格使她比一般人更虔诚,但是另一方面,Bess又有着过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发的创造性,压抑的环境和不安分的性格造就了她精神分裂的气质,于是她创造出了自己的上帝。她扮演上帝和自己对话,一会儿抬起头,乖顺无助地,轻声祈求上帝,一会儿又低下头,发出严厉的责备或指示,那是在模仿想象中的上帝在自己对话。这种神经质的对话贯穿全片,这是Bess自己的宗教。Jan在瘫痪中对Bess的要求是最不可理喻的,外文评论中的一种解释是,Jan希望Bess可以抛开自己,享受正常的快乐,于是编出善意的谎言骗她,不料竟被她曲解;另一种解释是Jan极端自私,并且在瘫痪和药物的作用下心理变态。至于事实如何导演也不想说清楚,就像现实中人物的复杂。Bess由于深爱着Jan,又因为Jan的瘫痪感到内疚,认为可能自己自私的爱和对幸福的贪婪惹怒了上帝,于是相信接受惩罚和考验可以换来Jan的康复。她投入肮脏的怀抱,接受无情的摧残,像在用纯洁的身体反衬和洗刷人类的罪恶。就像童话《金心》里的那个小女孩,把身上的东西分给所有生灵,在走出森林的时候赤身裸体,一无所有――据说这是导演灵感的来源。当她坐着小船向流氓窝驶去时,眼中有分明的凄楚和恐惧,再一次和上帝对话之后,她坚定了信仰,整个人焕发着殉难的英勇和对Jan的康复的信心。这一刻让我想起受难的耶稣,任人鞭打,凌辱,用所有的苦难,为愚昧罪恶的人类寻求救赎。影片最后,Jan的康复和天堂的钟声都肯定了Bess的虔诚,导演要表现的Bess,绝对不是一个无谓牺牲的疯子,即使表面看上去是这样。影片要表现的信仰和宗教,绝不是凯尔文教长老的那种自以为是和冷血的教条。

影片的几个章节之间有着图书插画式的桥段,是苏格兰海边荒凉诡谲的风景(从北欧回来,看到这种风景很亲切),配以六七十年代温柔的老歌,静止的画面中只有一个运动的小物体,不仔细看发现不了,可以是Jan回来的那架直升机,深浅变幻的彩虹,载Bess去受难的小船,桥下的水流。我以为意境深远。

原罪,受难,救赎――这是我看到的《破浪》。

 5 ) 如果你知道我有多爱你

Bessie & Jan,教堂里昏暗的灯光,男人们的黑衣,迟到的新郎,一切的一切都在暗示这将是一场不被祝福的奇情。

疯狂降临在爱情里,生命都变得苍白。除了在一起的欢愉,所有的现实都被忘记了。寒冷的苏格兰北方,纯得如婴儿般的姑娘,来自海上油田的异教徒——高大的金发男人。

摄影机的视角是摇晃的、好奇的,仿佛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在观察这个世界。

“If you know how much I love you, you might get upset.”人们都说Bessie很脆弱,她需要时时被人呵护在掌心。当婚姻缔结以后,Jan就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依靠,生命的全部。他知道。可他不知道她会为他牺牲一切,哪怕是生命也无所谓。只有上帝,祂在注视着我们,怜悯我们为爱所犯的罪。

 6 ) 边缘人的谈资论价

  破浪作为道格玛95运动的典型电影,不仅仅在于良心三部曲中出色的一部,同时在这三部曲中表现的不用于此的表现手法但同时都契合一个主题,在于人与社会的关系脱节以及边缘化人物的死亡现状,不得不说的是“良心”这二字拷问更多的是观众。

  实际上,作为手持DV拍摄的方式拉斯冯提尔更多的是将观者置入到一个平行关注这一视角中,也就是所谓的限制叙事,他区别于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更多的将镜头推近于人物的脸庞,即使这部电影细细数来还是存在着大量正反打的基本拍摄元素,那么在小景别加上大特写的手持拍摄上,更多的贴近实际拍摄现场的原貌,视为粗糙,道格玛认为这样的一种表现方式能贴近生活的侧面;在这样的状况下,导演会更加注重剧本的雕琢和演员运用表演的塑造能力,所幸在丹麦这两项基本都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文化软实力,无论如何他们规避了和他者技术上的缺陷与此同时采取了取长补短策略,这实际上是道格玛“十诫”的实质意义,这些戒律基本只适用于于丹麦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若换到第一世界好莱坞和第二世界西作者电影的情境下,定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格局。

  说到“十诫”,并不是每部获得道格玛称谓的电影就已然完全遵照了这些规则,现在到温特伯格最新的贴有道格玛标签的电影“狩猎”,采用人工光源;不说远的,就说说这部《破浪》,电影结尾展现天国之钟的镜头就是完全违背了“十诫”;但实际上,小组成员们并不会因此否定他,原因在于他们自己都做不到这样的规定,到头来只求“意蕴”到达而非“形式”一致,这也是被大多数影评人评价道格玛为“装逼”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到影片,破浪所关注的主角立足在于一个边缘人,边缘人的形态设置使得观众在进入情境之中是作为“普通旁观者”这样一种特殊的视点来关注故事叙述的,在见证了所有事情的发生的时候,在最后结尾之时,视点转成了上帝视角,实际上对于观众来说这样是一种自我身份的一种升华,而我们在观影过程也不由的处于道德至高点来批判剧中所有的人,经过伪装的视点“平起平坐”的诱发了自我的“怜爱”,但绝不是感同身受,电影在结尾后,观众更多的并不是对于“怜爱”的情感宣泄,而是上升为上帝视点后作为“上帝”的欢愉,和远离这样的环境而保持的“庆幸”,总结为观众的情绪并不是感同身受的,而是悲悯天人的。

  仅仅是这一点,对于温特伯格的电影拥有真正刺伤观众的痛感,即使他的作品并不多(奉劝一句温特伯格远离拉斯冯提尔,没有他的参合温特伯格拍出来的基本上都属于经典之作)无论是解构家庭的《家宴》,还是对于乌合之众的最佳注释的《狩猎》。温特伯格更善于将中心人物推向边缘,这实际上比单单展现边缘人来的更好,效果更棒。

  良心三部曲都是在于有心理问题女性走入深渊的故事,细细想来,非常刻意,而且实际上就像看家庭伦理苦情剧,但也就是拍摄手法新颖和技术上的成熟,当然还有剧本的严谨,掩盖了许多的不足,但仅仅在于“良心”这二字的剖析上,实际上完全不够。

  女性在这部电影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在《反基督者》给提尔完全的找了回来,现在想来也挺有意思的,“良心”三部曲神女性的“神明”是被当做神经病对待,在《反基督者》中女巫的力量得以完全的展现,提尔在展现女性的力量的时候不仅仅在于精神的坚强和肉体的脆弱来进行二元对立,同时在“精神”这一层面提尔简单的复述为力量的由来仅仅是“女巫崇拜”在作祟,这在《反基督者》中有了很好的诠释,这样的诠释可以始终贯穿于提尔的所有电影的女性角色的设定,而BESS在进行“邪灵”祈求中也十分自然的得以回应。这模糊了人物精神和神经的界限。

  事实上,所谓独特的风格:章节分段基本上属于节奏调和的作用,得益于7张美轮美奂的画面和悦耳的歌曲,使人感觉再不那么的无聊,想想白痴把,为何这部电影比白痴有着更好的观影体验,章节分段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观众们都试图从这些章节导读中进行符号解读,别逗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隐喻只有一个作用:INTERMISSION

  提尔加油,即使你的出片量出奇的高,但和你的老相好温特伯格有着不小的差距,别再纠结那些杀手小偷强奸犯了,将视点立于普通人,做到去神经质,也许会更好。

 短评

很遗憾,按照古老的习惯,任何一个人把爱情当作信仰,最终都会有悲剧的结局。

4分钟前
  • X
  • 力荐

1.曾经看到中国电影资料馆-百子湾厅要在2017年4月16日放映《破浪》就关注这部电影了,当时在天津的我没有特地赶去北京观影就打算后面独自找来看一下,结果一拖再拖,直到2022年8月10日才终于观影了;2.拉斯·冯·提尔那么爱英格玛·伯格曼,然而他导演电影的风格却感觉与伯格曼相差甚远,在纪录片《打扰伯格曼》中他埋怨伯格曼与托马斯·温特伯格关系密切却没与他联系,我现在不禁怀疑伯格曼是不是不太喜欢他的电影?…… 3.影片中间的部分剧情台词不时让我联想到获得第77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的2004年电影《深海长眠》: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也有人觉得“痛苦地生活不如痛快地死去”;……

9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又一位holy fool。女性受害以满足男性幻想,女性死亡以换得男性重生。拉斯确实是宗教权威、封闭社会和男权社会最一以贯之的控诉者(至于这种控诉是否有深度和有效则是另一回事,个人非常不喜欢把“goodness“放入讨论之中)。| 35毫米胶片拍摄,扫描成数字文件,再把修改过的画面重新洗印成胶片,获得了水洗褪色的画面颜色。

14分钟前
  • Trillian
  • 推荐

如不因前几天才正准备看狂恋大提琴 | 想搞重的 最后还是虚的 | 如真的恶 吐后怎会拿右手扶帽 | 佩服自己 两个半小时就这么坐下来 ARTE前 原来是解决块状化之方 | 其实想打4星 但那是"推荐" 念及已太神叨的 不能推 | 我是说怎么看的时候不禁想起黑暗中的舞者呢!

18分钟前
  • 不是方先生
  • 还行

艾米丽真正小兽模样,圆眼时刻流露着不安,依赖性,楚楚可怜,但会在意外的地方变得狠厉坚强。她说,每个人都有专属的天赋,我的是能够相信。只是她悲剧在分不清爱与信仰。粗粝的海风荒凉的镇,没有钟声的教堂以及被诅咒的葬礼。是被剧透了近十年才终于观看的电影,谈不上喜欢,但一定忘不掉。

19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the deceased was suffering from being good. perhaps this is the psychological defect that led to her death."

23分钟前
  • 林檎
  • 还行

深情既是一桩悲剧 必得已死来句读。 实在不喜欢这片,女主的太过依赖自私 让事情都走了样 爱情不应该是这么揪心的

28分钟前
  • 妄想代理7
  • 还行

这样的电影,有点艰涩,需要一种定力来观摩,我不很感兴趣。

31分钟前
  • 萬和生
  • 还行

查拉图斯特拉下山,在森林里碰见一位白发老圣人。老人见查拉图斯特眼睛纯洁,口角上下却藏有一点邪恶,走起路来像舞蹈。查拉图斯特拉说他因为爱世人,所以要去往人世。老人宣称他只爱上帝,不爱世人。告别老人,查拉图斯特拉继续下山,心中惊诧老人竟不知上帝己死。

34分钟前
  • 花地
  • 推荐

昏黄的现实与灿烂的梦,冯·提尔一如既往地将他对男性女性的见解投射到银幕中,荒芜刮风的山坡和被宗教束缚的小镇,看似蠢笨的女孩看着路边野兔,心底是善良和可爱,而这座小镇则开始显现其恶毒的面目,在阴暗扭曲矛盾的山穷水尽后,我们在最后开始相信,这确实是一个“因爱之名”的故事。

36分钟前
  • TWY
  • 推荐

油画绘片+部分动态划分章节,教堂钟的缺失与重回--女主新婚/犯教与死亡构成讽刺。以自我与上帝对话,虚构上帝。自我即神谕,充沛即他人。好像一个正反打都没有。

40分钟前
  • 闵思嘉
  • 还行

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实在讨厌Emily Watson

45分钟前
  • hitchhiker
  • 还行

别跟我说你善良。也别跟我说你喜欢善良的人。人们向来歌颂执念,是因为人们从心底不相信执念。其实拉斯冯提尔片中的人物都是异化的,却恰恰最贴近社会的教条。他质疑一切,如同在血液之中播撒一场瘟疫。

4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又是一个略带神经质的女人.我想我是不是应该开一个神经质的女人的豆例了.

51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丹麦导演的这三部曲其实让我后悔看过。。。女主角都带点神经质,然后一种怪异到偏执的念头促使她们去做导致最后的悲剧的事情。。。可是即便bess的丈夫活下能行走,selma的儿子可以治愈眼睛,失去了她们,那意义又何在?导演一直在讲一种类似变态的女性牺牲。。。

53分钟前
  • 蘭女
  • 还行

画面的镜头不停地摇晃,看得我晕晕乎乎的,是为了然大家感受到贝斯的痛苦,纠结吗?很不舒服。而且,我觉得应该让简和贝斯一起死去,想他那样瘫痪了这么久,忽然让他站起来,这是不是因为贝斯用她所谓的爱去拯救了简?那样,如果贝斯不死,那她会更加深信不移。不过,那样就没人取运贝斯的尸体。。。诶

54分钟前
  • Hephaestus
  • 还行

拉斯冯特里尔自始至终是个疯子,难入法眼。

5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拉斯冯提尔的“痴情女苦情戏”,圣徒般的女人为爱痴狂献祭给了整个小镇,而结尾的圣钟敲响更像是耶稣受难后对世人精神的洗礼和训诫。冯提尔用宗教式的寓言故事来蔑视、讽刺宗教本身,想到《幸福的拉扎罗》则是用现代的寓言呼应圣徒的虔诚。冯提尔的偏执狂(疯子)属性带来的往往是毁灭,而毁灭本身充斥着变态的快感。

1小时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It's all about how to prove your love...看到后面有点看不下去了....

1小时前
  • raisonneur
  • 还行

Emily Watson的演出是“一生一次”那种级别的。

1小时前
  • 安东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