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y

完结

主演:莲佛美沙子,菊池桃子,中村苍,大塚宁宁,滨田麻里,西田尚美,山本阳子,绪形直人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Diary 剧照 NO.1Diary 剧照 NO.2Diary 剧照 NO.3Diary 剧照 NO.4Diary 剧照 NO.5Diary 剧照 NO.6Diary 剧照 NO.13Diary 剧照 NO.14Diary 剧照 NO.15Diary 剧照 NO.16Diary 剧照 NO.17Diary 剧照 NO.18Diary 剧照 NO.19Diary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美好又治愈我们的心

镰仓四姐妹的日常,平淡、温馨、沁人心脾。梅酒,沙丁鱼吐司,烟火,海边,樱花隧道,母女之间尴尬而又温情的告别,大姐带着小妹爬山排解心情,情绪一点点被触动,是一部很美很治愈的电影。

以葬礼开始并以葬礼结尾,这部电影里有对生死的庄重,也有对生活的劝告,虽然是一部慢到有点忧郁的电影,却施展出一种令人欣然的善意,我姑且把这种善意当成一种正能量,一种对命运、对不公、对往事,暖阳一般的正能量。

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还能感受到美好的事物,真是美好。是枝裕和联手人气女星可谓大牌云集,暖暖的,很贴心。

另外98年的广濑丝丝太有灵气了 ~

 2 ) 只需要一个字,美

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想法的,我觉得最美的一个场景就是玲坐在自行车后座上,闭着眼在樱花“隧道”穿行的那段,景美人美心情美~

同样还很美的就是最后四个人在海边,聊着天,打打闹闹。

还有四个人穿着浴衣在院子里放烟花那段也很美~

另外绫濑遥和长泽雅美是之前就觉得很美了,这部影片让我又发现了广濑丝丝的美,特别耐看,而且不管是穿开头的校服,日常的衣服,浴衣,甚至球服,都有一种特别好看的感觉~

推荐在平静的心境下看~

 3 ) 海街日记

这部影片从电影名字到演员,从场景到剧情都是我很喜欢的 ,是部有温度的影片。梅子酒,沙丁鱼吐司,樱花隧道,镰仓的海,烟火,几乎组成了所有的生活片段。整片台词不多,处处满溢着简单的温暖。当蝉鸣暂歇,谢谢你感动又让人充满希望。 影片风格淡雅清新,充满了治愈系的味道,用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家人之间的羁绊。这是一部正如想象的那样细腻温暖的感动电影。

 4 ) 当蝉鸣暂歇时——是枝裕和的时光暂停术《海街日记》漫谈

当蝉鸣暂歇时——是枝裕和的时光暂停术 这部电影让我们先从名字开始聊起,电影延用了原著漫画的《海街diary》,导演是枝裕和在访谈中提到,名字不是“海街物语”,而是“海街日记”,其中diary的定位是关键,它决定了影片的构成,是由一个又一个,发生在海街小镇上的故事串联而成,而不是单一的故事主体。

影片从原著漫画中,脱化出来四姐妹的故事,将主观视角放在了四姐妹中最小的四妹:浅野铃身上,从她眼中的三位姐姐,到老屋宅院,到海街小镇,再到镰仓的大海,在渐渐扩展的周遭和慢慢延伸的时光中,我们感受到了光阴的流动,四季的脚步,亲情的点滴。 一位过世的父亲,几位脆弱的母亲,四个坚强的孩子,隔阂间满是孤单的泪水。而大姐的扶持,小妹的善良,她们重新用彼此间的照顾与关怀,相互填补心中的空缺,找回父亲的记忆,原谅母亲的选择,用感动的泪水抚平了彼此的伤痕,一起并肩面对生活中的那些完美与不完美。四姐妹的情感,在柔和的画面中,化解了悲伤,充满了笑颜。时光的前行,伴着循环往复的欢乐与痛苦,无论是否逆风而行,而她们始终奋力向前,努力向前走,向前看。 这样的情感传递,一直贯穿在是枝裕和的光影作品里,而这一次,四位女性角色的刻画,更是鲜活动人。而除了摄影师请来了曾成功合作《如父如子》的:泷本干也,原创音乐上更是请来:菅野洋子为影片量身定做优美的乐章。简单的键盘与弦乐,却传递出了姐妹间最真挚,最单纯的情感,失落与感伤,微笑与坚强。而那首悠扬的主题曲《エンドロール》,从笛声,到钢琴旋律,再到丝丝入扣的提琴声中传来的,是夏日的阳光,树枝的摇曳,海浪的翻滚,和一波又一波,难以平复的心绪。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部画风质朴的漫画连载中,这样一部画面柔美的影片中,四个姐妹们,各自背负的重担。父亲的离去是否薄情,母亲的脆弱是否寡义,大姐在支撑家庭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三个妹妹们也都有着各自的禁忌。影片从父亲的葬礼展开,其中贯穿了一场外婆去世七周年的法事,和另一场小镇邻居的葬礼,这样温情的故事中,有着三场丧事的场面。这样年轻的姐妹们,在青春年少的时光里,不断经历着失去和伤痛,她们在自我独立和相互扶持的成长中,学会了乐观和感恩。无论背负着什么样的重担,生活就是一路向前的旅程,这是电影的核心主题,也是导演是枝裕和一贯想要表达的生活真谛。 导演说他很喜欢这部漫画的吉田秋生老师,当看到这部漫画作品时,就觉得是一部适合自己拍摄电影的作品。而当他真正开始拍摄影片时,又抛开了原作的局限,在四位年轻女性演员的碰撞下,和真实的生活场景再现中,开始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海街diary”创作。他曾坦言,这部电影很多的片段,都是在拍摄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呈现的,并没有刻意遵循原著,并且感谢作者给予的改编空间。 而导演对影片剧情的处理,从四妹的视角展开故事脉络,小镇的生活以海猫食堂为核心,最终的情感化解都凝结在尾声大海的片段里。这样自然而然的剧情发展,令没有大幅起承转折的故事本身,有着自己的韵律和节奏。影片中我们将悉数看到导演是枝裕和前作中的主要演员:中川雅也、风吹淳和树木希林。而四位姐妹的主演:绫濑遥、长泽雅美、夏帆,以及刚满16岁的广濑丝丝,每一位都是原石一样的优秀演员,闪耀着难以遮掩的灵动和魅力。 在电影的纪录片中,四姐妹们从2014年3月就开始一遍又一遍的剧本练习,导演一点一点帮助那时才15岁的广濑丝丝,尝试有剧本和没有剧本的表演练习,最终与电影中“浅野铃”名字都是发音为“SUZU”的丝丝,选择了第一次,可能也是她最后一次,没有剧本的演出尝试。也就是说,导演是枝裕和直到拍摄前,才会告诉丝丝,这个场景下姐姐们会说什么,她要回答什么。他一向与第一次表演电影的孩子们采用这样的合作方式,让孩子们在镜头前,场景中,展现真实的反映,捕捉他们最自然的对白和眼神。 这样一部动人的漫画赏佳作,打动了是枝裕和,而导演通过镜头中四姐妹的生活点滴,传递的光阴故事,再一次感动了无数的电影观众。他说,就生活像是一个循环,一切美好悲伤尽在其中。而是枝裕和,总是能在匆匆时光中,抓住这样的或美好,或痛苦的瞬间,令时间被停驻,记忆被留存。

时光变换下:地域魅力和家庭文化 时间是虚幻的概念,只有附着在人和事物上,才会有存在感。比如,人会随着时间而长大,看着身边人慢慢老去,才意识到,时间带走了童年和青春。而当屋子变的老旧,酒酿变得甘醇,才会发现,时间对事物也起了同样的作用。在影片中,大部分四季景色和食物料理,取材于原作漫画的剧情,而作者吉田秋生对导演的改编要求只有一句:“请好好呈现镰仓的四季。”。 于是,导演把时间寄托在春天的落樱,夏季的烟火,秋日的梅酒,和冬日的风景里,镰仓古都的魅力都浸渍在这个叫海街的小镇里。虽然随着时光的变迁,海猫食堂的女主人病逝,食堂关闭,但是四姐妹的记忆中,永远都有炸鱼套餐的味道和女主人特情的款待。这些地域的人情和味道,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回忆。 在这部影片中,一座老房子,一个家,其实就是一个餐桌。四姐妹一起准备料理,一起围坐而桌,或谈论父亲的回忆、母亲的选择,或谈论大姐的固执、二妹的酒品。这个暖桌下,汇聚的是一个家的人气。影片以夏末里三姐妹的早饭为开篇,大姐在餐桌上道出了15年离家未归的父亲去世的消息。而秋日里,她们同父异母的四妹,正式迁入老宅,成为家庭的一员,大姐用一顿传统庆祝搬迁的荞麦面为四妹接风。而冬天的平日里,姐妹们吵闹的早餐,晚上赖着暖炉,在客厅里睡觉,一家人的生活,总是围着这张桌案。影片中一共六顿家常便饭,其中家的文化也是餐桌的文化,每个人饮食的方式和喜好,也暗示着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从而组成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家庭。 时光变换下:情感的矛盾和心结的化解 日渐熟络的四姐妹,慢慢从相敬如宾,开始肆意的聊天与开玩笑。大姐与二姐开始不见外的拌嘴,大姐对母亲的隔阂,对自己感情的抉择,开始慢慢显露出来。最讨厌因为婚外情而离家的父亲,自己却与别人老公发生亲密关系。因为母亲脆弱的像个孩子,自己不得不提早变成大人,成为这个家的支柱。曾饰演大河剧的绫濑遥,身上带着一份长姐的端庄与成熟,与风吹淳前辈的相熟,让她更好演绎这段邻里的关系,对丝丝的疼爱,让她无论现实还是戏中,都是丝丝的大姐。 而四妹铃的礼貌和乖巧,在意外的醉酒中,吐露出讨厌继母的真言,她在姐姐的鼓励下,站在山坡上大喊发泄。铃从小背负着,自己是破坏别人家庭的女人的孩子,默默思念父亲,却从不敢讲父亲的事情。最终在姐姐们的谅解和鼓励下得以释怀,慢慢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海街生活,一个有姐姐们疼爱的美好生活。 影片的动人之处,在于情感的累积和变换。爱恨情仇从来都不是被冻结的,人们的感情是会随着时间和年龄发生变化的,从怨恨到原谅,从悲伤到淡忘,其中理解与原谅的过程尤为重要,这是时间的发酵作用,让爱更深,令伤更淡。 月光下,夜空里,蝉鸣时,浪涛中,我们被生活里一波又一波发生的事情,生命里一个又一个走过的人们,带来不同的经历,看法和态度。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中,总是能让人真切的看到时光的流转中,季节的变换里,人物情感的真实流露。导演仿佛能将时间暂停,停留在樱花飘落的瞬间,那一刻,简直是《秒速五厘米》的风景和《梦幻街少女》的剧情,双份的美好重合在一起,纯真的情谊与纯美的画面下,春日的古都镰仓美不胜收。这样的时光,还留存在青梅的陈年酒香中,屏风的破损修补中,廊柱的身高印记上。 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都是满满的情感流露。说简单,这部电影就是四姐妹的对话而已,说复杂,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秘密和弱点。提早把自己变成大人的长姐,不能允许四妹再因为同样软弱的母亲而失去童年。二姐对大姐的怜惜,常常体现为抱怨,怪她不该放不下对父亲的怨恨,对母亲的刻薄,和对妹妹们过多的管教。嘴里虽然愤愤不平的反驳,一旦看见蟑螂还是哭喊着姐姐救命的她,其实也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对姐姐依赖程度不亚于其他妹妹。而三妹对父亲的一无所知记忆全无,与有幸在父亲身边长大的四妹铃,形成鲜明的对比。关于父亲的回忆,一个不敢问,一个不敢说。 大姐的管教里满是对妹妹们的担忧,二姐的抱怨里满是对大姐放不下的心疼,三妹的询问里满是对当年的疑问,而四妹的拘谨里满是对自己存在的愧疚。影片最终将一切心结都化解在镰仓的大海里,海浪反复冲刷着沙滩,令四姐妹心情变得明朗,正因为有父亲,她们才有了彼此,这份感激让她们原谅了父亲,理解了母亲,也意识到当下最弥足珍贵的姐妹情。 人的一生会经历多少次旅程,留下多少记忆,在影片中,四姐妹的情谊,定格在那个蝉鸣暂歇时的夜晚,烟火的光亮照亮她们的脸庞,每一张,都是盈盈的笑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即便火光消纵即逝,但是也曾经无比闪耀。 这部电影,第一次令我这个独生子女,深刻的感觉到自己的童年和人生,缺失怎样的情感。从电影的后半程开始,浓郁的情感就化不开,每当电影中的音乐响起,我都忍不住眼泪的涌出,忍不住羡慕她们的美好与纯真。进而更加赞叹是枝裕和导演的表现力,让我们放佛看到了,时光的暂停术,当蝉鸣暂歇时,那无数的美好瞬间。 更多电影原声音乐,可搜索《海街diary》, 资料参考:导演访谈,四位演员访谈,原著漫画。 最后还想提一下,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上,贾樟柯与是枝裕和的再度合影。十六年后,两位依然在为观众不断的带来新作品,一位导演可以驾驭非专业演员,演绎出专业演员的作品。一位导演可以驾驭专业演员,演绎出非专业演员的自然。两位神交的大师,时间也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而他们把自己的经历和领悟,都放在了电影作品里。 2015年10月14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2个观看角度+32部相关影片|《法兰西特派》超前测评

《沙丘》严肃影评:剧情、人物关系和未来十年的沙丘宇宙

蓝光碟收藏|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 讲述的快乐与僭越的体验

蓝光碟收藏|双峰剧集+电影套装|大卫·林奇的影像世界

蓝光碟收藏|雅克·塔蒂 TATI|景观社会里的小人物

蓝光碟收藏|希区柯克15部电影|终极版蓝光套装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5 ) 海街日记

同学推荐的电影,在看电影之前也不知道是根据漫画拍的。花了两天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的,电影中没有过多的矛盾与冲突,更多的是家人之间的羁绊。电影看完整个人很平静,却又感觉很温暖。

在镰仓生活的三姐妹,幸、佳乃、千佳。收到了15年前销声匿迹的父亲的去世通知。葬礼在山形县被举行,去祭拜的三个人,在那里和父亲与其他女人生的同父异母妹妹铃见面了。铃的家人都不在了,但她却坚强且毅然准备振奋。看到了那个样子的幸,对铃提出邀请到镰仓和她们在一起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在镰仓的生活。

海街日记记录着平淡的生活。沉稳的大姐、有点小狂野的二姐、古怪的三姐,少女的小妹。街角的餐馆、火车站、海边、老家、樱花树下,一处一处都是风景。梅酒、白饭鱼、咖喱饭,无一不是老街的味道。电影拍的很美,典型的日本镜头,平淡却不乏味,这就是海街日记。

亲情是永远的话题,小玲与香田家三姐妹是同父异母的姐妹,而她的母亲,做了第三者,破坏了她们的家庭。父亲的去逝让小玲没有了可以依靠的亲人,唯有与她们生活。生活是一个融入的过程,一个成为真正的亲人的过程。

整个片子真的没有过多波动的部分。很喜欢结局,四姐妹在海边踩着海浪,就这样笑着在海街生活下去。

 6 ) 美的表层

看完了是枝裕和的新片《海街日记》,很难不把它和森淳一的《小森林》系列对比一番。

《小森林》分“冬春”和“夏秋”篇,讲来自日本东北部乡村“小森”的女孩市子在城市生活受挫后回到家乡,在母亲留下的木屋里一人独自生活,经历夏秋冬春四季的生活细节。《小森林》并无情节,以上前因后果也只不过作为布景板存在。镜头所捕捉的是市子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季节变迁,拣取其中最美好清新的片段进行组合,作为明信片日记一般呈现在嘈杂都市生活的观众眼前。《小森林》是纯粹的视觉展览,几乎没有电影手法的运用,更缺乏艺术作品的目的性。这四集“故事”更像一套四季食谱,经过明显的加工筛选,为呈现自然之美与其背后返璞归真的情怀,距真实的乡村生活甚远。

《海街日记》也采取了相类似的“日记”手法来记录滨海小镇镰仓的香田家三姐妹在父亲葬礼后接纳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铃,四姐妹一同生活的家庭琐事。与《小森林》系列相比,是枝裕和的镜头语言更为丰富,关注的焦点更是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而非明信片一般的静态风貌。这四姐妹因为一场葬礼走到一起,各有美丽之处。其中有两个片段更是达到了日式审美的巅峰:

一是夏季花火大会结束,细妹小铃穿着大姐香田幸送给她的外婆的和服,回到家发现三姐妹全都穿上了传统的夏日和服等着她在后院梅子树下放烟火。小小的花火照亮了四个人的脸,镜头从房内越过榻榻米,穿透拉窗与走廊,照进如同被框进画里的傍晚庭院,鲜活生动。

二是小铃坐在青梅竹马的小男友自行车后座穿越空荡的“樱花隧道”,两人笑得毫无顾忌,路两侧盛开的樱花灿烂如雪,乐声轻抚,小铃年轻的脸明亮如星,春风拂面阳光如蜜。

花火与樱花都是短暂易逝的物事,短暂处格外灿烂,属日式“物哀”悲情审美的典型。《海街日记》中也的确出现了两次葬礼,然而这些审美符号的出现并没有让电影带上丝毫的黑暗底色,四姐妹从初见到最后的海滩剪影,彼此之间简直毫无矛盾嫌隙,包括父亲这个最难启齿的话题,都在日常生活的甜美和谐中被一一化解。无论青梅酿酒,还是海猫小饭馆的关张,生活的种种烦恼不如意都无法影响香田家姐妹的日常,一切来得毫不费力,美得透明不似人间。

电影里唯一的“不和谐”声音来自老太太树木希林饰演的姨妈,她提醒大姐要谨慎考虑收养小铃的决定,也在四姐妹那不靠谱的妈妈回家来时给争吵的双方当和事佬。说实话,我觉得这老太太是整部电影里最有人味的角色,她算计、她有阴暗面,她也和蔼可亲,她真实。

缺乏阴暗底色这点是我觉得《海街日记》最大的失算,这种剧情单一化,只选取四姐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展示的手法与《小森林》系列中以自然纯朴情怀为唯一出发点,刻意回避乡村生活的艰苦一面是一样的。看完翻翻背景,果然二者都是漫画改编的作品,从人物塑造到大结构都二维化得厉害,简直耽美。

想到这一层,便为是枝裕和这部日记深深遗憾——要知道,他大概是日本当代最接近小津的导演了,2008年的《步履不停》不仅拍出了小津的画面氛围,更拍出了小津式的日本家庭生活的精髓——细节边角并非完美,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也深深阻挡了人与人的交流理解,但真正的美则超越那些磕磕绊绊的细小障碍,那是时间流淌中慢慢析出的人间至爱,不是毫无理由的暖男和圣母。小津对细节的信任,对镜头的冷静处理,都是因为他相信字里行间见真情,无需粉饰,更无需为观众进行二维化的筛选。

是枝裕和在《海街日记》里所表达的美在观看时固然动人,但这是空洞的美,脱离了泥土的滋育和泥泞大地的沉重,在本质上与《小森林》系列的乡村明信片如出一辙。这完全不是小津风味,更距日本经典文学作品《细雪》中所描述的四姐妹生活十万八千。这是真正的日记流水帐,只记录了美的表皮,降格到“养眼”的层次。

我对表层化的是枝裕和,甚为失望。

 短评

多么温柔的海浪,都舍不得打湿衣襟。

6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力荐

人世间没有比女孩子更美好的了 以前想来世要当个男孩 可以没有拘束 现在想来 无论来几世 永远想做女孩子 一切的温柔美好都为女孩子留下

10分钟前
  • psl
  • 力荐

是枝裕和永远我的菜啊,暖暖慢慢的,有点悲伤有点小高潮却不会改变太多,摄影台词配乐节奏都扎实的要命,没见过写异母姐妹写的这么棒的,夏帆的咖喱,MA酱的长腿啤酒,奶遥的情妇轮回与母性逆转,当然还有小妹,那个最像成人的人,看得人数次落泪。#戛纳电影节#

14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实在太喜欢这类一条直线的日本电影了,没有棱角,连偶尔的小矛盾看起来都很温情,但却足以让人回味。平淡的讲述生活,又美好的不像现实生活。ps.日本姑娘吃东西的镜头可以治疗心情抑郁~

15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力荐

不能以过去的眼光去看是枝裕和了,发行从艺术院线到东宝,五十多岁的是枝裕和才第一次拍摄人气女优主演映画,一来还是四个,“压力”确实不小。电影虽然剧本和剪辑上都有些问题,但“女优美,长腿美,镰仓美,日料美,生活美”可以掩盖了这些问题。四姐妹几乎都完成了自己最好的表演,年度推荐!

20分钟前
  • xxhhcc
  • 力荐

总觉得一种日式情趣压倒了电影本身

22分钟前
  • 叶酱
  • 推荐

波澜不惊的生活表面,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汹涌的。即使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依然能感到美丽的东西是美的。大和民族深入骨髓的物哀情结,在大荧幕上絮絮叨叨上演了这么多年,还是能一次又一次让人莫名其妙地落泪。

27分钟前
  • 樹一
  • 力荐

美好生活的范本,即便父母离异工作受挫感情不顺,回到小小的家依然洒扫庭除洗衣做饭,把日子过得云淡风轻波澜不惊。该爬山爬山,该骑车骑车,该赏花赏花,看春樱夏帆秋枫冬雪,保持房间窗明几净内心清洁澄澈。舍不得结束的一部电影,想看着四姐妹一起继续生活下去。

32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力荐

在这部电影里你能找到所有你喜欢日本原因:美食、美景、美人、温情人际等。但正因此,电影里所搭建那个终将逝去世界是与真正现实缺乏关联的。以那个社会观察家的高度来要求是枝裕和,这部作品无疑是甜腻而又平庸,堆砌日本情调式商业元素。但好在是枝细腻笔法都在,所以一定舒心好看。

35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一开始以为是个《饮食男女》式的故事,尤其是两部电影的三姐妹还真有点性格的对应性。但看到后来,我认为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根本不是讲家庭,而是讲时间的绵延。外婆酿下的梅子酒、外公种下的梅子树、外婆的咖喱鱼饼、浴衣上外婆的味道、海猫食堂的竹荚鱼菜谱、爸爸的沙丁鱼盖饭,人对于绵延的感知,往往就是依靠于这些穿透了时间的味道、气味。人都会长大、都会老去、都会死亡,再漂亮的美女也会成为五十岁的老太婆,再温馨的房子也有人去楼空的一天。但因为我们还能感知到这种时间的绵延,所以人生才没那么孤独和冰冷。

40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有些电影惊心动魄是在提醒你它是部电影,而有些电影平平淡淡是在告诉你这是生活。”

45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推荐

舒服贴心,又一次洗心洗肺的日式熏陶,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总是舍得不结束,希望温煦克制的家长里短连续剧一样演下去,像镰仓的风物,凭海临风百年不变。四姐妹,四千金,大姐沉稳传统,二姐活泼开放,三姐怪咖自在,小妹灵动早慧,融洽呼吸,各得其美。起始于葬礼,有点回到《步履不停》气息了。

5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太棒啦,看得心都彻底软掉了。放入复刷名单。

51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是枝裕和依旧干净细腻的日常化风格。仲夏,烟火,梅子酒,沙丁鱼,贴窗花的推拉门,四人的暖炉桌,樱花汇成的隧道,火车经过的小镇,梅雨时节走过的阶梯,沙滩上的脚印,最后所有温柔隽永的情感都堆积成随着海风轻轻拍打过来的海浪。真想也这样过好自己的生活。

54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推荐

平庸?!远了的先不说,就是和被捧上天的上一部《如父如子》比,这部也明明更有味道,根本舍不得它结束。年度十佳

57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活着的东西都是很费工夫的” 淡淡的日本家庭片。只需微笑和淡然,便可解开心结。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把绫濑遥、长泽雅美、夏帆拍得美,是一件太简单的事——譬如开头。但在多数时候,是枝裕和故意让她们显得没有那么美,与那座老房子和日常事物紧密粘合。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反正打开二十秒,后面就停不下来,不想快进不想暂停更不会想关掉。说很平淡很无聊的,开什么国际玩笑啊。

1小时前
  • 木卫二
  • 力荐

是枝裕和真是快够到了小津的境界了啊…各种一招一式都是满满的小津味道(所以这次干脆在镰仓了么)…这个故事明明是个甜美版/长大版的[无人知晓],就是没黑化,大叔拍治愈系糖水片都这么与众不同。

1小时前
  • 胤祥
  • 力荐

简单、干净、温暖、治愈,海边的风与阳光,又一部是枝裕和亲情剧。难得的大牌云集,虽然在导演最近几部作品里,算平庸的,却也足够感人与回味,何况,还有一群养眼的妹子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我简直没有办法不给五颗星

1小时前
  • 大島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