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段感觉挺狗血无聊的,加上年代久远的制作粗糙感,心想这片最多给个三星吧。但是铺垫过后,从到小人星取能源球开始,往后可以说一路异彩纷呈,各种巧妙的伏笔和呼应,各种轻快的恶搞、致敬和搞笑,最后还好几次反转。 此外,电影中有两点很特别的思考,不是直接表达的表面现象,倒像是要给这样一部看上去完全是搞笑的娱乐片一些耐人寻味的内涵。 第一点,片中所有的角色都是一部上演了九十集,拍了二十年的肥皂科幻剧的演员,作为一部电视剧,进入了类似于“中年危机”困境,演员们缺乏热情和创新、互相猜忌、搞绯闻、商业化严重,各种问题,但是实际上多年的合作已然像家人一样感情深厚了,只是当局者迷,感受到的是浮躁、惫懒和无望。故事进行的过程就是度过“中年危机”找回自我的过程,最后,一部无以为继的老电视剧恢复了生机。 第二点,电影里角色们参与的一个电视剧,是一部类似于《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的科幻电视剧,全片的基调也是恶搞这些电影,以及电影里的角色和粉丝等等方方面面。电影所展示的这部电视剧,构建了一个是虚构的、假的,但是非常庞大和完整的宇宙飞船系统,以及飞船运行所需的团队、技术和文化。整个系统不光吸引了人类粉丝,还让一个星球的章鱼人成了这部剧的忠实粉丝。精彩之处在于,章鱼人根据这部剧的完整设定,造出来不管是外观还是内部结构以及功能都完全一样的飞船系统来!也就是说他们根据假的造出了真的来!这似乎实在暗示科幻、明星和粉丝的力量。现实中其实也有类似的事情,《海底两万里》对真正的潜水艇的发明,想必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最精彩的,是这帮被当做偶像的假英雄、这帮只会摆造型的戏子,竟然要来驾驶真的飞船去跟邪恶的外星人打仗,这个真飞船还是以自己熟悉的假飞船为蓝本的!这种讽刺直达哲学的高度了。经过各种误打误撞和真心团结战胜了邪恶外星人,美好的大团圆结局。最后演员表出来,谁谁谁饰演谁谁谁,完美的达到讽刺的新高度:这是一部电影,里面的飞船还有外星人啥的,就跟电影里说的电视剧里的一样是假的。
《星际迷航》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开启了太空题材的一种故事模式。后来拍摄的各类科幻电影,效仿者可谓不计其数。单从艺术性上讲,《惊爆银河系》在同类题材中算不上优秀,且知名度不高。
这是一部旨在滑稽模仿《星际迷航》系列的低成本科幻喜剧片,但与那些为幽默而幽默、反而容易把故事搞砸的影片相比,《惊爆银河系》的成功之处在于把故事讲述得比较扎实。
最令人惊喜的是,全片叙事框架竟然体现了后现代理论中的关键议题,进而可以看成是一则后现代寓言。
演员与角色傻傻分不清
科幻电视剧集《银河访客》曾经风靡一时,尽管已停播18年,但剧中的几位主要演员依旧会聚在一起,参加各种粉丝见面会。这里,《银河访客》与电影本身的片名完全相同,都叫《Galaxy Quest》。我们将会看到,这个安排不只是为了追求喜剧效果,而是富有深意的。
在一次活动上,有几位举止怪诞的粉丝找到剧中的船长饰演者贾森,他们自称是来自卡拉图星云的塞米安人,表示自己的星球正遭受外敌入侵,希望贾森能够出手相助。
这里的关键设定是:当塞米安人看到《银河访客》时,并不知道这是一部虚构的电视剧,以为它是来自地球的历史纪录片。船员们因此成为了塞米安人心中的英雄,其事迹被广为传颂。当他们面临外敌入侵时,便期望贾森能够帮助他们度过危难。
塞米安人甚至依照剧中的情节设定,原样制造出了船员们驾驶的保护者号飞船,将这个原本虚构的事物变成了真正的宇宙飞船。飞船的所有细节,包括内部构造、动力装置等等,全都符合《银河访客》里关于飞船的情节交代。
后来的故事自然成了贾森带领船员们假戏真做,帮助塞米安人击溃外敌,并成功返回地球。
整个故事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十分巧妙地表现了法国后现代哲学家鲍德里亚著名的拟象理论及其核心概念:超真实和“内爆”。
比真实更真实
让·鲍德里亚通常被称为“后现代的大祭司”,其思想对当今世界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拟象理论解释了今日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并体现出对人类生存境况的敏锐思考。
“拟像不再是对某个领域、某种指涉对象或某种实体的模拟,它无需原物或实体,而是通过模型来生产真实,一种超真实。”鲍德里亚认为,拟像创造了极度真实但客观世界并不存在的虚拟物象与虚拟场景。
对于塞米安人来说,《银河访客》里的世界无疑承担着拟像的功能,并具有超真实的特征。
所谓超真实,就是比现实更现实,比美更美,比真更真的模拟。而这些模拟出来的东西反而成了人们对真实本身的判定准则。随着超真实的降临,拟像开始构建现实本身。
迪士尼乐园便是典型的超真实案例。这里比外面的街道更干净,比现实世界的人更友好,它浓缩了美国人的理想和价值观,并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它看似一个童话世界,其实比真实的美国社会更加真实,更加令人信赖。
正如鲍德里亚所言:“这不再是一个对现实的虚假加以再现的问题,而是掩盖现实已经不真并因此挽救现实原则的问题。”
《银河访客》里的人物和情节,以及他们驾驶的保护者号飞船,犹如塞米安人眼中的迪士尼乐园,变成了一种在鲍德里亚称为“幻境式的(自我)相似”中被精心雕琢过的真实。
船员们的英勇事迹比塞米安人的现实境况更加完美,也更加值得仿效。模拟《银河访客》成了挽救其现实原则的途径,他们努力让自己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像剧中的情节。
原型,消失在仿造中
超真实同时意味着,拟像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已经“内爆”。这个概念是鲍德里亚从传播学家麦克卢汉那里借来的,但完全颠覆了它的原始内涵。
在《后现代理论》一书中,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和斯蒂文·贝斯特对“内爆”给出了较为准确的概括:“在后现代世界中,形象或拟像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已经内爆,与此相伴随,人们从前对‘真实’的那种体验以及真实的基础也均告消失。”
比如观众经常会把电视剧里的医生当成真正的医生,某个饰演坏蛋的演员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遭到路人唾弃,影视剧中的虚构历史则会被铁杆影迷当成真实历史来严肃对待。
不仅如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完全以影像为中介,由此形成了鲍德里亚的老师、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所说的景观社会。
而塞米安人体验到的无疑是最为彻底的、百分之百的“内爆”,所以才会将现实生活中的演员当成了真正的船员。对保护者号飞船的仿造则完美体现了拟像的超真实性,在鲍德里亚著名的“拟像三阶段”中,恰好处于第二个层级,也就是工业生产的模式。
在影片的基本设定中,塞米安人被认为拥有高度的技术文明。这艘由人类虚构出来的飞船,竟成了塞米安人进行仿造的原型,他们运用地球所没有的高科技,原样生产出了真正的飞船。
正如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写到的那样:“这正是劳动,正是机器,正是与戏剧幻觉原则根本对立的整个工业生产系统。”只要塞米安人愿意,他们可以生产出无数艘这样的飞船来,到那时,《银河访客》里的原型飞船就不再重要了。
学者严翅君在评价这一过程时指出:“‘原本’被排斥在体系之外,生产出来的都是一些没有差别的‘摹本’。而且‘原本’一旦进入生产体系中,就立刻被‘摹本’化。”
“内爆”无处不在
和塞米安人的经历一样,《银河访客》的演员们最终也体验到了拟像与真实之间的“内爆”。在鲍德里亚的概念体系里,“内爆”的种类和范围很广泛,而剧中角色所经历的,则是如凯尔纳和贝斯特所说的“媒体的符号制造术与真实本身之间的内爆”。
当他们乘坐飞船返回地球,误打误撞进入到影迷纪念活动现场,从舱门里走出来的那一刻,突然受到了影迷们的热情欢呼。这一刻,他们是恍惚的,已经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真与假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内爆”发生了。
影迷将他们当成演员,而他们却真的变成了船员。但在舞台上,他们又仿佛再次回到了剧中的角色,他们刚刚完成的真实壮举再次变成了拟像中的超真实。
片中为贾森提供了重要帮助的资深影迷和技术宅男同样经历着“内爆”。他们心中的《银河访客》,可以用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的话来形容:“真品和赝品之间的区分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每一个当代的事件都是现实和想象的混合物。”
《银河访客》和《惊爆银河系》共用一个名字,则体现出创作者有意将这种“内爆”延伸开来。片中所有角色都在拟像世界里打转,而他们的遭遇又通过屏幕传达给了真正的观众,也就是我们。
在高度发达的媒介环境下,身处景观社会的我们,正如片中的影迷那样,也经历着无处不在的“内爆”。
本文参考资料:
【法】让·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
【美】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谢立中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严翅君、韩丹、刘钊:《后现代理论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温馨热血戏中戏,呼应了前天看的《Seven Psychopath》。简单说,看这片子的乐趣就像你发现西格妮韦弗胸特别大身材特别好,一点都不像你记忆中打败异性的那个她。
我记得小时候我好像还有张碟。我记得星际之门里也有类似戏仿的一集。西格妮·韦弗里有一句爬通风管道场景的台词“Ducts? Why is it always ducts?”,让人会心一笑(在那个还没看过异形的年纪肯定是get不到的)。
恶搞《星际迷航》,科幻片演员去大战邪恶外星人。虽然制作简陋,但还是有不少谢尔顿喜闻乐见的宅男槽点。演员还请来了异形女和斯内普教授……
多么可爱的电影!我已经能想到谢耳朵见到captain spock的表情会有多像Teb!
希望童话和英雄永远是真的,不愿向孩子解释我们的软弱无力。
真算得上事对“星际迷航系列”一个不错和有趣的改编,融合虚构的星际迷航系列剧情加上真实生活地再次重构,让这部恶搞一般的致敬显得既真实又迷幻,亦真亦假之间显得更加好玩和耐看了。ps:都是蛮熟悉的演员,却叫不上名字,只记得有个人感觉像黄秋生。
"By Grabthar's hammer, by the suns of Warvan, you shall be avenged!"
这片子本来应该是派拉蒙的吧,被梦工厂做的一股子山寨味道哈哈,所有专有术语都做了替换,飞船外貌做了改装,四男一女的船员,一看就知道是说star trek的。算有点深度。
于是远赴地球寻求保护者们的帮助,贾森和亚历山大等船员假戏真做,帮助塞米安人对抗宇宙邪恶势力
2008年5月9在同学家聚会看过的DVD 之所以日子记得清楚因为那天是毕业典礼前夕 而且下了一场五月大雪 至今仍是我留学生涯的一段传奇经历今天突然记起电影名字 就来tag一下 特技挺假的 stupid but funny somehow
科幻喜劇迷必看!!有夠歡樂的啦!
有强烈地向Star Trek致敬的感觉。如果这事真发生在Geek们身上就太棒了。阿兰·里克曼又演了一个马文式的角色~~
又是技术宅拯救宇宙么。各种欢笑各种感动,但还是节奏掌握的差了些。
但可曾幻想过一群过气的科幻剧演员有一天他们竟有机会驾驶着剧中的飞船和真的外星人作战?这就是银河追缉令!命字很土,但却是一部难得的科幻喜剧佳作,在现实中被定性迷失的演员在太空之旅中重新发现了自己,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人心的呢?演员阵容强大,有:法师斯内普、山姆洛克威尔、蒂姆艾伦。
影片有意拙劣模仿长盛不衰的《Star Trek》和该片的狂热影迷,有些地方还是有点搞笑的。
起承转合,人物命运和态度的变化。一切都那么完美。堪称好莱坞经典模式的编剧教科书。好好研究,收益菲薄
简直就是拍给TREKKER们看得!!!哈哈
科幻喜剧啊!!在办公室又不敢大声笑,憋得胃抽筋。。。无比蛋定技师,搞笑跑龙套的,重复通讯女,怨气参谋,各种搞笑人马哈哈哈
对真爱影迷来说,哪怕再难以置信的电影,都有一个大大真实的“小宇宙”存在~~~
3.5 创意实在是太强悍了,类似科幻片片场版反向《开罗紫玫瑰》×2后双重嵌套,致敬《星际迷航》最终极的迷影同人篇。但执行还是太爆米花啦,一阵阵笑完后就感觉没什么特别惊爆的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