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追杀

HD中字

主演:张琳,狄威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9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终极追杀 剧照 NO.1终极追杀 剧照 NO.2终极追杀 剧照 NO.3终极追杀 剧照 NO.4终极追杀 剧照 NO.5终极追杀 剧照 NO.6终极追杀 剧照 NO.13终极追杀 剧照 NO.14终极追杀 剧照 NO.15终极追杀 剧照 NO.16终极追杀 剧照 NO.17终极追杀 剧照 NO.18终极追杀 剧照 NO.19终极追杀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安

        “这是关于两个小孩的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是12岁,他们都感到失落而深爱彼此。”                 ——吕克·贝松
        他是一个所谓的职业杀手,闲暇时,给心爱的植物喝水,独自看一场旧电影,傻笑。
        她是一个所谓的问题少女,无聊时,坐在楼栏上抽根烟,看同龄人应该看的动画片。
        她接到学校的电话,沉默了,然后满眼含泪,冷冷地说:“She`s dead.(她死了)”。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可言的家庭,她的内心痛苦又失望,失落又无奈。因而才会带着生冷的眼神问他:“Is life always this hard, or just when you're a kid?”他认真答道:“Always like this.”
这段不经意的问答,渗透了整个篇章:人生不似动画片,不似童话簿,不全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不全是‘恶有恶报’的结局。
        当她拿着两夸脱牛奶走过家门,立在他门前时,他的职业素养败给了他的心灵——他是一个冷酷的专业杀手,但他更是一个“no woman ,no kid”的善良之辈。
        缉毒男人,杀人手法的变态,话语间的粗俗,可,他是个听莫扎特,贝多芬的警察;leon,偶尔可爱的动作,"no woman,no kid"的原则,可,他是个不识字的杀手。优雅的动作,高尚的情调,都难以掩盖内心丑恶所隐射出来的点滴。内部零件一旦损坏,再精致的外表,华丽的包装,也只能更深刻地印证:徒有其表。
        她闯进了他的生活,他从排斥到接受到习惯到牵挂。
        他的生活从植物与枪支元素开始扩展:他套着小猪微波炉手套哄她,被她暧昧地告白时牛奶喷了一身,和她一起玩COAPLAY时扮演约翰韦恩......他从一个冷冻的形象开始融化,有了雏形,渐至饱满,从一个冷酷的杀手慢慢变成一个可爱的男人。
        当她第一次说:“Leon, I think I'm kina falling in love with you.......Cause I feel it.”他被牛奶呛住,问她“where?”她揉着胃,说感觉胃现在很暖和,以前这儿有个结,现在没了。这句暧昧的话击中了他,虽然他只是说:很高兴你的胃痛好了,可是那并不代表什么。可他的眼神和行动出卖了:第二天完成任务后,他给她带回一条红裙子。
        一个人对另一个的温暖,是私密而又带那么点情调的,只是他情调的指数很低罢了。
        第二次,她拿枪指着头,丢下了告白:I hope you’re not lying, Leon.I really hope that deep down inside there’s no love in you. Because if there is…just a little bit of love in there for me…I think in a few minutes you’ll regret you never said anything. I love you, Leon. 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他打翻了手枪。她说我赢了。
        训练的那段时光,灿烂而甜蜜。他认真地教导真心地呵护她,视她如自己的那盆绿景。
他去找TONNY,细心的安排。他们一起睡在床上,他告诉她自己心中隐藏的秘密。天亮了,她告诉他,昨晚睡觉听到他的鼾声了。
        逃不过的劫数。
        他自知大限已到,安慰她: 你不会失去我。你让我尝到了生活的滋味。我想要快乐。睡在床上,有所牵挂......他终于说出那几个字:I love you,Mathilda.
        他们受过心灵或肉体上的创伤,才可以这般沉默专注,才会有“熟”的流露。缺乏安全感,没有归属感,他才会专注于那盆绿景,她才会拿着上了膛的手枪来赌。他开始想要有牵挂,想要有根,渴望快乐地正常的生活。他的表白直到离别才道出来,如此情深,难以启齿。事实上,原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甜言蜜语,大多数都是,说给不相干的人听。他是用愿望来爱一个人,而不是用欲望,故而这般爱的美好,时为少有了,甚是平实中的流光溢彩,叫人妒嫉。
        他做了所有能够为她做的,倾其所有来疼爱她,她做了她仅能够做的,让那株银后万年青扎根,结束流浪,结束漂泊。
        “Leon,在这里,我们安全了。”
        他,她,绿景终于都安定下来,一切安好。
        我喜欢这个早熟又纯真的女孩。
我喜欢这个单纯又成熟的男人。

 2 ) 我以保护的方式来爱你


我爱你,所以我不去吻你。我爱你,所以我对你冷言冷语。我爱你,所以我要你离开我,过你自己的生活。我爱你,所以我选择默默地保护着你。保护,是我爱你的方式。
这就是里昂对玛蒂尔的爱。鱼对飞鸟的爱,无法搁置。只有选择这样的方式去爱。爱得隐忍,爱得伤痛。
一个杀手不该太善良,不可以在乎一个人。里昂不是一个好杀手。
常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里昂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那盆绿萝,为什么在最后的危机时刻,他仍不忘嘱咐玛蒂尔照顾一盆植物。一盆植物,有何稀奇。绿萝,就是里昂不是一个好杀手的最好证据。绿萝,代表着弱者,代表着需要保护和照顾的人,代表着里昂曾经无法保护的爱情。其实,里昂很想去爱一个人,保护她,照顾她,呵护她。如果那个人不出现,那就只好用一盆绿萝来填补这段空虚。玛蒂尔正宛如那盆生机盎然的绿萝,填补他受过伤的心。
旋转的楼梯,棕黑色透着古朴凝重而又压抑的气息。一步一步沿着楼梯向上,旋转、旋转,随着楼梯的旋转而迷失,旋转的尽头,是一个精灵般的女孩在静静等候。不羁的抽着香烟,假装成熟的搭话。开始,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
明知以自己的身份,最好不要招惹那群连疯狗也不如的恶警。可是,在面对玛蒂尔一声一声的哀求时,他再冷的心也开始融化。门打开,里昂迎进玛蒂尔,给她一个避风港,同时也给了自己孤单的心一个救赎的机会。
于是,这个精灵般成熟而又幼稚的女孩便倔强的扎在里昂的生活中,再也不肯离开。她倔强的要他帮弟弟报仇,倔强的要他教她“清理”,倔强的要他爱她、在乎她,倔强的改造着他的生活。
理智告诉里昂,杀手不可以有感情。他必须杀了她。但,他的心已经动摇。他的生活不再仅仅只有杀人和那盆绿萝了。他真的爱她,他可以为了她只身勇闯警察局,为了她只身应对百十特工。他至死仍不忘替玛蒂尔报仇,把自己葬送在一声轰鸣里。
他的爱是那么的深邃。十几岁精灵般的女孩,三四十岁的冷漠男子;随时可以听到主的召唤的天使,双手沾满鲜血的恶魔……不论哪一点,都是不可跨越的鸿沟。他只能把这段无法搁置的爱藏在心底。表面却不断拒绝她。直到最后一刻,才敢对她说;“玛蒂尔,我爱你。”也只有在这时,这句话才可能变成送小玛蒂尔重返人间的船票,而不是葬送她人生的导火索。
这世上,有没有那么一个人,可以像里昂一样,为你敞开一扇门,可以给你一个避风港。有没有那么一个人,可以那样深邃和隐忍的爱着你,默默地保护着你,忍受你的倔强,爱你却又拒绝你。
                                     

 3 ) 杀手不太冷

我所认为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分开以后,我将自己,活成了你的样子。 The most affectionate love I imagined is that I live as you used to be after you gone away.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 are a kid? 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Always like this. 总是如此。

我喜欢这一株植物,就像我一样,没有根。

不要以为我不懂爱情,我的胃知道。它以前老是痛,现在确是暖暖的。

 4 ) 关于《杀手莱昂》中暴力场面处理的讨论【小Essay】

关于《杀手莱昂》中暴力场面处理的讨论
关键词:暴力电影 镜头语言 叙事学 精神暴力


■ 引言
当暴力元素几乎成为各商业大片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时,它便不断地被赋予这不同的精神意义,并以纷杂的方式表达出来。 《世界暴力电影》中收录了各类经典暴力电影,也少不了《杀手莱昂》的名字。而本片暴力镜头的表达既不完全血腥,也不尽是隐讳,而是根据不同情节需要,进行了不同的风格化处理。
本片中主要的暴力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莱昂职业的完成任务,玛蒂尔德一家被残害,杀手教玛蒂尔德杀人,杀手与警察团体决斗。至于在中国城杀死的几个黑道人士,以及杀手营救玛蒂尔德的部分由于并不直接推动情节或暴力场面表现不多,不放在本文讨论之列。
根据现代暴力学术研究的前沿分析, 暴力镜头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四类:纪实客观化,写意唯美化,游戏娱乐化,变态恶心化。本片以第二种与第三种为主,并在表达上刻有吕克贝松深深的影子。

引文:
  华典艺术编辑室:《世界暴力电影》,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目录页
  汪献平:《暴力电影:表达与意义》,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P78-P93

一、 暴力写意化与叙事延时

◎在第一部分中杀手莱昂只隐约出现过一次,与观众仍有一定距离感,并且为了增加悬念,在杀手莱昂完成任务的部分中,镜头语言仍对准了那些被杀的目标,多用近景甚至特写来表达他们的惊恐与死亡。但是导演有意将死亡写意化,只展现死亡的迅速与其结果,不表现血腥的过程。如在4:30时黑帮的唐托被杀手利索的干掉时,只有一个特写晃动出血腥的手,紧接着中景展现大家惊恐的表情,然后一个升镜头拍摄背影展现了他的死。之后各个小罗罗的死也处理得十分节制(但电梯里那一个背影就以足够使我想到生化危机),我们列表加以说明——
人物 死亡时间 死亡时景别 拍摄方向 *镜头时长 积蓄情绪画面 直接出现带血镜头
1 4:27 特写;中景升镜 手;背面 0.3s ;3s 电梯等待 是
2 4:57 全景 无法判断 0.3s 无垠的楼梯透视 否
3 5:44 近景;特写 头;脚 0.3s ;1s 监视器等待 否
4(群) 6:16 全景 正面 >5s 巡查 否
5 未死 未死 未死 未死 慌张逃跑电话;刀架脖子 否
*注:镜头时长仅估算而得,并不确切
我们从最后一行就可以看出,在此段并没有病态的暴力描写,所有的屠戮镜头都被巧妙的弱化到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其中常用的手法有
1.缩小景别
2.背向拍摄
3.大景别特写局部拍摄,回避脸部或者血
4.提前透露死亡讯息(如3中天花板被拉开的镜头)
5.交待死亡讯息,但不直接拍摄(如5中千疮百孔的铁窗)
6.缩短暴力镜头时长
但弱化暴力并不意味着紧张气氛的削弱——相反本片在制造紧张气氛吸引观众方面十分出色,这与吕克•贝松式的镜头风格不无关系——不通过直接的镜头刺激进行, 而是利用长镜头或者叙事上的延时制造悬念来制造紧张气氛手法,例如电梯的等待后唐托尸体的出现,之后黑道保镖在楼梯上谨慎的俯视,小女孩练习射击运动员等等,而且似乎被摄对象越是谨慎动作越缓慢,越是意味着它死期的来临。这种缓急对比的手法运用尤其丰富,应归结于主人公的非正义性,即从道义上影片中无论主角配角正面反面看几乎都可能在下一秒遇上危险境地甚至死亡。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悬念是一种顺序的悬念。在日本影片中,我们更可以看到许多缓急对比或东京对比, 有如北野武,这个制造悬念功力也很深厚的暴力电影大师,他所经常运用的便是 信息差式的回溯式悬念,如在影片《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中,男主人公北大海吞噬的情景并没有完全展现,而是运用格式塔叙事原理省略不讲,让女主人公仍平静的走向大海赴约,结果只有男朋友冲浪板的随波浪平静的运动,影片积运了一个多小时的温情终于在此刻浑然爆发,并且是随着一组绵长镜头。这种拖延和吕克贝松有一曲同功之妙,不过显然,东方人的耐心要更绵亘隽永些,镜头也更长。
 另外,音响的使用在制造气氛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其中既包括客观音响,如3号人物死亡时绳子勒断脖子的声音;也包括主观音响,如1号死亡时飘起的诡异的电子音。匈牙利影视声音理论家 巴拉兹•贝拉认为,人对声音的具象判断要比对画面的判断困难的多,这也是为何削弱画面恐怖,保留甚至强化声音恐怖能够得到最人性的紧张气氛收效。

◎最后的决斗片段最富盛名,尤其是杀手莱昂在迈向光明时突然倒下的主观视角,以及被拉长变形的枪声,已被奉为电影史上的经典。暴力的浪漫化的处理,使得杀手的死变得有如壮士一般英武,又如安眠一般肃静,在强烈的声画对立的舒缓而神圣的音乐中,我们都深信,莱昂即使作为一个杀手,也能走向天堂。

二、 暴力的写实化

◎ 在第二部分玛蒂尔德全家被屠戮一场中,导演似乎更多的展示了血腥。在镜头处理上也更多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同样我们以表格形式加以分析——

人物 死亡时间 死亡时景别 拍摄方向 *镜头时长 重复出现 直接出现带血镜头
后母 23:37 全景 全俯拍 0.5s 是(近景) 是(溅上镜头)
姐姐 23:54 全景 背向 0.5s 是(近景) 是
父亲 5:44 中景 背向 0.5s 否 是
弟弟 未知 没有展现 没有展现 没有展现 没有展现 没有展现
*注:镜头时长同样估算而得,并不确切

第二部分的血腥展示有几个作用:突出变态警察的惨无人道与人格扭曲;为小女孩求援杀手莱昂以及莱昂打开门接受她做充分合理的解释;为小女孩的复仇增添合理性——言而总之,是为情节的合理展开作铺垫的。
虽然写实,导演还是将其视觉冲击控制在观众能够承受的范畴,且基本采用第一部分的方式,不过由于血腥镜头直接的出现,更多的使用了小景别以削弱效果。 “画面景别的这种距离性,使审美有一种远离效果与接近效果,从而产生一种非参与性与参与性,一种旁观效果与渗透效果……全景系列的画面景别对人的心理渗透较小……”可见这种削弱效果是很明显的,保证了观影的心理健康。侧面交代弟弟之死则更是人性化的体现。
同样音乐在屠戮中作用绝大,本段采用了声画对位的手法,运用颇有阿拉伯风格的序曲进行衬托,壮烈而悲悯。

引文:
  张会军:《电影摄影画面创作》,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P36-P37
  豆瓣网:杀手莱昂影评 作者和菜头 http://www.douban.com/review/1010612/


三、 暴力娱乐化与精神暴力

这里充斥暴力,我们却只读出温情——多数观众观后感如此。但众人不曾注意的是,本片中在杀手莱昂教授玛蒂尔德杀人技巧是镜头的展示方式,与好莱坞式纯暴力感官刺激或日本与沉静美互相对比的暴力美不同,而是更具一层戏谑与黑色幽默成分,颇有一种娱乐化意味,很少有观众不因中“弹”人慌张的神情而会心一笑。尤其在第二次射杀中,观者都认为小女孩应该换用真枪实弹了,可出乎意料的是,沾满吸毒者衣服的仍是红得发假的仿真血。 “‘手’在中文里,有某项操作员的意思。杀手于是对于终结生命有了一种操作的精确,杀人变成了一项同时具有暴力美学和黑色幽默特色的工作。”看来如此阐释,也是本片的必然——但笔者认为,当暴力被主人公玩弄,尤其是被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玩弄时,甚至产生了一种“精神”暴力,即在内心价值观上的暴力,几乎让观者爆发出窒息而哑然的尖叫,压抑至极。
影片中如此段落有三层,分别是玛蒂尔德狙击运动员,“黑白双煞”勇闯人家渐入佳境,玛蒂尔德举枪入室试练。其中第二个段落在导演剪辑版中被删节,只有加长版中予以了保留。个人认为,幸好导演将其删剪了,否则那将是影片中相当大的败笔。
当小女孩举起枪准备射杀无辜民众并时不时问着“我能用真的子弹吗”,我们就意识到一个纯洁灵魂的堕落;当玛蒂尔德说出“先生外边很黑,我很害怕……”以骗取同情使其开门时,我们则看到一种无与伦比的丑恶,狰狞着吐露出典型而腐恶以怨报怨的价值观。那些接二连三被杀的人,难道真的一无是处无可辩驳的应当遭到神的审判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仅从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们给玛蒂尔德开门了,他们在看到一个女孩的无助时打开了门,无论他们多么罪恶,心灵深处仍深藏一份对世人的同情,这是一个真正泯灭人性的杀人狂绝对做不到的。正是在此处我们经历了一场最大的精神暴力,内心价值上我们需要倾向于杀手和小女孩,但他们并不代表正义。当杀手很随意的用两枪杀死吸毒者时,他们也正一步步沦为罪人。复仇有多么充分的理由,裹上多么华丽的包裹还是复仇,与哈姆雷特的悲剧无异,可憎而心恸,只能将主人公逼上死亡的绝境。观众像是一下子没有了任何支持中心,因为一切都是荒诞而疯狂的,笔者必须完全将自己先前对主人公投入的感情完全抽离才能摆脱精神暴力的折磨,但这并不容易。影片被评为R级,大概不完全是充斥暴力的原因,更有价值观上的扭曲与强说。 “大众传播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上……个人社会化过程是内化社会规范、继承社会文化、形成和完善自我意识的过程……在生命的前20年中,社会化尤为重要。”因而笔者认为,本片部分段落的价值扭曲不能完全通过分级解决,精神暴力的影响并不能通过十七岁一个年龄界限完全分开。因此应该说,这是本作的遗憾之处。
  “暴力与喜剧糅合起来,暴力只是成了从属于喜剧,为喜剧叙事而存在的一种种元素,它让观众哈哈大笑的同时,也丧失了对暴力行为及其以后果的基本认知。”大概导演也迅速认识到暴力喜剧于此处的不合时宜,最终将其部分删节了吧。
        当然导演还是相当仁慈且及时处理了这种扭曲的。首先,小女孩虽然经常要求使用真子弹子,但始终没有使用真枪实弹射杀过一个人,所有的罪恶似乎都负担在杀手莱昂身上,他替她死,也替她担负着罪名。对于一个一身负罪的人来说多一项少一项已经没有任何影响了。其次,小女孩最终被善良的校长收留,并种下象征杀手莱昂的绿色植物,足以让人相信她将抚平伤痛,忘却欺骗,回归那份本属于她的纯真。

■ 小结
吕克•贝松终究还是亲重人情的导演,从本作到《第五元素》再到《圣女贞德》,这位人本主义的导演在暴力题材中示众展示着节制的暴力视觉冲击,并在精神紧张气氛的营造上超越了很多同类电影。影片结尾暴力的浪漫化处理更是将千古传颂。
本片在暴力所承载的道德价值观上,导演拿捏基本到位,个别无意产生的精神暴力也是情节所迫。成功的代名词几乎就是争议,提供高质量正反两面的借鉴也是一部精华影片价值所在。
        总之《杀手莱昂》无愧于主流影片的上乘之作,其中的暴力场面处理也将为后世电影学界长期研究,称颂。

 [参考书目]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毛过:《北野武完全手册》朝华出版社,2004
  华莱士•马丁[美]:《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李南:《影视声音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巴拉兹•贝拉[匈]:《电影美学》,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5 ) 再多爱一天也不够

我以为自己再也不会为了一部电影如此难过,我错了,我真是低估了我自己的“滥情”,以及我现在“滥情”依旧。 加班造成的脑子纷乱和剧情的精彩,双管齐下,我从看最后的半小时开始,似乎就已经在酝酿落泪的情绪。 里昂颇有几分失态地撞开警局的门,不由分说枪杀了那几个喽啰,马婷达和他紧紧拥抱,我宁愿相信,这样的爱,也是爱情。 谁能说一个12岁的小女孩能给的不是爱情?谁又可以肯定一个12岁的小女孩不能打动杀手那颗常年伪装冷漠的心?当马婷达勇敢地表示一些什么的时候,里昂诉说了自己的故事。看到小女孩脸上浮起的温柔怜悯的超越她年龄的表情,猛然觉得心中一恸。呵,我恨死了那么善于演戏的孩子,让我的心瞬间纠结成一团。 马婷达像个长大后的女人一样伺候里昂躺下,枕在他的手臂上,像只小猫般缩在他怀里,不知为何,想像中40岁的男人和一个12岁的女孩相拥入眠的情景难免带着几分猥琐,在这里,却很美很美。看上去,很温暖。 据说睡觉时从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里昂居然有了鼾声,这大概是他刀头舔血这么多年最奢侈的一次睡眠吧?只是,这样的美好来得太迟。我一点都不怨恨他也杀了许多无辜的人,在他最终死去的时候,一阵阵难过。泪水尽情流。仿佛我也和马婷达一样,深深爱上了这个孤独的杀手。 在最紧要关头,马婷达哭,怎么也不肯离开里昂。他承诺,他不会离开她,他感谢她,自从遇到这样一个小女孩后,他第一次躺在床上睡觉,他开始有了牵挂,他享受到生命中许多美好,最后的最后,他说,马婷达,我爱你。我不想去揣度这样的爱是怎样的爱,是爱就好。一点都不逊色于任何生离死别的熵情,我开始愚蠢地希望里昂不要死,只是如果他不死,那么马婷达怎样开始她的新生活呢? 只是我知道,如果我是马婷达,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里昂,不管以后会遇到怎样的人,发生怎样的事,里昂这个名字就是最温暖的一盏灯,他永远都会指引着生命中最让人眷念,让人觉得最安全的方向。 他死了,却带给马婷达一辈子的温暖,还有一辈子的思念。我不愿意用“初恋”这个词来形容马婷达的爱情,这样似乎太过轻浮;也许,那样的一种强烈的眷念和依恋,根本不能称为“爱情”。 只是,我还是很遗憾,里昂只度过了那么短暂的美好的时光。他为了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奉献了自己的所有,直至生命。我不知道谁爱谁多一点。他就像一口干涸的泉,而马婷达凿开了他冰封的心,自此,涌泉相报,还嫌不够。如果非要说恩怨轮回,那么他上辈子一定欠了她的,欠了很多很多。这辈子,他用他的守护,包容,甚至宠溺,还有绝对的付出,来成全马婷达对他的爱情。 一个人一辈子活在一种绝望而甜蜜的怀想里,还会不会快乐? 我很坏心眼地希望马婷达一辈子都郁郁寡欢,就算她笑颜如花,在想到里昂这两个字时,瞬间心如刀割。我的确过于残忍,但感情向来残忍,期待也一样。 我总是喜欢纠结着过去不放。其实不是马婷达爱上了里昂,那个爱上里昂的人,是我。

 6 ) 19岁时的矫情文字

原题:这个故事的结局

我是一个很年轻的人,却有着很老的故事。

那年夏天,我因为没有北京户口而被电影学院拒之门外,分数很高的专业成绩也帮不我。可我很爱电影,近乎执着,不,是固执的爱。

我就一直执着而伤心地看《喜剧之王》,看周星驰的执着,直到遇到他。那年他37,我19。

只是随便找了个网吧,而他凑巧就是那家网吧的老板,我手里的《电影世界》吸引了他,他问:“借我看看,可以吗?”回首间,是湖碧酽的水,和那水中温柔。凑巧,我们都喜欢Nicolas Cage.那以后每期《电影世界》都是他先看,我上网。我也常去那家离“家”很远的网吧,每日淘碟回来都让他copy到电脑里,《阳光灿烂的日子》、《心动》、《天堂电影院 》、《情书》和《离开拉斯维加斯》。

冬天过去,夏天是突然来的。

朝鲜族的我看韩国电影也是执着,《八月照相馆》让他感喟不已,他说我买的电影中它最成功。网吧,搬到了我“家”对面,让那个我寄居之所不再落寞。那年夏天,他38,我20。我知道了他的妻女都在新加坡,而他,独自在这个城市“生存”。他就叫那为生存。

有一期《电影世界》上有张很有魅力的脸----让·雷诺,那个我一直买不到的杀手leon。那天晚上,他租了那部电影,在他“家”里看leon,和那美丽的星战女王。换碟时才发现,他倒在那睡着了,一定是网吧的扩建累坏了他。我关上VCD,看他。30岁的男人睡起来如同一个孩子。屋里只有微弱的光和遥远的喧哗,还有,他的呼吸。他忽然睁开眼睛,抱起坐在地上看他的我。很温柔,那么温柔。《这个杀手不太冷》我们没看完。

夏天走得也很快,但是,很幸福……

我抓着好容易买到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一路跑回网吧,一个很动人的女人亲切的问:“小妹妹,常来玩吧?”俨然女主人。第二天,他说:“我妻子,明天就走。”新加坡,并不遥远,我笑着听他歉意的话,那么温柔。

我得在他生命中消失,还有我们没出生的孩子。我带走的东西只是那盒VCD,《这个杀手不太冷》。我躺在手术台上,仿佛听得见他的笑和leon低沉的那句“Alwanys”。他疯了似的找我,手机里塞满他的留言,我从不回复,只是每天开5分钟机。只想看他的短信,品尝那种得不到幸福与辛酸。一天,一个信息,是网吧的一个员工:“老板哭了,看他那你留下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我掏出碟盒,空的,我又没办法看到结局了。我回复:“告诉我结局。”等到的却是他“回来吧!”我拆下电池,将手机和电池一起扔下下水道,站在马路上,对着那个阴沟哭,声嘶力竭。

在一个网站上看到那部电影剪掉的精彩,宁静圣洁的“床戏”,leon和portman抱在一起睡觉。因为父母的极力要求,我回到了那个城市,却不敢靠近那个有他的领域,毕竟,这个城市很大,也很寂寞。我努力让自己改变,只有一个习惯不变,一期不落的《电影世界》,期待会有关于《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文章,只为想弄清那个故事的结局。

书报亭前一个男人手里拿着最后一本《电影世界》在看,我问:“买吗?”“当然!”头也不抬,而那声音!我愣了。那期介绍戛纳,“leon”的家乡。那人忽然抬起头:“你要么?”真是他……依旧那么温柔,湖水般碧酽。我摇头,笑了,转身就走。他没认出我,或者他忘了我。我剪去了长发,换掉了休闲装,我还扔掉了我们的孩子,那个常在梦里和他一起出现的,没见过阳光的孩子。我也扔掉了过去。我走得很快,墨镜后的泪爬了满脸。“是你么...”身后的声音很小,但是仍刺痛我。

我随便跳上一辆公车,逃。车上几个小女孩热烈的讨论F4,我看着车窗外的太阳,躲闪着他寻找的眼睛。

《花眼》里冷漠的黑衣天使一定不会送我五星,那我这回阳光下的流泪会让我和武拉拉一样么,在眼睛里长出彩虹么?

《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结局,我是没可能知道了。你们呢?

告诉我吧……

                                                   于2002年5月31日




这个是我19岁那年写的,写在我下决心沉在那湖温柔碧酽的水里之前。登在那年7月《电影世界》上,我是在跟我自己赌,《电影世界》登了,我就沉下去。没登,我大可以报个外地的大学,找个小男生恋爱,吵架,分手。可是,居然登了,还在那么及时的报志愿前。所以,我的志愿表,干净得让老师骂。我不管。我就要留在沈阳。我很固执。我唯一的优点。
我不是想用这个故事卖钱,我只是想倾诉,于是,我记得我署的是“不留名”,还是很固执。天知道,大学的写作老师说,如果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可以免修他的课,就是因为我的“不留名”,我只有听了那个老流氓一年的课。
那时我和他才刚刚开始,我就看到了结局。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我写的,我和他故事的结局是谁写的?
2004年夏天,我让他看了这个故事,以前我一直固执的不让他看。他哭了。虽然他不懂电影,可是他说他在为我能写出来而高兴,我没署名,他知道是我写的,我知道是我写的,这就够了。
现实总是和想象差很多,我只知道我是很疼的。这个故事是真的,除了,除了我知道《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结局。还有故事开始变得很复杂。
直到2006年,一个凌晨,我突然矫情地觉得,咋这么伤感。却又发现我从前上的一个网站上居然还保留着这些我19岁时的矫情文字。起码,那个时候我写的很真诚。
转过来,因为,我已经再也不去那个网站了,就像我早就已经再也不买《电影世界》了。原因是它们都变烂了。
还有,我再也不会有19岁时的那种矫情了。

2008年8月5號,我真的剪掉了長髮,那么多年的長髮,我覺得我的脖子涼爽得很寂寞。我也離開了瀋陽。那么多年那么多故事的瀋陽。我到了芝加哥,在這個都是傻逼老美的地方,我選擇,往前走,接著,做一個在這裡根本算不上了解我的人眼中那個不羈的我。然後,固執的回憶,哪怕那個回憶讓我在夜裡疼得不能呼吸。

2006年,我重新看我矯情的廢話,我矯情的傷感。
2008年,我重新看我更加矯情的廢話,我知道,原來,故事真的是我寫的。
還有,我把leon帶到了這裡,陪著我。就像每個夜裡,一閃而過他的笑容,他的眼睛,還是會陪著我。就那么一直陪著我。直到,我死去。

我會發著呆,然後微微笑,接著緊緊閉上眼。
閉上眼睛,我才能看見他的臉。

2011年末,我结婚了。
2012年的一个晚上,莫名其妙的听起来陌生人。突然想到他,跟自己说,原来已经10年了。我真的是不再有19岁那时候的矫情了。
不清楚从2008年到2011年究竟是怎么过去的,只知道我伤害了很多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你和谁在一起都不会幸福的,我恨你。你会总想起我的。于是,我选择在受伤之前伤害别人。

我知道,我错了。
你们都不要恨我吧。很抱歉我用你们来帮助我释然。
希望你们都幸福。我不需要知道你们都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只要你们觉得不用去计较最后是恨还是怀念,浅薄的幸福才能帮助你释然。

 短评

里昂只有一颗盆栽,不善言辞,爱喝牛奶。他不像,却真正是一个杀手。玛蒂达的到来,是包袱,也给里昂带来了生机。不过这种设定,注定是悲剧收场。里昂死后,玛蒂达将他盆栽的种子落地生根,里昂终于不再每日拿着手枪在椅子上不安地入睡,他落地了。娜塔莉波特曼太灵了,玛蒂达是如此特别。

6分钟前
  • 瓶子不能倒
  • 推荐

杀手又怎样?警察又如何?冷酷或者温柔,不是靠职业来评断。那个警察冷血的想让人捅死他~!而这个杀手,让人心疼的只想轻轻的温柔的抱抱他。

11分钟前
  • 伊豆
  • 力荐

一半的魅力来自反派:Gary Oldman.

13分钟前
  • 能工巧匠沙门哥
  • 力荐

传奇,童话,传奇,童话,传奇,童话……

15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喜欢这个喝牛奶的男人

19分钟前
  • Cherry
  • 力荐

大叔萝莉的爱情💏,电影很好看也很经典,但我还是有点接受不了这种年龄差,这个里面还是诠释的很好,可惜大叔最后死了😭

23分钟前
  • 百骨金titi
  • 推荐

Here in my stomach. It's all warm. I always had a knot there, and now.. it's gone.

24分钟前
  • 小儿勾
  • 力荐

看到泪飙,世上最温情的杀手。幸运的姑娘在12岁就遇到了真正的男人。

27分钟前
  • 酚酞
  • 力荐

Leon的门打开,一束好象来自天堂的光照在Mathilda脸上。给他快乐,从不发问。细节和大方向都很出色,一部控制得几乎完美的电影。

31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Always like this.

33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这个男人他是从儿时的动画片里走出来的,是邪恶和童真的混合体,这令我着迷。

37分钟前
  • shu
  • 力荐

Léon: You're not going to lose me. You've given me a taste for life. I wanna be happy. Sleep in a bed, have roots. And you'll never be alone again, Mathilda. Please, go now, baby, go. Calm down, go now, go.

39分钟前
  • Camellia
  • 力荐

我没啥感觉的公认好片。

43分钟前
  • 李同学live
  • 还行

萝莉有颗御姐心,正太有个大叔身——邪恶又天真、残酷又温柔,多完美~

45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我到哪里找,像你这么好。

48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爱上了让雷诺。爱上了这个意大利杀手的温情。爱上了他脸部轮廓,和刚毅的线条。“人生诸多辛苦,是不是只有童年如此。”玛蒂尔达问。里昂说,“一直如此。”这样的话,击中了内心深处。

52分钟前
  • 。光本
  • 力荐

我开始想要过得快乐,睡在床上,有牵挂

53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一个杀手被一个萝莉害死的故事

55分钟前
  • 左宜右有Haak
  • 力荐

或许是很多姑娘大叔控的根源。

60分钟前
  • Nalakuvara
  • 力荐

她对Leon说,自从遇见你后,我的胃,再也不痛了……

1小时前
  • 眠去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