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回家

HD

主演:赵亮,葛玟希,关德辉,方清平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2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妈祖回家 剧照 NO.1妈祖回家 剧照 NO.2妈祖回家 剧照 NO.3妈祖回家 剧照 NO.4妈祖回家 剧照 NO.5妈祖回家 剧照 NO.6妈祖回家 剧照 NO.13妈祖回家 剧照 NO.14妈祖回家 剧照 NO.15妈祖回家 剧照 NO.16妈祖回家 剧照 NO.17妈祖回家 剧照 NO.18妈祖回家 剧照 NO.19妈祖回家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妈祖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乡愁。

一位老人坐在露台的摇椅上,阳光照着他的白发。一个中年人快步走进房间,叫醒老人起来看电视,电视里播放着两岸筹划通航的新闻。老人叫吴天桂,在解放前娶了三房太太,两进院子里人丁兴旺也免不了马勺碰锅沿儿。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婚姻法》让这家人陷入鸡飞狗跳的气氛之中,笑点不断。吴天桂为了解决三个太太难以取舍的问题,铤而走险远赴台湾,在命运的浮沉中吴天桂妻离子散,辛苦讨生活的同时,却始终没有忘记对妈祖许下过的诺言。

 2 ) 妈祖不仅是精神寄托,更是一种乡愁

很长一段时间里,始终是《康熙来了》等台湾综艺的忠实观众,因此对于“妈祖”一词并不陌生,知道不少台湾人会经常去妈祖庙“拜拜”,但对于妈祖的了解也仅限于此而已。

看完电影《妈祖回家》后,才真正意识到妈祖不仅在台湾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内陆尤其是福建沿海地区同样影响颇深。《妈祖回家》以福建莆田小船主吴天桂一家亲历历史巨变的喜乐悲欢作为故事剧情的明线,另一条贯穿全片的暗线则是对于海峡两岸团圆团聚的殷切盼望,这是大势所趋,更是民心所向。

小船主吴天桂有三个老婆,看似羡煞旁人,其实也有不少“不足为外人道”的烦心事。不过吴天桂本人倒是看得挺开:把手头的船一卖,还能再挺两年!然而,将阿桂的生活彻底打乱的不是别的,而是新《婚姻法》宣布废除一夫一妻制。谁去谁留,瞬间成了这个家庭一触即发的最敏感话题。为了保全三位老婆的同等地位,阿桂作出私渡台湾的大胆决定,奈何命运造化弄人,从上船那一刻起,一家子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覆水难收,不可遏制地走向失控……

电影《妈祖回家》中,值得一提的是沿海地区市井街头与民俗文化。从诸多不经意流露的小细节中,都可以瞥见他们对于妈祖发自内心的敬意与虔诚。所有难以做出的两难抉择,都可以祈求妈祖给出答案。因此,当电影结尾妈祖终于跨越海峡回家的时候,观众才能由衷感受到那种难以言表的激动与欢欣。对于广大的信众而言,妈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精神寄托。

仅仅是在台湾,就有大大小小一千五百多座妈祖庙。在《妈祖回家》中,妈祖显然已经成为一种超越祭拜信仰的存在,被赋予了更加意蕴浓厚的象征意义。看着男主角阿桂跟着自己的三方媳妇斗智斗勇其乐无穷,不禁暗自笑出了声。但当他在命运阴差阳错的安排下成为异乡人、当起了黄包车夫为生存苦苦挣扎的那一刻,突然又感受到了无限心酸。

当然,最催泪的还是故事结尾,年迈的阿桂终于有机会重返故乡,却惊觉一切早已物是人非,魂萦旧梦,回不去的是旧日时光、是精神家园。看过《妈祖回家》才明白,妈祖不仅是信众的精神寄托,更是两岸人民深切沉郁的乡愁。

 3 ) 海峡两岸一家亲,乡情乡愁妈祖魂

文 / 赤叶青枫

妈祖是以我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全球有3亿多人信仰她。而作为第一部登陆大银幕的妈祖文化电影的《妈祖回家》乍看片名,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部古装片,甚至神话片,而实际上,这是一部由福建作家王鸿的《台北来信》改编,反映海峡两岸一家亲的现代剧情片。

片中有多段妈祖祭祀或相关庆祝活动的展现,同时还巧妙穿插了一些莆仙戏的名段,充分体现了妈祖文化和莆仙戏的迷人魅力和传承精神,令影片的“妈祖”韵味愈发浓厚。不过窃以为,影片最动人之处,还是影片所讲述的这个故事。

福建沿海小船主吴天桂(赵亮饰)解放前娶了三房太太。新中国成立后,因颁布了新《婚姻法》,废除一夫多妻制,故而三房太太的去留问题成了困扰吴天桂的一大难题。为不与妻儿分开,吴天桂最终选择带着全家与台籍老兵林奇伟(关德辉饰)一同踏上私渡台湾的危险旅程。结果这一走,他们所有人的人生轨迹就此发生了巨变……

这是一部较为典型的以小人物波折不断的命运折射大时代社会变迁的电影。无论是因为新《婚姻法》的颁布而导致有着三房太太的吴天桂家无宁日,还是因故滞留大陆的林奇伟千方百计费尽心机想要返回台湾,抑或是晚年的吴天桂终于得偿夙愿因妈祖重返故土等,无不和当时的相关重大历史事件挂钩,而且客观而言,男主之一的吴天桂因为一念之差,导致后半生颠沛流离,命运走向其实比较悲情,因此这样一部电影很容易拍得较为沉重。

但难得的是,导演蒲剑没有一味地凸显小人物的不幸与苦难以博取观众同情,而是举重若轻,拍出了不一样的时代生活质感。

影片前半部分主要以轻喜剧的风格生动呈现了吴天桂一家人去台湾前的生活日常:一开始,三房太太时常争风吃醋,日子过得热闹安稳;新《婚姻法》的颁布后,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的三房太太为争夺老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一哭二闹三上吊,跳楼投湖吃耗子药……如此花招迭出,既弄的片中新一代“端水大师” 吴天桂焦头烂额,左右为难,又看得银幕下的观众不时莞尔一笑。

影片的后半部分则主要呈现吴天桂历经波折到达台湾之后的艰辛生活:不仅妻离子散,而且住陋室,做车夫,甚至一度沦为乞丐!这和他之前安逸舒适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不过即便如此,吴天桂也没有怨天尤人,他一边辛勤工作挣钱,一边不辞辛苦地坚持四处打听林奇伟妻儿的下落……这一部分的影片基调和氛围哀而不伤,既拍出了异乡人浓烈的乡情与乡愁,但同时又动情而不滥情,拿捏的恰到好处。

而这一切的一切,亦反映出一种传统且可贵的妈祖精神:善良坚强、言而有信、重情重义有担当。

 4 ) 我说她是国民女神没人会反对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妈祖,相信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名字。

然而如果你不是成长于东南沿海,可能对这位国产“海上女神”并不算太了解。

妈祖实际上起源于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根据文献记载,在宋朝年间,福建莆田湄洲有一女子名为林默,不仅乐善好施,还通晓天文、医理,曾帮助过过往出海的不少渔民与船员。

传说之中,林默甚至曾点燃自己的房屋作为灯塔,去指引暴风中找不到航向的船工们脱险。

在记载中,林默也是因为救助海难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时她年仅28岁。

为了纪念这位勇敢又善良的女性,民间将她奉为“通灵神女”供奉了起来,自宋朝始,湄洲便修建起了妈祖庙宇。

到了明代,妈祖已经发展为庇佑出海者的最重要神明,就连受命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也是妈祖的忠诚信徒。

《三宝太监西洋记》中提到,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路遇惊涛骇浪,整支船队险些被逼返航,征程还没有开始就要划上句号。

郑和因此拈香向妈祖祈祷,诚心打动了妈祖,她显圣立于桅杆尖上,施法让大海与狂风归于平静。

“喝声风,风就不见了风;喝声浪,浪就不见了浪。”

随着时代的发展,妈祖文化也不再只是庇佑出海者风调雨顺,更成为了我国东南沿海最受认可的神祗,甚至连求生育也成为了妈祖的“分管业务”之一。

当然,到了今天,妈祖已经不只是神明偶像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以及无畏艰险、以善为本的精神象征。

湄洲传承至今的妈祖祭典,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时至今日,妈祖庙宇已遍布46个国家和地区,数量高达上万座,敬仰者超过3亿人。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

妈祖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金身巡安仪式,如今也扩展向了全世界的华人聚集地。

就在去年,妈祖首次坐动车买实名车票登上热搜,前往江苏昆山巡安。

妈祖甚至有一张专门定制的实名车票,不仅姓名为林默,身份证号里还体现出了她出生的公元960年。

从妈祖选择一等座来看,她的经济状况应该不错。

在此之前,妈祖已经乘坐飞机去过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妈祖文化同样盛行的东南亚地区。

2018年,妈祖前往菲律宾巡安时甚至是乘坐的游轮。

在实名乘坐动车之后,妈祖又因为实名购票坐飞机前往泰国再度登上热搜。

不仅如此,妈祖的脚步如今已经跨过赤道,同样是在去年,澳洲悉尼举办了首届南半球妈祖巡安庆典。

但要说史上最知名,意义也最为特殊的妈祖巡安,还得是湄洲祖庙金身妈祖横跨海峡前往台湾的两次盛大巡安。

1997年,从未离开湄洲祖庙的妈祖金身,在台湾进行了长达102天的巡游活动,这让极其信奉妈祖的整个宝岛彻底沸腾,这次盛大的巡安也成为了台湾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20年后,湄洲祖庙的妈祖金身再次来到了台湾,这次妈祖共巡经11个县市,91家宫庙,超500万人次的信众朝拜,再一次调动了全岛民众的热情,妈祖所到之处必是万人空巷。

台湾人的妈祖情结,正是源于他们对乡土的眷恋。

两岸第一次民间直航,当时正是以祭拜妈祖为契机开展的。

这也留下了所谓“两岸不通妈祖通”的说法。

如此重要的全球华人文化符号,对很多内陆地区长大的国人而言却是知之甚少,这无疑是一种遗憾。

终于,在11月20日,华语电影史上首部讲述妈祖文化的电影《妈祖回家》,将登陆全国大银幕,相信这将成为更多人了解妈祖文化的一个窗口。

影片改编自小说《台北来信》,以轻喜剧的形式,从小人物的真实生活故事出发,讲述上世纪50年代,福建小船主吴天桂被台籍老兵“哄骗”,历经艰难来到台湾,而又因妈祖之缘回到故乡的故事。

这跨越几十载的一来一回,串联着乡土,维系着两岸人民的情谊。

吴天桂在解放前娶了三房太太,在那个年代无疑是小日子过得很滋润的人生赢家,但三个争风吃醋的太太,也让吴天桂不得不随时化身“端水大师”,令人啼笑皆非的日常故事让吴天桂头疼,也让观众开怀。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新《婚姻法》,废除一夫多妻制。

面临着“三选一”的窘境,吴天桂难以抉择,而三个老婆也没有哪个是省油的灯,各出奇招争夫,让影片的前半段显得妙趣横生。

这样的场面,在今天大概也只能在电影中才能看到了。

为不与妻儿分开,吴天桂全家与台籍老兵林奇伟一同踏上了私渡台湾的危险旅程。

终于抵达台湾的吴天桂,为了信守在妈祖面前许下的承诺,苦苦寻找林奇伟的家人,从未放弃自己的诺言。

吴天桂经历了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甚至一度沦为乞丐,穷途末路之时,他走进宜兰的一座妈祖庙中,受妈祖圣像的庇佑,吴天桂的生活开始迎来转机。

中国人都有“归根”的情结,年纪大了难免会思念故土,吴天桂也一样。

1989年,离家36年的吴天桂捧着当年带去台湾的妈祖圣像,和200余名妈祖信众乘渔船前往莆田湄洲岛谒祖进香,实现了他回家的夙愿。这个时间节点,也是两岸隔绝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民间直航。

虽然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但毫无疑问无论是吴天桂还是林奇伟,都是在大时代下再普通不过的小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与我们银幕外的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共通的。

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去呈现大时代的动荡变化,是《妈祖回家》这部电影的一大亮点,它告诉银幕外的观众,两岸同胞一家亲。

除了当之无愧的“隐藏女主”妈祖外,影片中还呈现了另一种地方特色文化莆仙戏,让影片展现出了从未在大银幕上出现过的闽南风情,而莆仙戏的传承,也在影片之中成为了一个贯穿全片的重要符号。

导演在谈到影片创作缘由时说:“现在能将两岸同胞的内心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是文化,一个是乡情。”

《妈祖回家》正是以文化为纽带,着重刻画了每个普通人心中都难以割舍的故土乡情。

在豆瓣上,《妈祖回家》的短评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评价就是“出乎意料的好看”

很显然,《妈祖回家》并非一部主题大于内容,形式大于意义的影片,而是主创们走心、用脑拍出来的一部真正能让人更加了解妈祖文化的电影。

妈祖文化一方面是博大中华文明中备受世界认可的绚丽组成部分,一方面也是联结两岸民众故土乡情的一条线索,不论是文化本身,还是文化背后所代表的精神,都值得被更多国人所看到和了解。

就像《冈仁波齐》曾经藏传佛教中的朝拜文化带向全国观众,11月20日,我相信《妈祖回家》也能让更多人真正感受到妈祖文化的魅力。

 5 ) 《妈祖回家》海峡遥相望,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桃妖不是妖

小时候看电视,闽南人都喜欢拜妈祖。出海捕鱼、婚丧嫁娶、金榜题名,每一个重要的时刻,祭拜妈祖都是重头戏。那时候,只觉得吹吹打打的祭拜场面很有趣。后来才知道,妈祖是我国国家祭典的三大神明之一,与黄帝、孔子齐名。妈祖文化,从“八姓入闽”、“三王治闽”,到“海上丝绸之路”崛起,历经朝代更迭却长盛不衰。妈祖,是海运保护神,更是许许多多海内外华人的精神支柱,代表着东南沿海一带华夏文明的变迁和中华文化的绵延……

如今,在大银幕上看到《妈祖回家》,真觉得很惊喜。电影改编自福建作家王鸿的《台北来信》,影片以“妈祖文化”为引线,讲述时代震荡中被裹挟着的小人物的命运沉浮,牵扯出了一段尘封在岁月里的温情故事。

上个世纪50年代,福建莆田的一个小渔村,娶了三个老婆的船主吴天桂赶上新社会的婚姻法宣传“一夫一妻制”。于是,从旧社会走来的小人物每天都被时代的电波反复轰炸、批评教育。村长告诉他,三个老婆,只能“三选一”。可吴天桂的三个老婆,哪个也不是吃素的。大老婆要跳楼,小老婆要跳水,二老婆气得要吃“老鼠药”……全家被搞得鸡犬不宁!真的小看了这部电影,原本以为会有点闷,可看过之后才知道,欢乐的喜剧氛围,把这份人间烟火气演绎得惟妙惟肖,非常有看看头儿。

看电影的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遇到林奇伟,吴天桂一家人的命运,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呢?吵吵闹闹,争风吃醋,每一天都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斗志”。只是,这个故事里没有如果。为了一家人不用分开,吴天桂在老兵林奇伟的怂恿下,决定铤而走险,漂泊渡海。只是,谁也想不到,在妈祖面前结拜兄弟的两个人,会因此过上了错位的人生。林奇伟带领着吴天桂一家人穿越海峡,却在坞丘屿遭遇伏击。林奇伟中枪,吴天桂和三老婆秀莲也跟家人失散了……林奇伟骗了善良憨厚的吴天桂,他一个人被迫在外漂泊,经历诸多生活磨难,可吴天桂始终信守着彼此在妈祖面前的承诺……

海峡并不宽,等待却太漫长。影片中,三十几年的坚持和守望,吴天桂终于在妈祖的指引下,带着林奇伟的儿子踏上故土。当老年的吴天桂叩开自己的家门,故事的结尾,藏着意想不到的转折,让人感怀至深。而影片之外,在东南沿海,这样的故事,或许每天都在上演。同根同源,同样的信仰,浅浅的海峡遥相望,此心安处是吾乡。其实,无论时局如何对峙,民间一衣带水的深厚感情,是永远无法阻隔的。

电影很好看,妈祖回家,更是妈祖的信徒们渡过海峡,彼此团聚。整部电影,就像一封意趣盎然的家书,娓娓道来,轻松诙谐,满屏欢乐,充满了人情冷暖,也更让人看到了民间对团圆的渴望。

影片以小博大,让人重新看懂了妈祖。妈祖,是心中的信仰,是一生不忘的承诺,更是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对妈祖的承若永不改,对祖国的热爱永不忘

 6 ) 《妈祖回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上世纪90年代,在家中彩电里看到过关德辉站在海边唱歌的MV,深深记住了他。彼时他出道不久,四大天王风头正劲,关德辉出道被誉为“小郭富城”,从外型条件来看,关德辉确实与郭富城有几分神似。到了新世纪,网络下载开始盛行,唱片行业的急速衰落,关德辉也鲜少推出新作。想不到无意看到一部电影《妈祖回家》,他居然在片上出演男二号,看过电影不免有些激动,尤其是这部电影,也正好讲述了海边的故事。

电影《妈祖回家》讲述福建沿海小船主吴天桂与台籍老兵林奇伟阴差阳错交换了命运的故事,里面的台籍老兵林奇伟正由关德辉饰演。解放后,林奇伟因思念家人,想方设法回到台湾与他们团聚,然而却苦无机会。另一边,由演员赵亮饰演的小船主吴天桂也试图偷渡到台湾,原因说来有些无奈,因吴天桂在解放前娶了三房太太,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村委会找上了门,要求他的几房姨太太离婚分家,因为颁布的新《婚姻法》里要废除一夫多妻制。至此,吴天桂与林奇伟在妈祖面前发誓,结为异姓兄弟,决心一同前往台湾。

我们身外内陆地区,可能对妈祖不太了解,这是一位诞生于莆田湄洲岛的海神,也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在台湾,有着1500多万信众,庙宇超过一千座。电影《妈祖回家》中,吴天桂与林奇伟正是依托着对妈祖的信奉,才最终得以与家人团圆。

得益于福建作家王鸿的中篇小说《台北来信》对妈祖文化的诚挚,电影将两位信奉妈祖的结拜兄弟故事讲得曲折动人,也将一段特殊背景下的台海历史精彩呈现。相较于老兵林奇伟的机智,影片中吴天桂的憨厚更引观众有共鸣。

吴天桂虽娶了三房妻子,且三房太太都时常给他脸色看,但他绝不厚此薄彼,始终对三位太太忍让,正因此,三房太太不愿与其分开,吴天桂无奈之下携全家与林奇伟一同踏上了私渡台湾的危险旅程,不料在海中遭遇事故。

初到台湾,人生地不熟,吴天桂做着苦力工作维持生计,即便如此,他仍拼命找寻自己结拜兄弟的亲属,四处打听其家人的下落。有人说吴天桂太傻,他却说:“我们在妈祖面前发过誓。”因为信念,因为对亲情的感同身受,也因为义气,吴天桂从未来放弃过找寻,哪怕流落街头,他也不失信心和勇气。

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终吴天桂完成了自己的承诺,找到了林奇伟的家人。时光如梭,1989年流落台湾的吴天桂终于借奉妈祖像回内地谒祖进香的契机,回到了故乡,这一别已是三十七年。回到故乡,家人重聚,观众也因此等共情潸然泪下。

纵观吴天桂这个人物,虽称不上有勇有谋,但是他以一位平凡的信众的身份,完成了极不平凡的使命,度过了自己颠沛流离却也精彩纷呈的一生。吴天桂的人物性格,让我想起了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诗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哪怕是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抑或是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顺其自然,坚持信念,时间自然会给人们想要的答案。如此说来,《妈祖回家》里刻画的小船主吴天桂,即便是小人物亦不乏诗意。

 短评

从电影艺术看,真的挺一般的。人物很单薄,工具人明显,一些人物形象甚至很莫名其妙(阿兰自杀那段很奇怪,长久地等待结果发现痛失所爱确实很绝望。可是对作为母亲抚育幼子,作为未亡人完成爱人的嘱托,她怎么会自杀呢?没头没尾的,好突兀啊)。剧情交代得也挺不清楚的,不仅仅是提问中提到的女性角色剧情缺位,本身故事很多一些该说的都没说明白(阿伟的逃生作为暗线,总要有些暗示吧,大团圆好突然啊)。演员倒是挺好的。最喜欢田玉莲这个角色,她太美了。到台湾后玉莲的转变很合理,人物终于有些现实感了。电影中的莆仙戏也很有意思,暗喻有点明显。最令我触动的是普通家庭在一夫多妻的背景下对新婚姻法的应对。面对既成的婚姻事实,面对人们对家庭团圆的渴望,强制劝分是残酷的。而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也不像想象中的冷冰冰吧。

2分钟前
  • 木田
  • 较差

感觉像是在赶工赶出来的作品,五湖四海混乱的口音已经很出戏了,服化道景又给人失真感,就很离谱。

5分钟前
  • 歹喜虎
  • 很差

理解了民心所向 天下太平的含义,跨度巨大的时间线,因大环境的动荡而受影响的小人物,一尊妈祖像是联系两岸的情愫。两岸终属一家,愿漂泊在对岸的同胞,早日回家。

8分钟前
  • boyi999
  • 推荐

平庸的学院派作品。单看故事文本的话,造成骨肉分离的直接原因是新《婚姻法》?

10分钟前
  • 于成
  • 还行

给里面的莆仙戏一颗星。人物口音混乱,画质很像电影频道自制片,结尾有点雷。

14分钟前
  • 视觉植物
  • 还行

由于不停递纸给导师擦眼泪可能有些内容不客观。二次看完这个电影和听完导师的评价,想起来乐队夏天里高晓松给小乐改歌词的建议。提到修改一个词能让句子拥有多重寓意,但是小乐选择要那个单纯的意义。这个电影在我导师这个上世纪文化氛围熏陶的文人眼里,简单直白的多重隐喻让他控制不住想要具体分析这些隐喻。符号隐喻在很多程度上就是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期待。因为他们渴望各样的双重表达。但是我自己更喜欢不那么圆融的东西。

19分钟前
  • MayXday
  • 还行

绝对好玩,3个老婆。一个都吃不消了。

21分钟前
  • 吴佳禧
  • 力荐

不曾想竟然还是不错的,拍得很用心很细致,能看到一定的导演功力。为了在这样的题材上下功夫的人们加分。

26分钟前
  • 干煸鸡丁
  • 推荐

值得一看的片子,故事完整度很高,妈祖文化也刻画的恰到好处。主角吴天桂这个角色很饱满,演员赵亮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29分钟前
  • 捌柒
  • 推荐

意外有些好看,透过人物来表述大环境背景下的悲喜,带到妈祖文化两岸一家亲

33分钟前
  • 一小片
  • 推荐

#2020.11.20 NO.40以小人物作为剧情基础,用莆仙戏和妈祖作为渴望两岸统一的线索,服化道也做得挺到位的,主旋律片子就怕拍得索然无味,已经比想象中要好一些了。前半段还是挺有趣的,可惜吴天桂到了台湾之后剧情就开始变得套路了,而且很多事情没交代清楚......

34分钟前
  • 开平彭于晏
  • 还行

比想象中好,也比海报要好。

36分钟前
  • 不脱袜子同学
  • 还行

被名字耽误了,抱着大烂片的心情看居然意想不到的还可以,甚至比今年上映的很多国产电影都要好,看之前以为是讲妈祖的神话故事结果妈祖只是个符号,本质还是海峡一家亲的主旋律电影。导演是中传的老师,基本功倒是挺扎实,能把历史融入到人物的故事中体现,而不是浮于台词口号的假大空也挺难得。

38分钟前
  • 喵老师2333
  • 还行

当一个社会学题材来看,还是很有意思滴!虽然拍摄得很简陋、又没有任何技巧(就像学生作品),可反倒有种拙朴老套的美(可能这么说有一丝丝诡异但确实是真实感受)。渺小的人类与历史的洪流…

42分钟前
  • 阿蛮
  • 还行

全片是如此的无聊,感觉就是一个人站银幕前跟你念了一遍故事。把这个片子和前段时间有相同感觉的《喜宝》对比了一下,发现导演美术剪辑高出了简直不是一个档次,仔细想想应该是剧本出了问题。整个就是电视剧思路,要什么给什么,漏了信息就硬塞。留白的美学思想还是很有用的。最重要的是,故事内核就是很旧的东西,一夫多妻,人物再怎样做都会很成旧。这剧本搁李少红陈凯歌拍相信都一个味道。想要上一层楼,要不就往《一江春水向东流》那种把人物命运往最极致做,要不就和现代结合紧密做做结构。仔细想想,上世纪40年代的《一江春水》都把一夫多妻做的和现代都市情感大戏没有两样,那当代导演拍摄时就更不该过于保守了。

44分钟前
  • 必烈
  • 较差

老师拍的,打个四星。

48分钟前
  • 王饥民
  • 推荐

我喜欢有生命力的人

53分钟前
  • Jing
  • 推荐

服化道全方面的不合格,怀疑没当电影拍,就是电视剧水平。剧本挺好的,换个导演拍会更好,都不好意思说是我院导师拍的。

55分钟前
  • bravado
  • 很差

#标放观影#全方位的离谱,如坐针毡连映后交流都不想看了

60分钟前
  • 一壹1口鸟
  • 较差

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意念是好的,手法是简陋的,刻画是粗糙的,情节是不能推敲的。看在理念的份上,算行吧。

1小时前
  • 乖怪娃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