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利2013

HD

主演:方敏雅 / 郑爱延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霍利2013 剧照 NO.1霍利2013 剧照 NO.2霍利2013 剧照 NO.3霍利2013 剧照 NO.4霍利2013 剧照 NO.5霍利2013 剧照 NO.6霍利2013 剧照 NO.13霍利2013 剧照 NO.14霍利2013 剧照 NO.15霍利2013 剧照 NO.16霍利2013 剧照 NO.17霍利2013 剧照 NO.18霍利2013 剧照 NO.19霍利2013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打扰伯格曼

还没有看过伯格曼的作品,之前因为论文的关系,对于婚姻有所涉及,但仅仅标记了 《婚姻生活》,还是没来得及去看。约翰·兰迪斯在影片开头就谈到伯格曼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导演,很大胆。伯格曼对于死亡和孤独的描绘,滑稽中带有着思考,《第七封印》中死神的降临,“我是死神 你是来带走我的吗 我已经在你身边好一阵了 我知道 ”“骑士说:等一下 死神说:人人都会来这么一句,但死是不会等人的”。《沉默》中语言、对话的减少,现代人处境的艰难,人与人的无法沟通,让我想起卡夫卡《城堡》中嘈杂的电话。惊叹于他的书房,电影和书籍。李安导演在访谈时说“西方艺术经常处理的是事件,而我们东方经常处理的是人与人的距离”,这个观点于我而言很是新颖。另一位导演说“电影与创意无关,因为创意遍地都是,并不稀罕……电影和执行有关,电影是一种实现,它是如何实现的”,我想文学创作亦是如此吧。

对了,大咖真的很多

 2 ) 20190824观影有感

看到很多导演和演员因为一个人被联系在一起的感觉很神奇,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的好都是共通的,侧面反映伯格曼确实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导演。本人确实一部伯格曼都没看过,闻名先看了这部纪录片,感觉像一部作品导读,其实没有很实质的分析,就是每个受访者的感受的分享,作为一部纪录片来说,绝对不算上乘佳作,对于我这个从没看过伯格曼电影的人来说,他们的介绍也没能让我产生很大的兴趣,这更像是一部致敬电影,每一个受访者在分享感受的同时都在讲述伯格曼给他们的电影制作带来的思考,论述他的不可替代性,可以感受到从工作到生活,伯格曼都是一位让人心存敬畏的长者。我觉得之所以好多人说张艺谋的采访部分假大空,是因为其他的受访者把伯格曼当成领路人,当成父亲,但张艺谋把他当成同行,所以显得不够真诚。

希望后面可以观看伯格曼的大作,再回顾这部纪录片真正的价值。

 3 ) 伯格曼这辈子每天看三部电影

伯格曼这辈子每天看三部电影。

伯格曼的大部分电影当时进了教会的禁片名单。

“性爱很好笑。”

《莫妮卡》,青春气息。

1955伯格曼陷入低谷,于是拍了喜剧片《夏夜的微笑》来转变。

伯格曼拍了四五十部电影。

《第七封印》如今看起来有点搞笑。

张艺谋承认看不懂《野草莓》,然后秀了一下他拍了哪些电影,额。

冯提尔真的是很喜欢吐槽伯格曼。

雷利斯科特也很喜欢伯格曼的电影。

《第七封印》,瘟疫死神。《野草莓》,老年梦境。《处女泉》,信仰困惑。

1963《沉默》,上帝的沉默视角。

日本人喜欢用非言语沟通,非必要不说,心领神会即可。

北野武的大小眼。

“电影跟理念无关,关键是拍出来”。

1966《假面》是电影史上的杰作。

伯格曼的电影是自己写的剧本。

伯格曼在法罗岛的40年离群索居,夜里睡不着就看一部垃圾电影,比如007,然后就比较好睡了。

在孤寂中获得力量。

伯格曼一直受心魔困扰?

1968《狼的时刻》,失眠艺术家。

冯提尔认为伯格曼一开始拍的是大众电影、主流电影,比如《野草莓》,后来就拍很个人化的电影。

1973《婚姻生活》,反映生活现实。五小时的电影,只有两个主角。这部电影让瑞典的离婚率在半年内增加了50%。

伯格曼1976年因为逃税而被捕,逃往德国。

1978《秋日奏鸣曲》很细腻。

1982回到瑞典拍摄了《芬妮与亚历山大》,投资巨大。

费里尼在意大利不受待见,因为他最后拍的电影不赚钱。

伯格曼从不给影迷回信。

冯提尔把伯格曼看成他的父亲,看过他所有的电影。

算是伯格曼电影的入门片吧。

李安在2006年拜访了伯格曼,两人拥抱了。

 4 ) 大师的观影经验

李安
1.1973年底,当时我十八岁,那一天我永志难忘,可以说是我的觉醒日,回想起来,当时台湾只看得到一部伯格曼,70年代初期,我和朋友在电影社,在放映室一起看那部片,我连续看了两次,看完动弹不得,放佛被导演夺走了童贞。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在台湾我从没看过这样的东西,我是个只会读书的好孩子,没有非分之想,只会念书上大学,可连这我都失败了。我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每周日都带我上教会,14岁前我每天祷告四次,然后我放弃了。这样做有何用?那是我成长的背景,然后我看了《处女泉》,之前我从没看过艺术电影,那冲击之大你想象不到,我哑口无言,不知道是什么击中了我,我从没想过人可以质疑信仰,我还记得片尾那个镜头,直至今日仍然深受影响,我要拍摄沉思的状态时,总是从人背后来拍摄。他考虑动手杀人时,便走到山丘的小树旁,我不知道自己为何大受震撼,他就那样看着树,然后……
2.沉默是一种很棒的手法,我不会刻意用沉默,但实际上用了不少,我想跟我的中华文化背景,亚洲文化背景有关。西方艺术经常处理物质的议题, 而我们经常处理空间,这跟我们的传统有关,因此那跟我使用沉默的方式,不管有意无意,有时沉默极具威力。

北野武
1.说话是运用声音的一种方式,透过说话传达讯息,是沟通最显而易见的形式,日本人常常觉得,不必言语也能了解彼此,“除非必要别开口”/“少说废话”,都是日文中常见的说法,人们不发一语却彼此心领神会,这种情况很常见,因此有些事情我们从来不提,有些事情说出来反而没格调,日文里甚至有词形容这种状况,那就叫“不解风情”。

2.电影就是这样,是主观的,关于电影这回事,有两点人们都不懂,一是电影与理念无关,因为理念要多少有多少,也没有所谓新点子这回事,关键是执行,怎么把想法拍出来;二是跟你是谁有关,多大年纪,身处何处,什么时候看的。你问别人他们最喜欢的电影,他们总是会回答自己何时在哪里看,跟谁一起看,因为观影的经验很重要。

martin scorsese
66年的时候,我不知道是否说得上喜欢,但如果你开始看了一定没办法停下来。

迈克尔哈内克
暴戾之诱人很难回避,电影这种媒介以暴力及动作为生。我认为恐惧是种文化动力,倘若大家都幸福快乐,我们就不需要艺术了,大家会有如置身乐园,没有恐惧就拍不出电影来了。

拉丝冯提尔
1.《芬妮和亚历山大》让我很失望,我简直气炸了,伯格曼总是预设,自己的观众是知识分子,突然间却把他们变成傻瓜,我在芬尼中见到很多我喜欢的元素被抓出来放大了,我讨厌这样,我不喜欢事物被庸俗化,我知道伯格曼自己也没那么满意那部片。我不喜欢的其实是,他在那部片里讲的东西,在他比较严肃的作品里都说过了,你截取某部电影的精华,某部对我而言意义非凡的片,塞进一部平庸的作品里,简直是亵渎。
2.我看过伯格曼所有作品,甚至广告片,不计耗费多少时间,我最难接受的是,他跟Thomas Vinterberg关系密切,真的很奇怪,Vinterberg只看过他一部片子,就是《芬妮和亚历山大》,他却摇身一变,成为和伯格曼通电话的人,我都没跟伯格曼通过电话,可恶,我不晓得写过多少封影迷信给他,从没回信,于是我受够了,下定决心罢手,但我在特罗尔海坦拍片时,又重看了《野草莓》,又写信给他:”可恶,这部电影真赞”。我也不在乎他会不会回信,当然没有,我自己也不会每封信都回。人总有极限的,如今他过世了,你必须说,fuck Bergman,我都55岁了,我要过自己的人生,他不想跟我有任何接触,没关系,我跟伯格曼的关系跟我爸一样,他过世时我18岁。他还不是我真正的父亲,我有很多话想跟他说,我最气的是,那混蛋大可以说,“你来法罗岛,咱们聊一聊”,他大可以这样做,但他没有,我好气,但我真的很爱他,他对我来说意义非凡,that stupid shit。

伍迪艾伦
他的电影很好看,并非有水准或者好评才喜欢,我是真的得到了娱乐,我服了一块半的票钱进戏院,他抓住我的目光,整场电影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深陷其中因为他很会讲故事,他的影像很美,很有戏剧张力,情绪很饱满,剧情深深引起我的共鸣,他所触及的主题/观念和感情,对我个人具有深刻意义。

 5 ) 我的母,伯格曼

沉默不是不说话。是有情绪涌动的。对世物观,伯格曼保留式虚默,让度态度物自演。 拉斯冯提尔。对显世碰撞的态度由极弱到极强,黑暗中的舞者到此房是我造,强力物自演贯串。 伯格曼的虚默是可以依靠可以承托的。我的母,伯格曼。 我的父,塔可夫斯基,是虚默中极性not承托,不断向前引领我。 塔可夫斯基父题是献祭,伯格曼母题是救赎。同样的自我引领物性。 让孤寂发出力量,把这世界的幽秘一一吐出。 导演作死神的静默与窥视。让一切自然发生。 不再看到幻象了。被沉到显世底了。 让真实呈现幻象景观。

 6 ) 他们在法罗岛说过的话

1973年底,我18岁。那是我永生难忘的一天,也可以说是我醍醐灌顶的一天。那时候,台湾大概只能看到一部伯格曼的电影。七十年代初,我和我的朋友在电影院放映室,看了那部电影,我连看了两遍,整个人无法动弹,仿佛我的童真被这个人夺走了,我没看懂,只是被震撼了。我在台湾长大,从没看过这样的内容,只知道学习,是个乖小孩,不会去想任何花花世界,只是好好做功课,上大学,不过,我大学考试失败了。我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她每个星期天都带我去教堂,我每天祷告四次,直到我十四岁,我放弃了。疑惑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是我的成长背景。后来我看了《处女泉》,之前我从没看过艺术电影,可以想象当时所受到的冲击力,我是呆若木鸡,我不知道什么触动了我,我以前没想过人可以去质疑信仰,我还记得片尾结束前的那个镜头,直到今天还深深地影响着我。

「李安」

………………

关于电影,我发现有两件事,大家不明白。第一,电影跟创意无关。因为创意遍地都是,并不稀罕,根本不存在什么新的创意。电影跟执行有关。电影是一种实现。它是如何实现的。

第二点,电影的重点在于,特别是看电影,看这部电影的你是谁,你多大,你身在哪里。「这里面有太多体验」

「约翰.兰迪斯」

………………

有些房间让人感觉非常孤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空着的缘故,还是说他在世时就是这种感觉。也许他喜欢孤独,还是说他能从孤独中找到力量。……不知道他是否是为了接受孤独的命运而让自己更孤独?

「丹尼尔.埃斯皮诺萨」

………………

我看了伯格曼所有的影片,我想他自己都未必能做到,我看过他拍的广告,所有一切,一分钟都没落下。

最让我难受的是,他跟汤玛斯.凡提柏格关系密切。这太奇怪了,凡提柏格只看过伯格曼的一部电影,也就是《芬妮与亚历山大》,但是突然之间他升格成“能跟伯格曼电话聊天的人”。我都没跟伯格曼通过电话,该死的。

我不知道写过多少封致敬信给他了,我写给伯格曼的信没得到一封回信。

所以我厌倦了,心想,我受够了。

但后来我又重看了一遍《野草莓》,当时我在特罗尔海坦市拍电影,我写信给他说:该死的,这部电影太好了。

我已经不在乎他回不回信了,当然,他还是没有回信。

我也不会每封信都回。最后你还是会受够了。

现在他已经去世了,你得说:伯格曼,去你的!我现在55岁,我要过我自己的生活。他不想跟我有任何关联,那算了。我也会忘了伯格曼。

伯格曼就像我跟我父亲的关系一样。我爸在我18岁的时候去世,他也不是我真正的父亲,我有好多话,想在他活着的时候跟他说。

让我生气的是,那混蛋本可以说:来法罗岛吧,我们聊一个小时。

他完全可以做到。但他没有,我很生气。

但是,我真的很爱他。

他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拉斯.冯.提尔」

 短评

张艺谋全程瞎逼逼,神特么烦,就该把他剪掉

2分钟前
  • 月夜
  • 推荐

对张艺谋笼统又空虚的套话空话恶心到极致,所以专门把张的几段敷衍话受访视频片段专门剪了出来。你大方承认自己只看过《野草莓》怎么了,说那些关乎人类命运的空话你不难受么?真心替你脸红。😨

5分钟前
  • 每天都有坏消息
  • 推荐

阵容可怕的大导们的朝圣之旅和写给他们导师的致敬词,也是步调轻柔略感伤的伯格曼简史。亚里桑德罗出境明显多,大概是因为他最显虔诚。大导们个个都是性情中人呀冯提尔更是萌cry了小红袜韦斯安德森也是。看不懂某些片不用害羞他们也是,看虎胆龙威也很正常伯格曼都看

10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众大牌粉畅谈偶像,崇敬赞美之语满溢,在多数正襟危坐的访谈之间,冯提尔不愧疯子美誉,由爱生恨的另类解读让人耳目一新;回想起九年前初看《野草莓》之目瞪口呆状,我也由衷感叹一句“愿作老伯门下走狗”。

1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有趣:拉斯冯提尔,科波拉,约翰兰迪斯,老马(笑得太魔性)学究:哈内克,雷德利,伍迪其他如李安,韦斯,冈萨雷斯等单纯分在迷弟一栏。至于张艺谋,真的不是去打广告的吗?

16分钟前
  • 判官
  • 力荐

最后简直怕拉斯冯提尔哭出来

18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举个伯格曼巨大影响力的例子,《婚姻生活》半年内让瑞典的离婚率增加了50%。众多导演对伯格曼作品的不同解读,还有对他离群索居的生活的猜测,让人对伯格曼以及电影有更丰富的认识。可惜片中张艺谋说的基本都是套话空话。

19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碟架发现黄带艾曼纽,lars von trier毫无节操粉黑一体。。老谋子只会假大空,Claire Denis估计是见鬼了= =钢琴教师被打了四个叉,哈内克拿着合了个影2333(节目组请问你们下次打算袭击谁老家?

21分钟前
  • 犯怵中的嫌疑喵
  • 还行

张艺谋真是个“第五代”,张口就是什么“普遍人性”“整个人类”“世界级影响”,太low了啊呸!

26分钟前
  • S/Z
  • 力荐

看到各处的挣扎,看到相同的妥协,幸而电影无解。

29分钟前
  • 黑狗成
  • 力荐

那么多大导演小心翼翼的,像小粉丝一样到法罗岛朝圣,实在太有趣了。男导演都是朝圣的心情,女导演也不意外,但是Claire Denis在他房间里呆不下去了,非常值得深究,是不是女性特有的直觉,让她感受到了什么,可惜的是本片女导演并没有深究下去,颇为遗憾。

34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在一堆导演谈一位导演的片子中,这片做的挺不错的,组织的很好,每段也都挺有意思。然而疯提尔部分实在是太抢镜了,大显自己的傲娇属性。(然后片尾彩蛋的温特伯格部分和李安的照片继续给小冯造成伤害) 7.9分★★★★

36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冯提尔和李安是伯粉里的头两把交椅,而张艺谋显然是伪粉乔装混入

40分钟前
  • #烧光光#
  • 还行

张艺谋、北野武、罗伯特德尼罗纯粹是凑数的

45分钟前
  • Mr.D
  • 推荐

拉斯·冯·提尔才是傲娇真爱。挑剔伯格曼的作品,吐槽他的隐居生活,抱怨他不回自己的信,嫉妒他跟别人合作,最后说,现在他死了,我也应该放下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很爱他的。还有一直在结巴的红袜韦斯少爷好可爱。结尾彩蛋温特博格和李安的部分温暖到不行。有这样的导演和这样的电影,可真好。

50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拉斯冯提尔和李安是真爱粉,众多导演出镜确实难得。去逝者家乱翻,果然是打扰,有位女导演就压力太大出来了,只有美国人约翰兰迪斯能没心没肺地大笑,他说“喜爱的电影依托于观影体验故不能重看”倒颇有道理。

52分钟前
  • Jacques
  • 力荐

马丁斯科塞斯的笑声真是real魔性,他长得好像up里的老爷爷

57分钟前
  • hikari
  • 力荐

众人追忆伯格曼:斯科特:我看了伯格曼所有的电影。伍迪艾伦:我完全入迷。李安:我的童贞被这个人夺走了。老马:...蛤蛤蛤蛤呃嘿嘿嘿嘿呃...哈内克:我的电影只打了4颗星。北野武:我高中时看了《处女之泉》,因为我以为那是色情电影。冯提尔:我看了他的所有电影!我给他写了好多信他一封都不回我再也不理他了!可是那个谁只看了一部他最烂的电影他们就可以通话!我很生气,但我真的很爱他!

58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拉斯疯黑出了高端粉,张艺谋粉得像高端黑,配乐和李安的照片杀伤力太强。

1小时前
  • Ocap
  • 推荐

连着四天拍片之间休息和晚上收工的时候断断续续看完。张艺谋说的那些都什么玩意儿放在其他大导演身上也都成立还一脸媚笑。就不如北野武无聊得紧。和拉斯冯提尔的一顿怨念咒骂来的有个性。当然伍迪艾伦说的最到位。韦斯安德森说的最结巴但是穿得最有型。克莱尔丹尼斯真能装。

1小时前
  • 好样的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