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是读书天

HD

主演:马修·布罗德里克,阿兰·卢克,米娅·萨拉,杰弗瑞·琼斯,詹妮弗·格雷,辛迪·皮克特,莱曼·沃德,查理·辛,本·斯坦,弗吉尼亚·卡珀斯,斯科特·科菲,约翰·休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1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2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3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4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5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6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13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14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15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16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17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18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19春天不是读书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春天不是读书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芝加哥又迎来了晴朗的一天,逃学高手菲利斯(马修?布罗德里克 Matthew Broderick 饰)自然不会在这天选择枯燥的测验,他伪装病重骗过父母,令同校的姐姐珍妮徒劳嫉妒。菲利斯找来好友凯伦(阿兰?卢克 Alan Ruck 饰),两人联手骗过训导主任罗宁,驾驶凯伦父亲珍藏的法拉利将菲利斯女友思朗接出学校兜风,菲利斯娴熟的电话骗术在凯伦和思朗的配合下将众人戏弄的团团乱转,学生们反而受他的影响颇深,在校内发起给菲利斯谎称的手术捐款。罗宁不堪忍受菲利斯一次次得欺骗,“微服私访”去校外希望能将菲利斯捉个正形,而在城中四处游荡的菲利斯三人则展开了一场隐藏自己身份的冒险……发丘陵冢嗝嗝老师(原声版)监狱风云1987粤语1000种死法第三季我和她校花的贴身男闺蜜生人勿进2022霍莉一千灵异夜之护花使者我杀死了巨人7个女律师2沙风暴大神猴2伏魔篇麻辣教师电影版盲者之国进击的巨人:无悔的选择最好的朋友你的一部分超可动女孩1/6雀之灵单亲辣妈第一季明星伙伴2015寻侠英雄传之护花江城警事致命拜访德云社郭德纲于谦相声专场北京站第二场真正的权力的游戏 第二季沙家浜2006钟楼怪人1923丝路:奇妙声音之旅二人小町勇敢的世界圣诞颂歌1984十二棵圣诞树埋葬山魔2复仇者之死跨界冰雪王仙剑奇侠传三戏命师之阴阳师陪你到最后因为太怕痛就全点防御力了溜冰场

 长篇影评

 1 ) 还我一个万里晴空的青春

即使再过20年,眼前这个奇葩的国度也拍不出这样的电影。作为一部80年代的青春片,这片真是神作。不想谈两国的文化背景,以及教育体系的差距,这些只能沦为无用功。
还是回到我们再也不会去的青葱岁月吧,除了这位天才翘课王的各种奇思妙想,看到更多是青涩时光。如这般炎热突如其来的一阵清风,凉爽自在心头。
难道我们大部分人的青春不是这样吗?骗爸妈说身体不舒服,只为留在家里看电影、拼拼图、搭乐高。这种行为现在看来无比幼稚,也难免被如今小孩视为弱爆的行为,却是当时最简单的快乐。
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参加一样的选修课,放学一起回家。甚至说话都不看直视对方双眼,顶多就是去看一场电影,借机牵个手却无比紧张。约会就要啪啪啪这样的念头基本也是没有的。
写不出一手好字,却有能力模仿出家长的签名,去应付每一次泛黄试卷上红色的数字。让每一个学期末看到老师评语的爸妈不至于吐血。在倾盆大雨中和同桌比赛谁先到教室,体育课翻墙出逃只为躲避这无聊的课程。

那一年,不知道什么是穿越。
那一年,没有惊天动地的救世壮举。
那一年,不会充满XING爱DU品。
那一年,不可能有横空出世的吸血鬼。
那一年,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恨纠缠。
那一年,不必害怕月圆之夜是否变身。
那一年,不用担心第二天起床性别错位。

我们曾经年少轻狂,或许叛逆不羁,可清澈一如碧海蓝天。青春并不是要经历多少大风大浪才值得称赞。活在当下,大多数人的青春是平淡的,甚至有些无趣。有困惑,有烦恼,有忧伤,有快乐,但每个人的灿烂只有他自己能懂。

 2 ) 经典台词

Camero:"Here's nothing he can't handle,I can't handle anything,
school,parents,futere...Bueller's can do anything! I don't know what I am to do."

Sloane:"College?"

Camero 笑得坦然无奈:"Yeah,but DO WHAT?!"

Sloane:"What do you interestin?"

Camero 他依然笑着,好象在父母前从未有过的坦荡:"Nothing."

两人都笑了
Sloane:"Me either~!"

 3 ) 《春天不是读书天》中出现的艺术作品

片中主角一行人去到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在这里整理一下里面出现的部分艺术作品~

Lion (One of a Pair, South Pedestal)

1893

爱德华·凯梅斯 Edward Kemeys

American, 1843–1907

下雨天的巴黎街道 Paris Street; Rainy Day

1877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Merahi metua no Tehamana(Tehamana Has Many Parents or The Ancestors of Tehamana)

1893

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

French, 1848-1903

Arlésiennes (Mistral)

1888

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

French, 1848-1903

Adam

Modeled 1881, cast about 1924

奥古斯特·罗丹 Auguste Rodin

French, 1840—1917

夜鹰 Nighthawks

1942

爱德华·霍普 Edward Hopper

American, 1882–1967

即兴第30号(大炮) Improvisation No. 30 (Cannons)

1913

瓦西里·康定斯基 Vasily Kandinsky

French, born Russia, 1866–1944

Painting with Green Center

1913

瓦西里·康定斯基 Vasily Kandinsky

French, born Russia, 1866–1944

Nude under a Pine Tree

January 20, 1959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Spanish, active France, 1881-1973

Walking Man II

1960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

Swiss, 1901–1966

Three Men Walking II

1948/49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Alberto Giacometti

Swiss, 1901–1966

鱼缸前的女人 Woman before an Aquarium

1921-23

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

French, 1869–1954

老吉他手 The Old Guitarist

late 1903–early 1904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Spanish, active France, 1881-1973

瀑布 The Waterfall

1910

亨利•卢梭 Henri Rousseau

French, 1844–1910

给孩子沐浴 The Child’s Bath

1893

玛丽·卡萨特 Mary Cassatt

American, 1844–1926

翼者 Winged Figure

1889

雅培·翰德逊·泰勒 Abbott Handerson Thayer

American, 1849–1921

雅克和贝思·利普奇茨 Jacques and Berthe Lipchitz

1916

阿梅迪欧·莫迪里安尼 Amedeo Modigliani

Italian, 1884–1920

Mahana no atua (Day of the God)

1894

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

French, 1848-1903

灰色彩虹 Greyed Rainbow

1953

杰克逊·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American, 1912–1956

犁与歌 The Plough and the Song

1946-47

阿希尔·戈尔基 Arshile Gorky

American, born Armenia, 1904–1948

Tanktotem I

1952

大卫·史密斯 David Smith

American, 1906-1965

河边浴者 Bathers by a River

1909–10, 1913, and 1916–1917

亨利·马蒂斯 Henri Matisse

French, 1869–1954

White Negress II

1928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 Constantin Brancusi

French, born Romania, 1876–1957

红色扶手椅 The Red Armchair

December 16, 1931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Spanish, active France, 1881–1973

Portrait of Sylvette David

1954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Spanish, active France, 1881–1973

Femme assise

1949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Spanish, active France, 1881–1973

Treasure Hunt

1978

让·杜布菲 Jean Dubuffet

French, 1901–1985

Working Model for UNESCO Reclining Figure

1957

亨利·摩尔 Henry Spencer Moore

English, 1898-1986

Portrait of Balzac

modeled 1893

(cast 1926/33)

奥古斯特•罗丹 Auguste Rodin

French, 1840-1917

The Petite Creuse River

1889

克劳德·莫奈 Claude Monet

French, 1840-1926

Stacks of Wheat (Sunset, Snow Effect)

1890/91

克劳德·莫奈 Claude Monet

French, 1840-1926

Édouard Manet

1867

亨利•方丹•拉图尔 Henri Fantin-Latour

French, 1836-1904

女帽店 The Millinery Shop

1879/86

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

French, 1834-1917

艾特达海边的船 Boats on the Beach at Étretat

1885

克劳德·莫奈 Claude Monet

French, 1840-1926

费尔南多马戏团的女骑手 Equestrienne (At the Cirque Fernando)

1887/88

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French, 1864-1901

Woman in Front of a Still Life by Cezanne

1890

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

French, 1848-1903

The Poet’s Garden

1888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Dutch, 1853-1890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 — 1884

1884/86

乔治·修拉 Georges Seurat

French, 1859-1891

美国之窗 America Windows

1977

马克·夏加尔 Marc Chagall

French, born Vitebsk, Russia (present-day Belarus), 1887–1985

 4 ) 小评Ferris Bueller's Day Off

    绝大多数哥们看到这都不以为然,毕竟大学了,想翘就翘了呗~
    不过,大学以前的翘课经历呢?(窝在某处搞竞赛可不能算)
    唯一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翘课经历,在我脑海里还是记忆犹新。
    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我妈在医院药房工作,而我家就在医院边上,每周末,我都要自己走去上书法和作文课。有一天,我实在不想去上课了,可是又不能回家啊,于是乎,我就钻到了我妈医院的药房(我平时放学的时候都到那找我妈,那儿的阿姨和我都很熟了),在那捣鼓了一个下午的药盒(收集药盒可是我当年的一大嗜好),最后组装出了一架飞机。玩到下课,走人回家……
     当然啦,事情马上就败露了,我父母还算开明,并没有太多的责备我(至少我已经记不住他们说了什么了)。那个老师那儿,我又硬着头皮去了几次后,也就没再去了。
     额,有些无聊,没有那些校园影片里那么有趣,不过对我来说,还是挺宝贵的回忆。

    Ferris Bueller's Day Off就是无数部讲述叛逆的青少年的影片中的一部,它没有《大象》《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那么残酷,没有《猜火车》《发条橙》那般荒诞,也没有《无因的反抗》《毕业生》那样沉重,而比起如今泛滥的校园影片,它又显得不那么简单。
    有人说它深刻揭露了美国教育制度的弊端,这未免太上纲上线了,可是,在我们看过无数次的把戏和笑话背后,却暗藏着许多不显山不露水的不平凡。

    Ferris和Camero的对比是影片的暗线。
    amero在影片一开头,卧病在床,哀叹着"I'm dying"。在还未出门前,他的内心矛盾激烈。在被Ferris连哄带骗加威胁地拖出来以后,又无法如Ferris一样投入到狂欢中去,总是担惊受怕,瞻前顾后。
    恐惧,是困恼Ferris的主要问题,对父亲的恐惧,对学校的恐惧,对前途的恐惧,他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之下,因此,如同Ferris所说:只有在生病的时候,他才能够放松一下。
    他的恐惧的来源,是他的父亲,所以,当他将他父亲的宝贝法拉利摧毁的时候,他也第一次有了面对自己父亲、自己恐惧的勇气。

    在这个对比背后,其实是一个不那么明显的比较,Ferris 和Camero的父母,Camero的父母从未出现过,可从他口中,我们知道他父亲能力非凡,买得起限量版的法拉利跑车。而Ferris的父母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傻,那种典型的给人卖了还要帮人家数钞票的人。
    可是Camero的话让人惊心: "He loves the car, and he hates my mother.”
    而Ferris的父母,无论是对彼此还是孩子,始终保持着发自内心的微笑。

    还有一个对比是Ferris和他的姐姐Jean。Jean对Ferris简直恨之入骨,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同学们崇拜Ferris,父母宠爱Ferris,Ferris、Ferris、Ferris……她生活在了她弟弟的阴影之下,郁郁寡欢……可就像她在警察局遇到的小混混说的:"Your problem is you."最后,当她潇洒地把校长“请”出家门的时候,我想,她的问题已经豁然开朗了。
Camero:"I don't know what I'm going to do."
Sloane:"College?"
Camero:"Yeah, but to do what?"
Sloane:"What are you interested in?"
Camero:"Nothing."
Sloane:"Me neither...What do you thing Ferris is going to do?"
   说这段话的时候,他俩笑个不停,而Ferris正在狂欢节的花车上唱得正欢。
    恐惧、嫉妒、教育,这部电影提出了许多的问题,也给出了很多的思考,可是对于Camero和Sloane的这个问题,却显得有点无能为力。所以,这样的一天过后,可能什么都不会改变。(当然,除了Camero,毕竟他毁了老爸的一辆法拉利)

    恩,电影就这样,如果想通了,也就没有拍成电影的必要了。
    不过,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也许,只要我们每天保持充实积极的心态,去体验,去生活的话,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重要的不是结尾,而是过程。
    而这个时候,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他们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影片结尾还有一个不经意却又包含深意的镜头,一个小孩的一本书的封皮上,写着:Save Ferris……

    就像影片开头和结尾都提到的:
    Life moves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are gonna miss it.

    突然想到Heathers,同样是在80年代后期,同样的主题,Heathers却选择了一种更加残酷的方式。

 5 ) 守望麦田的人

       提起“青春”这个词,我们一定会把它与一种情绪连接起来,那就是“迷茫”。的确,在塞林格那里,霍尔顿只想当一个“麦田守望者”的愿望还是无情地落空了,他最终还是掉下了悬崖。当然,青春终会散场,“永远长不大”的霍尔顿有一天也会变得不再愤世嫉俗,但这些忧虑、恐惧、希望、善感、痛苦还有爱,它们将留在那片一望无际的麦田中,守望我们逝去的青春。
    当今,青春类型片已经不是一个怎么时髦的玩意儿了,在阿帕图、凯文•史密斯、本•斯蒂勒、韦斯•安德森这些青春类型片高手那里,迷茫与伤痛成为某种夸张喜剧元素的佐料,它让观众寻回失去的激情,实现了在无规则的世界里任意撒野的愿望,但又让他们看到了逃避现实的不可能。这些现代观众早已司空见惯的青春类型片法则,其实都发源于一个人,他就是约翰•休斯。
    凯文•史密斯曾经把休斯比作是“我们这辈人的塞林格”,这个比喻真是恰如其分,因为在休斯创作黄金期的80年代,他仍然念念不忘的是70年代的反抗精神。新时期的青春电影分化为两个极端:越来越残酷的写实和越来越低俗的荤段子。也许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如此肆意、嚣张的青春永远不会出现在休斯的电影里,休斯电影中的青春也不会张扬着澎湃的荷尔蒙,而是隐藏着所有的澎湃与乖戾,它是喜剧但又不仅仅是喜剧。休斯在事业高潮时期选择了急流勇退,真的就像是塞林格那样,“当我灯枯油尽,我知道是时候离开了,我会化作一缕青烟”。休斯的电影与他的为人永远都是真诚的,正是这样,他才能敏锐地捕捉到电影中那一个个敏感少年的内心,从而让银幕下的无数观众感同身受。创造票房神话后的毅然离开,休斯留给人们的背影是如此潇洒,他是又一个沃尔特•迪斯尼。
     休斯的低调同样与他的电影气质相吻合。他不会让他的角色去挑战这个社会的道德底线,不会在电影中张口就是四字经,血与毒品包裹的青春不是休斯的青春。在休斯那里,“爱”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早已息影,当初观看他电影的观众,在走向而立之年的时候,回首发现,其实他从未离开,他仍然在为那一代人的青春守望。斗转星移,到了21世纪,休斯的电影依然先锋,御宅文化、反流行、邋遢的行头、闪光的鬼点子、愉悦的恶搞、愚笨无能的父母,当然还有青春的头号敌人:学校的教导主任。休斯所创造的这一切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成为青春类型片的金科玉律,但在像诸如周星驰的《逃学威龙》之类的拙劣模仿品中,我们却找不到任何有关青春的心悸与战栗。新时代的观众是否已经不愿意再花时间去仔细聆听五个个性反叛少年间的诚恳交谈?是否已经对面对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若有所思的凯伦不再心有共鸣?当更多的庸俗的青春类型片终于搭上了性喜剧这趟列车时,它也通往了终将埋葬自己的不归路。
    休斯的真诚在于他愿意去聆听少年的心声,愿意在电影中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甚至是站在他们的立场来说话。休斯唤起观众对青春回忆的方式,不是那种笨拙地插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偶像”,也不是去尽量还原某些时代细节。休斯的电影是传奇性的,但又是温柔的,它打动观众的地方不是靠外表,而是靠幻想。谁不希望青春期能有个无话不谈的朋友?谁不梦想成为一个打败老师、家长的翘课天才?观众对青春的幻想在休斯的电影中被一一实现。
    青春是短暂的,休斯的几部代表作里电影故事发生的时间也仅仅是在一天之内。《早餐俱乐部》一天的留校温习,让五个叛逆少年成为心意相通的好友。《春天不是读书天》也是记录了一天疯狂、有趣的逃课生活。休斯的伟大就在于他只给你呈现青春的形态,但他从来不会帮你给青春去下定义,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青春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些人,高中生活是成功且快乐的,但对另外一些人却是完全相反。观众总能在休斯的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就是因为休斯电影中的主人公从来没有固定、统一的性格。他们有的聪明幽默,有的不善言谈,郁郁寡欢,有的是敏感的神经质,有的又是大大咧咧的书呆子,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会面对青春的烦恼及由此带来的选择,他们都在寻找自己的身份证明。在其他人开来,青春是疯狂的,年轻的面孔、永远释放不完的活力,休斯却认为这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拉风的法拉利跑车是淡漠亲情的象征,那些机智、精巧的小机关原来只是为了维护一个小小的秘密。休斯的电影属于青少年,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一切,而离经叛道也总会变为发现自我的一种方式。在《春天不是读书天》中,凯伦最后毁掉了他父亲心爱的法拉利跑车,他准备好和过去懦弱的自己说再见了。“学校是一个斯丧性灵的地方”萧伯纳的这句话,休斯一定心有戚戚。春天那么美好,呆在教室里岂不浪费?青春也是这样,循规蹈矩也岂不是浪费了?逃学高手菲利斯在《春天不是读书天》的结尾字幕播完后,又一次出现,“电影早就完了,你们怎么还不走?”休斯难道是想说“青春早就逝去了,你们这些人还在抱着幻想干嘛?”不管怎样,菲利斯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欺骗教导主任、和女友兜风、吃豪华午餐、逛博物馆、参加盛大游行,这就是青春,如此精彩,酣畅淋漓。
    我总是纳闷,休斯电影中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他们到底在担心什么呢?当凯伦站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那副名画《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面前时,我们发现,那幅画中大部分人都是侧脸面对观众,只有画中间那个不起眼的穿白色衣服的小女孩正面面对观众,她是那么的渺小,却成为了这副画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们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渺小,其实我们自己才是我们自己生活的中心。和霍尔顿一样,我们都是在悬崖边守望,捉住往悬崖狂奔而来的孩子,青春不就是这样吗?“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6 ) 摆动你的臀部,拥抱你的春天

有幸看这部冷门佳片得益于我们的美国外教,在一次英语课的末尾,她给我放了Ferris Bueller站在巡游花车的舞台上,唱着Twist and Shout,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黑人群众跳着欢快的舞步,妙龄女士迅速摆动着自己的臀部,老总在摩天大楼里rock了一把,就连小baby都在婴儿车里手舞足蹈。

作为一个倡导及时行乐的个人主义者,我真是爱死了1986年的这个春天,天气好得不可思议,于是翘掉一天的课,不是去吸大麻、性交派对、在朋友家喝个酩酊大醉(这都是American Pie和美国后来性喜剧的主题,不是么),而是开着朋友老爸的车去市区兜风:看棒球,蹭高级餐厅,逛博物馆,参加游行。Bueller是一个聪明、好运而又有点坏坏的男生,兄弟马子,法拉利和皮衣,欺骗家长和捉弄教导主任,他一样也不落下。
这是美帝国主义堕落文化,要是在1986年的中国那是想也不敢想的,就算放到25年后的现在,不要说忙着高考的高中生,就连大学生也不敢来这样一次华丽勇敢的冒险。在这部电影里,几乎每一个看过的人都会被一句话打动:Life moves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are gonna miss it.很多有关青春和人生的文章,新锐派的都在宣扬一个观点:有些事,现在不做,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了。在高中和大学,不翘课不恋爱不狂欢不惹事,以后也许就没有年轻时的活力和热血了。时间过得很快,就像白驹过隙,春天不是读书天,在这么蓬勃的春天里还钻到书本里,简直就是对宝贵青春的亵渎。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在主旨上,对每一个人物构造也相当丰满立体,从他们的角度也能很好地反映出美国社会的问题。
Cameron,Ferris最好的朋友,也许是家庭的原因,总是胆小怕事,开了老爸的法拉利出门却还是忐忑不安,也许是年代久远的关系,觉得他穿着稍短的吊带裤和皮鞋显得格外滑稽。当他知道法拉利被那个停车管理员拿去兜风后,那癫狂的穿越全城的尖叫和僵硬呆滞的表情简直是点睛之笔,从游泳池跌落水中达到自我救赎的同时也肯定了Ferris对他真挚的友谊,为他后来疯狂地摧毁以前碰也不敢碰的父亲爱之如命的法拉利的行为起到了充分的推动作用。法拉利的毁灭,意味着他终于勇于对抗生命中对他的压榨和管制,这也使他完全有力量去have a chat with his father,面对家庭里的种种不忿和委屈。
Jeanie,Ferris的姐姐,费了导演花极大镜头去描述。跟Cameron不同,Jeanie有着一颗不甘拘束的心,所以才会对弟弟嫉妒很深。在警局遇到的那个英俊男子正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在爱情(抑或青春期的悸动)面前她学会了释放,只有把内心的种种情感:羡慕、伤心、郁闷、委屈、生气、爱恋,完全释放出来才能得到解脱。最后关头她出人意料地向弟弟使个眼色,帮助他走出困境时,她才真正明白,一个人的快乐与他人无关。
Ed Rooney,训导主任,在这部电影里完全成了一个大反派加倒霉蛋。开头的两节课很有代表性,自问自答和一个字一个字讲课,无聊至极,也蕴含了Ferris翘课的根本原因——与其坐在教室受催眠术,不如拥抱春天——简直就是给美国教育当头一棒。而滑稽的Rooney则代表了学校,不仅被Ferris玩得团团转,被猛犬追得落花流水,还在校车上受到了极大的侮辱,证明了企图扼杀学生自由思想的教育是失败至极的。

看片段的时候,根本无法辨认出这居然是一部1986年拍摄的电影,无论从手法还是桥段上看都是超前的。《哈拉上路》很明显借鉴了Cameron的人物设置——胆小怯弱,偷了父亲的车,最后在毁灭了一切后达到了自我救赎;《美国派》在摄影技巧和插曲上有所模仿,在第七部中用了片尾曲的开头部分...John Hughes后来风靡全球的《小鬼当家》系列也能看到这部电影的影子,你是不是从Rooney上看到了笨贼的风范呢。在主题上,对25年后的今天还有借鉴作用,至少在中国如此。
另外,本片不是一味地宣扬教育无用论,而是通过对课堂教学无聊的刻画后提出一个论点:反抗墨守成规,走出课堂看看外面丰富的不安全的社会。这个年代的青年已经摆脱了Hipster的阴影,他们不再疯狂偏激,但是很多人却找不到理想,找不到未来的路。Ferris的芝加哥冒险冲破了禁锢依旧的囚笼,开始展现新一代青年开始“睁眼看世界”的举措。

最后,有一个细节很耐人寻味,就是Ferris用裤兜里(看棒球比赛抢到的)棒球击落最后逃课的证据,然后继续跟爸妈卖萌——Ferris全胜。

 短评

《月升王国》冲下悬崖的橙色摩托车就是致敬这部电影里的红色法拉利吧。就是它颠覆性地跳脱出“被唾弃的孩子”塑造出令整个城市倾倒的青春少年。所以后来才有了韦斯·安德森的怪鸡儿童,和理查德·林克莱特不假思索的成长。“我们打算做什么?”“亲爱的你应该这样问,我们打算不做什么。”

7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John Hughes集青春片和喜剧片大成之作,已经具备了后来《小鬼当家》的雏形,仍能以青春片的励志来圆局。马修.布罗德里克真是娃娃脸一个

1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只有青春期才能在一天里去那么多地方做那么多事,现在只要坐在沙发上刷一下手机,一天就过去了……(男主这么甜帅甜帅的居然不是gay

16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每个聪明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悲催的教导主任= =

21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逃学圣经。Matthew Broderick的老婆居然是Sarah Jessica Parker,OMG!!

24分钟前
  • 小凯撒
  • 推荐

与诸多美国青春片一样,本片也将时间设置在主角高中的最后一年,这种设置本身就是带有一定怀旧色彩的情感深度,可惜《春天不是读书天》太过于追求戏剧化的情节和视听,反而削弱了影片该有的情感力量。在角色塑造上,影片将大部分篇幅用在描述主角“近乎全能的”恶作剧能力上(更别提那场明显是配音的唱歌戏,效果非常糟糕),让主角的角色失去了大多数可信性,男二号反倒因为一场执行明智的戏份完善了弧光、成为故事中最丰满的角色。此外,本片的幽默感不仅体现在或机灵或笨拙的情节编写中,也体现在对诸多电影的致敬中,其中包括毕业生、007、卡萨布兰卡和星球大战等等。

26分钟前
  • 惊奇少侠
  • 还行

那时的青春片再疯狂也只是说说谎、逃逃课、带着小妞兜兜风,相比现在的屎尿屁重口味青春片还是乖乖仔得狠。再加上娃娃脸,萌与可爱的青春片更是那个时代青春片的主题。其中有几个逃课的招还是蛮有趣的

3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主演们都很帅&美,难得演技还那么好。还有警察局里的毒品无名男真有范儿啊。

32分钟前
  • 你说什么都对
  • 力荐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待到秋来冬又至,收拾书包好过年。

37分钟前
  • 鹰头猫
  • 力荐

必须感谢大学时候的外教司徒小姐,介绍了这部电影给我们。我终于明白了上学上班或者任何其他时候,如果你不在某个时间认真的审视一下你的生活,你就会跟真正的生活失之交臂

41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经典老式喜剧风格,那种没心没肺、拒绝长大的感觉真好。男主一张娃娃脸太适合演高中生了,居然是Sarah Jessica Parker的老公~

4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死侍》的致敬,《蜘蛛侠:返校日》的致敬,《头号玩家》的致敬,都在这里,片子很好看

46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推荐

不论怎样,传统的学校教育仍然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能力,识字,辨别,逻辑以及创造力,以便我们在时代变迁里都可以很好地生存下来。青春片不是借口,这种自私人格不该被鼓励。烂片生涯一记!

47分钟前
  • Redis潇
  • 较差

Life moves fast. If you don't stop and look around once in a while, you are gonna miss it. 我爱死了那段全民大游行时他们被欢快音乐所感染时的摇摆舞...还有那个男孩的好朋友太可爱了。好片子

52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去学校?我不去学校,父母不知道。一拉线,快逃跑,轰隆一声青春就没了。

5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男主是我上学时最讨厌的那种男同学

58分钟前
  • 张维托
  • 还行

好想要这样一个男朋友啊(朋友更好)

59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就是一部好电影,你还能要求什么呢

1小时前
  • Frender
  • 力荐

好莱坞俗套总是越到后面越没意思。不过和《华尔街》对照着来看,这里是叛逆的富二代反抗主流和父权,那里是勤奋的穷小子爬向金融之巅,戏里的结局都是好的,但谁都知道现实并非如此,翻墙有风险,不如还是各回各的世界?

1小时前
  • 57
  • 还行

每一部关于逃课的电影里面都有一个悲催的教导主任。段子老旧,男女主不讨喜,点都在教导主任啊。

1小时前
  • 流空破刃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