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的一天

HD中字

主演:张艾嘉,胡因梦,徐明,毛学维,左鸣翔,颜凤娇,吴少刚,梅芳,林瑞阳,南俊,小戽斗,于守仁,孙明珠,李淑桢,罗文诚,黄玉华,李梦麟,珍妮弗·奥尼尔,侯孝贤,陈坤厚,柯一正,陶德辰,万仁,曾壮祥,小野,许淑贞,段钟沂,吴念真,李烈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8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1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2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3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4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5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6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13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14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15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16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17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18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19海滩的一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海滩的一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林佳莉(张艾嘉 饰)成长于台湾南部传统小镇的医师家庭。她和哥哥林佳森(高鸣鸿 饰)二人自幼接受精英教育,从名校大学毕业。然而,佳莉不愿跟哥哥一样,被迫放弃恋人谭蔚青(胡因梦 饰),而接受父亲之命所强加安排的婚姻。她毅然离家北上,和恋人程德伟(毛学维 饰)在台北这个急速现代化的城市中结婚定居。 然而,70、80年代经济起飞的台湾,商业竞争骤烈,德伟逐渐卷入那个金钱竞逐、应酬酒色的世界,最终迷失了自己。愈益感到孤单空虚的佳莉,一日接到电话告知:德伟已经淹死在海边。她赶赴海滩边,面对那一具不知道究竟是不是丈夫的尸体。 多年后,佳莉重遇外国归来演出的谭蔚青,两人在咖啡厅回忆起旧事。恶搞之家第二季吉尔莫女孩 第一季丝路繁花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音乐会战疫2020之我是医生性、毒品和摇滚乐第一季整容室第三季假面骑士时王 日语版盲目的丈夫们就算这样,步还是靠了过来2067铁之骨魔法科高校的优等生没女神探渔王海边的白房子艾草家园2009英语悸动快乐姐妹们以革命的名义天生绝配2009断点2009母与女草原晨曲天使之恋Elpis-希望、或者灾难将军的小宠医刑事7人第七季回归简爱之约特利迦奥特曼 特别总集篇③ 姹紫嫣红的恶之华麦德林毒枭超级蜱人第一季雪花那个飘2006安娜·卡列尼娜2012超级兵王混农村2古墓传说无所作为第一季豪斯医生第一季七年厄运罗小黑战记番外篇:晚安喵环太平洋

 长篇影评

 1 ) 海滩的一天 咖啡厅的两小时或者更多

作为新电影运动一波接一波的排头高浪,《海滩的一天》,1983年的它可以用“梦幻阵容”和“出色演绎”来形容。除了新电影推动者和主力干将的特别出演外,影片的主演阵容是在今天看来都具有特殊意义的两位台湾女星,一个是四栖乃至更多栖、活跃于诸多领域,红到现在的张艾嘉;一个胡因梦(影片中还是打“胡茵梦”),她17年从影经历并不长,在1986年的《我们都是那样长大》之后就不再担任演员身份,但足够令人怀念。
  
回忆录里,胡因梦形容自己演出的几十部电影“哭笑不得”,称得上佳作的,只有杨德昌《海滩的一天》。她说,有次剧组在中影看毛片时,侯孝贤正在剪《风归来的人》,杨德昌看到侯孝贤采用的超级长拍镜头画面时,禁不住兴奋大喊:你敢这样搞啊!那我也要这样搞啊!
  
杨德昌毫不示弱地展示着他的野心,这种野心也预示这群人正处于1983年到1985年的新电影黄金时期,杨德昌和他的朋友们互相支持对方的电影,客串些角色或者担当剧组职位。
  
如果再把它和同一年《风柜来的人》放在一起,两部电影的题材差异巨大——也就是老生常谈的乡土和都市差异。杨德昌打算通过一次对话,交待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台北的社会面貌变化,反映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题材选取上依然偏重于女性题材,这点可从《指望》往后判断得知。
  
尽管张艾嘉的学生扮相也看不出太多清纯,好在这并不影响整个故事。一头长发的胡因梦亦是个好选择,她的表现无可挑剔。《海滩的一天》的编剧是杨德昌和吴念真,录音、剪辑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摄影还有个现在很多人知道的杜可风。新电影的幕后推动者,策划上赫然列有他们的名字,结尾上面的特别演出则包括有:侯孝贤、陈坤厚、柯一正、陶德辰、万仁、曾壮祥、小野、许淑真、段钟沂、吴念真等(就是公司里那群庆贺的同事们,也是新电影标志性的一批人)。

《海滩的一天》有三个时空的讲述——俗说就是倒叙的倒叙、倒叙中又有插叙。一个是现在时空、一个是讲话中的回忆时空、一个是回忆时空中的回忆,它们交错出现又丝毫不会凌乱。时空倒错无疑是来源自西方流派,但杨德昌还保持着叙事的完整性,论不上无以弗追的“完全意识流”。但《海滩的一天》在表现生活的状态、人物的爱情以及两种不同思想的冲突上则具有代表性,它们的特点可以延续到后来的杨德昌作品,问题会落到他热衷的都市中产阶级头上。
  
影片以阴云笼罩的海滩边情景开始,却没交待任何信息,直接切到了女钢琴家的归来演出。稍后,通过追思情绪打破时空,又完整带出张艾嘉(林佳莉)和胡因梦(谭蔚青)的对话,两人不断讲述起往事(绝大多数是林佳莉的往事)。不仅由于哥哥的关系,旅居西方多年后归来的谭蔚青,她更代表着林佳莉心中一直牵挂和向往的自由女性形象,然而,谭蔚青的过去经历被抹淡天平,我们只知她是在外国,除了钢琴,还是钢琴。但一提起旧日恋人,她却有些难以理清心中纠葛。更多层面上,谭蔚青是林佳莉自我意识苏醒的一个参照物。
  
如果以1983年的影片时间为基准,谭蔚青和林佳莉分开了13年,仅以中间回忆讲述里两次出现的舞厅为例(可以留意两次跳舞方式的不同),大约是隔了8、9年。《海滩的一天》的故事正好是跨越整个70年代台湾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变化。
  
杨德昌一向为人津津乐道的对白,许多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力:
  
  谭蔚青在多年后对林佳莉说:(当初)我见了你,又能改变什么?
  
  林佳莉回忆学生时代的结束:其实那时候我也是迷迷糊糊,不敢相信大学四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也像其他人一样,没什么目的地去考虑申请学校考托福。
  
  林佳森反问妹妹道:你先告诉我,什么叫快乐。你也是大学毕业生,你应该知道快乐是什么?
  
  ……
  
如果你认为,杨德昌还有贩卖毕业生青春情怀,那又错了。这些内容顶多支撑45分钟,在166分钟的电影里只占一部分,更多篇幅用来描写导演本人驾轻就熟的婚姻生活,突显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由于片长,影响到当年报送戛纳,然而杨德昌更长的片子还有。
  
从《海滩的一天》可以清晰看出,台湾女性自我意识的复苏和变化(恰好是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最初的林佳莉是个害羞腼腆的国中女生(哥哥叫她自我介绍勇敢一点),她的美好记忆也都是在过去,小时候和哥哥在一起的时光。比之《指望》中情窦初开又无人指引的迷惘女孩,林佳莉的更大困惑是逃离家庭对个人情感的牵绊,果断出走后,她又在都会生活中遭遇到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情感困扰。
  
片中兄妹二人的婚姻生活都受到了外力干扰,一个是委身小诊所,面对无可避免的人生败落,一个是丈夫早出晚归的工作,并不快乐。看似改变和成熟了的哥哥,很不幸地被时代所遗弃,就跟他父亲一样。或者没有这么严重,他受迫于强势父权强势,在哥哥表述中,那是对父亲的一种信任(多么感人的说法)。如果结合之后佳莉回忆起父亲的一些片段,很容易发现父权的阴影有多么可怕。
  
佳莉和哥哥完成了“什么是快乐”的言语交流后,她选择了离家出走,雨夜的摄影拍得一气呵成,有所不忍又义无反顾。一样出色的,还有海滩的行走等等。
  
不应忽略的还有杨德昌在群体角色塑造上的功力,白大褂下有着一张严肃面孔的父亲,描述不多却带着绝对威严;似乎无所忧虑、旧式妇女的母亲形象,暗中默许着女儿的做法;脸上总是笼罩着阴霾的嫂子,甚至一句话都没有,予人印象却很深刻。其他还有欣欣、小慧等角色,她们都表现另外几种女性意识苏醒的特征,即使表现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正面的。
  
在结尾,哥哥佳森又说了一大通临死感慨,关于人生卑微的幸福,“我渴望再重新认识我周围的一切”,它和《一一》里洋洋在结尾悼念致辞是如此相像。可能另一个词被用得更多,那就是杨德昌的“说教”。
  
在《海滩的一天》,还有信任的主题,然而结尾是充满希望的,不论是成为独立自主女性的林佳莉背影,还是林佳森的感言以及谭蔚青的旁白,也因此,海滩上的尸体属于谁并不重要。开放式结局对杨德昌作品乃至台湾电影而言都是第一次出现,之后的《恐怖分子》则有似真似假的两个结局,同样叫人拍手称赞。阿财对佳莉说,两种可能对你来说都是一样的,与其受它困扰,不如就地放下。这是否陷入杨德昌一贯的理想化收尾,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当时,确有其意义所在。

 2 )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海滩的一天》末尾,德伟在海滩上消失之后,佳莉跟哥哥感慨:“假如我知道,以后我们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那天晚上我就不会那么天真地找你谈。”事情发展到这样的局面,佳莉大概也无数次设想过另一种选择的可能性。如果几年前的那个雨夜,自己没有选择离家出走到台北找德伟,而是像哥哥一样坦然接受父亲安排的婚事。结果是否能够更好些?

可是所有人心里都清楚,人生本就不存在所谓“最佳选择”,不同的选择只是指向不同的困境。唯一的不同可能是,选择德伟是佳莉自己做的选择,她只能独自承担这一切,不断地怀疑和自我责怪。如果当时留在家里,她所有的不幸都可以怪到父亲身上,她可以心安理得地扮演起受害者的角色。或许这样能在某种程度上让她更好受些。

杨德昌在他后来的作品《麻将》里借红鱼之口说了这么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们就等着别人来告诉他们,所以,只要你用很诚恳的态度告诉他,他想要什么就对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失败的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宁愿自己是上当被别人骗而责怪别人,也不愿来骂自己……”

 3 ) 喃喃——从张艾嘉和胡因梦的美说开去

一、

《海滩的一天》那会儿的张艾嘉和胡因梦都是30岁,还是那么清新,一个沉静一个雀跃,美得青翠欲滴。

学生时期的胡因梦一头长发,趴在琴键上,和着音乐与嘉森跳双人舞。这是相当适合她的装扮,就像我们读书时恋慕的女孩儿,长发飘飘,仿佛一缕飘忽的落雪风一吹就化了。与佳莉(张艾嘉)再偶遇时胡因梦则拢起长发,目光变得悠远飘荡,你仿佛看到她的忧伤,可你不知她为何忧虑,又仿佛只是淡然的远眺,无知无觉,似是雾气蒙蒙。一直觉得张艾嘉不够美,然而片子看下来却爱极了她的眼神。常是隐忍而克制,是沉默的囚笼。可是对上那双杏眼又觉得她仿若含着一滴天真的泪珠,几欲碎裂,就这么向你望来,让你躲藏不得。

   少女时期的佳莉——及肩短发,一边用卡子别着,总是穿着校服,有那么一点羞涩,一点不甘。

   结婚之后的佳莉——长发垂着,齐齐的刘海搭在额头上,露着眉,清丽极了。之后她烫了一头细密的小波浪,蓬松着散开来,像是森林舒展,枝叶茂密。

   和谭蔚青相遇的佳莉——微卷短发,干练西装,脸上流淌着隐约的时间。那滴欲碎水珠隐入眼眸,但细细看去仍有那么一丝明媚。




佳莉像太多女孩子,懵懵懂懂着。生活在父权压制的家庭里,严肃刻板的父亲,表情清淡寡言沉默的母亲。家里开医馆,住着日式木居,狭长的走廊,透着光的屏风。父亲与医馆的护士偷情,母亲狠狠地杂碎一个杯子,将护士赶走。而父亲从始至终都是那样面无表情。

哥哥和妹妹都受到了来自父亲的阻力,为她们安排婚姻,安排未来的路。哥哥选择了相信,他离开了初恋女友谭蔚青(胡因梦),结婚生子。妹妹一次次去找蔚青,她闭门不见,最后只得到了她离开的消息。

谭蔚青在多年后对佳莉说:(当初)我见了你,又能改变什么?

是啊,佳莉只是执拗的想见到蔚青,见一面成为她的某种执念,而蔚青则连接了她最纯粹的时光。那会儿她是羞涩的(如篮球场一幕),带着对于将来的热望,无忧无虑,没有家庭的牵绊,没有婚姻的挣扎,看不见未来也不需要看见,很是欢悦。

同样面对父亲的专制,她和哥哥有了第一次恳谈。

林佳森反问妹妹道:你先告诉我,什么叫快乐。你也是大学毕业生,你应该知道快乐是什么?

佳莉不语。这样的终极命题又有谁能回应呢。之后佳莉选择了离家出走投奔男友。雨夜离家这个片段拍得极好。空荡的屋子闪着诡秘的影子,晃动着,不安又雀跃。背着包的影子映在屏风上,越来越大,占据了几乎整个屏风,复又消失。母亲突然惊醒坐起,沉了半晌,转身看了眼熟睡的丈夫,又略略探起身子,终是没有追上去。不舍又执着。

之后是杨德昌导演擅长描写的婚姻生活。丈夫德伟成了总经理后走向了一个与佳莉全然不同的世界,面对转型的时代,激烈的商品社会,陀螺般的旋转。而佳莉则做了全职主妇,采购,做饭,学插花,坐在桌前一次次等丈夫归来。深深的不安全感在两人中间阻隔。于是争吵,误会,冷战,一切可以想到的庸俗的、卑琐的生活琐碎,引向了一个开放的情节——警察找到佳莉让她辨认海滩上丈夫的物品,没有人知道德伟是不是葬身大海。

影片佳莉和哥哥有过两次谈话,上文提到的离家出走前视为其一,其二是“海滩的一天”之后。

哥哥说:“不要太盲目去相信一个人...我随着他,随着这一切都被时间所遗忘了...我最大的意图是希望你能完全的信任你自己和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个选择..

选择。是的,选择。

佳莉其实很是懵懂,对于恋爱、婚姻、日常生活,明明天真却无知无觉。她总是能顺应自己的想法作抉择,一次是摆脱家庭对于个人命运的掌控,一次是看清了自己的婚姻中两个个体的挣扎。而嘉森却是截然相反。他比佳莉更懂生活,懂得太多无奈,因而总觉得做出什么选择都无分别,娶父亲认可的妻也好,留在家乡医馆也好,他说是因为“相信一个人”(父亲),其实他只是不信任自己而已。

然而说到底都是各自的选择。两次选择让佳莉蜕变。如果说离家出走只是简单的少年心情,那么“海滩的一天”彻底割裂了她与过去。佳莉对于生活总有着深切的不安,父母一辈的压抑,哥哥年少感情的脆弱,对于急速发展的世界的恐惧(这也部分导致了其婚后的不安),对于婚姻的紧张感......她的不安是普遍的。商品社会下好像任何坚固的纽带都那么易碎,说到底只能信任自己,横冲直撞跌跌撞撞的。


三、

影片拍摄时期正是台湾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而佳莉,从依赖兄长(也包括兄长的女友),依赖朋友,依赖丈夫,最后自己踏入社会去依赖自己,可以说是一个女性成长史,这个成长并不波澜壮阔,而是充满了生活的琐碎,更真实。

杨德昌最关心的问题是“一部作品是不是真的”。所谓真,就是真诚,一种真诚的对于生命的感受,真诚的真实的把它拍下来。所以整个影片里没有特别激烈的情感,没有不死不休的纠葛,甚至你感受不到深情,总是含蓄的平缓的,就像是最真实的生活。轰轰烈烈会遮蔽味觉,在琐碎中推进是杨德昌电影的滋味。

影片中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配角们。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都市群像。穿着白大褂的父亲,母亲总是一丝不苟盘起头发,面容苦涩甚至没有一句台词的嘉森妻子,坐在桌前微微低头的孩子,很从容在这个社会中游曳的阿财等等。

很喜欢欣欣。她身上有种飞蛾扑火的热烈,看似洒脱的游走在爱情中,反而不如佳莉理智。在阿财父亲留下的空荡凌乱的房子里,她走向一间空屋,凝神转身,冲阿财一笑,那眉眼妖美,柔光微闪。 后来与男人分手,独自带着孩子,一个人逛超市,有着一个小七岁的男友。她爽利地忙着摄影棚的事情,说起男友,她凑近佳莉,一样的笑着。

从中可以看出杨德昌对于配角们的把握,对于群像的塑造,这贯穿了他之后的拍摄,也是其创作落脚点。执着于表现群像,正是通过群像铺展开一个真实的社会图景,这其中有小城镇(乡镇)的没落陈旧,父辈日式的小屋影影绰绰,孩子们却在都市的灼热中眩晕。


四、

同样巧妙的是影片的开头。旅欧钢琴家谭蔚青与林佳莉的相遇,借由两个女人的一场对话,切入回忆,有双方的回忆,佳莉视角下的叙述,叙述中又夹杂着回忆。多重视点和意识流的运用很巧妙的打散了平淡琐碎的故事,好像是一个女人的呓语,她喃喃地诉说、质疑、自我分析。城市与乡村,回忆与当下,海滩与城市这种种对照交织勾勒出一幅7080年代台湾景象。

杨德昌是敏锐的,譬如对于台湾都市人的心理刻画,然而却也怀着温柔。他的电影总爱有个柔软的结尾,《海滩的一天》里病中醒来的嘉森回忆他的生活有种细腻的通透,像《一一》结尾洋洋那一段话,带着点说教意味,像是导演的独白。

“我想,这一定是下午两点多的阳光吧,它让我不觉得这是冬天,反而像极了阳光普照的春天,我好像听到鸟叫的声音。世界似乎在我身边苏醒过来,我渴望重新认识我周围的一切。这是多么强烈的矛盾,周围的一切冰冷,而我的心脏却仍然这么热烈地跳动着,到底是哪种力量,然它在这个冰冷的世界这么卖力地工作着......不过,我已经够幸福了,不是吗? 能拥有这么渺小的生命这么久,已经是值得庆幸的奇迹了。”

而导演正是借由电影让自己渺小的生命绵延,何尝不是另一个奇迹呢。

 4 ) 《海滩的一天》部分台词摘抄

”我见了你,又能改变什么呢?“

”这辈子恐怕再没有比今天轻松了,我跟陈先生商量过,八月中,就要让佳莉和哲夫订婚。然后再一起出国,佳莉正好赴开学。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替他们安排好了,心事也了却了一半。“


“从毕业以后,一直到现在,思想上改变了很多。很多人都说我成熟了。
呵,也许是以前比较容易。把事情想得比较理想一点。野心自然也比较大。
现在呢
不太去想将来
也不 不会去期望些什么
只希望能在日常生活当中
能够得到一些小的满足
就像是当年球队朋友写来的信啊
或者是听到一首好听的音乐
我也没有什么资格告诉你什么
我能告诉你什么吗”
/
“我只想问你,你快乐吗?”
“你先告诉我,什么叫做快乐”
“你也是大学毕业,你应该知道快乐是什么?”

“那个时候,阿财突然宣布结婚了。那个一向风流成性,同时能够周旋在四五个女朋友之间的阿财。其实,后来我才知道,理由很简单。阿财娶的是永利财团老板的大女儿”

“我想你生长的环境一定很安适、很浪漫,我生长的环境却告诉我,这世界上没有爱,也许会有短暂的冲动,只不过如此而已。”

“我们读过那么多书,小时候,一关一关的考试,为什么没有人教过我们,怎么样去面对这么重要的难题,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总是两个人结婚以后,都是圆满的大结局,大结局以后呢,没有人教过我们,也没有给我们任何练习的机会。”

“我不知道你要来,知道的话,我会先弄一弄,你看我这个样子。
我们很久没有好好聊一聊了。记不记得,我们以前一聊,就到半夜才睡觉。我常常在想,我们是不是这样深刻的了解彼此,已经不需要语言了。还是结婚以后都是一样。已经没什么话好说了。我知道。你在外面遇到的,都是一些要解决的问题,要忘记的烦恼。所以你不希望一见到我,再去谈那些你想忘记的事情。可是,我,我,一直在努力。找一件我们可以共同讨论的问题。好难,比我们在学校里,任何考试都难。这个社会好像故意,要把丈夫跟太太分开。男人有男人活动的场合,女人有女人的范围,想在一起的时候,好像只有礼拜天。可是你说,那是你打球的日子。那还有哪一天呢?”

“有人说,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孩子。可是我不觉得。因为,如果我都没有办法,告诉自己生命是有把握的幸福,我怎么可以对另外一个生命说,只要你来,我就可以给你幸福。这是不负责任的,你说对不对”

“也许,我这一生当中,所学到最好的教训,就是这个,我这一辈子,一切都靠自己。可是,我却盲目地去相信了一个人。不要太盲目地去相信任何一个人。”

“我想,这一定是下午两点多的阳光吧,它让我不觉得这是冬天,反而像极了阳光普照的春天,我好像听到鸟叫的声音。世界似乎在我身边苏醒过来。我渴望重新认识我周围的一切。这是多么强烈的矛盾,周围的一切冰冷,而我的心脏却仍然这么热烈地跳动着,到底是哪种力量,让它在这个冰冷的世界这么卖力的工作着……不过,我已经够幸福了,不是吗?能拥有这么渺小的生命这么久,已经是值得庆幸的奇迹了。”

 5 ) 成熟的妇人?

原来主角是林佳莉。

1.她和德伟的关系究竟是如何破裂的呢?缺少陪伴的婚姻实在让人没有安全感。佳莉一开始认为应当给德伟充分的信任,佳森告诉她你应当更加信任你自己。这和《独立时代》里的琪琪有着相近的顿悟,但是小明回头了,德伟却懦弱地逃跑了。她重新拥有了工作,青青望着她的背影说她变成熟了。我不明白这为什么是一种成熟?

成熟的妇人是佳莉的妈妈吗?佳莉问妈妈害不害怕爸爸抛弃她,或许她的母亲是成熟的,因为她母亲明白她才是一直照顾丈夫的人,她没有被照顾过。欣欣主动抛弃了摄影师自己带起孩子、教育孩子,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成熟?原来妇人的成熟就是放弃对男人的幻想,独立坚强地面对这个世界吗?杨德昌导演下的男人似乎都不是好男人,林家大家长会出轨诊所里的年轻护士、佳森并没有让青青或他的妻子以实际的幸福、老实人陈德伟也出轨刘小慧还卷跑了五千万。这些男人都不足以让人依靠。所以这是告诉我们观众男人都是不可靠的吗???

2.刘小慧因为出身低贱所以能自如地游走在男人之间、欺骗男人的感情与金钱。佳莉问刘“你爱他吗?”小慧无奈地说是佳莉的生活环境太安适才会相信爱是存在的。不相信爱的女人是不是会活得更开心?那身红装非常惊艳,她怕麻烦,不要男人的爱,但她得到了更多她想要的她需要的东西。

和刘小慧同样自在的还有阿财。阿财从小游走在女人中间,但选择了对他帮助最大的财阀女儿。阿财其实活得很清醒,当他接到佳莉电话时,他迅速明白事情的三种可能性及概率大小,并点破无论是哪一种,这对佳莉的生活造成的影响都是相同的。阿财其实蛮聪明的,他的思考方式也值得人学习。

3.所以不要爱、不以爱的借口依赖别人才能活得最通透吗?林家妈妈是开心的吗?青青是开心的吗?阿财是开心的吗?刘小慧是开心的吗?游历世界的穷作家平平就是开心的吗?《独立时代》里的小明说的睡一晚只是为了排遣寂寞就是开心的吗?那些长久的爱是不存在的对吗?婚姻和爱情就是这样矛盾吗???

2020年3月6日苏州

 6 ) 这个真的顶唔顺,艰难看完

因为买了杨导的一本书,所以最近打算先刷完杨导所有的导演再开始看书。目前只剩下两部早期作品了,《青梅竹马》和《海滩的一天》。《海滩的一天》因为有胡因梦,张艾嘉,所以我先选择刷的是这部。

一周前,地铁上刷完了前三十分钟,刚好停在胡因梦跟张艾嘉哥哥的那段情,观感还不错。构图,摄影很漂亮。年轻人的相处模式,也好过现在的青春片很多。胡因梦气质,颜值都绝佳,短发张艾嘉也很惊艳,清纯可人。1983年,张艾嘉一边在香港拍《最佳拍档》里的男人婆,泼辣搞笑,另一边回到台湾,拍起杨导的文艺片,毫不违和。当年的演员真是厉害。

今天下午正好有时间,看完了剩下的2个多小时。整个观影过程老实说,不很友好。后四分之一处很乏力,最后15分钟戏忍不住看进度条了。接下来我想试着从我个人(普通观众)的角度,说说我觉得不好看的原因。

1,同样是慢慢的叙述,在《牯岭街》,在《一一》里,感觉就是一种行云流水,一种很自然的感觉。但这部戏里,我只觉得太慢了。张艾嘉跟他男友的独角戏,每每再加上一下大的场景,镜头总是慢慢的移动,真的太温吞了。

2,我对这个故事无感。女主为了男主离家出走,两个人终于结婚。结婚后一个是全职太太,一个是事业上奋力上进,后来又出一些幺蛾子。我不知道这种现实到底有多现实。我只知道杨导这次拍的让我提不起兴趣。我斗胆说一句,那话的杨导还不是“当代社会的解剖者”。只是把一个现象拍出来,而且大量的插叙,插叙里再回忆,倦到不行。

3,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阿财勉强算一个。后来先不说那两部传世经典,单《麻将》,《恐怖分子》,《独立时代》,都有一些鲜活的人物。这部戏里的主角,只有苍白的叙述。我始终无法跟任何一个角色共情。张艾嘉的老公,被阿财pua这一段,是我为数不多印象深刻的地方。阿财这个角色有点意思,口口声声说把男主当作好朋友,可一有事就急着提醒男主,我一定会公事公办,你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要给我丢脸,这是哪门子朋友。

4,故意写错信,给两个不同的女人,算是一个情节上的巧思,但也仅限于此了。

天才也需要成长,天才不是一蹴而就的。

 短评

159min版。杨德昌处女长片,仍聚焦于都市症候群患者,此时风格已初现,只是惊叹于已有情感时空化的概念:电影用闪回与叠加闪回辅助叙事,把每个人封锁在单独的困境,逼发出不同个体在空间中的情感变化;同时注重于对过去的重塑,对不同视角的回忆进行回音式处理,与现实共同编织出畸形的都市传说。

6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超强悍的处女作

1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有胡因梦这样的大美妞在,谁还看张艾嘉演什么受气小媳妇啊,真是选角失败……话说回来,爱德华杨的视听观念确实甩当时华语片一大截,可他的问题也暴露无遗,太爱用台词发问、说教,要个答案。

15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虽然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没啥多说的,抛开那些乱七八糟说给迷影青年的鸡汤,杨德昌本人就是天才。并且杨德昌也再次证明了,在男权社会下,男性创作者审视女性的态度,反映(影响、甚至决定)了他的段位——道理很简单,这体现得是你的洞察力与共情能力

17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社会好像故意将丈夫和太太分开,男人有男人的场合,女人有女人的范围”,这是婚姻模式的外在窘境,而其内在冲突,源于男权支配扩张的习性遭遇了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再加上情到浓时情转薄的天性,由臣服向平等过渡的道路步履维艰。独立意识虽能让女性找回自我,但未必是拯救婚姻的一剂良药【9 ↑】

19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有人說,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孩子,可是我不覺得,因為,如果我都沒有辦法告訴自己生命是有把握的幸福,我怎麼可以對另外一個生命說,只要你來,我就可以給你幸福。」

23分钟前
  • kayiw912
  • 力荐

如果蔚青如愿以偿嫁给佳森,恐怕与佳莉嫁给德伟的本质是一样的。。“沟通”其实是句鬼话。

27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没想到杨德昌的第一部长片我到最后才看,惊讶的是他在近四十年前就在探讨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女主佳莉逃离了家庭中的父权控制,却又无意中掉入新的婚姻陷阱中。在和丈夫貌合神离后,她一边回忆儿时父亲的出轨,一边问母亲,难道你不怕爸爸抛弃你,然后没人照顾你吗?母亲回答,你爸爸一直都是小孩子,是我在照顾他才对。全片几乎所有的男性角色不是自私强权就是虚伪懦弱,就连逃避都各有不同的方向,德伟面对难题缺乏担当,佳森面对强权不敢反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杨德昌似乎一直都是这样,无论是什么选择,最后总是指向人生的遗憾与失意。但好在仍有一些人,无论经历了什么都能保持着直面人生的勇气,所以佳莉忤逆父母之命选择了爱情,又在丈夫出轨失踪后重新振作起来回归到事业中,好友小慧也离开了年轻男友开始了新生活。也算是一点鼓励和希望吧

28分钟前
  • RealNoémi
  • 力荐

在海灘那一天,佳莉解開了某種生活的謎,得到嶄新的自己,這一切說是德偉消失給她帶來的也不為過。然而,德偉呢?必須瞞著老婆同事吃藥的他,有解開這個謎嗎?被困住的男人,連離開海灘的權利都沒有。

31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佳森太过于相信一个人,佳莉则是不相信,两人却都不幸福,杨德昌的电影有难题,最后又都解决不了难题。

33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我们读过那么多的书,小时候一关一关的考试,为什么没有人教过我们,怎样去面对这么重要的难题。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总是两个人结婚以后都是圆满大结局,大结局以后呢?没有人教过我们,也没有给我们任何练习的机会。”正如谭蔚青所说,那一刻最残忍的,莫过于追问那天海滩上还发生了什么。

38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一口气看完《海滩的一天》蓝光修复,166分钟,摄影、色彩、剪辑极佳,实在精彩,杨德昌这个人像哲学家,太通透,好像生下来就苍老了,从没幼稚过,长片处女作就这么厉害,80年代这批年轻人时髦大气,个个气度不凡,尤其张艾嘉灵气逼人,懵懂少女,纯情学生,成熟人妻,深闺怨妇,职场女性,全包圆了。

4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真是难得牛逼的处女作。160分钟的片子,但是一点不觉得累赘。看了一些人的影评,深有同感的一句话是,独立意识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确有帮助,但未必是婚姻的一剂良药。女儿对妈妈说当初我错了的时候,妈妈只是淡淡的笑了笑。我以为的理解是,无论她当初的选择是什么,在时间的覆盖之后,结局未必会比

45分钟前
  • 伤心苹果
  • 力荐

杨德昌第一部长片就166分钟,的确容量很大,多线交织还原一个女孩成长为女人的史诗,时间线剪切很到位,情节交代的很清晰明白。刚开始以为是两个女人忆恋爱旧事而已,没想到话题越扩越开,展示了一个家庭的图景和一个女人的成长史。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后来都成了华语电影的神话。

50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在台湾看2K修复版大银幕,效果极佳,画质感人,如同新片一般清新亮丽。张艾嘉与胡因梦的美无比清晰。徐明的表演也很出彩。全片倒叙且几乎无配乐,令很多段落显得沉闷冗长。杨德昌处女作便直击台湾的中产危机与情感困境问题,非常凌厉,开放结尾也很厉害。但台词过于直白说教,不如后面几作成熟

52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八一年,徐复观在美国,名动朝野,华人知识分子纷涌而至,一面诉说思乡之情,一面怒斥大陆的知识青年深陷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媚外的心理极盛。时光若倒退四十年,我们也可以说,杨德昌也是那个深陷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的台湾新青年。生活仪式化给他的启发,就是离开男人的女人烫着杀马特的卷发,在马路上一走一扭;而濒死的男人只好躺在病床摇头晃脑,爸爸的威权让儿子没有选择,毕竟千错万错都是肉体的错!这哪里是身体长了癌,分明是脑壳也坏掉了,不是说杨德昌和侯孝贤这样的电影没法看,而是只能眯着眼睛看,看得太清楚怕是金马顶上了鸡屁股,铁鸡啄歪了毛驴的蹄。

54分钟前
  • 欢喜陀
  • 很差

大二时候百老汇有杨德昌电影展,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58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三重叙事,长度可怕(但是难得不乱),简直是一个二十集电视剧的架构。老杨第一次拍电影,各种东西都往里塞,理一理其实足够拍三部片了。核心是都市对人的异化,强悍小三面对正妻那段着实惊艳。国语台语日语德语,侯孝贤吴念真。声音剪辑是亮点。海滩那个刻意模糊的处理很欧洲范儿。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新的开始」是杨德昌电影从处女作开始就在探讨的一个母题:试着开始完全信任对方,试着去美国,试着搬出去住,试着和旧情人重新开始。但无论如何挣扎,一切都会像宿命般指向徒劳。生活很冷,在风中奔跑更冷,所以我们只好停下脚步,独自拧巴成一团。

1小时前
  • 張抽空
  • 力荐

4.5,其探讨的女性觉醒和中产阶级迷失的主题即使放在今天,也是相当前卫的,再者超强的电影意识像交响乐一般恢宏,张艾嘉看着跳舞的人,舞姿的投影映照在旁边白墙上,还有哪些黑暗中的细节和光影,具象的电影竟可像文字一般描摹人物内心,不可想象,缺点是说得有点多

1小时前
  • 长发奎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