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

HD

主演:张书豪,李晓川,李桃,钮承泽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藏语年份:201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转山 剧照 NO.1转山 剧照 NO.2转山 剧照 NO.3转山 剧照 NO.4转山 剧照 NO.5转山 剧照 NO.6转山 剧照 NO.13转山 剧照 NO.14转山 剧照 NO.15转山 剧照 NO.16转山 剧照 NO.17转山 剧照 NO.18转山 剧照 NO.19转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转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同名畅销书。   台湾青年张书豪(张书豪 饰)在大四毕业时,遭遇了哥哥的亡故,正处在迷茫期的书豪意外发现了哥哥留下的骑行日志,这个不骑车的青年萌生了骑行滇藏线替哥哥完成未竟心愿的想法,在经历了女友的离去后,他义务反顾奔赴丽江。在路上,张书豪结识了来自云南的骑行者李晓川(李晓川 饰),并结伴前往拉萨。第五天,他们来到德钦,李晓川因无缘得见云雾中的梅里十三峰而沮丧不堪;第六天,他们住在盐井的藏民家中,书豪与淳朴的藏民依依惜别;第七天,他们在曲孜卡的山路艰难前行,李晓川意外坠崖重伤。冬季的滇藏线格外艰险,而剩下的路,张书豪必须独自前行……神探可伦坡第八季费丽丝蒂第一季暗语者真相大白(国语版)恋爱诊断博物馆奇妙夜3加菲猫2国语假死寻凶警察学校1:警校风流美女与野兽1991蹴鞠合十2019晨星2002 粤语厨房布鲁斯灿烂的转身死亡飞车3:地狱烈焰不速之客(불속지객)鲤氏侦探事务所国语可不可以,你也刚好喜欢我神探夏洛克 第一季死亡街区十三号:大逃亡偶像荣耀 IDOLY PRIDE爱的阴暗面火星先驱超时空传输德云社高峰栾云平相声专场成都站日落玫瑰艾勒沙此时此刻乔家大院名门二淑女之心之甄心情魂篇漫步夏威夷人潮汹涌转折2021藏凶者蛇犬大攻击泰王纳黎萱浅田家!岩浆来了第二季卧虎传说双峰第三季野兽2017

 长篇影评

 1 ) 警告!不要用这个片子来做路书!

首先我极力推荐这个片子,因为我9月份刚从滇藏线骑行回来。
《转山》在北京的第一次放映是在百老汇电影院,当时杜家毅、张家鲁、程孝泽、李晓川都来了。还有黄磊、廖凡、阿雅等一些明星。我第一次看转山也是在这里。
片子的很多的镜头都是我曾经骑过的,感触很深,仿佛又回到了当初。

骑行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方式,一种能让自己更牛逼,当然也能更加亲近自然的方式。

骑行前,我觉得这是件牛逼的事!

我是一个普通上班族,年初就下定决心要出去骑这一趟。3月份买了辆捷安特的770,开始了所谓的训练。
直到9月份出发,我的码表显示2000公里。其中我就骑过一次长途,从西单骑到十三陵然后骑回来,路程大概100公里,其余的都是上班骑车。这其实等于基本没训练,只是对自己的车比较了解。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可能就永远都不会再做了。——真是一句听烂的话,可是我相信了。
9月5号从北京出发,出发前我怕了,我怕我回不来。

出发前我就和转山剧组有过里联系,知道他们9月18号有一次#重走转山路#的活动,也许在路上我们能遇到。

《转山》主角张书豪是从丽江开始出发,电影里在丽江过的很快,貌似应该还有些艳遇的情节,给剪了。虽然张书豪和我情况不一样,不过骑上自行车出发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很忐忑和很兴奋。

《转山》的很多镜头很美,但是骑车的镜头和实际上是差很远的。比如上坡开如此大的档,自然踩不动,而且更不可能站起来踩。我们上坡是都是开小档慢慢的踩,平均速度也就6-7km/小时。而且电影里面很少有爬长坡的镜头,那是滇藏线骑行时最难熬的时候,那个时候只能听到自己一呼一吸。下坡的时候很爽,三四十公里的连续下坡,都不带踩一下的,杜家毅也没把这感觉表现出来。也许是他没骑过车,无法体会到这一点。

再有就是盐井那段路了,就是电影里面张书豪碰到李桃那段,那段路在骑行过程中是没有的。不过我们也骑了,是因为我们在路上真正碰到了《转山》剧组。而且和他们一起骑过了滇藏界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优酷网上找“一起去西藏”第二集,我在第10分钟30秒的时候有默默的登场。其实那时我们在界碑那里停留了很久,拍了不少镜头,估计是没拍好,后来都给剪了~~~ 后来在盐井一起吃加加面的时候晓川哥告诉我们要去看下盐井下面的盐田。于是我们就骑车去了,就是电影里面出现的那段。这段路是滇藏线上没有的,而且路在修很不好走。

《转山》一路把张书豪拍的很惨,这纯粹属于电影效果要求。其实骑车根本没那么惨,我骑了一趟,只扎过一次胎,没摔过一跤。所以,这部片子千万不能拿来作为路书。

再说一下路上的风景。我也是玩摄影的,以前看过很多各种各样的漂亮照片,把西藏拍的和仙境似的,转山也一样。走过这一趟之后,我才明白,最美的风景是拍不出来的,拍出来的都不是最美的风景。(这句话我想加粗!)
我的新浪微博有我骑行的全程直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黄同学Tony。亲,真实现场直播的哦!

上传了部分骑行照,里面有与《转山》剧组相遇部分。http://www.douban.com/people/gumo1686/photos
更新了亚丁的照片,大家有眼福了。

骑完后我发现,这事虽然不容易,但也不至于牛逼。
旅行的意义在于,它能让你更加强大,也能让你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好吧,居然翻页了: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153300/?start=100#comments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153300/?start=200#comments

好吧,这篇文章已经上过电视了——BTV 8

 2 ) 不吐不快

看电影一定要找人一起看,这样,想吐槽的时候不会由于没人可以交流而又把话咽回去,把想吐出来的东西再吃回去的感觉比真吐出来还难受(参见《人在囧途》王宝强吐牛奶那段的感觉)

《转山》这电影很早就听说了,也一直有些期待,看了预告片我还以为能比较真实,结果抱着看骑行纪录片的心态看了一部魔幻片,我有一千万个槽,我要吐出来!

转山,这名字就很搞,你转的哪座山,一说转山,在云南无非是转梅里雪山,入藏无非是转冈仁波齐,尼玛,你明明是走滇藏线,你好好取个名不行啊,误导我,看得浑身不适还安慰自己,没事没事,后面还有冈仁波齐压箱底,就当看风景好了,结果小伙子在布达拉宫门口跳了段僵尸舞就画面一黑,一年后台北,我勒个去,说好的转山呢!说好的风景呢!你要说取名嘛,要文艺,和内容不一定要一致嘛,那你干嘛不叫《台湾仔大闹天宫》,干嘛不叫《海底两万里--台湾仔游记》。

电影一开头就是葬礼,男猪脚肯定又是要背负上死人的遗愿了,妈的,我就没见过哪个骑行的人是为了别人的愿望出来骑车。什么混账设定,看到这里我就知道这电影矫情的尿性了。不煽情不成活是吗!电影嘛,总要整死个人才行,既然男猪脚要骑行不能死,那就只好委屈你这做哥哥的了。

决定上路!突然就跳出个女朋友要分手,我擦,骑车而已,至于嘛,那骑的是车啊,不是在骑第三者,有那么多方法能用来渲染一下路途艰险不过导演选择了最sb的一种而已,淡定……于是我连这女的脸都没看清楚。

到了丽江,男猪脚就开始喘,喘你妹啊,接机的骑友华丽丽得丢下一句,“这里还是有点高度的”,我就黑线了……在丽江就开始高反你还搞个p的滇藏线,回家玩儿蛋去吧。

没过两天骑友就变成了骗子(我说导演,你是来黑骑行者的吧)。男猪还真信了,大哥!这满街的“办证”小广告,但凡你看过一眼,(而且其实就算你存心不去看,也不可能躲的过去)也应该知道办证是个什么价钱,台湾来的后生仔啊,你还是太嫩了,要学会观察生活嘛。男猪脚心一横,就去偷,还真偷到了,我就不吐槽那满桌的身份证了,我说导演,你真是来黑骑行者的吧!又是骗子又是小偷的。

出发不久就遇上封路,正好有个老鸟同路,请老鸟带路,老鸟拽得突破天际“能跟上我再说”,要不要这么黑,导演!为毛我就没见过有这种拽b?为毛我觉得骑行的人都是热心可爱的?(当然这个老鸟其实也是个热心的好汉子,但为啥要插这么一段?导演你偶像剧拍多了,但凡有人出场一定要狂霸拽吊酷?)

一路上猪脚蹬得那叫一个辛苦,妈的蹬不动不知道换低档啊?体力不行还学别人高档摇车,累死活该!被人捡了还要耍脾气,蹬不动了就丢车,我勒个去,就这种心态也能骑行?(导演你到底要黑到什么时候)我见过蹬不动死撑的,见过撑不住推车的,见过不想推搭车的,就是没见过把车一甩,耍贵公子脾气的。

上坡蹬不动不说,下坡还出事故,作为一个带新人的老鸟居然夜里放坡还扭头聊天,不摔车都说不过去。有那么多种出事的方式,导演你偏偏让一个走了滇藏线3次的人以这种方式摔断3根脊椎骨,要黑到什么程度才能下得去这种狠手?

到了怒江72拐,就更tm扯淡了,男猪脚是抢了你女人还是睡了马子?要这样摔,72个拐摔个十几次,这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导演你是想说男猪脚不会骑自行车呢还是想说男猪脚不会骑自行车呢?最扯淡的还不止如此,md,男猪脚千里迢迢从台湾运过来的giant就这么摔散了,好吧原来在台湾土生土长的giant质量如此之差。merida是不是给你赞助了啊?车坏了男猪脚首先不是修车而是又耍脾气对车一阵很踹,踹完居然就躺路边睡着了……你这是要把男猪脚往死路上赶啊……果然就来了一群狗,真的是一群哦!导演你得是把全滇藏线的狗都抓到了一起吧……能不能实事求是一点

累倒在路途中,被卡车司机狠k一顿,一方面导演各种夸大藏民的热情好客提供吃住不算还来点眉来眼去,另一方面,在这时候又把藏民描述的这么暴躁,对一个奄奄一息的伤病大打出手。导演我真是猜不透你的想法啊。

到了然乌,男猪脚见别人电话诉亲情,于是自己也亲情泛滥,掏出最后一张一百块买了电话卡(然后没钱之后掰冰块当饮用水,大哥,你不知道你之前怎么昏死的吗?老医生没告诉你是因为食物中毒吗?你还真以为自己是圣斗士是超级赛亚人,同样的招数第二次对自己无效!),打了一通电话给天堂的哥哥声泪俱下,好煽情啊!我艹!尼玛啊,没钱了不赶紧打电话借钱应急还tm搞这种调调,这是哪来的2b文艺青年才能干出的事!导演啊,骑行不等于找死啊,你这么整,谁还敢加入骑行??(我就听到后面两个女的在说,这太惨了吧,真危险,我真想跳起来教导他们,事实不是这样的……)

在米拉山前,路人甲把猪脚大赞一番,于是猪脚就超人附体了,把行李一丢,空车上路,你丢帐篷就算了,反正这是最后一天的行程了,但你丢水干嘛?这路上你不用喝水了?还是你辛辛苦苦从来古冰川上掰下来的冰棍化的水哦!少年!!然后就一头扎进雪里,你牛逼大了!突破天际了!

在米拉山顶,电影迎来了高潮,海拔5000+哦有没有!经幡哦有没有!风景好哦有没有!然后旁边打出小字”米拉山,海拔xxxx,川藏线第一高度“,我瞬间泪流满面,你走的是滇藏线啊! 我!@¥¥……¥%@¥@#¥,好吧导演,根据你的思路,我觉得电影应该叫《新藏线》,然后猪脚走滇藏线,字幕打川藏线,一次涵盖三条入藏线路,齐活儿了!(米拉山既在川藏线上也在滇藏线上,是两条线的最高点,可是,为什么我看到电影里的川藏线总觉得有种微妙的感觉)。

在对冈仁波齐的期待中,男猪脚洗了车跳了舞就回了台北……这时候我整个人都恍惚了,妈的,是不是还有下一部啊?电影打出字幕我都没有反应过来,电影结束了。

风景没看到,对于路上的记录也太过夸张,导演还敢自夸,“这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我完全没看出诚意在哪里,只看到电影对骑行的无知,对于人在旅途的想当然,失望不止一点点。

 3 ) 给未见的西藏

  在去西藏的前四天看完这部电影,零碎的时间拼拼凑凑,分了四次才看完。
  万没有想到开头如此和缓叙述如此直白的电影竟在结尾处让我在卫生间的隔断里泪流满面。

  我想很多人都有一个西藏梦,魂牵梦萦的碧水蓝天。
  三毛说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这是看到米拉山口的时候忽然闪现在脑中的一句话。雪山冰淇淋,那一刻发觉树的渺小——如果有可能,来生愿成雪域高山,不谈安详与飞扬,经天寒,历风霜,承载别人的梦想。

  我想很多人情系苍生,有着悲悯虔诚的情怀,想站得离天再近一点,看朝圣的信徒们三步一匍匐,要亲自到佛前上一炷香,亲自推转斑驳的经纶。
  每个人心中的西藏都是不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心中的西藏又都一样。因为西藏不只美复美矣的无限风光,那是情结,是信仰。所以张书豪的初衷不够动人,我偏执地认为他爱哥哥胜过爱拉萨。

  骑行的过程自然是艰辛的,因为不敢做,所以不曾想。
  然而心有所动是因他终于抵达,怀有侥幸地等买卧铺票,电影结束后决然地买了硬座,因为心已经启程。

  镜头的切换间生怕见了拉萨的街区,我不想提前知晓,想亲自去看一看,它是否如梦中出现的一样。
  西藏在等我,倾城的日光。

  一点笔记为行前的心情和未见的西藏。
  以上。
 

 4 ) 这片子完全是乱来

这片子的核心观念有严重的问题。一个没有任何骑行经验的小伙子凭着一时冲动就踏上滇藏线,期间导演还渲染艳遇,好像骑行就是勇气+基友+艳遇的组合,这绝对不是一个值得歌颂和称羡的事迹。

首先,骑行不是一件耍帅装逼的事,不是有了想法就可以立马抱着“实现梦想”的决心毫无准备的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很多人,因为热爱自行车给旅途带来的自由、热爱路上可以随时逗留的美景、热爱去创造一段不可复制的美好回忆而走上骑行的道路。进藏线路的困难在于它不仅要翻山越岭,还要抵抗多变的气候和高原反应。如果是一个热爱生命的骑行者,绝对不应该莽撞的随意的骑行进藏,因为骑行者首先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而不是为了耍帅体现自己的霸气或者“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毫无准备的踏上这条路,至少应该有准备的进行训练和了解当地情况,确保自己不会不适应高原和当地气候。

很多人可能会说,顾虑太多会顾此失彼,一直拖着,最后一事无成。但进藏线路多变的气候极易引起感冒从而引发肺水肿或脑水肿,无论哪种病症都是致命的;且环山公路的下坡需要高度的集中力、技巧,不然一瞬间就一命呜呼了;还需要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路途上会遇到什么事无法预知,如果遇事就像片中主人公那样摔车或者卖萌跟着老大哥走,那只能说他没死是因为运气好到了极点,而随机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是需要旅途的不断磨练积累经验的,有了经验,心理承受力才不至于太弱,不至于遇到挫折就沮丧甚至崩溃。

综上所述,就可以看到,主人公毫无经验的踏上滇藏线,连路线、路况、大陆基本概况都不事先查好,只能说幸好他遇到了作为炮灰的霸气大叔,而且一路运气都太好,不然他有九条命也不够活下去。片中还渲染了他路上的重重困难,最坑爹的是,主人公选择了冬天骑行,不知道是为了耍帅还是什么,冬天在冰封的路面上骑下坡72道弯,还毫无经验,这种行为最终居然取得成功的结果,只能骗骗没概念的观众,冬天的冰封路面,普通汽车都hold不住,越野车都有可能出事,主人公一辆坏了就随便绑一下的自行车,居然没死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主角。而赞颂他的行为,无异于在鼓励一种对生命不负责任的态度,就好像告诉广大青年“有梦想就去实现好了,路上遇到困难会有强力驴友帮助,遇到野狗它们会自动退散,遇到野生动物它们也会莫名其妙走的。”这种对梦想的过度重视很容易让年轻气盛的人们忽略了路途本身的艰辛和随时可能会丧命的危险。虽然说所谓无知者无畏,但至少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自己的家人负责,这不是一条单凭勇气就可以走完的路。那些骑行的大哥们,至少都是有准备,或一直坚持训练、或有高手同行、或有很多长途骑行经验,这样才是对自己生命尊重和负责的态度。梦想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另外,从影片拍摄角度来说,《转山》的剧组人员明显对于滇藏线、骑行、去拉萨这些重要的点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感觉,或者说水平不够。骑行一个月的艰难、骑到一个地方的感动和最终到达拉萨的心灵震撼,影片完全没有体现出来。我在林芝的时候,听那些骑行川藏线的人讲到一个月的经历,讲到终于骑到然乌湖时的感动,心中就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之情,而影片的拍摄没让我产生一点向往之情,平铺直叙,而对困难的刻画过于生硬,解决办法又过于随机,实在没有说服力。最悲剧的是,高潮居然是布达拉宫灯亮了。对于一个从没进藏过的人来说,见到布达拉宫的第一眼,我们一致的感觉是:不真实,像做梦,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已经站在了拉萨的土地上。而影片只给我一个感觉:到了。音乐、气氛完全没有烘托出来,那份历经辛酸最终到达拉萨的感动,应该是具有很强的心灵冲击力的,但拍得太差了,一笔带过,毫无亮点。

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缺点实在是太多了。剧组人员到底对骑行和进藏有没有直观的认识我都怀疑,居然还敢出来误导大众,悲剧。

 5 ) 高处不胜寒

这一个月,店里挑选放的电影都是有关孤独,城市的孤独,旅行的孤独,人的孤独,心的孤独

昨天看完《转山》,也可能是口味变重了,觉得除了拍摄比较辛苦,仿佛没有太多的情节
我也有掉泪,但是只是觉得这种旅行方式真的很苦,想要追求什么呢,达到什么呢
这也许就是孤独感的一个特质,旁人无法了解,只有自己知道

从小到大,我们都以为生命是有意义的。这只是一套说法,仅仅是某一时期的共同的约定,并非天经地义
当生命对生命本身采取怀疑的态度,当开始寻找的时候,那个状态才是意义

如果我们开始思考,开始选择自己的人生,想要去骑行,冒死的转山
首先就会来自父母的不解,与旁人的指责成无意义的事情
为什么毕业后就要去考研考公务员,为什么工作稳定了就要开始买房买车结婚,开始生子
很多时候我都会觉得,即使与最亲密的父母拥抱在一起,我们各自都还是孤独的
在那一刹那就让我们认识到伦理的本质就是孤独

在国内,家庭伦理的束缚的巨大,远超于我们的想象
在我们的文化中,以爱,关心或者是孝之名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对的,不允许相对的讨论和怀疑
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原罪,是一辈子还不了的亏欠
她的一生都在为家庭奉献,变成了惯性
即使孩子各有一片天地了,她一下子也停不下来
因为从来没有人鼓励她去发展自我的兴趣
我们常常把伦理当做依赖,子女对父母,父母对子女都是
有人觉得很幸福,我却觉得很可怕,多么沉重啊
自己是可以独立的,不管对父母,对子女,对爱人,对朋友都会产生一种遇到知己的喜悦,而不是盲目的沉醉
没有思维的伦理很容易堕落,因为太习以为常

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
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而孤独只是假象

 6 ) 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转山”还是“转人”

经过2天的劳累,被剧组拉去《转山》首映礼,吹了2天的风雪。
今日终于得了张辛苦的电影票,抱着看看的心情去的。
虽然我不是骑行者,但是我也是个背包客。
好歹这次也是滇藏线上来的,一开始我并不打算对这部电影做任何的评价,然后我的骑行的朋友是边看边骂~
对于电影中的某些地理性,我要吐槽一下。
一。地理性
主人公在然乌湖被人救了以后出发,居然还要经过安久拉山下来的隧道(就是拿冰柱装进水桶之后的场景).
走过318的人都知道,只有过了安久拉山下山以后才是然乌湖.
不知道是导演编剧没有常识了,还是剪辑出了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然乌镇的邮局从来没开门口~~不管是去年我去了,还是今年都是一致大门紧锁,里面都开旅社l~

二 怒江72拐下来。。。。
猪脚被藏狗围攻,哪里实际根本连狗狗的影子都没有。老子在那段连条狗的尾巴都未见到

三。基本沿路的村庄没有给个实际的景像,给人错觉,沿途都十分落后。
你可以看到里面。。基本每到的一个点,基本上没有全貌..

四,女猪脚-李桃,
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记,基本也少了一些预考片上的情节。
说是猪脚,其实出场的时间,都没有小川多。
据我所知女猪脚扮演的是藏族女孩,
事实上有个情况是在盐井特别是上盐井是纳西族,准确的说不是藏族,只是个被藏化的民族,只有纳西族的才信仰天主教,下盐井的藏族同胞都是佛教徒,给人错觉这里的人都是信仰 主的。

五,跳跃性
省略了路中很多的地方,波密,通麦,鲁郎,八一,直接跳到了米拉山口,之后就是拉萨,或许没有出来过的人会被这部电影忽悠。
哪怕米拉山之后还有几个点了。。。完全就是偷工减料。

基本上本片上映后来年,滇藏线还有川藏线南线骑车的人预计比今年更多了。就像搭车去柏林出来后,今年的人那是明显多的多。
如果你也像被忽悠那请来看吧~

 短评

苦了全剧组,一路上全是困难,不见一点情绪的释放,太压抑了,过重的文艺腔让电影显得不够大气,一路的景点和路况可以当成单车入藏的旅行指南了,还是拍成纪录片更合适。但在今年乌烟瘴气的华语影片中能有这样一场纯净的心灵救赎励志片,已经相当让人惊艳了。★★★

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不要我们哪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要是当时做了就好啦。

7分钟前
  • 阿咪老师Ami
  • 推荐

没有传说中那么好,晓川落崖之后,一直在等这个故事有一个像样的高潮,但看到最后才发现落崖才是高潮。在晓川之后,路遇的事与人描绘都太浅了,既没力量也不细腻,没法触动人心。但对我而言,还是激起了想念滇西和藏区的心呀

8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在影院中再次感觉到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震撼。其实这是个简单的故事,为了实现哥哥未尽的理想,大学生书豪开始了自己的滇藏线。其中有兄弟情谊、有佳人动心、有亲情触动,直到最后的自我认知达成。旅行改变人,人改变世界。期待与你一起开始的旅程。

1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略显压抑跟小气了。主角最后给他哥哥打电话那段,确实令人泪奔。整体还不错~

13分钟前
  • 星 期 五
  • 推荐

人生无法被简化,值得与否只有上路才知道。

17分钟前
  • deepriver
  • 力荐

原声不错,风景很美

20分钟前
  • 推荐

一趟旅程过后,又重新活了过来。

25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骑着单车去拉萨的玩命小清新。

3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转山》是值得一看的文艺片,国内还没有谁把公路片拍得这么美,单车进藏,旅游民俗,自然风光,这些都能吸引很多观光客,不过就像屡试不爽、且阐释过度的特写镜头一样,人物配乐的煽情、抒情段落太多,人和环境的关系显得有些矫情,台湾电影的“娘炮”味并没因为李晓川喜感十足的云南“马普”减弱。

3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情节什么的也就这样,还不如纪录片来的好看,不过喜欢那里的景色,然后看拍的人也都好辛苦120618

36分钟前
  • lily
  • 推荐

为什么这么好的片子只有这么少的场次??

41分钟前
  • 胡子(胡续冬)
  • 力荐

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的观众看到,除了伪劣武打和伪劣惊悚外,中国电影或许还能有其他的方式来正常地拍一部电影。

42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文艺青年的苦行,可以想见,影片对角色、剧组、以及演员本人都是一次磨练。只是这路太苦、太压抑、角色也压抑。释放的少,快乐也少,看着累。除了可能会艳遇,也没觉得那边有多好。整个片子太柔、太文艺,不硬气,不豪气,天高地广的地方可惜了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我一直认为行记的改编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情,镜头的平铺直叙要比后期更能贴近观众,电影不在于神话痛苦,而在于尽可能地凸显细节。只不过这片子柔和有余文艺腔重了些,以致故事原本应有的硬朗被侵蚀。

49分钟前
  • iokanaan
  • 推荐

如同所有的公路片一样,一次寻找自我之旅。电影资料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51分钟前
  • 菠萝
  • 推荐

在《摩托日记》《荒野生存》“摧残”了我多年以后,终于有这样一部在路上的中国电影。生命不息,梦想不止。你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做一件事儿,这件事儿等你老了你可以拿它来吹牛逼,至少证明自己曾经活过。永远的年轻,永远的热泪盈眶。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

52分钟前
  • 小湮婉姝
  • 力荐

被深深的吸引。

57分钟前
  • 巧克力布丁
  • 推荐

挑战自我,动力何必来自哥

60分钟前
  • 曼特宁
  • 推荐

看《转山》的预告片的时候,就决定一定要去看。之前约前男友同看,对方是一个对西藏驴行不感冒的小伙子,勉强敷衍不愿作陪。这段苟延残喘的感情持续不到两月,昨天爽爽快快的分完手,淋雨喝醉大哭,早上醒来,一场大雨把成都冲刷的干干净净,空气也滋润鲜活。带着内心的隐痛,一个人参加小型试映会。

1小时前
  • 小柴胡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