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简史

第2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2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3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4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5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6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3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4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5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6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7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8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19太平洋战争简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太平洋战争简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主要以太平洋和周围国家为战场。由日本和美国等同盟国家交战,战争爆发自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开始,日本空袭美国太平洋基地,美国对日宣战后,与日本交战多年的中国也跟着宣战,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也对美宣战,欧亚两大战场合一。本片围绕太平洋战争,呈现多场战役历史时刻。圣经狂想曲昆塔:盒子总动员亡命大捕头至高无上死亡客栈王子富愁记财神史上最糟糕的室友再见,老婆临终囧事明朗少女成功记八角亭谜雾奸人鬼斗士2022美国朋友一出好戏你将不再孤单2022江湖兄弟卖梦的两人雄狮2011355:谍影特攻子夜夺命双娇警视厅搜查一课9系第五季化妆界明日之星第四季异常睡眠隔窗未了缘绝命毒师 第三季 幕后纪实致命选择新闻编辑室 第一季雪国2022直到生活让我们分开菊花醉小铃铛寒夜真爱故事少林寺1982国语咪咪2021叛逆青春校园血亲2018新丧尸出笼

 长篇影评

 1 ) 细节

第一集:

1,瓜岛登陆日为1942年8月7日,美军登陆部队达1万人,而日军之所以没有抵抗,是因为岛上日本守军只有280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是韩籍劳工,战斗部队只有几百人,而且还都在机场附近;同时日军也根本没料到美军会突然开展登陆,所以在美军登陆过程中未遇到抵抗。
2, 那场海战是1942年8月8日晚进行的萨沃岛海战,此战美军大败,损失了4条重巡,另有1条重巡和2艘驱逐舰被重创,1000多名美海军战死;而日军无一 艘军舰沉没,只战死58人。(美海军和美陆战队在太平洋战争的境遇是相反的,美陆战队在开战初期打得挺顺,但越到后面遇到的阻力越大;美海军在战争初期比 较背,但越到后面越顺)。
3,那场夜间的战斗是1942年8月21日凌晨爆发的泰纳鲁河口战斗(事实上美军搞错了,该地其实是伊鲁河的河口,当地土著人称伊鲁河为鳄鱼溪,因此此战称为伊鲁河河口战斗才对;后来美军也发现了这个错误,所以在影片中美军并没有写Tenaru River“泰纳鲁河”,而是用土著人所称的“鳄鱼溪”来表述)。
4, 泰纳鲁河口战斗日军参战部队为一木支队,兵力900,美军参战部队算上防御兵力和反击兵力,约2000—3000;由于美军在此前意外得知了日军的主攻方 向(首先是一支美军侦察兵伏击了一木的巡逻队,缴获了一份日军地图并因此了解了日军的可能发起进攻的方向;其次是一名亲西方的当地土著在被日军抓获后设法 逃回了美军防线,提供了日军的有关情报),所以在日军的必经之路上机枪火炮全部校正,工事加强,炮兵观察员全部在一线待命,就等日军上门。
5,影 片中是黑夜中爆发战斗,很多朋友觉得拍夜战不过瘾,但没办法,历史就是这样。还有朋友质疑怎么日军都像发疯一样送死,其实不然,日军的战术核心就是渗透+ 夜战,在前期的东南亚战场这招屡屡成功,因此也就没把瓜岛美军放在眼里,还是就这么进攻了,殊不知美军此时无论在兵力、火力、情报搜集、准备工作等各方面 早就占了优势。影片中战斗时几个细节把握得很到位,一是战斗围绕在一条沙堤进行(日军想通过这条沙堤冲过来,但是都被美军的机枪扫倒),这是符合历史的, 鳄鱼溪的入海口其实是一个泻湖,有一个环状的沙堤,日军要想跨过鳄鱼溪进攻对岸的美军,必须通过沙堤,因此也就在这里死伤惨重(影片中到了白天可以看到日 军在沙堤上死亡枕籍,那个自杀的日军就在沙堤上);还有一个细节是美军互相提醒日军从侧翼攻击,这也是对的,因为一木支队的进攻分为好几波,主攻部队是通 过沙堤的向心攻击,还有一波是试图涉水从沿海泅水绕到美军侧翼进行攻击(这也就是影片中为什么到了早上在海边会有大批日军尸体的原因)。
6,到了 白天,海中和海边的尸体如前所述,并非是有些朋友所说的是被击沉的日本军舰上的死亡人员,而是一木支队的部分试图通过海边绕道迂回攻击的战死人员。那名自 杀的日军也是可考证的,历史在泰纳鲁战斗接近尾声时,美军医护人员曾试图救治日军伤员,但日军却拉响手雷与美军同归于尽,为此美军下令对日军伤员不予救 治,直接坦克碾过。不过影片中似乎此次战斗结束得稍快了些,事实上此战要持续16个小时,到当天傍晚17:00才结束。此战日军战死777人,美军死 34,伤75。
7,其他几个细节:影片中第一集的主角Robert Leckie是陆战1团2营的机枪手,该营也正是参与泰纳鲁河口战斗的部队;那个美军喝日本啤酒的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美军占领机场后意外发现日军留 下的几十箱啤酒并好好享用了一番;陆战7团是1942年9月18日登陆的,其中就有后来一战成名的约翰-巴斯龙。
8,最后,此片是以三名陆战队员 为原型拍摄的,分别是陆战1团2营的Robert Leckie(第一集的主角),陆战5团3营的Eugene Sledge(第一集中那个得心脏病不能参战的),陆战7团1营的John Basilone(第一集中与父亲告别的)。其中John Basilone是荣誉勋章获得者,后来加入陆战5师,在硫磺岛战役中战死。Robert Leckie和Eugene Sledge都于2001年去世。
9,大家可以把影片拉到22:22,即美军登陆艇出发时的那一刻,注意看画面左后的那艘大船,这艘船名为 George F. Elliott号,是一艘运输船,当时它运载了陆战1师1团2营(即主角Bob所在的那支部队)。大家可以看看我下面贴的那张Elliott号的历史照 片,你是不是觉得影片里的这艘船居然和照片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10,有人问为什么主角所在的登陆艇上岸时已经有美军登陆了。因为主角所在的是陆 战1团,在其登陆前,当天9:38,陆战5团已经登陆了;陆战1团是在11:00登陆的,比兄弟部队晚了一个半小时,而且登陆点正好在陆战5团登陆点偏 右。可见在这个细节上此片是绝对尊重史实。
11,关于那个丛林里美军发现的两具尸体,个人认为不是美军士兵的尸体,而是之前在瓜岛做侦察任务的海 岸警卫哨(coastwatcher)。海岸警卫哨大多由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属所罗门群岛的士兵、武装平民等组成,这批人装备有电台,深入敌后,为盟军 提供情报。在太平洋战争中,这些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往在日军调兵的同时,他们就将消息发给盟军;但同时他们也承受了极大的危险,一旦被日军俘虏, 所遭受的绝对是比普通盟军士兵更残酷的刑罚。
12,关于那个误伤友军也是有历史记载的。由于美军缺乏战斗经验而且不熟悉环境,虽然日军并未采取行动,但是在美军阵地中却因为风吹草动爆发了多次枪击,无论陆战5团还是陆战1团均有多人遭误伤。
13, 影片的33:55提到的Elliott,就是主角所在的陆战1团2营登陆前乘坐的运输船。而Turner是当时瓜岛战役中美海军的指挥官。Elliott 是1942年8月8日,即瓜岛登陆后第二天沉没的,它沉没于下午一点,与当晚爆发的萨沃岛海战是两件独立的战斗。Elliott是遭遇空袭沉没的,而影片 中美军说“Zero crashed into her midship”是指当时一架日军飞机(其实是一架鱼雷机并非零式机,但当时的美军可能不那么清楚)被击中后掉在了该船上引发大火,正是这场大火导致 Elliott被迫被放弃,由美军自己凿沉。Elliott载着陆战1团的大量补给,所以主角所在部队会对此感到沮丧不已。
14,片中美军在收拾阵亡日军物品时说“他们是占领关岛的日军。”这不是无心之言。一木支队原计划在中途岛战役中参与登陆作战,但由于日军在中途岛战败,一木支队不得不撤回关岛,并在那里做了短暂停留。因此美军在翻阅日军物品时发现这批日军去过关岛,继而认为他们就是占领关岛的日军。(不过历史上真正占领关岛的是南海支队,和一木支队没啥关系)。
15,影片结尾出现了 陆战7团,主角所在的部队向一名叫Chesty Puller的军官打招呼,这名Puller就是陆战7团1营的指挥官(巴斯龙也在这个营),一位传奇的陆战队军官。他一生获得过5次海军十字勋章,在美 军陆战队中绝无仅有;在瓜岛战役中他即将带领陆战7团参加血腥的马坦尼考河战斗(9月23日-27日,陆7团登陆后第5天)和亨德森机场战斗。在马坦尼考 河战斗中,美军中了日军埋伏,由于其机智果断,拯救了3个连的美军;在亨德森机场战斗中,Puller更是挫败了日军的疯狂攻击。在整个瓜岛战役中,身为 营指挥官,他一共受伤三次,两次是狙击手,一次是弹片伤。
在第二集中,个人估计除了众所周知的亨德森机场战斗之外,可能还会有马坦尼考河战斗,让我们拭目以待。


图1是电影截图,图2是George F. Elliott号的历史图片。感觉上层建筑基本一致;船舷花纹除了舰首有些许差异外也几乎一致。图1中“P13”写得较大,可能是为了方便观众能认清(这艘船的编号为AP-13,但编在船上时就是P13);图2中P13就是舰首那一点白,基本看不清。



第二集
1,开头的小规模战斗应该是1942年10月7日-9日间的第二次马塔尼考河战斗。马塔尼考河位于美军环形阵地的西面(第一集的鳄鱼溪位于阵地东面,我们所熟知的血岭位于阵地南面),在该河对岸当时有不少日军集结,给美军阵地造成不少威胁。因此美军于1942年9月23日渡河组织了第一次马塔尼考河战斗,但此次战斗遭日军埋伏而失败。而1942年10月7日的攻击则取得了成功,重创了日军第2师团的第4联队,美军以伤亡约2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约700人。
2,登陆的美陆军部队是第164步兵团,他们于1942年10月13日登陆。同时运上岛的还有足够陆战1师60天之用的补给品和大量其他物资。此时瓜岛上美军总兵力达到23000多人,日军此时兵力也接近2万,但装备和补给无法和美军相提并论。第164步兵团在后来的机场争夺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影片中陆战队员“盗窃”陆军补给的事是真实的,当时164团刚刚登陆,几架日军轰炸机照例前来对机场进行轰炸;陆军士兵急忙四散躲开寻找隐蔽,而习以为常的陆战队员料定日机不会对滩头物资实施攻击,于是对陆军兄弟的补给来了个顺手牵羊。此时陆军164团已经装备了M1步枪,但不少陆战队员却认为春田步枪更有准度而对M1不屑一顾,不过仍有少数陆战队员偷拿了陆军的M1尝鲜。
4,164步兵团的登陆给瓜岛的陆1师带来了希望,但是就在1942年10月13日当夜,这些步兵和陆战队员们一起品尝了日军对瓜岛机场最猛烈的一次舰炮攻击(即影片里的那次夜间炮击):两艘日军战列舰共发射了918枚360毫米炮弹,炮击持续了整整80分钟。此次炮击给瓜岛机场造成了极大损害,共有48架飞机被击毁或击伤,41人死亡上百人受伤,大量燃油被毁。
5,在战前动员中,陆战7团1营的Puller中校(就是那个干瘪老头)说日军试图从马塔尼考河附近进攻,这是对的。当时美军判断日军的进攻方向是阵地西面的马塔尼考河,因为那里日军部署有重炮和坦克部队;而且日军曾在此发起过数次小规模的攻击,更让美军坚信这里将是日军的主攻方向。(事实上日军的主攻方向是位于阵地南面的血岭地区,即1营的防区。)
6,动员中Puller提到的Hanneken的部队其实是陆战7团2营,Hanneken是营长,这支部队当时正从阵地南面调往位于阵地西部的马塔尼考河一线增援陆战5团以防止日军从那里进攻。影片里提到的sector 3不是像字幕里所说的是“三排”,而是指第三防区,即血岭一带的防区。当时美军将瓜岛分为5个防区,陆战7团1营所防守的血岭一线即位于第3防区。
7,影片中提到的Briggs是指陆战7团1营的一名排长Ralph Briggs,他当时带领46个人在美军主阵地前方建立了一个前哨站。在日军攻击机场那晚,Briggs的前哨站最先发现日军的动向,但按兵不动,日军在黑夜中也未发现他们。Briggs随后和Puller联系(影片中有叙述),Puller要求所有火炮静默,以保证Briggs等人安全撤回。最终Briggs等46人有42人撤回美军防线(其中一人直到2周后才逃回),有4人在途中被日军发现而被杀。
8,这里主要提点日军进攻瓜岛机场(亨德森机场)的情况,同时谈谈为什么日军会采取影片中的那种“自杀”战法。日军在遭遇泰纳鲁河口战斗和血岭战斗失利后,于1942年10月上旬陆续将第二师团主力运抵瓜岛,并决定对瓜岛美军展开绝地反击,夺回机场。当时日军的计划是将兵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牵制兵力部署在美军阵地西面的马塔尼考河一带,一部分主攻部队前往美军阵地南面的血岭一带。为了达成这个计划,以三个联队为主力的南线攻击部队约7000名日军从马塔尼考河附近开始长途跋涉至美军阵地南面,其中不少日军还被要求每人携带一枚炮弹。这次跋涉从10月16日开始,途中穿越了无数河流、山谷和丛林,等 10月23日好不容易抵达目的地,这支日军早就筋疲力尽,绝大部分火炮和炮弹都被扔在了沿途,以至于发起进攻时南线日军竟然只有1门75毫米山炮和20发炮弹,加上日军登陆时候普遍只携带7天左右的口粮(因为日军只有夜间登陆,白天会遭遇美军飞机的轰炸,且搬上岸的物资也常在海滩被美军炸毁,因此日军的补给十分稀缺),等进攻当日大多数日军其实早就饿得半死了。
本来日军的从南面发起进攻的战略还是非常隐蔽的,美军对此毫无察觉;加上马塔尼考河一线的牵制兵力于10月22日、10月23日还发起了多次小规模攻击,更使美军坚信日军的主攻方向应该是阵地西线的马塔尼考河,甚至将原部署在阵地南面的陆战 7团2营调往阵地西面加强防御。但日军在很多细节上还是没有做好:
首先是通信不到位,西线的日军打得火热,转移了美军的注意力,尤其是吸引了大量的美军炮兵,但此时南线日军却迟迟不发起攻击,等10月24日终于发起攻击时,美军炮兵的枪口早就调回来了,后来究其原因,是由于日军的无线电在夜间会产生亮光,日军为隐蔽,在夜间通常处于静默,等白天再通讯,这不就等于失去了先机嘛!如果与西线的牵制兵力配合不到家还能容忍的话,日军南线进攻部队自己内部都没协调好就更不能原谅了。攻击当日,日军南线部队分为左右两个分支,结果开打了,左边那支杀得天昏地暗,死伤惨重,右边那支却又按兵不动迟迟停滞不前,说是预防美军包抄,结果么就是被美军一一击溃。
其次,日军的隐蔽工作还是不到家,本来美军对南线日军的集结毫不知情,但在10月24日当日,日军连续有三处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一是有日军军官大摇大摆地在美军战线前用望远镜查看美军阵地,让美军哨兵发现;二是有少数日军当天在树林里用明火烧煮食品,让美军发现了炊烟;三是在向美军防线推进时竟然没有发现隐蔽在密林中的美军观察哨(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46人观察哨),让美军提前知晓了日军的动向。更要命的是当天晚上还下了场大雨(影片中有体现),将日军的进攻推迟了好几个小时,却反而给美军充足的准备时间,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军及时将炮兵部署到位。
其三,日军的补给和火力太过欠缺。日军南线攻击部队从马塔尼考河前往美军阵地南面,这条路虽然只有24公里,但极其难走,以作风顽强著称的日军竟然走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总算抵达目的地,沿途抛弃了大量武器装备不说,最后走到目的地的人都早就饿得半死,连走路的气力都差不多没了,加上攻击前又被一场大雨打乱了编制,真正进攻时日军可谓是强弩之末。
至于有人问为什么日军还是搞这种“自杀”攻击,个人认为主要是日军还没有认清局势。先前的一木支队全灭,日军认为是兵力太少;第二次川口支队虽然失败,但是差一点就得手了,让日军认为还是兵力因素;因此这第三次,日军还是没有真正认清局势,还是按部就班就上了,而且还是饿得半死、没有重武器支援的饿殍!怎能不败?
9,影片中主要塑造了荣誉勋章获得者约翰-巴斯隆的英雄事迹,他也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荣誉勋章的陆战队步兵(有趣的是巴斯隆是一名意大利后裔,他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可比他的意大利同胞们强太多了)。不过历史上扛住7000名日军进攻的可绝非是靠巴斯隆一个人或者他所在的陆战7团1营。事实上10月24日当晚陆战1师的炮兵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一晚上仅75毫米和105毫米炮弹就发射了约8000枚之多!很多日军还没见美军阵地是啥样子就被炸翻,甚至有整个中队的日军被美军炮弹覆盖而几乎全灭的情况发生。而除了炮兵支持,美军的工事也修筑得相当严密,地雷、铁丝网、金属箔在美军阵地前密布,阵地前数十米内的杂草树木全部夷平,空地外都用机枪、迫击炮、37毫米炮校准,再远些75毫米、105毫米炮伺候,到了白天再用飞机对日军集结地轰炸扫射,这都是美军针对先前东南亚作战的教训而总结出来对付日军的渗透和冲锋的对策,你日军就是有上天的本事,也难突破如此防守的美军阵线。而且当晚除了陆战7团1营的守军外,2号防区的美军164步兵团也对陆战队员提供了火力支援。于是乎,几乎没有重武器的7000名饿得半死的日军轻步兵,还能怎么打?躲在后面,美军各式火炮打过来;冲到前面,一片光秃秃的空地,机枪步枪伺候,那只有硬着头皮往前冲争取能进入美军阵地与美军展开近战;但真有机会和美军肉搏了,已经饿得半死筋疲力尽的日军饿殍又能打得过以逸待劳的美军么?于是乎机场争夺战的结果也就这么注定了,日军猛攻三日无果,损失约3000,而美军伤亡只有300人。
10,影片结尾陆战1师开始撤出瓜岛,片中莱基的战友戴着顶圣诞帽,这是对的,因为莱基所在的陆战1团是1942年12月22日圣诞节前夕撤出瓜岛的;而巴斯隆所在的陆战7团则于1943年1月5日撤出瓜岛。他们将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做休整,以迎战下一场战役。

 2 ) 细读《血战太平洋》第一集的四场战斗

在《血战太平洋》第一集中,将最多的火药留给了瓜岛上的泰纳鲁河口之战,这是美军第一次在陆上战胜日军,更是美国人开始了解日本人的第一次战斗。通过日军遗体上的日记和随身携带的妻儿照片,美军发现日本人也怕死,也是人,是表面对天皇愚忠内心又怯懦的矮子。甚至开始了解到讲求身心的大和魂,正是在这层魂魄的掩盖下,一切现代武器对日本人而言,只不过是附属物。而美军,依然是那些越战越来劲的年轻人,高唱着“happy birthday to you”和“how fucked are you now”离开第一集。
    此集共反映了四场战斗,以下一一对照历史和影片进行剖析。

1. 蓝滩登陆(1942.8.7 清晨)
历史:8月7日凌晨1点,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1.6万人乘23艘运输船,到达距瓜岛十海里的海域,一分为二,代号X射线的部队是由范德格里夫特指挥的第1、第5陆战团,经萨沃岛南水道进攻瓜岛,代号Y射线的部队是由副师长鲁普斯塔斯准将指挥的四个营取道萨沃岛北水道进攻图拉吉岛。另两个营作为预备队。6时许,在3艘重巡和4艘驱逐舰以及航母舰载飞机的火力掩护下,第一波登陆部队于9:40登陆成功,同日下午占领最为关键的瓜岛机场。由于当时驻扎瓜岛的日军只有2700工兵,其实基本是毫无武装的朝鲜劳工,在美军到来前都逃入丛林,所以整个登陆过程一枪未放。
电视:抢滩前,运输船里的第一师士兵还闹不清那拗口的名字“瓜达尔卡纳尔”,并嚷嚷着究竟来这干嘛,等着像宰火鸡般扫尽小日本后,在海滩上搭上帐篷晒太阳。此集主角新晋记者罗伯特·莱基心甘情愿地做了次讲述大道理的真相帝:“我们来这儿,不约而同地拔出利剑,无论旦夕祸福只为国家利益,感谢国家!”接着到甲板上,经过一番满布“FXXX”粗口的战前动员,手握春田步枪,下到冲锋小艇上,来了次热带海滩观光游。还好这时,炮艇和飞机是张眼睛的。

2. friendly fire(1942.8.8 夜)
历史:不知道是否有这段倒霉个案,但战争中被自家火力误伤误杀总是难免。
电视:只要基于历史事实之上,为着剧情矛盾而做少许艺术加工,再怎么都是允许的吧。更何况,剧组对细节准确性已经达到了吹毛求疵的苛刻程度,当然,片中战略地图上,台湾居然没被当时的大日本帝国势力标红,实属不应该的硬伤。这场打了不到一分钟的丛林战,事后被证明是个彻底的悲剧,为不污染临时营地,内急了摸黑去野解的大兵,不幸被没对口令的同僚狂扫。在阿富汗战争开始时,经常如此倒霉的英国人,把美国大佬的这种误杀,友好地称为“friendly fire”,只是这种子弹不长眼的友好,却一次次带走了年轻的生命。

3. 萨沃岛海战(1942.8.9 凌晨)
历史:美军毫不费劲地登陆后,日军第8舰队司令三川军一中将感到事态严重,立即决定发动反击,迅速集中附近的军舰,共5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于8月7日晚驶离新不列颠岛拉包尔基地南下。盟军这边的侦察机,出于无线电静默等多方面考虑,没能及时报告日军动向,担任海空掩护的航母编队司令弗莱彻,借口舰载机损失和油料不足,于8月8日黄昏时撤离航母编队。8月9日凌晨1点33分,三川中将下令刚驶抵萨沃岛西北的舰队发起总攻击,仅用六分钟就重创南区美舰,1小时后,盟军北区舰队亦失去战斗力。此役中,盟军有4艘巡洋舰及数艘驱逐舰被击沉,1270人死亡。
电视:在这个满天繁星的晴朗夜晚,经过一天行军,惬意地躺在沙滩上的第一师士兵,正是看到了这场自己人惨败的海战。他们自信地相信,那是日本人被打得屁滚尿流,一声声如烟花般的巨响,让士兵们振奋不已。等到太阳爬出来,才意识到:“够娘养的海军们去哪了?”沉船带走了陆上士兵们的大多数挖掘和医疗设备,以及擦屁纸。

4. 泰纳鲁河口之战(1942.8.22 凌晨)
历史:8月14日,日本大本营任命日军第17军百武晴吉中将夺回瓜岛,百武误以为岛上美军只有2000人,故只派出6000人夺岛,实际上,美军当时在岛上已彻底补充满1.6万兵力。8月18日,日军在整个瓜岛战役3次反扑中的第一次开始。曾于1937年在华北最先挑起“7.7事变”的一木清支大佐,率1000来人的支队,在机场以东约30公里处的泰波岬顺利登陆,留下125人守着滩头后,急不可耐地带900余人发起总攻。其中的777人这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美军力量,那如节日烟花般的机枪交叉射击。这次失败的偷袭,让日军死亡率高达85%,天明后,美国情报官索尔拍下了尸横遍野的河滩,这可能是第一次被保留下来的日军败相的影像资料。次日,师长范德格里夫特向陆战队司令霍尔特姆报告:从未见过这种战斗,日本兵拒绝投降,他们甚至会自爆。
电视:这是第一集中的最高潮、火力最猛的7分钟。该集主角一等兵罗伯特·莱基得到了疯狂扫射那些不要命白刃冲锋的日军机会,从河对岸扫到冲过来的这一侧。第二天早上,又目睹了受伤求救的日本人拉响手榴弹,与美军同归一尽的场面,这里又是一个让人值得称道的细节处理:当年日军日军手雷是双保险,所以那家伙在自杀时,先手雷磕了一下。得知这番殊死顽抗的惨状后,范德格里夫特勃然大怒,下令对投降者不予生命保障。于是观众在随后看到了美军用射击游戏调戏幸存下来的那个日本人,看不下去的莱基终于直接毙了他。

史料来源于好多其他历史文章

 3 ) 战争

《太平洋战争》开篇,那位医生父亲阻止儿子进入战争,理由不是害怕儿子在战争中死去,当然不是完全不顾虑。他担心当战争结束时,不希望看到心爱的儿子,因为战争的创伤和记忆,而成为一个没有信仰、失去对人的信任的无政府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这才是战争最令人恶心的地方。一年五年八年十年,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现在你二十岁,十年之后,三十岁,还有四五十年的日子要走下去,而四五十年中的每一天你也都在经受着战争带来的后遗症。你杀了人,双手沾满鲜血,你的战友死在你的怀里,你违背了要爱每一个人的训诫,你违背了上帝的意愿,你不再相信正义,甚至不再相信自己。你身心俱受煎熬。

当战争的号角吹起,你因为心中的正义驱使,义无反顾的奔赴战场。然后有一天,你厌倦了,会装病逃避你曾经选择的正义。然后你会觉得生不如死,希望自己被日本鬼子打死,那只会有几秒钟的痛苦。

战争没有所谓的正义与邪恶。只有邪恶与更邪恶。

 4 ) 我的《兄弟连》,我的《太平洋》[更新Part6][更新Leckie原著书评]

以后在这里更新,两集一篇:
Part3+Part4:http://www.douban.com/review/3129311/
Part5+Part6:http://www.douban.com/review/3164573/

Leckie原著《Helmet for My Pillow/血战太平洋之瓜岛浴血记》书评:
以盔为枕:太平洋不是诺曼底:http://book.douban.com/review/3412522/

作为一个看了40多遍《兄弟连》的铁杆粉丝,作为一个本科毕业论文开《兄弟连》的电影宅,作为一个虽然天天看奇怪的艺术片却喜欢关起门来看战争片儿的死文青,我没有理由不期待这部叫做《太平洋》的剧集或者某种意义上的电影。好罢,其实活生生期待了两年半有余,上一个礼拜更是度日如年,开心的事儿是今天一觉醒来就有片源了——美国时间14日21点首播,中国时间15日便有片源,在此感谢伟大光荣正确的YYeTs字幕组。本文计划连载11次,看完一集写一篇,最后会有一个总结。

Part1,Guadalcanal/Leckie
今天主要梳理一下资料。当然,无论怎么看《太平洋》,一个绕不开的前文本和必须的比较对象是《兄弟连》,第一件事情是在imdb的资料库里找熟人。演员没什么熟人,而且尚未对他们产生好感。本集导演是Timothy Van Patten,一个拍美剧的老兄,作品包括《Rome》、《Sex and City》等等,兼任本剧制作总监,以及1、7、9集导演。编剧是Bruce C. McKenna,作品极少,除了《兄弟连》就是《太平洋》,尚有一部电影正在制作中,《兄弟连》里他写了4、6、8三集,《太平洋》里则是1、2、7、9单独执笔、5、6、8联合编剧,是本剧最主要的一位编剧。其他的熟人还包括英国摄影师Remi Adefarasin,是《兄弟连》的主摄影师,掌镜的《伊丽莎白》曾获奥斯卡提名。当然,还有万年不变的高级军事顾问Dale Dye上校——《兄弟连》里的Sink上校,此次是他携2006年结婚的第三任妻子Julia Dye联手上阵。
剧作方面,承袭的仍是《兄弟连》的改编套路,这次不是改编自二战专家、畅销历史学家Stephen Ambrose的著作,而是两本回忆录:已故前海军陆战队战士、记者Robert Leckie(人物链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Leckie_(author))的《Helmet for my Pillow》(1957),和已故前海军陆战队战士、后来的生物学家(主要研究寄生虫学……)Eugene B. Sledge(人物链接:http://en.wikipedia.org/wiki/Eugene_Sledge)的《With the old Breed》(1981),以及从以下书中取材:前海军陆战队战士Chuck Tatum的《硫磺岛:碧血黑沙/Red Blood, Black Sand》(1995),以及Eugene B. Sledge逝世后出版的《China Marine》(2002,Ambrose为本书作序)。这三名作者也在剧中被扮演。不出意外,应当是视点人物。

以上是废话。下面开始说第1集的观感。评价:3星。
又要说《兄弟连》了,好罢,《兄弟连》第1集是新兵训练,设置BT龟毛男Sobel上尉和全连的冲突(我终于理解当年为何大家看《兄弟连》会笑了,在我看了《Friends》之后……),这个较劲贯穿第1集,并成为此后全剧的一个核心矛盾——E连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同时,《兄弟连》第1集交代了十几个主要人物,也是此后分集的视点人物,形成某种与《兄弟连》原著历史书类似的多视点结构。在《太平洋》这儿,没什么交代,鉴于刚开始看,中国人眼里的老外长相区分度不算大(兄弟连看到第三四遍才算认清楚人……),忙于认人却认的糊里糊涂,好罢,我就权当这一集在埋线了。

开头是历史片,历史片后是《兄弟连》格式的老兵访谈。然后是这一集里最好的东西,也是这一集里唯一能跟《兄弟连》相比的东西:片头。炭条素描做剪辑点,着实不错。音乐方面,很遗憾Michael Kamen大叔英年早逝,这次Hans Zimmer大叔担纲,片头主题写的跟《兄弟连》那叫一个像……当然13号已经下到了整张原声,跟《兄弟连》是不能比……

之后从1941年12月讲起,典型的战前小情人告别、父子告别——Robert Leckie一条线;一场《巴顿将军》式的战前动员之后,家庭聚会——Basilone、Rodriguez、Morgan一条线;接着是Eugene Sledge 因为心脏有问题但是还想报国从军,送别好友Sidney Phillips这一条线。接下来是船舱里的登陆之前,这里显然令人联想到《最长的一天》以及《父辈的旗帜》,甚至《兄弟连》,这是Leckie一线,他已经开始掉书袋了,怪不得战后当了记者(呃,其实他战前已经是记者了哈,16岁开始写体育报道),一辈子写了40多本书……接着是登陆战,拍的最好的当然是《拯救大兵瑞恩》,《父辈的旗帜》也不错,《太平洋》这一集没有任何亮点……

写文的时候已经是第二遍看了,通常有特写的是主角,本着这个原则在往下看,大致情节是瓜岛战役(会持续两集),人脸的辨识度依然不高,战争片尤其严重,因为基本不能通过服装区分(现在才理解《兄弟连》越往后穿衣打扮越五花八门,老兵如此,为了方便观众也得如此……),剧情简介说这一场仗主要是Leckie和Philips在打,我得承认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认出来他们(当然最后借助imdb还是认出来了)……就内容和形式而言,这一集与金熊片儿《细细的红线》类似,丛林,玉碎的日本鬼子(呃,Japs翻成小鬼子真好),炎热,漫长的等待,以及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夜景战斗跟《父辈的旗帜》类似。

第一场战斗是军医同学因为出门撒尿,不幸招来战友的密集火力,于是杯具地领便当了。呃,还记得《兄弟连》里的Tab“刺刀之夜”,还有杯具了的新连长Moose么?然后这一集就在试图辨认人脸中度过,哎,应该跟三国演义似得,人物旁边出个标签,连名带姓加上外号,或者大家多叫叫名字以或者外号,我好上imdb查,难道我有人脸识别障碍么……反正怎么看都跟《细细的红线》没嘛区别。哦,夜景遭遇战还让我想到了那几部著名的越战片《现代启示录》、《野战排》之类。最后终于看出来了这一集的主题:新兵上阵。等待,打仗,阵亡,见到尸体,调戏小鬼子。发现日本人很难缠,宁可玉碎;也不忍心看小鬼子被虐待;最后发现小鬼子也是人(照片)。他们在作为援军登陆后看到了酷似残兵败将的战友,几天后他们在战争洗礼后也变成了这样,结尾,又有新的援军到来。

后来引用了Leckie给Vera的信,呃,写的真文。或许他会是一个类似Webster的人物。台词写的一般,除了结尾那首“how fucked are you now”之外,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比起《兄弟连》,有一点还是改进了。据Carwood Lipton看过《兄弟连》后说,他们当年说话虽然很糙,但是没有那么多“F-words”,这一集能看到这个变化,不信的话可以比较一下词频。最后一点是,PFC Lew 'Chuckler' Juergens看起来是个比较有主角相的人物,希望他不要过早领便当。

本次小结:
1、片头着实很好,跟《兄弟连》一样好,每次看(看了10遍了……)都会被秒得浑身乱颤。
2、演员挑的还成,《兄弟连》用小明星或者不用明星就是因为要拍“普通士兵”,《太平洋》同理,用得电视剧演员比较多,反倒一些配角是熟脸,比如Puller上尉,演过100多部片子了(当然,绝大多数是电视剧)。
3、这一集摄影和剪辑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属于常规战争片的拍法,十分规矩的那种。几场战斗的空间交代的比较清楚,但是对瓜岛的环境交代不够。
4、看来看去没有什么新东西,尤其有《细细的红线》在前,再跟《兄弟连》一比,一般般吧。且看后面拍得如何……
5、《兄弟连》中国观众爱得如痴如醉,总还是隔岸观火,《太平洋》打日本鬼子,大约中国观众也会很开心吧,有《海豚湾》为鉴,更有东木头大叔《硫磺岛家书》为证。在我看来,《家书》不及《旗帜》,反而中国观众更喜欢《家书》,这个问题我写过长文:1945,永不沉没的硫磺岛(http://www.douban.com/review/1368717/),可以一看。
[2010.3.16]
——————————————————————————————
Part2,Basilone
今天第二集,出的最早的是HDTVrip版本和圣城家园字幕组的字幕。在此感谢D和国家感谢圣城家园字幕组(推荐中英文混合字幕,不过把蚊子翻成苍蝇是有点失手了……)。首先集中回复一下评论中的问题。
第一,最帅的当然是伞兵,101空降师本来就比其他的军兵种占便宜,我也是先入为主,之前写过,不可绕过的一个文本是《兄弟连》。
第二,关于史实和细节的问题,我觉得无所谓,当然比较历史与叙事改编也是一个讨论影片的方式,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剧本的叙述方式,我无意也无力比较史实和影片。在这一点上,《太平洋》的剧作显然不及《兄弟连》精细,一方面,台词水准差了很多。这一周间又看了两集《兄弟连》,其间细节的严密程度是令人赞叹的,第一集埋的线可能第七集才用到,这方面倒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太平洋》才看到两集,自然很多细节看不到。主要问题在于,《兄弟连》的台词显然是好莱坞流水线加工过的埋了许多包袱和笑料的台词,当然有人不喜欢这种太过修饰的台词,这不是个各有所爱的问题,而是加工质量的问题,当然,可能的原因还有两个,其一是风格,或许四大叔和汤姆大叔这会就要走朴实流。其二则是改编来源的问题,《兄弟连》是S. Ambrose根据几次多人采访和部分回忆录写成的,想象一下,一群老家伙坐在一起怀旧,除了讲笑话还会干什么,比如屁股中弹是E连的传统之类(不过书里的笑话显然没有片子里多,应该大部分是编剧加进去的)。事件在互相印证之后会变得细节丰富,《太平洋》主要取材于三个人的回忆录,《兄弟连》的取材至少有三十个人……所以《太平洋》的剧作简单点也可以理解。
第三是影片质量,首先不能因为难拍而取消价值评判,泰伦斯·马利克《细细的红线》珠玉在前,我不跟《兄弟连》比跟这个比总行了吧。其次,很明显,也不能因为这片子是打小日本就说它好,还有《桂河大桥》呢是不是,再说《父辈的旗帜》不也是打小日本么……至于Japs的翻译,我一直是翻成”小日本“,不过翻成”小鬼子“似乎更好哈哈。

回来说第二集影片。从片头的前情提要来看,三大主角的顺序是——Eugene Sledge、Leckie、Basilone(片尾字幕则是Leckie、Sledge、Basilone),虽然Sledge只在片尾出来打了一下酱油。第一集片尾,登陆的增援部队里确实有Basilone。这一集的导演是David Nutter,此人是专业美剧导演,《兄弟连》里执导第四集”Replacement“,编剧还是Bruce C. McKenna,摄影师仍是Remi Adefarasin。

这次忽然醒过闷儿来,汤姆·汉克斯大叔的旁白和开头的黑白纪录片说明白了一件事儿,这次他们更想把这部片子打扮成”历史“本身,真有趣,片尾字幕还写着”某些情节根据需要进行了故事化处理“。难道这是明写二战,暗写越战或者伊战么?继续观望。
这一集的主要的情节是美国大兵们如何在缺乏食物和补给的状态下坚守瓜岛。片头的采访,某老爷爷说”我们在瓜岛上,只是祈祷和坚持“,我倒没看到祈祷。这一集正片开始的时候,台湾在地图上仍然不是红色(日据区),不知为何。
开场戏是Basilone所在的增援部队的一场遭遇战,后来的战神班长此时已显出指挥才能。接下来是Leckie一线,四人团Leckie、'Runner' Conley、'Chuckler' Juergens、'Hoosier' Smith基本确立了这一线的主角位置,他们吃着1918年的战争补给——这一段对话倒是有趣,显然是修饰过的。然后转会Basilone一线,这边的人也在挨饿,不过菜单挺有意思。Puller上校(Chesty,翻成”大胸男“,字幕组你们真有才)的简报,让人想起Sink上尉在《兄弟连》第七集的圣诞简报。接着是”趁火打劫“,这一场戏里,Leckie一组和Basilone一组都有参与,Leckie这一帮真不知是从哪儿冒出来的……Leckie被吐槽的一段,有点意思,Johnny Walker还做了植入广告(!)好了,这儿我发现上一集的判断是不对的,这帮人说话其实也挺糙的,”F-words“不绝于耳,还说长官的简报是”blowjobs“(翻成”说了一堆废话“不传神啊不传神,其实翻成”秀了秀他的口活儿“之类就好了嘛)。
看到这儿忽然想起了《士兵突击》……这帮闲人也爱乱起外号,”Runner“基本被定性成了一个贫嘴到死的家伙。接着是Leckie这边遭遇夜间轰炸,这一场领便当的人不少,被炸懵的也不少。接着转到Basilone一边,三人组Basilone、Rodriguez、Morgan,Rodriguez被Puller叫到团部,Basilone班长则回去跟布防,小鬼子打丛林战。转回Leckie一线,布置作战任务。接着是本集最大的一场夜间战斗,Morgan好运气逃过一劫(头盔),Basilone大出风头,这一场是阵地战,小鬼子突破防线,Basilone班长则不顾烧伤的危险扛起重机枪一阵勇猛冲锋,还包括一场肉搏。(这一场的反应弹真差劲……有这么飙血的么)小鬼子人多势众,巴班长则神勇无双,当兔子(诱饵)还开外挂,主角光环威武!Rodriguez虽然救了巴班长一命,然而自己也英勇地领便当了。这场夜战持续了10分钟,天亮了,野战医院里血肉模糊,巴班长找了一天,发现痛失挚友(跟前一个降旗的镜头剪在一起,挺好)。
然后回到Eugene Sledge一线,这一场戏纯属打酱油,算是全剧的中心思想一类的场景,又在宣扬热血报国的主流价值。回到战场,Leckie同学竟然在写诗……终于换防。转回Basilone一线,巴班长为挂掉的挚友伤感不已(片头唯美镜头之一)。回到船上,Leckie四人团被一杯咖啡感动得热泪盈眶,然后发现他们自己成了英雄。

看了看后面的剧透([http://www.verycd.com/topics/2806399/]),后面一集会讨论到”Hero“这个《父辈的旗帜》讨论过的问题,期待一下。

本集小结:
1、瓜岛环境恶劣,大兵们衣衫褴褛。视觉上呈现出来了,算是美服化道部门做得不错。重口味的同学们有福了,《太平洋》里面,大兵们穿得比较少哈哈哈。
2、人物塑造迄今不太成功,Leckie的性格不统一,时而文青时而兵痞;Basilone迄今则是勇猛有加,此外高大全;Eugene Sledge还没展开,现在是个热血青年;这么多人里性格最明显的当属”Runner“的贫嘴,还有Leckie的好连长(?)Stone(应该是他吧,还没确认)。跟《兄弟连》一比,明显的劣势在于缺乏说明人物性格的细节。
3、从前两集来看,本剧还有点执着于一板一眼的场景复现,写意的和情绪性的镜头不够(比如本集降旗的镜头,以及两个巴班长主观视角的对天空的仰拍镜头),镜头调度太过平稳——当然可能是丛林战不便调度。夜景光的处理比较糙。看到这里,还是三星。
[2010.3.23]

 5 ) 风雨太平洋 VS 兄弟连

在《兄弟连》结尾的第十集,我们曾经看到一段有关冲绳战役的内容,温特斯少校和E连曾准备过杀到亚洲战场,继续他们的征战。幸运的是,他们还没有启程,战争就结束了。当驻扎德国、奥地利的美军士兵已经在阳光下玩着橄榄球的时候,亚洲战场仍然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岛屿战,那里的美军仍然在和拼死抵抗的日军、火山灰、蚊子、雨水打交道。从《兄弟连》的结尾,我们就看到了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打算拍太平洋战场的心思,只是没想到这部剧到来得如此之晚。差不多十年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这部二战大剧。
《风雨太平洋》的制播班底与《兄弟连》几乎一样:有线台HBO播映,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和汤姆•汉克斯的玩石公司联合制作。而其路线风格也无法不让人觉得这就是《兄弟连》的姊妹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线、剧集开始时的老兵自述甚至片头字体都非常相似。因为给《兄弟连》的配乐迈克尔•卡门已经作古,斯皮尔伯格请来了老朋友汉斯•季默,他打造的片头曲气象宏大悲壮,极具感染力。事实上,《风雨太平洋》的片头制作差不多可以说是超越了《兄弟连》的:那种炭条挥洒的风格既点出了描绘历史的纪实风格,其粉末飞溅的慢镜又好似战场上纷飞的子弹石块,一幅幅素描将人物定格,仿佛抓住了历史的瞬间……再加上每集开始时的纪录片片段,《风雨太平洋》从片头已经透露出了“还原历史”这个目标。
那么,本剧真的就是《兄弟连》的姊妹篇了么?几集播出之后,很多观众(包括美国观众)都抱怨剧集的战争场面太少,不够紧张刺激;情节发展也不像《兄弟连》那样紧凑清晰。看来,一番比较总是不能避免的了。
首先,从长度来看,虽然同为十集(最初本剧的编剧撰写了13集剧本,因为预算等原因还是砍到了十集),但《兄弟连》为70分钟一集,《风雨太平洋》每集只有50分钟。十集下来,整整少了200分钟!几乎相当于少了一部史诗电影的长度。也就是说,《兄弟连》每集都像一部电影,十部电影把整个故事串起来;而本剧则更像把一部大电影拆成了十个部分,单独看有些集确实不够丰满,给人蜻蜓点水的感觉。战斗场面远没有想象中的多,也没有想象中的宏大场景——著名的“东京特快”(日军舰队炮轰瓜岛)仅仅给了一个小画面,铁底湾基本没有涉及。一场轰轰烈烈的瓜岛之战居然仅仅用了一场战斗就打发了过去,重大的硫磺岛战役只给了半集的内容。不了解背景的观众多半都会看得糊里糊涂。毕竟欧洲战场大家都比较熟悉,因此感觉到BOB(《兄弟连》)整个线索非常清晰。前几集《风雨太平洋》,可能会让人觉得仗打得乱七八糟,大半时间都是大兵在跟环境做斗争,然后美军莫名其妙就胜利了。当然,客观上也是因为海军陆战队并非太平洋战场的主角。虽然他们夺岛有功,但实际这场战争最大的功臣还是美国海军和空军。而且整个太平洋战场不像欧洲战场那样波谲云诡,即便有麦克阿瑟的蛙跳战术,总体上仍然是老老实实地一点一点啃下来。
我个人认为,打造了BOB的老斯和汉克斯等人在本剧中想有所改变,他们都不希望把《风雨太平洋》仅仅变成BOB的复制品——太平洋战争本来就很零碎,从素材和BOB就很不同。如果说《兄弟连》是叙事性的剧集,那么《风雨太平洋》则是写意性的,描绘的是一幅战争与士兵的剪影。如果说《兄弟连》侧重的是展现历史风云,那么《风雨太平洋》则把重心放在了士兵心理的层面上。所以看上去,这个剧颇有些向《细细的红线》靠拢的文艺片味道——有人说第四集简直就是战场版的《飞越疯人院》,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这个角度贯穿全集,这和BOB就很不一样,虽然BOB中也有一集是完全在说集中营的。此外,《兄弟连》以一个连队为情节核心,故事很集中很完整,围绕温特斯来组织结构,偶尔有穿插也都线索清楚,全剧则始终着重于战争中的兄弟情谊;《风雨太平洋》则是在不同连队的三个人物中跳跃,视角不统一,有点国画中散点透视的味道。更比BOB多了些感情戏和家庭戏的成分。这种种的不同从拍摄手法上也能感觉出来:《兄弟连》更接近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多用手提拍摄,用DV风格的晃动镜头来表现真实感和临场感;《风雨太平洋》则回归到定镜拍摄的传统风格上来。
从前几集看,《风雨太平洋》带来的感受显然不如BOB强烈、过瘾,总体水平上与这种神作有些差距,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本剧水准不高。后面描写佩里琉岛战役的几集将有非常精彩的战斗场面,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太平洋战争始终是在环境恶劣的热带雨林中进行,其对人的精神影响比欧洲战场要可怕得多,剧集正是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如果把它看作是电视剧版的《细细的红线》,我觉得还是很出色值得品味的。

 6 ) 坚果——“衰人”("snafu") 莫里尔.谢尔顿

    赶了一下午加一晚上看完了整部剧,很奇怪,这剧重点塑造的三个猪脚我都无感,最感兴趣的却是和猪脚之一尤金形影不离关系却又扑朔迷离、绰号“衰人”(snafu)的莫里尔.谢尔顿。这孩子一出场就是一副蔫坏的老兵油子样儿,欺负新兵不遗余力,风凉话说得让人想在上战场前先揍了他热身。相貌平平中带着残忍的味道,欠扁的漫不经心,经年不散的黑眼圈,嘴巴坏的够呛,尤其是那一把凉凉的小嗓音,再残忍的事在他嘴里好像都无所谓。正是在他的身上,初到战场的尤金第一次看到了战争的无谓和残忍。随手割日军血肉模糊的尸体的金牙,甚至状似无谓地往被炸得只剩一半的尸体脑袋里扔石头玩。他的一些亵渎死者的举动让人看了浑身发冷。但他这种对生命的轻慢态度却恰恰代表了一大批参战军人在承受了非人的经历后对生命的一种麻木。
   但他却又非真的麻木。当佩克在冲绳岛神经崩溃冲上防地高处疯狂扫射敌军时,汉姆为救下佩克中弹而亡,尤金心痛之下痛斥狠揍佩克泄愤。但衰人谢尔顿,这个平日最爱嘲讽奚落、嘴巴最毒的人,这时却拉住了尤金,将已经傻掉的佩克搂在胸前,低声安慰他。当佩克还是一个新兵时,他哄骗佩克说新雨衣上有化工残留物从而把佩克的新雨衣骗到了手,当佩克发现用新雨衣交换的衰人的旧雨衣上都是破洞时才发现上了当,还是那个蔫坏的欺负人的衰人。而当汉姆死去、佩克精神崩溃后,他握着那件从佩克身上甩下来的破了洞的雨衣,久久不能回神。这个细节几令人落泪。
   还有他和尤金,战争中他们始终走在一起,其实他心中对尤金有深刻的感情,是他看着尤金一步步的成长,看着尤金从一个天真执着的虔诚教徒少年被战争和死亡慢慢折磨得麻木和冷钝。他见证了尤金在整个战争中的所有心路历程。记得尤金在战壕里看完家信之后苦涩地说我的狗死了,他在一旁沉默一会儿,竟静静地说了句我很遗憾。但毕竟是那个嘴巴坏到极点的衰人,即使是安慰的话即使心中难过嘴里的句子仍说得那么短促那么不自然,凉凉的声音好像在躲避着什么。还记得他无聊时向日军死尸的半个血淋淋脑袋里扔石子时,尤金看不下去,作势也要去割另一个尸体嘴中的金牙,他却心惊地阻止了,他说你不应该这样。尤金反驳说我看到你也割过。是的,他可以已经麻木到随意去亵渎尸体,但他看不得刚刚入伍参战的热血少年尤金也这样做。他心里终究不希望尤金也变成如他一般麻木。但到底是那个口不对心冷冷淡淡的衰人,他未加辩解,只是找借口说日军尸体上都是病菌所以最好别碰。
  他还有鲜红的人性。只因他天性凉薄散淡,又看惯了各种残酷的死亡,所以才不冷不热,若即若离。
   所以虽然他与尤金一同出生入死,虽然他心中也悲苦难过,但却从不表达。在战争中有人因为恐惧流泪,有人因为受伤生病流泪,有人因为战友的死流泪,有人因为长官的死流泪,但他却从不流泪。唯一的一次爆发是被困在冲绳两个多月的大雨中的一次大抱怨大牢骚。在大家如此容易互许兄弟如此容易付出感情的战场上,从未见过他与谁特别亲厚,他总是与任何人都有一定距离,表达情感的方式就是无休止的奚落调侃挖苦讽刺。说起军情来又有一针见血的犀利。连战争结束在回乡的火车厢里泡妞搭讪时的台词都二皮脸到家“嗨我是莫里尔.谢尔顿,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后车厢,让我看看你的私处吗?”不出意料被姑娘狠扇了一耳光之后还嬉皮笑脸地说“真活泼啊~~”甚至在与同生共死数载的战友小布分别之时的感激之词都说的毫不正经毫不严肃:“谢谢你的照顾要不我们这些脑袋瓜子早在战场上被爆掉了~~”
   但正是这样不正经不靠谱的衰人谢尔顿,半夜火车行到他新奥尔良的家乡时,没有叫醒沉睡中的尤金与他告别,而是垂眼深深凝望尤金的睡颜,沉默着。半晌之后扭头下车,走了几步却又停下了,脸上有落寞有挣扎有不舍有万般我看不懂的表情,但他终究没有回头。而是下了车,混入千千万万的人群当中了。
   此去一别经年,他有整整35年的时间没有和当年的任何战友有任何联系直到垂垂老矣时看到尤金的战争回忆录,还是那个凉薄的衰人。但正是这个衰人,在去世时,由分别了近半个世纪的那个战友尤金为他抬棺,作他的护柩人。
   
     其实,活了那么些冷淡凉薄的岁月,与他最相熟最相处无间的人们,却谁都懂了他。懂了他的初心,懂了他的本性,懂了在吊儿郎当冷冷淡淡挖苦讽刺的背后,掩藏的是什么。
    “衰人”莫里尔.谢尔顿,他正如一颗坚果,只有嗑开了表面可怕的硬壳,才会发现隐藏其中回味无穷的柔软果实。

 短评

Yesterday, December 7, 1941—a date which will live in INFAMY... Franklin D. Roosevelt, War Message, December 8, 1941 Stirring!!! World peace

6分钟前
  • 宿命论
  • 推荐

by the time you come out, you're not like you were when you went in...

7分钟前
  • Ying
  • 力荐

节奏和角度没有兄弟连好,前面太慢了跳了不少。后面看到装备先进的美军打日本军还是那么惨烈心情复杂,里面的战争镜头拍得太好了。回头看多几次,很喜欢里面的人性刻画,加回5星

10分钟前
  • X杰
  • 力荐

Happy bday dear philips~how f*cked r u now~U r surely f*cked now~

14分钟前
  • 杜蒜头
  • 力荐

超越了当年的兄弟连。尤金和大眼睛谢尔顿肯定有JQ。。。→_→

19分钟前
  • [x]
  • 力荐

看美国大兵打小日本

21分钟前
  • 趙河山川
  • 力荐

绝对牛逼,绝对五星!

25分钟前
  • 身似
  • 力荐

首先是期待度太高,说实话,总体感觉比不上兄弟连,特别是战争部分,太平洋战争竟然连一场海战都没有,- -, 前面不是很出彩把,感觉最精彩的,是最后3集,人性和战争的思考方面刻画的非常好

26分钟前
  • 杰西
  • 力荐

拍的还不错,不过老美的电视也一向通过过度夸大对手,来吹捧自己,在瓜岛美军在人数上一直占着压倒性优势,装备和后勤更是差距巨大,日军第一次反击,木下支队登陆时,才900多人,2门小炮,8挺重机枪,美军1万8000人,300挺重机枪,50多门炮,如果输了还算人吗?

31分钟前
  • 肥壮壮
  • 推荐

the pacific并没有聚焦在哪一支连队,是透过marine中三个不同连队的士兵展现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主要的机场岛屿攻坚战,对战争之艰难残酷的表现比兄弟连更直接,包括对士兵参展前中后性格心理的刻画,对战争的思考表现得更全面,兄弟情则是其中的插曲并不是表现重点。

32分钟前
  • 小野山猪
  • 力荐

与【兄弟连】相比少了那种规整的感觉,更多的是凌乱和惨烈,把当时日本鬼子的穷凶极恶描绘得很好,对其恨之入骨的同时,也觉得他们很可悲。战争场面很不错,却明显放更多笔墨在对战争、人性、亲情、爱情、兄弟情等方面的思考上,甚至思考得有点多了。向【兄弟连】看齐的片子,但明显逊色了许多。

33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推荐

比较失望,剧情安排太杂乱了。且人物对战争厌恶的心理描写的过多,对战术及战争进程方面的描写比较空。。。总体不如兄弟连

38分钟前
  • 梅林
  • 推荐

等美国佬一打开鬼子的包,俺眼睛就湿润了。

41分钟前
  • 湛在地球
  • 力荐

开始的动画真棒

42分钟前
  • Singgie
  • 力荐

大概兄弟连给我的感觉太过震撼所以这姐妹篇看起来就显得很一般了……剧情有些松散,不像兄弟连以Richard Winters tried to keep his men save为中心展开,人物性格也不太突出。anyway,是好剧不过很难超越兄弟连!最近都看些好man的剧...

47分钟前
  • 叉叉
  • 推荐

总算看完了!也没评价的那么好。该剧一共10集,每集一小时。在澳大利亚的摄制时就花费了1.5亿美元,而整部剧的最终成本可能高达2亿美元。从而超过了《兄弟连》的1.25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最贵的电视剧。《太平洋》主要讲述了莱基、斯莱治和巴斯龙三个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太平洋战场的遭遇。

52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Peace is the only way to keep the war alive~

57分钟前
  • 圆执
  • 力荐

日军这么猥琐就算了,连跟日军打的美军都这么猥琐。不要求《兄弟连》德军级别的战败方,起码还我冰天雪地里还记得刮脸的温特斯少校啊,谁要看蹲在椰子树下拉屎抠脚玩尸体的大兵啊!

58分钟前
  • 沈济源
  • 推荐

看的高清无字幕版,和《兄弟连》开头部分相比有一个变化,没有描写新兵训练的过程,而是直接进入岛中进行防御作战。我觉得可以在这中间加入一段从美国登船的场景,加大煽情的力度。第一仗整体感觉打的一般,不温不火,突然有点为后面的剧情担心了,怎么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把剧情搞得跌宕起伏呢?

60分钟前
  • phinecos
  • 推荐

汤姆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再度联手打造的战争史诗,和《兄弟连》一道记录二战岁月。Dreamworks做的特效,应该让人满意。发现开头的旁白是汤姆汉克斯自己说的,音乐很棒!

1小时前
  • Alex.Z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