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宿舍欢乐多

全12集

主演:金佳遇,袁嘉艺,李景泽,张廉井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3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1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2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3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4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5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6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13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14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15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16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17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18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19男生宿舍欢乐多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说来其实挺可笑

无意之间看了这部电影。看到emma roberts的笑脸出现在海报上,本以为是部爱情喜剧,没想到却着实让我惊艳了一把。

    主人公Craig是一名普通的16岁高中生,生活在美国妖娆的纽约市,他有着全世界青春期男生共同的烦恼,这些烦恼普通到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告诉医生:他智商一般,毫无过人之处,可是却阴差阳错地就读于一所牛人云集的学校;他迷恋性感的Nia很久了,可人家的男友Aaron不仅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而且又聪明又牛B;为了能在以后申请好大学时显得更加优秀,他非常想参加竞争激烈的暑期学校,连工作狂亲爹也若有似无地给他施加压力。每当他想起暑期学校这档子事,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如果没有申请成功的后果: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过不了纸醉金迷的舒服日子,当然也就不可能找到女朋友,搞不好下半辈子还要呆在精神病院里……

    因为这些,Craig抑郁了,迷茫了,自杀的念头在脑海里徘徊不去。可是年轻的生命终究是对这个世界有所留恋的,他又阴差阳错的来到了精神病院想要寻求帮助,短短的几天,他不仅认识到了一个他所不了解的世界,他自己也仿佛如梦初醒。

心理医生对Craig引用了一段祷告语

 

       Lord,
  Grant me the strength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the courage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t,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如果真的能做到这几点,生活中还有什么抑郁可言呢?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我想Craig在进精神病院前一定是痛苦的。为什么我没有性感火辣的女朋友?为什么我的好朋友不用好好学习GPA却那么高?为什么大家看我都像看火星人?为什么大家都能如鱼得水的过好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是一团糟?为什么连自杀的理由都显得那么逊?……为什么为什么,我这么无能?

     可是精神病院向来是另有一番天地,有终日躺在床上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Muctada,有自残的少女Noelle,有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抑郁Bobby,有妄想症患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再对比一下Craig,连观众都似乎觉得他在为赋新词强说愁。

     电影并没有将他人的悲伤进行过度渲染,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平实,毫不做作,很多时候都是用幽默诙谐的手法将他人的故事一笔带过,简直真实的不掺杂任何杂质,似乎那些精神病患者就是千千万万个正常人一样,只不过一时迷失了路途而已。电影快结束时,Craig并没有像当初希望的那样,因为打了一针或吃了某些快乐药丸就变得快乐起来,就像他自己说的“我知道自己还没好起来,这只是一个开始,但这却是很长时间以来我这么期待去做我要做的事。”但是却不知不觉的拥有了再一次面对生活和自己的力量,勇气与智慧。

     If you're not busy being born,you're busy being dying

     听到Bobby对Craig说这句话的时候,脑海里有个地方似乎微弱的扭动了一下,却想不起是在哪里看到的,直到Noelle告诉他这是Bob Dylan的歌词时,我才和主人公一样恍然大悟。是的,人生有无数种选择,而死是最逊的一种,既然没有勇气终结自己的生命,那就应该精彩的活。这时就不得不提Bobby了,不完整的人最容易找到同类,而Bobby和Craig一样,抑郁,曾试着通过自杀来逃避这个世界,他似乎从Craig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让他“happened to like you”,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获得了一份宁静与喜悦。

 

    其实印象最深的还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讨论(为什么我总喜欢对爱情作出理性分析?)如果你朝思暮想的女孩终于和男友分了手对你投怀送抱时,正常人一定是高兴还来不及,其实Craig也是一样,即使他抑郁了。如果不是室友突然闯入,事情的结局也许是他得到了迷恋已久的女孩,心情大好,顺利出院……那么他的生活不再那么一团乱麻?我想不会。Nia也许代表了欲,而Noelle则是爱,对一个抑郁的人来说,什么才是他真正需要的呢?答案不言自明。所以这就是为什么Craig可以很轻易对Nia说出“我爱你”,而对Noelle 这紧张的不敢约她看演唱会。

 

 

    喜欢影片结尾。只需努力生活而已

 

    bike , eat, drink ,talk

    ride the subway, read ,read maps

    make maps ,make art

    finish the Gates application ,tell my dad not to stress about it

    hug my mom ,kiss my little sister, kiss my dad

    make out with Noelle,make out with her more

    take her out on a picnic

    see a movie with her

    see a movie with Aaron,heck,see amovie with Nia

    have a party,tell people my story

    volunteer at 3 north

    help people like Bobby,like Muqtada,like me

    draw more,draw aperson,draw anaked person

    draw Noelle naked

    run, travelle,swim,skip

    I know it's lame, but skip anyway

 

 

 

   breath

  

 2 ) It's totally what I feel.

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但是各种小事凑在一起让人压力真不小。

知道要做什么,却始终开不了头,总担心完不成之后的可怕后果。

身边总有好多莫名其妙的优秀孩子,而我什么都不会。

我搞不定夏令营,上不了好大学,不能顺利毕业,找不到好工作,过不了好生活,于是我到时候会抓狂,会抑郁,会疯掉。

似乎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活着,但是那事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不敢尝试是因为害怕拒绝,害怕失败。

我经常觉得 I’m a mess.把事情都搞砸。

有时会想逃避也许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是最后常常不能遂愿。

有时候也会幡然悔悟,有很多人在苦苦挣扎只是为了活下来,而我拥有爱我的家人,朋友,师长,而我还不好好珍惜,实在是太混蛋了。

我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我还是得面对我的功课,我的生活,我周围的一切。跟男主不一样的是,我希望我能够尽快并且持续的拥有I can handle it的感觉。

我喜欢Bobby说的:
He not busy being born,is busy dying.

Just live.

最后那一串生活and breathe and…LIVE.真是惹人爱啊。

P.S.黑发男的跟金发女的好搭啊…但是我是黑头发肿么办,能不能赐我裹金发帅锅…

 3 ) 其实是我的精神疗剂(有台词剧透)

选用片中一句话:失控边缘,所有的压力和焦虑在膨胀→这其实也是我目前的症状。曾经认识的一个人说:“我很怕我突然疯掉,然后裸奔”

有时候我觉得我是杞人忧天了,但是当我站在街边看着人来人往,站在超市看着物品标价表,坐在饭馆看着结账单,坐在家里看着每天的新闻头条以及每天电视里的时事新闻,AND在工作时遇到的看见的勾心斗角....我就不由自主的开始焦虑。

所以有时我挺羡慕那些失控的人,因为考虑太多所以总是在忍耐。这种忍耐最后爆炸的时候我恐惧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就像从来不打针吃药的人突然感冒后很可能比那些偶尔会吃药打针的人感冒起来还恐怖。精神病人不用考虑太多因素,只关注一件事。并且执着的去做。比如片中的“所罗门”,其实CIA FBI 应该偶尔去这样的地方挑选一些后期天赋异禀的人来加入他们的队伍。→_→||| 电影把这一切都美化了 ,现实里哪有这样放松式的情景......

克雷格和医生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医生-Y 克雷格-K
Y:“你难过吗看到鲍比变成这个样子?"
K:"我很害怕,倒不是怕他会伤害我或什么的,只是因为有人失控成这个样子,让我记起有时候我的感觉。好像我正处在失控边缘,所有的压力和焦虑在膨胀,但我从没像那样释放过一次,要知道我把一切都锁在心里。"
Y:"你总是有这感觉吗?"
K:"我小时候不会"
Y:"说说你觉得开心的时候 无忧无虑"
K:"那是我八年级的一天 其实也不是很久之前 但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有很多与现在生活不同的东西,我们一个早晨都在科尼岛,之后我们骑车经过湾脊、日落公园、公园坡、布鲁克林市中心、布鲁克林高地 一直骑到布鲁克林桥。之后一切都变了,女孩们、分数、父母、两场战争、迫切的环境灾害、经济崩溃….这一切好像在同一天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了。"
Y(这时忍不住笑了大概她以为小孩子考虑真多):"克雷格,有句俗话说的好--主啊请赐我力量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勇气来接受不能改变的,以及给我智慧 分清二者的差别”
K(疑惑):"那么…?"
Y(放弃):"来谈谈你的父母"
K:"你觉得我能改变我的父母?”
Y:"不,但我是心理咨询师,所以我必须让你谈谈他们。".....

(其实我觉得是他是有一颗居委会大妈的心,这个社会需要有这样的人,当大家都在疲劳奔波的时候,需要有人关注着一些动态 O(∩_∩)O)

片尾少年出院那段旁白解剖了一些“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大的现状,不如就从小的现状改变开始”的决定.....?!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这是怎么回事?”一小屁孩就在医院里待了几天然后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我不是 我知道我不是 我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我还得面对我的作业 学校 朋友们 还有我爸 但是几天与上周日的区别 就是这是很久以来第一次 我可以期望我想要做的事----骑单车、吃喝 聊天 沿着地铁汽车 看书 看地图 做地图 画画 了结盖茨夏令营的申请表 告诉老爸 让他别担心 拥抱老妈 亲我妹妹 亲我爸 跟诺尔亲热 多跟她亲热亲热 带她去野餐 跟她看电影 跟艾伦看电影 呃 跟尼娅看电影 开个派对 告诉大家我的故事 在北三区当社工 帮助像鲍比 穆克塔达 还有我这样的人 多画画 画个人 画不穿衣服的人 画不穿衣服的诺尔 跑 旅行 游泳 跳 我知道这很逊 但管他呢 爱跳就跳好了"

最后让我们如克雷格所说:呼吸 生活…

感谢翻译本片的那些人们,翻的不错,至少我看明白了。

PS:我很喜欢那个“斯密提”医生,真有意思真有意思。O(∩_∩)O哈!

最后看到穆克塔达走出来跳舞那段 ,我又忍不住哭了(我觉得我现状没有失控是因为我有时借助电影发泄了)。每个外乡人心里都有一个曾经的故乡。

 4 ) 缘愁似个长

昨天也是偶尔翻照片,发现自己曾对照《六祖坛经》看《传习录》,也写下自己对文中章句的实时理解,现在看来,当时若有所思,过后消失全无,这也许是常说的,看过很多复杂的道理,却过不好简单的一生。

昨晚无意浏览了电影《It’s kind of a funny story》(中文名:《说来有点可笑》),看完电影,仿佛看到演的是自己的生活,却没有那么美好的结局。说来有点可笑,我都忘记了上次无忧无虑地笑是什么时候。不知什么时候,愁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也许偶尔笑过,可能是自嘲,可能是附和,很可能是皮笑肉不笑。

电影中16岁男孩Craig刚刚初中毕业,爸爸强制灌输他要考入优秀高中,然后是名牌大学,然后一切都是光鲜的未来。这和中国父母的心息息相通,他也在努力,但看到的却是比他帅比他能力强的好伙伴带着Craig暗恋的女孩过着愉快的暑期生活。他无力面对预期的失败,选择自杀却又缺乏勇气,自己求助于精神病院,希望能得到帮助。

回顾自己的生活,高中复读的一年也许是最开心的时光,虽然面临高考的压力,但仿佛找到了打开宝藏的钥匙,学习不是太累,身边有几个好友,无话不谈。但直到现在,依然是这几个朋友在身边,其余的时间仿佛都在挣扎。目前朋友们都事业有成,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真想问一句你们过得好吗?还记得上次无忧无虑的笑过是什么时候吗?

回想大学真是没有好好用功读书,大学毕业证只是拿来作为找工作的招牌而已,面对女儿的问题“你上班主要是干什么呢”居然语塞。工作后,也是在情商和智商中徘徊,慢慢接受看似不合理的现实。被社会裹挟着往前走,结婚生子,然后就是家庭孩子淘不清。孩子也开始传承大人的愁,相比较我们清苦的童年,他们承载的压力比我们要大很多很多。无法扭转的现实,焦虑的中年,揉搓着稀疏的头发,却找不到解决方案,宛如今年肆掠的洪水,让人感到恐慌却束手无策。也许突然感觉电影中精神病院的人们比较正常,他们实时表达无需掩饰的感情显得弥足珍贵,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假面地行走,更像是无药可救的精神病人。

没人愿意揭开自己苟且生活的真相,于是“生活在别处”的理论大行其道。电影中一句“如果你没有忙着生活,那么你就在忙着死亡”,看起来很励志,但谁能猜测到,这部电影同名书籍的作者,却在电影公映两年后,选择了自杀。荒谬的现实促使我们是否应该慢下来,审视一下当下的生活,等等落后的灵魂。

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才是人生最轻快的时光。当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独自嬉皮笑脸地面对人生的难。还记得在兄弟的阁楼上侃天侃地,在哥们的荷塘埂上促膝夜谈,那些日子不再复返,即使场景如前,因为每个人的心理不再简单。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被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得明朗,熙熙众人,皆难逃此宿命。

人生代代无穷已,用什么去证明你曾经来过?也许是尘埃,本来无需证明。也许更理解赛涅卡,何必为生命的片段哭泣,我们整个人生都催人泪下。

 5 ) 精神病人欢乐多 It's kind of a funny story, it's kind of real life

我们的主角小哥Craig(擦...和外教一个名= =)是个普普通通的16岁美国青少年,然而青春期青春期总归避免不了有点小小烦恼。而我们小哥的烦恼还和其他熊孩子的烦恼不同,他抑郁了,想自杀,并且自杀未遂主动去了医院要求治疗,可莫名其妙地进了精神病科……

于是,我们的小哥被要求观察几天,在这四五天的日子里,他在里头结识了很多好朋友,他们或是生活不能自理,或是某方面的loser,或是想要想伤害自己,总之被我们称之为精神病的都是那些不同于正常人的。经过小哥的细心观察,他们那些所谓的精神病只是某种“精神强迫症”而已,他们和常人没有多大区别,只是需要特别的帮助罢了。

当然,小哥在这几天和经生病人相处的日子学到了很多。

第一,他收获了爱情。和他一对的就是俺的女神Emma!不管生气还是笑都那么迷人可爱!小哥一开始暗恋了两年的女神最终成了自己好友的女朋友,而当他们分手后女神向小哥投怀送抱时,小哥搞砸了,因为女神根本不喜欢他,只想和他亲热。Oh!多么碧池!巧的是,他试图挽回女神在走道里大喊“I love you”的时候刚巧被Emma看到。还好小哥觉悟高,勇于承认错误,挽回一场爱情。小哥是这样对Emma说的:“我喜欢,你不像别人那样掩饰自己的问题。(I like how you don‘t hide your problems like everyone else.) 而且我觉得在你身边的时候,我也不必隐瞒自己的缺陷。(And I feel like I don’t have to hide mine when I‘m around you.)

第二,他解决了他的烦恼。当心理医生问他为什么会感到抑郁,又是什么时候是他人生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刻,小哥说到,他八年级的时候和死党一起骑车穿梭在布鲁克林的街头吃吃喝喝玩玩无忧无虑,然而一切发生了变化:女孩,学分,父母成了他压力的来源。不要说天朝了,就算是美利坚的孩子也是一样的,男孩都是一样的,他们这些孩子还是蛮拼命的,女朋友要拼来,工作要拼来,什么都要拼来,不拼不行,躲避不及,挥之不去,社会给予男性的定义是相当刻薄的,长大成人也就意味着你必须面对生活上的种种压力,如果性格内向,没有倾诉的对象或者释放出来,就会憋成神经病,甚至会抑郁,有自杀的倾向。我们的小哥就是差点被憋成神经病,他从前认为上好大学才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过上上流生活,过上上流生活才能找得到女朋友。这就导致了小哥焦虑、紧张、压力。(差点被小哥的人生观吓哭)还好,经过这几天的所见所闻,小哥成长了不少,他明白了朋友家人才是最重要的,爱情可遇不可求。当面对小哥一大堆倾诉时,心理医生告诉了他一句名言:”主啊,赐予我力量去改变那些我能改变的事情,赐予我勇气接受那些我不能改变的事情,并且有智慧去分别这两者的不同。“(出自Reinhold Niebuhr的祷文)

然后病房的神经生病朋友们也告诉了小哥不少把妹的技巧,比如:
”女人喜欢被问问题。“
”小伙子你知道泡妞的秘诀是什么吗?“
"I love you."
(U2和Vampire Weekend被黑出翔哈哈哈哈…)
以及鼓励小哥走出困境:”“If you’re not busy being born, you're busy dying.”(出自鲍勃迪伦歌的歌词)字幕的翻译是如果你不抓紧时间从新开始,你就会一步一步陷入泥潭。但是我觉得还不如直译的好:如果你忙着生存,就等于着急去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为什么那么拼命了!拼命没什么不好,无论男女,只是一种人身观而已,你拼,还是不拼,没人会质疑你,除了你自己,到底哪种节奏属于自己,没人能介入你除了你自己,自己最明白。

最后,小哥暂时解决了烦恼,得到了真爱,帮助了朋友。然而,出院后他也不得不面对问题:作业,学校,朋友,老爸。但是出院的今天和上周入院的昨天不同在于,小哥第一次抱着积极的眼光去追求他想要做的事情:”骑车,吃饭,喝水,聊天,乘地铁,读书,看地图,画地图,搞艺术,申请盖茨学校,告诉老爸不要因此产生压力,用吧老妈,亲吻小妹,亲吻老爸,和诺埃尔亲热,继续和她亲热,带她去野餐,和她一起看电影,和埃伦一起看电影,和尼亚一起看电影,参加聚会,告诉别人我的故事,在精神病房做支援者,帮助像鲍比一样的人,像穆塔哒一样的人,像我一样的人,继续画画,画一个人,画一个裸体的人,画诺埃尔的裸体,跑步,旅行,游泳,蹦着走,是啊,我知道这很挫,管他呢,我就要蹦。平心定气,享受人生。“
这部电影冲着艾玛罗伯茨去看的。所谓治愈系小清新,大概说的就是这部电影了,很少青春系电影令我感到,这部就是少有其中之一。

 6 ) 两句记忆比较深刻的对白

1
Lord, grant me the strength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the courage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t,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自己力所能及之处要努力去改变,自己力所不能及之处的就要努力去接受(最后那句就是强调不要在毫无努力的前提下就去接受本身自己可以改变的,也别顽固不化地去妄想改变不可改变的) 。

今天看到@张颐武 的一段微博,发现和上面这句有相交之处(change the things I can,know the difference):
年轻时遇到挫折,常一下子想到终极,如社会不公,价值混乱,悲愤之极,有可能。但多数情况和小环境具体事有关,稍思考就会有努力方向,或是人际关系问题,或是竞争者精明,或是自己某方面不擅长,也会有偶然性。找具体路径努力就切实,有时不着急再看机会,古语说:“怕跌的学不会走路。”有韧劲才行。

2
if you're not busy being born,you're busy dying.
你不是在努力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就是在浪费自己的人生,没有裹足不前之说。

(后来才知道这句话出自肖申克的救赎~~orz~)

 短评

精神病 但不代表精神有问题 而是有病!

6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一般精神病或治愈系的电影,没有太大的深度是入不了我眼的 = = 不过如果分入青春励志爱情故事的类别,又没什么亮点 = = 麻痹,谁叫我是万恶的挑剔型处女座!

11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还行

简简单单,率性而活!温馨版【飞越疯人院】。

14分钟前
  • 推荐

life is kind of a funny story~~~才开始看感觉和cashback的风格类似,精神病院又让我想起了girls interrupted,不过这部显然打的暖暖牌~~~ER美死了!!

16分钟前
  • 失控的死胖子
  • 推荐

美国少年的压力也蛮大的——他们真的拼比找妹子,也真的拼比以后能不能当上总统

17分钟前
  • sheepwhite
  • 推荐

“if you're not busy being born,you're busy dying.”一部不怎么会有笑点的小品,里面很多演员是之前就已经喜欢上的,看过之后只会更加喜欢。也许电影看上去有些混沌有些不明所以,但或许这就像青春时期的心理,有些混乱但又充满希望。★★★★

20分钟前
  • Q。
  • 推荐

真的像Zach Galifianakis讲的一样,片子开始看Keir Gilchrist那张苦逼脸真是煎熬,好在中间某些段落和结尾各种阳光活力迸发,喜欢片尾……Emma Roberts挺漂亮,期待她和FH合作的新片。Zach Galifianakis角色好纠结,不再没心没肺。

23分钟前
  • Hey Johnny
  • 还行

有点闷,也不觉得funny,倒是Emma超美的。

27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萌妹子 and The XX . 大合唱那段很过瘾~ 国内要是有这样的医院就好了。

30分钟前
  • 小肚子✨
  • 还行

少年版飞越疯人院,海报我很喜欢

33分钟前
  • B-B-B
  • 还行

3.5星。剧情并未有多少高潮,但是比较写真,胖子Zach Galifianakis并未有很多发挥,不过剧本还算比较可爱。小女主很漂亮。生活的重拾和定义。喜欢中间的卡通过渡,和片尾的设定,多处蒙太奇很有观赏性,breath,live。

3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发生在精神病科的温暖治愈系故事❤~~~~ 姑娘真漂亮啊!! 也许看起来有点儿扯淡,但是它就是想告诉你“一切没那么糟”。 ps: under pressure用得很好,放的是原声,但是在这个故事里,此情此景此曲,很感人~ 看完之后我又把under pressure那段返回去看了一次

40分钟前
  • 💈喝点中药💈
  • 推荐

青少年与死亡话题,配上大卫·鲍伊的歌,出人意料的轻松治愈。男主就像一件干干净净的白衬衫,很讨人喜欢~ (“It Follows”里居然也是他;“倒错人生”里演了三季的小gay)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49分钟前
  • 空羽
  • 推荐

怎么死不是问题,怎么活才是挑战。诚恳、幽默。Zach Galifianakis极有戏。

5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很可爱的

56分钟前
  • Effi
  • 推荐

少年轻松版飞跃疯人院,好吧其实我还是冲着Emma Roberts来的,继续萌倒。

58分钟前
  • 格林先生
  • 还行

her legs...

1小时前
  • 我不绝望
  • 还行

想到周国平的那句“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总有某些时候,我们会轻易被一部电影打动,被它治愈,然后继续我们的人生。

1小时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this is what we called 治愈系小清新

1小时前
  • lomo36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