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

HD中字

主演:查理·卓别林,宝莲·高黛,亨利·伯格曼,Tiny Sandford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3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摩登时代 剧照 NO.1摩登时代 剧照 NO.2摩登时代 剧照 NO.3摩登时代 剧照 NO.4摩登时代 剧照 NO.5摩登时代 剧照 NO.6摩登时代 剧照 NO.13摩登时代 剧照 NO.14摩登时代 剧照 NO.15摩登时代 剧照 NO.16摩登时代 剧照 NO.17摩登时代 剧照 NO.18摩登时代 剧照 NO.19摩登时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摩登时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十年代的美国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受尽压榨,成为了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查理(查理·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饰)就是一个底层市民,他在一个机器隆隆的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卷入流水线机器的皮带里,令人苦笑不得。 查理尽管贫穷,但却很善良。他在路上搭救了流浪女,和她一起生活,家里破烂却又温馨。每次身无分文的查理为了找到吃的,都会故意犯事,以便进入监牢。光景一时间有了好转,流浪女成了歌舞红星,然而好景太短暂了。©豆瓣寻找美人痣大力神重生血浓于水我们的天空 第二部情定少林寺零容忍没有养老的资金爱与诚2000热血武道大叔,乖乖宠我2辅佐官2:改变世界的人们CBI重案调查5:斗智宠物情人2011爱到病除哈林教父 第三季炮弹专家龙凤令假日总动员飓风战警渡你一世安暖摩天营救(国语版)时空线索冷酷无情:冰咖啡毒杀案菜鸟老警 第四季百货战警2陪着你走1998间谍教室敲2022还好有中餐恶搞之家第八季复仇少年迷案寻凶DEAW 13:泰式单口喜剧弗洛拉与尤利西斯化身博士1920恐龙行星宾虚2016这里好无聊,快来接我稻浪上的梦想家陪护一小时娜奥米第一季产科医鸿鸟

 长篇影评

 1 ) 笑中带泪的社会喜剧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的第七十五部影片,也是他最后一步无声片,最后一步流浪汉影片,从影片的题旨和创作思想是来看,该片是卓别林对于社会,人生及电影艺术的一贯思考的延续和发展。
1、该片延续了同情劳动人民的叙事语态,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把人变成机器,变成零件的罪恶 在他看来,西方的工业文明并非尽善尽美,它不仅造成了大批工人的失业,而且由于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和追求最大利润的管理模式给工人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2、该片是卓别林流浪汉系列的集大成之作,表现了他对现代工业的不人道的抨击,反映了大萧条时期,工人阶级中普遍存在的不满情绪
3、该片保留并发展了卓别林式的以“含泪的笑”为主要特征的喜剧电影的表现手法。其中许多段落让观众看了不能不笑,但笑完之后又不能不生发出深刻的思考,影片中的夏尔洛仍然是个“绅士流浪汉”,还是个羡慕并竭力模仿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失业者,但和以前的影片相比,该片的社会批判意识更强,如片中出现两次警察镇压工人的场面。

 2 ) 默片世界中的天才

2012年《艺术家》生擒5项奥斯卡大奖载誉而归
这部用重回黑白默片时代作为形式感的作品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默片时代以外的人开始追忆,怀念默片

曾经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大半个世纪后法国导演用一本《艺术家》来缅怀那曾经辉煌的艺术,缅怀那曾经辉煌的艺术家
这其中卓别林必定是人们记忆深处浮现的第一人

1914年卓别林第一次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形象出现在黑白默片中到1936年他最后一本默片《摩登时代》,整整22年,卓别林带给了观众一个又一个经典的瞬间。直到他的第一本有声电影《独裁者》出现,至此,默片终于寿终正寝了

《摩登时代》不仅是卓别林告别流浪汉走向新的艺术辉煌的起点,它更是默片的一个辉煌的句号。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电影已经走到了有声片的时代,但是卓别林却固执地认为肢体形象和动作语言更胜于对白的艺术感染力,所以他为这部电影加上音乐及了少许的音响效果就上映了。虽然有些“开历史倒车”,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摩登时代》是一部在思想准确、艺术正确的电影。虽然结尾稍显俗套,但是影片却拥有那个年代好莱坞电影里关于“人与机器”的关系最为深刻的思考。在卓别林的演绎下,被机器同化了的人的形象呼之欲出——看看今天那些离开了网络和手机就无法存活的新新人类,卓别林的艺术洞察力和先见之明可见一斑

同时卓别林通过《摩登时代》也批判了许多当时社会的不公与不平,片中主角经历了工业时代的“人肉赶工”和罢工,经历了大规模抗议游行,经历了冤枉入狱,等等等。当然还邂逅了流浪女,与她一起编织属于他们的梦想。一切的一切都在卓别林幽默诙谐的小人物式调调中让观众感同身受。在经历一次次的失败挫折,影片的最后卓别林的那句“Buck up - never say die. we'll get along! "和那个拉着流浪女走向镜头用手指笔画笑脸的画面终将成为经典,深深影响到我们,深深影响到这个世界。

卓别林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电影大师,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那么多的经典
希望像《艺术家》这样的非商业大片在今天也能有更多的人欣赏
以此祭奠那些尘封在黑白世界中的天才

 3 ) 资本主义的奴隶 幽默背后的悲哀

乍一看“摩登时代”,在我的脑海中首先冒出来的就是英语单词“Modern Time”,而在我们现在人的眼中,“摩登”似乎就是“时尚”、“现代”、“潮流”的代名词。它与舒适、奢侈、高贵的生活状态相联系,但是在1936年拍摄完成的《摩登时代》中,此“摩登”又非彼“摩登”。在看完这部黑白电影后,我感觉主人公夏尔洛所生活的摩登时代,无非就是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快速发展后给资本家带来的享乐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生产力的进步让资本家成为了最大受益者,而广大的下层劳动人民却由地主的奴隶变成了机器的奴隶。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大危机,在大危机的动荡下,资本主义体制也逐渐发生转变,由从前的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美国作为此次大危机的源头,经济大萧条、银行工厂倒闭、失业率激增、社会动荡等让美国陷入梦魇。在美国,一方面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失业流浪人员多达60多万,无数家庭流离失所、忍饥挨饿;而另一方面,垄断资产阶级为了保持垄断价格却把几百万头猪、几十万吨的牛奶、几百万亩棉花肆意糟蹋。这种病态的唯利主义心理充分暴露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喜剧大师卓别林创作了这部经典的无声电影。影片中的主人公夏尔洛就是在资本主义压迫下和在经济危机摧残下的广大无产阶级的缩影。马克思说过:“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夏尔洛为了生存,机械地在繁忙的流水线上做着扭螺丝冒的工作,而且他的行为一直被雇佣者监视着,甚至在洗手间里都设有大屏幕监视器,可以说工人们没有一点私人空间。马克思还说道:“它(资本主义)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夏尔洛在影片中就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试验品,为了减少工人吃饭时间,让工人在吃饭时也能工作,资本家发明了“毕罗自动喂食机”,但是机器的崩溃无疑是对这种剥削行为的讽刺。我想,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资产阶级对工人们的这种“炸血”式的剥削——“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当我看到夏尔洛被机械式的忙碌工作逼疯时那些滑稽的动作时,我真的笑不出来,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他能你开这个“吃人”的工厂。后来,他真的因为精神失常而进精神病院修养了一段时间,而当他穿着西装革履,带着小礼帽走出病院的时候,我感觉到此时此刻作为一个工人的最基本的人格尊严才得到了保障。后来他被误捕入狱,那段时间可以说是他最开心的时光,不愁吃、不愁穿,也没有机械劳作的压迫,更没有资本家的指责和监控,没想到在那个时候,“监狱”却是工人们最好、最舒服的栖身之地,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啊!   令人欣喜的是,夏尔洛得到了流浪女的青睐,两人在颠沛流离、混乱窘迫、逃避追捕的环境下相依为命。爱情总是能给人们与温暖,虽然无情的资本家一直在用金钱和利益冷冻着人们的心灵,但是人们心中那永不熄灭的星火却永远温暖着每一个人。影片最后,这对情侣携手并肩,一起用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支撑着彼此,坦然迈向前方。虽然我们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在等着他们,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变,那么无产阶级将永远生活在资本家的奴役之下,那么又何来幸福、快乐可言?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又不禁联想到当今世界的“美国次贷危机”,虽然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别,但是对于底层工作者们的影响却是异曲同工的悲怆。正如央视记者白岩松访美时在华尔街看到的情景一样,豪华的餐馆旅店还是顾客盈门,对于中高产阶级者来说经济危机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大伤害,而对于无产阶级者来说,失去了工作就是去了生活经济的来源,好比断粮、断奶一样,他们的生活却是异常艰苦、辛酸的。

 4 ) 经典

有人说《城市之光》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电影,但我依然认为这部《摩登时代》才是卓别林默片时代最后的收尾之作。现在回顾《摩登时代》的拍摄年代,我们不得不佩服卓别林的强大。此部影片摄制于1935年,这时好莱坞已经是有声电影的天下,无声电影已经濒临退出历史舞台的边缘,而局部彩色片也在这一年诞生,这是一个电影摄制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但很多人总是固守着一些东西不肯放弃,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古板!正如音乐届的恩雅一般,卓别林就用他的《摩登时代》向我们证明了这种坚持的伟大。卓别林始终认为肢体语言的表现才是电影艺术的真正的精髓,而这一理念在现今电影技术大爆炸的今天依然极具指导意义。在卓别林的坚持下《摩登时代》正如传统无声电影一样屏蔽了对白,只留下少许音响和背景人声,而它也证明,经典不会因为形式而失去它的色彩。

 5 ) 一些人在迷失,一些人在满怀希望的做美梦

在youtube上一口气把这部片子看完了。
冲着贫穷者与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的主题去看的,片子也确实反映了这个问题。
资本家们开工厂,流水作业,加快进度,工人们都是单调的重复同样的工作。
卓别林饰演的是一个普通的有些疯狂的小工人。
由于机械化的工作而产生了种种搞笑的事情。
想来现在不也是打着共产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吗。流水作业不还是很普遍的吗。
跌跌撞撞的在动荡的局势下,他成了精神病人,罢工游行的领导者,成了商店的看门员,成了监狱里的常客。
而其实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小市民。也许用小市民来形容他不太恰当,他没有那么世俗。对于描写小人物的电影,我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我们都是小人物。
他的遭遇其实与阿Q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在动荡时局,不断地变换角色,而自己却全然不知。
与他们相反的,我们,都在挣扎的想要得到些什么,往往欲速则不达。
贫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去到高级餐馆里狂吃一顿,然后拿着账单把警察找来,在警察局住上几天就是了。
梦想着住在豪华的家里,其实简简单单的一个木房子就已经让我们高兴不已了。

别人在忙着挣钱。在不停的拧螺丝。
他和女孩手拉手一起在光明的大道上幸福的向前走。

摩登年代,一些人在迷失,一些人在满怀希望的做美梦。

 6 ) 黑与白的摩登时代


  
  家里忽然多出一套黑白电影系列,来源处不得而知,好像是别人送的,又好像是别人家里放不下,到了别人的别人家里,再辗转过来。我天生爱旧物,喜出望外。
  
  老电影推崇主题明晰,好要好得彻底,坏就坏得极致,抛开悲喜剧中的夸张成份,演员和剧情都在卖力的讲故事。但力气大,却失掉了一点点浪漫,或者说是幻想的空间。不试图骗小女生,不设埋伏下圈套,很多意味深藏只在直白的对话中稍稍透露一些。即便故事曲折凄苦,在黑与白的色彩对比下,一切都轻描淡写起来。多数时候,女主角总美艳得惊心动魄,这个是要讲究的,比如这一家爹爹穷得要卖女儿,脸蛋要有说服力;那一家女仆与人私奔,沿路讨生活时动人的脸庞总会看到奇迹;而如果不幸,神秘女戏子巧遇翩翩薄情郎,那婆娑掉落的泪滴会让人唏嘘,多么万恶的旧社会。与她们配戏的对手,可以与容貌无关。黑白影像中的男性,需要动用所有的肢体语言来展现魅力,时而悲愤,时而傻笑,往往超出传统审美范围。这样才使得故事更像个故事,而不是戏台子上的才子戏佳人,或是将军别美人。
  
  
  从黑白过渡到彩色,满足所有服装,夜色,酒馆夜店的场景戏份需求,但演员穿着锦衣华服,在七彩的霓虹下闪闪发光,我却看得懂,她配错了鞋子拿乱了包包,他明明是个三百年前的侠客,为什么要露出酒红色的头发。我说的有些以偏盖全,然而我只能在黑白电影中找到那样的浑朴直接,而现在,太多含蓄讨巧,就连贞洁烈女也会用360度转身,与男主角来个“二人转”,转呀转,两眼泪汪汪。这欲说还休的放纵,让影片又好又叫座,观众也是爱看幽默戏的呀。
  
  说起黑白电影,印像深刻的是《摩登时代》。卓别林这个老笑星,活生生的成为赵本山的模仿对象,全世界的悲剧都有不同的喷泪点,而所有喜剧只呈现一种欢乐:意外的肢体冲突、俏皮的面部表情,再加一点得意洋洋的天真。他们很有系统的研究人们的爆笑点,从镜头这端跳到那端,你不肯笑么?那么再大胆一点,跳着芭蕾,逛到反派面前,翘起兰花指用慢动作煽他一掌。这下,你肯笑了罢?卓别林的逗趣就是巧妙运用了新鲜的憨拙,而更妙的是,他在快速的场景变化中随着节拍,用无辜的眼神和清晰的面部表情衬出热闹与他无关,他,所有的刻意全是无意的。不知道是否有人看了《摩登时代》,会像我一样忍不住要掉泪。喜剧演员最爱拿小人物说事,偏偏生活已经够惨了,忍饥挨饿是穷人的习惯,却仍要对未来无比憧憬。说服自己也许简单些,在亡命天涯的起程中,还得要把女主角安慰得好好的,并许下诺言,“我希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鼓起勇气来,别泄气,我们会好起来的”。这位时时会出状况的流浪汉开始闯天下,长长背影下,女主角动人的姿态带着凄凉。
  
  我喜欢单调的电影镜头下,出现的字幕,无声无息,却又血淋淋。

 短评

这是卓别林第一部有声片,他尽可能写一个对话剧本,尽可能尝试一次“声音”的实验,然而由于卓别林坚持一贯的“流浪汉”角色,“声音”似乎又与角色不协调。反观,声音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听到的机械设备(有声)对人的打压(无声)正符合了电影主题的象征。

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如果电影不曾有过卓别林,该会是一个多么无趣的世界。光前30分钟就让我几度笑岔了气。荒谬有理,喜谑至极!

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卓别林无疑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电影大师之一,他的作品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摩登时代》是卓别林的代表作。

10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力荐

老板永无止境地剥削工人,工人不仅上班要打卡,连上洗手间都要打卡。工厂所有地方都装了监控,包括洗手间,决不允许员工有偷懒的机会。老板成功把员工逼疯了,一看到螺丝或者像螺丝的东西就想去拧一下。工厂太冰冷了,让查理感到温暖的地方,反而是监狱。监狱有吃有喝有住,以至于他都不想走了。他出狱了都要故意犯罪,仅仅是为了重新回到监狱。别人有幸福美满的家庭,而他和流浪女只能坐在别人的家门口做白日梦。果然“伟大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PS:卓别林兼任制片人、导演、主演、编剧、配乐,最后竟然一个奥斯卡的提名都没有?

11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快一个世纪的电影,倒是却不衰落!

12分钟前
  • 多看电影爱电影
  • 还行

卓别林的喜剧高级的地方是不讽刺底层人,而是永远站在弱势这一边。相形之下,今天的电影创作者不仅仅是充满铜臭,是充满了恶臭。

14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力荐

靠,看了才知道,星爷有那么多东西是从这里学来的。

16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当人不再是人,而是机器

17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力荐

失业时日子那么难熬,工作时又避免不了被异化

19分钟前
  • 曾于里
  • 力荐

[2006-05-02]曾经有一段时间看了卓别林的一些电影,更加相信自己的论断:电影在不停的大踏步倒退!![2021-02-20]陪孩子重看了 Modern times 和 city lights。卓别林真是伟大的天才电影人。

23分钟前
  • 林愈静
  • 还行

经济萧条,失业严重,穷人潦倒,贫富不均,企业主压榨,社会混乱,体制不合理

25分钟前
  • Dyingpluto
  • 推荐

惭愧死了,这才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卓别林的电影。在放映之前我还想,为什么人们要叫他“大师”?不就是一个演员么。结果几秒以后,字幕上映,导演,编剧,主演,甚至音乐配乐都是卓别林创作的。我完全被震撼,真的是大师啊……这是一部又辛酸又喜剧的片子,对当时的社会不论是在工业,政治,还是生活

29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上流社会的狗没听过饿肚子的声音

32分钟前
  • Evans
  • 力荐

人的异化,极富前瞻性,即使放在今天看了依旧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卓别林是个极为矛盾的个体:一方面,他总是对社会那些最深入肌理的顽疾给予毫不留情的讽刺和抨击;另一方面,他也是个执拗的人性本善论者。

3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开头工厂那段真是创意十足,后面就弱了点了

37分钟前
  • Omega
  • 推荐

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可悲可叹可怜。夸张的表演,展现那个时代中苦不堪言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底层阶段,从笑声中看到当时社会现实,结局时主角相依微笑走向远方却又给观众留下希望。无论是表演力还是影片所传达的思想均足以让百年后的今天羞愧

42分钟前
  • 闻君有白玉美人
  • 力荐

永远的卓别林

46分钟前
  • jijo
  • 力荐

有些电影永远都有一个别名叫做——经典~~

49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时代真的进步了吗 我们更幸福了吗 996 货拉拉 拼多多 外卖小哥 内卷 房价 教育 哪里是我们的栖息之地

53分钟前
  • 来都来了
  • 力荐

第一部卓别林。机械化的生活中总还存在角落里的闲适,苦难也可以被享受。可以看出所有群戏、高速剪辑、长镜头都不是卓别林用来炫技的资本,一切都只为更好服务笑料。而这正是影响了憨豆、星爷乃至猫和老鼠的源泉,旧时代电影的本真在快餐潮流的冲洗下,总是显得愈发珍贵。

56分钟前
  • Ocap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