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

1集全

主演:杨振宁 / 杨苡 / 巫宁坤 / 马识途 / 潘际銮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九零后 剧照 NO.1九零后 剧照 NO.2九零后 剧照 NO.3九零后 剧照 NO.4九零后 剧照 NO.5九零后 剧照 NO.6九零后 剧照 NO.13九零后 剧照 NO.14九零后 剧照 NO.15九零后 剧照 NO.16九零后 剧照 NO.17九零后 剧照 NO.18九零后 剧照 NO.19九零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九零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土在战争中沦陷,大学被占领、被炸毁。一群十八九岁的青年学生,他们匆匆出发,徒步南迁,横穿湘黔滇,最终在昆明高原组建临时大学——由清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的西南联大。   他们穿过一座城去听“史上最好的国文课”,听托赛里的《小夜曲》,也和先生们一起抱着书跑警报、加入飞虎队. .....   对这些今已年过九旬的“九零后”老人而言,西南联大不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而是依然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   杨振宁、许渊冲、潘际銮、杨苡、王希季、马识途......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联大学子联袂“出演”,带你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群星闪耀的年代。假装我是美羽小姐老友餐厅最后的战士谍影重重3食神归来2020尤巴县突发新闻旧爱闯空门弃卒少年包青天 第二部半径5米一个母亲的复仇 (国语版)百味超市第二季美丽的灾难当尼采哭泣来魔女食堂吧煞到你英国佬午夜佩拉宫白月光拯救计划浪漫满屋2孤雁台湾黑猫旅社我们由奇迹构成我的三平方盒子超级巨星柳白冷暖人生父亲的身份(2021)天下第一镖局2长风厉战火中的伊甸园雪花那个飘爱的奇迹SNH48 BLUEV出道成长全纪录老鼠街东游记年少轻狂2015红潮风暴

 长篇影评

 1 ) 2021.5.23 《九零后》于我

今天是2021年5月23日,袁隆平先生去世的第二天,晚上6点学院组织我们在小剧场看了纪录片《九零后》。这一次高校路演,相对于其它路演而言从时间节点和题材方面对我来说都很不同,所以我拿起笔,试图去记录些什么,尽管生疏,但想倾诉。

下午上完英语课,上课的地方离学校只有1.3公里,因为不想错过太多内容,虽然没钱,但还是“奢侈”了一把,打的回学校、赶这一场我期待已久的电影。到了小剧场,庆幸电影未开始,找到倒数第三排朋友旁边坐下,第一次看见小剧场里放置了大荧幕,师生们都坐在下面静候佳片。关闭所有灯光,关闭剧场门,剧场陷入黑暗中,电影也开始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刻。作为为数不多的集体观影,学院此刻好似回到了我未曾谋面的20世纪。

一直很仰慕西南联大师生的风骨,通过这部影片,我对西南联大更了解,在观影过程中也数次落泪。它看似是一部主旋律的纪录片,讲述国家危急存亡之时中国最顶尖的知识精英的选择,讲的是先生们在面对抗日战争的时候想的是怎样科学报国,但是它不是像很多科教视频那样生硬的灌输,而是把艺术和民众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联大的师生关系很令人艳羡,老师和学生私下也会聚在一起聊天,亲同一家。我想这跟时代背景、大学教育背景和联大兼容并包的教学理念有关。很羡慕这样的师生情,现在大学里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好像很远,因为老师们都很厉害也很忙,我们又人数众多,老师们未必能记得每个学生。

观看时,我想起我上学期的通识课老师来。我修读的是一门建筑课程,老师学识渊博,令人敬佩,我和同学们很爱听他讲课,他会让我们上台分享自己的看法,什么都能说,课堂上也聊到了很多建筑之外的事情。有一天去上通识课的路上,我正走着,有个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是这位老师。我很开心,因为平时上课虽然坐在第一排但没怎么发过言,那么多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老师竟然记得,还主动跟我打招呼,第一次碰见这样的老师。我们便一道前去教室,路上谈起各自的故乡。对我来说,这是太难得的经历,感谢通识课,不仅教会我很多东西,而且让我意识到在某一专业多有研究的教授未必就是高高在上的,很多老师愿意同学生亲近。

说到时间节点,我很感慨。一是在于今天是袁老去世第二天。未曾谋面,先蒙其恩,先生之风,山高稻长。和袁爷爷一样,纪录片里当年青春飞扬的青年学者们已然成为了九十多岁的老者了,但是到九十岁,袁爷爷还在工作,先生们也还在读书、钻研。从他们身上,我是真的看明白,只有不断思考学习才能让人思维灵活,只有常想着为国家、为人民带来点什么才能成为“Pure Enough”的人。

二是看这部影片是,我也正处于和他们当年一样的黄金时代——大学时期。大学是人和人相逢的场所,在大学这种群居式生活之下,有很多难忘的经历。一次争得面红耳赤的观点争执、一起在影院并肩看过的无数部电影,所有的这些平平无奇都会成为日后回忆大学时的点点星光。当年的他们和如今的我们一样,也是充满少年心气,也会想着怎么和喜欢的女同学见面,也会收获很多珍贵友谊。但他们即使在“跑警报”时也带着书本,在战壕里也聚在一起讨论问题,学成之后,他们创造出了令世界瞩目让中国人腰板更直的氢弹、原子弹、人造卫星。我所要学习的,是他们对待知识的态度和理想的高度。

升入大学二年级,我有一段时间非常的困惑,既然无论有如何成就,人最后都会成为“黄河沙”,那么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为此,我还去咨询过学校的心理老师,但她的回答好似不能完全说服我。经历昨天,看完影片,抛开那些格式化的语言,我想说人生的意义很大程度上的的确确在于能为所爱的人、事、物做点什么。站在经济腾飞的21世纪20年代,我们物质上应有尽有,再也不用挨饿受苦,但总有些精神不能丢掉,总有些远方的人不能忘记。坐在倒数第三排占据着相对制高点,在世界陷入短暂静默的1个多小时内,我观察到除了零星几个同学亮起过手机屏幕,大多数同学都沉浸在电影中。

影片结束后,掌声持续,这是我们对西南联大师生和纪录片制作者们的敬意,发现我的通识课老师携夫人、儿子坐在台下。

是今天这么一回,让我希望大学生活久一点,让我想要把书读下去。

5月29日,请去电影院吧,那些我苍白的文字无法表达的,让它用影像告诉你。

 2 ) 人类群星闪耀 旷百世难遇

第一次听闻《九零后》这个片名,难免会有被“误导”之感——尤其是在知道与剧集版《西南联大》有联动之后。而看完本片,才明白何谓“九零后”——这是一群年过九旬的当年联大学子的采访记录,以他们的回忆为主线,串联起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的历史场景,回忆彼时群星闪耀、大师云集,一个在战乱与贫穷中仍然盛放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荣光年代,崇尚科学民主的气氛兴盛,人文艺术百舸争流,堪称建构起近现代中国各行各业中流砥柱的脊梁,真乃“旷百世而难遇者哉”!

本片整体来看是《西南联大》的微缩和延展,从三校合并渊源开始,及至抗战白日化、分头抵达昆明,重点回溯联大在战争日子中的学习生活,剧集中最终返平津一段未提及,而是新增了建国后研发“两弹一星”及当年诸多莘莘学子怀揣初心在各行各地发光发热的情状。两者皆重点阐述联大之自由独立的精神、勤勉刻苦的学风、热血爱国情怀如何在近百年时间凝练下依旧保持本色,以一腔孤勇达至近现代学术巅峰、筑成中华脊梁;都调用多方影像和实地采访(本片部分无法重现的场景以动画形式还原),资料支撑殊为详实,尤其是本片让亲历过这一切当事人出镜口述,更增感慨之意和感人之情。

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联大学子在镜头前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杨振宁、许渊冲、潘际銮、杨苡、王希季、马识途......这些终生铭记联大学号的人,当年有人加入过湘黔滇旅行团,有人不远万里飞奔故国,都曾在硝烟中抱紧书籍跑警报,都曾在铁皮屋顶下听着昆明的雨痴醉听课,也曾在臭虫叮咬的睡眠中做着千秋万代理想的大梦。这些“九零后”在走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依然保持着明亮赤子心和不息热血梦。

细节部分与剧集有些许重合——如巫宁坤含泪唱起《松花江上》,想起他在最深重黑暗的岁月与沈从文作品的重逢并收到恩师的勉励长信,感悟到沈师之“柔弱中有强韧”的精神感召,而本片尚未制作完毕,巫老已离人世,想及他的经历真是令人泪目。穆旦虽然只能作为动画部分出现,但其诗歌引用的象征精神一直长存,无论是本片还是剧集都阐述了其个人经历对诗风变化的影响,他自身的命运终究是与时代的命脉共通的(1940年他在西南联大外文系毕业留校任教;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抗日战场,从野人山战役的死亡中幸存)。关于这两位文人,张新颖的《九个人》一书中有相关内容,可以作为本片的补充阅读。而剧集的重点部分如闻一多上课时的风采、陈寅恪诸师其人其事等(费孝通扶着怀孕的妻子、傅斯年扶着眼睛不好的陈寅恪),也皆有提及,包括动画中静止的陈梦家和赵萝蕤身影,让人无限怀缅昔日文人的铮铮风骨同时,也生出丝丝怅然。

我们今日提起“西南联大”,首先涌上心头的可能更多一种象征,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高洁与自持、严谨与浪漫并存的学术氛围,一个再难遇见的巅峰。我们也许会怀着憧憬去想象那一代人未绝的《未央歌》,因为这个时代需要这般清洁的精神和纯粹的治学心态。片中提到“pure”——正是彼时无数联大学子们的共同特征,他们高唱“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校歌,在国家危难之时毅然决然投笔从戎(片中有列出参军名单);在艰苦环境里攻克学术难点,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基础科学都可用硕果累累来形容,不仅在乱世中开创出一片求学的“桃花源”,更是泽被后世殊为深远——涌现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0余位两院院士,堪称人类群星闪耀时。

影片以杨苡先生的访谈开场,回忆起与巴金的友谊和对其二哥的少女暗恋心思,真是太可爱了!穆旦曾就萧珊的逝世写信给杨苡:“蕴珍(萧珊)是我们的朋友,她是一个心地很好的人,她的去世给我留下不可弥补的损失。我想这种损失,对你说说,你是可以理解的。究竟每个人的终生好友是不多的,死一个,便少一个,终于使自己变成一个谜,没有人能了解你。我感到少了这样一个友人,便是死了自己一部分。”他和巴金的交情也是极好的,毕生翻译黄金期得到过他们二人的全力支持;而本片开场时,镜头扫过杨苡书桌上那些老照片,听她提起的那些旧名字,只能感叹100岁又有何妨呢,昔年峥嵘岁月,亦有少年的烂漫情思,回想起来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他们拥有彼此青春的见证,可真好啊。

最可爱的当属许渊冲老爷子的各种吐槽,他和杨振宁对彼时大一文学课几位老师分期执教的看法完全相反——前者觉得很有用,后者认为太乱了,文理科思维的差异呈现太过有趣,也侧证离乱弦歌中百花齐放的治学态度,这么开放包容的授课方式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和前瞻意义。不惟是上课方式的自由,治学之道也力求做到真正“以人为本”,如果拿学历和职称去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如果拿合格分数去考量所有学生,那么很可能某些大师会夭折在起跑线上。

重温这些“九零后”的青春作伴多么可贵,往事不可追,那些逝去的些微时光在影像纪录中终究得以存一缕气,也再次证明影像作为文献资料的同步性——如若再不记录,那些鲜活的记忆真的要化为怀旧的尘土了。20世纪的离乱与迁徙,卑微与骄傲,悲壮与辉煌,散落到每个人身上,也会刻下时代的印记,他们以热血青春,以孤绝之勇,以心怀天下之大志,成就“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很多年以后,我们都会怀念这一批“九零后”,怀念那灿若星辰的未央世代。

 3 ) 我收获了什么

忽然想起来之前和同学一起看的。看之前挺期待的,看完之后,没什么感觉,没什么收获。感觉就像是叙述了那些人人皆知的事情,起码大部分内容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新意。对于西南联大的思考,对于联大学子的采访,没有新意,没有深度。很难让我去在其中收获一些思考。就像是简单的叙述了一下历史,附上联大学子的采访。去看的时候,还遇上了一个班的小学生一起看。看完之后还要拉横幅拍集体照,每个小朋友都穿着订制的衣服,上面不是写着清华就是写着北大。(笑),可爱到是可爱,可一下子就让我对于这部纪录片的期待值降低了。能够出动班主任,带领集体小朋友一起观看的纪录片,对于内容的深度,就不要有太多期望值了。当然不是说,纪录片必须是晦涩难懂的,只是,在目前的环境中,政治正确是最重要的。对于小孩子的思想输出,比任何时候都谨慎,都集中强化。西南联大,一段在战火中传播知识、在轰炸中顽强生存的历史,可以思考的很多。高中的时候,接触到关于那个时候的书籍,一下子被战火中可自由可散漫可上进可愤世嫉俗,随意的时期吸引,更别提当时抗战的背景了。现在提到西南联大,脑海里只剩下,战火中艳丽的玫瑰,这一形象了。莫名的,我就觉得,这很搭配。开始的时候,我羡慕,羡慕西南联大里面自由散漫随意,爱干啥干啥的生活。在这里,兴趣是第一生产力。不存在玩物丧志的说法,每个人看起来都很闲,都很“玩物丧志,不务正业”,照现在的父母的标准,这些学生,这些孩子,改回炉重造,没救了已经。但是,也正是短暂的西南联大培养出了现在更行各业的顶梁柱,他们为中国建设的付出,从顶尖的那几位足矣窥见。现在提到西南联大,更多的开始思考,苦中作乐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不屈不饶的顽强的生命力。越长大越觉得,中国人能吃苦,更顽强。就像沙漠里的绿植,抓住每一滴雨水,然后还你一片绿洲。在艰苦的岁月中,永葆对知识的渴望,对处境的乐观。这或是我目前最应该学习的。

 4 ) 高效的《九零后》节奏

关于工作节奏这个问题,最近我在上海的广告行业内工作了两个月,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除了快快快,还是快。这样的节奏,使我感到身心俱疲,因为适应这样的快节奏,不仅需要在工作时间内高效快速地运转自我大脑,手上动作,团队协作,同时,还需要挤压原本属于个人业余的生活时间,于是工作和生活就失去了平衡。

但这可能就是视频广告行业的常态?

有一次,团队聚餐的时候,监制老师跟我开玩笑,说我工作时是做纪录片的速度,需要加快。确实,广告行业和纪录片行业的工作节奏是大不相同的,不同的纪录片制作,也有不同的节奏。

一般来说,剪辑这个工种是没有规律节奏的,日夜兼程地在电脑前调整与琢磨就是剪辑师的常态,但我有幸参与了纪录片《九零后》的拍摄与制作的全部过程,也在这部纪录片中参与了剪辑工作,也因此体验到了一种做剪辑工作的“非常态”工作节奏。我们的导演徐蓓老师,认为工作和生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但二者又是紧密相连的,只有好的生活状态才会带来好的工作状态。所以她为后期工作团队安排了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日上班时间剪辑,午休时间一小时,周末也有一天时间休息,后期过程中也从未加过班!这样的工作在常规上班族眼中也许就是常态,但对于影视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却并不常见。当然每一部影视作品的制作周期不同,但我还是想分享一下《九零后》这部纪录片的工作节奏给我带来的感受。

这种看似非主流的工作方式,为我们每一阶段的剪辑都提供了更充足更新鲜的思考,也避免了更多可能因为赶进度而忽略掉的细节。所以有时候头天解决不了的剪辑问题,通常会在第二天或者周末放松的空隙中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这其中有团队进行观点交换推进缓慢的时候,也有观点一致进展飞速的情况,总之就是在相对规律的工作节奏中松弛有度地进行了剪辑工作。于是整个后期过程从最开始的第一分钟到后面的150分钟版本,再从150分钟的版本调整到最终成片的104分钟版本,这个在我看来非常复杂的工作,就这样一帧一镜地在愉快的过程中完成了。这就是纪录片《九零后》的工作节奏。

现在再来思考工作节奏这个事情, 我想每个行业,每个团队应该都有自己的节奏,也有不同维度与深度的探索,需要不同的节奏与方式将我们所需要的内容进行提炼、组接。作为《九零后》这部纪录片的剪辑助理,在跟完了整个项目之后,我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有条理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可以把很多看起复杂的大困难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 然后愉快地一个一个解决掉它们。这是我所体验过的高效又松弛有度的工作节奏。

当然,最后还是希望更多的观众,更多的朋友,在工作之余到电影院,感受一下纪录片《九零后》中的人文历史,也希望我们所有人的生活能够丰富一点,趣味多一点,让生活的节奏律动起来。

 5 ) 西南联大,一种祝福

西南联大,一种祝福

2021/5/25

五月二十号排完学院的合唱,我在川大江安校区没走,晚上看了电影《九零后》,是后劲很大的电影,后劲主要来自它的题材西南联大本身。电影本身的基本功是都达到了的,甚至感觉导演兼编剧很用功,学术考察摸底比《无问西东》好一百倍,讲历史的纪录片就该做到这些,所以我还是蛮有好感的。后来听说导演学过人类学,感到这种材料的扎实其源有自,因此替西南联大这个美好题材而高兴。

杨苡先生第一个出场,她拿出一个老式音乐盒之类的东西,放西南联大当年流行的英文老歌,镜头转到金黄的银杏树梢,转到美丽的校园秋天,转到黑白录像里敌人的飞机飞起来,转到飞机扔炸弹,影片开始,背景音乐一直是英文老歌在唱美好的一天。

可能是又多活了几岁,我对杨苡先生的家里的布置和她小小的女性情调感非常喜欢,柜子上是一生重要的人们的照片,有丈夫赵瑞蕻和孩子们,有巴金,有自己女学生时的相片作为老去时的凭证,这些东西都足以追忆逝水年华。然后片子开始讲南渡西迁的小长征,讲西南联大的房舍条件,讲先生们的课堂,讲跑警报,讲从军,讲那几个耀眼的物理学天才少年的友谊和师从。《九零后》这次终于把穆旦的诗用对地方了,之前那个纪录片电视剧《西南联大》讲穆旦创作就稍显尴尬。许渊冲和杨振宁隔空对吼,许说大一国文课是中国古今最好的国文课,又把我看笑了。导演剪裁好,其实许渊冲的原始版本大概是没这么可爱的。凡此种种,繁华足媚,杂芜相当,但那就像人类的记忆,有一个浑成的总观感,但说起话来总是把记忆拆成了琐碎的一块一块,补丁一样缀起来。当然,如果有一个史观,会连缀得有条理些。

可惜《九零后》不能有太放开说话的特立独行的史观,但这个天花板不一定是剧组的错。但是最终,因为历史是充满坑洼的晦暗道路,它只能拣出当下体面的东西讲讲,所以就讲pure,讲风骨,讲留学生纷纷回国报效好了。世上再无民国女神,世上再无闺秀士大夫,世上再无某某某……如此说话是很讨巧的,怀旧谁能反对,布尔乔亚精神生活之美的精髓,就是小小的浪漫怀念,当年的苦日子今天都回甘,若谁不高兴听这些,就未免有些不尽情。

我的西南联大白月光,如今也是布尔乔亚文化的一种资源了吗?呜呼,我忘记电影的叙事,我记得的只希望是片言只语的访旧谈话、回忆文章段落、美丽的联大风景,以及北方那片偶尔露脸的园子。我自己能把这个故事讲得更深一些,但不是更圆一些。当然也没必要讲圆,轮不到我写校史。但是我晚上、此刻写文章,觉得西南联大的美都是真的,是可信的,不是电影里民国清流的那种真实,而是一群刚毅坚卓活泼自由的严肃工作人,他们的信念和事功的真实。不用dramatic,因为已经平淡到成了绝色,如它自己不知道这点更好。

我的工作,也是学术工作。我的老师们教我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教了我以学术的方式生活和思考,给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把个人的渺小接通那些开阔的劳动和探索,对世界的一些关乎个人的难题寻觅一个答案。我觉得有意义,有营养,而西南联大的学术人做到了,甚至为了学术和真理真的受难,为了正义和自由真的牺牲。不是说知识分子都很干净,但总有高光的那些点点滴滴,就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于人于己有价值,要把它做好的那些时刻。其他的,是命,那就尽人事而知天命吧。

人需要榜样,西南联大给学术工作一种血肉的丰沛,人是趋光的,你那么好,我为什么不追求,你是真的存在过,我怎能忽略这种存在而平庸地活。虽然生活是大片大片千奇百态的庸常,虽然我们要习惯这些庸常的消耗,可是该有理想。不是很难论证,一个西南联大的精神提炼了出来,所以怎么能忍受学术人没有一点理想?我想起我的老师说,大学里建立的理想总有一天会醒,可是哪怕理想醒了,也比从来没有理想要好。我见过西南联大,我知道现实和它的原则有参差,但我不后悔我见到了西南联大。这个电影让我又在联大的光彩里沉静了两个钟头,我感到很满足。

 6 ) 推翻重来,耳目一新

导演说这部电影是她在《 西南联大》基础上的推翻重来,否则就是《西南联大》的浓缩精简,这样毫无意义,也不可能取舍。

“推翻重来”给了观众非常不一样的一部关于西南联大的纪录片,可以说耳目一新。

电影从西南联大组建开始讲起,按照时间顺序,一直讲到西南联大解散。主要讲的不是老师,而是学子。联大解散后,还有一部分讲学生们归国报效祖国的内容。

可以看出当年的学子们是很艰苦的,时代背景也很残酷。可是电影除了学子从军那段比较悲伤、壮烈以外,整体给人的感觉竟然是浪漫的。毕竟是当年的精英学生,是后来的国之栋梁,这群“九零后”在当年如此困难的时期,心中仍然是纯粹的。

贯穿全片的主题曲《松花江上》时而用吉他独奏,时而用口琴独奏,那么优美又那么深情。选取讲诉的故事有的有些欢乐、俏皮,甚至还有关于爱情的片段。

这部电影的情绪基调并不悲伤,主要是浪漫和美好,让人向往那个伟大的学校,因为那个学校播下了希望。

这些“九零后”学子们就是希望的种子,他们成长后开花、结果。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建设了国家,而现在,这些大师、先生们的学生的学生又再次成为希望的种子,未来的栋梁。

大师们都九十多岁了,这部电影里的他们充满了青春,而电影则充满了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尊重和崇尚。

 短评

看到演职员表上杨振宁、许渊冲写的是“自己”,这一刻我被触动了。当听到许老骄傲的说“文科是我,理科 杨振宁 诺贝尔,工科王希季,第一个让人造卫星上天的中国人啊!”感觉自己的爱国情也被点燃了,这一刻,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6分钟前
  • 静待花开
  • 力荐

一段无法复制的历史。会推荐给年轻的朋友们看。青春真的是有共通点的。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的关系,才能无悔于青春。2021.5.4 杭州CGV 点映

11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推荐

@上海首映。九零后指的是一帮现已九十多岁的西南联大学生,和之前的纪录片一以贯之。怀念巴金二哥的杨苡,好哭的沈从文,边哭边唱松花江上的巫宁坤,人称pure的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的邓稼先,帮同学写作业但很容易被看出来的汪曾祺,只服杨振宁的许渊冲,人何以堪的马识途...说到轮流教授学制,杨振宁平静地说现在看来不是很好,不太系统,下个镜头就是许渊冲大喊: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学课...最触动的是师生们在战争中一心保持原本正常求学生活的坚持,以及其中难得的从容,皮实和丰沛的生命力。西南联大成了传奇的丰碑,想想当下,除了神往只有惭愧

15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徐蓓导演分享了创作过程中的三个细节片段:远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巫宁坤先生凌晨两点起床穿上鲜艳的黄色衬衣,等待来自祖国摄制组的采访,讲述西南联大的经历;当罗振诜先生的儿子将摄制组寄去的西南联大的书和光碟放在其枕边后,先生安然离世;以理性示人的杨苡先生在拍摄结束后却留下了眼泪,当徐蓓导演抱住先生的时候,她只说了几个字:It’s just for you。

19分钟前
  • 凝湮
  • 力荐

五星给pure的人

24分钟前
  • 害羞猫猫吉他手
  • 力荐

准确来讲比较像一部校史科教片,以史料搜集+采访为主。这片跟《掬水月在手》类似,都是拍摄对象的人格魅力远高于纪录片创作技法。那种求知学子的才华之美,从容豁达的大家风范,激扬文字的青春岁月,各怀其志的报国激情...旁白也基本选自书信、文学作品,辅以老照片、现代空镜、简单动画等。清北学霸也会吐槽在课堂上学不到东西,会老顽童一样互相揭短,可爱。影片问题就是大概因为有官方校方背书吧,创作者实在是太求稳了,素材面面俱到,缺乏思考,这个地方刚有点要感动,就迅速切到下一个时代下一组人了,像走马观花逛博物馆一样,累。有些地方又有点冗长,完全可以精简掉。这些百岁老人的记忆力怎么那么好?现在还都记得上学时的小事和自己学号,我30岁就已经把大学的事忘差不多了……

2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空镜和漫画串场很美,群像做得还不错。毕竟是一群世界级的头脑,耄耋之年仍然思维敏捷风度翩翩,几乎是人类衰老后最美的样子了。能在这样的片子里看到巫宁坤,看到一些可以延伸联想的历史细部,还是非常感慨的。

29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剧集版《西南联大》的微缩和延展,主干人物等均有再现,细节部分有重叠(如巫宁坤含泪唱起《松花江上》、穆旦经历对诗风的影响、闻一多陈寅恪诸师其人其事等);以采访这些年过九旬的当年联大学子为主线,串联起三校合并历史,(与剧集重合),直至延伸到建国后(这是新增部分),重点阐述联大之自由独立精神、勤勉刻苦学风、热血爱国情怀如何在近百年时间凝练下依旧保持本色,并怀揣初心在各行各地发光发热,无愧于终生铭记的联大学号。许渊冲各种吐槽太可爱,他和杨振宁作为文理科代表,对彼时大一文学课几位老师分期执教的看法既有趣,也侧证离乱弦歌中百花齐放的治学态度。杨苡先生的少女心真美好啊,100岁又何妨!这种高洁与自持、严谨与浪漫并存的学术氛围,堪为再难遇见的巅峰,这是一代人未绝的《未央歌》。这个时代需要这样清洁的精神。

3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节奏有点慢,还可以再紧凑一些。旁白很出戏。整部片子比较适合中小学生群体看。

36分钟前
  • 痞人纯良
  • 还行

為名校拍傳記片的風氣好像始自《無問西東》,但從《掬水月在手》開始,國產紀錄片/傳記片的美學終於在畫面和形式上回歸了傳統,在懷舊中映照當下。看的過程一直覺得那個時代的人很可愛,也很真實:比如沈從文的愛哭,鄧嫁先綽號pure的來源,楊振寧和同學在樹蔭下背《吊古戰場》文時的豪氣,楊苡年輕時離家出走的勇敢及年老後的淡然自處,許淵沖戀愛時候的小心翼翼,謬弘的“大義滅親”與以身殉國⋯⋯出了影院,反思自身,總覺得時代很和平,但是那些前輩身上的閃光點好像在一點點消失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但願盡我餘生可以做到前輩們的千分之一,做一個“有用”的人。

37分钟前
  • 姝尹Y(^_^)Y
  • 推荐

历史、风景和人物,片名《九零后》一语双关,既是他们的年龄也是他们的青春~

42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这部电影注定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坐标!因缘际会,从5月9日到28日,我一路跟随导演徐蓓跨过祖国大地的13个城市,参与了44场路演放映,覆盖了8000+观众,仅城际交通就多达17761.5公里!前有西南联大湘滇黔步行团创造中国教育史上的长征,如今我和导演徐蓓也在践行前辈精神,完成了我们自己电影路演的万里长征!我们从魔都上海出发一路经过了杭州、广州、深圳、北京、天津、武汉、西安、成都、南京、重庆、长沙、昆明,光帝都北京就往返了四次!同时遍访了北大、清华、南开、复旦、上交、武大、南大等十几所知名学府。所谓用行动践行自己的价值观,我想这半个月以来,我们也算做到了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吧!这一路走过来,片中杨振宁写的关于邓稼先pure的结尾虽然看了几十遍,但每次依然都会头皮发麻,愿每个人都拥有一个pure的灵魂!

45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当我们在怀念西南联大的时候,知道在怀念什么,还是不知道在怀念什么呢!?影像的史料有限,能拍的也不多了,在无数浩如烟海的著作里,那些被遗忘的故事、细节更引人入胜。

4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很理解这部纪录片在形式上追求年轻化的努力,但镜头里的那一代人直到九十多岁依然年轻啊。

47分钟前
  • 57
  • 推荐

用心而诚意满满的纪录电影,抢救式的访谈视频、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跟影片叙事融为一体的精彩配乐、精心打磨的动画与史料朗诵,都体现出本片编创团队对于西南联大历史的温情与西南联大师生的敬意。无论是冰山以上影像呈现的历史,还是冰山以下影像省略或隐去不表的过往,都足以让我们反思历史,反思国运,反思几代中国知识分子与国人的心灵史、人生史及其与家国时代变迁的互动历史。

50分钟前
  • 江海一蓑翁
  • 推荐

讲好中国故事,是致力于文化建设而不是控评,像个营销号一样

52分钟前
  • 努力的泽同学
  • 很差

校友会组织三校在深校友看的首映场。穿透岁月的是爱国和爱真理。长寿是惩罚?活着就是胜利。中文系轮教不太好。这是中国最好的教育方式!大家们的可爱。剪辑和音效满分,手绘插入十分优秀,好几个地方看得泫然欲泣。另外还有一点处理得很好,没有深入渲染政治,点到为止,适当留白,心知肚明。吊古战场文,各种书籍日记的引用,其实干货很多。杨苡教授作为着墨最多的女性,气质气度生活方式令人心向往之。如果是这样,岁月再长也可从容度之。

56分钟前
  • 圈圈圆圆圈圈
  • 力荐

很意外!非常好!全片的叙事架构靠的是三只脚,一个是当事人的访谈叙述,第二个是文献(图片、影像、回忆录),第三个是插图;音乐也用的很贴切,情绪节奏起伏变化把控的相当成熟,观赏效果非常棒!推荐给大家!

58分钟前
  • 前海一支剑
  • 推荐

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强的一届“九零后”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三位“两弹一星”元勋,其余者,也基本上是各界翘楚。更难能可贵的是,影片还呈现了他们可爱可亲的一面,“口无遮拦”的巫宁坤、“狂妄自大”的许渊冲、“孩子般pure”的邓稼先、“学业不佳”的汪曾祺、“少女心”满满的杨苡,等等。而“命运坎坷、炼狱重生”的穆旦(查良铮)、“为国捐躯、自我救赎”的缪宏,又让我们嘘唏不已。在片尾字幕中,我们看到有三位“九零后”已经离开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抢救性拍摄的纪录片,若再晚几年,我们恐怕难以看到如此鲜活的“九零后”群体了。这届“九零后”也让存续不足九年的西南联大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永恒的丰碑。影片是历史文献纪录片《西南联大》的延续和补充,以“个人视角”再现了西南联大的独特与丰盈。

60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电影院一个人看的 致敬

1小时前
  • 史蒂芬妮張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