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2007

HD

主演:蒋雯丽,张瑶,李光洁,董璇,焦刚,吴国华,张静初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立春2007 剧照 NO.1立春2007 剧照 NO.2立春2007 剧照 NO.3立春2007 剧照 NO.4立春2007 剧照 NO.5立春2007 剧照 NO.6立春2007 剧照 NO.13立春2007 剧照 NO.14立春2007 剧照 NO.15立春2007 剧照 NO.16立春2007 剧照 NO.17立春2007 剧照 NO.18立春2007 剧照 NO.19立春200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立春200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北方某小城市的大龄音乐女教师王彩玲(蒋雯丽)相貌丑陋,却因天生有一副唱歌剧的嗓喉,相当清高。不甘像周围人一样过平庸世俗生活的她,一心要将根扎在北京。钢铁厂工人周瑜迷上了在广播里献声的王,以拜师的名义对她展开追求,却间接令王爱上了其一心想去北京念美院但屡考屡败的表弟黄四宝(李光洁),然而黄只当王是自己苦闷精神世界的知音。后来,黄因为认为这段纯洁关系被王玷污去了深圳,周对王的再度追求也不了了之。  在王以为自己再也无法从身边找到志同道合者时,自小迷恋芭蕾、被旁人视作异类的胡老师(焦刚)走进她的生活,但胡以悲剧将自己与世俗生活作了断将追梦的王进一步打击,伤心之时,她从父母身上发现一直不愿与之握手的世俗生活也有美的一面。这时,自称身患癌症去日无多的高贝贝(张瑶)找到王,想让王助她去北京参加青年歌手比赛,王犹豫一番,决定帮她圆梦,但高的故事原是杜撰。王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时,和以前从不正眼相看的邻居(董璇)成了朋友,而在结束了与她的短暂友谊后,王以自己的方式和世俗生活言和。迷踪:第九鹰团无声血战天涯明月刀单身男女2粤语版养虎为患:安特尔博士的故事亚洲怪谈第二季钟点工们血忌全境封锁:特工起源德里罪案极盗争锋幻听2022手术刀应急响应第二季隔壁女生的日常令人毛骨悚然的同居花木兰1964血芙蓉秘果旅行社的故事明日女优雪狼最后的王纸飞机2014高墙边的混乱第四季战场老潘的归途谜厄庄园苍穹的法芙娜 EXODUS欢迎回来,旅人出云之月女大学生宿舍酷儿影像百年灿烂人生韩语无间游戏暗夜骑士最后通牒:南非篇我的牛仔英雄梦

 长篇影评

 1 ) 理想其实是猥琐的

照理说,我应该会喜欢《立春》的。但是我越看越难受,为什么呢?

    我看着那么丑的蒋雯丽很难受,看到她不但丑,还处处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以为黄四宝对她有什么感情,重复着我就要进北京了我就要进剧院了我就要去巴黎了这样的梦话,对身边的俗人一副拽样,对美型的黄四宝一副贱相。她对着黄四宝施施然一句:我还是处女,我不愿意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老实讲,有点想吐。

    她当人体模特,她“强奸”黄四宝,她穿着戏服跳楼未遂,她在剧团办公室门外唱歌,所有这些我感觉到的只有猥琐。

    只有那句“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让我肃然起敬。

    我听着周瑜用那种混嗓子念普希金的诗,很难受。

    我看着胡金泉把一女的拽厕所里胡弄,很难受。

    我看着光头女她妈那么矮,面无表情地说话四肢僵硬地走路,很难受。

    我听着以王彩铃为中心的艺术爱好者们在灰蒙蒙的城市里讲着古怪方言的文艺腔,很难受。

    确实很拧巴,确实很矫情,确实文艺腔得过了分。

   

    豆瓣上几乎一半的评论标题都有“理想”二字。几乎八成的评论,都写明这是群“理想主义者”,并对他们致敬。

    曾经我也确实对着“理想主义者”这个词肃然起敬,并自以为,或者说希望自己就是理想主义者。

    但是我眼中的理想主义者,从来不是片子里这样的。

    他们只不过是自以为有才,自以为与众不同了,然后心开始不安分,想往上爬,想混出个人样来。不就是披着层艺术的外衣么,不见得就一定比想当官想出国想当老板的人高贵。

    他们嘴里口口声声都是“北京”“巴黎”梦幻繁华物质世界,他们想进歌剧院,想进美术学院。这些所谓理想,和考大学考好大学考大城市的名牌大学有什么区别?

    一切明明是那么现实。

    不过是想飞黄腾达,众人仰望。艺术只是敲门砖登天梯。

    装什么高尚?

    从头到尾,都看不到他们对艺术有什么深层次理解。艺术,只是用来傍的。恰好,嗓子比较好而已;恰好,身体比较骚而已。想当梵高的画家,和想当比尔盖茨的商人,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为什么要成功?为什么一定要得到社会的承认?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不关心现实的获取的。
    很明显这群人不是。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比别人过得好。

    可是,我资质平庸,我命运不济,我遇人不淑。

    于是,我哀怨,我压抑,我扭曲,我变态。

    这就是让人崇敬让人唏嘘的理想主义者。

 

    可是我仍然喜欢这部电影,因为我有拧巴情结。

    但是,它实在是拧巴得过了份。

    于是刺激到了我,让我似乎忽然清醒过来,于是有了上面这番“反拧巴”的话。

    所以要感谢这部电影。它告诉我:不要太自恋,不要把自己想得很特别,不要耽于幻象,不要自以为高尚。

    林奕华说,王彩铃也是包法利夫人啊。

    包法利夫人之于《包法利夫人》,难道不是一种包含着同情的嘲讽么?
 
    林奕华还说:不要把责任都推到命运头上。

    这片好,好在很满,很有料,台词都很有爆点,更因为,它对我有一种反向的超出作者本意的警醒作用。

 2 ) 今天你彩玲了吗?

《立春》现在成了一只熟烂的猪头,任谁看过都要拣一块来说说,因为口水太多,不免让人有绕道而走的想法,不想再上去多添两口唾沫,成为口水火锅。顾长卫很成功地《立春》搞成文艺青年哀悼晚会,听者伤心,闻者流泪。最突出的意义在于,里面出现了一个标签化的人物,王彩玲。我甚至想象,她将成为文艺青年的新代表,“今天你彩玲了吗?”,“你还王彩玲呢?”都会迅速成为新流行语。

别再说什么梦想陨落,现实残酷,天才夭折,实际上,你彩玲了吗?并不是文艺青年的理想化道路,而是另一个血淋淋的绞架,它的意思就是说:今天你被文艺界糟蹋了吗?

整部电影王彩铃除了受到过周瑜发自肺腑的感慨外,就是在不停地被糟蹋,被老太太们被邻居们被文艺界的领导们,前两种糟蹋都不足以摧毁文艺青年,虽说艺术来自民间起于生活,但清高的爱好者们绝不跟大众为伍,他们需要的是来自圈子的肯定,来自核心的颔首,这对他们来说,大于一切。

所以王彩玲一定要弄个北京户口,健康的姑娘剃个光头扮癌症去参加歌唱比赛,黄四宝每年都去考次美院。所有的文艺青年都坐着一样的美梦,一朝功成名就万人景仰,谁能想到除了运气好的有后台的,其它全是万骨枯。

电影圈那个腌臜劲儿,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就像焦大跳脚骂荣国府,只有门口那对石狮子干净。据说正经人家绝不会送姑娘进去,凡是里头混的也尽是潜规则,有人恶毒地爆某个明星,从灯光剧务一路睡上去。知道江湖险恶,然而不知道有这么险恶。

再说文学圈,是不是干净点?其实我也没深入进去呆过,就在外围走了一圈,已经被臭水脏了脚。最恶心的就是各路编辑,找你的时候通常说得千好万好,稿酬优厚,回报且丰,一送了稿子马上像肉骨头打狗,一去不回。好不容易过了半年碰上一回,讨好着说是不是能发稿费。你千万别想有什么韩寒郭敬明这样的奇迹,这些编辑通通已经变了嘴脸,商量好的稿费起码扣了一半,才拖拖拉拉打钱过来,很多从此销声匿迹的也不少。要想想文字写手是个多么庞大的团体,几年前王朔参加了一次网络作家颁奖会后说:再过一些年,再也没有人会因为鞋子而被人格外另眼相看就可以混口饭吃,因为这已经成了生理现象,就像大家都会说话一样。想当大师的人,苦了。

我告诉王叔叔,您说的这时代现在已经来了,您真是先知啊,现在别说大师,想拿文字挣钱,都已经很苦很苦了。

另外的画画圈,音乐圈,我枝叶不够蔓,没打听过,但是泛出来的黄水想必谁都闻过臭。

同学们,你能经受住糟蹋吗?你有无穷精力无尽金银,供你投身文艺界么?

没有就该跟王彩玲们一样,该卖羊肉卖羊肉,该早点洗洗睡就洗洗睡。想拿文艺当饭吃,谁知道文艺是架更快更利,更让你心碎心死的铡刀呢。

 3 ) 每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王彩玲

我无法接受某些人对《立春》的批评,他们不相信真实的生活中会出现王彩玲这样的异类,他们说这又是一部刻意展现中国社会的阴暗面来讨好外国评委的做作卖国影片。

面对这样的评论,我觉得辩驳本身有点无聊,毕竟,他们不相信王彩玲,不信任顾长卫,就算生活中真的有王彩玲这样的异类,那也是该被关入疯人院的坏家伙们,是百年不遇的偶然现象,与“真正的生活”无关。如果我说“每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王彩玲”,他们会认为我也疯了,说的都是疯话,他们不听。

可是,哪怕在不赞成王彩玲个人的情况下,我依然为她流泪了,为每个人心里的王彩玲。

这个女人说好听了是执著,拥有对抗整个世界的勇气与力量;说难听了便是偏执、妄想症,摆不清自己的位置,自视过高。生活中真要有这样的女人,她们该是令人讨厌的一群:不爱正眼看人,总在喋喋不休的说着一些半真不假的谎话来自欺欺人,高傲的态度与卑微的境地落差之大直叫人笑话。影片中王彩玲的歌剧当然是唱得好的——在那个小城市里;但真好到惊世骇俗可以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的程度么?我看很不见得——北京的剧团不收她,除了市场条件所限,八成也是因为实际上与她水平类似的人太多,她并没有多么令人惊艳的突出成就。比较王彩玲出世的偏执,同样为社会所不容的边缘人,同性恋舞蹈教师胡老师就表现得更为入世:他从始至终都没放弃对舞蹈的艺术追求,他愿意当一个平凡的舞蹈教师而不是出人头地——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不具有王彩玲的偏执,不过他的偏执是要被一个还不能接纳同性恋的社会当作普通人来接受,而王彩玲是要被社会当作高人一等的艺术家来赞扬,他们两个其实并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王彩玲是悲剧性的,其中很大的原因当然离不开社会环境的限制,我想这大概是很多人对影片细腻刻画这些社会黑暗面而不满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比较社会环境的外因,其悲剧人生更为重要的主导因素是她个人无法摆正自己人生位置的无所适从。而不管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文艺青年也好,文学青年也好,甚至什么“文”也不占的小老百姓,自视过高与平凡现实之间的差距才是人生悲剧的根源。要缩小这种差距,要么开天辟地努力改变外在环境,要么就修身养性陶冶豁达的情操。不管做到了那一样,成功的人我们都佩服,但失败了的,尤其是影片中表现极端又执拗的王彩铃,大多数人给予的就只有鄙夷,甚至连怜悯都要吝啬,不肯分出一点点。

我不是王彩玲,除了在叛逆的青春期,似乎也从未偏执于某件事情;但当王彩玲柔柔的叙说春天湿润的风从而自己为自己感动的时候,我的心却不得不为这个样貌丑陋的女人柔软起来;而当她无比悲愤的跪在北京剧院办公室的楼梯口高歌着“上帝为何对我如此不公”的时候,我的心也仿佛失恋般抽搐起来,我也想随着她放声大哭,这情绪来得真是强烈又激荡。我想,大概我们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过对梦想与理想或短暂或长久的追求吧,也许我们也都曾经为了梦想的破碎而在黑暗中独自哭泣或者自怜自怨吧。不说别人,我自己就曾经幻想过当商人,经济学家,作家,甚至爵士歌手。我知道每当我满怀激情写字的时候,或者每当我双腿发软站到舞台上随着音乐的节拍开始轻晃的时候,那都是我内心里的王彩玲在歌唱呢。其实我们每个人年轻时代的理想都叫王彩玲,遇到不如意后终于向生活低头之际也是王彩玲,直到我们叹出一口气最后终于跟自己妥协,那一刻也还是王彩玲。电影最后的片段“献给王彩玲”,我觉得顾长卫绝不是要为王彩玲的行为高歌或为她开脱,那只是一种对逝去的青春与被埋葬了的时代的最终祭奠,虔诚得近乎一个朝圣者面向麦加的顶礼膜拜。在晦暗压抑的现实之后通过这种超现实主义的浪漫手法让影片突然充满了无限温情,这样的处理一下子让我想起安徒生笔下的海的女儿,在化作泡沫之际依然痴想着王子的幸福,令人悲伤得连眼泪都流不出来。

同时,我发现顾长卫在刻画这样一个外表丑陋而内心也说不上有多么美好的女人时,竟然充满了无限的激情与同情,但比较《孔雀》之时偶尔的做作与急躁,《立春》从头到尾镜头都稳健有力,缓急有序。顾丝毫没有因为情绪表达的迫切便乱了叙事的节奏,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时候充满自信的使用了大量“第三只眼”视角的长镜头,而人物面部特写这样突兀的主观镜头又极少,大部分时间都仿佛在某个角落远远的暗中偷窥一样,极大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比较《孔雀》中较为单一节奏的叙事手法(除了傻子弟弟的片段作为调剂),《立春》中加入了多个性格鲜明的辅线人物,其中不乏黑色幽默的娱乐瞬间,比如胖子周瑜用王彩玲的裸体油画向兄弟母亲索要封口费的片段,再比如文艺青年黄四宝从深圳回到小城开了婚姻介绍所被人追打如丧家之犬的片段等。长镜的“慢”完全演化作人物性格的细节塑造,同时搭配上叙事中的高低起伏,《立春》长而不慢,稳而不闷。

即使破开电影拿出每个片段来独自祥解,它们的手法也都扎实可靠充满力度,有的甚至还拥有十分巧妙的留白,着实令人赞叹。比如王彩玲回到农村父母家过春节一段中,她清早起床,披着一件碎花罩衣走到门口站在门槛前看年迈的老母亲放炮竹,蒋雯丽的妆是疲惫而苍老的,但她的神情中有种自然的活泼与欣喜,她独自站在破旧的门框中,仿佛早春的明信片一样动人;随后镜头转到王彩玲母亲身上,老太太双手高举着竹竿,竹竿一头的炮竹劈劈啪啪直响,背景是灰扑扑的旧砖墙,土地上满是爆竹崩下的碎红纸屑。老太太扭回头来看女儿,一个逆光的镜头,满脸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花。从这个片段开始,影片的基调正式进入“立春”,王彩玲终于放下了多年不变要迈向云端的固执挣扎,开始接受现实,努力融入平凡而琐碎的社会生活。王彩玲母亲放炮竹这个细节可以说是片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契机,要是杨德昌来拍,肯定要啰嗦上一小会儿;但顾长卫稳住了,片段里人物没有一句废话,一切滋味都沁在画面里头,让观众自行咀嚼回味。这种稳扎稳打的手法,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抠,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磨,该留白便绝不啰嗦,简直让人没法不由衷佩服——从态度到技术到影片整体的运筹帷幄。当然,蒋雯丽对王彩玲的生动刻画也是影片成功的关键一环,这一对夫妻搭档还真是琴瑟合鸣齐头并进呢。如果顾长卫能够保持《立春》中的严谨态度,在下一部影片中继续发挥他出身摄影的长处,不急躁但也不冷静得过火而忽略叙事节奏,我想他的态势便是惊人的,甚至可说是直奔大陆导演一哥的位置而去了(姜文同学必须要努力喽!)。

也许可能我太过欣赏《立春》的技术层面从而不自觉的加入了很多对人物的个人感情进去吧,但我真的真的很想说——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王彩玲,她的别名叫青春。

 4 ) They may say I am a dreamer

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最后是怅然若失的回头。这是一部给文青的教育片,勇敢的文青会继续的勇敢,而想要退却的文青也可以安然去过柴米油盐的日子,各得其所。

我很喜欢的是黄四宝拿着《热爱生活》这本书的样子,他们谈论梵高的样子,王彩玲说:“我不想在这座城市里发展爱情。”的样子,说“除了我,再也不会有别的女人这样了解你”的样子,与光头女生一起住在北京小旅馆的场景,以及那场错过后来的黄四宝。

“唱得好的人多了。”
所以呢,她不可能唱到巴黎歌剧院。


钱钟书爷爷教导我们,年轻人啊,就不要把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成创作才华了!~!~


所以我们最好的年华都被写进了各种试卷和练习本,那些发过的呆也都只是痴人说梦一样的浪费生命。

我们没有胆量,也没有钱。

眼看这季节就过了,我们对那些执着的人唏嘘感慨一番,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也没什么不好的吧…


UPdate:(5.20)

They say I am a dreamer

不知道这部电影会像鱼刺一样卡在多人文艺青年的喉咙里,除了伤感叹息,我没有看到太多的表情。
大家都是会心一笑,不再提。那些疯狂的小事,不用提,眼神里清晰地写着,表情里含蓄的表现出来。
精神偶像缺失的今天,我们能够选择的确实不多,除却政治性的信仰,如今的我们都只好扑身向文艺,希求解脱。流行文化是一种,所谓的小众非主流又算一种,还有呢?还有呢?这样的问话太过苍白,也很无力。

昨日与宁宁讨论的是民国年间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中思想激进的各路文人,辩论争鸣的那些年代,大家都为苍生福利而出谋划策,民主是一种信仰,共产是青年最纯洁的信仰。那真是好年代。钱穆的学识与寂寞,鲁迅的坚强与尖锐,梁实秋的理性与直白,蔡元培领导下的北大,不论世界多乱,至少校园、文化是净土,是我们可以栖息的处所,是温暖可依的,是可以为之流血牺牲的。

好像扯远了,但看了立春,我想到的第一个,不是自己的文艺,而是信仰危机。
我不像王彩玲,歌剧是她的信仰,是她所指望,是她甘愿付出一切去争取获得的精神标杆;我呢?反思,再反思,除了一些纯属兴趣之为,我没有做过任何牺牲,在理性的衡量下,一切都不值得。

“所有致命错误都不是因为非理性的,而是因为人是有逻辑的。”

我忽然很希望有那么一个信仰,让我在现实中受折磨,让我必须为了它牺牲这些那些,让我可以在这污浊的世界里有一块自己的净土。
我又忽然很希望有那么一块净土,所有的年轻人可以不被压抑,所有的各种思想,不论是粗俗的高雅的实际的理想主义的都可以绽放。

可惜没有。

连滋生信仰的土地都没有了。大家都对一些一些话题避而不谈,谈起也是不欢而散,大家都认为某一类的事只是浪费时间,大家都在讨论房价、股票和生活有多艰难,大学成了废墟,社会大染缸早已打破,一切都乌七八糟了。读莎士比亚?会遭人笑话吧。还在期望自己是梵高?就那副德行?哟哟哟,还歌剧呢!班里一个男生是古典音乐达人,虽说大家都是很敬佩他,但偶而还是会对这爱好做一番调侃而且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而王彩玲,以她的高傲,怕是要活不下去了吧。

当然,这里把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和在了一起,乱的很,最后还是想说,尽管朦胧,我还是会寻着这种直觉走下去,我也知道,我不是孤单的一个。也不是像电影里的王彩玲他们是孤单的两个、三个。
有这么一群人的,肯定有。

the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5 ) 一只特立独行的文艺女青年

我在地震之前看完《立春》,本来想闲扯几句,结果地震就来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这个大事件上去,QQ群里,每天狂轰乱炸的是各种大道消息,小道消息,眼泪,愤怒,悲伤,惊恐,怀疑,诸如此类的人类情感在2008年的这个春天让我们挨个的体会了个遍,当国家大事关心到精疲力竭的时候,我在QQ群里问了一句:谁看过《立春》了。结果出来回答的只有一个MM,她说,这电影拍得好造孽啊,用四川话来说,就是很惨兮兮的意思。我说我怎么看着那么乐呢,一直笑个不停,MM顿时好像看到了一个怪物一样,但还是比较耐心的问了我一下:“也许,我们说的不是一个电影。我看的是蒋雯丽演的那个,叫《立春》”于是我说,我也是。 其实我自己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在之前我看完电影后,在网上扫了一眼评论,就发现到处是为文艺女青年唱挽歌的声音,很多人在为自己失去曾经的梦想而哀号,人们纷纷互相警告说不要太理想主义。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看王小波先生那篇有名的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很多人看了那只猪以后都纷纷的表示非常喜欢钦佩加欣赏那位猪兄,作为一只猪,它没有安分守己的尽自己吃了睡睡了吃的猪的本分,乱搞男女关系,天天爬在墙头当文艺青年鬼叫,甚至学汽笛叫,扰乱革命生产,这种种的恶劣行径,都得到了我们的喜爱,但是如果你看一看《立春》的很多评论以及后面的跟贴。就会发现,人们之所以能够接受它,实在是因为我们是高高在上的人类,而它是只猪。但是很显然,其他的猪并不是这么想的。 2008年的四月,当春天刚刚来临的时候,因为帮一个杂志给绿绿豆小朋友做专访,我们俩手在阳光灿烂的朝阳公园整整溜达了一下午,我问绿绿豆,在她看来,艺术到底是什么,她说,“艺术就是我们自己哄着自己活下去的东西,你坐在这里,因为有了艺术,你就有了一种能力,你看到的世界就和别人不一样了,于是你的生活里,就不再有特别不好的事了。因为你有魔力了。所以,别说搞艺术多么不容易,你怎么能说不容易呢,你应该说,搞艺术是一件特别棒的事儿。” 后来我把豆豆的这番话讲给了一个年长的朋友听,朋友说,这就叫救赎。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成为梵高,成为雷诺阿,在你的生前或者死后,一幅画卖上多少多少钱,如果你是唱歌的,那就是成为帕瓦罗蒂,你开一场演唱会,要有多少世界名流来捧场,要有多少多少的出场费……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王彩玲,会觉得她特别惨的缘故吧,因为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如果你画画成不了梵高,唱歌成不了帕瓦罗蒂,那么追求艺术就是一种奢侈,文艺女青年们,最后也只能是自己害了自己而已。但在我看来,这叫“成功”,不叫“艺术”,这也是我从来不觉得王彩玲特别的惨的缘故,哪怕是她穿上自制的珠光绸演出服爬到高塔上蹦下来的时候,我也是笑出了声而已。因为如果一个人的歌声,曾经在春天来临的下午响彻整个城市的话,她的人生至少曾经活得不那么太差劲,这和她的死亡无关。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她一辈子丑陋,没有结婚,也没有人爱。但是,至少这是她自己选择的生活,而不是任何人劝导下的人生。所谓自由,有时候并不只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时候还是,你不想干什么的时候,就不去干什么。 为什么要违心的嫁给一个人品不端,连自己都鄙视的男人呢?为什么要嫁给一个同性恋者?看到很多人说王彩玲嫁不出去,其实这只是他们的选择性失明而已,电影中曾经两次被男人很明确的求婚,其实早就说明了一个一直被人们有意忽视的常识而已——好的婚姻,真的很难,但是想要结婚,却从来都不难。难的只是你的心,要服从他人还是要坚持自己而已。而王彩铃显然是选择了后者。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她不切实际的地方,多少人都无法理解,女人条件这么不好,还不现实点,赶紧找个男人过日子,换得个长期饭票,互相依赖,省却了邻里街坊的闲言碎语,还瞎折腾个啥。关起门来,无非是给男人洗衣做饭,吵架拌嘴,分开双腿让老公上而已,对于很多女人来讲,这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即便不爱,她们还可以看报纸,想着晚上的电视剧,或者假装性高潮哼哼几句好让一切赶紧结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现实,无论你过得好与坏,你走在人群中,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因为你和大家都一样了,你是规矩之内的,是一个安全的因子,闲暇的时候,你也可以和姐妹们聊天,说说自己曾经有过的艺术梦,感慨一下自己不切实际的青春。 但是王彩玲,这个丑女人显然很难搞,当圈养的猪无聊的伤春悲秋的时候,野猪们都在忙着瞎折腾。我相信这就是她的本性,她过不了心里的这道槛,就按照自己的意思那么任性妄为的生活下去。一辈子都自己想怎么折腾怎么折腾,成不成功切不谈。人家比你年轻,比你漂亮的小媳妇都老老实实的守规矩,你一个老丑女人,凭什么有梦想?于是,这只特立独行却没有逃脱成功的猪,在其他的猪的眼里便成了可怜的人,必须往死里可怜她,把她所有的不幸都归罪于她那不自量力的艺术梦,以作为警告那些王彩玲同类们的样板,看吧,这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就好像如果她老老实实嫁人,就会得到怎样的怎样的幸福一样,可是他们都忘记了,他们自己常说的那句话: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是的,十有八九,特立独行的人生和循规蹈矩的人生其实一样十有八九,悲欢离合,生老病死,难道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规矩是万全灵丹。你老老实实的照做了,你妥协了,你现实了,就保你一辈子高枕无忧?上帝又不是卖猪肉的,可以如此讨价还价。其实谁比谁的人生好多少?谁又有资格来同情谁的人生?批评谁的人生?我想如果一个人,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自己想做的选择,没有成为自己不想成为的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她能够干干净净,善良的活着,能够诚实本然的面对自己,那么比起那些一辈子都在受人摆布,自哀自恋的不如意的人生来说,这样的人生,也许不算多么光辉灿烂,但也未必就比你的,我的人生更糟糕。她没有突围成功,来到北京,但也没有像县城里其他的两大文艺青年那样低头,在猪圈里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想这是一件挺需要勇气的事。但她就是这么坚持下来,没有像县城的另外两大文艺青年一样被人民群众所废掉,活到最后,还活得有那么点个性,在我看来,这就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2008年的春天,我在北京,在循规蹈矩的度过了一段人生之后,发现世事无常,怕,是没有用的。于是终于决定面对自己,离开了故乡,来到这里,和另外许多只突围成功的猪汇合,我们在这个城市闲逛,玩耍,晒太阳,我们虽然未必成为伟大的梵高,但也相亲相爱,不愁吃喝,小波先生,如果你泉下有知,当会看到,这个世界,还些事情没变,但是有些事情还是变了的。文艺青年们现在都在直奔文艺老年,大家过得都很好。有快乐,也有痛苦,但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没有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扔掉。我在兜兜转转了一圈之后,终于明白,艺术,是让你真正了解世界,和与世界和解的方法,不是违心的服从,也不是倔强的死磕。所以,我很庆幸我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也正因为如此,这人生,总的来说,还是挺美好的。希望你也一切都好。 PS:我现在很能接受文艺青年这个标签了,史航同学说了,重点不在“文艺”,在“青年”。。。:P   

本文收录于

 6 ) 这是我们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勇气。

穿着洁白毛衣和白色长袜的男芭蕾舞老师,当众带走那个大胸姑娘,把她推搡进男厕所,立刻姑娘杀猪般的叫声就从里面传出来。少顷,在众目睽睽之下,大胸姑娘衣冠不整地奔出,老师缓缓走出来,背脊挺拔,正是学芭蕾舞的人才有的姿态。他缓缓走进舞蹈教室,music!——旧磁带还卡了一下——他对着灰蒙蒙的镜子,欣喜地跳起了《天鹅湖》。
他是一个同性恋。洗清了小城里不怀好意的谣言,他心满意足地被当成一个强奸犯关起来。

从那个肮脏厕所出来的时候,他纯洁的白色毛衣和长袜上,布满了黑色擦痕。

这部片子最好的就是这些细节。是这些细节成就了一部真实又荒诞、令人动容的电影。这些细节还包括:王彩玲站着时候两脚叉开的难看中年妇女姿势,她做爱后那天早上起来精心打成蝴蝶结的黄色涤纶丝巾,隔壁美女穿在身上总是那么好看的毛衣和裙子,还有黄四宝用一根棍子把他的时髦皮鞋挑进墙去,等等等等。

这是一个光秃秃的北方工业小城,夏天也萧瑟像冬天,每到春天,王彩玲的心里充满憧憬,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生。她昂着头进进出出,说自己很快就要被北京的国家歌剧院调去了,那种高傲正是她生活的底气。可其实是在托骗子办北京户口,买开场二十分钟之后的便宜票进场看看歌剧。

她有百灵鸟的歌喉,模样却是大笨熊的。她看上的男人看不上她,看上她的男人她又不要。她倾力帮助一个患癌症的女孩去北京唱歌,没想到这女孩也在骗她。

这个小城只有少数懂得梵高和卡拉斯的人,他们互相之间的脉脉怜惜,却不能转化成她所渴望的爱情。在这里,他们浮在半空的感情,转变成一些酸腐或是疯狂的行动。周瑜大声背诵普希金,每个尾音都是土话,好笑又辛酸。王彩玲被那个发疯的黄四宝当众扇了一巴掌,晚上穿着她亲手做的式样很小城的演出服去跳楼。

曾经看过Anali的《立春》影评,觉得是最好的一篇。不是人人都能有Anali的体会,可是,那些痛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那种自怜,自恋和不甘,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全部阶段,谁敢说自己就没体会过。这是一部能唤起我们普遍情感的电影。

最温暖的情节也就是最后,王彩玲给自己收养的兔唇孤儿做了手术,带她去北京。

虽然救赎是来自于别人,而且又来得太晚,可救赎总归是好的。这救赎是放下身段,把敬意放到实实在在的一蔬一饭里,是生有仪式,把庄重的仪式感放到自己的内心里。

人呵,我真的爱你,爱你的虚荣,功利,不甘,爱你的自欺,辛酸,可笑,因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个世界并不美好,甚至并不如人所期盼的那样趋于美好,可是在这个泥淖中活下去的是你,是我。而以郑重的态度,面对着世界的本来面目活下去,这是我们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勇气。

 短评

每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王彩玲

3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坑人的不是艺术,是对艺术的占有欲。

5分钟前
  • 丹AI🌵
  • 推荐

看到影评里面有句话算是说对了,她不是爱歌剧,而是更加渴望歌剧能带来的物质生活和上层身份。这样才让人物更丰满,而不仅仅是简单一个梦想主义者

8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可惜在中国那个时代,没有全国级别的《英国达人秀》,否则王彩玲就是中国版的苏珊大妈。

13分钟前
  • Elact
  • 推荐

我长的跟王彩玲还挺像的

15分钟前
  • 小四川
  • 推荐

几个酷爱二人转的美国人在美国本土遭到冷遇

19分钟前
  • 张京
  • 还行

十年后,它依然是中国内地最好的一部文艺片,没有之一。

22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各位观众朋友,请文明观看,尊重艺术工作者

27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推荐

小镇女青年王彩玲接触到了艺术,却没有人能够引导她如何看待艺术。

32分钟前
  • 杨三恨
  • 力荐

0411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37分钟前
  • F.
  • 还行

爱唱歌剧不一定要去中央歌剧院,喜欢画画也不一定非要考央美。王彩玲和黄四宝不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是文艺青年,不是艺术工作者。自己的能力很有限,梦想却极为广博,永远无法实现。虽然这样的现实对于王彩玲们是残酷的,但是为他们所谓的梦想而活着,已经是非常美好的人生了。

41分钟前
  • 王xx
  • 力荐

回家乡做了公务员的中年我本人

45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其实 不论是生活在哪儿的人们,总有些人活得拧吧,这和艺术无关

50分钟前
  • 青猫
  • 推荐

不管是谁,ta不幸的时候就会跟我同病相怜

54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力荐

胡金泉在狱中那场足尖舞 看哭了

56分钟前
  • 逍遥兽
  • 力荐

台词写的很赞...但是感觉用几个大的段落拼凑起来...整体上来说整个剧情有些松散和衔接上的问题...顾长卫绝对有些心理阴暗...和孔雀一样...他电影里的所有人物...都被处理成庸才的形象...有梦想但没有能力达到而且还有点猥琐...是他以前生活中的一些投影吗...?...

60分钟前
  • 某茶君
  • 推荐

你都不知道,有很多人就是这样自high的。

1小时前
  • .od.
  • 推荐

如今我们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1小时前
  • 彌張
  • 推荐

我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

1小时前
  • 苏比
  • 力荐

蒋雯丽一个人的舞蹈。这个社会有多坏《立春》就有多好!第2届罗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蒋雯丽。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