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狂澜
更新:HD中字
导演:约翰·保曼
主演:强·沃特,伯特·雷诺兹,尼德·巴蒂,罗尼·考克斯,Ed Ramey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72
简介: 因发电厂筑坝施工,卡胡瓦西河将要变为湖区而消失,路易斯(伯特·雷诺兹 Burt Reynolds 饰)、艾德(强·沃特 Jon Voight 饰)、波比(尼德·巴蒂 Ned Beatty 饰)和德鲁(罗尼·考克斯 Ronny Cox 饰)四个爱好冒险和自然的好友结伴,计划在周末前往卡胡瓦西河漂流。四人在即将成..详细 >
长篇影评
1 ) 特殊时代的特别处理
好多人(包括我)可能会非常不适应这种反暴力的处理,男主们竟如此的无用,如此的缺乏理性,如此的毫无章法。面对如此的情况和前面对南方人的如此嘲讽,后面却异常地无力。此时需要提及1972年这个特殊时代。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电影中很多镜头的处理就一目了然了。
没错,这就是一部越战电影。
一群自信狂妄的城市文明人带着一路嘲讽蔑视来到了一个即将消逝的落后丛林最后却显示出的是极端的无能和孱弱,几乎是无法抑制地渴望逃离。在美国丢失越南的岁月里,整个国家都处在这样一种情绪和疑问之中,几乎所有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在越战中失败?”并且让美国自二战之后(朝鲜战争时期由于电视还没那么普及,被美国刻意压制住了)感受到了最大的失败。整个国家丧失了荣誉。而另一方面保守派又备受打击,他们始终认为是软弱让自己遭到了失败。是那些年轻人不愿意服兵役,那些左派中产阶级宣传反战,美军根本没有失败,而是美国政府的软弱造成了美国的撤军。
所以电影选择将所有这些情绪都表现出来,但最后的答案还是反对暴力。即暴力本身是一切的根源。因此直到最后,主角也没有勇气射出那一箭。可虚伪地是暴力最后确实也解决了问题,主角虽然没有主动射出,但那一箭还是杀死了对方。这就是那个时代美国对越战的诠释——无论你是否认同这种虚伪——即美国士兵同越南士兵一样是整个暴力事件中都是受害者。
2 ) 这片也太基情了吧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ed和lewis在船上那段对话时,镜头有意从ed岔开的大腿这里平拍,让人不注意他那条连体衣上一直开到鼠蹊部的拉链都不行,而当时lewis话里有话,明显是在强迫ed承认对自己的暗恋。到晚上临睡觉ed进帐前那几句自言自语,又一番想要不敢要的扭捏。
数数看ed一路上喊了多少声lewis,为了lewis他惊人地爆发出多大的能量,悬崖上下来后简直就是妻子式地拥抱lewis。
最爆笑的当属在养老院里讨论黄瓜有多粗有多长。。。。
搞得到最后他和妻子在一起时,越看越别扭啊。
Jon Voight年轻时演什么都像半出柜。
3 ) nature noir?
关于四人同行漂流的电影,背景是大自然,但更多的还是讲人,非常好看,而且属于看完后萦绕心头久久不散那种
这种电影能不能给它用上这么个词儿-nature noir?
茱莉她爹和伯特雷诺兹主演(七十年代的阿汤哥,年轻时确实酷,和二十多年后不羁夜里潦倒大胡子porn导演的形象完全不同)
华纳新发的特别版,WX和CJ都出了简9,三区字幕,花絮多多,绝对不可错过
得把John Boorman那部Point Black也找出来看掉
花絮全部看完,非常精彩-一看credit又是 Laurent Bouzereau的作品,唯一的遗憾就是五十多分钟的长度还是不够过瘾,这样一部制作难度极高又深受预算限制还无处投保的电影实在是有大把技术花絮可挖,看来全长的DVD纪录片如今的确已不受待见了。
看完花絮实在要对四位真正的勇士致敬,这么危险的电影只有茱莉她爹用过一个替身镜头,包括连他徒手攀崖这样的场景全部都是亲身上阵完成,真的要让如今啥都在蓝屏前对着空气表演的后辈们汗上一大把了
4 ) 经典杰作!
原本未曾抱着很大的期望来看这部多年前的旧作,没想到却成了今年以来最大的惊喜,这才该是电影艺术真正特有的魅力啊!现在的好莱坞争先恐后制作出来的东西要不就是以日新月异的科技刺激观众的视听器官,要不就是以速食重咸的剧情刺激观众的感情器官,而观众也乐意为自己早已麻痹无数次的感受机能买单解套,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有多久你已不曾为一些最自然的景象以及最质朴情绪所感动啦?那是一种久久萦绕胸怀的触动,发人思想,启人智慧。
简单的故事,四个都市人利用周末到不久后即将因建水坝而消失的河道玩漂流,沿路遇上封闭的山区居民并因此发生的连串不幸事件。过程中观众情绪随着事件无预警却又和情理的发展由松而弛,由愤而缓,由惊奇突兀而至不知所措。。。。。。
片中自然景象美丽精致,贯穿全片的斑鸠琴声与画面配合完美。人与自然之间,都市与乡下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跃然于荧幕之上。听说本片的原著作家是个有名的诗人,我不懂诗,平时也不读诗,但却在本片中感受到了浓浓的诗情画意。
主要演员表现精彩。Jon Voight演得好不令人惊讶,花花公子形象鲜明的Burt Reynolds展现了他不止是个花瓶的功力,Ned Beatty未能得到奥斯卡提名是影剧学院一大失误,他在树林中被强暴的一幕已成经典。
本片提名三项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但未能得奖,输给了可能是影史至今最伟大的电影 – 教父。其实得不得奖是一回事,留下如此一部必将长久为爱好电影人们所玩味的作品,是导演之功也是后代影迷之福。
在IMDB网上我给本片的评分是9分。我有一个习惯,在给任何一部电影10分的完美评分前留给自己一段沉淀的时间,或者多看一两次的机会,有点类似选拔运动名人堂的意味。本片正在我“电影名人堂”候选人的名单之中。
毕竟是70年代的东西了。很多理念,手法已为今人所感到陌生了。
1972年,是美国直接出兵越南的第4年(越南战争从1955年开始到1975年结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虽然前期都是代理人战争)。林中漂流,这是什么?越战片啊!
刘易斯和艾德的河中谈话,即是中产阶级对这场打了4年而毫无希望的局部战争的困惑。难道越南不是一个国家,有文明的国家?越南人(山里人)究竟是不是全都是茹毛饮血的禽兽,魔鬼?美国介入的这场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美国能够给他们带去文明,民主和法律吗?四个城市文明人为了什么来到这条河流?为了征服?“你无法征服这条河”。这么明显的表示真的好吗?
和越战的结果一样,影片的结局也是死伤惨重屁滚尿流。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看不出这片子的含义和本质。因为历史已经过去。70后们无法想象越战是什么,直到反恐战争开始,各种各样的PTSD又让这一代人想到了残酷,野蛮和杀戮。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啊。这让人想起《兄弟连》结尾温斯特的原型说的话,“我只想找块农场,安静地度过每一天……”没有什么新鲜的,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的阴影。
PS:河岸上的鸡奸剧情是什么意思?当然不是描述山民的变态。事实上这些山里人淳朴的很——不,是文化冲突的不可理喻。亨廷顿不知道是不是喜欢这片但核心就是按照他的思想展开的。城市vs乡下(美国vs越南),完全不可调和,暴力就是真理;暴力可以为所欲为。就这么简单。
那么,作为一个映射战争的寓言片。它的作用实在是有限——70后的人已经无法理解漂流的意味了,也不能体会艾德的挣扎和脱变。物是人非,除非他们去纳杰夫、去阿富汗,叙利亚,去杀人并被人杀。
因此,对战争的反思,远不如对战争反思的反思更重要。为什么一再犯错?为什么要再三去征服那条河流?至于说答案,反正我是悲观的。
近现代以降,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奇妙而悖论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人类利用科技和工业手段征服、改造和破坏原始的自然,人类在自然面前似乎无所不能;另一方面作为个体的人类,在文明和文化的圈养中逐渐失去来自自然的野性和力量。约翰.保曼拍摄于1972年的《激流四勇士》借一个漂流历险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性在险恶自然环境里的挣扎,巧妙诠释了文明与自然、秩序道德与暴力野蛮的多重关系。
故事背景是因发电厂筑坝施工佐治亚州最大的河流——生机勃勃的卡胡瓦西河,很快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只有一片死水的湖区。影片的第一个段落即展现了现代工业惊人的破坏力:山林河谷被推土机、挖掘机改造成巨大荒芜的工地,爆破声震耳欲聋,静谧的河流毫无抵抗之力。在大河被人类文明彻底“淹死”之前,四个城市人(路易斯、艾德、鲍比和德鲁)决心进行一次独木舟漂流之旅。
象征文明与财富的越野车载着四人来到河谷上游的村庄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粗糙、简陋和杂乱的村舍,衣着破旧、面目狰狞,说话粗鲁的山民。面对掩饰不住优越感的城里人,山民也颇有敌意。鲍比假意恭维山民,山民毫不犹豫地揭穿了城市人的虚伪。德鲁弹吉他与山里小孩弹班卓琴的精彩合奏缓和了开场的紧张气氛,但山里人(自然)和城市人(文明)之间令人不安的紧张几乎贯穿于全片。到最后这种紧张不安体现转化为欲发现真相的办案警察和共谋欺骗的幸存者之间。
山里人问路易斯为什么要漂流,路易斯说因为“河就在那里”。即将消失的卡胡瓦西河美得令人窒息,阳光下四人划着两只独木舟穿过急流险滩,一路有惊无险。循规蹈矩、压抑枯燥的城市生活里体验不到的自由与刺激在与河流上尽情释放。第一天漂流结束之时鲍比说“我们征服了河流”,这仍然是人类征服控制自然的姿态;最不像城市人的路易斯却说河不能被征服,四人之中他似乎最具有美国六、七十年代的反叛精神,最不能忍受文明体制的束缚;有漂亮老婆,孩子和房子的城市中产艾德中规中矩,他对路易斯很依赖,有人说这种依赖是儿子对父亲般的,也有说是同性恋成分,不管怎样,影片上半段他一直表现的中庸软弱,最明显的体现是射杀野鹿时的紧张和犹豫。
尼采说过,“你望着深渊,深渊也望着你”。在本片中这句话可以隐喻自然与人性的关系。自然的美与和谐同人性的积极美好,自然的险恶同人性的丑恶,都是互为镜像的。在冒险的上半程里,卡胡瓦西河的原始粗旷之美与四人的合作拼搏相得益彰。
第二天的旅程里,自然野蛮和凶险的一面愈加彰显,人性之恶也逐渐放大。片中一直潜伏着的紧张不安终于浮出“水面”:与野蛮丑恶的自然实为一体的两个持枪山氓,抓住了艾德和鲍比,鲍比被性虐待,路易斯及时赶到,射杀了一个山氓。这场冲突里一个有趣的对照是,文明一方的武器是原始的弓箭,野蛮邪恶一方用的却是代表现代文明的枪。在如何处理尸体上,路易斯和德鲁意见严重相左,人性中的善与恶,文明与野蛮在这场争执中生动地展现。极富道德感的德鲁认为出于防卫的杀人也应投案自首,尸体要交给警察;路易斯坚持就地埋尸,作为体制反叛者的他相信通过法律解决一定不会有好结果。鲍比不想事情传扬出去,支持路易斯;关键时刻,没有利益牵连但对路易斯有感情的艾德选支持前者——投票结果三比一通过掩埋尸体不报警,文明以“民主投票”这一最文明的方式输给了人类趋利避害的自然本性。
原本美好的漂流冒险变成了仓皇失措的逃脱之旅。被掩埋的山氓的一只手似乎总是伸出来,这实际上是某种警告和象征。掩埋尸体时已失常的德鲁在之后的漂流中突然落水,这个意外导致两个独木舟倾覆。在礁石密布和激流湍急的河水里,艾德、鲍比和路易斯艰难侥幸地游到岸边,路易斯严重受伤,德鲁死了——道德和法律的捍卫者成了文明与野蛮对抗的牺牲品。德鲁之死在片中早有端倪,从漂流开始,他就不喜欢穿上救生衣。在轰鸣的流水、巨大的礁石和险峻山崖压迫性的映照下,筋疲力尽的三人脆弱无助,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暴露无疑。
失去靠山之后,艾德的勇敢和血性被激发出来。他爆发了出惊人的能量——徒手爬上几十米高的山崖,射死了前来“寻仇”的山氓,但这一箭与射鹿的那一箭一样充满恐惧和犹豫。与艾德正相反,旅途中一直野性无畏的的路易斯受伤后判若两人,异常痛苦和虚弱。杀过人的艾德控制了一切“善后”事宜:山氓和德鲁的尸体被沉入河底,三人串好口供欺骗当地警察。
在远离文明的荒野里,无论是反叛的路易斯还是中庸的艾德,都爆发出了惊人的野性力量,却因此卸下了文明的面具,突破了法律和秩序的底线。艾德在警察面前镇静自若,一丝破绽不露,回家后却噩梦缠身——那只不想被埋掉的手从河中升起。很快消失的卡胡瓦西河将永远流淌在艾德内心,那是一条浮尸隐现的梦魇之河。电影英文名Deliverance是解脱解救之意,这个名字在身体与心灵、正与反几个层面指涉了本片的核心情节——从自然困境中逃脱并躲过了牢狱之灾的艾德,也许正如德鲁所说,一生都无法从杀人和弃尸的罪恶感里解脱。
激流勇进确实惊险刺激,但穷山恶水势必要加入更复杂的人性才更有看头
大量长镜头,张力丰厚,恶劣的环境与演员的勇气相映成章,主题隐晦寓意丰富,一部杰出的冒险作品
心理素质那么差就别整什么理想主义了。
射死第二个山地人的箭是从哪儿飞来的?看了两次都没看明白。
JonVoight演技让人眼前一亮,前CG时代的特技让人怀念。就是,法治社会的人们对于犯罪的纠结很矫情
高山大河,激流探险,自然主义背后影片弥散的诡异情绪,沿河一带破败情绪市镇、人群,才值得玩味,那个弹班卓琴的小孩儿,怎么看怎么阴惨,还有那些随处可见的、腐烂的汽车躯壳。
7/10。好吧,据说是口碑很高的片子,那些惊险动作场面还是实拍的,但为什么我看着看着都觉得好无聊。。。主题转换N多次,根本就不懂导演最终想表达什么,特别是后面有一个同伴死了,剩下三个人获救后的心理戏都拍得太隐晦、太拖踏。
约翰·保曼是有多喜欢反硬汉啊,伯特·雷诺兹射出一箭后便负伤躺着演完全片,而即便觉醒的强·沃特自始至终仍是笨手笨脚,现实意味大大增强,没有英雄,也因此让本就已足够惊险的实拍动作戏更加心惊肉跳,我们无法再用先前演员们的常规形象来嵌套这次的角色——开场不久他们就遭遇了性侵,而电影随之迅速坠入超现实之中,开场精彩的斗琴不仅仅是外来者同本地人的接触和交流,更是两个文明,或者说两个世界间的短暂互望,命运在此产生交集,小镇即将被淹没,激流之中的文明人,遭受到了自然意识和本土意志的报复,而更加可悲的是,当大水覆盖一切后,谁也未曾知晓这段可怕的往事,但在文明演进的途中,这时常发生着,同时期韦斯·克雷文们的恐怖电影大概也是类似的道理,雷诺兹对沃特的关于文明消亡回到莽荒后如何生存的调侃,也是对观众说的,保持警惕。
看来玩漂流的时候不能随便靠岸,不然会有被当地人爆菊花的危险~~~~
【B+】太狠了。。极度痛苦的体验,同时被锁在影院动弹不得,被迫浸入在野性与暴力中。感觉在看部超高配哈内克。
要是考虑当时的越战背景,这片相当有意思。开头入山一段介绍四个人的性格特征利落干净。长镜头减少了类型片即视感,显得更厚重。Ed和Lewis真·基情四射,也算是部隐·基片。Voight跟AJ长得真像(废话!)PS:Adam在采访里用这部电影类比他跟村夫的情趣小游戏真·无法直视!
只有划船的部分好看。剧情莫名其妙——艾德抖得夸张的手,突然昏厥的德鲁,凭空射死二号山贼的箭,杀完人不赶紧走原地开辩论赛。演员表演和表情不明所以——看波比被强暴艾德露出满足表情,陶醉闭上眼抽起烟斗?波比被强暴完跟没事儿人似的??OJZ 所有人都慢吞吞吐不出个完整句子,只会狂喊彼此名字。
表演和气氛都好啊,故事一根筋了
絮絮叨叨4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时间和一大段一大段没有说话的时间,体现出当年thriller不拘泥于持续吸引观众注意力的自主性,不过,这部的内容并不是很吸引我,也不喜欢这类妖魔化阿帕拉契山民的反派设定(赶脚跟西部片妖魔化印第安人差不多)。四个朋友里都灭有很帅的也是一个问题(?),不过角色设定上Jon Voight后来居上当主角,展开不错。印象最深的是最开始四人里戴眼镜的Drew弹吉他和看似有些智障实则为班卓琴高手的山民男孩斗琴的一大段,非常精彩。
70年代的华纳堪称逼格最高的major studio。原作者James Dickey参与度相当高,因为改动剧本的事,在片场和导演干了一架。John Boorman被打断了鼻子,还有四颗牙,但以不起诉为条件获得了话事权,最后还跟Dickey化敌为友。Sam Peckinpah也想接这个剧本,后来转头去拍了《稻草狗》,不知道换了他的话,能不能干赢这一架?
7/10 no system, no law, only survival.
算是把漂流冒险、山村暴杀与探案结合在一起了,强调生存和心理,男主手抖的状态挺符合现实,戏剧点都来自于强弱对抗与偶然的生存因素。算是个先驱者,约翰保曼很会拍摄多人关系镜头,丛林+小工业村落与氛围结合的非常好,漂流部分也经常给正反打与关系镜头,稳扎稳打
8.5/10。①四个好友去到一丛林探险游玩却遭遇了各种非常严峻的危险,最终只有三人惊险生还。②通过置景于丛林的高水平摄影(对画面亮度的控制很讲究)+舒适的音响(虫鸣鸟叫/流水声等)营造了一种诡谲而迷幻的氛围(正如主角们对丛林感到陌生与恐惧)。阿彼察邦后来的拿手绝技与这种做法极其相近。③动作戏均是实景拍摄,这使得②所说的氛围更具真实质感。④影像还有提升空间;作为传统故事片(从表演方式、整体的剪辑【有一些非传统故事片式的长镜头调度,但整体上还是传统故事片那套】等可看出),叙事太拖沓。
漂流部分很有趣,其他部分的故事,现在来看有点儿老套了,看这片,我居然想起斯蒂芬金的小说《尸体》,都是一次平淡的决定,最后的结局却对每个人都影响很大。
十星电影,太强了,看过的电影里可以进前五,太难言说,本来就是我特别喜欢的那种自然风光里的惊悚故事,觉得我最喜欢的另一部电影《狂野之河》可能灵感就是来自这个,而且又是七十年代电影,那种神秘主义,也有些迷幻的感觉,我特别喜欢七十年代电影讨论人性的那种思想,有种抛弃人类的感觉,这个电影里也连带着这种思想又重新审视了一番,回归自然的同时回归生命力的黑暗,确实整个大自然只有人类是害怕黑暗害怕尸体的,人永远也不能和采石场对立,可能人类天生和自然就是对立面,反正太神了,观点都特别浩瀚我只能这样肤浅的概括一下。片子音效也特别到位,这个导演擅长实验性质的情绪感,情绪特别浓烈,有段夜景应该是后期调亮的,导致画面特别迷幻,那里绝妙,反正特别棒的地方太多太多,这个片子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