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瑞普利

HD中字

主演:马特·达蒙,格温妮斯·帕特洛,裘德·洛,凯特·布兰切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杰克·达文波特,詹姆斯·瑞布霍恩,赛尔乔·鲁比尼,菲利普·贝克·霍尔,西利亚·维斯顿,Fiorello,斯特凡妮娅·罗卡,Ivano Marescotti,安娜·隆姬,丽莎·艾科恩,格雷琴· 易葛夫,安东尼奥·普雷斯特,Massimo Reale,Caterina Deregibus,吉安弗兰科·巴拉,雷纳托·斯卡帕,迪尔德丽·罗夫乔,布赖恩·塔伦蒂诺,Bernardo Sassetti,Byron Wallen,贝佩·费奥雷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1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2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3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4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5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6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13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14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15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16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17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18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19天才瑞普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才瑞普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轻有钱又置身于意大利的艳阳下,这是汤姆·瑞普利(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所渴望的生活,却是迪基·格林利(裘德·洛 Jude Law 饰)早已拥有的东西。  瑞普利是个出身平凡,生活也毫无值得炫耀的年轻人,他受到一个富商之托,到意大利去游说他号荡不羁的儿子迪 基,重回他的家乡美国。但是当瑞普利一到那里,就深深地被迪基的生活形态所迷惑:美丽的别墅、高级浮华的度假饭店、一掷千金的奢靡生活,以及他美丽温柔的女友,都令他羡慕不已。  由于瑞普利一心觊觎迪基的生活,最后这样的欲望竟扩张成想要将迪基取而代之,他缜密的心思不仅令人咋舌,而冷静的犯罪手法更教人措手不及。就在他陶醉于亲手打造的美梦中时,瑞普利因为一次意外的巧合害他露出了马脚,于是引起警方的注意并展开调查……  本片改编自女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写于1955年的同名小说,法国导演雷内·克莱芒曾于1960年拍摄过一部以该小说为蓝本的电影《太阳背面》,由法国影星阿兰·德隆主演。知音识谋第一季哆啦A梦:大雄的魔界大冒险无双 無雙干柴烈火2002忍川之恋默默的小理河辣手保姆2:女王蜂迷你三人行黑道家族第五季我很喜欢你,那你呢?夜潮1961廉政风云(粤语版)萨尔丹沙皇的传说步步倾心密室大逃脱第三季天师撞邪迷局 第二季人生一串 第三季路德灵异侦探社第一季逆天侠盗团2:千面贼王清洁担保东邻西舍 第四季帕尔默(2021)极速风云非常人贩3主妇的反击2023哭泣的男人2021爱哭鬼上学记都铎王朝 第二季吸血鬼日记第一季附注:我爱你侦察员的功勋大汉悲歌深宅星际之门SG-1第四季蓝天花朵黄金女郎第七季天神折鞭之地:钓鱼城1259日落家园第二季等不到的黎明小小陌生人

 长篇影评

 1 ) 迷失的寓言

在这个迷失自我而没有得到救赎的故事中,Ripley是彻底失败的,至少从这一点来看,他并不是那么值得可恨。
电影海报里,前景中的Ripley站在阴暗的角落,叉着一边腰,微微垂着头,显出颓唐之气。顺着他的视线看去,不远处一对相拥凝视的男女站在灿烂的金黄色里,在他的衬托下,幸福两个字喷薄而出。
这对幸福的男女很有可能是Dickie和Marge?也可能不是。太远了,看不清。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somebody else,是幸福的,站在阳光下。
是谁都无所谓,但为什么不是我?这叫人无法忍受。
Have you ever wanted to be somebody else?加上这句点题的话,海报所传达的信息显而易见——Ripley在自我和想要成为的人之间不断的挣扎。他内心的矛盾贯穿电影始终。
Ripley得有多不待见自己,以至于模仿与伪造居然成为了他的一项特长。
故事开头,他借了一套Princeton的校服演奏钢琴,老Greenleaf询问他是否认识在Princeton读书的儿子,他立刻意识到这套校服给他提供了他所没有的地位和荣誉,他乖巧地向不认识的Dickie问好,立刻成了另一个身份的人。
之后几分钟简短的影像交待,拆穿了这个小谎言。 Ripley在做侍应生,低眉顺眼,赚取不过一枚两枚硬币的小费。偷偷在黑暗的舞台上弹奏钢琴,被守夜的老头子赶走。住在没有隔音却有极品邻居的地下室。
这个卑微的自己,他大概实在是不喜欢。
所以老Greenleaf问他,付你1000美金,你可愿意去意大利唤Dickie回来,他立刻应允了。去欧洲游玩,花别人的钱,代价只是暂时舍弃自己,做做别人——那个不存在的Princeton校友,何乐不为?要知道,那个卑微的自己做不到这一点可不容易。
到了意大利,遇见了美女Meredith。美女惊呼,你是Dickie?他立刻意识到富少Dickie的名号为他提供了吸引美女的资本,于是他成了Dickie。有什么关系,Ripley根本做不到这一点,让Ripley走开点吧。
在意大利的生活,胜似天堂。Dickie热情奔放,生活充满各种乐趣。花的钱还是老Greenleaf的。这个喜欢爵士乐的Princeton校友身份给Ripley带来了他从未感受过的快乐。
直到这里,身份装扮给Ripley带来的都是好处。他逃离那个被困窘的生活环境拘囿的自己,在借来的关系、地位、名望中享受着一切。是的,他是出于对名望和地位的虚荣才这么做的,可原本的他是那么贫贱,只能躲在剧场贵宾席帘幕背后看着那距离遥远的华美生活,命运本来就不公平,让他享受一下,有什么不行的呢?有这样的奇遇,观众大概都会为他高兴,甚至有点羡慕他了。能逃离自己的生活,在成为别人的过程中给自己松绑透气,多少人求之而不得。这一逃,还逃到了富贵生活里。看到这里,我以为这就是个轻松的小喜剧,帮观众做个梦。
然而接下来出现的一些不甚愉快的小细节,却不太符合轻松喜剧一切美好的做梦原则。一是Ripley数次被指出他吃喝用度皆是Dickie家里的,让气氛有些尴尬。二是Dickie一时兴起允诺带他去有名的裁缝店定制衣服,以及让他加入上流云集的游艇会,因为没放心上而没有兑现,这让Ripley不太高兴。
尽管有些小问题,总体来说这种生活还是美满的。Ripley沉迷在这种快乐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原本只打算开个小差,暂时舍弃自己的他,开始妄想着永远。在意大利北部小镇的游艇上,他激动地对Dickie讲述他构想的未来——我可以用我自己钱来这里,我们可以住到一起,你可以跟Marge分手……他沉浸在身份幻想延伸的梦境中,习惯性地忽略了现实。
现实就是自我的存在。真实的Ripley无法被杀死,时不时从阴暗的地下室里露出头来透气。Dickie说要去有名的裁缝店给他做衣服,说要带他加入上流阶层的游艇会。Ripley的快乐被撩拨得无法自己。这对Ripley来说太不寻常了,就像儿时爸爸说明天要去游乐场玩一样。他把这视为一个承诺,期待兑现。但这于富少Dickie,只是寻常生活,不值放在心上,遇见老朋友,就把这事丢一边了。期待落空,若是Princeton校友有什么所谓,只有那个真实的Ripley才会由于本来的渺小而产生虚荣落空的不高兴。这正是Ripley自我存在的体现。
Ripley在Dickie的房间里试衣服。西装、便帽,他随手拿起一件在镜子面前尽情地换pose。那一刻,想必他又把自己当做了真正的Dickie,想象自己是一名风流少爷,潇洒倜傥,万众瞩目。他在镜子前的表演因Dickie的不在场而成立,当真正的Dickie回来,出现在镜子里,便击碎了这个梦境。他的表演暴露在别人目光之下。在被识破的尴尬不堪中,Ripley被迫回到自己,那个向往富贵生活却一无所有的Ripley,然后逃离了房间。
Ripley选择无视自我的呼喊。他害怕走出扮演的梦境,回到那个他不喜欢的自己。他在背弃自我的路上越走越远,然而自我就像绑在他身上,他越想挣脱,就发觉它捆得越紧。
说不清到底是爱上了Dickie还是Dickie的生活。Ripley觉得自己离幸福那么近,他试图融入Dickie的生活,他想成为Dickie的兄弟、知己,甚至爱人,让梦境继续延续。去意大利北部小镇时,Ripley数次试图表露真情,但每次Dickie都好像有意无意地忽略或调侃开了。
终于,在游艇上,他抓住机会一吐心迹。然而Dickie狠狠地戳穿了他的幻想。你算哪根葱?你凭什么参与到我的生活中来?你知道你有多无聊吗,你就像一个寄生虫一样,我简直烦死你了……这些话像锋利的刀在Ripley的心口剜。Ripley在梦境破灭自尊受伤的极度失望之下失手杀了Dickie。
他的后两次杀人,也都与自我的矛盾有关。Dickie的朋友敏锐地感觉到异样,发现Ripley在假扮Dickie。为了使身份假扮能够继续下去,Ripley杀了他。相较另外两次,这次Ripley是蓄意为之,并且显得十分冷静,他向路人假装正扶着喝醉的朋友时时甚至不忘模仿对方回应的声音以求得更加真实。
当Ripley杀Peter时,他已经在这条路上走得迷失了方向,无法回头了。
应该说Peter的出现,是Ripley在身份扮演中不断背叛自己的路上出现的最可能的救赎。Dickie和识破他身份的Dickie朋友先后被他杀了之后,Ripley穿梭于不同身份所造成的矛盾张力已经越来越大,无法调节,眼看就要失控。无论是Ripley的内心,还是Dickie的亲人对真相的迫近,都让Ripley疲于奔命。当Dickie把Marge逼到门口,Peter突然出现的时候,我们都大呼幸好,以为Peter救了Marge,Ripley的谎言再也无法继续了。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Marge把怀疑告诉老Greenleaf,侦探也查明真相,Ripley在强大的证据面前无话可说被扭送公安秋后处斩。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个故事就变成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歌颂正义必然、法律万能的套路,Ripley直接被打入坏人的行列,正义毫无道理地解决了一切,观众也就没有必要思考Ripley的想法了。
幸好没有。情节逆向直转,老Greenleaf为了掩盖Dickie多年前犯下的错居然愿意不再追究关于Ripley和Dickie之间的一切,还将本该由Dickie继承的遗产分给了Ripley。当知晓真相的Marge在威尼斯水边向Ripley咆哮,被老Greenleaf拖走的时候,就意味着,只要Ripley自己不说,就永远不会再有人追问这件事的真相。法律、正义、社会之类的外在压力对Ripley而言不存在了。
不只这,对Ripley而言还有更好的消息——优雅体贴的Peter喜欢上了他。他对Ripley关怀备至。这样一来,一切清零,他所做的一切不但免于责罚,还找到了生活的依靠。看样子他可以过好日子了。导演似乎在用排除法讲道理:你看,现在剔除了法律的追究,社会道德的压力,Ripley需要面对的只有自己,他的自己会有什么反应。
他遇到了Meredith,那个把他当做Dickie来爱恋的人。看着这个美艳的人,Ripley再次毫不犹豫地角色扮演,并吻了Meredith。Peter看见了这一幕,他责问了他,依旧温柔,没有追究。然而这情景,和他穿戴Dickie的衣帽在镜子前摆pose,被Dickie发现一样,也和Dickie朋友察觉他在假扮Dickie一样——他在角色扮演的现场被撞破。前面说过,角色扮演因为知情人的不在场而成立,一旦被撞破,Ripley只能被迫回到他自己,而不可能是他所扮演的其他角色,因为只有他自己才会做出扮演这个动作。问题是,他不喜欢他自己。他喜欢成为Dickie,却难以接受那个卑微的,因为爱慕声名钱财而假扮Dickie的自己。
现在,他本来要做的是Peter的亲密爱人,却被Peter撞破了。Ripley再次站到了自我撕扯的临界点。谁都看得出来他的辩白有多无力。Peter没有深究,Ripley的心里却在打仗。他开始怀疑,连自己都无法喜欢的自己,究竟为什么会让Peter喜欢上?于是他让Peter说说他的优点。Peter充满爱意地列举,Ripley温柔,Ripley善良……
我们看到的不是Ripley被爱的幸福,而是他的痛苦和眼泪。温柔,善良,在经历了那么多事之后,Peter说的这个人是自己吗?如果不是,那真实的自己是怎么样的?卑劣?罪恶?在背弃自己太久以后,他已经无法判断了吧。Peter越是深情,所用的形容字眼越是美好,Ripley心里的撕扯就越严重。那个在地下室被关押太久的自己惨不忍睹,Ripley已经无法触碰。在这种强烈地撕扯的痛苦中,Ripley杀死了Peter,作为真实的自己的他,无法接受Peter的爱和欣赏。当他用力地扼住Peter的咽喉的时候(我凭声音猜的,大概是扼住咽喉或者用枕头压的吧),他其实是在用力推开那个丑陋的自己。
最终让他崩溃的,不是法律,不是歧视,不是憎恨,而是爱和温情。他已经走得太远了,那个被他遗弃的自己变得见光即死,连爱和温情都无法拯救他。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惩罚吗?

Have you ever wanted to be somebody else?我相信每个人一定都有这样的时候,Ripley的寓言大概极端了一点,却丝毫不荒诞。
和不完美的自己相处是最不易的事。然而每当我们的角色被识破,只有一个原点能够回去,那就是真实的自我。所有失落的焦虑也都来自那里。与其追逐靠不住的肥皂泡,不如学会好好和自己相处。

 2 )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不管你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会给自己合理的借口。谁会觉得自己是坏人?你可以把往事尘封在地下室,锁上心门,永远不去想,我都这么做。直到你遇上心上人,你只想把钥匙交给他,让他打开心锁,走进你的心房。但是你办不到,因为你的心太黑暗,藏了心魔,不想让人看见你的丑陋。

 

    上面这段话,是汤姆·雷普利的一段独白,说给彼得听的,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在他的充满谎言的话语中,这段话显得弥足珍贵。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第一次看得比较仓促,主要是看剧情。而这一次主要看得是人物,虽说是重看,也觉得精彩万分。

 

    雷普利这个人物,让我想起了《漂亮朋友》里的迪鲁瓦,以及《红与黑》里面的于连。都是属于那种为了向上爬而不择手段的人。中国人总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真实,严酷的真实告诉我们,功成名就的往往是那些脸厚心黑的人,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这个道理。”我不是宣扬马基雅维利主义,而确实是愿望和现实之间是有鸿沟的。

 

    雷普利成功了,这没什么不好,这样很真实。我一直也想塑造一个雷普利一样的人物,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但实际上这个过程一定很痛苦,你一定会万分的厌恶你的主人公,而在结尾让他浪子回头,如果我来写雷普利,恐怕他会是这样的结局,然而实际上,这种念头恰恰是心虚的表现,是不够胸怀坦荡的表现,当一个虚构的人物折射出你内心的欲望时,你就会下意识的保护他,希望他有一个好的结局,这是你在下意识的演练,在为你自己可能犯的错误寻求好的归宿,因为你可能成为雷普利那样的人,于是你希望他成为一个你希望成为的人,而不是一个他应该成为的人。但实际上这种文过饰非是没有意义的,无论你成果还是失败,你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这是毋庸置疑的。这让我想起韩国电影《丑闻》,主人公结尾的反悔是这部电影最为愚蠢的改编,总是期望救赎,实际上批判才是真正的救赎。这个世界不需要传教士,而是需要裁判所。

 

    雷普利爱迪克,这是真的,爱他的美貌,爱他的钱,爱他的生活方式,爱他的一切,包括爱他本人。雷普利杀了迪克,因为嫉妒,嫉妒他的完美,因为憎恨,憎恨他的羞辱,因为害怕,害怕他的抛弃,于是他杀了他,这不是偶然,他一直在杀与不杀之间徘徊,不是这次就是下次。雷普利也爱彼得,相比于迪克,雷普利对于彼得的爱来得更纯粹,没有自卑,没有被玩弄的感觉,没有过多的欲望交错其中,于是就有了第一段的独白,他真的想把钥匙交给彼得,但他失败了,他败给了他的心魔,一来他不想让彼得看见他内心的丑陋,二来他不想丧失他辛苦的来得一切,他的欲望战胜了他所有的情感,他失去了救赎自己的最后的机会,应该是他主动放弃了,结尾他在船上对彼得说的:“你知道此刻我还希望改变什么吗?……Nothing”。

 

    以前我还看过另一部关于雷普利的影片,是由约翰·马尔科维奇主演的《雷普利的游戏》,那是二十年之后的故事了,那时的雷普利已经通过犯罪和婚姻聚敛了大量的财富。而这个过程也使得他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青涩和冲动,锻炼得冷酷无情,油盐不浸。唯一不变的是他狭隘的心胸,只是因为对方的嘲笑,就能像游戏一样置对方于死地。那部影片里的雷普利更加的令人厌恶,别人的生死只在他一念之间。

 

    在来说说演员。第一次看这部电影,里面的演员几乎都不认识,现在再看,全都成了大明星,就连丑陋的飞利浦·霍夫曼都熬成了奥斯卡影帝,实在是佩服安东尼·明格拉的眼光。其中最出彩的演员还是马特·达蒙和朱迪·劳,尤其是朱迪·劳,他成功的诠释了迪克这个纨绔子弟的高傲,狡诘,玩世不恭。以前看电视上采访陈坤,谈到他所扮演的金燕西,他说他希望能够演绎出那种富家子的状态,显然他并不成功,他应该看看朱迪·劳德表演,那不是一种表面上的模仿,而是一种从骨子里渗出来的气质。

 

    马特·达蒙属于那种性格演员,什么是性格演员呢,就是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表演风格,所表演出来的角色没有太大反差,不会像丹尼尔·戴·刘易斯那样演什么像什么,性格演员演什么都是都是一种处理方法,都像是在演他自己,但是却把自己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说阿尔·帕西诺,比如说陈道明都属于性格演员中的翘楚。马特·达蒙德表演风格是那种沉静中略带一丝羞涩,非常适合扮演心思敏感细腻的人,而这次的雷普利先生,他也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当然,他最为成功的角色,还是属于贾森·伯恩。

 

    影片中两个女演员的演技要在男演员之上,戏份不多,却要讲角色的魅力展现出来,这不容易,因为基本上,给她们表现得机会不多。无论是帕尔特罗还是布兰切特,在我眼里都不算美女,甚至长得都很古怪,但是随着表演,她们的魅力点点滴滴的展现出来,她们的气质使得她们美不胜收,会给你这样一个感觉,选择这样的女人,是一件很有品位的事情。做到这一点,这表演就算是成功了。

 

    原本以为没什么可说的,不曾想说了这许多,到此为止,不说了。

 3 ) 那无关爱,只是移情的渴望

最初是在男装杂志《Esquire》上遇到这部片子。一张剧照:那不勒斯的日光下,裘德洛、马特达蒙和格温尼斯帕特洛(以下统称小辣椒)慵懒地倚在墙边。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盛世美颜。乍听还有凯特布兰切特(以下统称大魔王)加盟,那一定是像《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般沁人心脾的文艺片吧。

以后我会写一篇文章,专门来讲解《天才瑞普利》中的男装设计。

事实证明,我真是傻白甜,Too young, too naive。

但是,多亏了这种不设防的心境,本片给了我一种非常奇妙的观影体验。电影结束后久久,我仍沉浸在亚平宁半岛的焦灼午后与《你想装个美国人》的踏踏舞声中。描写意大利风情的电影很多,而这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原因,应该是因为那种洋溢着热情与浪漫的风光之下,暗涌着颤栗杀机的反差。电影充斥着压抑的中近景和低位镜头,配上几个反复出现的意象,例如镜子、支离破碎的人头与躯体,从运镜技术与氛围塑造上来说,真是部值得学习的片子。

然而,我借本文主要想讨论的是:剧本

一个外行的剧本结构分析

《天才瑞普利》的剧本工整而精巧。编剧圣经《Anatomy of Story》里提出过一个四角原则,大意如下:如果你把剧本里的道德价值观分割成四个象限,你便可以把四个主要角色放在四个角落里。更重要的是,这四个主角应不仅是在目标上有冲突,更要在价值观上有本质的、不可调和的分歧,那么你故事里的人物矛盾将会到手拈来,戏剧冲突将变得生动而层次分明。

《天才瑞普利》就做到了这一点。按照四角原则,我认为这部电影里角色的本质不同之处,是在于两个坐标轴:这个人对待他人的表面态度,和内心是否有明确的底线。同时,我也列出了我认为每个角色的资本与诉求:

瑞普利(马特达蒙)

表面态度:一丝不苟——认真; 内在原则:没有底线——利己。 拥有的:投人所好的技能; 追求的:出人头地。

迪基(裘德洛)

表面态度:随心所欲——散漫; 内在原则:底线分明——利他。 拥有的:阶级地位; 追求的:自由与爱。

弗雷迪(菲利浦霍夫曼)

表面态度:随心所欲——散漫; 内在原则:没有底线——利己。 拥有的:阶级地位; 追求的:挥霍享乐。

玛姬(小辣椒)

表面态度:一丝不苟——认真; 内在原则:底线分明——利他。 拥有的:自由与爱; 追求的:责任与稳定。

一旦列出来,便不难看出,每个角色都对其他三个角色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满意,他们之间可以自然地产生冲突。接下来便很容易定下以幕(Act)为单位的故事结构。什么是幕呢?剧本中的每一幕故事,应该是讲一个角色,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最终做出一个影响剧情的重要决定。

《天才瑞普利》可以被解读为传统的三幕剧,但我更倾向于四幕——虽然第四幕很短,更像是尾声。而每一幕,只要着重处理其中一个角色的戏剧矛盾就好了:

第一幕(前面一小时):

瑞普利的戏剧冲突对象是迪基。 角色转变:瑞普利决定不再掩饰自己的情绪,告白。

第二幕(中间半小时):

瑞普利的戏剧冲突对象是胖子弗雷迪。 角色转变:瑞普利决定将戏演到底,为了维持身份不惜主动杀人。

第三幕(后期半小时):

瑞普利的戏剧冲突对象是小辣椒玛姬。 角色转变:瑞普利经过数次激烈的内心挣扎、最终败走,开始对自己的罪恶进行反思。这是全片情绪最激烈的一幕,以两人的关系崩溃作为结束。

第四幕 / 尾声(最后十分钟):

瑞普利的戏剧冲突对象我本以为是彼得,但其实是他自己。因为彼得其实是一个对凶杀案没有感情投入的配角。 角色转变:瑞普利拒绝了面对全世界唯一一个接受自己的人,并且踏上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道路,在痛苦中不断折磨自己。全片完。

由此可见,《天才瑞普利》每一幕的戏剧冲突,都是建立在前一幕的结果上进行深化升华。

然而相较其他影片,本作了不起的地方,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做到了道德中立。故事中的数条人命,导演不缅怀也不谴责,甚至代表外界审判的警察,态度也是模棱两可的。

——这个故事完全由瑞普利的主观角度出发讲述,没有一个镜头瑞普利不参与。我们该恨瑞普利吗?我们该爱瑞普利吗?这个故事,究竟是关于爱的吗?

不止是爱,更是渴望的故事

在看第一遍时,我以为《天才瑞普利》只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瑞普利爱上迪基,示爱而不得,吃醋酿成情杀。随后换脸,被大魔王爱上,被彼得爱上,最终放弃,无心再爱。

回放两遍后,觉得这样解读未免片面。豆瓣上本片的大部分影评,也是聚焦于同性恋纠葛上。

《天才瑞普利》中,每个人确实都在爱,无望的爱,爱而不得。但爱只是一个容器,一种表达。爱背后所承载的——尤其是瑞普利本人所承载的——我认为,是一个关于渴望的故事

瑞普利渴望身份,渴望成为他人,与其说渴望被爱,倒不如说是渴望认同。他出身贫寒,生计的奔波造就了讨好型人格,他无法爱这样卑贱的自己,也不具有接受爱的能力。

这样畸形的心理造就了瑞普利的一种移情:既然无法爱自己,那就先成为别人,再爱上那个成为别人的自己好了。

在第一幕里,他太过想要成为迪基,以至于误以为自己爱上了迪基;我最初以为,瑞普利是因为迪基被玛姬(或其他野女人)抢走了传统意义上的爱情,瑞普利才会在船上生气。但后来越看越觉得不对:这真的是爱么?真正的身处爱河的人啊,哪怕是远望着那个人微笑,你也会像是掉进了糖罐般的甜蜜,可是当瑞普利从窗台望着院子里迪基与玛姬欢声笑语地夸他时——按理说,这应是一个单恋者最应该感到快乐的时刻了吧——可瑞普利的表情是遮掩不住的杀人欲望,在镜子里机械师般重复着两人的对白。

杀死迪基之前,瑞普利最快乐的时光,是他穿着迪基的衣服在镜子前跳舞;杀死迪基之后最快乐的时光,是瑞普利在迪基的罗马公寓里、穿着迪基的鞋子、过着迪基的生活,弹钢琴。那时,他嘴角上扬起悠然自得的弧度,仿佛他拥有了全世界。

因此,我觉得这并不是爱情;这只是一种移情,瑞普利从头到尾,都只是想要获得对自己身份认同的渴求。

可是,这能怪他么?一个在音乐教室里打杂的调琴小童,固然会对王子公主的浪漫生活产生憧憬,但王子又怎么可能会和他产生真正的爱情呢?而调琴小童,他又怎么会懂这不是真正的爱情呢?

瑞普利爱得何其容易,一次酒吧欢唱、一次同舟共济,迪基那所向披靡的开朗便让他动了情。如果从单纯利己的角度讲,瑞普利让迪基写明信片是为了方便抄袭他的签名,可他又何必夜里靠在迪基身旁,掂着他的歪扭字迹,将迪基的心事一一讲解、婉婉到来呢?又何必在洗澡时欲盖弥彰地试探?唉,如果这都不算爱。

可是这爱真是过于卑微啊,他不懂迪基那话中带话的交流方式,也不懂如何该回报迪基随意挥洒溅到他身上的一点脏水,在瑞普利的世界里,那是久旱过后的甘霖。在意大利姑娘溺死后,瑞普利生怕迪基不满意地拍着胸脯说:我已经做好准备帮你背锅了。一命相抵,这是他能回报迪基最大的方式了,可迪基根本不在乎这个。迪基在乎的是比偿命更抽象的东西,是有能者才会揪心的责任和原则,而这些,挣扎苟活着的瑞普利又怎么会懂。

他们本就不应该重叠的生活,中间被撕开了一条越来越深的裂缝,裂缝里是查理帕克的爵士乐、弗雷迪的讥讽和科尔蒂纳的滑雪场,逐渐将瑞普利稍微用奉献换来的自尊尽数吞噬。

因此最后瑞普利在船上爆发时,他提到的那些细节:比如那晚上在浴室下棋,你明明就对我有意思!比如那天你和玛姬在船上做爱,你们发出声音,被迫让我听,你是考验我,是故意在折磨我!迪基一脸黑人问号,说什么晚上?什么船?而同样地,当迪基被惹怒了、抡起拳头要揍瑞普利时,吼出来的第一句话是:你算是哪根葱的三流小混混,敢对我这么放肆?

在曾经称兄道弟的两人眼前横着的,一道阶级的大山。


好朋友跟我说,这电影讲的不就是阶级么。想要挤进上流社会的瑞普利,得不到上流社会的尊重。有道理,但私以为不完全是。那不勒斯小镇里的青年男女,甚至不得志小说家玛姬,都不是什么挥金如土的土豪,可是却能和作为上流社会代表的迪基打成一片,在擦肩而过的人生中分享真心,哪怕——如玛姬所说——那真心像阴天积云遮盖的太阳,转瞬即逝。

这又有什么错呢。没人有义务给你一辈子的注意力。就连最想要责任与稳定的玛姬,在努力过后,也懂得为迪基放手:「我不再需要你遵循任何承诺了。我不知道那些可怕的罪行是不是你做的,我只知道你伤透了我的心。」——醉笑陪公三万场,不诉离觞。

所以,还是回到了渴望上。瑞普利对迪基的要求,要迪基承认他爱他,只爱他,比玛姬或其他任何女孩子都爱,这本就是错位的。瑞普利的身世与性格,一个没有身份的人,想要通过误以为是爱情的移情来确立自我,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个悲剧。而角色无法避免的悲剧,是剧本里顶好的悲剧。因此我喜欢这部电影。


电影里有衔接着的两处,剧本处理得非常微妙,想特地拿出来说说。

第一个情节是有天晚上,迪基从新买的冰箱里拿出冰啤酒,问瑞普利说,玛姬和我都对你来历很好奇。即使是瑞普利拿出明信片让他抄写,他也没扔下这话题,一句句试探着瑞普利的身世:管家说你只有一件衣服,是真的么?瑞普利没有什么聪明的抖机灵来反驳,只好搪塞。

随后便是著名的洗澡那场戏。迪基泡在浴缸里说,我没有兄弟姐妹,玛姬也没有,弗雷迪也没有。这是意味着什么?而瑞普利接话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一起洗澡取暖。迪基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从拿啤酒到现在,虽然迪基换了三种方式,吐槽自己没文化不读书——扮猪吃老虎一直是迪基的长处——但唇枪舌剑之间,他却在进行着交友过程中一种探戈般的心理游戏,一边试探着、一边退让着,暴露一点内心,然后伸出一双手说,轮到你了。那时的他,是真心想和瑞普利深化这段情谊的,这大概也是他和玛姬、弗雷迪、彼得、福斯托都做过的事——玛姬曾说:两人同床共寝时,我见过和平时截然不同的细腻的迪基——他或许曾期待瑞普利可以共情自己的孤独,可对方却用一种如此粗鲁的方式越过了那条线。冰山裂开了,两人的关系,从此不可逆地下坠。


配角们的盛世美颜

最后讲讲影片中两位相对戏份较少,但颜值团灭主角阵容的配角:

凯特大魔王扮演的千金大小姐梅瑞狄斯。她和迪基是一体两面的,两个人出身相同,追求的东西也是一样:自由的爱。然而,和迪基的随性不同,大魔王承载的是一种错位的爱。她爱真迪基抛弃家业追求自由的洒脱,也爱假迪基隐姓埋名旅行的风趣;但让大魔王坠入爱河的条件,必须是对方也要在上流社会才行,否则她便无法交心。讽刺的是,真正位居上流社会的人,反而都做不到本质的自由——就像迪基一直被自己心中标榜的责任与道德鞭挞折磨——因此才对自由百般追求啊。

彼得代表的,是不求回报的爱。其实迪基的爱也同样不求回报,但迪基的爱没有责任支撑,是一种肆意的、狂放的、自然的爱,像盛夏的台风般摧枯拉朽,而彼得,则更像是晚秋回暖的风……妈的我抒情编不下去了,总而言之,剧本给彼得这个角色的发挥空间不大,因为彼得出场晚、对迪基这整件事牵连甚微,因此安排成一个比较刻板印象的暖男(对玛姬对瑞普利都是),也是情有可原。

彼得的温柔,是代表着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将瑞普利当做瑞普利来接受的圣母,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一种非常玛丽苏式的内心折射。但彼得反而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瑞普利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温柔。一个没有爱人,甚至没有爱自己的能力的人,若是忽然被施以无私的爱,会陷入无比漫长而挣扎的自我质疑中。事实便是,他也这么做了。瑞普利将带着这份悔恨直至他的坟墓。


终于写完了

没想到我被裘德洛的美颜和男装骗进了这个大坑,但是,不后悔!《天才瑞普利》是我近年来看过的剧本最出彩、气氛最独特、演员也是最养眼(喂)的电影,希望能与大家讨论。

最后感谢好朋友 K 的安利和芙芙的深夜激情剧透(划掉)讨论,有空我一定会另写一篇,歌颂一下电影里的男装设计,特此挖坑。

 4 ) 魔鬼天才与优雅的地中海

导演试图塑造一个并不可恨甚至可以让人喜欢的罪犯,让观众为他的命运担心,希望他脱离暴露的尴尬与险境。我也是这么希望的,希望他别再漏洞百出,这样他才能停止他可恶的灭口行动。
我自始至终带着对这个人的厌恶,汤姆•雷普利,一个贪婪变态的寄生虫,一个卑鄙低劣地扼杀美丽的刽子手。
我不知道饰演彼得的演员的名字,这个优雅甜蜜的男子竟然爱上雷普利真的让我匪夷所思,他才是老天爷给雷普利真正的施舍,因为在临近片尾的船上,雷普利对彼得说:“你知道此刻我还希望改变什么吗?……Nothing.”
彼得不是个主要人物,但是他的温柔善良就像三十年代意大利的美景,恬静却蕴含着热情,当你身在其中时,可能忽略,离开后却是不时的美梦。
雷普利在彼得面前总有着一种希望解脱希望停止的赎罪感,所以经常对他有露骨的倾诉,他因为彼得带给他的安全感而暴露了本质中的自卑和脆弱,但是彼得从未深究过,他以自己透彻的内心同样单纯的看待别的事物,他认为汤姆是美丽的,所以他只顾着欣赏与爱护。
当然,我想说的和汤姆•雷普利自己说的一样:“你一定在开玩笑。”
梅荻本来是个很小的角色,但是当导演得知凯特•布兰切特同意出演这个小角色的时候,梅荻的戏份被一再增加,但是除了与玛芝和彼得的一次见面,梅荻被与这个阴谋隔绝开来,虽然她被称赞一举一动都有一种别致的优雅,但是我也为她深陷盲目的爱情的小女孩般的忸怩感到遗憾,梅荻是为了证明雷普利还有良心的所在,但是我宁愿认为她是为了证明始终有点灰头土脸的雷普利不断巩固的跻身上流社会的信心。在梅荻面前,他得以确信,自己在智商和情感方面是绝对的贵族。
他想要成为别人,像那个人一样生活,表面上他成功了,但是却是要在谎言和疲于奔命中拉扯自己的时间,以至于迷失自己。
雷普里只是一个在不断表演的小丑,只要旁观者稍微有点洞察,他就会乱了阵脚,所以当弗勒迪发现了那房间里的秘密,他只能选择最原始的方法,杀人。
你一旦走错一步,就将万劫不复,没有回头的可能。
玛芝始终怀疑着汤姆,从迪齐失踪开始,就像开始他毫无城府地接受汤姆一样,这个女人凭借直觉行事。她深爱着迪奇也认为自己了解迪奇,所以她忙忙碌碌的追寻,跟踪,但是却一无所获。伪装,欺骗,她眼看着雷普利的微笑,船驶离岸边,真相渐行渐远。虽然最后她声嘶力竭地喊着:“我知道是你!”但是,到底是什么,他又是谁?仍然是迷雾,空气中只剩下玛芝迷茫绝望的嘶喊。
我们回到这个荒唐故事的罪魁祸首,迪奇•坚尼。
迪奇永远光芒四射,家财万贯又才华横溢,他带着孩子气的迷人微笑,说着毫无顾忌的甜言蜜语,蛊惑人心却又充满坦诚,他可以奢靡的享乐,让日常生活都风情万种。这种人会让他身边的人都晕眩,像飘在浮云上没有方向,所以雷普利被他的光芒吸引,为他的魅力痴迷,更加厌恶自己的平凡。当迪奇刺痛了他脆弱的自尊,雷普利极致的爱在一瞬间转化为恨,所以他杀死了他,并且取而代之。
但是迪奇的死不完全是雷普利的错,他这样一种公子哥,并不能这样一辈子无度地挥霍他的一切——财富、才华、魅力,直到白发苍苍。那便是上帝的偏袒。他的情人施云娜在怀了她的孩子之后没有得到她的帮助而自杀了,迪奇虽然含着泪水吹起了萨克斯,但是这并不能阻却他的风流成性。迪奇让我想起了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他们最终的悲惨命运,都源自于自身的光芒,“热情的时候像阳光一样温暖别人,可当他感到厌倦时却又像冬天一样寒冷。”
总有另一个雷普利,或者施云娜,甚至可能他自己,毁灭这光芒。

 5 ) 小人物只有吃饱吃好才能妄谈爱情

只要是从社会底层挣扎上来的,都不会对雷普利的所作所为有什么抵触的感觉。
当然不至于去杀人,但我们懂得怎样牺牲:牺牲才华换学位,牺牲时间换金钱,牺牲身体换地位,牺牲人格换机会。我们知道走后门塞红包打白条潜规则,我们知道规则是由少数人制定的,我们看着浮华冷笑同时无比热切的拥抱它们,我们从懂事起就学着残酷的现代丛林法则。
我理解那种自卑,我理解那种有时想要爱有时又杀掉对方的的心情。
没人关心小人物的自尊,所以小人物都要拼了老命的向上爬,直到看不起他的人都在他的脚底下。
我们不择手段,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他妈的天然不平等。

所以,当我看到雷普利穿上迪克的衣服,正在得意狂舞时却被本人撞见的时候,我的尴尬和难堪更甚于雷普利自己。我们在羡慕也在觊觎所谓的上流社会,我们对有钱有势的朋友格外亲近和宽容,你难道敢说自己不是想沾上那一星半点24k的荣光?在你的心里,一次都没有偷偷的设想试穿朋友的那件巴黎时装周的新款上衣?

至于那两个被牺牲的爱人——上帝保佑他们。对小人物来说,怎样摆脱地下室腌臜的腐败味道才是人生的第一使命。如果穿华服品美酒晒地中海阳光的代价是放弃爱情,哪个小人物不会趋之若鹜?至于所谓的至死不渝,算了吧,那是有钱有闲阶级吃饱吃好了之后的甜品点缀,要的就是在阳光下悄然融化的凄美感觉。至于我们,就让我们把甜品打包外带好了,正好又省了一餐晚饭。

 6 ) 屌丝的高富帅情结

首先先扯几句废话。得说的一点就是屌丝心中都有个高帅富。每个人都无法把一切想要的优点都占为己有。就像你或许高,但是你却不一定很帅。你或许很帅却不会很有钱。而有些优点你很努力,也得不到这些。因为你或许以为你很努力地去赚钱,却发现钱赚到了,但青春已逝。我们不能指望只得到不失去。就像是有人说储蓄是美德。有谁爱储蓄?这种爱能胜过消费。我们只是在抉择未来和现在而已。我们总是在不断地选择,得到一些,然后失去。虽然这选择不会是那么的清晰。在快意地自嘲是屌丝的时候,难免有些无助的凄凉。

当汤米在遇到迪克的时候,在身随高富帅的过程中,他发现迪克的一切都是自己想要的一切。而这种期望多少程度都暗藏着自卑。而这种希望成为对方的心理,转化成为一种爱。而每一种爱都可以归结为爱自己。他爱迪克,只是因为他想成为想迪克这样的人。不用担心钱,快意生活,追逐爵士,追逐性,追逐生活中的种种快意。他或许也知道高富帅一样有痛苦。但是在高富帅的光芒下,这些痛苦都显得那么高级。

汤米在不断地模仿迪克,这一切让他达到了内心中的那个自己。他希望得到对方的感情和尊重。但是现实就是那么的脆弱。即使他在努力地模仿,也不会成为高富帅。而在做回矮穷丑的那一刻,心中却更感悲凉。他在努力迎合想平等得成为高富帅的朋友,却终究敌不过高富帅的一句:“你只是我的一条狗(吸血水蛭)。”

在船上误杀迪克之后,汤米干脆就做起了迪克。他有着极好的天赋,不仅能模仿人说话,连签名都模仿的惟妙惟肖。但是要知道,说一个谎,就得为圆这个谎言付出代价。除非迪克是个宅男,否则你用怎么能应付他的爱人和朋友。在模仿的过程中,却发现拥有高富帅的幸福是那么的短暂。因为屌丝终究只是屌丝,学得再像,也只是屌丝而已。而在成为别人的过程中,那么对于过去的恐惧和自我的迷失所带来的痛苦,却不能代替金钱和地位所带来的快乐。只能在一次次痛苦地直面现实的过程中,逃避着渴望做回自己。

最终戏剧化的结局,也说明了汤米或许可以天才般得逃过杀人的制裁,却也无法逃脱内心的谴责。对一个能敏锐地感知内心痛苦的人而言,或许活着就是最大的惩罚。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这个世界本身就不是公平的。有些人自诩是天才,却发现自己挣得还不如无所事事的高富帅多。可能你还在学校辛苦得啃书的时候,却发现高富帅以及周游列国,学了好几门外语,快乐得打着洋炮。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生活轨迹里,却不代表我们不会幸福。高富帅也会有痛苦,当然这些痛苦都那么的高级。舆论总是充斥着偏见,高富帅总闪烁着光芒。高富帅可以很堕落,然后浪子回头。舆论总给予掌声。我不知道这种盲目的爱和仇富有什么分别。其实屌丝的痛苦就在于做什么都摆脱不了别人偏见,欲成高富帅而不得,欲舔高富帅的屁沟而不得。然而你怎么就知道高富帅何尝有不羡慕矮穷丑呢。他同样可以看到虚伪,感知痛苦。嫉妒这类所谓消极的感情,未必是件坏事。当然这不是什么辩证的说法。人正是因为有情感,才能意识到自己还活着。不要被痛苦蒙蔽了双眼,追逐幸福本身代替不了幸福。

可怜了裘德洛这么帅,演技这么好,却还是被人说是花瓶,这他妈公平吗?

 短评

“我需要再看一遍谍影重重挽回对马特达蒙的爱= =”

10分钟前
  • 粒糖
  • 力荐

AM大人的惯用手段:颠倒众生的主角。抱歉地说一句,MD长得实在抱歉——任何人和JL比长相都是输。(AM——“全世界花痴的福音”竟然和JL一样都是摩羯男。还以为AM会是金牛或天平,每一部片都力求美轮美奂。)

14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中间好几次都看不下去,因为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穷小子雷普利的谎言被揭穿 好在最后没有(真的是好在吗?)

18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不喜欢雷普利这个人,意大利倒是很美。

2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狭小圈子里的欺骗,竟然没被揭穿这些拙劣的谎言。人物塑造不错,但太经不起推敲了。

26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根本就是恐怖片!看的时候不停地想捂脸。卧槽太尴尬了!卧槽太紧张了!卧槽太傻比了!卧槽这可咋整!卧槽怎么这样!卧槽又杀人!卧槽警察来了!卧槽穿帮了!卧槽阴魂不散!能一直保持这种节奏也蛮屌的……

30分钟前
  • 囧叔
  • 力荐

“说说你爱我什么?”“因为你纯真……因为你善良……因为你温柔……”叫我如何能不杀了你?你说的根本不是我。

33分钟前
  • 颜小兽
  • 力荐

我被困在地下室里,钥匙再也找不到了

35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一开始看这片名我以为是那种学习很牛逼很刻骨的励志电影,但是等我看到一半后就觉得是基友片,到最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murder!

36分钟前
  • minhe
  • 还行

一个腹黑自卑受为了一个霸王别扭攻出柜杀人,再为了一个阳光可逆攻崩溃迷失的可怜故事,我想成为你,所以我爱你;我爱你,恨不得变成你。雷普利并不如传说中那样的聪明,他不是模仿的天才,他只是痴心的天才。我爱你,不惜让你永远看不到我的黑暗。

39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Matt Damon太丑了,和Jude Law根本不像!不要伤害爱你的人,否则你会死得很惨。如果那时候有腐女,一切可能都改变了。

44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白嘉轩说自己这辈子没做过不能告诉人的事,他撒谎,他就不敢把骗卖鹿家田的事说出去。事实是,只有靠着不可告人的黑暗面,我们才苟活至今。偶尔会有一个过客让我们误以为可把秘密相托,但在萌生信任的那一瞬也立刻动了杀气。人生来唯一平等的就是孤独与沉沦,直到身败名裂,永堕无间。

45分钟前
  • 高歌
  • 推荐

如果不是马特达蒙,还可以再加一星。雷普利这个角色设定得太薄了,人丑,心态阴暗,占有欲强,死不要脸,自私……真tm集所有缺点于一身,在配上马特达蒙的一副呆样,这应该是影史上数一数二令人发指的丑恶角色了吧。但是,在电影世界里,导演还是可以安排一个金发美妞,一个优雅小哥爱上丫。

47分钟前
  • 像面条般地活着
  • 推荐

当年这些大牌都是nobody,明格拉真是全世界花痴的福音

49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我擦最后居然把这么温柔的Peter给杀死了!!!!不开心!!

52分钟前
  • 夜麻麻嘛
  • 还行

Peter is gorgeous!!!

57分钟前
  • Mu
  • 还行

全片晦暗而沉重,意大利的风光亦像蒙了一层灰色的雾,只有他,Jack Davenport那双深邃的眼睛,盛满了温柔,给了我温暖和柔情。那是片中唯一的温情,亦是爱情。这一夜,我陷入了他那汪无底的眼波。

1小时前
  • 細細陳
  • 推荐

结尾处Ripley杀死Peter是放弃了最后的救赎的机会,任由自我被放逐荒野。扼住那个悉数自己好处之人的喉咙时,也是试图将丑陋的自己推开。迷失的人最可悲的便是永远无法承受爱与温情,比起外界的裁制,这样的惩罚才是最令人彻骨寒

1小时前
  • aten
  • 还行

偶就是看上了Jack Davenport…………其他的……无视掉……还有 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jude law帅

1小时前
  • valo
  • 推荐

明格拉就是有本事把一部犯罪小说拍成文艺片,还把非自己出生地的祖国意大利拍的那么美丽。演员阵容里集结了当年还略显青涩的诸多日后大佬,个个像钻石一样醒目。

1小时前
  • 囧之女神dais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