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故事

HD

主演:斯嘉丽·约翰逊,亚当·德赖弗,劳拉·邓恩,艾奇·罗伯逊,梅里特·韦弗,阿伦·阿尔达,朱丽·哈基提,雷·利奥塔,马克·奥布莱恩,华莱士·肖恩,凯尔·柏海莫,米奇·萨姆纳,马修·马希尔,罗伯特·斯密戈尔,艾登·梅耶里,布洛克·布罗姆,玛莎·凯莉,阿尔伯特·琼斯,汉娜·邓恩,桑德拉·罗斯科,麦金利·贝尔彻三世,戈登·格里克,马修·希尔,阿米尔·塔莱,萨拉·琼斯,文尼·希伯,胡安·阿方索,洛蕾塔·谢诺斯基,滕德·艾德比佩,贾思敏·赛法斯·琼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婚姻故事 剧照 NO.1婚姻故事 剧照 NO.2婚姻故事 剧照 NO.3婚姻故事 剧照 NO.4婚姻故事 剧照 NO.5婚姻故事 剧照 NO.6婚姻故事 剧照 NO.13婚姻故事 剧照 NO.14婚姻故事 剧照 NO.15婚姻故事 剧照 NO.16婚姻故事 剧照 NO.17婚姻故事 剧照 NO.18婚姻故事 剧照 NO.19婚姻故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婚姻要讲输赢

关于《婚姻故事》 ,小伙伴跟我聊起律师对婚姻的破坏:本来男女主对彼此还有感情,可是因为诉讼离婚,被律师挑唆得撕逼揭老底、互相伤害,分道扬镳,虽然结尾两个人冰释前嫌但也各走各路再回不到从前了。

我看电影的时候倒是觉得片中的律师都是好律师,男主找的第一个老律师很能共情,也知道什么对男主来说是情感上真正重要的东西,比起诉讼律师来,他似乎更适合做一个mediator。另外两个诉讼女律师男律师则十分实际,深谙游戏规则并尽全力替客户争取利益最大化。

有人说婚姻不是两个人的博弈,不是输赢,而是感情,离婚的目的是两个人都能好好地处理这段感情,重归于好或者安安祥详地分手,但律师们关注的只有赢,弄得整个离婚过程变得十分ugly。

道理是这个道理没错,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对对方产生共情,也并非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明白他对你造成的伤害算什么大事。 比如男主,其实女主已经知道无法维系这样无独立意志的婚姻了,但两个人即使去做离婚调解,男主都没能意识到女主想要离开他,还只是觉得她去加州只是为了接个新戏、散散心。女主离开纽约前夜想最后听男主说说话,所以忍着泪问问他对她演技的评价,他却丝毫没看出来,一脸自信一本正经地真的开始挑起她的毛病来——好像她对他的抱怨、跟他说起想要离婚等等一系列举动,都是小孩子闹脾气,过段时间自己就会好的——他在婚姻关系里占主导地位,根本不认为她是个独立的个体,不相信她真有本事离开他。

这种power dynamic其实早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男主想留在纽约搞戏剧,女主就得放弃自己的电影事业、远离家人朋友地支持他。女主多次说想要回洛杉矶家乡生活一段时间,而男主明明可以拿到工作机会,却以纽约工作重要为由一次次拒绝(但间中男主拿到哥本哈根的工作机会,却义无反顾地跑去工作一年,这时倒也闭嘴不提纽约工作的重要性了)。

这段婚姻的问题本质,在女律师质问男主时就已经被交代得一针见血,“所以你的想法就是计划,而你太太的想法就是说说而已了?” 男主对待女主,不像是一个成年人对待另一个与之平等的成年人,而更像是不守信用的父母对待难缠的小孩子:小孩吵着闹着要家长带她周末去公园玩,爸爸为了能堵住孩子的嘴、让自己清净一会,所以当下佯装应允,到周末的时候却假装忘记这码事,不了了之。这时候,作为一个小孩子,你若跟你爸爸吵说,“你怎么不守信用呢,而且我也有去公园的权力啊。”会有用嘛?你爸爸会说,“去公园哪有大人的工作重要,以后什么时候不能去、非得现在去吗?”面对一个力量比你高很多阶层的人,你如何能够叫醒他、让他心平气和仔细地考虑你的诉求呢?如果家长都能像对待自己一样认认真真对待小孩子,大概也不会出现那么多青少年离家出走甚至以死明志的现象了。

女主明明是个有独立思想的成年人,却处处被当作是不重要不算数的小孩子,这种生活想想也是十分令人窒息的,但坐拥权力的既得利益者根本就不愿意睁开眼睛看到她也是个活生生的人,即然她在他心中都不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又怎么会跟她共情呢?他的世界只有强大无边的自己罢了。连到了加州之后,他的儿子当面口口声声说自己更想留在洛杉矶,喜欢跟妈妈在一起,男主都不承认,觉得是被女主教唆的。

这个时候只有变强大,让男主看到她的力量,才能扭转这种局面。所幸女主终究不是小孩子,她能求助于律师和司法。的确,在律师的“帮助”下,明明相爱的双方在庭上互相揭短、撕逼得很难看,将多年的亲密和信任亲手砸碎。但律师确实帮女主赢了,给了男主重重地一击——原来他不是那个坐拥全部权力的人,原来在婚姻关系中他也可以那么无力,原来女主也是个独立的、有想法、值得被郑重对待的成年人啊。所以结尾男主才产生了觉悟接下UCLA的工作邀约,搬来洛杉矶工作。男主终于学会好好听女主说话。只是这个觉悟来得太晚了,他们已经回不去从前了——但再迟来的觉悟,也比永恒的糊涂要好。

这里赢是个目的,也不再是个目的,种种的缠斗,只是为了让他学会正视她、好好听她说话,但有些人,如果不让他栽个跟头,结结实实地吃些苦头,他永远不能了悟这些道理。

案件要和解的时候,虽然男女主原本计划两人平分抚养权,但女律师改成女主占55、男主45了,因为女律师就是想赢,不想让男主觉得自己拿到了50/50。女主并没提出什么异议。 结尾时,男主搬来加州,女主和男主恢复了友好,虽然这时女主已经有了新的对象,他们再回不到从前了。女主主动提出可以放弃一部分的抚养权,跟男主平分。这并不代表女律师是多此一举——只有胜者可以不计较地做出给予的姿态,输者伸出双手接受胜者的恩惠,想到胜者的种种宽宏大量,感激涕零。而若一开始便一直是输家,则永远不会被对方严肃地当一回事。人们都是被扇了巴掌才知道痛,见了棺材才知道掉泪。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需要计较这个输赢。这也是为什么有时我们需要司法系统、需要律师、需要丑陋繁琐的诉讼、需要把血肉一层层揭开。在婚姻中如此,在社会其他方面也一样。这也是为什么Jingyao哪怕被千夫所指、荡妇羞辱,也要赢JD,为什么星星被恶魔养父强奸了,要顶着屈辱和压力将他绳之以法。因为弱者就是要赢,因为赢了才有力量,才能被当作人来对待。

(发状态被锁了,希望这里能发出来)

#法律的现实意义#

 2 ) 婚姻离场 生活继续

故事的一开始是妮可和查理关于“为什么我爱他/她”的陈述,二人一一列举对方身上自己所爱的美好之事,两个人都很诚实地事无巨细写了很多,其中不少也许这个世界上只有对方才能写出来。直到镜头切到两个人在咨询师的沙发上,这一段大概都可以被当作是两个相爱之人互叙情意。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真诚的,就像他们后来的恶毒一样发自内心。

当咨询师要求两个人分享自己写下的东西时,妮可却拒绝了。事情急转而下:妮可是好莱坞长大的星二代,演了个喜剧片里的角色一脱成名,查理则是崭露头角的青年先锋戏剧导演,妮可放弃了影视剧事业跟查理去了纽约,在他的剧团里做女一号。在外人看来郎才女貌,然而两人之间矛盾重重,妮可渴望开拓自己的演艺事业而不是在查理的翼下,两人感情转淡,查理也和剧团里另一个女人出了轨,婚姻早已摇摇欲坠,终于迎来了最后一根稻草——歇影已久的妮可接到拍摄机会带着儿子回洛杉矶,并决心就此离婚搬出纽约。查理虽然知道自己的婚姻举步维艰,但并没有做好离婚的准备就被妮可的律师下了令状,只得被动开启法律程序。

影片中各路律师轮番上阵各显神通的场面大概可以劝退很多想结婚的人了。很多评论甚至有非常朝阳群众的风格,认为如果不是律师在中间捅刀这两个人不至于彻底离婚。然而离婚律师的工作是为当事人争取到最大的利益,而不是做和事佬让人家破镜重圆。如果不想离婚,劝和的人多的是,从街坊邻居七大姑八大姨到婚姻咨询师,何必雇佣收费昂贵的离婚律师。法庭对簿当然伤感情,但是已经进入法律程序,关注重点就是如何在作为法律契约的婚姻中保证权益,而不是感情,所以在这过程当中没有任何人有必要或者责任去呵护两个当事人之间的余温。婚姻作为法律契约,它不保证两个人永远相爱,也不保证忠诚,它和感性没有关系。

被律师牵着走的妮可和查理精疲力竭,回到最一开始的“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事,不需要律师”的想法。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们都痛恨和曾经相爱无间的人进入锱铢必较的回合,希冀能够把事情变成“这是我们之间的事情”,可是用感性是不可能去解决理性的问题的。就像查理的律师说的,她们从疯狂出发,我们从理性出发,最后在理性和疯狂之间落定。一半的疯狂依然是疯狂,但至少能够有些理性,虽然这理性也只有一半。

查理和妮可再一次试图开诚布公地对话导致了全片高潮的吵架对戏。妮可问查理,你到底明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去洛杉矶。查理不明白,妮可想去洛杉矶的意愿在他看来和她想买个橱柜差不多,是夫妻生活中诸多不了了之的线头之一。

查理不欣赏妮可吗?未必,开头查理说“她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然而同时,他也对妮可想做编剧导演的愿望一笑置之,可能是像妮可说的那样出于嫉妒和压制,也可能是从查理的角度他就没有觉得妮可有这方面的天赋。妮可说“他看不到我”——很多时候两个人走不下去,并不是因为看不到对方,而是看不到对方想要你看到的,无论真实与否。自我实现往往需要外在的目光来成全,在亲密关系中尤为重要——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导演的第一步是有人开始用看待一个有才华的导演的眼光来看我,如果别人看不到我的才华,那么你就更应该支持我;如果别人都能赞赏我,那么为什么偏偏你做不到?

影片中所有人提到洛杉矶都反复提到,空间。对于每一个住在鞋盒子里自己打拼的纽约客来说,“空间”大概可以算是一个很痛的词。而对于妮可来说,空间不仅仅意味着大房子和日落大道,空间是对她自己未来的隐喻。妮可抱怨查理控制欲很强压抑了自己的成长,“我变得很小”,但实际上从和查理的第一次见面妮可就知道查理是一个独断自我的人,她接受了,和当时的未婚夫分手而追随查理有多少就是因为她被查理的才华和独断吸引我们不得而知,关于这一部分妮可只一句盖过“和本在一起觉得自己的一部分死了,但是当遇到查理,就发现死的部分没有死,只是休眠了”,妮可崇拜查理,当她对查理的戏剧有所贡献的时候她觉得很自豪,她无条件地支持和追随他。妮可没有自己的事,她一直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她的选择和查理的决定比不重要。和所有人,妮可都在说是查理想要这个,是他想做这个想要那个,我想做什么但是他不愿意。直到诺拉打断她:“我想要知道,你,你想要做什么。我们要做的是,讲你的故事。”

倒不是说妮可为查理多么奉献了自我处处妥协,与其说是查理遇事专制,还不如说是妮可对很多事情自己也并没有一个坚定的主见,让查理牵着头走,是感觉十分良好舒适的压制。只要有独断的查理,妮可就可以有一个停滞不前的借口。查理说“这生活一直都是你想要的,直到你不想要了”并没错。

她并不特别,在很多二人关系中,如果有一方意向总是很坚定,而另一方并没有明确的想法的话,一般事情都会由喜好明确的那一方决定。短期来看可以解决不少纷争,甚至有的人会觉得是默契:“你看我们家这些事都是我老婆说了算我跟着走就好”,但长期以来未必是好事,如果没意见的那一方是真的从善如流倒还好,只是很多时候那沉默的一方要不然是反射弧很长不能给出即时反馈,要不然是按下自己的想法小忍则忍,长期下来爆发是一个必然。

妮可想要离开查理的原因,和她当时毅然决然离开未婚夫追随查理的原因是一样的——在这段关系中她觉得自己没有活得像自己,为了找到自己,她决定离开。

当然寻找自我未必总是要通过抛弃婚姻实现,如果挡道的仅仅只是婚姻,那人生简直是太美好了。

你以为你的谢场是双方对峙,你以绝对优势的理智和口才将对方辩得体无完肤追悔莫及,蓦然回首才发现你百般不易,直苦苦哀求你回头痛骂自己是混蛋瞎了眼。

然后你潇洒挥挥手,甩了渣男过新生活。

才不是这样。

人怎么可能醒悟。如果人知道要后悔,如果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自私,那么两个人的关系也不会走到这一步。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就是因为人不能自省,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才不会求你原谅,因为在他那边的故事里,明明错都在你嘛。妮可给查理下的定论可谓渣男金句:“你和你的自私如此融为一体,你甚至都不知道这是自私”。

在查理看来,我虽然出轨了,但是我和她在一起开心啊。我虽然出轨了,但是只睡了一个人,明明我之前有机会睡那么多人的,都为了爱你而放弃了,这还不叫牺牲吗。

妮可崩溃的那一刻说“我不能相信我认识了你一辈子”。

那个当时和你结婚的女人是我吗?为什么她如此陌生。

每段亲密关系中都有恶毒的一面,它一直都在,恶意是爱意上的瘤,只不过一直被压抑——从坐在马桶上不关门,到说话带着丈母娘的口气,甚至于希望对方干脆出门车祸一了百了——越了解这个人就有越多的证据去厌恶这个人,因为你知道她/他所有缺点的来龙去脉,你知道冰山之下所有的不堪。这恶意一旦被释放了,也就再也回不去了。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如此脆弱,经不起考验,撕破的脸皮永远拼不回去,如果还想像成年人一样当朋友就忍住了内爆吧。

故事的结尾,妮可和查理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各自幸福,各自快乐。妮可当时拒绝念出来的“我为什么爱他”的最后一段是——“我还会继续爱他,但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确实没什么意义,题目都说了,这是关于婚姻的故事,没在谈爱情。

 3 ) 不甘心

一位有孩离婚的朋友看完这部电影后,说自己终于释怀了,影片中的夫妇有更得当的处理方法,但原来“条条路都是死路”。

我却正相反,我只感到深深的不甘心。

如果要做一次审判的话,婚姻破裂当然是查理的错。很多人已经说过了,查理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出身贫苦,年少成名却严于律己,他尽自己所想像地当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却从未想过,自己脑海中的所谓“完美”,其实只是在及格线边缘徘徊。他从未真正理解、欣赏过自己的妻子,不曾尊重过她的看法和意见。妮可的诉求、苦恼、愤懑,他从来都没有严肃对待过,甚至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查理未能发现妮可真正的美,他可能从没当过一个好丈夫,而并不是像他自己所说,是妮可事后的回忆抹黑了曾经完美的回忆。

但查理不可救药么,我不认为。也许正是因为查理是如此一个好人,如此一个会为自己成为一个“坏人”而痛苦自责,陷入认知失调的人,我总觉得他还可以被拯救,被再真正给予一次机会。

妮可已经对查理绝望了么?有时我觉得不是,她还是能写出查理的优点,愿意为查理理发,知道并指出查理最爱吃的食物—哪怕是在双方律师离婚谈判的现场。这不是切实存在的感情么?妮可和查理在他在洛杉矶公寓里的大吵一架,查理好像第一次知道妮可这些年竟然如此不开心,他的一生都仿佛被否定了。但为什么他没能早点知道?查理也许是愚蠢的自大狂,但妮可为何不能把这种争吵提前到3年或5年以前,在一切还有机会的时候;或者在查理真正了解到她想要的一切后,再看看他究竟是个什么人?我不甘心。

我也不甘心查理的作为。整部剧他就像《老友记》里犯错的ross一样,只会瞪大眼睛无助可怜地站在那里,等着父母或者姐姐来救他,但不会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何每次都欲言又止,没有勇气;为何在关键时刻总是在做错误的事,一再让妮可心碎,关上妮可家门的那一刻不再做一次挽留的尝试而要维护自己拿无足轻重的自尊,我不甘心。

我不理解,两个原本相爱的人,为何可以在一切都没有彻底谈开,没有把想说的一切都说完(比如怀疑出轨、比如查理从未严肃对待回归洛杉矶)之前,就放弃了对婚姻的坚持;不理解还互相信赖的两个人,在没有自己尝试谈判之前,就让律师在法庭上展开丑陋的辩论;不理解在一次可能让彼此互相理解的谈话末尾,却以锤碎了一面墙然后跪下来哭泣作为结尾。明明都可以做的更好,明明还可以有更多坚持,明明还有很多生门而不是死路,我不理解。

所以我不理解为何大家都要保留那些没有价值的体面,好像留下了所谓美好的遗憾就可以不为最后的可能性奋力一搏。就如同我无法理解《爱乐之城》里最后那种淡淡的遗憾又能相视一笑的所谓美。为何感情就应该体面地结束在这一步,为何人们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愿意沾湿就开始往回退?

也许妮可早已对这段婚姻绝望了,她对查理最后的关心也只是出于习惯和友好的温存。但查理又如何知道呢,他何以得知自己已经毫无希望,如何可以面对再也无法和儿子一起三人下棋,再也无法抱起自己的丈母娘,再也无法两人在戏院共处。这一切难道不值得他做出更多努力吗?

朋友把我这种不甘心称作一种“现代性的自负”,希望一切都有结果,希望所有努力都有其意义,希望为所有结局都找到一个理由,找到一个改变的可能。如同我们希望灾难过后有人会为受伤害的人负责,希望女性遭到的不公平能够得到保护,希望一些不幸的小孩可以在之后得到更好的照料。我也希望两个心怀善意又筋疲力尽的人可以有一个出路,一个可以保全过去的美好,可以有平静未来的可能性,我们至少应该为这个出路更拼命地努力过。

但可能这个世界不是这么构成的。也许有一些理解只能成为冗余的回忆,有些眼泪会白流,当认识到这一切后,我们就甚至不会再让眼泪流下来,才会愿意在弄湿了衣服之前就体面退场。也许我们要接受,很多的努力和经历就是会付诸东流,要接受查理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妮可,现在不能未来也不能;要接受就算查理有一天理解妮可了,但在她的新生活面前,这些理解最后也没有任何意义。

不甘心也没有用。

这让我想起了过去的自己无数次尝试磨合父母的矛盾,如同我以为有一幕儿子亨利想努力把父母拉到一起。我可能费尽了自己的童年来让父母一次次和解,直到自己成年后,明白自己再也无法做更多了,才终于能放下不甘心的自私心情,让他们自己决定继续一同生活,分居还是离婚。

但也许我早就该甘心的,在很久很久以前。

 4 )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什么

我们一生极尽所能 想要追求的 无非是被看见

情绪被看见 人格被看见 价值被看见 需求被看见 每一丝点滴的起伏都被看见

但是现实中 我们很多时候都不能被看见

于是有了理解 包容 接纳 沟通

也有了放弃 结束 逃离 叛逆 自闭

没有好与坏 没有输与赢 当我们来到人间 一切就以时间的方式进行

婚姻不是故事 也不是事故 不必惧怕 也不必欣然前往 你迷情黑暗 也可以信仰光明

 5 ) 我可没哭

太会写对白了。开篇8分钟的两段自述,让人相信,世上的确存在美好的关系,和美好的彼此注视的目光。妻子第一次见律师,吐露自己为何决定离婚,斯嘉丽·约翰逊那一大段连贯的表演,她说的那些话,说出了大多数婚姻从内部瓦解的实质。丈夫突然将自己的律师从温和派换成强硬的野兽派,导致离婚法庭上双方都陷入被动,随后,两人决定在私下进行协商,结果却突然演变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争吵,最终丈夫崩溃,这大概是史上最精彩、最真实的夫妻吵架。接下来小刀游戏那场戏,也太会写了吧,我完全要笑疯。这电影不是要讲婚姻有多可怕,你明白吗,有时候,相爱的人,彼此尊重、信赖和欣赏的人,也有可能会选择结束他们的婚姻,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却了不起的事情。

 6 ) 10分钟吵架名场面分析

10分钟的吵架名场面太过真实,诧异编剧是多懂生活才写出这样的台词。

一:Nicole认为Charlie没有遵守契约,没有照顾她的感受搬到洛杉矶。但Charlie却认为这不是一个契约,只是她的一句随意表达,就如同要买个柜子一样,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婚姻中有太多的时刻就是如此,对同一件事情的份量认知完全不同。一方认为对方是严重违约,另一方却并不将其视为契约,甚至连口头承诺都算不上,只是某种“说过的话”。

二、女方开始在叙述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咄咄逼人。例如,Nicole说的是“我们双方的律师都将我们妖魔化了”,而不是单纯指责一方。但Charlie的回应却是“诺拉更过分”。无法就事论事,用同样标准来对待处在争端中的双方,而只盯着自己的利益被损害了。

三、谈及孩子感受的时候,男方始终认为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继续居住在纽约,是女方的教唆,而不是孩子的真实想法。这里面有两重问题,第一是男方无法面对孩子做出的选择,很大程度是和自己的行为相关,第二是就算和自己的行为相关,只要自己有合理理由,也可以不承担责任。既然自己不用承担责任,而必须有一个人为这种损害了自己利益的事情承担责任,那女方就必须背负起教唆的罪名。这其实已经是在给争吵中的一方定罪了。后面还有更多给女方定性的言语。 四、后面有很长的一段,Charlie一直在评判Nicole,从自己的角度上评判如果Nicole离开了他,也不会幸福,因为她并不想有自己的声音,只是抱怨没有自己的声音,评判她邋遢,评判她演技退步,评判她装作受害人身份等等。这里甚至都不是评价,而是评判。评判意味着他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有权利以法官的身份或者高人一等的地位给对方定性。Nicole并没有用同样的方式攻击回去,她的语言集中在表述自己在婚姻中的感受。无论是“觉得婚姻是地狱”,“自己完全变了一个人”,“和你上床都觉得恶心”,都是从自我角度出发的感受,而不是攻击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直到最后,才集中爆发为“大家说你是个自私的人”,注意这里仍然不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定性对方,而是一种恍然大悟,原来别人对你的评价是有道理的,原来我现在才认识到这一点。 五、Charlie给自己的出轨行为洗白的一段真是名场面中的名场面。第一是把再次把责任推到女方身上,“你应该难过的不是我fuck her,你应该难过的是我跟她在一起很快乐”。因为你让我不快乐了,我就天然正义地拥有出轨的权利,同时需要反省的人是你,是你让我不快乐,导致我的出轨。其实我还不太想出轨呢,都是你逼的。第二是,我年少成名,为了和你结婚,已经放弃了睡更多妹子的机会。这已然是对你最好的恩赐,你居然会为了我只睡了一个人而生气,真是太不明事理了。Charlie的这种自我牺牲感,和“ 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她失去的可是爱情”是一个重量级的世纪自恋。 六、最后的捶墙爆发,Nicole说的是:我不敢相信我竟然要认识你一辈子。仍然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表述,包含对自我的厌恶和自责。而Charlie的回应是“You are fucking insane”。仍然是贯穿始终的“YOU”,定性,评判。

在后续一长串的诅咒之后,仍然是Nicole展示出了不忍和柔情,去安抚情绪崩溃的Charlie。而Charlie的一句对不起,却是这十分钟里唯一的不真实。因为“对不起”意味着如果不是出于礼节性的道歉,他开始有了基本的反思。但在实际生活中,如同Nicole所说:你的自私已经完全内化了,你甚至都感受不到自己的自私。也许这个地方,Charlie说一句:“你不要再逼我了!”才更符合人物的自恋与自私。哪怕他意识到自己一长串诅咒的丑陋一面,但需要承担责任的仍然是女方,因为如果不是女方步步相逼,他本来可以继续是那个温文尔雅玉树临风的才子。 贯穿这十分钟乃至全片的核心,归根结底是在现有权利结构下女性的觉醒和男性的不自知与对女性觉醒的不适应,以及这两者带来的不可调和的冲突。Charlie一再强调过去的生活在纽约的生活才是对的生活,是值得延续的生活,其实不仅是涉及亨利在哪里生活的问题,而是在缅怀那个他曾经拥有绝对优势的权利关系。来到洛杉矶,意味着一切权利关系的扭转和强势地位的丧失。很多人同情Charlie,是因为看到他一步步地失去,陷入困境,却没有看到正是因为他原来是拥有最多的那个,才会有后面的失去。而Nicole,本来就一无所有,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人人都记得导演是谁,却不记得那个女演员叫什么)。而一无所有的Nicole,到最后还在给予,为Charlie点菜,在他诅咒自己去死的时候安抚Charlie,给Charlie系鞋带。 Charlie只是在同事面前唱了一首歌,一首动听的歌。

 短评

触目惊心,十分钟的吵架像刀割般的疼,说着伤害彼此的话,却刺痛自己的内心。婚姻二字,在宣誓的时候有多神圣和美好,在别离的时候就有多虚伪和自私,结婚把彼此黏连得越紧,离婚就把对方撕扯得越深。两个人不能在一起,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因为因爱生恨。围城之中,谁又能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去搜找曾经拥有,如今却气若游丝的爱呢?

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婚姻中没有对错,只是细碎的感知和错位期望让彼此疏离。艺术家和好丈夫很难统一成为一个人设,此片强烈建议所有喜欢艺术家的文艺女青年观看!

11分钟前
  • 长颈鹿饲养员
  • 力荐

4.5 其实是“离婚故事”。绝对不是那种很容易感同身受的故事,就算是离婚夫妻也很难经历这种山崩地裂的行同陌路,太残忍了。鲍姆巴赫这个人本人来说,确实总是那么自我沉溺、还处处带着文青的酸溜溜的讽刺,他期待亲密关系,却内心深处对其表示怀疑,甚至还会对女性产生恶意揣测,这些小细节都体现在他的很多电影里。但是!我真的不可自拔地喜欢他这种毫无保留的,甚至有些残忍的扒开伤口拿来笑的精神,作为一个艺术家,性格上的缺憾有时候就像宝石里的杂质一样,没有或许更好,但这样才成就了他。两个主演都太好了,根本忍不住会跟着他们狂流眼泪😭

1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3.5;比起老伯劝退婚姻的最高作《婚姻生活》(致敬《芬妮与亚历山大》一幕,必须感叹一下),残酷性仍逊不少,密集台词打造的撕扯戏剧性,过于着力于表演而削弱整体深度。律师那番关于缺席的上帝父亲倒是痛快,镌有当今时代的特征。婚姻的假面就是如此容易卸掉,爱和恨的浓烈度相当,更容易捆绑,对对方寄予的希望一旦变成失望,恨意便如野草滋长;两人如困兽般互吐毒箭,每扎上一个洞就是我在你生活中留下的证明,用恨反证爱,用破碎的愤怒宣泄不甘的选择。若双方都有极强的个性或较高的自我追求,婚姻真的是一个累赘。

1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2019威尼斯第三场#此片过于真实,请谨慎观影。很简单的生活场景,交代东西仿佛每个人都有所经历。关系中的彼此看不见、付出与妥协、丧偶式育儿、吵到开始互骂对方祖宗八代、砸墙摔东西,但真到离别之时,又有一丝怀念,觉得没有好好告别…大概相爱相杀,这就是爱情吧。为司机的演技打call

22分钟前
  • 杨旖旎小姐
  • 推荐

爱情中无法完满的种种,吵架戏十分精彩,当然关于“完美母亲”和“像上帝一样不在场的父亲(甚至不用f*ck呢)的讨论更甚。结尾确实好哭,虽然不能在一起,但想起来深爱的感觉还是会流泪😭(片头亮出Netflix的大红N时全场鼓掌,不知道在戛纳出现会不会被嘘)

23分钟前
  • 西天黄
  • 推荐

毫无深度。

26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What I love about this film is 它是那么的温暖又那么令人心碎。它是坐在粉色毛绒抱枕上的Scarlett Johansson,笑着哭着讲述着属于她部分的婚姻,讲述着她的爱与挣扎。它是在转身离开房间的Adam Driver,一道门,将他温柔的眼神关在房间之外。它是从无话不说的欢乐时光,到凝望菜单时房间里漫长的沉默。它是彼此望向对方温柔的眼神,也是房间里相隔最远两个座位上躲闪的目光。它是所有最深情爱意所有点点滴滴所有曾经拥有的回忆都变成彼此憎恶对簿公堂的理由。它是脆弱与崩溃之后抚摸在彼此发丝之间的手。它是镜头懒散晃动,它是生活片段的蒙太奇,它是台词在欢笑与尴尬之后令人哽咽难言的留白。它是彼此最细微情绪的表演。它是风浪后留给彼此最后的温柔。如果生活是一面白墙,那么婚姻就是墙上拳头砸出的那个洞口。

31分钟前
  • MR.Charles
  • 力荐

能共苦 却不能同甘。婚姻走到这样,施暴者同时也是受害人 。墙上的破损尚能修复,关系的裂缝应当如何修补。不是不爱了,而是婚姻一词对爱情太过沉重了。

34分钟前
  • 呆萌喵星人
  • 力荐

比起得到(或造就)令人欣赏的爱侣,我们永远更喜欢成为值得欣赏的自己。就像你和你的恋人合影,照片拍完后你总是先看自己拍得美不美,而不是先去关心对方被拍成什么卵样,一个道理。这道理如此简单,偏偏爱情故事都不这么讲,以至于有时候讲出来真实得令人怀疑。人们习惯用爱和不爱去阐释所有结合与分离,但真实的核心是,比起自我实现(如果有可能的话),爱便没有那么重要。

35分钟前
  • 力荐

拿了伍迪·艾伦的剧本,但小老头绝不会写出这么笑中带泪的结局。从纽约到洛杉矶,从一见钟情到咬牙切齿到互相凌迟到精疲力尽,离婚如同一场风暴过境,将所有心存善念的点滴化成冰雨。能够平静做成前夫妻的万中无一,讽刺的是——他们需要比经营婚姻还努力的经营离婚才行。我的年度最佳两性电影。

3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重点是一点都不黑色,爱与恨都有点无伤大雅的意思,无感

41分钟前
  • LOOK
  • 还行

我的父母现在也很容易吵架,他们十几岁就结婚了,应该是初恋就结婚了;我一直觉得,婚姻不适合有独立三观的人,因为独立的三观很难妥协;婚姻是一个妥协和迁就的过程,对有独立意识的人说来说太难了。我还是不想结婚,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世界才能接受这一点。

43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特写的撕逼确实很有效,但是对婚姻的解析就如影片唯一的那场法庭对峙一样,矛盾而流于表面,反倒是对LA vs NY的展现很到位。不用比伯格曼,跟「蓝色情人节」都差着一截

48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爱在离婚诉讼时

53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临近片尾的一幕,已有新欢的Nicole听到Charlie要搬来洛杉矶定居时两人相视无言,她随即又略有哽咽,此幕应该是全片最细腻又最有力的一幕了。它分别讲述了两件痛苦的事:当一个人已经停止她一直的期待时她所追求的事却意外地达成了,以及当一个人终于学会为她人牺牲自己时他想为之奉献的人却已经离去。电影在一次次的谈话中慢慢揭露双方的精神世界,女方在婚姻中有多退让在离婚时就有多狠毒,男方在婚姻中有多自私在离婚时就有多不知所措。到了结尾,无论观众更倾向离婚的哪一方,都不会觉得另一方是在无理取闹甚至还能共情另一方。本片和《蓝色情人节》在爱情破灭这个题材达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完美(一个始于相互欣赏的关系,一个始于不对等的恋爱关系。我想这也是Nicole最终还能和Charlie做朋友的缘故吧)。

57分钟前
  • Euthyphro
  • 力荐

看的胸口闷,以为自己心脏有什么问题。就是想大口的、彻底的喘气。期间还把窗户打开了,蒸了两锅菠菜馒头。太压抑了。大家都恋爱吧,不要结婚。一生的承诺太久了,所有参与者都疲惫不堪。

59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它讲的是爱情,它讲的是婚姻,它讲的就是生活本身!这电影对于生活的呈现实在太真实、太细腻、也太残酷了。虽然已经尽力温和及略抒情的方式来处理这段关系,但还是看得人触目惊心。两律师激辩那场戏以及之后一场长时间的争吵,都看得人难过到心痛。从我们应该考虑分开,逐渐演变成我恨你、必须马上离开你。真是眼睁睁看着大家从相爱到仇视,甚至彼此恶毒起来,越发的狰狞。我们怎么变成了这样?亚当·德赖弗与斯嘉丽·约翰逊演得都太好了,各种小的情感细节:温柔的、善良的、愤怒的、尴尬的……每个细节的转换与呈现都特别棒,感觉也融入了很多自身的体验与投射。片子有非常多用心的小细节可以仔细品味,都很有用意。这不仅是一部电影,这是一面镜子,照向每一个人。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看到最后眼眶湿润,一场漫长、繁琐、时而撕得很难看时而又充满温情的美国式离婚,关系的破裂虽然不太容易做到体面,但他们还给彼此和孩子留足一份爱。美国这套制度虽然很复杂有时还有些荒谬(比如派个观察员上门观察父亲跟孩子如何相处时的慌乱和尴尬),总体还是蛮人性化的,不能一起生活也依旧是最亲密的家人,不会拒绝承认已有的感情。演员方面,寡姐的表演已经很程式化了,走不出她早就炉火纯青的那套;而男主Adam才是宝藏演员,他太好了,戏全在他身上。很多火花四射的飙演技段落,很多金句台词,很多幽默瞬间,一部悲伤又颇有幽默感的片子,对现代夫妻关系提出新的思考:“圣母玛丽亚还是处女就生出耶稣,人们要求女人完美无暇,可耶稣他爸呢?根本就不露面,连fuck都没有!”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离婚把一个男人自我营造出来的幸福世界给撕开了,昔日所有的事情都得围绕他来转,至于妻子、孩子怎么想,他想当然地觉得也是按照自己的来。所以在离婚的撕扯中,他感觉自己倒霉透顶,所有人都在针对他羞辱他毁灭他,而他只能笨拙地应对,结果也很失败。夫妻之间那些微妙的相处细节,一旦拿出变成攻击对方的利器,便会分外伤人。两位演员把这种爱恨交错的复杂情绪演绎得好好。另外它也让我想起了《革命之路》。

1小时前
  • 邓安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