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的事

HD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安德烈·马尔孔,罗曼·科兰卡,爱迪丝·斯考博,伊莉斯·洛蒙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将来的事 剧照 NO.1将来的事 剧照 NO.2将来的事 剧照 NO.3将来的事 剧照 NO.4将来的事 剧照 NO.5将来的事 剧照 NO.6将来的事 剧照 NO.13将来的事 剧照 NO.14将来的事 剧照 NO.15将来的事 剧照 NO.16将来的事 剧照 NO.17将来的事 剧照 NO.18将来的事 剧照 NO.19将来的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将来的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娜塔莉(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是一名哲学教师,和丈夫汉斯(安德烈·马孔 André Marcon 饰)结婚数十年,两人共同养育了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平静而美满。某日,汉斯忽然和娜塔莉坦白,自己在外面有了情人,不仅如此,他还打算从家里搬出去和情人同居,虽然娜塔莉表面故作镇定,但内心却遭受了强烈的打击。  娜塔莉的母亲(爱迪丝·斯考博 Edith Scob 饰)曾是一名当红模特,如今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三番五次自杀未遂,无奈之下,娜塔莉只得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将她送进了养老院。与此同时,娜塔莉听从她曾经的学生法比安(罗曼·科兰卡 Roman Kolinka 饰)的建议前往法比安与他朋友们在山上所建立的公社。风中玫瑰一个人的城市2019中流击水无法触及珍珠果酱二十年Voice2 110紧急指令室阴沉My Boy卖梦的两人飞越黄昏四千金1989学习之神暗黑刽子手候爱·青春天音琴魔007之雷霆谷英语神探夏洛克第四季悉尼豪宅第一季中国第二季夜班医生 第四季Stealer:七个朝鲜通宝英雄泪成为火星人 第一季艾米·舒默:长大当妈玩的是古稍息立正我爱你明星制造睡美人之终第4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狼在门外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一季我们都是超能力者 ~欲望满满的Love Wars~博物馆奇妙夜2英语诡异游戏救命病栋24小时1-5季我爱大叔双重危机安吉丽娜第二次也很美三人行(粤语版)她叫蕾梦娜更大的辉煌旭日之家

 长篇影评

 1 ) 《将来的事》:最糟的和最好的都已过去

(芷宁写于2016年11月28日)

        影片《将来的事(L'avenir)》将两种看似不同层面的东西,有致地糅合起来表达,一边是不堪的现实生活,一边是在很多人印象中必束之高阁的哲学,这样的糅合经由一位教哲学的中年女教师的人生遭遇来微妙解构,却也能将世俗和精神、生活和思想结合得相得益彰,互为关系,互为映射,也互为解释,足见法国80后女导演米娅·汉森-洛夫日趋成熟的光影表现功力,或许,能对哲学家庭的生活信手拈来,米娅得益于有一位在索邦大学教授哲学的父亲。
       可以说,《将来的事》是迄今为止米娅最好的作品,在叙事和意境上不输她丈夫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曼玉前夫)编剧执导的影片《锡尔斯玛利亚》,只是用力更轻巧一些。影片有着舒服的节奏,看上去随意的结构和剪辑,及如行云般自如的气质,很多人都赞誉其有前辈之风,个人却觉得米娅也有自己的风格,该片虽也有着知识分子的大段对话,也掉书袋,但诗意与哲学都有着适宜的人间温度,散落其中的幽默之处不多,却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沉闷之气,也没慵懒悠闲且略高人一等的自恃,更没有决绝的悲观,而是溶于生活的波澜。
       影片伊始,女主人公娜塔莉和丈夫孩子游览布列塔尼的格朗贝岛上的惟一建筑——夏多布里昂的坟墓。墓背靠茫茫大海,墓对面,在一片山石上,刻着这样几行字:“一个伟大的法国作家安息在这里,但愿只听见海和风的声音。过往的行人,请尊重他的最后的愿望。”在孩子们和娜塔莉离开时,镜头中同样身为哲学老师的丈夫还伫立在墓前,仿佛预示着这个“老男人”对自身生活的反思与忧戚。
        在之后的影片中,观众听到了无数先哲、文人的名字被提及或看到大部头书籍著者的名字被镜头扫过,卢梭、恩岑斯贝格、君特·安德斯(有趣的是,娜塔莉给孩子们介绍时,必须提到他是汉娜·阿伦特的第一任丈夫)、伊曼努尔 列维纳斯、马丁·布贝尔、叔本华等等。很多金句、诗文被提及,生活中的思辨也频频登场,观众却不觉疲沓乏闷,大抵因与生活本身衔接得当之故。娜塔莉一边在思想上从未远离过“圣贤书”,一边在现实中履行着妻子、母亲、女儿、导师的职责,她在文字里思想中游走,于家务劳作间行走,繁忙而无奈,却时刻带来一种坚韧,一种美感,仿佛李欧纳·科仁所言的:“美就是一种意识的转变状态,一种诗意与优雅的特殊时刻。”
        塑造一位遭遇生活泥沼的知性女性,伊莎贝尔·于佩尔阿姨的确游刃有余,她所具有的冷静淡定的气质,和角色高度契合,仿佛为她量身定做一般。伏尔泰说:“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片中的娜塔莉在人生的这个时段遭遇了生活的全面崩坏,她的哲学著作在如今碎片化的读图时代,失去了再版的机会,患有疾病的母亲突然离世、丈夫出轨搬去和新欢共度人生,而哲学夫妇分家的方式也是醉人,丈夫擅自带走了娜塔莉标注过的伊曼努尔·列维纳斯和马丁·布贝尔作品,这比婚变更让她气愤。很多人都说,在一团乱麻的现实生活中,哲学其实没什么用,然而哲学所带来的思考习惯会让有头脑的人对骤变的人生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于是娜塔莉的惊异、失落,也来得较一般妇女冷静。
        片中有场戏设置地很符合娜塔莉的哲学体质,已搬走的丈夫突然出现在家里,说他想在这里安静地读《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并想留下来吃顿新年团圆饭,娜塔莉很理性地请走了他,因为,一个不应该存在的行为可能带来其他意想不到的麻烦,有些事情必须有个清晰的了结,中年人的生活经不起一时兴起或瞬间的情绪所致,毕竟,“人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叔本华语)。”
        顺应自然规律,娜塔莉做了外祖母,有了新的世俗身份,她欣然接受这个辈分升级,如同接受生活中的其他变故一般。曾被娜塔莉戏称为古怪老黑猫的亡母遗物,也有了归宿,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她遭遇了很多,不过,最糟的和最好的都已过去,将来,或许有其他糟的或好的事,相信她都能坦然应对。
(杂志约稿)

 2 ) Extrait des Pensées de Blaise Pascal

http://www.penseesdepascal.fr/III/III2-moderne.php

Voilà ce que je vois et ce qui me trouble. Je regarde de toutes parts, et je ne vois partout qu’obscurité. La nature ne m’offre rien qui ne soit matière de doute et d’inquiétude. Si je n’y voyais rien qui marquât une divinité, je me déterminerais à la négative ; si je voyais partout les marques d’un créateur, je reposerais en paix dans la foi. Mais, voyant trop pour nier et trop peu pour m’assurer, je suis en un état à plaindre, et où j’ai souhaité cent fois que, si un Dieu la soutient, elle le marquât sans équivoque ; et que, si les marques qu’elle en donne sont trompeuses, qu’elle les supprimât tout à fait ; qu’elle dît tout ou rien, afin que je visse quel parti je dois suivre. Au lieu qu’en l’état où je suis, ignorant ce que je suis et ce que je dois faire, je ne connais ni ma condition, ni mon devoir. Mon cœur tend tout entier à connaître où est le vrai bien, pour le suivre ; rien ne me serait trop cher pour l’éternité.

 3 ) 将来,将来

最初看到这部片子是在Knowyourself公众号的推荐上,因为自己正处在对将来无限的迷茫与恐惧的阶段,觉得看到这部片子的主题很喜欢,抑或是说,想通过平静地审视他人来思考自己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将来的事》是一部法语片,主人公娜塔莉是高中哲学老师,其丈夫也是一位哲学老师,二人的生活似乎正是我们中文系大多数人所艳羡的:二人共用着彼此的书架,互相分享自己冷静的观点。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很多人认为精神上的匹耦或是soulmate的存在着实比家长里短烟火气十足的生活更加高尚。理由是可以给出的,肉欲的或是口腹之欲的生活乃是小体,而精神的生活则是大体。而这种高尚感更多的是道德的,大多人的道德感从不是发自心底的自我认同,全是通过踩别人的方式获得自己高人一等的假象,心底的认同从来都是,我比别人厉害,你那样的观点真是落后,因为你这样的观点是落后的,所以你整个人都是落后的,你整个人都不如我。我们多渴望成为世上唯一那遗世而独立的人儿,站在泰山的最高处,睥睨一切。
娜塔莉和丈夫有着一儿一女,她还有一个得意门生法比安,再加上患有精神疾病的老母,娜塔莉的生活算是糟糕之中带有着平常人的温馨。随着丈夫的婚外情而离去,母亲精神状况的恶化,潘多拉的逃避,她仍然保持着一个哲学人的素养,淡定的对法比安说道,她还拥有满满的知性生活。她的代表作教材由于拒绝迎合市场的潮流而遭到停版,子女也早已成年早早地离开了她的生活,法比安与她的政见不合,甚至残酷的指出事情的真相。她曾经让她满意或者赖以生存的每一件事都在逐渐剥落它美好的外壳,真相或是事情最坏的一面开始赤裸裸地袒露在她的面前。高度精神一致的婚姻生活,也许同为哲学人的丈夫早已看穿婚姻利益的本质,或是在自由意志的指导下选择追求爱情;儿女终将长大,而法比安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终将批判她的思想;质胜文则野,骨子里追求极端的欧洲人当不容易去发现中庸,中庸本身就是难以掌控的,她一直求的是质量而非迎合大众的审美,也许被当下抛弃才会是必然吧。
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或是说被法比安犀利的话给骂醒了之后,娜塔莉的生活和态度不得不发生变化。娜塔莉说她向来坚持生活需与思想合一,而她自己也一直试着这么做,但法比安却说她的做法绝不会超出内心层次。法比安的话是犀利的,“我探索行为和思想间的问题,而你只在意你每天的生活举止,不会让它损及你的价值标准,但无法接受让思想失控,进而导致你生活的巨大改变。你去示威足够让你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这样让你舒服,但不会危及(她巴黎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起初我并不认同法比安的看法,认为身为哲学人的娜塔莉不会连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做不到。但身为哲学人的娜塔莉真的不敢直视自己吗?真的不敢面对自己的丑恶吗?真的发出了这样的诘问,却忽然一下子明白了导演的用意:本当对一切最为通透的哲学人却根本没有看透自己的生活,或是只是装作表面上的高尚,抑或是说娜塔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维护她的身份与地位,而当身份与地位不存在时,娜塔莉便不能自已。觉得导演说的没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哪怕是在真理的第一线上而奋斗的哲学教师,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仔细想想,也许是中国素来不尚哲学教育的背景导致了娜塔莉的哲学老师的工作在我看来是如此神圣的原因,或许,在浪漫的法国,这份工作很平常,哲学老师也很平常。想起了曾经问过伦理学老师有关判断的分类问题,她说判断分为道德判断(也可以说是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两类,比如说这是一个手机,这是事实判断;这个手机很好用,这是价值判断。我想,道德判断似乎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强项”,抑或是说它始终存在于我们的舒适圈范围内。我们根据着我们仅有的残损不堪的信息作出我们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道德永远是评价标准中第一位的,诸如阮大铖这样的事太多了。一旦为二臣,纵辞章藻饰,也不为青史所留,而像海德格尔这样的人在这里便总是不会存在的。时常在想,我们应当用政治的标准去衡量一位文学家或思想家吗?也许中华民族对于道德评价的标准始终就是最高的,从先秦的孔子那里开始,无人为仁,尧舜其犹病诸。从此以后,也无人为仁。
思想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一段理性的推导时常让我产生感动的情绪。这种眼耳口鼻一起达到的情感的流动一方面使我觉知思想的伟大,又一方面使我的认识仅停留在感受到思想的伟大。
很喜欢娜塔莉在母亲的葬礼上所朗诵的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中的一段话,“这是我所看到和让我不安的,我到处看,但只看到幽暗。除了怀疑与焦虑的本质,大自然什么也没给我。假如我无法看到指向神的事物,我只能自认为负面;假如我看到造物主的痕迹,我会在信仰中安息;但看到太多否定与太少肯定,我于是处在怨怼的状态。我无数次祈祷,神如要加持,那就得明确地指示。祂所留的印记若是模棱两可,那祂一定会抹去。祂或明示,或无语,我才能找到我该跟随的地方。但我现在的处境是,不知我是谁,也不知该怎么做。我既不知我的情况,也不知我的责任。我全心期待至善,并且追随它。为了永恒,我愿付出一切。”我们都曾焦虑,都曾迷失自己,焦虑中的人痛苦啊,痛苦为什么偏偏就自己遇到了这么大的难题,仿佛熬不过去,黑暗也永无尽头。然后便糊里糊涂的,或是情形万分又痛苦万分的,挺了过去。头脑清醒的人记得生活的每一刀是如何刻在他身上的,仿佛灵魂脱离了躯壳,从上往下俯视着一个陌生人的选择与彷徨。糊里糊涂的人,我想,只是那些痛苦还不够深刻。每一个我都在沉睡着,沉睡了几千年还没有盼来睡梦中的曙光,叫嚣着要醒过来也叫嚣了百十年却也未被自己叫醒。醒了的人,也许是骨子里太嗜睡,或是养成了嗜睡的毛病,又或是维持清醒本身就很艰难,稍稍放纵便容易再睡过去。但是,一旦见过清晨山头上的那一缕晨曦,每一根毛发,每一个细胞都会记住清醒的震撼模样。清醒永远沉睡在我们远古的基因里,一如春天沉睡在冬天里,黎明沉睡在夜的黑暗里。
我们需要迎春花,我们也需要启明星。而迎春花和启明星的任务便是最最艰难的,报春不争春,又无傲骨之清誉;启明不光明,又从不是最黑的夜晚中最明亮的星星。它们征战在最混沌之时,也许饱受着人们的批评,饱受着沉睡着人们的鼾声,但它们永远引领着人们朝着永远无法达到的永恒的光明而前进。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将永远在黑暗或混沌之中,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如托尔斯泰所说,“人的生活是什么和应当怎样度过一生,而这也就是真正的信仰。”

 4 ) “将来的事”也正是现在琐碎的生活

喜欢的台词摘抄:
1.罢课时候在课上让学生们讨论思考的话:
“如果神的臣民果真存在,他们便可以用民主制来治理,但如此这般完美的政府,并不适合于凡人。”
娜塔莉“你们可不要误解,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作者,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人权和公民权法案”的编辑,法国大革命正是立足于他的政治思想”

2.阳光明媚的树下草坪上和学生们讨论起真理:
娜塔莉“我们来讨论一下所谓的真理吧,来吧!”
学生“我讨厌这个主题,我们就不能不讨论这个吗”
娜塔莉“你们知道哪些领域的真理性是已经被证实的?”
学生“人们对此一直是持怀疑态度”
娜塔莉“这就如同没有人能证明太阳是在绕着地球转。但在科学领域内有很多真理已经被证实了。请问这是一个唯一的领域吗?”
学生“还有历史领域”
娜塔莉“很好,1789年7月14日胜利攻占巴士底狱,以及灭绝犹太人这一事件这些自是不必多说,但大家要注意,讨论是一回事,质疑则是另一回事。”
学生“真理是什么时候被证实的?”
娜塔莉“这就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就是真理的准则能否被证实
并非取决于所存在真理的多少,在一些领域真理是有可能被证实的,那在其余的领域我们可以谈论信念、宗教信仰,但不会谈及真理。”
学生“为什么在艺术领域就没有真理这一说?”
娜塔莉“人们不也一直争论莎士比亚究竟是不是个天才吗”
学生“对,有个电影就将他是个骗子”
娜塔莉“现在说那些毫无意义,莫扎特、普鲁斯特那个时代已经是过去式了。在艺术领域,真理是由时间来决定的。”
学生“时间难道就不会出现谬误吗”
到这里没有继续讨论下去,娜塔赶去看她那开了煤气要寻死的母亲。
随着影片里外时间的流逝,我想导演的答案是:不会。

3.母亲葬礼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并且使我困惑的,我瞻望四方,目光所及之处幽晦不明,大自然所给予我的只有怀疑和惶恐不安,如果我无法看到任何神迹,我便会变得消极悲观。如果造物主的标志随处可见,我便能于信仰中寻得平静。然而就我目之所及,可否定的太多,可肯定的又太少。于是我便身陷那种自怨自哀的状态,我曾千百次的希望过,如果真有一个上帝在维系着大自然,那么大自然将毫不含糊的将他标志出来。如果大自然所给出的标志是骗人的,那么大自然就会将它们彻底勾销。要么说出一切,要么一言不发,从而好让我明白我要追随的方向,而不是处于目前这种状态(娜塔莉在公交车上哭了,看着车窗外晃过的一切)既不明白我是谁,也不明白我应该怎么做,既不了解自己的状况,也不明白自己的责任,我一心想要寻找真正的美好,我想要追随它,只要心系永恒,任何代价都不足挂齿。(娜塔莉擦了擦眼泪,然后看到了车窗外的前夫与他的情人。然后戏谑的笑了。)


丈夫的背叛,母亲的离世,接踵而来的是书集的取消出版。于是终于获得了“自由”的她收起行囊戴着黑胖的潘多拉来到了学生的农场。潘多拉跑掉的时候对她而言就又是一重的失去吧,然而第二天潘多拉叼着老鼠回来了,却跟学生发生了争执
学生:“你从不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娜塔莉:“我只是意在教会学生们独立思考。”
我想她一定是被这句话戳中了的,不然也不会从瀑布回来就抱着潘多拉哭了紧接着跟学生说要回巴黎又独自坐着发呆。
“我想我让你失望了”“没有啊,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没有”。
她问学生的“选择“的意思是什么呢?是指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吗?

而后回到巴黎的她当了外婆,跟学生们念了这样一段话,我想这段话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在说几乎一无所有了的娜塔莉。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牺牲我们的幸福,我们期盼着未来,如果幸福未曾到来,我们仍然要心怀希望,依旧保持我们的激情与梦想,因为这样的状态就足够了,这种状态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替代现实的愉悦感,或许会更好。厄运却降临在那些无所无求的人们身上,他可以说失去了他所拥有的一切,人们对于已经得到的东西远没有对正期望的更加来得开心,只有在没有得到之前才会觉得快乐。”“朱莉回忆起她曾经和圣普乐处于那种食不果腹状态时的热情,她期望可以和他一起追求真正的幸福,正是这种希望让她感到幸福,因为朱莉满足于以梦想取代现实,这种状态已经足够了,这就是想象的力量,想象里可以填补缺失,比如她所爱的人,想象带给了她一种纯粹的精神享受,尽管是虚幻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很有效,对于那些想象力丰富的人而言,比如卢梭、朱莉的这种情况可能也适合于他自己,那种虚幻的满足感能够变成一种真实的安慰,能够弥补甚至取代肉体的欢愉。”

她理智清醒几乎从不流露自己的感情,也许在葬礼上尚不清楚自己所处情境的她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无论将来的事会如何发生,现在的生活总会在琐碎中继续。


学生驾车回农场时的歌:
Deep peace

Deep peace of the running wave to you,
Deep peace of the flowing air to you,
Deep peace of the quiet earth to you,
Deep peace deep peace,
Deep peace of the sleeping stones to you,
Deep peace of the wandering wind to you,
Deep peace of the flock of stars to you,
Deep peace deep peace,
Deep peace of the eastern wind to you,
Deep peace of the westeren wind to you,
Deep peace of the northern wind to you,
Blue wind of the south to you,
Pure red of the whirling flame to you,
Pure white of the silver moon to you,
Pure green of the emerald grass to you,
Deep peace deep peace.

来自Donovan的单曲《Deep Peace》http://music.163.com/song/1222893/ (@网易云音乐)

母亲葬礼原文出处帕斯卡尔的《思想录》
有豆友以前摘录过这本书,附上他的链接 《帕斯卡尔思想录,摘录》via魁魁格 //www.douban.com/group/topic/3676459/

 5 ) 将来的事儿

娜塔莉在人生的这个时段遭遇了生活的全面崩坏,她的哲学著作在如今碎片化的读图时代,失去了再版的机会,患有疾病的母亲突然离世、丈夫出轨搬去和新欢共度人生,而哲学夫妇分家的方式也是醉人,丈夫擅自带走了娜塔莉标注过的伊曼努尔·列维纳斯和马丁·布贝尔作品,这比婚变更让她气愤。很多人都说,在一团乱麻的现实生活中,哲学其实没什么用,然而哲学所带来的思考习惯会让有头脑的人对骤变的人生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于是娜塔莉的惊异、失落,也来得较一般妇女冷静。顺应自然规律,娜塔莉做了外祖母,有了新的世俗身份,她欣然接受这个辈分升级,如同接受生活中的其他变故一般。曾被娜塔莉戏称为古怪老黑猫的亡母遗物,也有了归宿,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她遭遇了很多,不过,最糟的和最好的都已过去,将来,或许有其他糟的或好的事,相信她都能坦然应对。

 6 ) 这是一部乐观主义影片:谈点哲学,生活与音乐

Mia Hansen-Løve算是这几年法国影坛的新锐女导演,年仅36岁,现任丈夫是张曼玉的前夫,法国导演Olivier Assayas。这个心思细腻,腹中有货的女人,近期的作品无一不让人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一种从女性视角出发的细致与真实。 Mia Hansen-Løve拍摄的电影,取材多少都来源于自己或周围朋友身上的故事,这部《将来的事》是她的第五部电影,同样也不例外,两个哲学老师的婚姻缩影来自于她自己同为哲学教师的父母。 这是一部德国和法国共同协作拍摄的影片。片子里的生活背景虽然在巴黎,却显而易见融合了德国的哲学思想,德国音乐家的作品。娜塔莉丈夫汉斯这个名字也是个非常德国的名,片子里娜塔莉的母亲说过一句“天呐,你竟然找了个叫那样可怕名字的人结婚。” 法国和德国都是注重思想和哲学的国家,片子里将哲学接入,非常精彩,如果不懂,就只能把这部片子归类到遭遇丈夫婚外情,事业不顺的女性中年危机一类的题材,这是极其可惜的。 娜塔莉和汉斯虽然都是哲学教师,从剧中大量的对话看来,娜塔莉是笛卡尔,柏拉图,苏格拉底哲学派的追随者,而汉斯倾向于康德哲学派,是德国派哲学的狂热追随者。不同的哲学观其实映射了不同的人生观,这便是导演安排在片中家庭生活的几场辩论”的由来,比如两个人对学生游行给出的不同态度,娜塔莉喜爱的学生汉斯却不喜欢,汉斯讽刺娜塔莉曾经受法国68学潮影响,曾经加入过共产党等等一系列的对话。 哲学式的讨论及辩论贯穿这部电影自始至终,通篇被哲学附体,通过思想的辩论来阐述一些哲学的观点。 如何将哲学灌入一部电影作品?会不会枯燥烦闷?Mia Hansen-Løve巧妙而恰到好处的把哲学同个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影片并没有用哲学家用推理来得到自我满足这个套路,而是将哲学的观点赋予意义渗透到了实际的生活中,由Isabelle Hupper饰演的主角娜塔莉的生活大量场景体现。 场景一 :影片的开头,娜塔莉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有一道题,“我们是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这个问题,一直穿插在娜塔莉同她母亲的相处中。她的母亲是一个有点神经质,幻想症的老太太,她年轻时候是个美丽的模特,她常在凌晨给娜塔莉电话,一个礼拜要打几次电话让消防员来抢救自己,她的老年生活消极而颓废,娜塔莉一直为了她在家,学校和母亲之间奔走。在住家及养老院的选择上犹豫纠结,希望尽量选择一种对母亲好的方式。 当我们生活在哲学的世界里,教授哲学,沉静在人类伟大思想家的智慧海洋里,在现实中,我们是否能面对这些存在的,动荡的实际生活? 这其实已经把电影的本意《未来的事》的真正含义慢慢引出来了,未来的事就是生活可能带来的各种新的问题。 对娜塔莉而言,生活中的不断变化不仅仅是如何安置自己的母亲,留在家里还是送到养老院?还有同出版社的合作,以及丈夫因另一个女人要放弃与她的婚姻。 表面上,娜塔莉在面对这一桩又一桩的事情来到的时候,显得冷静而坚强,但其实她并非无动于衷,这就是导演的功力所在,以一个细腻的女性视角和感受切入,将娜塔莉的情绪波动及内心的波澜用诸多细节如肢体语言 ,表情等表现了出来。 比如,当她回到家,看到丈夫放在客厅桌上的鲜花,她愤怒地取出鲜花,正反着塞了两次,试图把花塞到显然看上去就太小的垃圾桶里,然后她又把花拔了出来,拿了个环保袋将花装了进去,她将连环保袋一起扔到了室外的公共垃圾箱,扔进去以后,又回来把环保袋取了回来,把花留在了垃圾箱。这虽然是一个细节,但这一系列动作把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憎恶和轻蔑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稀罕你的花,厌恶得几乎都不能看了,拿个袋子套起来。其实,你的花都不配我拿一个环保袋来陪葬,这种事影响不了我,不必失去理智把一个能用的环保袋白白给扔了。这个细节我觉得真的是设计得太棒了,只有女人能够有那么细小的触觉并将之编入电影的情节。 又比如,娜塔莉母亲的葬礼上,她读了一段选自Blaise Pascal著的《思想录》 场景二 : “这是我所看到和让我不安的, 我到处看,但只看到幽暗。 除了怀疑与焦虑的本质大自然什么也没有给我。 假如我无法看到指向神的事物,我只能自认为负面。 假如我看到造物主的痕迹,我会在信仰中安息。 但看到太多否定与太少肯定,我于是处在怨怼的状态。 我无数次祈祷,神如要加持,那就得明确地指示。 祂所留的印记若是模棱两可,那祂一定会抹去。 祂或明示,或无语。 我才能找到我该跟随的地方。 但我现在的处境是,不知我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既不知道我的情况,也不知我的责任 我全心期待至善,并且追随它。 为了永恒,我愿付出一切。” 这段话由娜塔莉的独白插入,和影片的情节结合恰到好处。镜头切换到娜塔莉坐在公车上,哭泣,情绪不稳定,当她看到自己的丈夫和情人走在街头一晃而过的时候,她又哭又笑,这一场景和上面的那段话相相得益彰。哲学影射到生活,娜塔莉的一举一动叙述着她的情绪起伏。 再比如娜塔莉在学生的农场躺在床上,抱着潘多拉哭泣的短暂镜头,这都是她的情绪释放,再一次,她并非无动于衷,她并非为发生的事情不为所动。 场景三 : 娜塔莉同他最喜爱的学生在山中农场里的一段对话, N: 我不知道你连齐泽克(继承了拉康的思想,精神分析学派。)的书都读? ...... F: 我探索行为和思想间的问题。这不是你的教学重心。 N: 为什么你这么说?我向来坚持生活需与思想合一。我自己也一直试着这么做。 F: 好,没错。但不会超出内心的范畴。 N: 怎么说? F: 你只在意你每天的生活举止,不会让它损害你的价值标准。但却无法接受让思想失控,进而导致你生活的巨大改变。 N: 你想说什么? F: 你去示威足够让你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这样让你舒服,但不会危及生活方式。 尽管这段话,娜塔莉表面并不赞同,但实际上是戳中她的心的。她一直在试图有意或无意地抑制住自己的真实思想,避免情感失控,尽量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不被变动而影响能继续正常地运转下去。娜塔莉躺在床上哭泣,这也是导演放置的一个小细节,她懂哲学,知道用理性来控制情感,但其实也有控制不住让感情真实流露的时候。也许是逃离及无法面对,娜塔莉编了个理由说巴黎的家漏水了要早点回去,老师和学生之间其实已经是心照不宣了。 这是一场哲学思辨式的对话,结合现实中发生的变动,让所有观众也能看明白。 场景四 : 娜塔莉在课堂上引用了一段话 “当我们有欲望,我们可以是不快乐的。 我们等待它未来成真,假如快乐不来,希望就会延展开来。 激情维持多久,幻想的魔力就多久。 这个状态是自给自足的,其伴随的焦虑是一种满足,它填补了真实。 不幸是属于那些没有欲望的人,他们因此失去他所拥有的一切。 希望比拥有更容易令人满足,快乐存在之前才是真正快乐的。” 这段节选自卢梭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虽然是主人公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描写,但也可以影射到生活里的其它方面。 这里又同片名《未来的事》呼应。也同娜塔莉的角色转变,从母亲升级为外婆,生活未来有了新的期待呼应。享受生活的过程,痛苦和不安,动荡与迷失,真实地生活着,感受着,走过了这一路,回头看,经历过的事都是可以歌颂的人生厚度。无动于衷,没有欲望的人,从来都不曾拥有过什么。 场景五: 影片里,死亡出现过好几次。 片头,在海边的作家墓穴,娜塔莉母亲的葬礼,在地铁里读一本名为《死亡》(拉基米尔·扬科列维奇著)的书。这些桥段的安排,和动荡沸腾的生活形成一个强烈反差,也是一种强调。哲学并非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非行动派,它可以体现在事物本质的运动中。电影中安排的很多不经意的场景:旅行,乘船,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之间的移动,火车,汽车,游泳,走路,生孩子,等等,这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渴望和追随,生存就是一种哲学。 最后再简单说说影片中的音乐: 1. 学生来火车站接娜塔莉,两人一起坐着车开往山里的农场。Woody Guthrie的My Daddy (船舶在天空 Flies a Ship in the Sky)缓缓流出,这个Woody Guthrie是今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Bob Dylan的偶像。歌曲欢快,带着小孩的童真和想象,有一种生命力。娜塔莉同丈夫共同生活20年里只听同一类型的音乐,勃拉姆斯和舒曼。车子里的Woody Gurthrie在流动,娜塔莉说自己重新找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在丈夫离开后,孩子长大成人离家,母亲去世后。 2. 舒伯特《水上吟》(Auf dem Wasser zu singen) 歌词大致描写了在湖面泛舟的美景,时光流逝,明日再好的时光也将消失如昨日一样,乘上那翅膀,消失于无穷的时光。 这首曲子出现在娜塔莉离开丈夫在布列塔尼曾经供一家度假的祖屋的时候。 这首曲子应了娜塔莉和丈夫昔日的美好时光逝去。 “逝者如斯夫,欲乘风而去。”这何尝又不是所有人的生活始末? 3. Donova的Deep Peace (* 不要上内网乱找了,列出的都不对的,能上外网的,去外网找吧) 歌曲出现在娜塔莉在送潘多拉去山里农场那次,晚上她头晕的时候响起。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都非常美妙,有使人产生安静的力量。随着音乐的缓缓响起,她从农场回到家,生活似乎也渐渐回到轨道。 4. Unchained Melody - The Fleetwoods 影片的结束,生活继续,字幕滚出,放的就是这首歌,很温情,家,新生命的延续,爱,我们所有人都渴望。比较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影片。 这是一部乐观主义者的影片,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找到幸福,为人师培养了优秀人才的幸福,为人子女的幸福,重新找回自由的幸福,当上祖母天伦之乐的幸福。 这不是一部讨好大众的影片,它在找属于它并且懂它的观众,音乐,书籍,哲学的引入都是导演和她的受众群之间的纽带,暗号和划分同类的记号。 Bravo!最佳导演奖实至名归,不能再写了,我已经控制了篇幅,但还是写了整整四页的文档。

 短评

忧郁症母亲的政治审美,市场和内容所提供的真理能否辩驳,无政府主义农场走丢了潘多拉,分手丈夫的海边小屋,欣慰学生亦非归属,柏拉图儿童读物,平安夜催眠曲……一位哲学老师bitter sweet的小生活,将所有悲痛都过得轻松幽默波澜不惊,只在不经意时悄悄哭泣。很不错

8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放弃行动,是一个哲学家的道路。放弃革命,是一个年长者的选择。放弃将就,是一个女人的尊严。

11分钟前
  • 咯咯精
  • 推荐

“孩子们成家了, 丈夫离开了, 母亲去世了. 我自由了, 我彻彻底底地自由了.”

16分钟前
  • 水包酱
  • 力荐

“一头黑猫从屋顶走过,它朝左看看,它朝右看看,它归它慢慢走过去了。生活自顾自走过去了。”

18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与侯麦那些哲学电影的本质区别是,对哲学元素的征用仅仅停留在报菜名层面,影片本身不具备任何思辨色彩。内核是纯正的小清新风,流畅,舒缓,轻盈。3.5

22分钟前
  • LOOK
  • 还行

就我所知道的哲学系女教师,做了母亲的,没做母亲的,当了祖母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会因为读过了阿多诺和列维纳斯,通晓霍克海默和叔本华,就会有别于旁人。好些道理与意义并不是只有哲学家才懂得。

25分钟前
  • 还行

她出演的电影,我是每一部都要看的。她真的是一个很美的人,这种美不是少女如鲜花一样的美,是开过了花结出了果,果实落在地上,又长出一棵小树的那种美。

27分钟前
  • 推荐

以一连串生活片段慢条斯理地讲述五旬哲学教师在因婚姻破裂、事业受阻和亲人离世等生活变故而被迫获得自由的情况下如何在自己身上而非依赖男性寻求满足并同时和年龄斗争的过程。影片避免强烈戏剧性和情感宣泄,伴随着政治哲学讨论的丰富对白幽默而睿智,场景转换时常以突然剪辑强调每一片段的重要性。

28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人到中年,生老病死离都经历了,对她来说却是如释重负、一切才刚刚开始。风风火火的步伐,关于哲学和将来的事:一部法国版的“女人四十”。说实话于佩尔阿姨演这种中产知识女性太没难度了,倒是写出这样生活剧本的80后女导演确实该得银熊奖~

3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于佩尔演活了顶着中产阶级外壳的那群人,他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故步自封,现实世界里的一束鲜花一个陌生人的吻也会吓得他们慌了神,最终唯有亲情才能激起他们心中的柔情。影片用哲学元素展现了一个女教授的精神生活,疲于奔命的同时又能保持理智,导演的手法像是四俩拨千斤,文艺的腔调拿得很好。

35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最后哄宝宝的时候唱的歌,不是他们的舒伯特,不是他的Woody Guthrie,是她从回忆里抓出的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不为自己或他人,而是唱给生活本身。

3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于佩尔阿姨的表演特别好,精神世界丰富的女人需要爱情么?连艳遇都不需要。

41分钟前
  • 胖胖
  • 推荐

一个经历五月风暴的激进女青年,也终将像水滴一样融入市井生活;衰老的是容颜,弥坚的是智慧;普通夫妻离婚分财产,文艺夫妻离婚分书;不同的时空,与68范儿的男孩狭路相逢,岁月是最无情的导演;这个世界不会变好,也不会变糟,因为它本来就很糟;当之无愧的五星。

46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六十几岁的于佩尔梳着马尾穿着红色吊带裙走在林间,这不就是少女吗

51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2019-9-8重看;掉书袋于无形,各方大咖随意闪现在细枝末节,生活的琐细真实消解哲学形而上的沉重,「生活在别处」的远方诗意虽无法解决现实的具象问题,却拥有日常的温度和肌理,沿袭侯麦式文艺(山庄那段尤为同感);几段哭戏甚好,从深陷乱麻到抽离物外(从捧花到抱猫到抱娃的过渡),人生的底色虽不外是荒凉,葆有自我,未来总是更好。

5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过去共你,聊卢梭读福柯拜谒夏多布里昂;而今相觑,叹惋着圣诞节你要一个人过。脚步风风火火,她过着自己的知性生活,却在看到桌上的鲜花时发了火,瞄到出走的黑猫时泄了气。娇艳的花朵映衬着生活的嘲讽,落难的老鼠犹如人生的颓唐。一面墙,隔开含饴弄孙的现时和熠熠生辉的往昔,一杯酒,敬献给明天。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将哲学视为生命信条的女人永远不孤单。

1小时前
  • RYZ
  • 力荐

年度十佳!仙女于佩尔演这类角色信手捏来,就像喝水一样轻松。有趣的是,这片儿很容易投射到自己,如果我到了于佩尔的年纪,还没有她那样的仙气,没哲学做精神支撑,没法国帅哥学生,突然又遭到各种各样的家庭变故,我该如何处理?这片细看下来太致郁了....

1小时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力荐

女人過40就沒戲了----皈依這種俗見的哲學女教師,生命與學問當然斷成兩截。但能怪她麼?即便是片裡的山中公社,也是群雄聚義高談,女人上菜刷碗;社會不友善,學者常偽善。原生家庭的失愛失學,也暗中左右了她勤學戀家的務實人生。一部完全的電影,精緻典故和雨蓓一樣迷人。將來事不好說,但她扛得住。

1小时前
  • Reader
  • 还行

很久没看法国人的电影了,他们还是那么喜欢哲学(摊手)

1小时前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