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爱2014

HD

主演:克里斯蒂安·富里道尔,Birte Schnoeink,卡塔琳娜·舒特勒,Sebastian Hülk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语言:德语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1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2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3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4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5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6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13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14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15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16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17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18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19疯狂的爱201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疯狂的爱201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柏林,海因里希(克里斯蒂安·弗里德尔 Christian Friedel 饰)是一名充满了浪漫情怀的,年轻而又忧郁的诗人。海因里希深深的相信,爱情能够战胜死亡,在真正的爱情面前,任何的阻碍都是无能为力的。海因里希希望能够和深爱的表妹玛丽(桑德拉·惠勒 Sandra Hüller 饰)一起自杀,来见证两人的感情,但在死亡面前,玛丽退缩了。  之后,海因里希邂逅了名为亨丽埃特(Birte Schnoeink 饰)女子,亨丽埃特是有夫之妇,她的丈夫是一名整天忙于工作的商人。亨丽埃特和海因里希相互吸引的彼此,与此同时,亨丽埃特发现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命不久矣。风云争霸行进中国Bra太子月满变人狼和妈妈一起谈恋爱决斗者的生命365:逆转命运的1年大刀记生化危机4:战神再生(国语版)父与子生日快乐2007出嫁的妈妈孙悟空大战红孩儿骑士的手套从外而内谜城国语鼓上蚤时迁地狱管教所奥德布鲁赫1812:骑兵之歌特殊雇主众神的恶作剧昼夜不停德鲁亚加之塔~乌鲁克之盾~座位25高中女生要出嫁陷得太深2024多情的土地浴血坚持蓝色假期风中划船哈勇家花木兰(国语版)爱情碎片原地打转透明家庭第一季魔偶奇谭5 邪神复苏王老虎抢亲博斯第四季风骚律师 第一季风云传之双剑合璧十八,十九恶搞之家第二十二季

 长篇影评

 1 ) 不是“疯狂的爱”而是“疯狂的自恋”

片名叫《疯狂的爱》,但影片展现的并不是男女主角之间的爱(他们之间甚至没有爱),而是一个女性本可避免的悲剧命运。促成这个悲剧原因有男主操控性的自恋人格、女主想突破自身平淡生活的渴望、被误诊为不治之症的绝望以及她柔顺的性格。片名与其叫《疯狂的爱》不如叫《疯狂的自恋》更为合适。

《疯狂的爱》故事梗概如下:诗人海因里希向表妹玛丽表白爱意,并请求玛丽与自己一起死。玛丽拒绝之后,海因里希继而转向已为人妇的海莉特请求共同赴死。海莉特拒绝了他的请求。海莉特突发抽搐,被诊断为肿瘤,时日无多,她对海因里希说,现在我可以跟着你去死了。他们第一次赴死之行遇上个熟人,未果。海莉特回家,丈夫告诉她,医生说病是能治好的。海因里希第二次来请海莉特赴约,丛林之中,海因里希按计划的那样射杀了她,然后自杀。最后,医生解剖了海莉特的身体,发现并无肿瘤。

影片的画面很美,但拍得平淡,所有的角色都是扑克脸,没有大悲大怒狂喜,几乎所有的情绪和一些关键剧情都要靠观众通过台词去捉摸和体会。而影片的这种特点并不能让观众有好的观看体验,弹幕中许多人吐槽看不懂、不如去看风景画、太平淡了……

虽然有以上那些缺点,但影片把男主自恋型人格表现得很贴切,观众可以从中体会到自恋型人格的特点。除了自恋人格外,男主还可能有双相情感障碍,一方面忧郁敏感、心境低落、有自杀观念;另一方面,行为鲁莽、意志要求增强、有夸大妄想的存在。本文主要分析他的自恋人格。

男主海因里希,是一名诗人,认为“死去不是痛苦,活着才是”,有自杀的念头是双相情感障碍中抑郁发作的典型表现,但在他自杀的相法中包含着一种超价观念,即:“要找一个所爱的人、能理解自己痛苦的人,陪伴自己一起死去”,并设计好了死亡的方式是“先射杀对方,再打死自己”。超价观念是一种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错误观念,其发生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也没有明显的逻辑错误,但是片面而偏激,可明显影响患者的行为和其他心理活动,多见于人格障碍。在这种超价观念的影响下,他请求表妹陪他一起去死,被表妹拒绝,转而请求女主海莉特,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想法。

自恋人格障碍是一种需要他人赞扬且缺乏共情的自大的普遍心理行为模式。男主自恋人格的表现在以下地方:

一是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特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人所理解或与之交往。表现在海因里希身上,有一段与海莉特的对话:“我的灵魂已病入膏肓,虚弱而孤独……我想要找一个能理解我的痛苦、跟我一样痛苦、并与我相似的灵魂,这样我们就可以共赴黄泉”“你看起来和我一样是个融不进群体的人,你也很孤独、没有朋友,也不关心任何事,你什么也不爱,也无人爱你”。他认为自己是特殊的,但他说海莉特的那段其实是他的投射,而不是真实的海莉特。

第二,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要求过度的赞美,有权利感。他自己所言“即使我感受到极轻的攻击,也能让我痛苦万分”。在海莉特答应他后,他给拒绝了他的表妹玛丽写信:“我找了一个朋友取代你,她的灵魂肆意翱翔,如同雄鹰,我从未见过。她知道我的悲伤深沉而无可治愈,因此愿意与我同行。”实际上,他明知海莉特是因得了绝症才同意,但自恋者就是要夸大自己的成就、才能和重要性。在小旅馆遇上熟人,熟人谈起他的新作“那出悲情剧呢?评价都如何?听说恶评不少,也有善意的批评”他的反应是“够了,我受够了你的侮辱”,就愤然离去了。

第三,缺乏共情,不愿意识别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在人际关系上剥削他人,只是为了自己的目的利用他人。在与海莉特的关系中,他只把海莉特看作是一个能陪他去死的对象,能用来向玛丽炫耀“你看有人能陪我去死”的对象。在影片前半部分,玛丽拒绝了他,一次宴会,海莉特在唱歌,海因里希听着歌声,内心的独白却是:“……我看着眼前这其乐融融的场景,我假装自己很享受,但一个绝妙的想法却油然而生,那就是海莉特会为我放弃这红尘之乐,她愿意为了我牺牲这一切,这该多好。”海莉特后来后悔了,但他拒绝看见、听见海莉特心意转变,没等海莉特把话说完就举枪打死了她。对一个自恋者来说,被否认、被拒绝是难以忍受的,但偏偏海因里希在生活中已经遭到很多否认和拒绝:女王津贴被取消、姐姐不再资助、新剧失败、姑妈让他寻个差事做个有用的人、所爱的表妹要去嫁一个法国平民……如果自杀前再被海莉特拒绝,这是他绝不愿意看到的,他要抓紧这个猎物。

只是可惜了海莉特。她是因误诊答应海因里希赴死的:“现在我是将死之人了,我宁愿与你一同赴死,也不愿在病床上孤独地等待疾病吞噬”。

海莉特的需求是什么呢?一个贵妇人,衣食无忧,丈夫和孩子都温和有爱,她对自己的生活是满意的,甚至说出“我属于我的丈夫,我决不要求什么自由”。她还要什么呢?

有可能是性。她卧室中的两张对头摆设的单人床让人印象深刻,尽管睡前聊天的内容是有爱的,但也是无性的。她被海因里希的作品吸引,那作品讲的是一个在婚外恋情中怀孕的伯爵夫人。在她答应海因里希后,她对海因里希表达了爱,没有得到回应,海因里希并不爱她;在小旅馆,她主动走过去坐到海因里希的床上,海因里希走开了。他在生理上也不需要她,他只需要她陪他一起死。

还有可能是认同。海莉特在家操持,丈夫谈论的是她所不理解的税务问题,家中妇仆、孩子与她之间的对话也很少。海莉特对歌唱家克拉尔夫人的评价是相对负面的,但她自己也开始在聚会中唱起了歌,并获得了海因里希的赞赏。海因里希说她”与自己一样孤独,既不爱人,也没有人爱“,尽管她爱丈夫爱孩子,不同意这个说法,但她渴望海因里希的认同,也因想要这份认同,她已经不想死了,还是稀里糊涂地跟海因里希第二次赴死。

海因里希的表妹玛丽与海莉特同为海因里希请求共赴黄泉的对象,但两个女性有完全不同的反应,玛丽明确地拒绝,并且认识到海因里希有问题,要他去找治疗心病的医生治疗,但自恋者一般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玛丽的做法是敬而远之,这也是生活中遇到自恋者我们可以采取的态度。

 2 ) 可笑的“爱情”

那室内的一桌一椅,那投射在墙纸上的枝影疏离,那优雅歌声里满是礼仪克制的掌声,还有华尔兹舞步踏起前的高贵姿态,是时代的印记,却掩盖不了阳光隐退时逐渐弥漫的衰败。

    他的才气迷人,他的忧郁却只能远观,或者上流社会的女士都愿意对他称臣,却从未想过他从不迷恋她们的肉体,只想要一段“殉情”式的共赴黄泉。难得这一切看似荒诞不经,在女导演镜头下却令人着魔般觉得顺理成章,他们不贪恋情欲,口中说爱心中却各怀鬼胎,中了毒的彼此在毫无意义的孤林里完成彼此许下的“诺言”,枪声哑火的瞬间,我差点以为诗人的浪漫只是懦弱的代名词。

    临终的钢琴声如此稚嫩,那些古典味道行尸走肉面孔下,满是破败前腐烂的味道,他们杀死彼此,留下被耻笑的结局,那个年代,那有纯真可言。

 3 ) 画面的美与剧情的遗憾

又是一部熬夜看的电影。

《疯狂的爱》确实疯狂。从开始十分钟男主的话:“你愿意我一同赴死吗?” “我先开枪打死你,然后我再自我了断” “请考虑一下我的请求吧,玛丽,我最亲爱的” “如果你爱我,真的爱我,你就会心甘情愿的” 真是荒唐的话,很不幸在开始我就对男主没有了好感,幼稚又做作,还有些道德绑架的味道。不过我继续看下去了,因为我是为画面来的,关于电影的剧情并不会影响到什么。

爱,疾病,死亡。电影全片就围绕着这三个词展开,可惜我没有看到导演把故事“展的多开”。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主题,会有很多发挥空间,可节奏实在有些墨迹沉闷,一些地方不得不打开倍速。

我是偶然看到开幕女主插花的截图才找到的这部影片,看下来对画面没有失望:房间装潢、服装首饰的配色都是极美的,没有刺眼的死亡颜色,温柔的低饱和度很是喜欢。画面很好看,协调,干净,舒服。女主有几个镜头美到我心坎里。影片中有几场弹唱的镜头唱的都好听,我看的这版中文翻译也非常美。

对于剧情:矫揉造作的寡淡故事。最后15分钟,男主从一个想要自我了结的人到杀人犯,女主失去生命到头来才发现是误会一场。一个拖泥带水的闹剧在小姑娘的钢琴声中收场。有点俗气的反转。

如果你只是像我一样乐意看点好看的电影画面来丰富一下自己的审美那这部还是蛮推荐的,别对剧情抱有太大希望就好。

 4 ) 我们沉闷生活中的奇思妙想

最近我那憎恨前任的心理在消退了大半个月后再昨晚又重回脑海了,这是不是叫反刍呢?我突然特别想去他住的地方乱砸一通,然后在他回来时给他一个重重的耳光。当我回过神时,我觉得自己很恐怖,因为乱砸别人的东西是破格的违法的,而且我们已经快分开四个月了,他也没外遇没有家暴什么的,算是因两个人合不来而让他主动放弃这段感情了。昨天这个想法真让我有点害怕自己,别人眼中有点纯真的我竟然涌现出这种越界的东西。会不会是生活过于按部就班,缺少刺激令我胡思乱想呢?前一段时间新冠疫情席卷全国,在那段时间我养成了宅家的习惯,现在的我不仅懒得出门,甚至可以一天不洗脸,每天在网课吃饭看电视周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出为奇。

今天我看了这部放在“想看列表”几个星期的《疯狂的爱》,封面上绿色的墙纸和回眸的纱裙少女是吸引我的第一要素。过后,我可以把影片和昨天我对前任的邪恶想法做一个对应。

女主海莉特是一个贵族少妇,有一个喜欢弹钢琴的女儿,海利特喜欢在女儿弹琴时,在一旁唱着高音。这样的生活安逸,她也安于这样的生活,并说这辈子除了照顾丈夫和女儿,大概不会有别的成就。但一次晚餐时的腹痛打破了她平静安逸的生活,后经检查,她的肚子有一个肿瘤和溃疡,且难以医治,只能慢慢调理,这之后,海莉特仿佛看透了生活和曾经引以为豪的家庭生活和爱情,她开始觉得生活过分平淡。海因西里在旁人看来是一个风流忧郁状的诗人,他的诗作很美,但他本人却认为世态炎凉,觉得自己只有在不可能的事找到乐趣,甚至内心一直想跟另一个人一同赴死,做黄泉眷侣,他最先想与表妹玛丽一同赴死,但后来玛丽与巴黎人结婚,海因西里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计划。海莉特得知海因西里的想法后,觉得自己明白海因西里的感受,决定答应与他一同赴死的请求。到了那一年的冬天,两人离开了一直生活的城镇,到了一片铺满积雪的树林,用枪解决了自己。

海莉特和海因西里都身处于贵族阶层,在社会转型之前,贵族阶层可以说是利益最大的一个阶层,他们衣食无忧,生活安逸。但生活在各种繁文缛节之中,小心翼翼,家里各种东西摆得整整齐齐,没有生活气息,家里人都有张扑克脸。这也不难明白为什么海莉特在发病后突然间看透了生活的真相,态度有了大转变,因为这样的生活薄得像一张纸。她明白了自己在家庭中,在社会中一直是个局外人,她对男人们讨论的国家局势也不怎么关心,甚至认为丈夫根本不爱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她理解了与自己有相近想法的海因西里,甚至认为自己和他是命中注定在一起的两个人。他们的赴死是对沉闷生活的最有力反抗,因为如片名所说,这样很疯狂,很偏激,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到歌里所唱的痛苦无影无踪的山谷里。

回到我自己,虽然我不是贵族,也没有衣食无忧,但现在的状态可以和海莉特和海因西里相比,也像他们那样,有着一些奇怪甚至可怕的念头,但不同于电影艺术,现实是不容许把这些想法付诸行动的,只能继续埋藏在心里,甚至转移视线。但是不是对于这些想法,我们最好回避,甚至压抑着呢?至少对于不与他人合群的人来说不是这样的。沉闷与孤独在不融入群体的人看来是尤为明显的,他们有时会有逃离所处环境的冲动,因为他们感受不到归属感,认为自己对于别人没有价值,也没有找到自身的价值,所以时常自觉空虚。所以这时在脑海里涌现出的奇思妙想,也许是对现状的提醒,提醒我们是时候要充实自己,转换一下心境。

 5 ) 画面的美与剧情的遗憾

又是一部熬夜看的电影。

《疯狂的爱》确实疯狂。从开始十分钟男主的话:“你愿意我一同赴死吗?” “我先开枪打死你,然后我再自我了断” “请考虑一下我的请求吧,玛丽,我最亲爱的” “如果你爱我,真的爱我,你就会心甘情愿的” 真是荒唐的话,很不幸在开始我就对男主没有了好感,幼稚又做作,还有些道德绑架的味道。不过我继续看下去了,因为我是为画面来的,关于电影的剧情并不会影响到什么。

爱,疾病,死亡。电影全片就围绕着这三个词展开,可惜我没有看到导演把故事“展的多开”。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主题,会有很多发挥空间,可节奏实在有些墨迹沉闷,一些地方不得不打开倍速。

我是偶然看到开幕女主插花的截图才找到的这部影片,看下来对画面没有失望:房间装潢、服装首饰的配色都是极美的,没有刺眼的死亡颜色,温柔的低饱和度很是喜欢。画面很好看,协调,干净,舒服。女主有几个镜头美到我心坎里。影片中有几场弹唱的镜头唱的都好听,我看的这版中文翻译也非常美。

对于剧情:矫揉造作的寡淡故事。最后15分钟,男主从一个想要自我了结的人到杀人犯,女主失去生命到头来才发现是误会一场。一个拖泥带水的闹剧在小姑娘的钢琴声中收场。有点俗气的反转。

如果你只是像我一样乐意看点好看的电影画面来丰富一下自己的审美那这部还是蛮推荐的,别对剧情抱有太大希望就好。

 6 ) Crazy man

I always enjoyed philosophising with you,but you are starting to spoil my good mood.I agree that life is meaningless and people are cruel,but there is no need to let it bother you so much.You have to make an effort use a bit of imagination and good will to see the pleasant side of things.

 短评

发现导演比发现电影更重要。

4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好无聊的电影

7分钟前
  • Qoo Milky
  • 较差

疯狂的爱,有时被当作极致痴狂罗曼蒂克至死的爱,可能只是“疯了”而已。当然疯了也是为了追求真正的确切的爱,但人太容易沉溺于表象,不敢面对真相。过于沉闷,也过于直白。

11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

德国人是无聊死的

14分钟前
  • 午夜巴塞罗那
  • 较差

开篇一句,“你以为想活,实际上却想死。”这想法如肌肤上爆发的瘙痒,知道多挠未必有益,可就是想要不计后果地放肆。看着一对曾是陌路的男女,在高跷上左右渴望与失望,起起落落的戏剧性充满天意的嘲弄。充满文学性的毒素在发散,主题依然是对爱、信仰与科学等构想的冲击,而这次煞费苦心的构图与摄影,很见功力。越来越喜欢豪丝娜了,四星半。

17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故事讲述跟冰山一样巨大留白。一个本来惊涛骇浪似的事件,采取的却是表面看来最波澜不惊的平淡流水账,结果就是蕴藏其中的深深的惊奇。细节布景和对话都令人回味,记忆深刻。

1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2015.4.16标记“想看”:搜不到……票就不买了 影院时间地点不合适 2019.11.30 看过 要不是昨天欧盟影展看了这位说英语德语腔十足的女导演的《小小乔》被搞傻了,以及发现自己标记过“想看”,今儿看了两部库布里克之后也不会坚持到晚上自己看这部。真的是“复古而不古典,荒诞而不讽刺”,十分之病态了!男女主的颜也不好看。简直神经病!相比之下Little Joe很成熟了。唯一有力量的也是就是原型是德国诗人、剧作家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 女主真是太冤了…… 歌儿也不很好听。以爱之名,讲得却与爱毫不相干,诗人抑郁症么?也不是北欧啊!女主女佣倒是更抓人一些。总觉得女2号诗人表妹玛丽很眼熟。豆瓣APP显示历时1690天想看终于变已看。资料馆1号厅也就二三成人

22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较差

两星给配色,这个男的看的让我想打他

23分钟前
  • 十一块小饼干
  • 较差

如侯麦附体。

28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上海电影节#18#,兰馨悦立方影城。古典美,颓废美,空虚乏味到死,怪不得两个主角双双自杀。

29分钟前
  • 小熊QQ
  • 还行

看了开头十分钟。不好看。

31分钟前
  • 甜染
  • 较差

一个患维特综合症的诗人自杀前找了一个被庸医误诊成不治之症的商人妇做垫背,然而两人却并非鸳鸯同病同命,原来人与人之间情感并不相通。这个可笑可怜的故事肯后,真正要表达的是,时代的巨大变革中,任何与之不相适应的人终究要为时代淘汰。

32分钟前
  • 山有林
  • 还行

我不懂⋯⋯

36分钟前
  • 很差

资产阶级妇人以为身患绝症,浪漫有才华的诗人渴望与爱人一同赴死,但情人更爱自己,妇人的丈夫枯燥,于是两人约好一起死,第一次他变卦第二次她发现丈夫很爱自己应是想变卦吧,但枪声已响,诗人紧随其后。其实她们不爱对方,只是生无可恋。绝症有误诊,生命没有第二回。歌曲、诗、插花不错,画面很美。

40分钟前
  • 瑶瑶
  • 还行

但愿本片不是依据真人真事改编。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柏林,那是一个浪漫主义弥漫的时代。诗人海因里希简直浪漫的一塌糊涂。他疯狂的相信真爱可以超越死亡,并且坚持要寻觅一个爱侣立即马上共赴黄泉。这时亨丽埃特出现,一位仰慕他的有夫之妇。于是就有了结尾的悲剧。如果浪漫是嘬死,我还是当个俗人吧。

42分钟前
  • lgowen
  • 较差

人物原型是剧作家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生前无人赏识,穷困潦倒,死后终被肯定。故事拍的寡淡如水,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文艺的近乎掉书袋。复古但不够古典,荒诞却不够讽刺。十九世纪初的柏林,理想主义之生,浪漫主义之死。琴声依旧人不在,丛林枪声惹人叹。

47分钟前
  • 后自愈
  • 还行

你以何态度对待生死至爱,生死至爱就依此报应。骗得过自己,骗不过上天。生活不奋力,死亦无余声。

50分钟前
  • XD|醒来。你在。
  • 还行

死亡是不合时宜的爱

51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能勉强三星 说它拍的美是因为十九世纪历史距离本身的美 没什么出挑的 整体而言非常拖沓单薄 不如直接看看那个时期的古典油画 至少更有捉摸不透的故事性

52分钟前
  • Säger
  • 较差

无甚技巧,不如去改成话剧

54分钟前
  • hitlik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