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我看过的第1474部电影,《月球时代白日梦》我给8.1分。 英国传奇摇滚乐手大卫·鲍伊传记纪录片,梦幻!迷离!躁动!视听效果极致! 这次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的版本一刀未剪!!! 导演布莱特·摩根的这部《月球时代白日梦》把大卫·鲍伊人生中罕见的私人素材呈现出来,真是让观众大饱眼福! 《月球时代白日梦》传记电影的一部佳作!
#2023biff
4K IMAX的体验是真不赖。不过我坐第五排还是有点近了。
同事先去看了,说基本没什么故事线——的确如此。但基本还是遵循了时间线来展示Bowie的艺术观念和一些为人的态度吧。
同事说电影很自由。倒是不否认Bowie的创作和思想真的很自由。但自由不是绝对的,人们终究还是需要让渡一分部自由来换取另一部分自由。就像Bowie为了有艺术创作的自由需要放弃生活的自由(生活在舒适圈)。他在自省和审视内心的时候是否也让渡了一部分隐私的自由……
看看70年代的Bowie,那么华丽耀眼。用一种外显张扬的方式告诉大家:It’s OK to be cool. It’s OK to be weird. It’s OK to be yourself。想想当年剑走偏锋的Gaga,也不过是捡着Bowie和Madonna玩剩下的玩(没有说Gaga不好的意思,Gaga hin有才华)。当代歌坛果然都在内卷,玩不出啥新花样。
最后的彩蛋很温馨。有那么一瞬间感觉自己可以穿越时空——谁说不行呢。But moon dust will cover you。
我从未像今天一样,如此感慨 IMXA 的厉害(英皇电影城的 IMAX 真的好棒!!!),虽然之前看过网络资源,但在电影院里感觉看的根本是另一部片。
从逐渐显现的 B O W I E 字样开始,就开始激动,仿佛每一次去看 live 的排队进场。
不同时期的 Bowie,以超清晰、超巨大的尺度向我袭来,还有脸部特写,他唱 Love, love me do, you know I love you 然后那个笑,妈呀,捂住胸口在心里尖叫。
主持人问你穿的是女鞋还是男鞋,他说 they are shoes silly 然后捂脸笑.......实!在!是!太可爱了!!!内心小人已经昏迷倒下.....
还有那个从下往上拍的角度,超短裤露大腿,胯下就在我正前方,那个时刻感觉自己变得很小很小,只能不断抬头仰望,又色又美丽......
然后每一次前奏响起,声势巨大,椅子都在震动,被旋律包围住,忍不住想站起来嗨,啊为什么周围的人都这么淡定,害我只能偷偷晃脚打拍子.....尤其他唱 Suck, baby, suck, give me your head~
然后还有声线的不同,影院里听太明显了,不仅是唱腔连说话声音都非常不一样,啊,影院声效,真棒啊!!
而且每首歌都配有字幕,加上访谈和超绚丽的大——画面,啊,我之前的所有差评都收回,导演你是懂的,这根本不是什么回顾 Bowie 的纪录片,是我之前误会了你。
他从无数的前人哪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然后他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最后的最后,是他清唱着说 BYE BYE,我的心脏受到了致命一击,不想说 BYE BYE,导演,我还想看更多!!!
呜呜呜呜。
就算票房爆到要挤在第二排也忍不住提前买了张限量imax票...(除了后劲过了以后感到一阵脖子泛酸...) 很惊喜的带来了极为震撼的视觉观影效果。仰起头看着宝爷,它的身影前所未有的高大,却又离我那么近,说不上来...比起观影,更像是在对着一尊巨大的佛像朝圣了两个小时.....说不上来...总之妙不可言....
它是一个符号、是信仰、是图腾、是一颗只按照自己特定轨道行进,却又千变万化的行星...它属于宇宙。
在纪录片里,bowie说 “我感谢在我生命中出现过许多在非体制中闪闪发光的伟大之人,他们都是我的塑造者,我的导师。”(画面中一闪而过了尼采、王尔德、杰克凯鲁亚克等著名作家, 哲学家、思想家的身影)他说,所有不在体制中的杰出之人,于他而言总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吸引力,他十分感激他宇宙的一部分由他们塑造。一如我十分感谢bowie,是他塑造了我的一部分宇宙。
感谢导演拍出了如同想象中属于bowie纪录片的模样。非线性、不规则的叙事结构,绚丽混沌的视觉影像呈现,恰是对bowie非同寻常人生的最好形容。
还有不愧是Bohemian Rhapsody的音乐总监 选曲出现的时间都真的恰到好处 几乎每首歌卡点出来 都能遥相呼应宝儿相对应的人生节点和心路转换的开端,都能快准狠地戳出我的眼泪....全程小声跟唱...
不知道其他人爱不爱,反正我真是爱惨了。
在电影院坐到了谢幕结束的那一刻,bowie对我们说:
“我从来不知道,你们可以这么的有趣,我很高兴认识你们,那么,我们再见啦!这次真的再见噜~”
...
...
救命...这下破大防了呜呜呜,挂着眼泪狠狠带头鼓掌,挂着鼻涕落寞又心满意足地拿着宝爷带给我们的礼物和爱走出戏院。
啊。我何其幸运。人生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此。
Ps:宝爷居然强调了两次他的本命座是白羊,还交托出他的上升星座水瓶和月亮星座狮子...等等.....这不是和我的本命月亮上升完全一样吗!!!
2023biff imax
首先要说!!太喜欢这个了,希望正式引进放映,我要在imax场再刷!
说是纪录片,但是我觉得更像一个show,一场演出,在电影院的我都high起来了。
片名《Moonage Daydream》也是如此的浪漫。
说起David Bowie,我最先联想到的是标志性的Aladdin Sane,想到了他的夸张的跨性别造型。再其他,我就没有更多的了解了。所以,再没有了解,抱着没有很多期待的心开始的我,最终却是非常开心,甚至有点依依不舍的结束观影。
开场独白,说到了上帝已死,说到了音乐、艺术的意义,转接而至的就是迷幻的不安的,是大卫的音乐,是那个熟悉又不熟悉的大卫鲍伊。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听/看大卫的摇滚乐,在我看来这个超出了记录片的性质,而大卫鲍伊的一场show,包括他的音乐,他的生活,他的理念。很喜欢他说的在33这个年纪,开始觉得有明天了,means生活在有意义着。
最近正好在看很多现代主义的东西,这部电影提到了尼采,而我想到了毕加索,想到了安迪沃霍尔,想到了叔本华。
艺术似乎总是共通的,诗歌,音乐,舞蹈,画、雕塑等等。艺术的存在是为了表达我们那些我们自己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思想和情绪。这部作品,我认为感受到了一些大卫鲍伊没有用语言描述的态度和想法。
总而言之,我喜欢这个电影,我希望再次观影。这个电影我有着音乐和音乐之外的很多感悟收获。
关于Bowie的文字和影像已经有很多,我们是否还需要一部纪录片?而且为什么还是IMAX化的纪录片?
导演Brett Morgen,代表作《珍》(2017)和《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2015),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因为本片的制作周期就很长,大约是七年。
导演在2007年会见了Bowie,和Bowie讨论另一个非虚构项目,Bowie重回当下的柏林,进行街头音乐表演,但是Bowie当时已经属于半退休状态,所以没有进行。
到了2015年,导演已经完成了关于科本的片子,开始想要利用IMAX和剧院环境创造一种“沉浸式音乐体验”,一种类似科技馆或主题公园的音乐旅程,而不是传统的传记体维基百科式的音乐人纪录片;由此出发导演开始考虑选哪个艺术家,2016年Bowie去世了,于是他通过原来的关系拿到了大量的archive,开始了本片的制作。
而这个IMAX沉浸式音乐体验,而不是维基百科式的做法,可能对于粉丝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而对于不熟悉Bowie的观众来说可能“音乐太响”、“内容太乱”,因为全片就如同把一个传统的编年体Bowie电视纪录片压缩成了一部2小时IMAX电影,并进行了拼贴和混响。好处显而易见,导演不再是一个信息整理和呈现的archive管理员和放映员,导演变成了一个进行二次创作的艺术家:电影开头和结尾呼应,是Bowie式再创作,太空月球外星人,预示着一个摇滚上帝的诞生和逝去;电影中也加入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影像和动画元素,使得电影的迷幻氛围感加强;一段archive影像(在日本上下电梯),甚至在前半段和后半段都有出现,模糊了线形时间。不过既然是二次创作,好坏也是见仁见智。
Bowie留下的素材浩如烟海,切入他的主题也是多样:性取向、流行文化、变色龙、家庭生活、电影作品、绘画、百老汇戏剧、世界各地的游牧生活等等。导演似乎是都有所涉猎,但都是点到为止。在前面提到的跳跃和流动的形式下,唯一比较清楚的主轴似乎是一个完全投入在艺术/娱乐产业里的多变的艺术家,慢慢长大,找到了自我和艺术/事业的平衡,最终找到了人生存在主义式的归宿和平静私密的家庭生活。这里当然是Bowie的大智慧,他看穿了流行文化的本质,并且能够游刃有余,在创作一个摇滚之神的同时,能够看穿一切,已经属于明星的顶级成就。
而导演在那个讲为什么拍此片的很长的故事里也提到了一个插曲:有一次他心脏病突发住院,而在病床上他想到的是第二天要去拍marvel的电影,别的都没想拔管子就为了拍片走人。而在之后,他接触到了Bowie的archive,突然在另一个艺术家身上发现了生活和工作/艺术的平衡的重要性,所以最后(当然中间还有很多技术性的剪辑细节和新冠疫情)沉陷的便是这个主题。
说到底,就是一剂中年危机的美式解药。
参考信息:
纽约林肯中心电影sneak preview 导演Q&A
有版权就是能为所欲为。视觉听觉双重享受,极度glam和迷幻。一万次感叹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人啊!!并且,我觉得这次我向David Jones又走近了一些。p.s.原来上升是水瓶座啊。20230422北影节天街卢米埃大银幕重温
One Man's Journey. Grand and Epic.
开场的时候觉得太闪有点无聊,但结尾callback的时候,又有些意犹未尽。他活成了我们所有人想要活成的样子,他关于因为生活太满意而不想写东西的那段,不就是“自古文章憎命达”的20世纪英文翻译吗?PS大尾巴鱼这么信星座吗?看完全程,不仅得知了他的上升和下降星座,还深感他真是个典型的摩羯工作狂。
连纪录片都很宝爷 他真的好酷
天不生鲍伊,万古如长夜。素材漫溢的华丽视听意识流。就算135分钟全是Live演唱也觉得值啊!
很喜欢前一个半小时,时不时有想哭的冲动,最欣赏的点是不像一般传记电影搞抓马博眼球,而是从始至终着力在音乐本身和相关的视觉效果呈现上。影院里抖腿很嗨还无意中选了震动座椅跟着我一起震一起嗨,喜欢他用溫柔的嗓音说人该如何自由的生活而艺术又为何物,喜欢他像天使一般轻轻嘲笑或无视访谈者的挑衅提问。第一次知道他的画也如此优秀有创造力。但世界巡回演唱会之后高潮就过去了,片尾尿急没等到他说goodbye 的彩蛋🥲导演一片私心加塞了起码几十部世界经典电影来跟观众说悄悄话
20230422 北京电影节 IMAX 观影。作为纪录片,我在 IMAX 影院看了一个 B 站粉丝混剪视频;作为观众,我度过了 135 分钟很嗨的时光。感谢北京电影节,这种电影只有在电影节上才能看到。
B站剪辑放到imax上的水平。对资深宝爷粉来说又难免浅薄,卖个情怀吧。坐到最后有Bowie跟你说句Goodbye
75Cannes第六部/自导自剪太牛逼/这样的风格只适合两个人:大卫鲍伊和亚历山大麦昆,看的时候一直想,如果他们是同龄人,一定可以不孤单/感到大卫鲍伊和我家那位有些像,约好以后同他一起看一遍/首映导演带儿时英语老师来,太浪漫
1:Discover 才是创作的意义,而不是安全感,安全感护航的制作过程,就只是诞生工艺品而已。2: Bowie 对于佛教的讨论很有意思。3: Bowie 是极品的容器,对于万物捕捉极其敏感,转译能力顶级,无论对于绘画,影像,音乐,时尚,表演,话剧,就有精力和精准度经常转换媒介。4: Bowie 在柏林时期的绘画比音乐更喜欢,自己早期不给外界看,疏离感以及表演给外界的错位。但后面和解,认为 entertainment 也可以,其实和 fine art 价值是一样的,因为触及广度更大?5:糟糕的纪录片,是体验片,是experience 是15个MV的集合,IMAX 看才有意义。导演自己也说不是在追求 Narrative,而是 Hybrid non-fiction project.6:主流里 Bowie 是性别流动性的很好展现7:导演从想法到成片7年 respect
B-roll剪辑典范🫡很多非Bowie片段都是从早期电影以及public archive里找的,有些我甚至还用过hhh纪录片很长看了三部片子晚上去看有点困到中间,但是结尾又很感动,closing credits的时候没忍住小声跟唱了starman和changes,最最后Bowie的一条语音结尾真的让人aww🥹总之是献给Bowie粉丝/滚人的礼物,半夜能看到如此炫酷的纪录片真的很幸运
癫痫患者不要看这部,片里有很多闪光场景。对鲍伊生平没太大兴趣的也不要看,因为一定程度上对他们来说这片是不明所以的。这片没有像其他纪录片那样循循善诱,这片没有很明显的章节,就像片名那样是以白日梦来走进鲍伊的精神世界,我知道这片不会所有人喜欢,但我喜欢。
bowie,你是我唯一的姐
这片子适合把自己灌醉之后坐在imax前三排的位子躺着看完。
David Bowie真的好酷哦,希望我也可以try everything & make everyday count.
绝对是一整年到目前为止最让我感动震撼快乐又嗨的观影体验;没点对david bowie本人的爱绝对剪不成这样;hallo spacebiy第二次响起来的时候真的是要爽死了,rock and roll suicide听得差点飙泪;充满了db本人的录音自述,尽管试图解释一些东西,但也没有给出一个答案;观看过程不断心里默念太nm帅了;如果有机会,绝对不要错过在imax体验的机会,不出意外会是我的年度最佳;don't waste a second in life,life is fantastic
这不是堆砌素材但no storytelling的纪录片,这更像是一部video essay…而且是一部把bowie当成一个文化icon而不是唱作人或者音乐偶像(就该这样)的超长博士答辩论文…在完全不加注释的情况下略显冗长也不奇怪(我嫌太短)。我建议一种更温和的服用方式,把这当成一封宝爷怀着心满意足的神情向世界告别的代笔遗书,然后选个特别的日子打开,撑到最后,听他亲口跟你say goodbye
难以想象不看IMAX是怎样。Moonage Daydream,多美的名字,最漫无天际,又无比工整。开头十分钟这基调几乎封神的,可惜最后太冗长了,光影音乐变成了糖衣炮弹,看了心累。导演想说的太多,以至于结尾没有有开头的十分之一惊艳。也是,歌手,画家,演员,generalist艺术家鲍伊一生,岂是两小时能拍完的,可能毕竟对他兴趣有限。最后,作为一个天性不羁的摇滚巨星,Bowie无疑生活在了一个好的年代。在粉丝经济,网络舆论主导的年代下,还能生产出真正的摇滚巨星吗?
导演真的爱他
MIFF 澳洲首映 一部从David本人视角看自己的印象派剪辑哲学电影 导演说他很早就想拍imax音乐电影并得到了非常多素材 但在自己突发心脏病之后才决定要拍成这样一部从David贯穿一生的对自我和生命意义探索出发的没有facts和其他人的电影 希望成为令观众从电影里能看到自己生活的他的legacy //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像David一样具有那么多与生俱来的privilege和gifts,哪怕疏离人群、向内探索自己、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有那么多人爱他、为他疯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