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90后,我大概是读小学5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射雕英雄传,至今觉得很幸运自己第一次入眼的版本是张纪中版本。尤其是后来看了金庸的所有原著(除了雪山飞狐和越女剑),能接受的影视化作品还是大陆这几版,更小的时候大陆电视台也曾反复播放tvb的天龙和神雕,这两个vb版本的场景配乐对我来说也很经典,但成年之后,也看过几眼后面新拍的版本,但终究还是觉得张版的这几版应该排在前面。
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这个说法有趣但也特别贴切。其实回想金庸写作这几部经典的小说的时代,再结合小说还有电视剧里呈现的那些其实很夸张的武功及所谓的武学内容,换一个角度讲,包括金庸在内的从19世纪末以来的那些武侠小说,未免不是一种意淫,一种对人的平庸脆弱的肉体的现实的逃避,一种对现实世界里国家与民族民众的无力的叹息。
但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原本并不入流的“地摊文学”却能在金庸的笔下成为一代经典,金庸也终于在华语通俗文学世界里堪配大师,除了他奇谲丰富到令人乍舌的文学想象力构思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极其丰富立体有血有肉的人物,人物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让无数的读者谈论不尽之外,相比于其他有名气的武侠小说作者,金庸之为金庸,更是在于他几乎是最后一个在中国文学彻底西化之前,还凝结和保留了最后一点传统文学的写作方式、文字语感甚至价值观的写作者,也是近代一百多年以来面对外部世界的冲击导致的社会结构巨变里,中华文明第一次产生家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在他这个个体身上的意识结晶。
横向上,金庸小说涉及到了中华文明圈波及到的几乎大部分地域,蒙古、辽金、华北、中原、西域、江南、西藏、西南、闽台 etc. 天南地北,对这些地域的描写和情节背景的烘托,不能不让很多读者心里对金庸小说里的情节产生一种壮阔豪迈的感受,这一点在读小说的时候让我感受颇深。虽然我意识到可能大部分“正常”的读者更应该是被小说里的情节张力,被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爱恨而吸引,可能忽视掉了金庸的写作里,他笔下这个浓郁的“中华”背景。
纵向上,金庸小说几乎每一部都会明确一个真实的历史时代,会涉及到很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尤其是射雕三部曲。所以金庸作品里历史感非常的浓郁,有时候甚至会让人忘记掉这是武侠小说而绝非历史小说,所以我想金庸的小说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很多中国人对一些历史人物的印象和观感。但必须要明确的是,无论如何,金庸先生终究是一个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金庸出生于1924年,五四运动之后),所以他笔下的故事的视角其实肯定不能够是故事发生的真实时代里的人们真实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恰恰是20世纪以来被外部文明激烈冲撞,处在转变中的一种视角·····
总而言之,体会到这些“背景”之后,体会到金庸之为金庸之后,对央视版的那几部金庸剧产生偏爱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有人不喜欢大陆版,理由是认为大陆版的把武侠剧拍成了水浒或者历史剧,恰恰表明了其对金庸作品的欣赏无能。虽然其实这几部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大陆第一次拍的《笑傲江湖》,镜头和剪辑差强人意,配音杂乱,在影视制作这一块儿可能不如香港的成熟,李亚鹏的瘪嘴也让人有些失望。但是这一版的东方不败很赞,最后一集令狐冲和任盈盈在山水之间的琴箫合奏这一幕实在是让人心神荡漾!
而03版射雕,就比笑傲在镜头调度方面成熟一些,好像预算也更充足。让我惊艳并且一直偏爱03版射雕的其实主要是所有在蒙古的戏份——基本上我看射雕就看在蒙古的那些戏怎么拍,迄今为止只有这一版把蒙古人的感觉拍到家了。
就第四集第五集在蒙古的那几场戏,蒙古人的衣着发型,神态气韵,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蒙古人的价值观,大漠的风沙、光线、哲别头上的汗珠和污渍,人们和马匹身上可见的尘土,哲别和安达结交的时候彼此的眼神表情举止,小孩子被剃掉部分头发的发型等等,完全满足了我对于金戈铁马的蒙古人的想象——当然我也只能说是满足了我的想象。
那么在总体剧情反而比tvb版更尊重原著的情况下,喜欢人文历史地理的我真的就很难不更推崇这版,所以对我来说这部射雕里周迅的鸭嗓和李亚鹏的表演只是瑕不掩瑜的瑕而已。毕竟在剧情上其实大陆版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跟原著出入不大,也不会像tvb那样出于粤语台词的需要大量改动人物台词。虽然从原著出发也不能说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动机,还有人物情感的深度——这也是金庸小说的动人之处——就因为影视呈现的局限而往往被直接忽略掉了,所以其实倒也理解金庸先生给这版评价最高但却认为只是及格——跟想象力相比,永远没有完美的版本。
张纪中这几部金庸剧的制作唯一让我觉得挑剔的是除了笑傲之外,其余几部里奇怪的打光,这个问题在06的神雕里尤其明显,就是所有夜晚的戏,光线会从莫名其妙的角度出来,既让人物的脸色显得奇怪,也很出戏,可惜了。
到目前最新的17版射雕为止,出现在大陆的射雕电视剧共5版。分别是: 83版(黄日华 / 翁美玲)、豆瓣9.1分; 94版(张智霖 / 朱茵)、豆瓣8.6分; 03版(李亚鹏 / 周迅)、豆瓣6.5分; 08版(胡歌 / 林依晨)、豆瓣7.2分; 17版(杨旭文 / 李一桐)、豆瓣8.1分。 (豆瓣评分截止至201703). 可以看到,83版评分最高,而03版评分最低。而这两版也恰恰是播出率最高的两版。 卤煮也是把这两版都看完的,另外三版都只看过部分(17版正在追)。 私以为,03版分数最低,甚至只有6.x分,在这5部里,是被低估的。03的选角,可是说是5部最高。 以两主角来看,李亚鹏无功无过,但贴近原著,帅固然比不上胡歌、张智霖,但表演体现得当。周迅的黄蓉,肯定不输林依晨、翁美玲(翁确实塑造了一个精彩的角色,但离原著里的黄蓉实在相差太大令人不敢苟同)。 但这两大主演,都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声音。李亚鹏的粗嗓门加上周迅的公鸭嗓,实在很令人出戏。 而这也就提到了标题里的那个观点,——换上日语吹替的配音版,效果简直就无敌了。 两主角之外的一众配角,选角可以说是令人惊喜的。尤其03射雕,贡献了一个目前所有版本里最出彩的梅超风。大家可以去看看03射雕的拍摄花絮,在选角这块,专门为梅超风讲了不少。 大胡子的金庸剧,早年间被黑的体无完肤。直到天龙八部的出现,这个观点才稍有改观。 再回头看看的话,其实张版和港版的金庸古相比起来,都是各擅胜场的。 张版多胜在这几点:
一布景(那会拍剧通常都能找名山大川的实景,不像港版都是假山假树小剧场既视感,也不像现在动不动就绿幕特效看的人眼瞎);
二选角(张的选角基本能做到偶像派实力派兼顾,红花绿叶洽和,比之来来去去那几个人的港版,和一众小鲜肉的新版);
三剧情(张版的剧情可以说是最接近原著的了没有之一,同时剧情逻辑性完整性也保持的很好。相比港版金庸剧一贯的魔改剧情,和近几年大陆版的迎合年轻观众的各种狗血)。
这些优点也都在03射雕里有所体现。所以说这一版射雕,本身是值得更高的评价的。
经典不是年代久远,请勿先入为主!
1细节
(1)大到风景、建筑,小到道具、服装。都很符合小说的时代背景。
可以看到剧组很用心!
这在情节的处理可不是一般电视剧可比的!
2人物
不得不说这版的配角都将人物刻画的淋沥尽至。
(1)江南七怪是一大亮点,每个人都演得恰到好处,柯震恶的正、朱聪的灵,韩保驹的急、南希仁的稳、全金发的精、韩小莹的慈与美。还有他们共有的义。每个人都如同是从原著中走出来的一样。
03版的柯镇恶是最好的,演员在把握这个角色性格的“度”上很准确,不浮夸!因为柯镇恶充当了郭靖成长过程中“严父”的角色。03版柯镇恶对郭靖更多的是“严厉”,而不是动不动就打骂的那种类型。不同于其他版本的柯镇恶动不动就发脾气。
七侠最重侠义,张阿生死时仍不忘教育郭靖侠义二字。
在韩小莹与张阿生的感情处理上,即有临死之时泣不成声,又有在张死后当有人提起时韩脸的伤感。情感细腻!
(2)说完了七怪说七子,这版的七子戏份较多的只有三人――马珏 丘处机 王处一。这三人仙风道骨,有仙家之态!丘外机英气逼人,有王重阳的气场!王处一的出场特帅,这版的王处一扮演者是王岗老师,(你可能不太清楚,这么说吧!他扮演甘苏有鹏版倚天屠龙记里的宋远桥。)与两位师弟相比马珏更加稳重老成。
(3)铁木真 哲别 托雷……等蒙古人。
值得一看的是剧的蒙古人,大多数在现生活中也是蒙古族人,阳刚气十足!
3场面宏伟壮观 大气磅礴,又不失境意。
4音乐同场一样也是大气之作!
5武打
大开大合,阳刚气十足。
6台词 情节
忠于原著,不多说看过原著的都知道。
这样一部好剧就这样被粪青(喷粪青年)毁了!可惜!我希望有更多人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这部。也希望豆瓣为这部剧慎重打分!
看看人家优酷!
楊麗萍不愧為史上最美梅超風
偶真的不记得别人津津乐道的八几版了,就记得这里面风景如画,这两人也有真正的火花
最贴近原著的射雕,最有千古侠情的武侠剧,没有之一,片头曲荡气回肠,古韵浑厚,开口就咬的狗狗你们看过几部金庸原著,懂个一毛的武侠精神?
无法相信评分如此之低
非常喜欢,入心刻骨
歌真的很好听!
明明很好看,黄翁版不过是浮云。
2003版射雕其实是很用心的一部电视剧,配角个个出彩,景色分外养眼,动作设计非常意境,配乐也很有特色,主题曲相当有苍凉感,这实在是一部被低估的电视剧。拍摄周期七个月在国产剧中属于精良制作了。恶评连连的唯一解释是:他试图颠覆那个象征着许多人青春和初恋的83版。他不懂的是,初恋永远是
张胡子拍的金庸剧中最OK的一部。
除了郭靖和杨康的选角,好像也没那么烂
忠厚不等于弱智,谢谢
片头曲那段画面很有侠味
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大陆武侠,当然这部剧还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但其他任何一部射雕的综合水平都比不上该部。 张智霖那部可算合格,其他各版连合格都算不上
没错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版本
周杰的杨康扣半颗星,李亚鹏和周迅没用配音扣半颗星。剩下的我真不知道有什么可扣的了。
这是唯一评的一部电视剧,被义愤的年代毁掉的诚意之作。中港台三地有史以来最棒的武侠剧。
喜欢周迅
蒋勤勤不错,最美穆念慈,柔中带刚很有原著的感觉。周迅和李亚鹏也算中规中矩完成任务,就是周杰挫了点。这版比83版大气多了。
那时候高中还没毕业,李亚鹏是二傻子,周迅是公鸭嗓。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天后的戏份。。。
最喜欢的一版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