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美国小说家杰克·凯鲁亚克,在《达摩流浪者》中描写了“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垮掉的一代”,他们以生命的直觉在路上狂欢,享受未知的一切,自由意味着一切。2016年,动画电影《刺猬小子之天生我刺》的主人公大猬,可以看做是起步版的自由者。《摇滚藏獒》中的波弟从西藏到都市,极其主动的体验。而大猬的路,最初却是意外失忆自以为是一只鸽子,当他发现世界有另外的游戏法则,便实践了美国人权斗士马丁·路德·金的金句“做对的事,任何时机都是好时机。”
动物王国有着太多的寓言,近年以来动画电影人更为集中的表达,东西方故事都在升级,虽然中国动画有着技术上的差距,但是也敢于去将成年人的现实世界投射到电影中去,而不再仅仅是幼齿的童话。当年的《刺猬背西瓜》是70后、85前的记忆,N多年来,刺猬本是人类忽视的一种浑身带刺的小兽,对其生活、性格和禀赋都不在乎,只是知道刺猬易怒、胆小、缩成一团之后,人类和其他动物便束手无策。刺猬小子的横空出现,自然是刺激了观众的想象,原来他们也有梦想。天生我刺必有用,昂天大笑出门去,这本是刺猬的本能。原野里和乡村、都市的边缘或者废墟中,都是刺猬的乐园。误打误撞来到荒废的体育场的大猬,遇到了都市的漫游者们,他们作为同类,却有着鲜明的生存方式。
刺头儿大猬,需要面对的太多,至少有人类、不友好的动物、以及对友谊的确认、爱情的发展。不仅是人类政府自然的傲慢和偏见,他们以为只要消灭一切污染源或疑似带病毒的动物,就可以天下无毒,真是太幼稚了。动物之间,当然有争夺资源的误会,更有食物链的生死较着,再加上大猬的漫游就是不断追问“我是谁”的过程,他要在他人、敌人和意中人的目光中,寻找自己,在不断地欢腾、倒腾、飞腾中,他的价值得以自我实现。刺头儿的意义,便是相信自我,哪怕分明是刺猬却可以飞,相信能够战胜敌人,相信可以赢得家园保卫战,这当然不是一般的熊孩子可以办到的事情,这是一个有能力、有胆量、有担当的青年,他有肌肉、有战术、有爱情,这个爱情还是很在世俗和理想的嫁接可谓是有点意思。《刺猬小子之天生我刺》也适合做父母的来看,尤其是如何直面有些刺头儿倾向的孩子,多大的空间是可以的,如何宽容他们富有想象力的行为,如何处理他们没有分寸的狂欢,如何逐步的放手让他们进入社会,毫无疑问,这些都不是一部电影就能够教会大家的,然而总是能够给习以为常的成年人一起反思,我们都从青少年时代读过,我们的时代与他们的又非常不同,所谓经验的参照系究竟有多少可比性呢?不管怎样,孩子还是要做对的事。
细细回想起来,这只名为大猬的刺猬在90分钟里还真是完成了不少功绩:摘到了大树顶端的果实,结交了鸟类朋友,化敌为友,泡到了妞,打败了人类,改变了一个刺猬族群逃避现实的思想,完成了功夫大招“飞刺在天”,还尝试了一把翱翔天空的畅快!
真是大丰收,大团圆,大欢乐啊!不过,即使大猬再多收获三五项功绩,恐怕也很难让我收获感动,因为它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成长。我们不禁要问,大猬到底哪里值得这么多成就,难道仅仅因为它那有些自负的勇敢吗?
暂时性失忆和不被新族群认可,大猬只是在情感上遭遇了这两个危机,而它的性格却没有经过任何磨练。不敢把自己的刺立起来的是那些新族群的刺猬,而不是大猬;任何时候,只要它想要,它都可以轻松摘到树最顶端的果实;它甚至不费什么劲就实现了终极大招“飞刺在天”,熊猫阿宝练出终极大招还经历了各种困难呢,为什么大猬可以不用训练就练成那么强大的招式呢?
我所期待的是,如果有一天大猬自己不敢把刺立起来,不敢再战斗的时候,它是怎么重新唤醒内心想要保护别人的欲望,从而重新立起彩色的头刺的。我想看到的是,在片首能力超强、不可一世的它,是如何经历困难,从而理解到朋友帮助与族群协同的重要性的。我较为关心的是,在那些大树顶端可以被大猬轻易摘到的红澄澄的果实之上,是否还有一个更高的果实是它怎么也摘不到的,那个果实需要的不是多么强的身体技能,而是一颗保护别人的心。
影片在把过多的功绩堆砌在大猬身上的同时,实际上丧失了一种聚焦感。刺,是勇敢和个性的象征;翅膀,是自由和理想的象征。这两者都是可以成为影片重量级主题的意象,但是影片却把它们混搭在一起,模糊了彼此,失去了聚焦。在一个还没挖掘深刻的时候就轻易切换到另一个。
如果说大猬是个想要飞翔的刺猬的话,那影片就应该围绕飞翔来写,就要以刺猬本不能飞,却实现了飞翔这个化不可能为可能的神奇为主题。刺不刺的就不重要了。如果说大猬是个用刺来彰显性格的人,时刻要表现最本真的自我的话,那影片就应该围绕刺来写,就要以让不敢用自己的刺、只是把刺当成装饰的刺猬找回自我为主题。翅膀不翅膀的就不重要了。刺与翅膀是不可兼得的。
影片用一个男孩表现人类中的希望,用一只异类的鸟来培育主人公逐渐失去的交朋友的能力,用一头有丰富小传故事的猛兽来完成剧情反转,都是值得肯定的编剧尝试。但在对白设计上还需要再斟酌,有时会让人感到像在看莎士比亚的戏剧,刻板的功能性对白较多,单纯的生活化的语言较少。
此外,作为处女作导演的作品,我还想提醒一下影片的安全性问题。影片中充满了随便暴打他人,从悬崖上跳落(却没有摔伤),在公路上站立拦车这样易被效仿却极不安全的动作。作为合家欢影片,幻想暴力使用得有点随意了。
动画影评俱乐部 inside
果然没有失望,是一部难得的优质动画,好莱坞感非常强烈,动物毛发质感也逼真,画面流畅度和色彩度很不错,故事情节也紧凑,看得出片子是用心做出来的,不像很多片子那么敷衍和浮躁。针对孩子们的动画片,我觉得它算是成功的,在影院里的孩子们看得很着迷,笑得也很开心,同时也领悟到了其中的教育意义
逻辑各种站不住脚,若能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倒还是有挽回的余地,最致命的还是明明可以大书特书的大战BOSS竟然变成了俗烂的傻小子打败岳父抱得美人归的套路
嗯……毛发看着还行。可怎么又是“XXX之XXX”的标题?换个样式能死啊?
丁晟监制。故事空洞,画面单调。事实再次证明,片名带“之”字的还是躲远点好
感觉很用心
支持国漫,不容易!
很难给这个电影的观影人群做侧写,剧本实在比较一言难尽。按照我动画出身的同事的话来说,这片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剧情上实在····中国动画技术上上来了,然而剧情什么时候能够跟上呢?
台词逗比
看过。还不错。
呵呵呵
大陆
毛发看着还行
画风仍粗,但在业内可能不差。故事俗套,主角任性,转折生硬,贩卖道理时无非深情朗诵、激昂音乐和45°仰望。对身份认同、环境倾轧的探讨增了内涵,但对同志有点未察觉的小恶意,从小暗示不太好吧。母性肥鸟和反派小兵偶尔亮下。成人角度不超一星半,儿童视角或可加分,毕竟主创看来很努力,续集加油。
今天带着我家孩子去看的,故事三观很正,台词逗比,人物画得挺不错,有点儿好莱坞动画片的感觉;对我来说故事是简单了点,但我家小孩看得很专心,很开心,看完出来还要和海报一起合影;我的感觉是这片子看得出来做得很用心,给小孩子看还是蛮好的;比之前期待得要死的大鱼三观正多了!!!
特效还不错 笑点颇足【对于小孩子来说的笑点】然而国产的卡通动物角色充其量也只是拟人化 有差于迪士尼能结合了动物本质属性去夸张化性格特质这一点 我国可以从这下苦工。剧情上普遍的通病 故事只有低龄化了下才能显得三观正 但凡繁杂一点的脉络结构主题就会偏然后受人诟病 望努力出好剧本。有彩蛋。
还可以吧,小朋友说好看!
还可以看,动画效果真心不错,但国产动画选材似乎有问题,角色都不讨喜,定位不明啊
看着导演亲自穿着玩偶服大汗淋漓在台上和小朋友互动,国产动画电影人不容易,票房不佳有点心疼。电影虽然在技术上还无法达到好莱坞水准,一些画面渲染略失真,但起码在认真做毛发,在用心磨剧本,故事和角色都很有正能量,适合小孩子看。作为低龄动画爱情戏不少,那句“我要吃素”大人都偷笑XD
毛发做的跟死老鼠的毛一样干燥···用点洗发露会死啊···
总体尚可,起码三维效果能看了。套路完全是西方动画的套路,其实当代的中国动画已经失去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就连以中国风著称的大鱼海棠不是也被吐槽过多处模仿宫崎骏吗。但其实模仿往往是创作的第一步,大多数的创作者都经历过模仿前人、尝试变化、形成风格这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