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打五分,是因为这个电影,真的很好看。 讲述的是山村孩子瓦娃和她的姐姐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山区的孩子想上学不容易。 这个故事很真实,瓦娃的姐姐去上学是滑铁链去的,稍有不慎,就会掉入深河。 瓦娃非常喜欢学习,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有一次他偷偷跑去上学。 她的妈妈始终不允许他去,怕他会死去。
在山区的孩子们冬天穿的是拖鞋,冻得缩手缩脚,可还是坚持不懈的学习,她们想学知识是那么难。后来,从城里来了一位老师,是她不嫌弃这里,在这里从教,她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孩子们,她自己亲自出钱为孩子们做了新鞋。
连医生都不敢滑的铁链,可这位老师敢,她滑过铁链去了瓦娃家,意外的发现瓦娃竟然是那个偷听讲课的孩子。
瓦娃的妈妈因此打了他,因为瓦娃的妈妈年轻的时候滑铁链,差点丧命。
瓦娃很喜欢姐姐的新鞋,想要穿,可是家里只有这么一双,姐姐还要上学,可是他不给姐姐,但他也并非不懂事的孩子,他抱着鞋睡了一晚,然后第二天亲自给姐姐穿上了。
姐姐去上学,回家时先去了卖东西的小店,她要给家里买一袋盐,看到那里有卖一双漂亮的鞋,她很想给弟弟买回去,可是她的钱却不够。
老师看到,帮她给瓦娃买了一双。
瓦娃的姐姐滑锁链回家,可是,悲剧在此刻发生,装进袋子的鞋掉了,瓦娃的姐姐伸手去抓,可是锁链却断开了。
瓦娃的姐姐坠落到了河里。
许久都没有消息。
瓦娃只找到了那双鞋。
许久之后,山区修了一座桥,瓦娃终于可以走路去上学了,可他的姐姐永远的离开他了......
改编自云南山区的真实故事,姐姐在悬挂链锁横穿大江的上学路上不幸落水身亡,背上姐姐书包的弟弟,依然每天都要重复姐姐的上学路,幸运的是,他等到了来自政府的桥梁建设,终于可以安全的“走路上学”。
----------------升华一下----------------
我们突然来到这个世界,无法选择出生,也无法揣测命运,迎接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一生。
因为穷,因为落后,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和危险
因为没有桥,我们只能悬挂链锁横穿过河
因为没有路,我们选择翻山越岭踏过崎岖
因为没有良好的文化教育,
我们用一个个教训来完善对真相和谎言的辨别能力
因为没有先进的医药医疗,
我们在苦痛煎熬中直面生物进化论的基因筛选和淘汰
因为没有一流的科技研发,
我们一边被压制和剥削一边用低廉重复的劳动力换取生产资料
我们似乎总是望其项背,总是在追赶着
但是,我们依然在各自那些或大或小的领域中,默默的付出着。
先辈们献身抗战 ,父母在耕作中度过一生,而我们也扎身于日复一日的工作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代和阶层付出着青春和生命
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每个人都在这条文明进步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每个生命都在为这片孕育自己的土地上,添砖加瓦
眼见的繁荣和振兴,是属于每个人的功劳和收获,是每个默默奉献的人献给后辈们的礼物
引用著名禅师、佛学著名学者延参法师的话
“生命是如此的精彩,人生是如此的辉煌”
这是一部值得放给全班看或者陪着自己孩子一起看的一部电影,现在很多孩子不知道好好学习,珍惜学习机会,要知道在遥远的怒江,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孩子们都是用生命在学习,知识和梦想在彼岸,他们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手握滑绳,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山里的孩子很质朴,里面处处能感受到瓦娃和娜香的姐妹情深,城里来的老师送娜香一双新雨靴,尽管娜香很喜欢,但还是送给最爱的弟弟了,弟弟也很懂事,第二天在娜香临上学时,给姐姐穿上,“班上的同学都有新鞋子,我可不希望你光着脚去上学,”后来支教的老师给弟弟买了一双让姐姐带回去,不幸的是,姐姐带着老师新买的鞋子,滑绳过江的时候,鞋子从不大的书包里掉出来,娜香为了去抓鞋子,手脱离了滑绳,身子失去平衡,掉进了汹涌的怒江。后面桥修好了,瓦娃也上学了,唯独没有了姐姐的陪伴。里面看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山区教育,山区的基础建设亟待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希望大家多帮帮山里的孩子们!
亲情是伟大的,不论你欢愉、懊丧、疾苦、徘徊,它永久悄然地伴随着你终身,而《走路上学》正好印证了这段话。 这部电影讲了:因为瓦娃渴望上学,所以才背着妈妈独自溜索去学校。之后姐姐的老师发了一双鞋,而弟弟喜欢,姐姐就给了他,可第二天又见同学全穿新鞋,便亲手给姐姐穿上了。姐姐看中了一双鞋,可那里的十六块五是一笔不小的的数目。聂老师就给她买下了,她上了溜索,滑到一半儿,有一只鞋马上掉下去了,姐姐伸手去拉鞋,结果不幸掉入深不见底的江中。自从那以后,弟弟不再说一句话,他回忆起了姐姐和他一起画的桥……六个月以后桥修好了,他也终于可以上学了,但姐姐不在了,他思念姐姐娜香了。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一颗颗掉了下来。姐姐竟为了给弟弟的一双鞋而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而我对比了一下我对我弟弟,我的东西不让他碰,娜香却为了让弟弟穿上新鞋失去性命,这对姐弟俩的情意,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观看了《走路上学》后使我受益匪浅,认识了自己对弟弟的不好,我以后要用包容之心,去对待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看到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我的内心被震撼着,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不愁吃、不愁穿。有时走一-点路也不想,打车.上学,甚至父母煮的饭菜、买的衣服、鞋等不称心,还责问父母不会买东西,强烈要求在买,山区里的孩子们没天天不亮就走路上学,而且溜索很危险,常年是那两件洗的发白的衣服和四.季不变的凉鞋,与他们相比之下,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但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吃要好的、要穿名牌、要喝饮料、住要高档,不比学习,而讲物质,不讲节约、而讲奢侈。
同学们,我们要学习山区里的孩子,要学习山岖孩子们那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学习山区孩子那团结和睦的风格。
首先说一下标题。娜香双手捧着新鞋子回头一笑,是本片中最美的情节。几秒后,因为鞋子掉下江中,瞬间将美好打破。沉浸在甜美的微笑中,突然画风一转,来的很突然。
电影很棒,根据真实故事拍摄,剧情,演员的演技都很丰满。唯一不足支之处在于,娜香商店买鞋后出门,娜香就做到了椅子上,知道老师接下来要做什么一样。不免让人产生穿帮的嫌疑。
再来说说电影反应的事情与情感。山里的孩子物质生活很苦,同样精神生活更苦。瓦娃对上学理想的的追求,更多的体现在了滑索这一情节。对滑索的不恐惧,不胆怯的跑去江对面,仅仅只是为了站在课堂外面。娜香对弟弟的关爱,同样更令人感动(娜香掉下去的一瞬间我忍住了,当瓦娃跑向在江中的红鞋子的时候,我哭了)。
我们应该把关爱分给一些贫困山区里的孩子。我们的些许关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最美的转头一笑,却被怒江永远的定格。
我只看过11分钟半的版本。。但是那个版本看的我湿了。。两个娃儿一点也不萌,但是比任何日本萌小孩都可爱。是个好故事,希望能看到完整版
又被感动了T.T。。。我真是个好孩子~
姐弟情,贫穷的悲剧,走出大山的愿望
连着看了两场儿童电影,《人间童话》是笑中带着心酸的批判纪录片,《走路上学》是红着双眼看完的纯朴亲情之作!
小演员棒,颜色构图美
好像是獲獎的影片?真實故事改編。主題不錯,景好,演員(我指小朋友)難得也這麼好,可惜整體的功利和說教性太強。曹曦文完全臨時演員的水準,和小朋友差遠了。片尾赤裸裸的希望工程宣傳片直接把片子質量拉低好多,浪費了小朋友真實純樸的表演啊。
以一个故事宣传了希望工程 但是导演在将道理的时候并不是依托的这个故事 而是依托的这家人之间的爱 姐姐对弟弟的爱 弟弟对姐姐的爱 母亲对孩子的爱 父亲对孩子的爱 一家人对奶奶的爱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 家人和亲情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导演通过此来表达影片的思想 自然非常容易引起共鸣 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很不错,有味道
看之前以为因为缺乏交通工具而走路上学,看后发现原来走路上学是个理想。
演员一股昆明腔,听了略出戏,另外,剧情有一些造作
自了汉的情绪有可能是因为对体制的过度厌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体制也把主旋律毁掉了 道理放在文学上一样 王朔在旧语言旁新开了一桌 结果后来人学不会学不像--即使这样 也嫌弃旁桌的菜难吃 即使有前清御厨的这个事实 对不对
小姑娘好可爱。女老师好像刘涛啊
这部电影我得好好讲讲,因为我看哭了,初一的时候集体在学校报告厅观看的。全片每一帧都那么真实,印象最深的是:一往如常的溜索过江回家时,娜香为了保护书包里的新鞋,不让新鞋掉到江里,结果绳索嘣地一声断了,她不幸跌入怒江,再也回不来了...娜香跌入江中的那个瞬间我永远也忘不了,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当我以为其他同学也会有所触动和我做出一样的反应之时,我竟然听见他们不绝于耳的笑声,感觉那个时候只剩我在惶惑:What?你们在笑什么很好笑吗?拿别人无奈的痛楚当玩笑?最无语的是,散场的时候,我眼角的泪渍还没擦去,被一个同班同学看到了,他就笑嘻嘻地跟我说,不是吧,这种电影你也能看哭,这有什么嘛,你也太多愁善感了。听完这一番话,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觉得他,以及在娜香跌入江中时放浪大笑的一众同学,都是面目可憎的。
既有伊朗电影的神韵,又兼有国产主旋律的关怀。
电影的制作和故事整体还算满意,不过部分情节发展个人觉得有些刻意,比如姐姐娜香在商店买盐看了双男鞋,因贵买不起准备要走,转身就看到聂老师,然后聂老师好心买下那双鞋送给她弟,接着娜香溜索时不慎坠江……这一系列剧情转折编排痕迹偏重。考虑到《走路上学》也算是一部公益宣传影片,最后略显突兀的结尾就情有可原了。片尾曲《一路》:刘子豪作曲,彭臣作词,成龙主唱。
很细腻,简简单单的影片,深刻的姐弟情,对于大山里走不出去的无奈和祖国日益强大的实力,描写的很到位。姐姐和弟弟的演技秒杀一大片流量明星。
好难过,姐姐因为捡红色鞋子掉入了河里去世了。
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尤鸡鸡遇到了旧凉拖,它们之间发生了缠绵悱恻的感情。好吧我终于认清了自己跟‘学者’之间的差距。三颗半为丁嘉力。
“学校里每个人都穿新鞋子,我姐可不能光脚。”小演员真棒
和他们比起来,我们上学条件要好的多啊。溜溜锁啊,看着太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