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
==
一边看片子一边罵它是爛片一边還是堅持看下去看到結束。能夠令我堅持看到底的片子,基本上我都不好意思說它是爛片,多少能有點友情分吧?看完去豆瓣上研究了一下,越發不舍得列它入爛片了。
這部電影,簡單概括:就是每個人在鏡子里都有一個跟她一樣一樣的鏡中人,鏡子一破就跳出來,杀死真身取而代之。鏡中人吉娜經撞車后丧失了部分記憶,忘了自己是鏡中人身份而覺得受迷惑受迫害去追查真相,結果真相吓了她自己一大跳:──她就是《木偶奇遇記》里的皮諾曹,是《人工智能》(AI)里的大衛,她不是真身人!類同《不速之嚇》(The Others)的結束,鬼覺得遇到鬼,吓得要命,卻發現原來自己就是鬼。人吓人會吓死人,鬼吓鬼也會吓死鬼。
導演Sean Ellis談此片創作意圖是這樣的
It's just the idea that somebody that you know or love has changed. Have they changed...or have they really changed? It's like, "I don't even know you anymore." People say that, but what if that person you know isn't really that person anymore? Does the same job, looks the same way, lives in the same house but i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person. I thought that was an interesting concept for a movie. People say, "Oh, I saw someone that looks exactly like you." But, what if you actually saw yourself? I thought that was a spooky idea and played it around that.
導演的想法很奇妙,但大佬你拍也不能拍得這么莫名其妙啊!一個人不是他本身,被某個人(某種生物、靈異)附體或取而代之,可以有N多種合理的說法,比如外星人抢占了人的身體,我看過一部電影(忘了片名,好像不是《异种》Species II),說太空船出了一點小状态,回來后,妻子發現他宇航員的丈夫不是本來的丈夫;還有中國的《畫皮》,也是很合理的一種解釋,鬼披人皮;或者老土一點的:人格分裂;或者科幻一點的:人造人;或者玄一點的:多重並行世界論……總比鏡子碎了跳出一個鏡中人來得站得住腳吧?
就算接受鏡中人占領地球人的诡异說法,有一點,不知道怎么解釋:鏡中人理論上好像繼承了真身人的記憶和技能,所以可以替代真身人繼續當外交官(女主角吉娜的父親)、醫生(吉娜她自己)、建築師(吉娜的男朋友)……,而情感上很酷、沒人性。但是撞車后的鏡中人吉娜,卻能指出鏡中人男朋友不是男朋友真身,這需要人性才能覺察出對方沒人性。不知道這是導演沒編好的破綻呢,還是蠻有意思的一筆:鏡中人撞車后的軟弱(或叫變異),出現人性化一面,雖然了解真相后她回歸她的級階队伍去,扔掉暴露出她是鏡中人的證据,──心脏在右边的X光片,橫眉冷對弟弟真身人並將他吓跑。
電影里提到心脏在右边的人越來越多,說明鏡中人越來越多地占据真身人。敲打到這里,我露出诡异的笑,……摸了摸右胸強有力的心跳……。
(還往下看?還沒吓死你們?……)
題外話:演吉娜的Lena Headey,早在我看《300》時就點評過她又老又丑,以為那是偶爾沒拍漂亮。這部The Brøken里,說她芳齡28,我看著電影,想她這樣子,說28x2也有人相信。今天八卦一下她的年齡,35岁,其實也不算老啊,怎么這樣老態呢?唉!
=================================
更多文章,请关注我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这部影片从情节上来看似乎反映了一个有关镜子的故事,其实大家应该从不少的类似片子中会发现一些共同点,镜子中世界的故事,从很早以前人们就对镜子中产生影像的问题产生疑惑,对此有不少的观点。同时产生了不少的优秀作品。这部片子看起来反映了其中一种这样的观点。镜子中存在着一般世界相反的世界,一般世界善良的,在镜子中的世界的就会是邪恶的。而该部片子随着那个生日宴会的镜子的破裂。将在场另一个世界的人释放了出来。比如电影中有一处场景,在地铁里一个老人对着一个人说“he is one”也许就是一个暗示。本人英语不好。可能会理解有误,希望不要误导别人。电影最后的意思应该是其实女主人公早死了。而镜中来的人失去了记忆。错误的记得自己就是真实世界的人物,直到最后回复记忆才会明白真相。不知道这个理解是否正确,希望其它朋友来共同探讨一下
影片的开始,女主角Gina在灰暗的伦敦阴雨之中,穿着深色的风衣,走进她工作的医院放射科。早上有一例病患的X光片引起了Gina和她的同事的注意,X光片上的内脏与正常人内脏的排列是呈镜像的,这样的镜像人,每十万人里才会有一个。
Gina的父亲John再过两周就要退休了,情绪一直很低落,今天是他的生日,Gina和她的弟弟Daniel携各自的恋人,为老爷子办了一场生日惊喜派对。虽然刚开始把毫无准备的John吓了一跳,但大家还是很高兴地共享了晚餐,直到餐厅里一直映射着他们的欢快聚会的镜子,毫无预兆地突然崩裂。
Gina和她的恋人Stefan正在通往结婚的道路上探索,Gina有时会住进Stefan的公寓,而自己的家却很少回去。镜子崩裂的那晚,Gina在自己家里休息。翌日清晨,洗漱完毕,Gina依旧穿上了自己深色的风衣,驾驶她父亲给她买的深红色吉普去上班。就在她离开公寓的那一刻,Gina家浴室里的镜子也突然崩裂了,一只穿着黑色高跟鞋的脚,缓缓地踩上一地碎片。
放射科里,Gina坐在桌前研究病例,一个身影忽然从窗前掠过,待她抬起头来,却未发现任何人。
从走廊走回到放射科的Gina,发现自己的桌脚边倒卧着一只刚被喝干的咖啡杯,而喝咖啡的人却不见踪影。此时,同事从外面进来,笑问她是不是忘了带什么东西?在Gina一脸的莫名其妙下,同事解释说,刚刚明明看见Gina开着她的深红色吉普出去了,事情似乎十分蹊跷。
Gina跑出医院给家人打电话,却猛地看见马路的那头开来一辆深红色吉普,而坐在车里的,赫然就是穿着深色风衣的自己。她一路尾随这辆车,来到一处公寓楼,Pembridge House。在楼上的公寓里,她看见衣柜上有个相框,里面正是Gina和她的父亲John的合影。
深红色的吉普从Pembridge House的公寓停车场急速驶出,开车的Gina手握着皱成一团的父女合影,惊魂未定。后视镜里人影一晃,Gina一分神便于迎面而来的车狠狠撞上。
车祸后,Gina失去了部分记忆,好在除了一些震荡和擦伤,没有什么更大的损伤。住了几天院后,Stefan从医院把她接回了他的家。然而,生活并没有回归正轨,渐渐恢复的Gina开始噩梦连连,Stefan变得冷漠而不近人情,让她觉得自己的未婚夫其实是一个顶着Stefan相貌的陌生人。加上她车祸前的记忆已经支离破碎,强行拼凑却只能给Gina带来十分令人惊惧的片断。医生们说这是车祸后的心理创伤给Gina带来的错觉,并为她安排了辅导,可惜收效甚微。
与此同时,Gina的父亲John正为不久后的退休做准备,秘书却在此时来问他是不是最近有什么不适,并告诉他中午的时候在路边见到过他,与他打招呼却没有得到回应。John奇怪地解释道自己一整天都在办公室里,不可能出现在路边,秘书狐疑地离去了。
John临下班之前,发现厕所里的镜子碎裂了一地,询问保洁员是何人所为,却没有一个人知道。
Gina的弟弟Daniel和他的女朋友Kate也快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两人搬到了一起住,平日里Kate总会早些到家。在John为镜子的碎裂感到困惑的时候,Kate正在家里的浴室洗澡。她隐约听见客厅里有些动静,叫了一声Daniel的名字却没有得到回应。她关掉水龙头,想出去一探究竟,一个女人的手,趁Kate把头探出浴帐的那一霎那伸进了Kate骇然张大的嘴里,手的主人居然是另一个Kate。
Gina也在Stefan的浴室里洗澡,天花板上的漏水让Gina感到烦躁,Stefan保证再三的修缮工作一拖再拖,终于使得她忍不住自己去阁楼察看。然而,在阴暗的阁楼上,Gina没有发现漏水的原因,却看见了一具Stefan的尸体。她惊恐万状地逃下楼梯,打电话给父亲,John催促女儿赶紧离开公寓,他会去找她,却不知道,那个John的秘书在午间路边见过的另一个John,已经悄悄地站在了自己的身后。
Gina挂断电话,冷漠的Stefan已经发现了她,一路追击。Gina从浴室的窗户逃到街上的电话亭里,打电话警告Daniel自己的未婚夫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一个人了,而她也确信这世上还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女子正在追杀自己。当她提及尾随那个女子去过的那个Pembridge House公寓楼,Daniel迟疑道:“可是,Gina,那里不是你自己的家吗?”
Daniel接完姐姐的电话,十分不解。Kate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热情地来迎接回家的自己,跨过客厅里的镜子碎片,Daniel发现Kate正在浴室里擦拭地上的血迹,对待自己也十分漠然,心里发悚。
Gina再次来到Pembridge House,强装镇定地从门卫那里得到了一把钥匙,回到了她车祸之前去过的那个公寓。旧地重游,失去的记忆开始慢慢恢复。碎裂的花瓶,墙上的血手印,剥离的门框,无一不昭示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争斗。
Gina顺着一系列线索,在浴室里发现了另一个自己的尸体。她终于回忆起一切,她才是另一个Gina,在那场派对的第二天,从Gina的浴室里破镜而生,跟随她去到医院,可Gina中途离开医院回家,又把她引到了Pembridge House。新Gina终于在那里谋杀了旧Gina,却在取其代之回医院的途中遭遇了车祸,失去了记忆。而遭遇车祸的原因,却是因为新Gina在吉普车的后视镜里,看见了另一个新Gina虎视眈眈的眼神。
于是一切真相大白了,新的John代替接过新Gina电话的那个,出现在了她家楼下,两个杀过自己的怪物在冷漠的对望中,露出了相互理解的眼神。
过了些日子,Gina车祸的X光片被她默然地扔进了垃圾筒,在那张片子上,赫然又是一个镜像人的内脏构造。满怀心事前来医院的Daniel似乎已经明白了什么,在新的姐姐镇定而疏离的目光中,恐惧而悲愤地扭头逃开。
最后的一幕中,Gina坐着她的深红色吉普,在光明和黑暗交织的道路上一路飞驰,脸上挂着从容的微笑。
这实在不能算是一部恐怖片,至少不是我定义中的恐怖片,没有飘来飘去的鬼,巨大的蟒蛇,和四处飞溅的血迹,所以我说它是惊悚片,但是细想下去,除了画面和音乐,以及它的隐喻手法,《破坏欲》其实只能说是一部生活片。这样一来,便还似乎蛮对我的胃口的了。
四起“谋杀案”,四个“受害者”,四个“凶手”。不难发现它们中的共通点:每一个“受害者”都处在人生中的岔路口,每一起“凶案”都发生在他们在镜子前审视自己以后,每一个“凶手”都保留着“受害者”的一部分。
John曾经是美国驻伦敦大使馆的高官,可是他老了很快就要退休;Stefan和Gina就要正式结束未婚生活,为跨入深不可测的围城做准备;Kate虽然年轻活泼,却对于Daniel将来的生活有潜在的忧虑。只有Daniel,天真烂漫,童心未泯。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因为主观和客观的因素而改变,当然,表面上来说,转变的过程不会犹如“谋杀”那样血肉横飞,但心理上的纠葛和矛盾的惨烈程度,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当自己被自己说服的时候,旧时的你便已经被“谋杀”了。
Gina驾车在黑暗与光明的交替中一路前行,一次次的被更替,这条路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走的呢。工作、感情、挫折、成功,一切的一切我们都在经历着自我的改变。
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都在说着大家爱听的,“你还是老样子,一点儿都没变。”
真的吗?
觉醒的,重又被淹没。意识,妥协地进入“沉睡”直至“昏迷”,却再被重复消灭,循环终止于面对“自我”的认同,质疑催生了新一轮的否认。
双关语:
http://www.imdb.com/title/tt0906734/quotes
雷 这不是六尺之下里面那个死老爸吗
神经兮兮
Sean Ellis的这部片子 比 他的 超市夜未眠 差远了!
如果你是我,那么我又是谁?P.S.和镜子有关的剧情通常都有些雷同的感觉,这部亦然。
摄剪辑手法让人发自内心深处感到恐惧,却毫无缘由的开始直到结束。
这才是低成本好剧好演员
设定不错也算有诡计,但是拍得好闷
一次蹩脚沉闷的哲学表达
剧情悬念不出意外,中规中矩的悬念剧
2012.1.15 DVD
看的有害怕了,于是把背景音乐换成爱情买卖了......
镜子是个神奇的梗
还可以吧,有些隐晦
导演!祝你好运!
有想法却不高明。
海报特别cool 电影挺诡异的 发现镜子变成了 恐怖片里的第一大因素~~~挺有趣的一个恐怖片
创意不错,演员可以double,一个当两个用。
从创作的角度说,导演Sean Ellis在感觉上走得太远、故事却没跟上。与《Cashback》相同的概念模式,却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情调,节奏被压制最低。那些打破的玻璃,甚至对希区柯克浴室谋杀桥段的借用,都是在明示这里有一堆隐喻。结果却发现,“现实”就是现实。
《小岛惊魂》最新演绎版,片名翻译成破坏欲很差劲,一个好片名就这么被占领了。片中离奇的音效很SB,忽悠观众到乏味,结局略有的悬念完全因为镜头误导观众,这点不高明。一句话,这是一部镜中人统一世界的故事,这么看了又有点像那部《我是传奇》了。二流。
一个又一个现在的自己取代过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