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看完电影的当时,我并没有觉得它”那么好“。选我的十大电影时,它也只排到第五,因为,我觉得它不够完美……不够剧情化……太散漫啦……有些地方我也没有看懂……可是在看完后的很多天,却仍然常常想起它当中的片段,甚至是一种氛围,属于这个电影独有的。如果说《漂浪青春》的氛围是苍凉,《流浪神狗人》的气息,大概是一种淡淡暖光。并非不酸楚,但让人平静。
片中的台湾风土人情浓郁生动,大量出现的宗教符号虽然有时显得突然,但导演总能将之圆转自如地圈入整个影片氛围,增添影片厚重质感。
苏慧伦主演的那条都市中产线索比较乏味,但高捷的另一条线拯救了这部电影,他饰演的牛角不仅仅是抚慰人心,同时也承担了写意、抒情的责任,往往有神来之笔。关于他,我愿意引用夏丐尊评价李叔同的话:他教书,有人格作背景,好比佛菩萨的有“后光”——在这部电影里,我也看到了高捷身后的“后光”,这个角色每次出现,都让人心中一定,仿佛自荧幕上发出淡淡暖光,抚慰人心。他演的克制内敛,但偶尔一刻神光乍现,意、神俱出。——如果说这部电影令人久久难忘,那么一多半,都要归功于他。
电影看得人心情压抑,尽管结局美好,但是画面及配乐以及表演的氛围都是淡淡的、为难的、抑郁的。尤为专心注意到的,是苏慧伦出演妻子的夫妇。在一场突发车祸后,两人方才意识到生命脆弱而身边人需要珍惜,这个情节于情于理都是很恰当的,人嘛,都是麻痹的、自私的、所求甚多的,所以在生活中渐渐迷失自己、忘却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而得到的又是什么,在得失之间耿耿于怀,狠狠地问——你到底要我怎么样!你怎么可以对我这样!你都快要把我逼疯了!
难免应了歌词里的一句——这个世界谁无病。无病呻吟的并不是一颗需索不足的心或者爱与不爱,而是像静修所里的老师所说——每一个生病的身体背后,都有一个被困住的灵魂。这个世界这么匆忙,还有谁愿意停下来俭省自己的灵魂呢。直到——突然发生的车祸。
两夫妻在开车的时候吵架,因此减慢车速,后车超车后与货车相撞后两人当场身亡。于是两人在借宿的地方开始重新评价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生活。
多么让人生恨的桥段!这个世界已经漠然到了不到生死攸关无人关心自己和他人内心的地步!多么让人生恨!
人们为自己的洋洋自得找了多少的理由啊,忙碌生病吃饭应酬功名利禄……至于那个什么灵魂,困住也罢逃跑也罢,灵魂又能值几个钱——如果不是是一场车祸或者其他的什么飞来横祸后侥幸活下来并且还能喃喃地对自己的亲人爱人说——我们回家好好过吧——这样的话,我们就这么碌碌地活着难道就永远也学不会珍惜了么?
难怪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现在总算懂得了。
爱情也是这样吧,冲击之后侥幸没有消散掉的那一款,必有后福!
有点意思的片儿,关于人的信仰,总觉得大陆很难得有这样的遭遇和想法。导演花费几年时间对台湾各个阶层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还有最后的总结能力还是挺厉害的。
有几点印象很深刻,一是音乐,兼顾了旋律性,但同时又用了常用于恐怖片的音色,再结合片中为了救赎自己而去信仰佛或者耶稣的原住民和中产阶级,甚至都没有去理解教义,得不到回馈就立刻要抛弃,有一种浓厚的戏谑的意味。
二是高捷的角色和当时台湾社会的矛盾,导演介绍说,当时台湾流行乐透,大家会请神到家,中不了奖又把神扔掉。真的是相当讽刺,而高捷的角色,虽然是到处开车运神去庙会,但究竟是否有信仰,片中没有直说,但一直会穿插他捡回神的大小雕塑的镜头,让我流泪的镜头就是夕阳下他在还只是钢筋混凝土形态的空房子里擦拭刚捡回来的神,一边说:神不能不捡,狗不能不养,腿也不能不做。接着就是几位神(当然是那种庙会上由人饰演的神明)在空建筑里围成圈跳舞的情形,仿佛是在庆幸还有人会把自己捡回去。
三是在戒酒的原住民的信仰,很明显他是为了戒酒开始参与教会的互助会,在被女儿怪罪后又去借助酒精,跑去教堂大闹我不要信了,没有用,醒酒之后又和妻子说我去把十字架拿回来。为避开狗撞到人后,律师不让他讲实话,神父又认为这样他就得不到耶稣的救赎,他一方面说着神也不帮助我,我也不要信他了,一方面又开始自责自己杀了人,甚至想要寻短见,却在这时候碰到了高捷的运佛车,迷糊中觉得是另一种暗示,献上了自己拎来的油,又觉得自己可能被宽恕了,可以继续活下去了。这个心态还是很有意思的,在我看来其实还是对这个世界很留恋吧,虽然自责撞车,自责给女儿留下不幸福的回忆,但还是找到了一根稻草让他能够继续活下去。
四是流浪儿童阿仙的角色。他是一个看似接受了自己从小没爹没娘,甚至开玩笑说:“我一生下来就死了,我是幽灵”的人,然而还是会在和黄师傅熟悉之后,害怕他丢下自己,他把偷来的护身符一个个挂到被捡回来的佛像身上,希望他们多一点福气,是一个相当可爱的角色。
片中还有一些小情节,突然打破宗教和现实的边界,让人忍俊不禁。比如说原住民把十字架和圣母像插在牛仔裤口袋里,见到佛像跪倒后,阿仙帮他捡起来说:“你的神掉了”。比如在庙会,三个扮大神的人,在听到别人叫阿仙的时候一齐回头的镜头。
总而言之,是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尽管并不太喜欢穿插的那一对夫妻的角色,也感觉对他们的阐释有一些太过模糊。
北京开始热了起来,在夏至到来以后,天开始越来越短了,热度却越来越高。我在地板上铺上凉席和毛巾被,席地而卧。风扇整晚的吹着,一次还烧断了线,我拆了又接好。想起上次断线的时候,还是去年这个时候和一个人争吵,争夺风扇的时候扯断的。一晃儿,又是一年,物是人非。
晚上,突然想起父亲。记得每次夏天回到家,天热的不得了,父亲会把凉白开倒在矿泉水瓶子里面,放到冰箱里面冰冻,等我回来喝。这是我记忆中为数不多的关爱我的生活细节。想想,还是很感动,毕竟再也没有了。时间匆忙路过,我们都是过客,能汲取的都是那段历程中的情感和记忆。正如电影《经过》中的一段台词所说,“人生缺憾,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场回忆罢了。”
说说,最近看到的这些电影吧。
《经过》 郑文堂
“这里有一个在山中的博物馆,她原来只是想暂时经过这个岛屿,可是,命运却让她留了下来。”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打着台北故宫博物院的title,一下子让我们回到那个年代似的。其实并不是,原来它是一个现代的故事,却因为东坡先生《寒食帖》的一条线索,辗转出几个人物和相关事件,以及每个人物牵扯出的与《寒食帖》一般的情绪。也许,我也是因为有过这么一段经历,感慨《寒食帖》的那段时光里东坡先生的情绪,贬谪流放,贫病交加,借寺安身,垦荒自食,亲人离去,朋友相避。
很多静静的画面,就像那个日本人评价中国书画作品的感觉,静。静了,总归是会安心,有时间去反省过去,有时间去想想问题和憧憬未来。我不想去叙说这部电影的故事,其实也没有什么故事,只是讲到了一些人的一些人生时光而已,我只是觉得这是一部近来看到的最好的台湾电影。很多情节很舒缓,但却很感动和温暖。很多台词,简单却蕴含哲理。很多画面,清新也意味深长。片尾的时候,小时候的东横在远山中呼喊:爸爸,回家吃饭喽,长大以后的他又去山中呼喊,我也突然想到为什么自己会想到父亲。也许时间太快了,经过一年又一年,虽然我们长大了,却还在坚持着行走在这条路上。
导演: 郑文堂
主演: 戴立忍 桂纶镁 蔭山征彥
分类: 剧情
英文名:passage
语言: 日语 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06年 台湾
《夏天的尾巴》 郑文堂
放在一起说,也是因为导演是一个人,而且主要是他的女儿。比较典型的青春片,讲述年少轻狂和萌动美好的爱情。画面也够唯美和安静,色彩靓丽,微风轻拂,花开遍地。不过,整个影片的节奏感比较差,没有情节主线,人物关系比较零散,表达的情绪到位但是主题却不强。有点像学生作品,也有新闻说郑宜农对这部电影影响比较大,也许增加了她的个人表达。如果在一个基本无所事事的午后,可以凭此消遣一段时光。也由此,想到很早的,02年的《蓝色大门》。
类型: 剧情
片长:Taiwan:98 min
分级: Hong Kong:IIA
获奖: 金马奖最佳新人张睿家演男主角
英文名:Summer’s tail
导演: 郑文堂
主演: 张睿家 藤冈靛 郑宜农(导演之女)
上映日期: 2007年11月16日 台湾
《飘浪青春》 周美玲
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导演的前两部电影是《艳光四射歌舞团》和《刺青》,也是同性恋题材,因为导演本身也是,并不避讳。《刺青》看过已经没印象了,两位主演倒是美女。这部电影分为相互关联人物关系的三个小故事(故事情节并无关联),每部故事都叙述了一段有点心酸的历程,也许同性恋的朋友们都是要经历很多人世间不平的事情。前两天,在msn上与一个很优秀的女人聊过几句有关的话题,我还是惊讶当前,很多人对于同性恋的认知的不足,不过也许是认知不多,相对来说,国人对此事的宽容度还是较大的。看过这类题材的电影也有很多了(蓝宇?东宫西宫?游园惊梦?),我倒是越来越不喜欢它,觉得很多电影在借此炒作,又或者没有说到重点。而能做好的,《断背山》算是一部了,还有就是《魂断威尼斯》。
英文名:Drifting flowers
导演:周美玲
主演:房思瑜、陆弈静、赵逸岚
出品:台湾
《盛夏光年》 陈正道
又是同性恋题材。一部完整故事,一段开始暧昧不清的情感,而后一段混乱不知所措的经历。我想所有人感觉到自己的性取向区别于其他同性朋友的时候,都会经历这样一段痛苦的挣扎。影片还是很细腻的表现了两个不同性格的男主角的成长过程,人物形象相当丰满和有性格,演员也表演得也很到位。张睿家这个演员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在《夏天的尾巴》中诠释一个年少轻狂的中学生,和在这部电影中诠释一个矛盾的男同性恋,都表现得足够细腻。我想,他会像桂纶镁一样,成为台湾文艺片的台柱。
导演: 陈正道
主演: 杨淇 张孝全 张睿家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上映日期: 2007-01
语言: 国语
又名: Eternal Summer
《流浪神狗人》 陈芯宜
电影《流浪神狗人》试图去探究当前台湾社会人心与宗教的关系。三组不同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在银幕上交错进行着,同样是对当下困境无所适从者:患有产后郁病症的妻子,和面对情感无能为力的丈夫;酗酒的原住民夫妻,在努力戒酒振作过程中遭遇种种不顺;以及四处捡神像的瘸子罗汉脚,和流浪弃儿之间宛如父子的情感。在整个社会充满绝望、荒芜或放逐的环境中,假象着宗教成了他们最后救赎的力量;却相反在隐隐约约呈现了人心的脆弱,和宗教救赎的无能为力。对于宗教救赎的反省一直存在于人们心中,前两天还和一个朋友提及影片《密阳》,同样是在人心最无望的时候将一切寄托于宗教,但是,得到的竟是相反的结局。所以,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宗教呢,需不需要神呢?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很好,GOD MAN DOG,人类就像一面镜子,神和狗就是像镜子里外的影像,也许只有人才决定了,到底谁是神谁是狗。
很有禅意。只是,我这么爱这部电影,看完我还是不会去信佛的。
看了两年 总算看完了 没想到还不错 3.5
完全状况外
上来就出戏到大佛普拉斯,其实相比的话这部并没有分数那么大的差距,也有黑色幽默而且关于台湾多种宗教信仰的探讨要更深,感觉就是那拨创作者没赶上好时候。多线索的人物最后被车祸汇聚到一起并没有落入俗套,女导演有许多缜密的细节设计其中,正如片名让流浪的神狗人包括对应的情感进入到一种轮回中,其在现代社会不同位置附属价值的改变。演员也都很出彩,高捷的假肢,长大的洋洋,张震的哥哥,原住民,最让人意外的是苏慧伦居然都没有提名金马,虽然当年有色戒,但女主给了陈冲(意)女配是范冰冰(心中有鬼)?日本音乐家坂本弘道的配乐有种福音的灵异感很有特色。资料馆导演映后见面场。
所有的一切都是对你信仰的考验~
其實還不錯。
思考。
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般艰难。
7.7;回光返照式结局
台湾片越来越墨迹了!
很棒的片子,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呢?
God Man Dog,影片英文名说明了一切,长了点、闷了点。
台版21克+巴别塔.....我实在是有短毛控啊.....张翰头型简直让我没有控制能力的喜欢....恩哈......(后来我发现我是张家控,恩哈.....张震,从你爸爸到你姐姐到你哥哥我都喜欢,哈~~~)
祂爲什麽會在這裡。這樣我就有救了嗎。
所谓“今年最好看的亚洲电影”无疑是它永远摆脱不了的笑柄。
1283
一起流浪的神,狗,还有人.....
07最棒之孤單國片
剪辑的纷乱零碎,其实是生活的原生态。苏慧伦演技不错~~
#资料馆留影#充满社会关照与人文情怀的台湾电影,三个阶层的人生片断,三段矛盾关系平行发生直至意外交合,夹杂了诸如亲子矛盾与信仰危机等社会问题。印象最深的是苏慧伦的情绪与坂本宏道的原声。导演现场坦言是长期筹划的薄发之作,也是关注台社会多年的思考呈现。更可贵于诞生在海岛电影底谷的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