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遗忘的节奏
更新:正片
导演:雅克·欧迪亚
主演:罗曼·杜里斯,艾曼纽·德芙,奥雷·阿蒂卡,尼尔斯·阿贺斯图普,乔纳森·扎凯,范林丹,安东·雅科夫列夫,梅拉尼·罗兰,艾玛努艾尔·芬奇,艾玛努艾尔·芬奇 Emmanuel Finkiel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 / 英语 / 年份:2005
简介: 汤姆(罗曼·杜里斯 Romain Duris 饰)继承了父亲的地下的房地产事业,为了驱赶钉子户,他想出了各种变态的点子:放老鼠闹鼠灾、断水断电赶人、用球棒捣毁房屋设备,打伤毫不相干的人……,同时他还需要出面帮助父亲摆平各种麻烦。当他耍这些流氓手段时,心中丝毫没有怜悯。一个晚上,汤姆突然发现生活还有另外一种方向..详细 >
长篇影评
1 ) 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
这个题目实在翻译的太好 让人过目不忘
法国人喜欢用日常的琐事来表现内心的挣扎 没错 这是部有关挣扎的片子
老父亲打着爱的幌子盘剥儿子的自由与生活。我其实并不想这样说 。父母老了 他们将越来越像我们的孩子 这是普遍存在的 你可以将他理解为某种轮回。而爱 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爱之深 一定程度上 它将趋于一种毁灭的力量。它开始霸权 开始占有 它成为了你自由生活与追求的绊脚石
一如对待爱 对待自我放逐与亲人束缚的摇摆不定的生活 我们都无能为力。一边要求父亲忘记自己 一边又不忍他被租户欺凌。一边讨厌父亲的女友 一边又愿意出高价希望她回去照顾父亲
男人对于父亲的爱 没有争议。然 爱带给他什么。投机商人的阴影 暴力笼罩 毫无意义的生活 即使极赋天赋的钢琴也早在十年前放弃。钢琴 是一种象征 艺术或者高洁 那是理想的节奏 没有瑕疵的洁白。他对待钢琴的热忠 他的努力 他时时的狂暴 无不提醒着我们他内心的挣扎。十年后的首次上台 仅仅只有一个听众 他依然还是失败了。难道他只能再回到流行舞曲的节奏里 做不可辩驳的妥协么
父亲死了 他在父亲的尸体前极力忍住呕吐。2年后的他 不是同事美丽的妻子 亦不是父亲债主年轻的情人 他选择了指导他钢琴的越南女子。再次遇见杀父仇人 他痛打他 却在最后关头 放弃杀死他。他哭了 那仿佛是对父亲的愧疚与爱 亦仿佛是对自己多年来努力坚持的释放。再次回到女友演奏会的现场 即使尚未洗净血渍 他的心已经明显地平和了。那曾经被遗忘或者被迫遗忘的节奏 此时 他应该已经牢牢握住
挣扎 只关乎自我。只因是个重感情的人 对于挣扎的意义便体会更深
假若你是 我会用两个字来祝福你。坚持
2 ) 音乐令影片的情绪维持在一种持续发酵的状态
金棕榈导演Jacques Audiard十年前的旧作。当年看的时候没太留意,原来是改编自美国70年代的黑帮电影Fingers。所以剧中男主角的身世背景设置依然保留着黑帮色彩。摄影和场面调度都是一流水准,多种电影类型元素的衔接都依靠亮眼的音乐作为纽结,尽管有些次要人物和情节令人感到无所适从。整体来说,音乐令影片的情绪维持在一种持续发酵的状态,直至最后一幕高潮戏来临。
当然,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这绝对是一部启发性大于观赏性的电影。对于理想和现实,如何能取之平衡,这相信是很多人都在不断探索挣扎的难题,两者往往就像是水和油一样难以融合在一起。我很惊叹于剧中男主角对待自己梦想的坚韧态度,尽管最后的钢琴考级没有通过,但是对接触过音乐的人来说,音乐的世界里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令他们改变自身,这似乎也是人类在不断追求艺术的终极道理。所以说趁自己还有梦想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才对,万一理想真的会实现呢?
3 ) 当梦想照进现实
天空飘着细雨,冷飕飕的风吹个不停,梧桐的枯叶在风中乱舞,落得满地都是。在这种凄风苦雨的时候,总喜欢打电话回家。母亲说家乡从昨天就开始下雪了,现在地上的雪大概有两寸厚了,他们正坐在火炉旁看电视呢。乐天诗云,“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可能他们也在边看电视边说着我吧。父亲又说起毕业回家乡工作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我每次都这样敷衍。大概父母总愿意孩子们在身边,过着安定而幸福的生活,但对我来说,可能生活在别的地方的时候,总能以自己的记忆和想象重建故乡,使她具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气息。但要是真让我回到故乡去生活,可能我就会厌烦了,会忍受不了她的落后和愚昧。大概人总是这样生活在别处吧,当你要走向某些东西的时候,总会有来自现实的力量让你踌躇。
可能人总要在现实和梦想之间徘徊,摇摆不定,直到某个契机的出现。托马斯•森尔,母亲是个钢琴师,父亲是个靠收取房租享受奢华生活的人。母亲去世后,曾经喜爱音乐并且被认为具有钢琴天赋的托马斯成了一个以收债为生的打手,他的职业就是打扰别人的生活,放蛇,扰人清梦,破坏生活设施已迫使人们就范。他似乎也很享受这种充满刺激和暴力的生活。
但那些被我们的心灵遗忘的节奏,其实只是随着时间沉淀在内心的某个角落,犹如深深埋入土壤中的种子,只要碰见合适的温度和水分总会在某一天发芽。
偶然的机会托马斯邂逅了当年母亲的经纪人,他允诺可以给托马斯一个机会视听。托马斯内心的节奏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机缘触动了,从此现实的一切对他来说虚无缥缈起来,在奔驰的汽车上,在喧嚣的酒吧,在每一个时刻那曾经被遗忘的节奏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让他的生活重新获得了意义。
但父亲的死,又把他从音乐的世界拉回了现实。后来在女友的钢琴演奏会之前,他发现了杀害父亲的凶手,他与之展开殊死搏斗,都却在最后时刻放弃杀死他,重新回到演奏大厅,音乐的节奏慢慢让他平静下来。
在我们被现实打磨得越来越靠近那象征现实的“父亲”而远离象征梦想的“母亲”的时候,那些来自的内心的节奏,能让我们从琐碎甚至无聊的现实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回自我。
有人说,我们和我们的梦想,就像树和它在水里的倒影,让我们痛苦的是我们爱上了倒影。可能人总要在现实和梦想之间犹疑不决,左右摇摆,就好像我们总是在父亲和母亲之间难以抉择一样。
在现实的阴影里,大概只有凭借着那些来自内心的曾经被我们遗忘的节奏,我们才能找到冥冥中的生命之光。
4 ) 给在边缘游走的浪子~~
生活教会了我们什么?
学会屈服 学会隐忍 学会谎言 选择沉默 选择逃避 选择放弃
在生活的边缘如履薄冰 然后被偶尔一丝的美感动的一塌糊
然后自己说服自己 自己催眠自己 笑着一代而过
不是不屑一顾 而是太过在乎
我们仅仅是这样一个在梦境边缘背着背囊看梦想越飞越远的的浪子么?
电影
像电影的名字一样优美
直白的对话 线性的剧情 衔接巧妙的场景 难以忘怀的近镜头 duris精致的粗轮廓剪影
柔和中迸裂着阴冷的色调与游走在两个世界的音乐混合的恰到好处
当然 还有晦涩的内涵
电影美的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姑娘娓娓走来
却又残忍的把赤裸裸的生活一同暴露出来
身在电影中
仿佛是在走夜路般 恍惚看见闪烁的灯光 如此渴望 又如此遥不可及
他可以是黑夜里的魔鬼 张狂的笑 粗俗的谈吐 放诞的行为
他也可以是阳光下纯洁的精灵 静静的冥想着琴谱 手指在空气中舞的纯净 美好的笑 穿干净的衬衫 温柔的教越南师傅法语
心在渴望着美好 可身体却处于另一个世界
音乐是最好的麻醉剂 沉重的鼓点 电子化的噪音 遮盖了马路上车水马龙的喧嚣
当麻醉醒了 现实还是一如既往的盘绕着
两种生活在疯狂折磨着他的心 或者说他脆弱的手指
所有一切的挣扎放映在他面对钢琴时
他会在弹琴之前用手帕温柔的擦过琴键 面对钢琴 就像面对纯洁无辜的灵魂 面对自己内心的明镜
他久久不能弹奏那平静的音符
喘着粗气 暴躁 愤怒 继而变得像狮子般怒嚎
直到他厌倦了 厌倦了一直津津乐道的生活方式
心像平静的湖水般 不起一丝涟漪 然后 琴声也变得像水珠滑落般优美 每一个音符都仿佛见证了一段鲜花的绽放
可是他终究还是失败了 这个世界残酷的不容你选择 无奈然后跌在两个世界中的漩涡中
他说他爱他的父亲
奔跑 冲撞 流血 他可以位父亲不顾一切 直到看到父亲的尸体 镜头久久停留在他颤抖的双手上 他无声的抽泣咬着手指
那一刻 时间驻足了 像乐章画上了重重的休止符
那个世界再也没有牵绊……
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
转眼间 他已坐在钢琴前 手下流淌着银河般寂寞流淌着的音符
直到两年后
生活再次脱轨了 驶向了难以目及到的黑暗 他一次又一次的瞪着自己的杀父仇人 遏制着心中的愤怒 终于还是遮不住目光里狮子般的血腥
终究他还是失声哭了 在已软弱的敌人面前 在沁人心扉的旋律的环绕下 他洗净双手 走回本属于他的的世界
你看到了么 在电影结束的那一刹那
他的眼神如此明亮
而明净的钢琴声却一直没有停止…………
阳光?
谁不向往阳光?
可是 又有多少人懂得有阳光就会有影子 有望不见底的黑暗和恐惧在游移
走在边缘也有风景 只是边缘的风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得起
(PS...男主角帅爆了!!!!!!!!!!!)
一開始就給這法語片的片名吸引了。一直在心中編織著故事。
心究竟如何跳少了一下﹖這錯過的一跳有甚麼重要﹖那一秒﹐究竟心臟是完全靜止﹐抑或是蠢蠢欲動﹖
宣傳廣告只有男主角 Romain Duris 的憂鬱相片﹐令人猜不透情節內容。我原以為看完後﹐以上的疑團至少會稍微消散﹐誰知導演 Jacques Audiard 拍出來的卻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 ※ 警告﹕以下內容包括電影情節描寫 ※ ※
電影主調沉鬱﹐男主角Tom徘徊於音樂與金錢暴力之間﹐有點人格分裂。音樂修為來自他母親﹐但她身故後﹐他便把琴鍵荒廢﹔轉而走著父親的舊路﹕房產炒賣收購﹐以暴力驅趕住客來收樓。片中他游走於兩個極端之間﹐當然﹐鋼琴一直是他的選擇﹐但江湖瓜葛﹐絕不是說停就可以停﹐加上父親不斷有新「任務」給他 ﹐最後也是當不成鋼琴演奏家。
故事初段集中描述Tom的暴力一面﹐閑來又掛著大耳筒聽電子音樂。他夢想成為鋼琴演奏家的另一面﹐要待偶然遇上母親生前的演奏經理人﹐才引發出來。
他打開家中荒廢的鋼琴﹐對音樂的情感和對母親的思念夾雜一起﹐令他對著琴鍵﹐久久才能彈出第一個音符。但這之後﹐便不能叫停了﹐音樂就像巨型磁鐵般把他吸引過去。男主角表現精彩﹐全片接近是他的獨腳戲﹐他彈琴時的表情﹐連起了他人生中的音樂與暴力﹐表達出一種把自己的兩面拉在一起的努力。
他找了一個鋼琴老師幫他練習﹐希望可以彈出水準﹐母親以前的經理人可以把他納入旗下。老師是一個來自越南的年輕女子﹐完全不能以法語和Tom溝通。練習的時候只能靠身體語言和簡單英語。老師教他一種比較輕的彈法﹐來化解他琴音中的固執﹑暴力。
電影中段加插了父親和年輕女友﹐與及Tom與朋友妻偷情的情節。這些枝葉令故事發展有點散亂﹐但想深一層又不能刪去﹐前者引了主角父子關於母親的對話﹔後者則用性慾的糾纏來襯托Tom與鋼琴老師之間似有還無的感情交流。
最後Tom投考鋼琴演奏家失敗﹐父親又被仇家所殺……。當大家以為曲終人散﹐原來還有兩年後的一小段﹐不過這有點畫蛇添足的感覺。當然我明白導演想交代Tom與鋼琴老師的發展﹐但也許﹐open ending 會令我可以自己編造我喜歡的結局。
Stannum 業餘評分﹕棧棧棧棧棧棧棧棧(十個棧滿分)
原文來自個人網誌﹐各位如有回應﹐請到原文留言﹐謝謝﹗
http://blog.cosine-inn.com/2005/08/179/
对于经常看法国片的人来说,Romain Duris不是个陌生的面孔,这部电影里其表现像是有躁动症一样,让人很难有同理心,也可能是角色的定位所致,不断翻涌心头的钢琴梦和打打杀杀的地下生活交织上演,还穿插了很多过场人物,剧情有一丝混乱,让人很难入戏。反倒是梅拉妮罗兰的出场十分惊艳,不愧是我喜欢的法国女神,泳装的身材实在是夺人心魄,钢琴女教师是个中国人,但是片中为什么要用越南语交流?导演是不是对亚洲人有什么误解?凶杀和复仇的情节感觉完全没有必要,如果结尾男主能演奏一曲就能撑起主题了,另外这个ost也没觉得多好听啊,怎么就最佳配乐了?每次配乐刚一响起就戛然而止,也是让人无语。
3.5。要加薪的钢琴手主攻杀人。本片男主角本为房产公司的打手,十年前的音乐梦想忽而被提起,便偶尔会摇摆不定,左手打打杀杀,右手轻抚琴键,逐渐地仇恨不再那么刻骨,仿佛一切都可被音乐消磨感化。男主角28岁时想起错过十年的梦想拼搏,我即将28岁,等待着。
不管是情節設置還是表演都充滿衝突拉鋸和張力。Romain Duris看到父親血肉模糊的屍體後,悲傷顫抖,咬著手指抑制嘔吐的衝動,那段演得太好。
看到最后才明白“被遗忘的节奏”不止一种指涉,夹杂在暴力与柔软间的生存,却能投射出些许浪漫之光。
看到试奏那段几近落泪,大概只有失败才会令他如释重负。雅克·欧迪亚总是在拍窘迫的人,时而愤怒时而惊慌,与世界格格不入,又无暇怨艾,唯有杂草般用力去活。男主角居然是新女友中的异装癖,看完发现整个吓到,对流浪的迪潘更多期待。
对这个电影,说不上是特别喜欢,但还是觉得值得一看。Romain Duri 演得很好,也很帅,有点颓的帅。还有出场不多的越南女子,看着也舒服。不过最重要的是音乐,音乐是整个电影的灵魂。
终于看了心仪已久的电影.因为太喜欢,如释重负.看这部电影就如同电影中男主角跟钢琴教师对话一般,对这没有任何英文或中文的翻译,听着压抑的法语,而不至于阻碍交流.而片名的诗意和悲伤也足够吸引我.似乎不是沉浸在剧情而是陶醉在自我的想象和满足中,以及一次次的幻境和美化,到达了理想的程度.男主角的血腥和钢琴的音符,无比刺激着我.这是我所认为的一种不可企及的完美,从而开始嫉妒他.
还是关于救赎的命题,与处女作一样,声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但细节太繁复就成了冗余,甚至影响了流畅度,分着看了好几次才看完,欧迪亚的片子总是有这个问题。
我最中意的是这部电影的名字,不论那种翻译都完全忠于原语。可惜电影本身的情节并不连贯,虎头蛇尾了。
被优美的名字吸引
被强迫着以快速度向前奔进后,自然产生一份对节奏感的依赖,不明就里之人往往将其视为生活馈赠,深究下去实为心理惯性(惰性),反之亦然——欧迪亚用两次“遗忘”完成切换,以传者身份揭露生活之“圆滑”,也以受者分生人格对应多种生存可能(却风波难平),进而凸显片名内涵。半部佳片,男主可口。
雅克·欧迪亚成名作,获柏林最佳配乐银熊奖。1.罗曼·杜里斯将如同大男孩般天真、急躁、易怒又极富魅力的男主人公演绎得无懈可击,身为无情冷酷混混打手(欧迪亚对犯罪与黑帮题材的痴迷也表露无遗)的他却渐次发掘出了尘封已久的音乐热情和钢琴天赋,于是,乖张暴戾与温柔典雅、耳机中的激狂电子乐与指尖下的宁谧古典乐便如此古怪而动人地叠加、杂糅在一起。2.与男主的矛盾挣扎相契合的是,影片既以手持摄影、特写虚焦等视觉手法尽可能贴近人物,又通过对自白/旁白、闪回、幻梦等叙事方式的拒斥与主角保持了心理距离。3.对移民/难民与跨文化交流(亦是欧迪亚钟爱的母题)也颇具双重性:(男主)难以与非裔底层人共情,残暴地驱逐与殴打他们,却至终能够跨越语言的隔阂,同读过北京音乐学院的越南女音乐人琴瑟和鸣。4.结尾大妙,令人惊异。(8.5/10)
啊这个片都下了八个凯撒奖……查了查是个翻拍(美国原版: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300480/)。罗曼·杜里斯扮演的小混混/钢琴师的气质跟[预言家]里塔哈·拉希姆的主角感觉很像,带一点神经质、执着且不安于现状。虽说影片的故事比较水不过拍得还是很凌厉的,欧迪亚的视听太有效率了。
感触没有想象的那么深,说是和中国女孩的恋情,结果根本就没有什么表现,两年后自动就在一起了,主要还是探讨亲子关系与家庭的影响吧。男主角表演不错,很细腻。
榮獲2005柏林影展最佳配樂;2006年法國凱撒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電影配樂、最佳男配角(Niels Arestrup)、最佳新進女演員(Linh-Dan Pham)八項大獎。
猪猪翻译的什么鬼字幕,后面父亲是怎样被杀的没看懂。有消瘦帅哥跟钢琴,看不懂也要打个4星
Audiard的创作思路总是会偏离观众最初认为的主线,多部作品的积累使这种特性变成一种,独立于电影水准之外的,独特的魅力。充分满足我的好奇心
主线不明晰,初看之下以为是被世俗所困的男主角通过演奏寻找自我的故事,后来发现那些不明就里的细节居然是另一条犯罪线。结局又让这个故事变成命运悲剧了。如果不是罗曼•杜里斯根本坚持不下去,手持摄影总让我忍不住出戏,既然女主说越南话就不要介绍她是北京人了好吧!片子不如名字好。
一流电影,在雅克·欧迪亚作品里,我觉的仅次于《预言者》。法语片名看不懂,但相比中文名,英文The Beat That My Heart Skipped,显然更优雅、准确、来劲,求翻译神儿,给翻个真正能击中要害就像目睹浆果从枝头滚落的完美中译名……
2007-01-02 Romain Du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