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星宋丹平爱上大财阀杜老爷子的千金,杜老爷瞧不起戏子,赵姓高官的儿子看上了云烟,而且火速提亲,云烟不从,在订婚宴上装病跑去看宋丹平演戏,后被杜家软禁,强迫其嫁给赵家。云烟逃跑未遂,赵家父子派人把宋丹平的剧院给烧了,而且宋丹平被锁在燃烧的戏院里。
云烟被嫁到了赵家,但是赵家公子在新婚之夜发现云烟已经不是处女,于是对她拳脚相加,休了云烟。杜家觉得女儿给家族蒙羞,抛下已经疯癫的女儿举家外迁。这个疯癫的小姐每到月圆之夜,都会独自前往那个废弃的戏院,去听她昔日的情郎唱歌。十年如一日,周围的人都以为那是在闹鬼。
十年之后,来了一队为了生活而奔波的戏班子,其中一个演员意外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宋丹平还活着!!!宋丹平教他唱歌,把他曾经的剧目给他演
最后,云烟的眼睛瞎了,她摸着宋丹平被烧伤的脸,安静的说:丹平,你回来啦。
夜半的歌声随风而逝,红颜在年华中暗去,但是爱情长在。
《夜半歌声》(1995)是在哥哥的众多电影中最先打中我心深处的一部。故事情节并不新鲜,在东方它相似于三十年代的一部同名影片,在西方它又和《歌剧魅影》雷同,只不过导演的拍摄弱化了片中原本强烈的抗争主题,加重渲染了艺术和爱情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哥哥的歌剧演唱是全戏最吸引我的地方,我第一次发现,他把声音端起来认认真真地演绎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候神情是那么的庄重和真挚,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令人沉醉的气息。在气质上,他很适合饰演这样一个悲剧艺术家,他的才情和歌喉都很有表演张力,甚至我可以看到那个年代特有的命运色彩都悉数写在了他的脸上。电影里的歌曲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角色的烘托下十分的动听和动人,尤其是那首同名歌曲《夜半歌声》。可以说,是他的歌声让我记住了这部电影。
哥哥张国荣扮演的宋丹平是个优秀的青年演员,是万千少女迷恋的对象。面对那么多人的爱慕,他却独爱吴倩莲饰演的千金小姐杜云嫣。然而因为他的戏子身份,两人恋情曝光后遭到杜云嫣父亲的强行阻止,杜云嫣被禁闭在家,许配给某豪门显贵。在杜云嫣和宋丹平的恋情被豪门知道以后,豪门妒火中烧,派人毒打过宋丹平后放火焚烧了剧院。杜云嫣至此疯疯癫癫。
其实,宋丹平是懦弱的,杜云嫣可以为了爱不顾世俗的眼光,而宋丹平却龟缩起来,不敢复仇只敢用所谓鬼魅吓人,到最后真正打开心结再次和杜云嫣相拥,却已经快到了人生尽头,终究错过了太多。
最早知道于仁泰的这部电影,是在几年前看到的一张大幅海报上。当时那种黑暗的色调,一下子给我一种类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还以为是恐怖片呢。由于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看片原则对此类影片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所以总也不愿意去看;尽管海报上赫然写着张国荣、吴倩莲和黄磊们的这些我所钟爱的名字。
认识于仁泰,也是由于张国荣的缘故,当然还有林青霞了。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应该是我儿时的一段记忆,却不料在于的影像面前成了这样一番凄情与瑰丽,应该说算是一次不错的改编。可惜的是,后来的于仁泰也和很多跑去好莱坞发展的香港艺人一样,在《XX大战XX》这样的片子里销声匿迹,泯然众人矣。
后来终于明白,这根本不是什么恐怖片,是对1937年一部老片的重新诠释;而在我看来,由于导演对剧情的特殊处理,成了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浪漫爱情片,乃至音乐歌舞片。
于是才有了一个人在夜半时分聆听当年张国荣歌喉的经历。
最近看的一些电影总是让我不知不觉想到《霸王别姬》里的画面,无论是前几天《游园惊梦》里的昆曲唱段,还是这两天《夜半歌声》里的举手投足,张国荣几近模糊的形象又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带来一种莫名的伤感。
其实在张国荣走后,我是一般不给自己在深夜里看他电影的机会的,通常要温习的话也会选择在白天。今年4月1日夜里,我特意在家里重放了《春光乍泻》,却最终还是没有心情把片子看完。而这一回,显然又是一次挑战。
张国荣的歌,我是听得很少的,我对他的了解也基本上源自他所演绎的银幕角色,所以我对他的喜爱,有80%是在他对电影的专注和对角色的投入上的。
《夜半歌声》里,张国荣饰演一位30年代在当时颇为理想甚至前卫的戏子——我不知道应该称之为艺人还是歌手还是明星还是别的什么,说起来应该算是歌剧小生,姑且按照那个年代别人的称呼唤他作戏子吧——宋丹平。记得《霸王别姬》当年的海报上有这样一句话: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然而本片中的这个宋丹平却是真正的有情有义。
宋丹平与富家女杜云嫣(吴倩莲)相恋,却遭到杜父与豪强赵家父子的百般阻挠。就在云嫣被乃父强行锁在自家柴房逼婚的一个夜晚,宋丹平被赵家父子派来的人强行毁容;就连自己苦心设计、建造与经营的大剧院,也在一场大火中烟消云散。
疯了的云嫣,以后每到月圆之夜都会跑来剧院的废墟之中,寻找丹平的歌声;而劫后余生的丹平,既羞于面对云嫣,也不敢面对爱情,躲在歌剧院里不敢见人。两人虽然渴望深情相拥,却最终只能一个每每仰天长叹,一个终日以泪洗面。正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韦青(黄磊)的出现,给了二人重逢的机会。
丹平不忍云嫣的哀愁与痛苦,将自己的声音附在韦青的身上,以韦青作为自己的化身,用歌声抚慰自己的爱人。但藏在大幕背后的丹平终于也有了忍耐不住的一天,而且他也终于明白了其实云嫣根本不在乎他的那张脸已经不再俊朗。
然而等到他决定以真正面目与云嫣相见的那天,却被赵家少爷的一枪,击倒了云嫣风雨中摇摇晃晃的身体,击碎了两人破镜重圆的梦想,击中了丹平那颗沧桑不堪的心,只留下伤感的歌声在夜空里游荡,飘扬……
不难发现,导演在整个布景上花了很大功夫,从香港浩浩荡荡杀到北京实景拍摄,以突出表现歌剧院恢弘的气势和旧中国特有的风情。不过剧本的平凡掩盖了影片的许多亮点,细节上的把握不足,也限制了演员们的发挥,整体上有些各自为战,缺少交流和沟通。美则美矣,却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就好像当年朱自清的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叶圣陶曾有“文胜于质”的评论;张国荣的这部电影,从整体上看也是担的起叶老的这一批评的。
记得有人说过《夜半歌声》里的张国荣,表演有些流于自恋,我却不完全这么认为。如果从对角色的理解和投入来看,张国荣的很多电影都是这样的:人戏不分,难以自拔,尤以《霸王别姬》里的小豆子为甚。所以要说自恋,也应该是张国荣拍片的一种风格,或者说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一点。张国荣曾经承认自己和宋丹平在很多方面都很像,也说过顾家明(《金枝玉叶》)就是自己的一个化身,更不用说小豆子了。所以,谁能分得清是导演理解他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还是他实在演得太过投入以致人戏不分?(我觉得还是后者成分多一点)不过哥哥本人是很反感“量身定做”这个词的,他认为所有的电影角色都是演员演出来的,而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才是判断演员优秀与否的标准。
倒是吴倩莲,显得很是一般,对于云嫣这一角色的捉摸,似乎少了一些什么;黄磊则更加青涩,不过他的表演天赋和诗人气质,却是比较符合韦青的身份的。
音乐是本片另一值得称道的地方。为了让这部电影更具真实感,也为了让自己更加入戏,张国荣最终说服了于仁泰和黄百鸣进行现场国语录音。哥哥甚至亲自上阵,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夹杂在影片的剧情之中,创作了后来成为经典的三首国语歌。加上自己的深情演绎,才得以让这样感人、动听的歌声,久久回荡在无边的夜空之中:
只有在夜深 我和你才能
敞开灵魂 去释放天真
把温柔的吻 在夜半时分
化成歌声 依偎你心门
我祈祷星辰 月儿来作证
用尽一生 也愿意去等
总会有一天 把心愿完成
带着你飞奔找永恒
「我祈禱星辰月兒來作證,用盡一生也願意去等。」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晚歸 把我一個人反鎖在家。我一個人在家只能看電視頻道的午夜電影 像鬼水凶靈啦山村老尸啦office有鬼啦怪物啦都是那時候看的 這部電影也是在那時候看的。現在回想起來 我的整個童年好像都是在鬼怪和驚嚇中度過的。小時候看電影很容易認眞。我喜歡這個結局。
哥哥和黄磊都给影片增色不少
经典舞台剧翻拍的电影。虽然已知剧情,却还是被影片深深吸引。演员们的表演都很到位。初识黄磊,一头长发,青春扑面,气质上真有点哥哥的感觉。
穿罗密欧戏服时的哥哥,真像一个王子(一样自恋)
能在大光明看这部真的太妙了,比起现代电影院,这里其实更像是电影中被一把火烧掉的剧院。
里面三首歌真的好听,穿戏服的哥哥真的好倜傥。悲剧动人之处在于,美到顶点,然后再破碎。带帽衫的哥哥像极了在爱情里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鬼”……偏爱这种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爱情故事,跟随它快乐过,悲哀过,仿佛也在某个时空活过、爱过、完满过……
小时候也没看懂,夜半自顾在电视前哽咽了很久。 2013.04.18 衡山重看后降一星(片子本身其实就三星)。鲍比达配乐厉害,张国荣三支作曲亮点。表演还是没有完全走出上一年《霸王别姬》的媚态,略嫌阴柔,硝酸妆亦华丽得仿佛章鱼烧囧。总体大毛病是后半细节没展开,略跳。恐怖亦可服务浪漫,笑点不必要。
催泪不已!《剧院魅影》的阴森可怖,诡谲华丽,嵌套上《罗密欧与朱丽叶》般阴差阳错,身不由己的男女悲歌,融和成这部中国版凄美、梦幻、哀伤、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本应有着美好自由爱情的宋丹平和杜云嫣,犹如在封建社会糟粕和官僚主义双重扼杀下千千万万苦命鸳鸯及牺牲品的缩影,此情此景直叫人深恶痛绝,咬牙切齿!幸好结局还是光明的。依旧喜欢当年仍是帅气青葱少年模样的黄磊。我的哥哥啊,芳华绝代的张国荣,真是有史以来香港演技最精湛,气质才华和美貌最无与伦比的艺人!QAQ 原来你才是最英俊的罗密欧!在影院里看完之后大家都泣不成声,全场鼓掌,集体看完片尾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既有莎翁悲剧的味道,也有中国传统话本小说里含冤的精髓。怀念张国荣的日子,翻出了他的电影。很神奇,张国荣一个岭南人,在演《霸王别姬》的时候,把北方男人的坚忍和颓废气息都带出来了。到了《夜半歌声》,他又浑身是江南世家子弟的潜幽,和第一代留学生的热烈。其他的电影更不待说,每一刻都在重生。在华语电影王国里,他孤独坐在殿堂最高处。
这片儿简直是对马徐维邦1937年版本和观众智商的侮辱……用了张国荣和黄磊这么好的演员,尼玛认真点讲究点拍会死么!
第一次看是小学,刚好就是这部片子刚出来的时候。小学生的我居然很迷这片子,也自此知道了黄磊——后来还迷过他一阵,初一那会儿有他《我想我是海》那盘带,那时候他长的多清纯啊。反正剧情很合我意,爱情、穿越时空、阻碍、重逢什么的。一直以来在我心中都是部完美的片子,直到重看,发现不过如此。
可怕的旧社会,亲情竟也如此凉薄!
于仁泰那么喜欢倾斜构图和俯拍啊,倾斜个毛啊俯个毛啊,玩儿什么风格啊。剧情一惊一乍缺深度,爱情表达浅薄,情节平淡干瘪。至于黄磊,哎,就是个演电视剧的命。片子一星,半星服装半星音乐。
#电影资料馆 若我心爱的歌,明天都不再播。对马徐维邦的《夜半歌声》的翻拍,可以说是做了颠覆性的改编。过去的1926被讲述得缤纷多彩,当下的1936却如尘土般蒙上了一层老旧的面纱。这不只是情感外化的表现,更像是在说明悲剧轮回的浩劫。封建礼教扼杀了自由恋爱的青年,等待他人的拯救行不通,唯有面对当下的自己,尽管丑陋至极,但真情无价。红歌没人听,《罗密欧与朱丽叶》却赚得盆满钵满,两相对比就能见到全片的价值导向。属于马徐维邦的时代已经过去,个人情感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当差的进剧场要来捉韦青,宋丹平发表完一通演讲之后,最先起哄的,也是个欧美人。
“ 關于Leslie,每每想及,都覺得風情萬種,似乎有無數的話想説,臨了,却是只會呆呆地看著,一言不發的。” 有了这,电影本身多狗血都无所谓了。
哥哥还是让人怀念啊
哥哥的歌就值加一星,平庸老旧的对白被哥哥演得那么好,有时会想,如果哥哥还在是否会参加国内哪个综艺(别说毫无可能虽然是可能性小哥哥那么忙),如果参加他也会那么认真开心地玩。一辈子。20181125@广州天环百丽宫LUEX厅。
十年生死两茫茫。苦思量,最难忘。千里相逢,今昔会云娘。
十年后,某个小剧团暂住进被传有鬼的剧院,青年演员韦青(黄磊)遇到如幽灵的宋丹平,爱情悲歌随即再次上演
黄磊演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