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对西西弗斯的神话故事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一些探索,其中就包括刚刚看过的这部《忽然七日》。 西西弗斯的故事说的是他因触犯众神,而被惩罚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由于巨石太重,每每将至山顶就滚下山去,诸神认为这无效无望的劳动才是最严厉的惩罚。 电影讲的则是女主在一次意外事故后,发现自己每天醒来都在反复经历事故当天的生活,从绝望到感激,通过刻画女主在这一煎熬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来传递给我们一些非常深刻的道理。 无论是神话的设定还是电影的设定,听起来都挺荒谬的,可是看过之后你会明白,真正会陷入那种困境的,绝对是我们大多数人。我们都有各种看似无法逃脱的循环,比如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还有想辞又不能轻易辞掉的工作,以及将来要面对的房贷和车贷甚至婚姻,然而我们多数都会感到无望或是服从,很难可以像他们那样保持乐观,我觉得那其实不是简简单单的乐观,而是一种比所有积极和乐观都更加伟大且微妙的状态,就是要保持对当下的每一天都心怀热情和感恩,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这样说好像并不怎么深刻,但仔细思考一下其实真的很难办到。 电影的英文名字叫做《Before I fall》,意思是“在我堕落之前”,电影提供了一个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假设的幻想:“如果回到某一天我会怎么做?”。如果真的可以回去,我们或许也改变不了什么事情,但至少,“在我堕落之前”,我们唯一能改变的,还有我们自己,能把我们从无限循环里解救出来的,也只有我们自己。我觉得,这话并不空。 活着,是我们即便知道自己最终还是要面对死亡、是我们即便一事无成也唯一能做的事情,好好活着,是我们的一个人生愿望,也是我们实现人生愿望的一个必要条件。想要好好活着,我们就要开始好好地活。就像耳帝在《2019年的感悟》里最后一句说的“生活很精彩,过去不值得拖累你的当下,未来不值得牺牲你的现在,你只有活好了此刻,才更有可能拥有未来。”
电影鉴赏小白的第一篇认真的影评,暂时只看了第一遍,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
熟悉的无限循环题材,第一遍一直带着对这种题材的刻板印象去看,以为会像《忌日快乐》那样的自我反思、自我救赎,最终打破循环然后以一个全新的、更好的自我活下去(因为我是先看了《忌日快乐》再看的本片,但是实际上《忽然七日》比《忌日快乐》早上映)。但是想想如果是这情节走向的话,那和电影名字——《before I fall》也没什么深远的意义,甚至没有一丁点关系了,总之第一遍就是带着迷惑和意外看到结尾,女主死了!是的,死了!为了救一个深受校园暴力的人而死了。不过,最后回味一下好像也不无道理,同样是无限循环,本片不是《恐怖游轮》那样的细思极恐,而是把循环作为一种上天给予的使命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不只是改变自己,更是救赎他人。
的确,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因此我提醒各位影友,千万不要带着惯性思维去观看这部影片,当然,其他影片也是。
本片更侧重的是青春、家庭、友情等更温馨治愈的方面,而整个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该怎么过?是如同往日千篇一律,还是看看自己身边的那些人,也许你无法改变很多,但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美好回忆都是你在临终时可以含笑而去的理由。
还行。
剧情和《忌日快乐》相似,都是校园女生陷入单日轮回,然后找寻解脱的故事。
但感觉比《忌》差了一个档次。首先在穿越的爽感上就不行,《忌》从穿越回来的惊恐到欣喜再到迷茫拍的非常有层次感,《忽》就太弱了,没感到女主有多惊恐或欣喜,平平淡淡。其次《忌》剧情拍的很好,从杯疑目标到一个个排除,最后解决大BOSS然后解脱循环。而《忽》呢,没有具体目标、没有计划、最后解决问题的时候感觉就时过家家似的,编剧也太会糊弄了吧?第三、女主演技一般,《忌》女主风风火火,敢爱敢恨,《忌》则是一个乖乖女,平淡如水,不温不火,看完后没留下太深的印象。
本片唯一的优点就是感情戏略好于《忌》,女主和新男友之间、女主和家人之间的感情,可以当爱情片来看。
在国航的飞机上看了这部《忽然七日》,因为之前我买了这本书,死活读不下去,我一个中年老阿姨,一开篇跟我说高中生那点儿乱七八糟的,有点无趣。高中生的事儿想要有趣可以去看《the skins/皮囊》,对于中国初高中的价值观来讲还真是wild,我很喜欢,基本上学生之间的事儿都讲了,fuck来fuck去,一时脑热干些蠢事儿,霸凌一下同学或者老师。当然,作为学生这个角色,最被忽视的就是学习本身,这些美好的青葱岁月都用来“混”了,是不是经历了这样的事儿,才能心甘情愿长大?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说道“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忽然七日》的女主Sammy给了很好的诠释,正常的一天,她对母亲、妹妹冷淡苛责,和自己的姐妹淘讨论羞羞的事儿,为了巩固友情,一起霸凌Juliet,疏远幼时的伙伴。当自己陷在2月12日这一天的时候(怎么那么像《土拨鼠之日》和《忌日快乐》,这剧很让人跳戏。)一遍遍的死而复生,从感到惊悚、无力、反抗到最后的接受和改变(往好的方向)。她意识到自己对父母妹妹缺乏沟通,对朋友从对立到欣赏,对Kent(幼时的伙伴,憨厚善良,但是不够Cool)冷漠到欣然接受,和渣男Rob分手,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一直被霸凌寻求自杀的Juliet。
Juliet对死的决绝真是令人叹息,曾经的好朋友为了保护自己把糗事儿安在Juliet身上,从此开启了全员霸凌,没有人理她,包括Sammy,多次的死而复生,Sammy终于意识到Juliet其实并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她不该受到如此的对待,但语言的劝说是无力的,在Juliet冲向卡车的一瞬间,Sammy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Juliet。当语言无力时,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
电影还是很有启发的,拍的也不错,当我们沉浸在固有的行为模式中,我们就像给自己上了枷锁,看不见默默爱我们的人,人云亦云,对自己的恶行没有觉知,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Sammy也是一天天的往复中,最终才意识到自己能让她人过得更幸福,放下自我为中心,而她自己最后也得到了解脱。
忌日快乐影评里跳转过来的,但是差太多了。
无限循环+校园青春片,忌日快乐+土拔鼠之日,说是美版小时代毫不过分,but,总体下来觉得乏味。太青春伤痛类了。连重生和反省都带着无病呻吟。
同属校园类远远比不上忌日快乐,各方面。
首先是校园霸凌这个主题,感觉体现的很生硬。- -。片子里体现出来的只有敌意,上升到需要无限循环来赎罪的,最起码也得是少年的你周冬雨遭遇的那种级别的赎罪的好吧,而且为什么不是Lindsay赎罪?
然后是亲情这个点,也很大差别,sam最起码还住在家里,泰莉连爸爸电话都不接。。。sam最多算一点点叛逆,我觉得远远不到需要超级反省的程度。
再是移情别恋,也很无语。Kent和卡特根本没有可比性好嘛。Kent只是十年如一日的暗恋,还有默默守护,这样就能获得一个女生的爱吗?卡特对泰莉不光是倾心已久,还有暗暗捡尸体回寝室,好吧,以上两个男主打平手。
但是卡特无条件相信泰莉,帮助泰莉出谋划策,危急之时而且下意识地为泰莉挡枪。第二部里即使没有记忆也无条件帮助泰莉,这是卡特能够转正的条件,Kent转正,过于生硬。也许sam对校草没有爱,难道对kent就有爱了吗?有点莫名其妙。sam可以对kent道歉,恢复小时候青梅竹马的友情,但是突然就变成真爱了?拜托,我不理解好吧。
最后是友情叛逆上,演绎的也不够好,我甚至都觉得sam过分了,从电影上看起来,完全不觉得是塑料姐妹花呀。四人组的感情是真的好,那些暗戳戳的矛盾,伏笔太少,sam这样突然爆发,我也觉得她不讲道理。一起分享校园生活,恋情,派对,anything,我看到的是她们那么久那么好的感情,为什么sam可以全部否定呢,给我的感觉就是为了反省而反省。
相比之下,忌日快乐里的冲突和循环开始后的反省和改变表现得很优秀,可以完全理解下来。
同属无忧无虑类,又比不上土拔鼠之日。这两个都是自然睡眠循环的,没有太重的压力,但是土拔鼠之日比忽然七日欢乐的多,在喜剧层面上演绎的话。
Disappointed 三星。
《在我坠落前》与《土拨鼠之日》这部电影挺像的。当你没有活出你最好的版本的时候,一直重复同一天。也就是你的课题一直没有通过,所以无论你怎么反抗,第二天都是重复同样的模式。当你抓住它的脉络的时候,把这一天过成最好的版本。你的课题就通过了,就会进行到下一个维度。
当女主角问:“妈妈,你觉得我是好人吗?”妈妈说:“你是好人”。女主角的母亲还说一句很关键的话:“你只专注做一件好事,看它能给你带来什么”。于是,女主角早上起来陪着妹妹一起玩。跟爸爸妈妈说:“我爱你”,并且来了一个深深的拥抱。知道,妹妹会给自己拿手套,于是蹲下来,告诉妹妹:“你是个天使,你是那么的棒,姐姐真是离不开你”。并且跟妹妹来了一个深深的拥抱。
她也能够看到生活的美好,深深的呼吸空气。同时,也能够看到每个闺蜜的优点,并且去看到他们。把自己知道的事情,知道要发生的事情,都变成了最美好的事。因为她明白,每件事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蝴蝶效应。
同时,她把那个一直要自杀的女同学也给治愈了。了解到,高中夏令营尿床的其实并不是她。而是她闺蜜,她闺蜜因为她父母一直闹离婚。所以,她就有了尿床的习惯。她是她闺蜜,把这件事陷害给了要自杀的那个同学。所以,那个同学一直活在很痛苦的状态中,大家都远离她,而且像她砸鸡蛋,倒饮料。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总结:其实每个人,一生当中能够影响2000人。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的影响力。当你能够去帮助别人,其实这也是在成就你自己。当女主角,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为别人考虑,用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个人时。她彻底解脱了,虽然被车子撞死,但是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把身边的每个人,都给治愈好了。
生活的压力 人们的自我保护性负能量释放 慢慢地把我们变成了自己不太喜欢的样子 坚硬 冷漠 带有攻击性 我们以为这样才能保护自己 才是最安全的 却从没认真想过改变后的自己可能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有多深远 愿我们都有能力处理好那些有意无意的伤害 且不将它转嫁到任何人身上 变得更加强大
时间循环梗,没有什么新意,但胜在青春,败在鸡汤!女主的脸时而好看时而丑陋……
前段平庸,后面还可以,后半部分才扳回来,可以叫致青春
浮生似一日,生死犹梦里。若你经历足够多,你会记得爱是原本的选择,而恨只是身不由己。
前十分钟以为自己是看的另一个版本的Mean Girls,后面才发现故事在说处理悲伤的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还有接受。时间重来梗套到青春故事里其实挺有教育意味的:是啊,要离每一个渣男都远远的,善待家人,不去霸凌别人还要用自己的努力去让身边的朋友也变得好,这才应该是你的“today”。
轮回版小时代
Before I fall, 又名我的夏天。
“土拨鼠日”其实算一个很有趣的命题,每个人都在努力讲述自己的故事。这里讲的就是,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不是为了什么,也许这才是面对无法逆转的死亡,我们能跳的最美的舞蹈
天真地以为最后会是HE……
《土拨鼠日》概念的基本演绎法——不同的心理演绎,达成了女孩对于女人的锐变。
惊悚片噱头下的青春小领悟/童子鸡汤~好看的点在于年轻漂亮的各种作、流行乐、与三观也还蛮正的中规中矩小叛逆;突然学会了重烟熏眼影的画法;另外,中文非要用数字【七】来扯一下的话→翻成希绪弗斯の头七岂不囧到刚好~
3.5星。日行一善,功德圆满。
这部电影有着与《土拨鼠之日》类似的故事概念,这个概念构建出了它的叙事结构,但同时也限制了它的结构,这种限制使得它在叙事层面上很难有所突破,而它也正是这样一部平庸到并无亮点单调重复故事概念的电影,它能提供给我的是与自己的另一半在99分钟的时间里搂搂抱抱的一个机会。
看了《忌日快乐》后看的这部。同样都是《土拨鼠之日》无限循环梗,本片更加偏向于文艺剧情方面,《忌日快乐》节奏更紧凑也更富有娱乐性。但本片的结局没有落入俗套,想了半天,给 7/10 分,打4星。
看到了主角从美少女小碧池经过一次次循环逐渐领悟人生真谛,成长为善良和谐能为他人付出能为他人着想的好女孩,并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可惜她最后死了。
被关进了时间的禁闭,才终于有机会审视你的一天或一生。明明可以接过妹妹递来的手套、抹掉用指甲油划定的分割线、收集玫瑰表白闺蜜、亲吻喜欢了你很久的男孩。那个被众人排挤的女同,不妨换一下鞋试试她走过的路;那个被大家唾骂的疯女,也可以救她于绝望。时间是无间地狱,既杀人无形,也能耗尽善意。
5,毫无新意,把日常生活拍得这么无聊,充满陈词滥调。离“不错”差得很远,可又不能算“不堪入目”。
5/10 矫情到以为在看韩剧
中规中矩的女高中生版土拨鼠日。衔接略微生硬了点,空洞的内容里BGM怒刷着存在感让整个电影有强烈的MV即视感。
又一次被预告片骗进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