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醒来,从有消息要拍电影版,就一直心心念念,到今天终于见面了。 其实真的是很日常的故事,冲突和爆点都没有剧版和sp里的多,但就是这样,慢慢悠悠的讲着两个人的故事,关于以后老了和死去的相爱,我就满足的不行。 天知道!快2小时的电影,也只有三处牵手画面,京都夜游,生日餐戴戒指,野餐触碰,真是清水得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那种!我依然磕得头脑发昏,不省人事,在床上扭来扭去! 也不是没有想为这个系列写长评,深挖一点七七八八的想法,但其实故事从头到尾都已经很完整了,没有什么藏得太多的东西,也没有什么暗示隐喻,就是那么直白的将两个即将步入老年的中年同性情侣大叔的故事拍摄出来,烟火气也有,唯美感也有,有小虐,更多的是糖(这清水程度,我说是糖真的很违心了!),我真的已经很满足了!按原著漫画的长度,其实还能再拍,但就影视的完成度来说,已经很完整了,到这里结束,虽然有点遗憾,但也不失为最好。(不是的,真的你们再拍下去吧!!我想看你们一直做菜一直相爱!!) 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看到华语有这样一部剧啊! 我决定了,看完电影版,立马再从头开始,剧+sp+电影再刷一遍!
突然很想看电影。看准时间,五限一下课,便从駒場直奔了渋谷。最近东京的天气渐渐转凉了,夜也降临的更快了,七点钟差不多就黑透了天,可涩谷却永远的灯火通明。
饿着肚子,用了一天的脑子处于空白停机。电影一开场,坐定下来晃过神,才一下子意识到了重大的决策错误,迎面而来的是美食番!呃呃~饿饿饿~~~但既来之则安之啦~
剧场版的昨日的美食和电视剧版算是并无太大关联,就算没看过电视剧也不必太过担心。可能是一开始完完全全只是想看一部电影罢了,没有抱太大期望,但个人感觉这部电影远超了我的预期,处处都有惊喜。一部我个人认为好的电影,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基本的,剧情条理清晰能理解,画面感镜头感舒适,更好的话则是存在前后的呼应和暗示。第二层是这本电影可以调动我的各类不同的情感,让我产生共鸣共情,可能是一闪而过的会心一笑,可能是令我屏气凝神的紧张焦虑。第三层是这本电影结束后,能不断让我回味,并引发我的一连串思考。而昨日的美食,在这三层都做到了,便很是喜欢了。
剧情用一句话概括大致便是,由一道道美食料理所串联起的一处处人情世故。 这部片子的美食自不必说,从牛腱子切片金目鯛泡饭到焦糖苹果冰激淋黄油烤面包,配着干干净净的餐具,真的心情舒畅。但剧场版对于美食的刻画(也许和电影院视听有关),不仅仅停留于食色食味。听着佳代子和史郎流畅的说着食材和配比,酱油和芝麻油滴下流在瓷勺子上的丝滑,用水冲洗烧杯后倒入锅里后的沸腾,涂抹黄油时刀划过烤吐司的摩擦,似乎也是一场听觉盛宴,有一种充实安心感。仔细回顾发觉,现在住在学生寮里,平时寮母在饭点前,台所处也常传来一些声响,唤起我对于今天要吃什么的期待。锅铲碰撞,热油滋滋,味增汤咕嘟咕嘟地煮着,美食的治愈力,原来是多感官的呀。
美食背后的人情世故,也让这部电影显得难能可贵。可能是同性题材,所以能避免传统爱情题材的落入俗套,也能将一些原本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淡忘的人际关系和对于爱情的定义,提到一个新的视角和高度。剧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是来自小日向的,我们这样看似与对方维系着的关系,其实如果稍一不留神,就是会弹指一挥间灰飞烟灭的啊。也许他们早早且总总怀着一种自知:就算自己接受了自己,但不代表社会会因此接受自己。他们也无时不刻隐隐中担心着:自己的另一半虽看似接受了自己,长久的接受了自己,但谁会知道或许在某一个时间点,累了不想了妥协了,一下子一切就会落入原点。就算想去挽回,却被对方反驳这种关系一开始就“不正常”,而顿时使自己哑口无言作茧自缚。但我回过头来想一想,其实那些我们常说“正常”的关系也何尝不是如此?剧中田渕分手后所说道,恋的太深难道不是剥夺了别人应有的自由吗。现在的我们不敢去对一份爱情付出全部的真心,表面上说是因为保持适当的距离感才能产生美和新鲜感,但实际上难道不是一种怀着私心的逃避。我们怕付出的太多过后会伤害的太深,我们会在一段感情开始后不久,就不自觉地去算计和考量,如果分手了会怎样?史郎和賢二,剧中前前后后先后为对方所担心,是否是出轨?是否会提出分手?会因为患病而离开?接二连三的误解常常难以解开,我们选择自己消化和抑制这些困惑,不是因为我们体谅别人,而是因为一种不想让对方知道的自私驱使着我们,我们怕看的太清,知道的太多,到头来让自己彻底失去已经付出的所有。好在剧里,最后大家都选择坦荡的坐到了桌前,深吸一口气,选择将真正的自己,勇敢的剥离在自己最最珍惜的人面前。也许这才是恋与爱应有的样子吧。
当然,整部剧最最感染我的地方在于,对于爱情的一种更全面和理智的解读。恋与爱的世界也许是两个人的,但出了这个世界,人生还有许多别的关系值得你去珍惜和维系。义无反顾不意味着与一切抵抗,包容我们能接受的,体谅别人所不能接受的,也正因为如此世界才能是多样的。夜晚东京的街道,史郎和賢二并排走着,賢二对史郎温柔的讲道:“有些路虽然只有两个人才能走下去,但希望你对家人的感情依旧。”而史郎的母亲也选择了退一步,“也许我在这个阶段不能很好的接受这段关系,但希望你能依旧好好珍惜你的家人。”当我们直面价值观上难以相容的问题时,我们也许不需要对于问题本身做过度的追究,这只会加深矛盾,而使其变得更加水火不容。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去寻找价值观深处,那些最根本的共通元素。“令别人开心的事情,归根结底自己知道后也会开心的呢。”人之情感,人于爱情,其最深处,无论性别,我总相信是相同相通的。
四季流转,夏秋冬春,最后一个航拍镜头是吉祥寺的井之頭公園。樱花树下当史郎和賢二对视一笑后,同时说出:看来是年纪大了呢!一切都恰到好处,是生活最好的样子。
散场后,搭着电车回家,摇摇晃晃的车厢里,靠着车门看外头的经过的家家户户,塞着耳机无数次单曲循环着主题曲「帰り道」,似乎自己被一种暖和的感觉所包围,很有幸福感也很满足。总之谢谢与这部电影的相遇,给了我的深秋,一股久违的暖流。
《昨天的美食》这个电影讲一对男同,彼此对对方很好,关心对方,为对方着想,感受对方的快乐与悲伤,是一对很好的恋人。有一个细节很重要,他们都在相互模仿对方,很温馨。然后看了这个电影,我觉得男主,这个男演员,西岛俊秀,很帅,他拍过电视电影,我之前还看过他的《驾驶我的车》但是,看过这个电影,我觉得他人帅,笑起来很阳光,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年过五十的不是演动作片的男演员帅。
别人突然不打游戏了,那是连麦谈恋爱去了,我突然不打游戏了,那是菜的卸载了今天我去跑步了,你知道我跑了多远吗?我跑了一个爱你的形状💗我有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需要一生一世,慢慢讲给你听人生海海,总要允许有人错过你,才能赶上最好的相遇——张皓宸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 ——《致女儿书》王朔
2019年一见误终身,前排追番那几周几乎是天天茶不思饭不想,只盼着快点更新。2020年出了特别篇,全程尖叫,喜欢得要抓狂。2021年出了电影版,再次给我沉闷的生活增添了难得的幸福感。
之前一直没露面的Kenji的妈妈姐姐终于现身,原来是这么欢乐的一家人啊!妈妈姐姐早就把Kenji当少女看了,根本不会在意的啊!Shiro桑真的应该考虑一下和Kenji回家生活,继承家里的店铺,当老板挣钱多一点,住在家里也不用付房租,两个人可以吃更好吃的美食了吧!
其实我就是来贴图的。
以上。
本文为茶姐姐个人观点,欢迎专家大神指正、友好讨论,张嘴就喷的请免开尊口,谢谢!
也许最近是重听了一些观点(反派的韩影直播)的原因,有感所谓日影「剧场版」的问题在本片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名字后面的「剧场版」三个字已经很明显给出定位,它是人气电视剧剧本(以及原著)的延伸,只为了让同一拨观众走进电影院看同一拨演员演和电视剧没什么区别的剧情。虽然这样的传统做法也不是这十年才有的,但剧场版也分新故事与总结式地让所有人登场走过场两种样式。本片显然属于后者。
程式化的小情小闹、毫不走心的所谓日常、配角们纷纷上台——看到超市售货员还在就安心了,啊航还是那么病娇——就算是做了撒比死了。太无聊了。连带着让京都和食物也变得无聊了。那些华彩的台词也许还是原著的功劳。
这些问题不是对于粉丝向电影的认识错误,而是到底还要有多少电视剧剧场版。或者应该说,还要有多少这种敷衍了事的剧场版。
有人说看到 drive my car 颁奖季走了一轮,还去了奥斯卡颁奖礼的西岛回过头来出现在平民戏剧里觉得不真实,而这正是现如今日本影视的典型面貌。不算高的片酬和竞争使得大家好像都没有什么大 star 的感觉,能演到一部颁奖季横扫的作品对一些人来说是可以吹一辈子了(这当然是重要的),也许还会刻意留出空白,为下一部作品造势和蓄力。然而演员只是一个职业这个事情,在这个时代的日本也许更为明显了。
日剧作为提高认知度和磨砺演技的重要手段,仍然是头等资源。能够说自己只接电影的人少之又少。要和流媒体抢观众的实况电视陷入产出收入两难,往往祈求大热以便后期进入影院获得更多收益。但连原创日剧都不怎么好看了,又能指望原创日影剧本能有多好呢,又有多少导演能如滨口一般高质量高效率地自编自导呢。之前听深焦的介绍,日媒在本国对三大电影节的跟进报道少之又少,也不会像国内一样自发组织个国内媒体打分,好像更多人并无意寻求国际节展的认可,也许岛内观众目前确实还是足够支撑行业的,但这一条自产自销一条龙的路还能走多久呢。
不想打四星但是剧情太水了…………吉尔贝尔那一对出来的意义是什么?纯纯凑时长…………史朗你要是再拒绝贤二的贴贴我就要怀疑你是直男装给了
攻给受做饭 啊这…
“我想跟走在这里的每个人炫耀你的好”
都要直面老与死了,这对CP会一直拍到八十岁吗
看得出来很努力在凑时长了。不过还是很喜欢,平平淡淡才是真啊。喜欢看阿航吐槽!
温馨又可爱哦,内野圣阳和矶村勇斗演技好绝。贤二换了发型后变得好帅好帅,勺这个发型也是好评。
中年恋爱日常。平淡的讨论生老病死,以及就算恋爱也就也会有的羞于表达的感情。还有这个时代果然人人都逃不过脱发这一劫吗hhh自然又治愈,叔像小狗一样可爱 😭😭😭有几处觉得又像笑场但又像是非常自然的角色反应。希望两位作为恋人,作为家人,吃着好吃的饭,长命百岁吧!
怎么说呢,不是太治愈,没有太温情,看完就像在不太渴的时候喝完了一杯白开水的感觉。做饭镜头+ost 还是不错的
没有电视剧做铺垫,但还是能感到两个中年男人之间那种美食般的感情,还挺有趣的。西岛秀俊真的很帅。
春天那场戏,西岛秀俊胖了啊。
即兴发挥可可爱爱 但是就这可可爱爱的中年夫夫 居然在电影院看出了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 希望日本电视业不要再干这种把电视剧抻长放到电影院放的勾当了
当人家社会努力爬着这个山坡时,我在被lockdown的第51天里看着国内的综艺现在连狗的菊花都要打码
好讨厌哦,你们爱情散发的酸臭味影响到我吃饭了~(跟剧版一样,暂停、回放、抄菜谱)
想起《最高的离婚》里那一句:总有一天,恋爱会变成日常,日常会变成喜悦。虽然比起电影,更像是夫夫俩日常&史朗料理的vlog合集,但温和柔软的生活细节在当下看来已经难能可贵与足够治愈了~年纪越大越能体会:西岛秀俊的确是宜室宜家居家旅行必备的好男人啊(喂~
这个系列要是能一直拍下去就好了
还是当成剧集SP来看更合适。“可以跟身旁的人说‘好美’,感觉真不错。”
★★☆ 和所有日劇劇場版一樣,劇場版只是劇集受歡迎元素的重複,但是劇集可以只有日常劇情、可以步驟詳細地教人做菜,但是當電影中也這樣,就真的蠻說不過去的了,顯得非常不電影化。劇集中,刻意抹除兩人之間所有的親密行為,電影中,增加了一些親密舉動,比如牽手、比如親密距離的縮短,依然顯得很保守,同居戀人之間的親密感還是缺了些,尤其是當只有兩個人在家時,怎麼就顯得那麼客氣那麼生疏呢?從劇集到電影,我還是不喜歡內野聖陽的表演,看得出他很努力演得娘,但是奈何努力讓觀眾看出來了,如何娘得由內而外、娘得自然而然,分寸感真的很微妙。
看到西岛秀俊经历了颁奖季/影评榜单全球刷脸一圈后,还依然继续出演着这个唠叨着特价菜、严格遵守着烹饪工序的男人,有些不可思议,也当然又立刻找到对这个IP所有最熟悉的感觉~前面的渍牛肉,然后油豆腐,都恨不得立刻做起来。小日向先生和史朗讯息用的Line Friends贴图是最好笑的小细节,延续着对各种日常、生活大事小事的误解(进而化解)的基调也很轻松;更在这个似乎一天会比一天糟糕的当下,持续输送着慰藉。不过作为一部试图超出过往观众、还要迎接院线期待的电影(当然也可理解为“定制式”的企划),被塞下的剧情以及中心故事还是太少了点;定期回归剧集抑或假日篇,或许效果会更好。
一起慢慢变老很温馨。不过影版有点刻意制造矛盾,没有剧版那么自然。美食一直是灵魂。
本以为是冷门作,没想到首映日电影院都坐满了,叔叔阿姨也太多了吧。明明是吃饱了再来看的,结果越看越饿。电影院里大家因台词同时笑出来,让我觉得真是一部好作品。傲娇的史郎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