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开腾讯视频的时候突然看到首页推荐了一部电影《黑鹰少年》,要放以往可能我就略过了,但曾经接触过这些孩子,了解他们的故事,也看过他们的比赛。
点进去,看完了这部电影。
电影概述
崇山峻岭的四川大凉山内,彝族村落里的一个热爱篮球的青年阿木,他压下自己心中的篮球火苗,迫于生活的压力外出打工。
但他为了守护村里同样热爱篮球的孩子们的梦想,他辞职回村,自费建队训练,创建了凉山黑鹰队,通过篮球孩子们打出了大山,站在了更高、更专业的舞台上,更多的人们看到了这群逐梦少年。
现实
城市的街角或者公园的健身区有一处篮球场,热闹喧哗,大家习以为常,但是在大山深处、贫瘠的农村有处篮球场,就会很违和。
这完全是价值观念的不同,这里贫瘠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人的精神世界,两者又造成了恶性的循环。
世代与凉山土地打交道的人,不理解梦想,对热爱也不感兴趣,就像他们说的:“一个娃娃没有文化,他是死不了的,要是没有地,那是会死人的”。
人只要活着,活着就行。
阿木带着孩子练习篮球,不下地干活,不外出打工,这就是不务正业!突破现实困扰,迎着偏见打出名堂,太不容易了。
梦想
阿木给了孩子们绽放梦想的机会,这些黑鹰少年们也很争气,对篮球也是专注的热爱。
逐渐地打出名气,互联网将他们的故事传到了大山外,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黑鹰少年们也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他们站在了更专业的赛场上,面对着更专业的对手,此时就是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剧中的他们没有完成比赛的绝杀时刻,但现实中的他们已经完成了绝杀。
站在这个赛场上,他们就已经成功了。
志气
我倒是想到了一句话“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在贫困的环境中生存着,他会逐渐丧失斗志,失去人生的方向,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凉山黑鹰们通过篮球拓展了自己的眼界,同时也给家乡的人们在精神上注入了一记强心针,“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这句话用行动诠释更有力量。越是贫瘠的地方越是需要志气的灌溉!
即使这些孩子最终没有从事篮球相关的工作,这种精神力也会一直激励着他们,激励更多的人去追逐梦想。
后记
我是在工作中与小黑鹰们有所接触,初次见到他们的时候,第一印象这些孩子皮肤黝黑,个头矮小,眼神和微笑都透露着朴实的纯净,笑起来的时候也很治愈。
“凉山黑鹰”们参观北京首钢队大厦,他们张大嘴巴看着眼前没见过的一切,浏览着眼前的新奇。科比惹兴奋的套上霹雳鸭(首钢队的吉祥物)的头套、他们在球员的训练室玩耍、欣赏着CBA冠军鼎(复制品)。
我甚至有些羡慕他们。
这次来的小队员有欧文惹、科比惹、呷呷惹、阿布惹、小芳莫、阿果莫。
“惹”在彝族语言中是男孩儿的意思,“莫”是女孩儿的意思。听说像“欧文”、“科比”、“詹姆斯”这样的球员在村中一抓一大把。
黑鹰队和首钢三队进行了一场友谊赛,面对着身高比自己高好几个头的对手,这些黑鹰们没得怕,步步紧逼,凝视对手。
他们就像影片中一样,队员们环抱在一起鼓舞加油,赛前的加油仪式用彝族语言喊出来,足够让观者热血沸腾,随后他们斗志昂扬的开启比赛。
他们专注的将视线放在篮球上,其他的一切都置身事外。
说实话双方的实力差距很大,这体现在硬性的身高上,首钢三队的孩子们发育的好,各个人高马大,再者他们都是受过系统训练的球员,对篮球的理解也更加专业。
这些都是我的认知,分析之后还给自己降了降士气。可在凉山黑鹰的眼中,我看不到这些,他们眼中只有篮球和篮筐,管你是谁,我能赢你!
他们打完了整场比赛,结果已经不重要了!
“生命有限的你我,一定需要借助梦想,证明自己存在过、活过、来过这个世界。”
耐看、有趣的影片。
《黑影少年》很耐看,值得细品观影与生活乐趣的影片,居家隔离观影五场,两场爱奇艺,三场腾讯视频。
影片的真实感很好,专心观影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凉山大人孩子的生活。对于小时候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自己,看到那块篮球场、村里的场景、生活的烟火气,有比较好的代入感。能很切实的跟随影片代入自己的经历见闻。影片中的人,结合自己对老家村里同辈亲戚的观察,能产生共情感。这是挺不错的观影体验,艺术来自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琢磨,常说电影“接地气”就是这种感觉。如果是缺少乡下生活的观众,代入的感觉会差一些。
电影剧本是“伙伴之情”的结构类型,主角是教练阿木、直播索吉,黑鹰少年篮球队的故事围绕他俩振兴村里篮球运动的梦想展开。A故事是阿木和索吉的篮球梦想,B故事是少年对篮球运动的坚持。少年们的坚持和热情推动阿木、索吉克服各种困难,直到去北京完成比赛。最后一分之差的悲情英雄是电影画龙点睛之笔。剧本结构的节拍点很有章法,结构规整,完成度很不错。
故事开场的破题不错,迅速高效的描述阿木童年少年过往、篮球兴趣、母子关系、青年不得已转行的人生经历,点出阿木要回村里组织篮球队的初心。能用诙谐的表达抓住观众继续看。前半段故事的节拍挺顺畅,中场失利转折设计自然。闪回的母子关系是阿木在最低谷坚持下去的强心针。后半段能在一定程度上燃起来,去北京前经费不足的名额竞争设计挺好,比赛快结束时紧张程度掌握的好。
导演对于镜头语言有挺好的想法,敢想敢拍,参考过不少球类运动的影片镜头,镜头动起来很舒服,并且增强篮球运动的魅力。原生态的大凉山取景和画面能给观众较好的视觉享受。导演水平在新人小成本影片中表现得比较好。
整体观影感觉好于预期,超过自己的对标影片《西小河的夏天》《旋风女队》。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体育电影论坛讲体育故事最好来自真实事件改编,观影感受确实如此。要有商业类型化、真实性、接地气,打动下沉观众。
从流媒体观众评论看,大部分观众是成人,影片能突破儿童电影的局限非常好。
一星给大凉山的孩子,一星给转型的新东方。至于电影,味同嚼蜡。编剧讲故事的能力像流水线上的装配,一诙谐一正经的戏剧伙伴,让没有任何活力的固定搭配抢了本来属于孩子们的故事线,配角设定是善良的女教师(为新东方代言)、刻薄的妈妈、古板的爸爸、彝族的爷爷奶奶全是刻板印象的拼配,对讲故事一点作用都没有,没有戏剧冲突(村民对篮球的反对一笔带过,没有一丝水花,不想费一点脑细胞和心力),教练跟孩子之间就用最苍白的语言纽带,整个剧本就是几场篮球赛的直播。这个本子最好的选择是像《棒少年》和《迎篮而上的女孩》一样做纪录片,再不济像大鹏在《吉祥如意》里面一样找个靠谱点的主演,跟拍、采访、观察(但不知是不是新东方没这个钱,咱也不知道),如果执意要拍得商业一些,那么像沙漠《不说话的爱》学会利用非职业演员的优势,或者像李洪绸一样将荒诞进行到底,前提是本子要扎实:保留黑鹰少年的视角,讲他们内心的冲突和渴望,刻画赤子之心(包括阿木教练),不要把配角写得如此单一,年轻女教师可以活泼可以泼辣、妈妈可以柔情可以彪悍,爸爸的古板最好刻画成这个人最大的矛盾点,至于起承转合不要按照时间线做得过于明显,对苦难和成绩都不要过分渲染,不要拿情怀说事,更不要悬浮教练的身世(妈妈当着镜头的面死亡,台词是如果想妈妈就拍一拍球,妈呀这是于正早年的毁三观剧还是裹脚布一样的台剧啊)
至于导演,大量使用升格和定格,忘了自己镜头的作用,镜头用来说话的啊,结果导演要演员用肢体动作说话,开心就竖大拇指、支持就奋力呼喊队名、闭上眼睛就是用心体会。镜头既要是自己的眼睛,也要是别人的眼睛。
至于道具组,水井、牌坊、木架子、还有很多室内的景不要搞得跟旅游景点一样好不好。
至于配音和主题曲换一家原创音乐公司吧,没有一点心意,也不动人。
至于夹带私货,新东方做得比三九感冒灵还离谱…这广告赤裸裸告诉观众,我这是打得情怀牌,还不如《热土之上的我们》。
题材是非常好的,只是编剧,台词,运镜加上演技,emmm,就挺可惜这个题材的,感觉都在天上飘,不太落地,一切来的特别理所当然,那个女老师在一堆在大山里长大的山民面前说要如何有质量的活下去就有点搞笑,就是典型的远离民众真实生活,感情来的快去的也快,莫名其妙剧情进展快的堪比流星,导演要表达的太多了,就显得剧情稀碎,如果做做减法,相信会好很多,小朋友都很可爱,口音也很接地气还是鼓励鼓励~
小队员都是自己演自己吧,演技真实加一分,球技惊人加一分,原型故事加一分。其他都是槽点,大凉山的故事男主角和他爸爸的标准普通话太让人出戏,大凉山村民用得起智能手机吃不起馒头,撒白灰画线需要花三千块而且重到拉不动太不符合常识,人物态度转变太突然没有很合理的解释,太多苍白无力的老套说教,蒙面背教练的桥段抄自06年的美国励志电影《面对巨人》。明明很好的素材被拍成这副烂样子也太不用心了!另外欧文惹好像王大雷
加油黑鹰少年展翅腾飞。各个少年的角色定位很到位,尤其是科比惹很出彩,小小年纪表演很自然。唯一不足的就是四川话的啊普啊妈有点出戏,虽然演技可能没那么自然到位,但本地啊普啊妈带点彝腔更贴近生活实际,不至于一个片子普通话四川话彝族话夹杂着有些违和。有些过于讲道理强抒情的画面大可不必,其实更朴实平实一点更贴近平凡的励志,比如篮球场坐俯卧撑那里,一个小孩子做六十几个俯卧撑肯定累得不行,孩子倒下去就趴在那儿一声不吭,实在不太自然,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处理得自然,此外阿木老师全程一个木然的神情?ps:大美凉山欢迎四方来客。
因为我的家乡凉山,多一星。
不错。挺感动的凉山的孩子走出来不容易
题材挺好,电影太稀烂了。不过凉山黑鹰队新媒体运作的不错!
这么好的题材真的应该拍成纪录片,类似《棒!少年》那种,更能看到每个孩子真实可爱的一面
无疑会是今年看过最烂的“电影” 超乎想象的烂 新东方出品,董宇辉推荐 呵呵
挺励志的 带孩子们看看真不错
2.5
真实事件改编的话,这三星都致给孩子们
真实质朴且励志感人,大凉山真是太难了。
加油,黑鹰少年
这份义无反顾的坚持,战胜自我的勇气,值得学习!
我居然看得泪眼婆娑
生涩
拍给少年们看的体育励志片,挫折戏有,煽情戏也加了不少猛料,可惜缺少少年内心的成长,前半部分西木西木的戏份占比有点多,后半部分他的角色完全落空;潘子剑角色的个人成就也不能仅限于带领孩子们在北京打了一场比赛而已。其实如果能在影片最后加上一点潘子剑角色原型的真人和少年们跟观众说的话就更好看了。编剧和导演内功还有很大成长空间,加油。
奔跑吧少年们
对这种热血运动番总是热泪盈眶
剧本和台词并不好,没有真正挖掘出故事的灵魂,但是孩子们的努力是真实的
非常好的题材!别整这么多说教啊……
有点儿意思。
朋友的电影,必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