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人生

HD中字

主演:埃迪·马森,琼安·弗洛加特,安德鲁·巴肯,迈克尔·埃尔金,保罗·安德森,布隆森·韦伯,Wayne Foskett,赫柏·贝尔德索尔,汉娜·布拉米雷斯,克里斯·考林,Nigel Genis,李·尼古拉斯·哈里斯,理查德·赫德曼,伊恩·曼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寂静人生 剧照 NO.1寂静人生 剧照 NO.2寂静人生 剧照 NO.3寂静人生 剧照 NO.4寂静人生 剧照 NO.5寂静人生 剧照 NO.6寂静人生 剧照 NO.13寂静人生 剧照 NO.14寂静人生 剧照 NO.15寂静人生 剧照 NO.16寂静人生 剧照 NO.17寂静人生 剧照 NO.18寂静人生 剧照 NO.19寂静人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逝者如DoDo

当你走进一间空屋子,该如何从其中的生活痕迹判断居住者的身份?

苏格兰格子的窗帘——英国人。小方餐桌,单把椅子,以及白色餐垫上留下的盘子印迹——单身。三件套的西装——办公室一族。旧公文包——需要跟很多文件打交道。房间很整洁——责任心很强。架子上放着一排古典音乐——性情内敛保守。橱柜里的罐头是同一个品牌——生活四平八稳,一成不变。桌上有本蓝色封皮的大相册,里面贴着很多人的照片,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看起来既非朋友又非亲人——唯有这件事令人费解。

福尔摩斯的演绎法至此失效。要走进一个人的生活,多么难啊。

《寂静人生》的主角John·May,区公所的职员,负责操办社区死者的身后事。看起来十分乏味的工作,一做就是二十二年。片子的基调是静谧的,带着大不列颠民族特有的冷淡。这部电影采用了大量的固定机位拍摄,以此来强调May的单调生活。主角走过的永远是同样的道路,转过的永远是同样的街角。二楼永远有个老人在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我们本以为他会是May的案子之一,结果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旁观者,见证着May的每一天。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是不断出现的桌面镜头。导演用这种方式来铺列照片,展示死者们曾经拥有的生活。很多人的一生,在May的相册里妥善安放。这是跨越了生死的交流。May要寻找的,是亲情,友情,以及爱。他寻找这些人活过的证据,然后重新拼接成完整的人生轨迹。

这是个缺乏怜悯也缺乏敬畏的年代,就连死亡也被物化了。而May的工作,则是令逝去的生命再度鲜活起来,重新回归到“人”的本质。活着已经足够艰难,离去的时候,更不该像垃圾一般被丢进焚化炉。他们该在信仰的庇护之下,体面而安详地长眠。但是绝大部分人不这么想。年轻的尸体处理员天天埋头于填字游戏,与他的轻率态度相比,May的工作方式实在太过认真太过严谨。而更为悲哀的是,这种为死者尊严而努力的行为,在旁人眼中毫无意义。

场景越是重复,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观众们的视线会自行探寻那些熟悉之外的陌生。May慢慢开始改变自己,他犹豫着点了热巧克力而非红茶,他故意错过一班火车,他在电话里对上司撒谎,他悄悄对着讨厌的人的车子撒尿,他的内心,其实也向往着另一种生活方式。突如其来的解雇令,带来的不是焦虑,而是勇气。并非结束,而是开始。

May的最后一个案子,贯穿了剧情的大半时间。他在火车上逆向而坐,仿佛不愿面对即将到来的悲伤与尴尬,而当他圆满地结束旅程的时候,在回程的火车上,则选择了正向的座位。导演在细节上花了太多心思,而正是这些细节,令May这个角色变得丰满可爱。

片中出现了两次May在晚上拉开窗帘向外张望的场景,他看到自己的身影反射在对面的窗玻璃上。那扇窗子属于一个死去的老人,这个镜头既暗示了May的孤独,又预告了必然的结局——他是作为死者的投影而存在的。

“四个字,无法飞的鸟类。”

“渡渡鸟。”

May买了两个狗狗图案的杯子,走出商店过马路,他第一次没有左右张望。车头的特写,黑屏。May倒在血泊中,他眨眨眼,笑了。这一刻他的内心无比安静喜悦,那是圆满结束一件事之后的心满意足。逝者如DoDo,如May,本应存在,却最终灭绝。

这个结局,令人联想到《刺猬的优雅》里的那句台词: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干什么。

May先生,你一定已经准备好去爱了。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都鄙视那种“一眼看到死的生活”,认为那将会磨灭掉生命的乐趣。但这世界上没有一种职业是枯燥的。只要你热爱它,尊重它,它就会回报同等的快乐给你。即使这快乐只有你一个人能理解,它也是值得的。

一场无人出席的告别式,属于May的寂静人生。死者并不孤独,而活着的人,终将学会如何去爱。

 2 ) 时间不会为了任何人停留

这部电影的画面,纯粹,但始终压抑。就像主人公简单的内心世界,丰富却无人识。 他把所有已经过世的人生前美好的照片保留下来,晚上昏黄的灯光下,打开厚厚的相册,一张一张的翻阅,好似参与了他们之前的人生,一起来过一起活过。一定要固执的为他们选择比火葬更贵的土葬,只因为要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哪怕这个人已联系不到任何亲人,更没有一个亲朋愿意出席他的葬礼。这样一份也许别人避之不及的工作,在他这里,是信仰,是坚持,也只是必须做好的工作。 最后的一位亲属,那个女儿,不喜欢父亲,讨厌他。但多年珍藏着他年轻时的照片。得知他去世,觉得不能相信,太突然了,记忆中那个强壮的总是一腔怒火的父亲,什么时候就老了,老的再也回不来了。可是,是约翰到访各地为这个老父亲找到了生前的爱人,亲人,朋友。他一遍遍地跑,只执着的为自己工作中最后一位去世者找到亲友。 他终于为最后一个人找到了家人。 他的工作,也到了尽头。他把所有私人物品打包好,他还是什么也不说。 此时的背景音乐是那么悲凉。但那个女儿似乎被他打动,他们美好的相约下次见面。 他买了一对印着狗狗头像的杯子。整部影片到现在,他才出现了笑容,那是因为类似爱情的东西。 他笑了,生活可以重新开始了。一辆车过来,他甚至来不及思考,再见了。 他一生都在为别人的葬礼忙,若实在找不到亲友,他必到场。而他的葬礼上,只有他自己和神父。 同一天,最后一位逝者的葬礼,到场的人,都是他辛辛苦苦找到的,另一边,他的葬礼,没有人。 那个女儿觉得奇怪,看了几眼。 仍是他一个人。 还好,还好,最后,曾经那些逝者,都来了。他们来出席他的葬礼。他们来看他,道一声多谢。 人生,算是圆满了吗。 约翰,梅。终年44岁。 他的一生,伟大,又平凡。

 3 ) 用力去活的人,一定都曾龌龊过,也一定都曾伟大过。

(1)

我有点儿喜欢他的工作。

(2)

看着这么安静、平淡故事,中间的某一刻,我莫名其妙的觉得,贾樟柯能把自己家乡的人和事记录下来、表现出去,挺令人羡慕——羡慕贾科长、羡慕山西。

……

到了结尾,想起来,《三峡好人》的英文名,好像也叫《Still Life》。

(3)

记录一些台词………

老同事说,“有一段时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像学校的同学,只是年纪大一些。”

老情人说,“他可以一天之内给你全世界,让你哪儿都不想去,只想跟他在一起……整天有他待在店里实在太棒了。”

老情人还说,“我们不是一家人,他不想要一个家,我办不到,那是好久以前的事儿了有太多要去解释……我曾经爱过他,没再爱过其他人……”

………

女儿说,“我十八岁生日那天,他打来电话,他没提是我的生日,但他一定知道,他一定知道,你觉得呢?”,

老战友说,“我第一天入伍就被他揍了…如果没有他,我也活不到现在,他没有把我丢下山上。”

老战友继续说,“喝酒可以让人遗忘,让你睡觉时不会做梦,但这样会窝在心里,无法一吐为快。”

流浪的人说,“他们从来都不交谈,只是一起坐在长椅上,那正是我们都想要的,不是吗,一个可以安静相处的女人。”

(4)

记录一些感受……

“出人头地”真特么是一个肮脏的词!“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认清生活,认真生活”,才是每个人该被教导和赞扬的。

生活,就是一坨屎,稍不小心,你就会沾上,有时多、有时少。

用力去活的人,一定都曾龌龊过,也一定都曾伟大过。

(5)

约翰是不是为了喝一杯热巧克力,错过了一班火车,改乘了汽车?

 4 ) 《寂静人生》:在“无缘社会”中,他们所面临的是孤独的绝境

01

当现代社会的发展改变了群居性的社会结构,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独自生活时,我们该如何面对一个“无缘社会”(与任何人都没有联系的社会)的形成呢?

《寂静人生》这部电影就这一议题进行了探讨。

故事的主角约翰是一名从事社会服务的员工,而他的工作内容很特殊,需要为那些在孤独中逝世的人寻找亲朋,办一场体面的葬礼。但对于处事严谨且执着的男主来说,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

约翰所要服务的对象几乎都是与群体社会脱节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较为匮乏,以至于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无人知晓他们的离世。至于他们的家庭关系,要么极为简单,其本人就是家庭中最后一位成员,要么极为复杂,其家人都不愿与之来往。

无论是何种情况,它们都将给约翰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阻力,然而约翰的工作性质并不允许他付出如此之多的时间成本。尽管死亡这一议题相当沉重,尽管约翰想要将每一位死者的后事处理地尽善尽美,但那些逝世之人,终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入土为安。

对于约翰来说,活人的世界并无多少值得关注的新闻,因为有太多的死者需要照顾。

02

他们所生活的“无缘社会”,是群体关爱的盲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社会之所需要约翰来从事这样一份工作,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在生活方式上给了个体更多的选择。

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也有能力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来规划自我的生活。而这也意味着,独居的生活状态不再仅是一种因人生变故而引发的被动结果,还可能是一种个体在拥有相关条件以及诉求下的主动选择。

其正面是自由,而其反面则是孤独。当众人看到前者的自由而心驰神往时,是否会想过自己会落入后者预设的陷阱呢?

《寂静人生》在表面上将镜头对准了从事社会服务行业的约翰,但通过男主的眼睛,我们看到了那样一群独自生活的人,他们可能没有工作,也可能没有儿女,或者出于某种原因,他们与家乡以及家庭脱离了联系。总之,他们出于某种原因不得不独自生活,也正因如此,他们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种与个体、与族群甚至与社会逐渐剥离联系的过程。

当越来越多人面临这般孤独的绝境,且当他们作为个体与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联系的时候,这将会在一个整体的社会框架之下产生一个分散的“无缘社会”,而这注定是一个群体关爱所触及不到的盲区,因为他们生活在一片自己主动或被动编织的黑幕之中。

而最为残忍的是,这种孤独与痛苦,往往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都是沉寂的。

在电影中,约翰在工作时有一个习惯,他喜欢收集那些死者生前的照片,他用这样一种方式试着拼凑出死者生前的生活。在照片中,他们大多都带着笑容,而他们的周围都是他们的朋友、恋人、亲人,这是他们曾经拥有过的生活,但一定有某种原因,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做出了另外一种选择。

03

社会关系是如何被切断的?

物理距离+心理距离

对于约翰来说,接到一份工作通知,那就意味着可能又有一位“无缘社会”的人独自离世,而他如同摆渡人一般,要将死者生前可能存有的眷念收拾完善。他所追求的最好结局是每一个在孤独中死去的“客户”都能举行一场不孤独的葬礼,但大多都事与愿违。

在工作中,约翰曾接到过一位死者儿子的电话,他本以为来电者会在知晓自己的父亲死亡后会亲自过来料理后事,但他得到的却是拒绝前来处理的回复。

看到这里,我起初与男主一样,不能理解那位男子为何会拒绝出席自己父亲的葬礼,即便没有任何规定让他承担葬礼的费用。然而,这种不理解其实是源于一种站在道德至高的批判,但当我们将问题仅停留在道德层面上进行探讨时,“无缘社会”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往往会被忽略,甚至被我们有意识的搁置。

约翰所经手的死者中,他们不乏有在世的亲人,但他们与这些亲人仅仅拥有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血缘关系,却并没有建立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任何外在的手段都无法动摇血缘关系的存在,但对于社会关系来说,彼此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便足以决定其关系的强弱,甚至是有无。

由那通电话得知,那名男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曾与自己的父亲有过联系,他甚至可能不知道其父亲的住所。

这也就意味着,在物理距离上,他与自己的父亲从某一天开始便不再拥有一个共同生活的空间,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不再出现在彼此的身边。而一个总是在你需要时缺席的人,你又该如何维系双方的感情呢?当我们堂而皇之地指责那个未曾出席自己父亲葬礼的人是如何绝情时,我们是否考虑过面对这份亲情,当事人在情感上曾受过多大程度的伤害呢?而这种局外人无法感同身受的复杂情感,便直接决定了他与其父亲的心理距离。

亲情是如此的,而其他类别的感情同样如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缘社会”的人便是在物理距离以及心理距离上与他人疏远乃至于隔绝的人,他们的人生也因此陷入一种寂静的环境之中,而死亡只不过是这种寂静的延续。

约翰在大多数时候都无力打破这样的寂静,直到最后,他取得了两次成功。

04

什么才能打破人生之寂静?

一颗炙热且滚烫的心

由于工作效率过低,约翰被所在的机构裁员,但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有一个善始善终,他还是决定亲自完成正在着手的一位死者的善后工作。经过他的调查,这位死者还有一位女儿在世,为了能够让她参加自己父亲的葬礼,他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与之面谈的机会。而这最后一次,他获得了职业生涯中为数不多的满足。

这位死者并不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他缺席了其女儿的大部分生活,以至于后者在情感上疏远了她的父亲。而那位性格执拗且易怒的父亲最终没有选择与他的妻子和女儿一同生活。但这只是这个故事的一个轮廓,我们需要更多的细节来填充我们的想象。

我们可以通过死者生前的生活状态来推演其陷入“无缘社会”的轨迹,但我们却很难体会他在整个陷入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但男主约翰是个细心的人,他察觉到了死者在生前脱离家庭后的痛苦。

作为一位父亲,无法原谅其过错的不仅是他的女儿和妻子,还有他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不仅让他无法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也因此毁掉了其所在家庭的生活。而这或许也是他离开自己的家庭、独自生活的原因,但这并不足以证明他不爱他的女儿,只是由于物理以及心理的距离,让他们彼此的爱无法在一定的空间内产生共鸣。

而至此,约翰终于知道,原来那些“无缘社会”的人在沉寂之下也会有一颗炙热且滚烫的心,但当这颗心无法获得任何回应时,其痛苦比常人更深,其孤独比常人更甚。

当约翰将死者生前珍藏的照片交给其女儿时,后者同样感受到了其父亲的痛苦,也正因如此,她也拥有了一颗与父亲同样炙热、同样滚烫的心。

尽管物理上的距离无法弥合,但心理上的距离在此时却无限拉近。至此,死者生前断裂的社会关系重新建立起来,他解救的不是他自己,还有她的女儿。后者的人生在父爱这一层面上,将不再寂静,也不再孤独。

而同样不再寂静的,还有完成这最后一项任务的男主。

在电影中,约翰其实也处于“无缘社会”的边缘,他的人际关系极为简单,他没有他的家庭,朋友也不多,而他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他没有多少机会能够结交新的朋友,所以他也早已习惯自己过着一成不变且寂静的生活。但在最后,他的生活动摇了,因为他拥有了爱情,这种莫名的悸动让他手足无措的同时,也让他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和兴奋。

我想很多观众都不能原谅这部电影的结局,为何男主死于一场意外的车祸,明明他们很快就要拥有一份甜蜜的爱情了。

尽管这个故事不算完满,但当看到男主在血泊之中脸上仍挂着那种满足的微笑,我似乎感受到了他的人生在此时已经圆满,只是很遗憾,他的那颗炙热且滚烫的心在打破其人生之寂静时,却不得不迅速冷却。

但当这种戏剧性的残忍,将一种痛苦传递给了正在观影的你我时,我更愿意将这种安排当做是导演留给我们的礼物。原来,我们的心也同样炙热,同样滚烫。


当独居老人的比例不断攀升,当单身社会成为一种趋势,我们便不能不重视“无缘社会”的存在与扩张,它提醒着我们有越来越多人将要面临孤独的绝境。

而如何修补处于断裂边缘的社会关系,以及如何重建已然断裂的社会关系便成为了现代社会将要面对的新课题。

好在,《寂静人生》这部电影给出了可供参考的答案。

 5 ) 寂静人生,滚烫生命

王鼎钧在《脚印》里面说:“人死了,他的鬼魂要把生前留下的脚印一个一个都捡起来,车中、船中,桥上、路上,街头、巷尾,脚印永远不灭。”记录你生命的是走过的路,记得你生活的是遇过的人。 好的电影能引起人的思考。 《寂静人生》让我想起生死。 梅先生对自己的年龄是恍惚的,只记得已过中年。他总是身着深色衣服,在深色的街道耐心等待着红绿灯,耐心地摆好餐具,一如他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客户。 更确切地说,是死去的客户。 那些从世界消失的人,似乎是不带痕迹的。朱自清也曾说:“我们赤裸裸地来,又将赤裸裸地走。”葬礼是见证一个人的最后一刻,人总是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见证别人的最后一刻。梅先生的上司也表示,活人都不愿意参加葬礼的。没有葬礼,就没有悲伤,更没有眼泪。 梅先生总觉得这样想人与人之间便变得很是淡泊。于是自顾自地为孤独离世的人们寻找家人好友,寻找见证死者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他在街边简陋的办公桌上细心历数那些被人们遗忘了的人的喜怒哀乐。没人见证他们那些过往的岁月,只有照片只有棺木只有悼词。于是梅先生不遗余力,殚精竭虑地一个人默默做着这些工作。他为死者默默地制作相册,默默地挑选上好的棺木,默默地选好墓地,默默地撰写悼词。 葬礼,默默地一个人陪伴。 这种陪伴,他已经习以为常。就像自己陪伴自己那样。他总是一丝不苟,有条不紊。餐具在固定位置,上班在固定位置,削水果从固定位置开始。生命暗沉,仿佛他在桃花源里执拗地耕田。在他看来,没有一种职业是枯燥的,在他看来,生命应当是被敬畏的,是应当被怜悯的。 但事实如《入殓师》所言:“真是讽刺。人活一辈子重要的死亡却是由别人决定的。”梅先生找到很多人,这些死者心心念念的人却道逝者如斯夫。他总是忙碌着找寻,探寻在死者故事的那些片段,那些场景。有时候是睡过的枕头,有时候是别人口中的那个人。 孤独是生命的常态,所以梅先生也更能理解孤独。他总是平静地看着他人的生活,看晚年酗酒成性的人,看没有写信对象只有老猫相伴的人,看别人口中一个另类的自己。 上司开除了梅先生,在他看来,一件事如果活人都不在乎对死者就更没任何意义了。于是新的同事来了。那些等着梅先生为他们探亲访友,捡起脚印的人终于被当作垃圾一样丢弃在野外。他们的骨灰纷纷扬扬,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一岁一枯荣。梅先生面无表情,他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的悲欢离合在另一个人看来还不如眼前的派和眼前的狗重要。 梅先生寡居的生活仿佛一潭死水,他一个岗位上做了二十二年。我曾想这可能是我已经经历的岁月,但岁月又告诉我那一年已经是近五年前了。很多时候我都不确定自己到底几岁,虚岁或者周岁的计数方式都残酷地向30而逼近。越来越大的数字,却并没有越来越好的工作和生活。 说回电影。 上司不理解,家属不待见,我甚至会想是什么让梅先生坚持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我想,也许他看过太多人世间的冷漠,太多生命中的冰冷。那些渴望被记住被温暖的人总是被遗忘。来不及告别,也来不及告白。 于是梅先生尝试改变。他换上亮色的衣服,挑选有特色的杯子,模仿别人咬皮带,对着上司的车子撒尿,为见面对象购买礼物。如果说他的前面二十二年是死水,那么最后有人理解有人想念就是绚烂的烟花。烟花盛开着,滚烫着,在目光所及的黑夜里照亮夜行的路。 烟花会化作春泥。 当整齐的餐桌不再摆有餐具,当相册逐渐蒙上灰尘,当野外的墓碑又多了一座。阁楼上的百无聊赖的一个人可能会在一个平常的日子好奇那个身着深色衣服,在深色的街道耐心等待着红绿灯,耐心地摆好餐具,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客户的人怎么今天下午没看到,然后,是今天晚上,再然后,是永远。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梅先生的离开无人知晓,神父待在过去和梅先生待一起的教堂默默祈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个送走无数个人的人却最终无人来送。 梅先生成为一个新的坟包。春草明年绿,王孙终不归。不远处是他的最后一个客户,那个晚年酗酒成性的人。只是这一次,不用梅先生参与葬礼了,人们从四面八方的地方赶来,洒下尘土,礼敬鲜花,宣告死者的一生圆满落幕。 街道冰冷,人潮汹涌,梅先生在枝繁叶茂的春天终于迎来一个人的朝圣。从此刻开始,再不会有人质疑他,不理解他,当然,也不会有人记得他。 有时我会好像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穿梭于同样的街道同样的人群。有时我也在想:未来的我,究竟要如何死去呢?或者说我希望谁来参加我的葬礼? 我希望他们如何评价我呢? 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一个善于倾听的好友?还是一个怀有善意的好人? 我发现,思考自己该如何死去这件事,会让自己更加坚定,应该怎样度过一生。 我想,梅先生一定经常思考这件事:没有意义就是有意义。所以,每一个经由他手的灵魂都会被他温柔以待。或许,他是真的希望,死后由这些灵魂前来迎接他。 梅先生代表的就是那些渺小而善良的人们,平凡普通,无人注意。安安静静的过日子,简简单单的对待他人。 就算寂静无声,他们依然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力所能及的温暖。 草长莺飞,竹外桃花三两枝。

 6 ) 「Still Life」-- Being Connected with Alives

Neat with everything in order, simple like a dinner with toast and fish can, he lives a stable, steady, or even still life, never thinking about changing or losing the job. Preparing a funeral for the passed-aways, finding a impossible man to attend the ceremony is the work he does everyday. He collects the photos in an album orderly as a mark of “case closed”. No family, no friends or lovers, the only company is the photo collection of the gone strangers.

As his age, changing the job and exploring the new possibilities cannot be practical for a man who has been doing the invariable and boring job for 20 or more years. If he is set as a positive and active white-collar, the tone of the story would not be slow with a hint of sorrow. Exactly with that lukewarm but persistent character can motivate the strong reaction after informed to be laid-off: with no effort to organize a different and special funeral for Billy Stoke.

Then he starts to gather the possible people to attend the ceremony. Repetitively, goes and comes, searching for the people who knows something about Billy to write a marvelous eulogy. He determined to do his last case well as a mark of period and a new beginning, and he finally touch Kelly, Billy’s daughter to be present at the memorial but unfortunately hit by a bus and gone. No one likes to see May and Kelly miss each other but the screenwriter did arrange a sad ending for him. But the director has gave us some hints to imply the death of May. When he more than once sees the reflection of himself in the window of his dead neighbor, and Billy’s funeral is the last case of May which in some way is the farewell ceremony for him. 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he great man who always says goodbye.

Kelly may someday find the tomb of the man who ever broke the appointment, but the date will remind her to salute, deeply.

Besides, the music is remarkable. Simple melody but arranged in various styles, brisk when he forwards on the train with happy emotion and plod when he backwards on the train in sad mood. Some humorous scene is a reconciliation of the slow and hard atmosphere, which is also very impressive in this film.

 短评

不胜唏嘘的结尾,一直忙活着别人的生后事,却忘记了去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

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是两年前拍的电视电影吗。。。

9分钟前
  • \t^h/
  • 还行

最终,只剩下超现实为平凡人的命运默哀

14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一个人如果寂寞,会把很多注意力放在食物上。影片中多次展示了罐头面包、鱼、蛋糕、冰淇淋和再一次的罐头面包,极度的寂寞夺然而出。

17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他尝试了热可可,冰激凌,还有啤酒。如果没有那场意外,他和她之间还会发生些别的故事。

20分钟前
  • 羽遇雨
  • 推荐

题材类似《入殓师》,但风格要灰暗得多,没有多少温情,只有枯燥压抑的现实,人们活在一个信仰失落,高度原子化的社会。结局还是呈现了某种希望和安慰。

22分钟前
  • 新兴无产阶级
  • 力荐

生活是什么?想必阿甘会跑过来跟你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倘若询问《寂静人生》里的男主角,他会告诉你生活就是人走茶凉后的一杯热巧克力。但在室迩人遐之前,生活也是那一场场无人庆祝的葬礼。将快乐注入到悲凉之中的乌贝托将生死缠结成了一个环,因此葬礼都成了男主角奔向新生的一次次演习。“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情总要用完了再走。生活中用不到,就用在精神观念上。” 这就是为什么在这部超越了《双生美莲达》的超现实主义作品里,尽管弥漫着浓浓的末世况味,但我们却还是能从“宁静致远”的结尾感知到一份“淡泊明志”的喜悦和慈爱。

23分钟前
  • Muto
  • 力荐

结尾几分钟两人的葬礼对比对照回前面的相似镜头,有惊喜,但还是感觉有点刻意。美术满分,剧情一般。一个认真的人最后的失误,就是让自己的意外提前了。

24分钟前
  • 布鲁布鲁
  • 还行

用旧书做沙发腿这么简单的一幕 如父如子这四个字就硬生生的砸了下来;结尾的三连击哭瞎 孤独的人请慎看此片

28分钟前
  • 索拉西多
  • 力荐

情节密度过低的“《意林》大电影”。

32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结尾直接多给一星!

35分钟前
  • 🥨
  • 力荐

梅意外死亡像是刺猬的优雅。

37分钟前
  • egwood
  • 力荐

一位寡居的男人,22年的时间里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为那些孤独死去的人寻找亲属,根据每一位死者的经历撰写悼词,举行葬礼,精神上颇有日本人的风范。最后一次寻找,在一切柳暗花明的时候却遭遇了一个惊人的反转,也许生活就是这样讽刺呢?简单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结局太动人了!★★★

4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无人庆贺你的出生,无人知晓后来你去了哪里,无人出席你的葬礼,但仍愿你曾用力地爱过。

44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以前看人类学纪录片,说对逝者的感情和意识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开始,因为有此才开始有了殡葬,才有了来生的说法以及原始宗教。梅维护的正是这种情感,这部电影讲述的东西可谓既原始,又高级。

47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在此哀悼珍福特的一生,她生前享受生命带来的一切。1945年夏天,当和平终于到来,她出生在斯加波罗,是杰克和诺拉福特的独生女。在那动荡的年代,能够幸运结婚,抱着也许是意外出生的可爱女儿,他们一定很高兴。她长大享受着生命的美好,晴天时海滩上的温暖;一条简单、品味高雅的项链;还有一个新口红。她很热衷于舞蹈,特别是弗朗明哥舞,当她穿着红舞衣走进舞池时,总是耀眼夺目。她晚年对爱猫苏西的照顾无微不至,苏西伴她走过许多快乐岁月,总是以别具风格的方式庆祝圣诞节。”用带着温度的镜头语言,讲述冷峻刺骨的题材,鼻头发酸、眼中含泪。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所有人,即便是被嫌弃的人,终其一生,仍在寻求心灵安定之所。

51分钟前
  • 力荐

男主最后一次怀着希望坐火车回家是唯一一次座位与火车前进方向相同的。对强迫症跟我一样严重的男主来说,坐火车反向座位的痛苦你们一定不理解吧。

55分钟前
  • 虾子
  • 推荐

安静的、孤单的、缓慢的、一丝不苟的人生。最喜欢那个单人小餐桌,还有从桌上抹掉食物残渣的沙沙声。

60分钟前
  • 小鱼儿
  • 力荐

我想若干年后,流浪汉会带着一瓶酒来看他;凯莉会为他献上一束花;在停尸房工作的青年会带着填字游戏在他的墓前坐一会。

1小时前
  • 蓝天白云
  • 力荐

善良人的最后欣慰是,葬礼不会无人出席

1小时前
  • 小米=qdmim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