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正盛

SP

主演:内详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花开正盛 剧照 NO.1花开正盛 剧照 NO.2花开正盛 剧照 NO.3花开正盛 剧照 NO.4花开正盛 剧照 NO.5花开正盛 剧照 NO.6花开正盛 剧照 NO.13花开正盛 剧照 NO.14花开正盛 剧照 NO.15花开正盛 剧照 NO.16花开正盛 剧照 NO.17花开正盛 剧照 NO.18花开正盛 剧照 NO.19花开正盛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花开正盛日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居住于喷灰不止的火山 · 樱岛火山邻街上的知花(小芝风花饰),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爱情上都过着不温不火的生活。有一天,知花所在的房屋中介公司来了一位正在寻找公寓的名叫幸次郎(吉冈秀隆饰)的男性。在实地看房时,因为幸次郎意想不到的一句话,故事的齿轮开始旋转。为了寻找属于每个人自己的“幸福的模样“——。该剧充分展现了鹿儿岛专属的绝美风景。甲贺忍法帖八步半喜怒哀乐镀金时代摩天大楼你是我的毒玫瑰国语角头2:王者再起冰冻蜘蛛二妮的山村梦阿凡达:水之道国语版圣诞男孩演剧偶像都市鱼生店龙一,你要怎样证据(2013)开山的人冷风吹过福尔图娜之瞳纳粹邪教在智利第一季生于某地设局下辈子还做我老爸愤怒的黄牛韩语高兴启示者看见纪南城一吻定情2013灯火管制哈利·波特3: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候爱·青春招笑猫牧场趣事第四季爱在黄昏日落前浴血红颜龙虎风云秘密夏天笑八仙恋爱至上主义区域噩梦解析青春派之舞力奇迹达·芬奇的恶魔 第二季更高境界

 长篇影评

 1 ) 《大象席地而坐》为什么是一种“悲”?

“悲”与“惨”引发的误解,是始料未及的;仍旧在中文语境里理解这两个字,误会不可避免。

搁置掉“悲”和“惨”在汉语里原初的意思吧,把它们清洗一番,然后捞出来继续使用。

我们所说的“悲”,从西方的“悲剧”概念引申而来,指一种关照生命的态度。

西方悲剧“tragedy”,其本质核心乃是人对不可改变命运的抗争,是为了显示存在的尊严和价值。

那么,“悲”便是这样一种生命态度:抗争生活的不公,即便结局已定,仍然行动。

相反,“惨”是在没有预见到命运结局的情况下展开行动,或者说在预见到命运结局的情况下放弃行动。

在此,“悲“和”惨“不再是描述情感的词汇,而是指生命态度。

“惨”背对“悲”而立;先有“悲”,再有“惨”。

“飞蛾扑火”的故事能帮我们在“悲”与“惨”之间作出区分。

我们并不知道动物意识的有无,因此有两种可能。

如果飞蛾像人一样有意识,那么扑火行为显示的就是一种“悲”。

如果飞蛾没有意识,那么扑火行为显示的就是一种“惨”。

这是为了区别两个概念举例罢了,但很形象。

而且也从来没说,“悲”是西方专属,正如“惨”是中国专制一样。

因为两者只是关照生命的态度。西方文化的底色是“悲”的,不排除有“惨”。

同样中国文化的底色是“惨”的,但也没有说没有“悲”。

董存瑞炸碉堡,不是一种“悲”吗?他明明知道会殒命,仍然作出英勇举动。

刘胡兰就义不“悲”吗?邱少云呢?……

于是我们发现,残存在中国的极少数“悲”多出自革命叙事,这不是源自中华文华的基因,而是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

为什么革命叙事要用“悲”,而不是“惨”呢?

因为“悲”比“惨”更有激励效果,类似于古希腊悲剧英雄引发的情感效应。

如果革命叙事用“惨”的概念,谁还会上战场,谁还会牺牲就义?

中国文化的根底终归是“惨”的,没有对命运真正的抗争意识;有群众,无个体;言语或许是强势的,但行动向来是矮子。

文艺领域,“惨”的叙事潮流几千年未变也就不足为奇。

王小帅的《地久天长》自然是“惨”的,人认命了,并自我安慰;求助于时间的万能解药,这是屈辱,是懦弱。

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自然是“悲”的,人物认清了现实,却无力改变,他们咒骂着。

就像他自己一样,在一条死胡同里献祭了自己的生命。

这种愤怒能和《燃烧》一样吗?

《燃烧》中的李钟秀放火烧掉汽车,是因为认识到摆在他面前的命运是毁灭,但他仍然继续这样做?

李钟秀缺乏自我认知,他陷于茫然之中。这是村上春树小说中人物的普遍状态,也是为何李沧东要将结尾一幕拍成似真亦幻的原因(燃烧行为可以看成是虚构的写作)。

《大象席地而坐》的愤怒基于人物对自身的认知,他们没有憋屈着,要把愤怒发泄出来,无论发泄在什么地方。

但他们的发泄超出不了“人”,因为视野很窄,看不到那么远,只能在人身上动手。

他们不是丧失了行动力,也不是他们不愿意行动,而是找不到行动的方向,只能自我折磨。

这是一种话语上的“悲”与行动上的“惨”的混合:认清了自己,发泄愤怒;认不清环境,找不到行动方向。

明知道一切都是速朽的、无出路的,仍然奋力扑过去,这不正是“飞蛾扑火”吗?

作为观众的我们也知道这是创作者给自己找的末路,他原本是可以走出来的。

这引发了“悲壮/悲凉/悲悯”,电影的配乐是完全准确的。

年轻人的状态更接近一种“悲”,“初生牛犊不怕虎”引来的失败便是一种“悲”。

“惨”才是中年男人的专属,所以《地久天长》的“惨”也属精准定位,是一幅自画像。

人到中年,反抗殆尽,以为自己掌握了“生活的智慧”,满世界跑着教育年轻人。

这只能是来自中国的怪象:当所有中年男人都在给你讲大道理,你也就知道这个社会为何停滞不前了。

这是一个奇怪的“惨”之国度。

PS: 至于说《大象席地而坐》不是“悲”,而是“丧”,混淆了“丧”与“惨”的不同。“丧”与“惨”两者都是(假装/真的)妥协,在认清现实后都放弃行动,但关照生命的态度是不同的:一个把妥协变为主动寻求的结果、变为审美对象(日本,消极抵抗),一个是把妥协当做被迫作出的决定、变为现实本身(中国,放弃抵抗)。

至于说“哀”的,希望你在满洲里找到大象。

 2 ) 撇开特殊状况,客观地看电影,是对创作者最大的尊重

去年胡波自杀的事,

以及和王小帅的恩怨,

动静弄得挺大。

不少网友说这是一个天才的陨落,

也因为此,

我一直对《大象席地而坐》(后面简称《大象》)的水准心存怀疑,

甚至后来有些反感。

你们看都没看过,

就知道这是个天才了?

就算看过,

你们确定你们知道怎样去评判一个电影的好坏?

仅仅因为导演和王小帅的恩怨,

仅仅因为讨厌王小帅,

仅仅因为导演自杀,

就下结论,

这是一个天才导演,

而且铺天盖地的。

确实一度引起我反感——那时候看过片子的就没几个人。


直至得金马最佳剧情片,

我还是存疑的。

因为有几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

如果导演还活着,

这片是否能面世?

如果导演还活着,

这片是否能入选(围)金马?

如果导演还活着,

这片是否能得金马?

总之,

大家对《大象》的赞誉和认可,

情感因素到底占了几成?

也就是说,到底是影片本身很好,

还是大家心里唏嘘代入,拔高了影片,

这是很大的问号。


然后,

我这几天看完了《大象》。

以下是我的观感,

导演的能力,

跟活着还是已经离去没关系,

咱们就事论事。

以及,

可以放心看,

基本没有剧透。


这个片,

一个看不到希望的导演,

拍了一群没有希望的人。

有着浓郁的绝望气息。

总体来说,

剧本比演员好,

演员比导演好。

(注:不是说导演不行,是在说这部影片中,这几块的比较)

很多人都说,

如果能再多些资金,

做得再精致会,

会如何如何。

我不这么看,

这就是一部粗粝感气质的作品,

就像很多音乐,是demo的时候,

无比有动人的原始、简陋感——和歌词,音乐气质恰好吻合,

待打磨精致以后,

反而没有了那种精神内核。

《大象》也是,

目前呈现的那种粗粝,原始的气息,

跟故事的气质是吻合的。

打磨精致了,很可能就没这股劲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小武》,

如果贾樟柯现在重拍一下,

搞得漂漂亮亮的,

是否还会有那种感觉。

包括音乐部分,很多人觉得非常精致,动听。

恰恰不精致,

音乐部分跟影片一样,

处于demo的状态,

离精致远得很,

但它恰好和影片气质吻合。

导演很有自己的想法。

但从镜头语言可以看得出,

他暂时无法驾驭他的想法,

甚至有些吃力。

如果有个电影工业熟练工的导演来真正做这部影片的监制,

镜头可能会把电影的质感再拉升几层楼——注:不是说精致。

就是镜头的表达和流畅度等。


影片里的主角韦布,

大致就是导演自己的投射。

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屑,

但可悲可叹的是,

自己文不能安邦(文艺),武不能定国(打架),

虽然满嘴狠话,

目光凌厉,

却经常被坏人一招撂倒。

从这个角色的设定可以看得出导演对自己的自负深深厌恶,

同时对能力的自我怀疑。


导演版有3小时50分钟。

我想说的是,

很多对导演版津津乐道,

但其实,

不管是音乐(有歌词的那种),还是电影,

加长不是难的地方,

难的是减少,

写文章也是,

写一大堆不难,

难的是简练,

难的是砍掉,

且说清楚了,

要再上一层楼就是,

简练,且说清楚了,且留有想象空间。

要再上一层楼就是,

简练,且说清楚了,且留有想象空间,还出了意境。

这方面,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和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堪称范本。

详见:

高汤对大肉——观《刺客聂隐娘》

醉里挑灯看剑——观《刺客聂隐娘》II


前面说了导演“坏话”,

我不会因为他不幸的故事,

就极尽美言,

在我眼里,他就是个导演,

跟活着还是走了没关系。

我想,

这恰恰是对创作者的尊重,

就作品论作品。

总之,

推荐看这部片,

比绝大多数文艺片导演的片都要好。

这个好不是说技术上的,

是那种气质,那种气。

这样的剧本,这样的故事,

我可以得罪的人说,

现在的贾樟柯,王小帅这一批导演,

都可能创作不出来了。

它让我想起左小祖咒的《庙会之旅》(专辑),

还会间歇地想起许巍的《在别处》(专辑)。

它也让我想起我自己正在录制的专辑《祝你昨天快乐》。


但我还是想说,

金马把大奖给了《大象席地而坐》,

应该是占了情感因素的,

至少有一部分是颁给了一种精神,

如果单说导演功力,

我觉得还是差些火候的。


接下来我又要说“坏话”了,

看到腾讯大家(公号)一篇文章的标题,

大意是 “这是我最丧的一次观影体验,没有之一”,

我直接拉到最下面,看了下作者的标签之一:文艺评论工作者。

真的引起了我的心里不舒服,

文章也不想看。

如果不是个文艺评论工作者,

有这样的感慨,

我觉得倒也没什么。

作为一个以此为职业的人,

观影量应该得有吧。

不可能没看过有些片吧。

要说丧,比这丧,比这绝望的片,

我不用去翻我的记录都能列出一堆来。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都灵之马

《廷巴克图》》

《当我们离开》

《熔炉》

《爱》哈内克导的。

《焦土之城》

《狗镇》

《无声婚礼》

《酒神小姐》

华语片也不用想都能列:

《小武》

《到阜阳五百里》

《盲井》

《活着》

《孔雀》

《万箭穿心》

《踏血寻梅》

《暴裂无声》

《大佛普拉斯》

等等。

都没看过吗?

至于吗。

为了拔高,

自己心里完全没底线的吗。

算了,不想说了,没意思。

总之推荐看《大象席地而坐》。

以上列的片如果没看过,也推荐看。

此文首发于公号“陈哈闲话”:撇开特殊状况,客观地看电影,是对创作者最大的尊重

 3 ) 活在荒原里的人

世界是一片荒原,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句台词,贫瘠而无聊。在我最丧逼的时候看完了进四个小时的导演剪辑版,木讷的坐在电脑前,陷入思考,郁结难解。说起来我也算他们其中的一员,原生家庭的痛和越活越窄的人生路,到头来发现又能怎样呢?有他妈个屁用!可还是想,想挣扎,却不断地被打击是无用而无力的。也想和他们一样去我向往的“满洲里”看看,即便心里明知一潭死水般的生活不会有任何改变。

我看到有些评论说胡波眼界是狭隘而极端的,始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一个沮丧压抑的困境中钻牛角尖,结果把自己给葬送了,换位思考审视自己的观点就会发觉缺乏包容本身也是一种思维的局限。很多原因的确会不断地压缩生活的积极面,一堆破事不断袭来,有的人想开了妥协了,有的人偏要执拗地抗拒着,却没有机会,最终造成无力扭转的局面。胡波为我们展现了生活中非常真实和刺痛的一面,一种原生态般致郁影像的魅力,赤裸裸,没有光彩,没有希望。

死灰一般的基调,末日般的沉重,暗黑孤寂,没有生机,莫名的会被牵引进去。老中青三代像是一群失去了正面情感力量的游魂,徒留愤懑和忧郁。配乐是在最恰当的时候给的一剂强心针,振奋,提神。镜头的设计花了不少心思,角色的跟拍和不同视角的纪录,多个长镜,行云流水,两个人的组合镜头中背景人物的虚化,多线叙事交替行进,彼此产生关联和影响,人是绝对主体,讲究的是状态,剔除干扰。大家殊途同归,最终都成了无路可走的人。

氛围、运镜、叙事手法,容易联想到贝拉·塔尔的长篇巨作《撒旦探戈》,塔尔的深度和层面会显得更广阔和深刻些,这部当然有难掩的青涩和瑕疵,但作为处女作来说还是超出期望太多。假设或如果,未来确确实实有无限可能,能为国产电影增添一笔夺目的精彩,可惜早早的被现实给抹杀掉了。可能也是太理想主义或太完美主义,当我们无力改变环境时,只能融入,发现硬着头皮也无法融入时,要么咬牙切齿的苟活,要么头也不回潇洒的离开。

演员都很棒,彭彭、老爷子…抽烟的章宇太他妈有魅力了,大家的那种麻木和冷漠,积蓄着一种暗流涌动的情绪,偶尔会发泄,当头一棒的狠劲,愤怒的呐喊,最后无所畏惧的开枪,很有冲击力。片中反应了社会的很多面相,原生家庭中不可调和的矛盾和鸿沟,这是几个人的共同点,再分开来看,韦布对应校园欺凌,黄玲对应“非主流师生关系”,老爷子当然就是赡养问题,在牢房一般的养老院里孤独终老应该会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俩同学出于环境的伤痛、偶然性和不稳定因素,加上身处青春期的迷茫和叛逆,将他们推向了生路的边缘和绝境。

记得后面韦布对于诚说他并非有意而是一场意外,一个是坚信同学的无辜造成的误杀,一个是因为女人问题睡了朋友的老婆还眼看他送了命,他们俩导致的后果构成了一种相似性,于诚特别淡然的回了句:“有区别吗?”有意和无意都是一回事,洗不白,也挽回不了什么,结果成了铁一般的事实,任何理由都撼动不了。各自身上都被缠上了一团乱麻,理不顺,剪不断,成了死结,所以想逃,逃离这块是非之地。有点出乎意料的是最后居然是偷手机的同学做了最极端的抗争,联想到了牯岭街。躁动的青春,无处安放的痛和伤。

胡波借角色之口说了很多直白的道理,都他妈的明白,但依旧糟糕。特别是开头的隐喻,现实中有大把的人都是满洲里动物园里被圈禁起来的大象,受限停滞没有自由,一直就坐着,别人用叉戳它也不会动,别人扔吃的也不理,麻木不仁,最后惊现的叫声是反抗还是觉醒?但又能改变什么呢?有些事终究努力了也没用,或许可以得到暂时的缓解,但到头来会发觉结果大同小异,这不是丧不丧的问题,就是残酷而无奈的现实。

之前还和朋友聊起胡波,因为他的决定一时让他名声大噪,这片也被赋予了另一层意义,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想来还是有些讽刺和太过遗憾。但金马的褒奖很值得也很有分量,安叔的拥抱非常动人,最佳影片不单单是对于胡波的肯定,还有力证我们需要这类电影的存在,难能可贵,又不胜唏嘘,同时也是对所有青年电影人的鼓励。

希望这玩意,就像一种虚无飘渺的幻觉,看不见、抓不着、猜不透,如同自我催眠和欺骗,得盲目的相信才能活下去,只不过面对所谓的“真相”,有的人选择了糊涂,有的人选择了清醒。

首发 | 公众号:yuchishangjiu ,欢迎关注!

 4 ) 在井陉这个小县城里,我TMD又能怎么办?

1、在雾霾这么重的一个小县城,井陉(xing)。影片里面的每个人过得都不好。整个影片里没有任何繁华的景象,哪怕火车站(还是石家庄北),都那么破。

2、每个人都在想“我该怎么办?我TMD又能怎么办?”

①韦布:老爸骂他,只能吵架;老爸冤枉他,只能辩解;朋友被欺负了,只能拿棒球,准备反击,却一直没出手过;在走廊上被于帅不停地欺负,只能不断忍耐;学校被拆了,只能问:我们怎么办?于帅失足坠楼,只能跑路;想跑路,只能接受女神的嘲讽;发现女神跟男主任(还TMD是个副的)有一腿,只能贴个纸条“你完了”;发现被朋友欺骗,只能在楼梯间骂两句;买票队伍太长,只能买黄牛的;买了假票,只能粘着他,跟着他走;被骗到悬崖上,只能挨揍;被于城追杀过来,只能坐以待毙;火车票被取消了,只能坐汽车;女神要自己坐一个座位,只能坐女神后面…MD,我能怎么办?

②于城:追女神,被拒。我能怎么办?睡好友的老婆吧。楼下保安欺负人了,只能骂两句;好友返回家中,只能躲在墙角那儿;好友自杀了,只能跑了;好友母亲(这么年轻的阿姨)来处理,只能一遍遍装无辜;弟弟被打,只能全城找凶手(谁TMD让自己是知名小痞子呢);发现副主任在勾引女学生,只能劝那个绿龟学生爷们些;女神不见面,只能去堵;女神饿了,只能请客;饭店起火,只能一边骂一边救啊(我TMD是痞子,又不是坏人);女神不跟自己去满洲里,只能待在地下通道那儿尴尬一会;弟弟废物一个,只能打;老爸不喜欢自己,只能挨揍;被老子踹了,只能老老实实的(毕竟是亲爹);逮住凶手了,只能放他跑;自己被个SB枪击了,人家又不打120,只能自己一边包扎一边装大个儿地调侃…MD,我能怎么办?

③于帅:手机竟然有摄像功能,又被自己发现了这么多秘密,不偷拍岂不是浪费?手机被偷了,发现了小偷,只能威胁;老爸太爆,在家里只能装娘炮;哥哥太横,在学习里必须当小混混;一SB还帮着小偷说话,只能连他一起搞;推了对方一把竟然跌下楼梯…只能死了。MD还要我怎么办?

④跳楼者的母亲(年轻阿姨):儿子莫名其妙就死了,只能仰天长叹:真高啊。

⑤黄玲母亲:被老公抛弃,闺女又青春逆反,自己还要辛辛苦苦地支撑这个家。家里又没个男人,马桶连按钮都不能用,成天漏水;为了卖个药,又成天被男人性骚扰;女儿长得好看,又不省心,成天提心吊胆她在外面怀孕(看看自己当年,不是因为怀了她,会过成现在这个样子么);跟那个副主任的丑闻被曝光——你让我怎么办?我TMD已经无能为力了!

⑤副主任:碰上这么漂亮又家境可怜、喜欢干净又家里肮脏、极度缺乏父爱的女同学,我能不动心么?我TMD即使有了贼心贼胆但不是还没干贼的事么?我不也只是喝了喝咖啡唱了唱歌把她往家里带了带么?你们怎么的就给我偷拍给我发网上了?我TMD还有这么个狮子吼的老婆…我的前途我的家庭都毁了,我连我自己都保护不了了,我还能保护谁?哪个男的面临这种炫烂的诱惑和这么悲惨的境地,会保证不渣?

⑥老大爷:军人出身,一身正气,下场就是没钱,只能有这么一小套房子;女婿没本事又不爷们,架不住女儿喜欢,能跟她们俩反目成仇么?女儿女婿天天絮叨着赶自己走,只能天天要不靠孩子要不靠狗;狗被恶犬咬,只能怒吼;被少年借钱,看少年为自己出气,只能借吧;拿着个没用的破球杆,只能拿着;被于城的小兄弟欺负,女婿既不报警又不下来帮忙,只能打了;养老院那么差,只能带着孩子离家出走了——在这个小县城里,我连个阳台都失去了,能怎么办?

⑦于城纠缠的女神:过得不好,我发发朋友圈装装B行不?你跟我不是一路人,我跟你分手行不行?分手后缠着我不放,我躲着行不行?你TMD去睡了别人老婆,又过来埋怨我,你让我怎么办?

⑧黄玲:这么一个母亲,喝酒骂人不做饭光成天知道卖药(不知是不是假的),连生日都不给我过,天天搞得家里脏兮兮的,我想过得舒服点,有错么?看不上那个踢毽子的小屌丝,何况TMD踢得又不好,还天天缠着我,我能怎么办?喜欢上一个有权有型爱干净的大叔,供我吃让我住还给我买化妆品,我能不动心么?没有父爱,面对这么一个天天负能量的女人,我还有别的选择么?

⑨李凯(那个偷手机的):我尿尿被偷拍了,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小JJ,只能偷手机了;于帅这个王八蛋不好惹,我只能撒谎说没偷了;好朋友因为帮我而跑路了,大家觉得我不仗义,我只能选择告诉他爹妈和报警了;所有人都觉得我怕他们,我只能拿个枪壮胆了;觉得我怂不敢开枪,还上来抢我的枪,我只能干你们一枪了;开枪后你们还看不上我,我只能饮弹自尽了。

还有那个大象——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被你们圈在马戏团里当猴耍,用棍捅,我能怎么办?我只能坐地上不起来,不配合任何人可以吧?操,没想到一坐成名,当网红了。

3、活在这个社会,要处理多少让我们寒心的关系:

父子关系:当爹的没出息,天天拿儿子出气

夫妻关系:一个面对的是当着个副主任就在那儿成天得瑟的男人,一个面对的是又老又泼的亲生老婆

母女关系:在外面光鲜,在家里肮脏(多少女人都是这样)。两个女人在一个屋檐下的歇斯底里,谁不了解谁啊。哪怕母女关系,却连个化妆品都要抢。我过得不好,都是你造成的(彼此抱怨)。一个每天想着“真TMD待够了”,一个每天想着“你TM快滚”。

朋友关系:有多少男的,天天惦记朋友妻?有多少女的,宁愿喜欢上一个坏蛋,也不愿意跟着一个窝囊废?

同学关系:很多行为,都不是发自内心地仗义,而是要让别人觉得自己仗义。你能带把枪 ,我就能拿个棒。要打我帮你,要忍我陪你。

师生关系:青春靓丽活力四射缺乏父爱的女学生和疼爱自己脾气对路有思想有逻辑的不得志大叔,说没发生关系都没人信啊。难道就不能有纯洁的男女爱情了么?

邻居关系:自己家的狗不知道什么德性么?不拴着四处乱跑乱叫,跑丢了又发了疯似的没礼貌地见人就问。狗没教养,人更没教养。狗仗人势,死了活该!

父女关系:女儿再孝顺没用,摊上这么个没良心的女婿。又不能闹翻,女儿的下半辈子,靠的是他,而不是自己。

男女关系:你要去旅游也好,跑路也罢,为什么非要带上我啊?你带着我,到底图了排解你的寂寞,还是图了趁机跟我干个旅炮?你追不上我就是我的错?我TMD跟别人谈个恋爱就成了骚货?跟你上床不骚,跟别人吃个蛋糕唱个歌接个吻就骚了是吧?

4、关于逃离:

没有别的活路了,只能逃离。说逃离又太尴尬,只能跟别人说我出去旅游了。去满洲里看个大象也好,去大理看看苍山洱海也好,去泰国拜拜四面佛也好,去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理由要有人信,口袋能支付得起。

逃离了,这一大堆破事就不用再处理了。气死了的朋友,伤心的阿姨,冷眼的女神,死了的窝囊废,都不用面对了;天天辱骂的父亲,摔下楼梯的恶霸,满街追杀的痞子,跟老师搅在一起的骚货,胆小如鼠又欺骗自己的朋友,都不用面对了;不孝的儿女,老年的孤独,无家可归的尴尬,都不用面对了;满城的风雨,同学的目光,老妈的歇斯底里,都不用面对了。无论去哪儿,哪怕只是荒唐到去遥远的满洲里,看头坐在地上的大象,只要能离开这个雾霾笼罩的井陉小县城,离开这个越来越无法应付的关系和现实,就可以。

5、关于大片幅的沉默和长镜头:

虽然我不懂电影,但我能理解导演的用心。更多的,让我们去沉入其中,剧中人当时在思考什么。面临这个境况,他在苦苦思索着怎么决择。然而,往往他没有更多选择。他只有一个选择,而往往又会导致更糟糕的境遇。

朋友在外面敲门,你躲在墙角,能做什么?害怕,紧张,无奈,无路可逃,一片空白…

看到女神跟男老师去吃甜点了,你站在街上,能做什么?震惊,失望,愤怒,无可奈何…

整个4小时下来,镜头的角度、晃动、虚实、视角,让人感觉压抑、憋闷、不敞亮。这也就是胡波所追求的吧。

6、关于导演的结局:

我从小就见识了各种复杂的关系。老爸天天打,老妈顿顿骂。考得好了老妈骂(又沾沾自喜!),考得差了老爸打。老爸又被爷爷动不动就拿着刀满街追杀。女神宁愿跟小痞子好,也不跟我好。女朋友劈腿的原因竟然是“你太好了,我受不了”。工作后,老板让我担任法人(开心死了),然后欠了一屁股债跑路。第二任劈腿是因为对方用杜蕾斯而我只用杰士邦(好在不是拼多多上买的杰土邦)。

重点是,我从来没想过死。无论谁对你不好,无论社会多么不公平,这个世界上都没有任何原因,可以成为我们结束生命的理由。

王小帅做为一个商人,他有他商人的眼光、判断和理由。他这种口气和态度,估计压迫过不止一个导演。但为什么其他人没事?为什么他还敢这么干?就是他知道这么骂有用,这么骂不会死人。没必要把导演的自杀,都让他一个人背锅。商人,重利轻离别。明天换个导演换个剧,他还是该怎么骂怎么骂。他不会后悔。

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希望了?那就换条路去努力!对社会失望了?离开陉去个大城市比如正定甚至保定行不行?去澳大利亚去柬埔寨去尼泊尔去越南行不行?

7、关于小县城:

其实县城里的很多人,活得比我们想象的快乐。他们没有房贷压力没有车贷压力。没钱的开个帝豪有钱的开个奥迪就已经觉得过得很惬意了。晚上喝个酒撸个串回家看看快手刷刷抖音早早就睡了,反正也没夜生活也没电影可看。早上起来赶个早市吃完饭才7:00不到。骑个小电动车上班还不用堵。除了个别文学爱好者觉得郁郁不得志外,大部分活得很幸福。

幸福感,还是看每个人的心态。井陉现在也没有雾霾了。石家庄的雾霾也在减少了。会越来越好的!

 5 )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之前发的那篇被“当事人”举报了,说我诽谤他,口口声声说是“实名投诉”,但并没有说这位“当事人”是谁。

这篇文章重新再发一遍,把很多“不能说”的内容删除了,下文仅仅是那些“可以说”的内容,目前完整版文章在知乎上还在,但也有可能什么时候就不在了。网址://www.zhihu.com/question/265876648/answer/462522341


2017年10月12日,年仅29岁的胡波导演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无法得知胡波自缢的原因,但种种线索都指向了……(此处省略700字)

毫不意外的,仍然有不少网友认为悲剧源于胡波太脆弱。网友说:

“胡波所面对的,不过是工作的正常压力。”

“如果胡波坚持多活几年,多攒点工作经验就会明白,这些都很正常。”

“其实他所承受工作上的压力也是很多人的日常。”

“脾气挺大,能力大不大?这人有才华不假,情商不高。”

胡波都已经去世了,还有人不放过他,还要化身为人生导师,假装自己在丛林法则中如鱼得水,站在制高点上以上帝视角指点江山,“教育”胡波该怎么做,“指点”胡波的人生,实在是可笑。

但我一想到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都有人说“你不应该那样拍,应该这样拍”,库布里克的电影都有人说“节奏太慢了,节奏拍快一点会更好”,侯孝贤的电影都有人说“太多废戏了,我可以剪得更好”,甚至对于比尔·盖茨、乔布斯、李嘉诚这样的成功人士、业界精英都有网友说他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对于有网友认为胡波太脆弱、自己比胡波强的现象,我就不感到很奇怪了。

的确每个人都有评价任何事物的权利,但一个业余人士去“指点”专业人士,自己都过得不好,还去别人面前当人生导师,说他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是不是太自以为是了?

胡波明明是被【此处省略】一步步逼得走上绝路,人们不去指责施害者,却去指责受害者。

胡波已经去世,我们不知道他对生前、生后发生的事情有什么看法,但他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都拍进了《大象席地而坐》。

他想说的,都在电影里了。

人们听说满洲里动物园有一头大象,它整天就坐在那儿,可能有人老是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那儿。有人要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

于是,少年韦布(彭昱畅 饰)、少女黄玲(王玉雯 饰),以及一位大爷相约去满洲里看大象。

韦布是一位中学生,眼看校霸于帅怀疑李凯偷了他手机,于是韦布帮李凯出头,却不小心把于帅推下了楼。

韦布是出于好心,但到头来却成了众矢之的,谁也不愿意帮他。

李凯转身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韦布的父母,还义正言辞的对韦布说自己是在帮他。

事实证明李凯的确偷了于帅的手机,他却撒谎说他没偷。假如他不撒谎,韦布就不会和于帅发生争执。但李凯非但不感谢韦布,反而说:你搞砸了。我什么都不怕,没有你我也不会怕谁。

这和路人好心扶老太太,老太太却反咬一口说是他把自己推倒的有什么区别?

我想起了《硬汉》中,老三(刘烨 饰)眼看黄牛卖别人假票还想打人,于是出手相助把黄牛打了一顿,但自己也被小刀划伤。

老三帮了受害者,然而警察问起受害者的时候,他却说:我刚刚才过来,我啥都没看见。

孙俪曾经资助贫困学生上大学,这位学生进入大学后变本加厉,对孙俪索要生活费的次数越来越多,导致孙俪停止了对他的资助。

然而,他却反过来骂孙俪,还在网上各种诽谤孙俪。

《我不是药神》票房突破6亿的时候,片方宣布捐赠白血病机构380万元,并且票房每增加一亿就追加30万元。

然而不少网友嫌他们捐得少:赚一亿连百分之一都拿不出?

正如网友说的:他们哪怕是一分钱不捐都没错,捐了300万反而还错了?

我们何尝没有这样的经历,帮朋友出头,完事之后他就认怂了,说他根本没有要你帮他,是你自己要帮他的。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好心好意帮他反过来却错了。

事前口口声声说:“你大胆的去做,遇到困难我们会帮你的。”事后立马改口:“你怎么这么鲁莽呢,怎么这么不小心呢,你能不能顾全大局,能不能不要成为大家的累赘?”

面对同学的冷漠和无情,韦布绝望了。他什么都做不了,也无法改变同学的想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满洲里看大象。

黄玲也有着和韦布类似的经历。

她喜欢上了学校副主任,却没想到喜欢上了一个魔鬼。

副主任有老婆也有孩子,他告诉黄玲自己已经离婚了,事实上只是骗她而已。他婚内出轨,出轨的对象还是自己的学生。然而他和黄玲的师生恋曝光后,他却把责任推给黄玲:你把我毁了,我去不了新学校了。

副主任的老婆也对黄玲说:这个小孬货啊,才十七就这么大的本事。

即便是黄玲亲生母亲也说:我每天工作那么忙,你在干什么?你就写点没用的破作业。这都不是因为我,你只能这样。

黄玲身为一名受害者,却受到了所有人的指责。

感觉就像是女性被性侵了,网友说她自己要穿那么少;空姐被杀害了,网友说她不关心社会新闻;演员被潜规则了,网友说她不想被潜规则干嘛要做演员;学生被猥亵了,网友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有人被歹徒杀了,网友说你怎么不练练武术……永远都是受害者的错。

看来,每个人都要内心强大,要多穿点,要练武术,要关心社会新闻……你必须十全十美,不能有任何缺点,否则你遇害了就会有人来指责你,说你有这样一个缺点,活该被害。

狼吃羊,和羊有没有毛无关。

坏蛋害人,也和受害者内心强不强大、穿得多不多、关不关注社会新闻、是不是演员、练没练过武术无关。

人们总是轻易原谅施害者,却去指责受害者。

人们总是对施害者太宽容,却对受害者太苛刻。

正如胡波遭到【此处省略】的伤害,人们不去指责施害者,却说受害者太脆弱、情商太低。

胡波在《牛蛙》中写道:

【此处省略】

他辛辛苦苦花了一整年才完成的电影,却【此处省略】,这换做是谁都会崩溃吧,和他脆不脆弱、内心强不强大有关系吗?

韦布是如此,黄玲是如此,大爷也是如此。

大爷的儿子、媳妇嫌弃他了,就以各种理由要把大爷赶出原本就属于大爷的房子。

大爷的狗被咬死了,他去向狗的主人讨要说法,主人却认定大爷是想讹诈他。

媳妇不帮助大爷,反而说:狗死了也是好事,这样你就可以安心去养老院了。

大爷遭到小混混的欺负,儿子不出手相助,竟然站在一边旁观,甚至报警都不敢。

太冷漠,太自私,太无情。

于城(章宇 饰)也是终其一生都在逃避。

他睡了朋友的老婆,导致朋友跳楼自杀,却把责任推卸给朋友和朋友老婆:他跳楼不是因为我,他过得很惨,因为你非要买这套房子,他每个月只有两三千,两三千能干嘛?只能跳楼。

甚至,他还怪拒绝了她的女生。他的逻辑是,女生拒绝了他,所以他去睡了朋友老婆,所以朋友跳楼了。如果女生不拒绝他,他就不会去睡朋友老婆,朋友也就不会跳楼。实在是荒唐。

他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于城和韦布、黄玲、大爷是一类人,他们心灰意冷,麻木不仁。不同之处在于,韦布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黄玲是师生恋的受害者,大爷是诽谤诬陷的受害者,他们都是受害者,而于城是施害者。韦布、黄玲、大爷都是受到了本不应该受到的伤害,而于城是在推卸责任。

相比之下,于城更像李凯、副主任、狗主人、儿媳。

李凯不感谢韦布反而觉得他是累赘,副主任在师生恋曝光后只在乎自己的前途,狗主人认为大爷在讹诈他,大爷的儿媳只在乎自己的居住环境可以清静些,于城把错误归咎于他人……《大象席地而坐》中,大部分人都冷漠、无情、自私、利己,丝毫没有人情味。

这与现实生活如出一辙,【此处省略】只在乎自己,却否定了导演的思想和理念。甚至很多网友站在【此处省略】这边,认为他们毕竟是领导,员工就应该服从领导的命令,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

脆弱,并不是胡波自缢的主要原因,而是人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只在乎自己的现状让他绝望。

如果【此处省略】不过度的追求利益,而是考虑一下导演的感受;网友不过度的站在资本这一边,而是怀有一丝怜悯心和同情心,这个世界是不是会不一样?

大部分电影都是讲述主角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从而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大象席地而坐》则是反其道而行之,整部电影都很“丧”。

主角们无法改变现状,也无法战胜挫折,所以只能去满洲里看大象。

大爷对韦布说:你能去任何地方,到了就发现,没什么不一样。你留在这里才能解决问题。

这是我最喜欢的片段之一。大爷饱经风霜,经验丰富,他教育韦布面对问题,但最后他自己也选择了逃避,和韦布、黄玲一同前往满洲里看大象。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你明知道应该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但还是会贪玩;

你明知道吃炸鸡喝可乐会长胖,但你还是会嘴馋;

你明知道面对困难应该努力克服,但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想要逃避;

你可以指点他人的生活,但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也同样会处理不好。

乐观是一种活法,丧也是一种活法。没有高下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的权利。

乐观固然有益,但丧也不应该被指责。一个人只要不犯法,就不应该被网友指指点点。

胡波当然知道应该坚强,应该内心强大;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知道忍一时风平浪静;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知道苦尽甘来,雨过天晴……但他早已看透了这一切,他不想玩了。

他想活着就活着,不想活了就与世界挥手告别,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么潇洒。

去满洲里看大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抱怨解决不了问题,逃避也解决不了问题。

我知道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但我不想解决问题,我只想抱怨。

我知道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但我不想解决问题,我只想逃避。

即便是张艺谋、冯小刚这样的导演,一旦创作受到资本的干涉就会严重影响影片质量。胡波的电影经历那么多风浪还能完成度很高,已经非常不错了。

我们无法想象,假如【此处省略】多给胡波一些自由和空间,电影是不是会更好。可惜,我们永远也等不到那一天了

 6 ) 操他妈的生活,操

本文首发于:三号厅检票员工

作者:检票小哥

写在前面

今天的标题是我看《大象席地而坐》时在心里默念了好几次的话。

老实说,《大象席地而坐》这篇影评文从我来FIRST青年电影展的第一天就在脑子里转了,我给他预设过无数个标题。

可这些标题却又都在那四小时的放映里被炸成了一个又一个狗屁。

最后就只剩下今天标题里的这一句垃圾话,不停的在我大脑的沟回壑里,撒泼打滚。

《大象席地而坐》的导演叫胡波

如果有关心中国电影的朋友应该知道,因为一些事情他已经走了,自杀。

这是他的处女作,同时也是遗作。

我去年的时候见过胡波。

是在FIRST青年电影展当志愿者的时候,恰巧被安排去跟了训练营,胡波是学员之一。

因为普通志愿者身份,加上工作list要求我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导师贝拉塔尔身上,所以哪怕到影展闭幕,我和每个学员都谈不上有什么交际,甚至交谈。

胡波也不例外,要说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我对他的印象更深一些。

松松垮垮的短裤,一双人字拖鞋,一头长发被扎成了一个小马揪,不怎么说话,鬓角的头发也总是被西宁的妖风吹得飘来飘去。

“这哥们真像个艺术家”

这话好像有些给他贴标签的意思,但第一回见到他,这个念头就是直愣愣的跳出来了。

再后来就是去西宁郊区勘景的那辆大巴上。

我拿了个小板凳坐在过道上,两边都坐满了学员,大家都被西宁突如其来的高温折腾的有些吃力,胡波坐在靠窗的地方托着头盯着路边不断后移的枯树。

我递了防晒霜给了后排的几个学员,只有胡波没要,说了声不用后就又把头别回窗外了。

枯树没了,他开始看路灯。

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我突然觉得这个扎辫子的哥们,挺不一样的。

我还记得去年老爷子给的训练营拍摄命题是“午餐晚餐”。

当所有人都在用现实主义去对准极致日常的时候。

胡波却拍了一出超现实的末日食人,没想到贝拉塔尔特别喜欢,在课上还夸了几次。

大意是说,他未来会很棒。

但是谁也没想到,未来还没等来,仅仅是几个月后,等来了胡波的死讯。

他到底为什么自杀,再去追索其实已经显得有些无意义。

特别是在他给我们留下的这部电影面世之后,如果我们再去执着于那些截图和所谓真相,是不是显得有些无知?

所以,就这样吧。

我们抛开所有阴谋阳谋,仅仅就是席地而坐,聊聊他的电影就好。

《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很长,四个小时。

相对应的,作为支撑,里面的叙事自然很难作简。

四个故事,四条线,并进,交织,散开,再聚拢。

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主角,四个主要人物相互串联,四场人间悲喜互相映射。

“于城”

故事发生在冬天,一座河北小城,井陉县。

这是个真实的地方,真实到你用输入法就可以直接把它打出来,像是这个魔幻现实故事里的一个现实主义托底。

故事开场是一段有些怪诞的独白。

“满洲里马戏团有一只大象,它他妈就子一直坐在那,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那,很多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有时候也有人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

在讲这话的人叫于城,是个混子,他身上正在发生一场惊悚的偷情游戏。

偷的是兄弟的女人,现在他正躲在房间的角落里,什么表情也没有,好像本来就在等待突然提前回家的兄弟发现自己。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压垮那个男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推门进来的一分钟里,没有争吵,没有拳脚,于城只是眼睁睁的看着他走向窗口,然后纵身一跃。

八楼,当场毙命。

于城本来想出去躲躲的,但电话响了,里面传来了母亲尖利的咒骂,“你个不要脸的东西,你弟弟被人推下楼梯,成了重伤你不管吗?”

“操”

于城突然不知道是该躲还是该迎头上了。

抬头,窗外依旧雾蒙蒙的,他都快想不起这座城市已经多久没有出现阳光了。

而整个故事也随着这个纵身一跃开始疯狂下坠。

“韦布”

韦布一直觉得这座城市快死了,奄奄一息,人们带着口罩和围脖在街上匆匆赶路,一个着急又傲慢的妇女在到处向路人询问有没有看见自己的狗,却不见谁抬头搭理。

今天和之前的每一次都一样,韦布被暴戾的父亲赶出了家门,在父亲的眼里,韦布“和门口的垃圾桶一样恶心”,这他都早就习惯了,“也许他没说错呢?”

毕竟连他的教导主任都说,“你们这群人在全市最烂的高中,别做梦了,你们毕业后会有一半的人去市场卖烤串。”

但今天韦布不想去想这些,因为他好像杀人了。

这件事本来和韦布没关系,不过就是好友被校霸怀疑偷了手机,韦布知道他没偷,便答应帮他站台壮胆。

好像所有的不小心都发生在胆战心惊之后,校霸在和韦布的推搡中不小心从楼梯上掉了下去,后脑坐地,一地的血。

“快跑”

这是韦布脑子里的第一反应,也是唯一的念头,

他知道校霸有个混子哥哥,不会放过他的,况且在这座小城里,弄死一个人不算什么大事。

可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哪,只是突然想到了满洲里的那只大象。

“哦,那就去看看吧”

但在离开之前,韦布想再见一面黄玲。

“黄玲”

黄玲知道韦布喜欢她,但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韦布。

她觉得自己很恶心,这个词每天都会出现在她妈妈的嘴里,同时出现的还会有婊子之类的近义词。

黄玲的妈妈从爸爸走后就得了躁郁症,每天都要对着黄玲大骂一遍,有时候仅仅是因为黄玲把她买的蛋糕弄花了。

大概也是因为父亲的抛弃,黄玲喜欢比自己大的男人,比如那个和自己暧昧了很久的教导副主任,尽管他已婚。

“老人”

老人其实已经都快记不起今年自己多大了,也记不清自己睡在阳台有几年了。

家里房子很小,高企的房价让他和儿子的一家三口一直龟缩在同一个屋檐下。

但最近情况开始起了些变化,儿子说的很含蓄,但老人大概听得懂,孙女要上学了,他们想把这件老房子卖了,给孩子买个学区房,然后把自己送去养老院。

他不想去养老院,却也想不出自己有什么底气去拒绝。

只得胡乱扯了一句“养老院不能养狗,去了我的狗怎么办?”

狗,成了他在这个家最后的尊严。

这是这座小城里四个人的境况,却也只是个开始。

在接下来的200分钟里,每个人都像是在等待一个撑不下去的点,一个对别人动手,或者对自己动手的导火线。

也许那个点只是一件小事,但也是尖刀离心脏的最后一厘米。

韦布知道了手机真的是他朋友偷的,他背叛了他,连正义都不属于他了,什么都没有了。

黄玲被校霸拍下了和副主任在ktv约会的视频,手机被偷后,视频也被传到了学校的每一个群里,一切都完了。

老人的狗被那个妇女走丢的狗咬死了,他在这个家继续留下去的理由没有了。

每个人都像是一个弹簧,在这四个小时里,一点一点的被压到无法喘息。

胡波没有让他们四个见到的阳光,也拒绝在这四个小时里出现阳光。

甚至为了制造疏离和陌生,他们把整部片子的背景和次要人物大量虚焦,让每一次对话都变的不可调和,每一份关系都显得不堪一击。

到这里为止。

《大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主观上的“丧”,而是扩展到了对整个社会环境,人与人关系的不信任。

里面被塞满了泼妇,混蛋,狗逼,数不尽的压抑和冷漠,你能在电影的每一分钟感受到近乎锁喉的绝望和失语。

但弹簧始终是弹簧,在电影第200分钟的时候,四个人开始了对一切的反弹,压抑有多猛烈,反弹就有多剧烈。

子弹,咒骂,暴力,欺骗。

每个人都迎来了专属于自己的那个发泄词。

电影也开始了一场近半个小时的大爆发。

你仿佛在这半个小时里真的听到了一声接一声的象鸣,在枪响中,在脏话里,在两记闷棍,一场欺骗里肆意鸣叫。

但电影的高明却远远不止于此。

即使这200分钟已经让故事成了一团布满利刺的乱棘,但胡波依旧想要用最血淋淋的方式去理顺他们。

所以,四个故事也在最后30分钟走向聚拢,剩下来的三个人结伴踏上去满洲里看大象的车。

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这不是一种强制和解,也不是对悲观的放任,而是在扒开生活的骨质肌理,看见真相后,让主角们继续背负着活下去,走下去。

用这样一种罗曼.罗兰式的英雄主义,去消解掉前200分钟的下坠。

我们总会发现,猴子笼根本就没有猴子,满洲里也没有大象。

我们无力改变太多东西,我们看着那样的天,喝着那样的水,扎着那样的疫苗。

我们看不见星星,就像我们不被允许拥有理想主义那样。

我们无法看到我们想看的,无法说出我们想说的。

我们被误会,被忽略,被钳制。

我们阻挡不了楼房在轰鸣中倒塌,又在恶臭中建起。

我们阻挡不了远方的藏羚羊被杀,丹顶鹤被击落。

我们什么都做不了,甚至不知道该去责怪谁把眼前的一切都变成了脓疮。

我们只能呕吐,不停的呕吐。

最后

可是,尽管这样。

我们不还是得一边假装热爱,一边继续活下去,对吧?

生活,操

 短评

这电影不行。导演过于自恋:所有的角色其实是同一个人,就是导演自己。不管角色年龄职业经历性格心性,说话办事一个调调。都因他缺乏阅历所致。他戾气太重:所有的角色在面对任何问题时,全部在发泄情绪,没有一个人是去解决问题的。如果全世界都欠你的,可能因为你是中二吧。在表现方法上,他表达的东西就那么点儿,浅薄得很,观众一眼就明白了。完全用不着这么冗长,浪费大家时间。人品不知,作品真不行。违心叫好,才是对艺术和对他的不尊重。

7分钟前
  • 呕吐的女尸
  • 很差

因为导演去世了,所有人就把焦点放在导演身上,忽视了作品本身,部分观众熬了四个小时可算看完了电影,开始大笔一挥批判导演心理阴暗目光狭隘,甚至说他卑鄙无知,“这个国家的人怎么都这样邪恶?”这句话还真说对了。部分观众太把自己当个人了,站在上帝视角指责导演抗压能力差,作品呈现的三观太狭隘,所有人必须热爱这个世界吗?所有人都必须乐观吗?凭什么呢?他拍电影就是一次彻底的释放自我,不可以随心所欲一点吗,因为这就是他眼里的世界,他拍下来给我们看,然后你双手叉腰开始喊:世界才不是这样的!生活处处充满希望!有什么用呢?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也不一定要每个人都理解。你的世界是彩色的那是你的荣幸,以此来指责嘲笑黑白世界里的人,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11分钟前
  • 卟咚
  • 推荐

4.5 如果粗暴地想象,可以把这个脱胎换骨的彭昱畅,看作是胡波的“代言人”,去见“看不见的大象”。《大象席地而坐》在彻底寒凉的绝望中,显露出导演本人的愤怒和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丝温存。他那惊艳绝伦的镜头调度与叙事上的才华,被一股子“社会即暴力”般麻木的笃定,使劲拖着向前走,没有尽头、也不见后路。其实,哪怕“生”没有意义,寻找意义的路径也不该被封堵、丢弃。活着不是一个关于撑不撑得下去的幻觉,它也不会在哪个时刻或不同的地方就会变得有多不一样——即便是痛苦,也只能被“生”所感受到。哪怕是陷入绝境的人,出路也永远会有的。自由赋予处境意义,而非处境决定人的选择。这是这部电影想说的,但很可惜,胡波最终还是选择了死亡。不要让自我被这个社会的暴力所埋葬。能活住这样一个念头,便足够了。

16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你听过人类这种丑恶的东西吗,所以他们才要编造一个大象的故事;你见过人间这个丑陋的地方吗,所以胡波才要消失变成一只大象;你经历过人生这件丑诞的事情吗,所以孤独的人才都要去满州里看那头动物园的大象。可是火车都开走了,我们发现自己还被留在原地。

19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即便是张艺谋、冯小刚这样的导演,一旦创作受到资本的干涉就会严重影响影片质量。胡波的电影经历那么多风浪还能完成度很高,已经非常不错了。我们无法想象,假如制片人、监制多给胡波一些自由和空间,电影是不是会更好。可惜,我们永远也等不到那一天了。PS:11月17日,《大象席地而坐》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这应该是对当初不看好导演和这部电影的人们最有力的回击。

21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四个人终究在坐着的大象身上求得了解脱,可惜在比电影更残酷的现实世界里,胡波却没有。影片摒弃了一切主流,工业,取悦的表达,在作者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片作品里,进行了一次极端,彻底,自我的释放。尽管外表粗糙,戏剧结构、场面调度、演员掌控都颇为出色。//FIRST二刷补充:后期补完后观感提升很多,不再因为技术瑕疵偶尔出戏,没有一分钟多余。一刷看故事,二刷看视听语言,胡波力求每场戏一镜到底,剥离出主体,配角都是失焦的,但画外音画表现空间又很丰富。章宇和彭昱畅太好。其实几个主人公都在问为什么,人怎样看待自己的痛苦处境,到底什么因造就了什么果。坐着的大象真的很有看头吗?出路到底在哪里?可惜胡波也无法作答。结尾黑夜里那束天堂一样的光、基督赞美诗,大概就是无解之解吧。这是一场梦,谢谢你,胡波

2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说句气话:死的怎么不是王小帅啊!

27分钟前
  • j
  • 力荐

香港艺术中心的空调冷的我骨头缝疼,尽管如此,我还是睡过去了3次。对不起了导演,不好看就是不好看。我觉得自己这四个小时应该去爬太平山。

31分钟前
  • 邢早早
  • 较差

在UCCA看完大象席地而坐,回到家里,吃了个饭,昏昏沉沉睡到现在,感觉昨天的一切就像一整个梦一样。胡波这四个小时,太纯了,几乎没有什么污染,除了最大限度的影像,其他都是最低限度,事实上我连丧也没感觉到,关于生活,关于生命,人与人的关系,明明就是这样的,全都是大实话,生无可恋是一种恰当的态度。也正因如此,结尾那些踢毽子的人,难道不让人感动吗?他们是多努力地在无可避免的黑暗中,寻求一丝若有若无的联系啊。

32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远算不上完美的作品,无论是粗糙的混音还是略显稚嫩的台词,但调度与运镜实在是太出彩了。这几年不少国内独立制作都喜欢去塑造这种一片死灰、丧到极点的环境,这部片无疑是最成功的

34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这个故事太真实了,就是我身边发生过或在我成长过程里看到过的,电影中的那些事件对峙、心理对峙,没有生活经验和内心思考过的人是做不出这样的电影的。大量的长镜头、跟拍,镜头虚实结合,在物理上它们不是景深镜头,可它们在叙事层面上却是极有深度的。导演原本有机会成为华语电影最有影响力的导演。

35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力荐

以为爱犬不会伤人,却在四处狂吠;相信朋友不会撒谎,却是真的窃贼。无法用水灭火,不能肉身挡枪,钻不出笼子觅食,跳不下高楼殉道。韦布捡起一枚毽子,于城抖落一身烟灰,黄玲背上一包风雪,老王扛起一根球杆,从肮脏的世界出发。于是满洲里多了一只坐着的大象,再没人拿叉子去扎它,它也再无法站起。

38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9分钟前
  • 东林君
  • 力荐

结尾剧作和台词都露了馅,陷入一种偏执的无路可走,但这个死胡同其实是假的,是作者自己给自己按上去的,他当然知道出路或许是可能的,但他不相信,不相信事情和人是会变的,他更愿意相信那个死胡同,那个速朽的永恒。无论是电影还是真实生活。

41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一股原始生猛的影像力量。

4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华语电影的确很多年没有出现这样单纯展示愤怒与绝望情绪的电影了,这在很多过来人眼中的确还是一个稍显幼稚的表达。但对生活不满,纯粹骂街式的态度是青年人绝对必要的一个阶段。集体性理中客式的青年状态对于一个民族来讲甚至是恐怖的。

45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有很多喜欢的地方,但更多的是遗憾。遗憾导演没有再抵御这个世界的严寒更久一些。若他活下去,可能就不会这么狭隘,不会把经验和常识不足当作外界加诸的苦难,把故作深沉当作青春姿态,也不会把父母和成年人都当作敌人。他再也没机会理解挣扎熬过去是什么感觉,是更苦涩,还是更宽广。

48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你总是不高兴,跟个诗人似的。

51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别拍电影,别当作家,学个绘画,或者音乐,哪怕跳跳舞也行。——胡波。

56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社会问题的根源都是家庭问题,父母如此,子女便如此。家庭如此,社会便如此。鲁迅早就说过: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关于胡波的死,我觉得是看透了,他用他的电影和自杀回答了加缪所说的哲学的根本问题:生活不值得经历!

58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