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手无情

HD中字

主演:罗烈,姜大卫,陈星,谷峰,李菁,张佩山,房勉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国语年份:196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铁手无情 剧照 NO.1铁手无情 剧照 NO.2铁手无情 剧照 NO.3铁手无情 剧照 NO.4铁手无情 剧照 NO.5铁手无情 剧照 NO.6铁手无情 剧照 NO.13铁手无情 剧照 NO.14铁手无情 剧照 NO.15铁手无情 剧照 NO.16铁手无情 剧照 NO.17铁手无情 剧照 NO.18铁手无情 剧照 NO.19铁手无情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张彻好戏,倪匡给劲,谷峰出彩,武器有趣。

张彻。

张彻早年的戏都有保证,只目前看的,部部不差,《边城三侠》、《飞刀手》和《铁血无情》,更不提《独臂刀》、《大刺客》和《金燕子》,《保镖》和《游侠儿》也是青春快活,拍得爽利。中后期虽偶有佳作,但也太多胡乱凑戏,晚期不提,基本上是英雄迟暮死不甘心的态势。

张彻拍打斗,虽有唐佳和刘家良,但多是空场子里来套招,你一拳我一脚,招式繁复,看多也烦,不利用环境,缺少变化,“导演感”不够。

《铁手无情》则不同,打斗戏但凡用点儿心思,出来还是不差的,像罗烈和陈星芦苇丛中一段打,充分利用了遮蔽,拍出伏击感,尤其喜人的是,交战双方眼部大特写的镜头,大拍大汗淋漓,张彻居然在棚内拍出环境,渲染炎热,制造紧张气氛,并以镜头剪辑和音乐辅助,简直惊到。当然了,如果芦苇中再有风,用来拍埋伏和变化,再多点大俯拍的全景交代和局部交火的剪辑,就更好了,但不必强求,做到这样已然是意外之喜了。

马车骗局一场,则玩起了智斗,又有变化,可惜未有细节处的铺垫,戏就显得不够连贯,比方罗烈看穿张佩山的骗局,若加一两个观察到破绽桥段,那戏就顺畅许多。雨夜混战拍得潦草,但思路与芦苇战相似,都是在打斗的场景和环境上做文章。罗烈和房勉途中相遇一场戏,语含机锋,戏味最足。

浴血战死的必备戏演了两出儿,第一场是郑雷,开打前与房勉你来我往的套话,最有江湖味道,而打斗也不潦草,从客栈战到房外雨中,持双刀困兽犹斗,大开大合,拍得有气势。郑雷的气质有种迂腐的忠良正气,最适合拍这样的戏,《刺马》中陈观泰草坡被围杀的戏,与郑雷比,剧力有余,气度不足,总有种山贼内斗小打小闹的感觉。

第二场是姜大卫在客栈单挑众贼,张彻再有变化,近景拍打斗,剪得也快,拍出混乱和惊险感,姜大卫睁眼而亡定格,张彻惊喜给得有点过头,简直叫人不适了。

故事的主线是罗烈与四恶人斗智斗勇斗狠,辅线是房勉的盲女儿,终于交汇到一处,终极大战剧力很强。罗烈未在不知情的女儿面前戳穿房勉,真是妙笔。早年邵氏的武侠片,正派与反派除了身份,简直难以区分,形式逻辑都是一样的,暴力为王。房勉行事虽恶,但对女儿的温情将他刻画的丰富立体,罗烈武功高超,行事严谨,又在终结大战前给于对手身为父亲的尊重。但是房勉杀害了铁二郎,罗烈职责和仇恨,都使他不得不下杀手,最末一番打,双方都有精神层面上的升级,显得意义非凡。

张彻拍终极战,注意拍出双方都是使命使然,罗烈和房勉腹部都带伤,一个镜头由罗的腹部摇下,拍血染草地,再摇起来接的却是房的腹部伤情严重,这个对战双方的量级都被抬高了,先前复杂的套招被舍弃,只拍两个伤兵的惨斗,草地腾起的雾气适时地加重了效果。

剧情不狗血,打斗又精心,时不时地有点意外惊喜,《铁手无情》,是张彻的好戏。

倪匡。

比张彻拍得好更意外的是,倪匡的剧本居然也给劲,正角爱上反派大BOSS的女儿这样的烂桥段,给他写出一点新意,反派房勉系抢劫团伙头目,残酷无情,每次抢劫都杀人全家,但对盲眼的女儿李菁,却是一派温情,加之身患肺病,时不时地咳他两下,将父女情深和江湖杀戮交织一起,剧力很强。

只有李菁面带桃花,孤苦自语:“爹,你要早点回来,我一个人,实在太冷清了。”才露出一点倪匡样儿,不续上这条狗尾,满足不了顺手胡写的瘾啊。

罗烈和谷峰。

罗烈真是百搭,正派小生也做得,反派莽汉也做得,但外形和气质限制,都是及格而已,铁二郎姜大卫板着脸做戏,也无神采。倒是谷峰在几个反派中惹眼,被罗烈抓住,从慌乱到镇定,都是眼神戏,有些人生而为戏精,扮莽汉都能演出内在里五个层次,是没办法的。

袁和平和王钟。

罗烈追击三恶人,李不乐布置了几个小喽啰在路上伏击,布局暗算罗烈。交手无他,没几下,罗烈一脚踩住一个,挥剑在脖颈控制住另一个,斥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被踩住的人颇有演技,结巴道,原来是铁大人,我们可得,得救了。此人瘦长脸儿,眼大鼻阔,后来得了个诨名儿,叫做袁大眼。另一位则局促许多,紧张得面部都扭曲了,反倒合了剧情,而且细致看其实是个清秀小哥儿,这一位叫做王钟。

武器。

张彻片的武器向来有趣,同是暗器,谷峰的雁形标虽造型别致,但留名留姓,成了罗烈的重要侦破线索。房勉的链子枪则有链子系住枪头,射出又能收回,丝毫不留痕迹。终极战罗烈用一个木头叉棍,正好缠住链子枪,与对方斗力,罗烈是壮年,反派是老者,自然打得赢。

最有意思的是张佩山的武器,张的角色唤作金算子李不乐,武器是个金珠子算盘,去掉一边可将珠子做暗器发射用,珠子射尽,算盘剩余三边连接处一折,又成了三节棍,与铁手的心腹混战,三节棍的一支又能弹出匕首,成功反败为胜。

 2 ) 难得这么认真的张彻

在对于细节的注意上,《铁手无情》和张彻的其他作品相比,尤其是后期,是十分难得的。

被劫的宫百万家在东光。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在沧州南。所以劫匪行动后直奔沧州是很合理的。而沧州一直有习武的传统,巨盗也多。比如《连环套》里窦尔墩的原型就是附近的献县人。

谷峰弹的琵琶是十几品凤尾头的式样,比较典型的明清琵琶,而不是现代常见的二十几品如意头。谷峰应该是不会弹琵琶的,他的动作和音乐也配不上,但却确实是在认真模仿弹挑和扫弦的指法。

指认陈星的鸽子不是凭空拿出来的,之前就给过镜头留伏笔。当然信鸽能准确飞到一个罗烈路过的西瓜摊似乎也不太说得通。

张佩山大战一场之后向房勉报告时,特地说已经把暗器都收回来,并检查过没有留下活口。这就比较圆满地解释了为什么他手里的金算盘又已经填满算珠了。

午马的酒肆里的几场官匪试探很有张力,逻辑也很通顺。这里不再赘述了。八百两黄金放在民国就是八十根大黄鱼,二、三十公斤,也是一名悍匪会选择随身携带的合理重量。顺便说一句,午马年轻时有点像程之,戏路也像。

罗烈能能偶遇李菁,是因为姜大卫乱战中把他扶上了房勉的马。老马识途就把叙事结构的必须变成了逻辑的必然,这样的匠心对于张彻来说是比较罕见的。

当然,大写意、不拘小节也是一种导演的风格,原则上并无优劣之说。只是这一部作品对于张导而言有些别具一格而已。

 3 ) 温瑞安的四大名捕就是源自于这部电影

时间:铁手无情 上映于1969年
      四大名捕的第一个故事追杀发表于1970年。小说里已经提到了铁手无情的名字。

芦苇丛的电影画面被直接应用于1982年的四大名捕故事:碎梦刀开头。比较一下情境、情节的设计,小说和电影是非常相似的。

 4 ) 铁手无情

芦苇荡厮杀 开头是一段琵琶独奏,好指法,镜头一切,原来是谷峰,还双眼迷离陶醉其中。光这琵琶声就透着股杀气。接着还是声音元素,货郎的拨浪鼓声音如此摄人心魄,由远及近,每一次声响就是离战斗又近了一部,不由令人心跳加速。 交代几句就是一场厮杀,有2-3分钟都是两个人在芦苇荡里互相躲藏,两个人眼部的大特写以及汗津津的脸庞,加上背景音乐也是一惊一乍,气氛紧张之极。 一只虫子打破了僵局,罗烈一个虎跃腾起,不过这时出现了琵琶,有琵琶就有弹奏之人,谷峰出现了,这是二对一。陈星与罗烈交手几个回合就被拿下,谷峰自知不是对手,只有暗下杀手,杀了陈星。罗烈追到,谷峰抱着琵琶一脸无辜样,这个眼神真是绝了。 一场厮杀,格斗只有几秒的时间,但拍的惊心动魄,可惜后来张彻就和这种风格告别了。

 5 ) 南方,夏日,蝉鸣|铁手无情, 一部过渡时期的古早武打片

看过温瑞安小说的人,一定听说过四大名捕中的铁手、无情。

看过吴宇森《喋血双雄》的人,一定会记得其中,盲女,杀手,警察的经典三角恋。

而这些,都是邵氏老片《铁手无情》对其后武侠小说、武打片的影响。

邵氏老片《铁手无情》上映于1969年,而温瑞安的武侠小说碎梦刀1970年就出现了铁手和无情的名字,甚至连开头的场景都很像,炎炎夏日,蝉鸣,西瓜,满头大汗的捕快,紧张的追捕场景,血腥的芦苇丛。

不过电影讲的故事和温瑞安的小说完全不一样,电影《铁手无情》讲述的是名捕铁无情追沧州四大强盗的故事,电影的故事可以说被张彻的弟子吴宇森发挥到极致,吴宇森完成度最高&最完美的电影《喋血双雄》的故事,倒是和《铁手无情》的剧情非常之像,前者核心人物三角是周润发饰演的杀手、李修贤饰演的警察,叶倩文饰演的盲女,而后者则是罗烈饰演的捕快、房勉饰演的强盗、李菁饰演的盲女构成的人物三角。熟悉邵氏电影的朋友可能还看过另外一部电影,桂治洪的《万人斩》,人物关系也是类似的。这说明《铁手无情》中的人物三角关系为后世港片启发了一类非常经典的范式,最后被张彻的弟子吴宇森发挥到了极致,几乎达到了华语动作片最高的完成度。

《铁手无情》是一部充满了南方、夏日元素的别致武打片,这部电影是张彻还没成为茄汁导演前的武侠片,此片大概和《金燕子》一起,是张彻创作于同一时期的作品,两片头都有黑幕挖空的段落,但这种几何形的挖空估计是从日本片里学来的,并不是很适合中式建筑。从风格上来讲,铁手无情的风格迥异于张彻大多数的电影。这部电影全片贯彻着夏日炎炎及追捕的紧张氛围,压抑,狭小,闷热,但是盲女和强盗的父女情、盲女和捕快的感情却非常细腻,可以说是是闷热环境中唯一让人感到舒适的元素。全片打斗风格偏日系,不是张彻在同时期王羽电影中常用的大开大阖+盘肠大战的打法,武器编排很精巧,注重暗器和奇巧淫技的使用,武打编排,尤其是芦苇丛中的打戏而言更注重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张力。其中有几段打戏非常有意思,是张彻早年学习日本剑戮片的成果,布景与打斗之多变细腻,令人印象深刻,首先是芦苇丛中的打戏,这场打戏之前有各种各样的铺垫,蝉鸣凸显了热,货郎的叫卖凸显了氛围的紧张,而邵氏摄影棚的热又使得演员真的是在满头大汗的情况下开打的,夏日的压抑气氛显得尤为真切。其次是结尾铁无情和房勉大战至天明山中的雾气,印象中楚原用过这类布景,张彻用的很少,所以在他的片中显得尤为别致。这些细节都使得这部张彻的电影很“不张彻”。

此片最有意思的一点,实际上在于,他是中国式的武侠片还处于过渡成长时期的作品。张彻于1967年拍摄《独臂刀》后,于1967年至1969年陆续出品了《大刺客》、《金燕子》、《独臂刀王》、《铁手无情》等几部电影,这几部电影几乎都有别于1969年后的张彻电影,制片更加精致细腻,镜头及场景更加多元,武打效果也更像同时期的日本剑戮片。古早电影看得多的朋友,看了这部电影,可能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部电影分明是张彻的动作片中国化之路上,过渡性质非常明显的作品,他的主角尚没有阳刚,反派没有那么片面,剧情没有那么复杂,题材也不是全部取材于中国戏曲/历史事件题材,血浆和动作的处理甚至于还有点日本味。我日后可能会写一个“动作片中国化之路”的系列文章,到时候会仔细分析张彻的动作片中国化风格。作为一个动作片迷,本以为此片是一部张彻”式硬桥硬马的电影,没想到张彻和倪匡拍摄了一部元素如此丰富,感情如此细腻的电影。此片虽不是张彻最为出名的电影,但是估计很多导演都看过此片,否则也不会有后面的《万人斩》和华语电影的巅峰之作《喋血双雄》了。

 6 ) 难得不张彻

这部片子在张彻的作品中并不算出名,因此就给我压了仓底,最近才翻出来看,想不到居然挺好看的。

想来它不出名的缘故大概是在这片中虽然仍是张彻和倪匡这样的组合,但张彻不大像张彻,倪匡也不大像倪匡,因此就没有什么男人间的奇情可供口水,情节上的漏洞可供批判,虽然好看,却少了一份可遗憾的缺陷美。

这部电影表现出的张彻既不像印象中的凌厉刚烈,也不似《江湖汉子》里那样的飞扬古怪,而是少见的闷,却不是沉闷,而是压抑,像是一口血涌上喉咙,吞又吞不下,吐又吐不出的难受。

故事开始就是四个黑衣蒙面人,一屋的死人,满箱的金子。我曾说张彻片中有侠盗无好官,这片子的头就开得不寻常。

字幕一完之后就是很长的芦苇,整个颜色都是半灰暗的,扮演小贩的龙套在一边叫热,一边在和人闲聊时把要紧人介绍了,主角铁无情和铁二郎还有跟班四小金刚坐在茶馆里,表情也都是郁郁的,每个人都像有心事。

一群人全都穿着沉重的深蓝色官服,只有铁二郎里头套了件白的,导演抛下主角铁无情先不管,直接一个特写往二郞的脸下打上去,显得姜大卫的眉骨格外高,眼神更阴骛。

他和铁无情在对话间把劫案的缘起说了,气闷说上头追得紧。罗烈的眼睛天生就大,总像能看到血丝似的,再加上脸上两边胡渣,额上始终挂着一层汗水,越发让人觉得闷热,喘不出气,雷雨将至的感觉,像是老天爷也卡了一口血想吐吐不出。

后来这铁无情和铁二郎走了。小二打翻了货郎的担子,露出被抢的金锭,就揭出第一个强盗,老三梁延中,外号我忘了,这人是陈星演的,电影中集体犯罪的,头一个被揭穿的总是死得最快,豆瓣曾在描述中把他放在演员表的头一个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梁砍翻了金刚三号,忘记上去多补两刀就走了,可见是个粗心的人。金刚三号死前写了dieing message,由信鸽带去给铁大。这信鸽在前面得了好几个特写。我有好几次看到张彻片中的死人还会眨眼,对于他这份细心倒有点意外。

铁大接到信,作为主角,自然是把其他人打发走了,自己一个人闲逛去向一跛腿卖艺人打听货郎。我开始只觉得这人眼熟,等到终于认出来这是还没胡子的谷峰时,拍大腿说“呀,强盗二号”。果然谷峰这时已经变坏了,但还没有后来老奸巨滑的模样,彭云强还只是一般浮于表面的狡猾,杀了自家的兄弟又去暗算铁大。

这一场打斗全是在一人高的芦苇丛中进行的,打得并不好看,包括后面的打斗场面也不好看,有点慢,一顿一顿的,四平八稳,也不像是张彻,似乎有点不太上心的感觉。但是气氛衬得很紧张,有点像小林正树的格调。(这片子有时候一个镜头拉得老长,比如拍铁大走都能拍上一分钟,不知道是怎么剪的)

接下来就是老四金算盘李不乐和老大马威甲现身了。老大还没露面就杀了几个人,又定下了诱敌之计,最后还嘱咐杀人时“一定要确认死了”,不仅点出此人诡计多端,心思细密,跟前面梁延中行藏败露的一节竟然又呼应上了。

这片子里的武器都很有趣。张彻片中最多见的兵器是刀,刀和棍大概是所有兵器中江湖气最重的两种。剑要官派一点,始终是名门正派用的,但是这部片子里很罕见的四个反派竟然没一个用刀剑棍棒这样好端端的兵器,用的都是暗器,透着阴险。

老三扮的是货郎,暗示自然是藏在扁担里,老二假装卖艺人,飞镖像是从琵琶里打出来的,冒充生意人的老四用的金算盘最妙,把算盘珠子当金弹子打出去之后,剩下的算盘架子还可以当三截棍来用。但张佩山的姿势有点笨拙,好像摆弄不开的样子,显得很局促。演马威甲的房勉倒是真的有点像私塾老先生,手上毛笔却是用铁链通过笔管系住笔头,要用时可以射出来的,还有一把有机关的铁伞。

老二老四都死了之后,马回家去同女儿道别,走了之后,雨终于下下来了。天色因此更暗得发沉,芦苇地全是一片泥泞,为将要到来的恶战和死亡做好了准备。

先是铁大被马暗算了,铁二带人来救,一番群战从客栈的里面打到外面,两边都有帮手,人多就逼仄。把铁大放上马威甲骑来的马之后,铁二扑回去再战,姜大卫那个时候真是瘦,腰骨却很软,打起来的时候是以脚为基点,把整个人和手上的剑都当鞭子那样丢出去的打法。

张彻这时才上了心了,慢镜头也出来了。铁二在死前还反扑了一下,把午马演的匪盗杀死,这才在地上翻滚了两下,露出痛苦的表情死去了。姜大卫的戏份并不多,台词也没几句,可能初上屏幕吧,有时候讲起话来嘴动得很厉害,孩子气很重。

此时雨也停了。但这一口血仍旧没吐尽。

马把敌人带回了主人家里,让眼盲的桂姑把他当成父亲的朋友给救了,这一段拍得很妙,是和铁二苦战而死交替着出现的,父亲在这边杀人,女儿却在那边救人,并且说自己父亲本是救人的郎中,是个天大的好人。

最后自然是主角在决斗中战胜了恶人,杀了老爸,立刻回头对他女儿说“我要和你永远在一起”。只有男女间这份莫名的情缘,倒还是秉承了张彻一贯的风格。结尾处是个初升的太阳,整部片子的闷气才透出来,但因为前面压得太沉重,连张氏蕃茄酱似乎都不像以前看的片子里那么鲜艳,那一口血吐出来,却是像铁锈的暗红色。

倪匡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大概是在和古龙喝酒吧,我甚至疑心是古龙捉刀帮他写的,除了情节格外的圆满之外(当然是相对倪匡一向的“神来”之笔来说),整个故事背后透出的那一份带着苦笑的嘲讽也是倪匡的笔下酝酿不出的。这是一个关于掩饰和寻找真相的故事,四个强盗的身份是假的,兵器是伪装过的,老二老三这么叫着转头就可以把对方杀死的,甚至在女儿眼中的父亲也不是真正的父亲,而父亲在死之前最后的心愿却是不要让女儿知道真相——倪匡写本子几时有过这么重的心事。

还有片中的对白,桂姑问铁无情“为什么男人总是要出远门”(这里面桂姑描述她和父亲感情好的那一段真是寒彻骨啊,而且桂姑总是把“花儿”念成“花-儿”,让我想起琼瑶来),铁无情,马威甲与桂姑狭路相逢时,马威甲指铁无情即将远行(暗示他将死了),桂姑问他要到哪里去,铁无情回答说那个地方他前番差点去了,以后再也不想去了,这种对白也很“古龙”。

倒是在银钱的使用上,倪匡和古龙向来都是很大方的,动不动让主人公身背N两金子在路上行走。这里说是八百两金子,古时候一两是40克吧,八百两就是32千克,也就是32公斤,竟然就放在那么个包袱里,呵呵,要说最大的破绽大概就在此处吧(还有就是姜大卫死前明明在泥潭里滚过,后来再打回到客栈里衣服竟又变成白色的了,不过这是拍摄的bug,就不计在编剧头上了)。

 短评

道是无情却有情,好就好在这份贼父和盲女的情上。芦苇荡内厮杀的环境设定很妙,制造出一种迷宫追逐氛围。四个贼头目,前三个均在招供之时,被同伙干掉,泄密者死。贼老大则死于自己的独门兵器之下,也是宿命。(房勉扮的贼老大马威甲很像李成儒)张彻的武侠片不太在乎真实光线,黑夜如白昼一般光亮,不论何时开打都让人看得清清楚楚、

4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姜狄组合前的早期作品,类似飞刀手融合很多的日本武士片风格,还有类似喋血双雄这样两个无情人中夹一个不知情瞎子这样的情节,从头至尾剧情都绷得很紧

6分钟前
  • luc1en
  • 推荐

罗烈早期演正派,终于不用被谷峰压着,还杀了自己的老丈人上位;演老丈人的演员基本上是演正派居多,但在这里演了反派。该片虽然格局小,但是剧情有趣,并且有一定的影响力, 后来的《万人斩》、《喋血双雄》等片都受到了这部电影启发影响。

11分钟前
  • 灵魂harvest
  • 推荐

看到片名,还以为又是洒血浆式硬桥硬马的动作片,没想到人文气息,环境氛围,桥段设置,眉目细节样样精彩,剧力更是由头到尾都保持住了。

16分钟前
  • Mr.Graceless
  • 推荐

“我要带你去一个很好很好的地方,那里冬天不下雪,一年四季都开着花”,→_→ 一秒变文艺片

18分钟前
  • 茉琉
  • 还行

芦苇荡,冷雨夜,气氛抑郁浑厚;雁形标,金算盘,细节精心有趣;恶狼护女,铁手有情,人物饱满立体。

20分钟前
  • 空思
  • 推荐

开始硬插入的方块字幕很有日本规则感,很生硬。芦苇丛和炎热感,夜雨客栈,山中大雾,都罕见于邵氏内景。39:39俩喽罗,袁大眼和王钟。客栈和山居里居然来了段“智斗”,张霹雳太令人诧异了!还有蝉鸣和飞砣声渲染气氛。这片子的元素丰富得让人惊讶。打戏设计和剪辑都不错。

23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8.7;不是一般的生猛啊

28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气氛可以

33分钟前
  • 回春堂朱二
  • 还行

张朋友,你武戏处理的比文戏好。午朋友,你做着副导端着盒饭好吃吗?

34分钟前
  • 云童
  • 推荐

桂治洪的《万人斩》是这部片子的翻拍,而《喋血双雄》里面,对张彻这部电影也有致敬,盲女总能引人发恻隐之心,一招鲜,也可以吃很多年。

35分钟前
  • 幸福超市总经理
  • 推荐

算是靠谱的一部邵氏电影。打斗,氛围营造,角色塑造都还行。

37分钟前
  • 操蛋的教父
  • 推荐

当属邵氏武侠前五之列,水准犹在《新独臂刀》之上,张彻难得的用心之作,也亏得剧本动了脑筋。“二郎呢?”,“少年英雄,可惜的很”——足见台词功力。

38分钟前
  • 北庭都护
  • 力荐

芦苇荡厮杀非常精彩,气氛足,画面美,节奏恰好。芦苇荡厮杀让我想起《谍影重重》里在满是枯草的冬日荒野里对战的那段戏……都是冲突感强烈的生死之战,极有吸引力。马威甲的家,温馨宁静,屋前种满了鲜花。马威甲这个角色比较丰满,他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我极其讨厌马威甲,好几次想冲进电影里去给他下老鼠药,这也许是因为他杀死了铁二郎(姜大卫饰演)。马威甲的女儿桂姑,是善良的盲女,让人怜惜。无情的铁手,见到她也会心软,不忍心伤害她。电影里那种侠气与柔情都散发着岁月气息,使我感到惆怅。

42分钟前
  • 雪之竹
  • 力荐

罗烈当了正面男主角还是那么凶,那么丑,泡姑娘就像抢民女,真讨厌。

43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罗烈就是一大便干燥

44分钟前
  • 皮革业
  • 还行

三星半。姜大卫那个鬼瘦啊;罗烈看起来总像是坏人,结尾还篡改遗言,说老丈要把女儿许配给他哈哈(不过身材好好哦,果然张彻);房勉一般都是以好人形象居多的,这次竟然演坏人也生动得很啊,尤其是那句“少年英雄,可惜的很”,一下子就把老谋深算的形象立住了;芦苇戏很棒棒哦,最后的决战也不错。

46分钟前
  • 石头放在鸡窝里
  • 还行

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刻画饱满,四大恶人武器设定极为用心,芦苇荡,雨中曲,杀人夜,勿独行。盲女家中坐,老夫已远行~想到了《喋血双雄》,倪匡笔下一部分外别致的片子。

47分钟前
  • 阿鲁卡多
  • 力荐

新派武侠佳作,效仿《姿三四郎》的芦苇丛也拍得很好,日本摄影师宫本幸雄(龚慕铎)的功劳很大,比张彻以往粗糙随意的镜头画面加强了细致感,配乐准确锐利,季节感强烈,罗烈的捕头冷峻刚烈又带有几许温情(赞赞赞赞),动作也是孔武有劲,至于后面桂治洪的《万人斩》基本都是以此片为基础,不过《万》的镜头感更好一些——大量精美的空镜头,不过此片打斗稍微逊色(软绵绵的打斗叫人提不起劲)

50分钟前
  • Allurer 顾
  • 推荐

铁手无情——万人斩——喋血双雄

55分钟前
  • 有鱼氏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