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一下电影,主角是宁采臣和聂小倩的爱情故事,蒲松龄是个旁白,一个有戏份的旁白,说的台词还能让人回忆周星驰,真是666,看之前收妖收的利索果断,到了这里强行加戏给宁采臣,最后说一点我是去看蒲松龄的,结果主次不分,看不明白,给人一种去了电影院去干了啥。一星给成龙,没有成龙,我连评论都不会写!
首先这三星打的应该是有幼年期看成龙电影的滤镜在,大哥是真的老了,武打动作还是好看,但是已不及当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本片的切入视角其实算是很新颖,大家在讲聊斋的时候都是从妖怪的角度开始,从蒲松龄的角度去写其实还挺新的,把蒲松龄写成捉妖大师我是能接受的,但是后面燕赤霞又和小倩恋爱了。。。为什么现在的喜欢让燕赤霞和小倩恋爱,之前那个什么新倩女幽魂也是有一段情,什么鬼。我对电影的重大槽点现在开始哔哔。
抛开成龙和林柏宏的线不说,从片中爱情线来讲。以前有条小蛇妖遇到一个年轻的女子,躲在她的影子里幻化成人形,他们见面然后相爱,蛇妖跟女子说我想感受阳光,女子把自己的影子借给了蛇妖,蛇妖能感受到阳光,可是蛇妖贪婪得享受着这原本不属于他的一切,女子成妖之后不小心造了杀戮之孽,无法回到人形,从此人妖两隔。蛇妖要增强自己的法力,寻求机会找到入妖的女子,将两人的身份换回来。这是一条妥妥的爱情线吧,是一条换任何名字都可以的爱情线,可是制作方非要冠上燕赤霞和小倩的名字。如果是一个新的故事,大众接受程度说不定会高一些,改经典IP这种刀还是不要随便下的好。大部分人听到小倩和燕赤霞恋爱,应该都是排斥的吧,就是改又不好好改,写新故事又不好好写,非要弄得这不像那不像打的,奉劝今后各位在改动IP的时候留点心。
从画面来说,还算是过关,至少有那么几个镜头有让我觉得哇这个画面真好看,钟楚曦的小倩其实没有大家说的那么不堪吧,红衣其实挺美的啊,人家那身段那锁骨,反正作为一个有锁骨的人觉得挺好看的,那些没身材没锁骨的键盘侠硬硬说不好看,我也是。。。呵呵。
这部电影吧,如果催眠自己人妖恋不是燕赤霞和小倩可能会看的舒服一点,不过我是做不到的。
成龙主演,并没有为这部烂片加分多少。
无法让人理解和自我补全的逻辑空洞(例如阴阳判什么人拿到都会念咒语,阴阳判能一秒收妖怪居然连妖丹都取不了,宁采臣放出的一众妖怪莫名其妙出来又莫名其妙回去,单靠宁采臣和聂小倩的一个故事就写成了聊斋志异,完全是胡闹的对后续剧情没有推动的忘忧还给宁采臣的记忆)
尴尬生硬的笑点和泪点和过多突兀感情戏
莫名其妙的书生蒲松龄没了阴阳判就是个垃圾真不知道踩了什么狗屎运就捡到了
打着神探幌子却全片没有神探样子
各个村子都TM是建在孤岛上之间都没桥老百姓居然还不相信能飞难道TMD一个村子就是一个世界从来没往外面看过(这个真的佛了)
晚节不保能抓妖还只能靠卖书维持生计的猥琐大叔主角
捕头的作用只是拉来全村少女看东洋戏班子
虽然穿了年兽皮却处处散发着生活的烂俗味道的年猪(过年就该杀了吃)
完全看不出任何的贺岁诚意
连合格的商业片也不是
在此只想说,如果想靠成龙来赚一波票房,呵呵还是算了吧。导演,这样的作品,放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接受。不否认有过付出,只不过从编剧到演员,整部电影都让我看着难受。也就成龙稍微舒服点吧。
《流浪地球》让我看到一丝中国科幻电影希望,而《神探蒲松龄》以及导演前作《食人虫》和其他导演作品(像什么《从天儿降》)则让我感到中国电影前景的绝望。
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就总有小朋友来问我:蒲松龄叔叔,燕赤霞到底有几个女朋友啊?
这部作品以宁采臣和小倩的爱情为核心,以执法者蒲松龄的降妖过程为线索,为我们呈现了一部莫名其妙的没有推理过程的“神探”电影。
这部电影中锋爱情,看似轰轰烈烈,实则狗血淋头,让我不禁想:这怕不是琼瑶阿姨写的剧本?
当蒲松龄快被小倩勒死的时候,宁采臣还在为小倩求情,合着蒲松龄老先生的人命就不重要吗?
宁采臣最后想要代替小倩我能理解,明明都已经把小倩放走了,可为毛还要拒绝阴册对自己的执法,大肆破坏阴册里的建筑物,把蒲松龄几十年抓得妖怪都放跑?这天下苍生的命在你眼里连个屁都不算?原来宁采臣不仅想要救走小倩,连自己的命都不想牺牲。
最后两人还是一同赴死了,所以之前做的一切对他俩来说都没什么意义了,本来还能活一个,这下一个都活不了了。他俩倒死不足惜,可就是害苦了天下苍生。
所以这种为了爱情,可以把天生苍生之性命都当屁的精神,
在蒲松龄死里逃生之后点评为:至真至善。
我可%@%+>吧。
回归到电影本身,其剧情之烂,演员之菜,不值得为一评。简直和隔壁《新喜剧之王》不分上去。
不过隔壁新喜是名导演周星驰的大作,票房号召力惊人,粉丝众多。不然神探的票房和评分就是新喜的票房和评分。
只不过,神探蒲松龄的特效还凑合,比新喜剧之王稍显诚意一些。
不是风评。是我自己观影感受
第一个:主线不清晰,感觉有两条线:以前看的倩女幽魂,主线是情感。里面燕赤霞,打怪都是副本。为了情感主线服务的。但是这个里面主线应该为了显摆蒲松林的那只笔和书。开始显摆了他怎么用书和笔捉妖。后来为了拼凑剧情,就扯了倩女幽魂成副本,但问题是:副本占了很大篇幅,从头到尾。也是为了让蒲松林显摆自己的笔和书有多牛逼。就显得尴尬,你要写情感就写情感,要写书和笔就写书和笔,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第二个:都是书和笔,然后就没蒲松龄什么事了。根本没显示出蒲松龄作为一个神探,神在哪里?是性格牛逼,还是能力牛逼,或者为人慈悲,或者正义凛然,或者不畏权贵。这些可以和观众的生活能关联起来的剧情,能引发观众情感和道义共鸣的细节,里面一点都没有。除了蒲松林耍宝,就是蒲松龄耍宝。而且蒲松林还犯了几个让人反感错误就是:
反感A: 因为贪酒,丢了笔和书。贪杯,就丢了书和笔。卧槽。贪杯。这个过渡有点恶心吧。
反感B:本来可以不用死的小蛇妖和宁采臣。死了。如果蒲松龄有点能力,可以不贪杯,不贪酒,并且在外面就处理好小蛇妖。也就没后面什么事情了。蒲松龄作为一个修道的人,看不出一点风骨和洁癖。
反感C:蒲松龄在小蛇妖死了后,还各种得瑟,没情感。不能引发观众正面的情感共鸣,就会触发观众对电影的恶评。要么你就不要写那种结果呀。
反感D:在蒲松龄和蛇妖打架的时候,蒲松龄丢了书和笔,竟然连布都挣不开,还对燕赤霞怒吼:解开布,燕赤霞像个木偶。卧槽,这是多恶心。多无能的人,才会如此表现。关键这么无能,这么恶心的人,整部电影还是围绕他展开的,所有人围着他转。贪杯丢了书和笔,被妖精简单的符咒封住了,出不来。又显示出蒲松龄离开了笔和书就是个垃圾。
第三个:要场面没场面,要关系没关系,要情感没情感,要剧情没剧情,要幽默没幽默。我感觉就是如果没有蒲松龄,单纯的讲倩女幽魂也挺好呀。如果突出蒲松龄,为什么不是很多小故事串联突出一个主线。成龙在自以为是的显摆蒲松龄。就像是一个溺爱的孩子的父母,头脑昏乱,思维混乱。
第四个:对成龙耍宝式的打闹,已经产生了免疫,而且是腻到反感。喜欢巅峰时刻系列。但是翻阅了所有成龙的电影,基本上都是以成龙主角的耍宝模式展开的。但是那些大多是以幽默为导向的。这个里面没有。是单纯的耍宝。
第五个:时代在变,我现在对电影的认知是站在过去的基础上评价的。所以过去龙叔的电影很好看,比如十二生肖的动画符咒,虽然还是成龙耍宝,个人英雄主义,所有人以他为中心,最终没什么坏事。但是好玩,无伤大雅。不过老是嚼剩饭,就没意思了。你们该退休了。好好的享受名誉就行了。
香港电影,有一个很辉煌的时代叫东方好莱坞,八九十年代,整个华语电影过半优秀作品出自香港,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作品是无法超越的神作,因此,当然努力奋斗的很多电影从业者获得了很多中国人的肯定。
岁月如梭,当中国本土的经济飞跃发展下,电影工业也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票仓,出于对经济效益考虑,香港电影从业者基本上已经转战大中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香港电影人引导一部分国产电影的发展,这其中最有号召力的就是香港演艺人。
这其中老香港的两周一成应该是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有票房号召力就意味着天价片酬,中国第一部过十亿的电影《泰囧》总投资为六千万元人民币,但当时成龙大哥的片酬有报道称是一个亿。
这样的片酬应该占一部大投资电影一半以上的资源了,如果拿这样片酬的人,愿意在创新和开拓方向上走,也许他们还是值的,但如果不断在炒冷饭,不断的消费情怀来赚快钱,那真的是阻碍华语电影的发展,总是停在以前的电影模式里,中国电影应该有更多的路来走。
看看这帮老演员,近十年可有什么作品出来?
无论是成龙,周星驰,周润发,还是古天乐,梁朝伟,梁家辉,给了他们那么多光环,市场给了他们多大的期待,所以才有他们的天价片酬,但他们选剧本时可有体谅我们的期待,选择时应该是片酬第一吧?这和前段时间小鲜肉没演技拿天价片酬有什么区别?
该退休就退休,做幕后也很好,包括周星星同学,一有导出来的电影,就拼命炒作,欠电影票,还有以前的电影,但我们电影票早还了,《西游》两部加《美人鱼》票房得有七十亿了吧?你要想挣更多钱,能不能多投点在制作上,不要在网上宣传卖情怀,宣传费再高,不行还是不行的,成龙也要用点心,动作片就别拍了,做导演或演些显演技的老人挺好的,天天给别人骂有意思吗?还有那个盖学校的古天乐,好好做慈善,就算拿片酬是为了盖学校,也可以少接点戏,一部好的可以顶几部差的。
也不能完全让成龙背锅,实在是导演和剧本太差了,上次《英伦对决》有一个好导演就还不错。打着“神探”的旗号,结果既不悬疑,也不意外,想看到的破案、侦探、推理、反转通通都没有,甚至连成龙的动作戏也没了。国产片一涉及“妖”“怪兽”“神话”就要扑,还不如拍成动作片或者武侠片。《神探蒲松龄》都来了,《神仙吴承恩》《大将罗贯中》《好汉施耐庵》还会远吗?“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已经到来,“中国奇幻电影元年”不知道还有多久才会迎来春天?
整体不知所云,2星全给特效,不喜欢点【1歌曲】成龙大哥张口唱“君子坦荡”时,原谅我没法理解这音乐的前瞻性,就真的…很难理解 【2台湾演员】我发现对岸的人真的不适合在我们这边发展,金马(阮 影帝+林 配角)加持的他们让我意识到金马奖真的只是台湾省内自娱自乐的综艺节目,参与人少,所以演绎一般的两人可以获奖,呵呵 【3尴尬的梗】影院内的那些女性在傻笑,像极了被施咒语,我一直在怀疑我们是否在看同一部片,还好我没有娶她们,如果想合家欢尬笑,请买票入戏院!!!
一星再次提醒下成龙大哥注意晚节不保。
贪玩蓝月蒲松龄
《倩女幽魂》新编+《捉妖记》前传。从低龄奇幻到可歌可泣的凄美爱情的递进,或许也算一种奇幻效果。
大哥的电影真没那个送vip的广告好看
冲成龙大哥给两星吧,大哥咱能别沉迷于传奇了么
成龙大哥缺钱是肯定不缺钱的,应该是缺骂。
作为成龙的粉丝,一直没好意思标注这片,我连《机器之血》都能接受,但这片实在洗不了。成龙尝试全新领域,出发点是好的,无奈导演执行力太差,电影不伦不类,同类题材看看希斯莱杰的《格林兄弟》就知道差距在哪了,这里编导要背锅。成龙大哥也是努力想讨好新观众显得不与时代脱节,但是方式方法还是上世纪的思路,代言二流游戏+与蔡徐坤合唱,此举能收获多少新粉丝不知道,只知道流失了不少老观众,归根结底,成龙不打,没人买账。电影世界观我还是挺喜欢的,但奇幻电影不仅仅如此,尤其是东方意境差的一逼,一部《捉妖记》带偏了多少华语奇幻片啊,徐克《蜀山传》真是死不瞑目
成龙大哥的片子就像是一个三十年的老店 老配方老味道 算不上很烂 合家欢呗。大过年的都图个乐呵。我给一星我乐呵。哈哈哈哈。
聂小倩变成了蛇妖和燕赤霞谈恋爱,蒲松龄留着反清的头发讲着幼齿的台词,吃过的人还能吐出来,剧情毫无逻辑,笑点过分尴尬。可能亮点就是女装大佬有点婊吧。
最近的成龙片子真是惨不忍睹,大哥缺钱吗,儿子挣不了钱也够花呀。能不能走走心,尊重一下观众,尊重一下自己
看预告觉得还不错啊,就挺想去电影院去看的,一群人一起乐呵还是挺有意思的
感谢成龙大哥,在玩游戏的百忙之中,为我们拍了这部电影,不知道成龙大哥的游戏玩到多少集了。拍电影不赚钱,还是做游戏赚钱,既能毒害年轻人,又能赚钱,多好。但是你不能天天霸占客户端,像牛皮藓一样啊!
其实,忘掉原版的聊斋志异,忘掉正常的蒲松龄,忘掉张国荣和王祖贤的倩女幽魂,这还是是一部很热闹的cg动画片,适合全家一起看。反正你懂的,有成龙大哥的贺岁片,不要纠结于剧情,看个热闹就好。钟楚曦的红衣造型还是有点惊艳的,可惜演技不行。阮经天真是邋遢到不行啊。成龙大哥毕竟老年人了,打得也不如往昔。片子结局感觉狗尾续貂,最后一场大战为了凑时长吧…说好不吐槽的,我又忍不住了。反正爱看贺岁片的妈妈比较满意,毕竟这是一部倩女幽魂版的捉妖记…
不建议十岁以上同志观影
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更名为新倩女幽魂,把好好的凄美爱情故事,硬是又要加上前世今生。你说改的好点也就算了,女的为了男的成妖却吸食十六岁少女魂魄,男的为了女的把众妖放出阴册。以爱为名就能祸害苍生,我劝你们要善良。编剧你祸害我们贺岁剧也就算了,请放过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版《捉妖记》,完全为了给动画特效公司找活儿干拍的吧,最后直接破次元变身成CG大战了,《阿凡达》张家界那场景逢过场必用跟这部有什么关系呢。成龙林柏宏的喜与阮经天钟楚曦的悲两组人物的情绪割裂感严重,笑料更是比较尴尬,而且剧情平铺讲述哪里有什么探案。彩蛋猪妖娶了驴妹。
《在小猪佩奇过大年》面前,一切都是好片。
阮经天台湾腔几乎没有,以及颜真的能打,我可以👌特效还不错诶。有点模仿捉妖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