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龙1973国语

HD

主演:史蒂夫·麦奎因,达斯汀·霍夫曼,维克托·乔里,唐·戈登,安东尼·泽比,伍德罗夫·帕弗雷,乔治·库鲁里斯,瓦尔·埃弗里,格雷戈里·西拉,维克·泰拜克,E·J·安德烈,兰-莱瑟,利亚姆·邓恩,彼得·布罗科,理查德·法恩斯沃斯,达尔顿·特朗勃,Robert Deman,Bill Mumy,Ratna Assan,William Smithers,Mills Watson,Ron Soble,Barbara Morrison,Richard Angarola,John Quade,Fred Sadoff,Alle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年份:197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1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2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3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4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5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6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13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14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15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16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17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18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19巴比龙1973国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巴比龙1973国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绰号巴比龙的亨利·查理尔(史蒂夫·麦奎因 Steve McQueen饰)正要被流放到圭亚那一个名为“魔鬼岛”的苦役营终身服刑。查理尔因被控杀害一名皮条客而被捕入狱,可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冤枉的。在押运船上,身强力壮的查理尔保护了一个带着眼镜狡猾的知识分子路易斯·德加(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饰)。为了洗刷自己的罪名,查理尔从他踏上“魔鬼岛”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在德加的帮助下策划越狱逃跑。然而“魔鬼岛”地处荒蛮之地,四面环水,并且到处流行着可怕的疾病。查理尔一次又一次地逃狱,又一次再一次地被捉回。十多年来,他仍孤注一掷地抱着一袋椰壳跳下大海逃生。  美国经典越狱冒险剧情片《巴比龙》,根据法国囚犯亨利·查理尔于1969年发表的同名畅销书籍《巴比龙》改编而成。巴比龙是亨利·查理尔的绰号,绰号得名于他胸前蝴蝶形的纹身。本片荣获1974年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剧情类最佳原创配乐提名,并获得1974年第31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提名。我的实习生活狮身人面像之谜意外空间河中巨怪第一季生母养母的战争亲爱的王子大人红粉动江湖无可奈何我们的恋爱论朕不想登基地下特警欢乐颂5宝贝有戏·天籁童声学习季命案同步一个女人的一生塔利2018地窖居住者你是好孩子总统班底南国医恋第四季我的校花妹妹写不出来~编剧吉丸圭佑的没有条理的生活~大唐重案组熊的传说2尖头外星族斗争人生人生百事福岛之恋夫妇联欢~回不去的夜晚~风人物语人骨麻将国语我在岛屿读书歌舞青春:音乐剧集 第四季末班车后,在胶囊旅馆向上司传递微热的夜晚你邻居的妻子恶之入骨国母宋庆龄星际监狱一切为了杰克森谈恋爱前先吃饭三姐妹

 长篇影评

 1 ) 《巴比龙》——男人生命的意义

影片仅仅在说自由吗?很明显不是。
巴比龙一开始的确是个想逃跑的普通囚犯。但随着影片的推进,他的魅力开始不断显现。

在雨中,为了救戴可夫,他挺身而出,与狱警打斗。
在被关进小号的两年里,他展现了坚韧的意志,没有任何放弃崩溃的表现,并且始终没有背叛自己的朋友。
这是常人很难做到的事情。巴比龙的形象因此高大起来。

回到集体监狱后,他立刻开始第二次逃跑计划。
整个过程波澜起伏,最后三个人全部被抓获。
值得一提的是,在麻风病小岛上,巴比龙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和对麻风病人的真诚尊重。
他的形象又高大了一层。

在关了五年的小黑屋之后,满头白发的巴比龙被流放到孤岛上种菜。
但他仍然策划并实施了第三次逃跑。这种渴求自由的信念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结合以上情节,与其说影片在表达对自由的信念,倒不如说影片展现了最理想的男性人格——勇敢、重情义、坚韧、不屈服、努力争取幸福。

和《越狱》《肖申克》的城府型男主相比,巴比龙显然比较直爽、天真、没什么心机。
但影片并不认为这是缺点,相反,影片有意用巴比龙的真诚直爽,来揭露人类社会的虚伪、无情无义。
收集蝴蝶的人、卖船的印度医生、还有最后的修道院修女,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实际上一点良心都没有。
相反,哪些人是影片所歌赞的对象呢?单纯好客的土著、讲义气的麻风病人,这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物,却体现着美好的人性。

很多时候,只有接触社会多了,才能知道人心的险恶、自私和无情。背叛、陷害、利用,在生活中是那么常见。
一个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实在要遇到太多的不公、压制和无端的挑衅。
但巴比龙这样的形象,会给我们的心灵注入力量。

有时,我们常常埋怨幸福不能光临。我们畏惧失败的风险,畏惧旁人的目光,被挫折和耻辱摧折了信心。于是,我们开始随波逐流,开始人云亦云,开始自嘲自弃......
但仔细想想,很多时候,我们真的就是需要一包椰子壳而已。纵然遍体鳞伤,纵然失败惨痛,也应该勇敢的背对它们,带着椰子壳向光明、希望、尊严和自由前进。

巴比龙已经在海中前进,而我们呢,还要虚度人生到几时?

 2 ) 自由是什么

法属圭那亚监狱 Papillon其实是法语,意思是“蝴蝶”。本片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拍得十分逼真感人的逃狱片,《巴比笼》改编自亨利·查理尔的自传,但并非完全忠实于原著。越狱电影的经典开创性作品之一。巴比龙总是能在绝望中寻找并制造希望,总是那样有创意。他最接近成功的一次逃脱竟然是修女出卖了他。我还想引用一段网友Godfather的影评:“自由是什么?或许自由,做个庸俗的比方,就像漫无边际的黑暗中那一束火光。芸芸众生好比漂泊的飞蛾,总有些不怕死的往上撞去,撞到头破血流,于是剩下的人都退却了(戴格),蜷缩在角落等待生命的终结;但总还有另一些,个别的,疯子一样一遍遍往上冲,于是他成了真正的疯子;或者成为某种传奇。巴比龙就是一个传奇。”的确,巴比龙用一生的时间逃狱的故事,足以和老人与海、贝多芬与命运的抗争一样,成为永恒的传奇。影片导演是1970年因“巴顿将军”获奥斯卡奖的富兰克林.J.沙夫纳,1973年上映,曾被誉为“影史上最伟大的逃狱电影”。如果你看了本片里达斯汀霍夫曼的表演,你也就不会奇怪他在雨人中演一个弱智会演成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自1967年演出《毕业生》以来,霍夫曼已参加了将近30部电影的演出,并以《克莱默夫妇》和《雨人》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美国电影研究院院长汤姆·波洛克说,达斯廷·霍夫曼为当代电影演员树立了标准,在美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巴比龙》比《肖申克的救赎》更加能体现意志,虽然前者最没有技术含量,只是屡抓屡逃、屡逃屡抓。前者的监狱条件要比后者恶劣千万倍;巴比龙宁口粮减半关黑屋吃虫子也不供出迪加,所以在描写狱友情义方面,后者缺乏前者的深沉和沉淀,显得轻浮;后者越狱用了17年,而巴比龙则用了一辈子来实现!这部作品比后者早了21年。对比肖申克的救赎里面希望、自由、歌剧、图书、教学等崇高论调,巴比龙里面都是暴力、苦役、贿赂、出卖、诈骗等原始罪恶,将文明制度中最黑暗地方之一——监狱的肮脏进行到底。奥斯卡可能不喜欢监狱题材的电影,没有一部监狱电影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殊荣,如果说巴比龙都不能获得这项殊荣,肖申克的救赎更没有机会。这部电影的缺憾是穿帮镜头太多。最后还想说的就是我不想在临终前被控罪虚度一生且罪名成立。

 3 ) 什么是自由?

如果这部电影拍到男主角在扔下椰子包后并且跳下悬崖就结束的话,那么这部电影毫无疑问是我内心中最具震撼力的电影,但是导演没有这么做,最后还是加上了一段独白:“巴比龙获得了自由”。
在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这部电影对我带来的思考不仅仅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那么简单直接的主流价值观,当电影中那个年轻小伙子医生被关满五年紧闭被抬出来之后,他说到“我自由了”,然后便死去。这个场景对我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用唐僧的话来说,逃出监狱,外面只不过是一个更大的牢笼,巴比龙一生所追求的所谓的自由,是一个充满欺骗、贪婪、诱惑的地方,相对于恶魔岛,反而这里更加像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只有在这里,人的内心才会真正的消除所有欲望,但希望也会逐渐泯灭掉,就像霍夫曼一样,自己对家乡对亲人已了无牵挂,所以也不再对任何事物抱以希望,在自己的田园里种菜养猪,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自由”,但谁又能说得清呢?
抛去精神层面的东西,仅从电影角度来讲,这部片子无疑也是充满了史诗气质,镜头沉稳大气,演员的表演也富有张力,从麻风病人岛到与世无争的野人部落还有最后的恶魔岛,剧本的安排都给人有一种魔幻史诗的气质在里面,尤其是两人在恶魔岛重逢和最后跳崖的那一幕,我已经热泪盈眶,两个男人之间的友情,一个深深的拥抱,已经包含了全部。霍夫曼最后泪流满面而又面带微笑的镜头,足以和费里尼的《卡比里亚之夜》那最后一个镜头相媲美。
说句题外话,看到很多人拿这部电影和《肖申克的救赎》相比较,说《肖》不如此片如何云云,其实我想说,这不是两部电影之间的差距,而是两个时代的差距。

 4 ) 蝴蝶与监狱

这个故事虽然冗长,有150分钟,但情节很紧凑,总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出发及船上,岛上第一次越狱,禁闭,第二次越狱,最后的孤岛生存。电影结构清晰完整,传统的线性叙事,节奏控制得很到位。暗黄色的色调,给人以沉重之感,奠定了这部宏大电影的基调,如同史诗一般。

但电影呈现的内容也并不是时时压抑的,而是用巴比龙的视角,一步步地走向沉重,魔鬼都在细节里。时不时还有些轻松搞笑的片段,但走路、受罚和睡觉时的镣铐,突然而日常的死亡,都时时提醒着我们在这里自由是被压抑的,死亡在这片土地上稀松平常。电影名为papillon,既是主角的外号,又是法语里蝴蝶,蝴蝶在苍穹下是自由的,巴比龙的不断越狱,也隐喻了他这只向往自由的蝴蝶却被禁锢在这座孤岛上。

之所以说这是一部史诗级别的电影,不仅仅因为它用150分钟对个人的一生进行记录,同时还有广度上的延伸,即对所处时代环境的准确刻画。

故事的背景是法属圭亚那岛,位于南美洲,从17世纪起,这里就是法国的海外殖民地,1848年的奴隶制度废除以后,种植园的生产无法跟上,本地的工业几乎崩溃了。在大约相同的时间,法国决定减少监狱的费用,将受刑人移民至圭亚那,贡献殖民地的发展。约有70,000罪犯被送往这座恶魔之岛,其中也包括巴比龙,他大约是在30年代到达这里的。因为恶劣的环境,大部分流放的囚徒都死于疟疾和发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圭亚那仍然是罪犯的殖民地。

圭亚那境内98%是热带雨林,森林覆盖率90%。电影里,时而出现的绵延的雨以及暴晒的烈日,提醒着我们这是个热带雨林气候的国度。这里环境恶劣,疟疾肆虐,时而与鳄鱼搏斗,时而与尸体同寝,死寂的单人监狱,伤痕累累的囚犯,都是电影里可贵的细节,展现了自由被禁锢的面貌。

在故事里,巴比龙两次越狱,三次被骗,人物群像的塑造,也增加了电影的深度。面对在痛苦中拼命活着的流放者,在这座孤岛之上,人性之恶也显现了出来。巴比龙和同伴要的只是一艘小船,但是几经周折花了巨大的代价,屡屡被骗,依旧没有实现。欺骗他的有商人,有医生,甚至还有神职人员,骗子的身份逐层上升,让人唏嘘,尤其是最后的修女,道貌岸然的程度简直令人发指。相较之下,另一群人的人性之善就显得更加珍贵,事实上,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善良,只是因为环境暂时保持着“纯真”,包括因同样孤独而对巴比龙惺惺相惜的麻风病人,以及最后一次出逃遇到的土著居民,他们都在紧要关头向巴比龙伸出了援助之手。

这里善人和恶人的身份,是一组有趣的对比:生活光鲜的文明人VS病人和原始部落,即强势群体VS弱势群体。由他们的行为可以看出,文明纵然能使人开智,却并没有让人的道德升华,光鲜的外表下可能越蕴藏着丑陋,文明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类的贪婪和欲望,不仅仅是在这座恶魔岛上,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亦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巴比龙和德加建立起的友谊弥足珍贵,纵然开始的时候他们是相互利用,但在巴比龙强大的人性光辉的感化下,德加被彻底打动了,当欲望被禁锢时,才能显示人格的高低。在单独监禁的日子里,巴比龙既不想死,也不想出卖同伴,只有艰难的支撑着,这正体现了他人格的伟岸。所以这里,必须要说一说巴比龙这个人。

在真实的故事里,这位传奇人物一生在恶魔岛越狱无数,在垂老的时候才终于成功。但在电影里,为了更具有戏剧性,把他的故事都浓缩在了两次越狱里。第一次越狱以被骗告终,然后他被关了整整两年的禁闭,个人认为这段单独监禁的片段非常出彩。

起初,在这里迎接他的是清洁的囚衣,明亮的单人间,崭新的毛毯,看来似乎比脏乱与喧嚣的团体监狱舒服的多,孰不知精神控制远比苦力更让人奔溃。从隔壁空了的监室,到袭人的蝙蝠,再到一减再减的食物供给,生存条件逐渐压抑起来。光线的处理将逐渐吞噬人的孤独展现无遗,最后他被剥夺了光的权利,甚至靠吃蟑螂和蜈蚣才能维持体力,这种冷酷的暴力最是触目惊心。他侥幸活了下来,刚离开这里时,巴比龙眼神空洞,衣衫褴褛,一下子苍老了数年,和行尸走肉没有分别。

在这种孤独的衬托下外面的监牢显得温暖的多,纵然它只是另一座牢笼,至少有阳光、食物和伙伴,在这种对比下,很多囚犯也就甘心这么活着了。可巴比龙依旧没有放弃对于自由的信仰,即刻计划了第二次越狱。几经磨难,在我们以为他即将成功之时,命运再一次嘲弄了他一番,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他用真心换来了修女的背叛,然后又被关了整整五年的禁闭。

这一次出来,巴比龙完全已是老人的模样,满头鹤发,想是再也没有体力和心力去逃亡了,于是他和老友德加被放逐在岛上自生自灭。此时的德加已经完全放弃了越狱的心思,五年的禁闭消磨了他所有的意志和棱角,他想做的只有守着心中的“田园”静静的活着。看到此时,连观众应该也接受了,觉得他的选择没什么不好,这里没有铁窗和高墙,但有田园和大海,还有一个患难与共的旧友,纵然生活艰辛,却比监狱舒服的多。但巴比龙再一次让我们震惊了,他的眼神依旧有神,五年的精神控制下,他的身体已被摧毁,老病相催,但心念不改,依然计划着逃亡。

故事的最后,他挥别老友,抱着一袋椰壳纵身跳入了大海,丝毫没有迟疑,这一跳才是电影的灵魂所在,展示了巴比龙那颗永久追求自由的心。

这就是故事里的巴比龙,对于命运的不屈服让他一次又一次铤而走险,如果他只是想离开监狱,大可以等待,但他没有,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且成功率极低的道路:越狱。这并非现实的选择,却体现了思想意义上的高度,他是一只真正为自由而战的蝴蝶,纯粹的不带一点杂质。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想表达的是:一个人或许可以被毁灭,但不会被打败,人格是可以不灭的。放在巴比龙身上也同样适用,这是一个关于“蝴蝶”与“监狱”的故事,“蝴蝶”的抗争最终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致死都没有被命运所打败和屈服,这才是难以企及的人格的高度,也是蝴蝶的魅力所在。

 5 ) 短评超字

电影编排得很好,过了四十年,电影都没有过时。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巴比龙的一跳,让我想到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牢笼,而在众多要挣脱的人来说,戴可夫是走的很远的了,但是,最终,他还是接受了现实,放弃了。步入社会,每个人都要妥协,而大多数的人都在妥协中真的放弃了,每天都活在规律的牢笼中。
电影的情节编制精彩,故事完整,讲解深入,有人无缘无故帮你,就有人在不经意间出卖你,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6 ) 一个人的史诗

观看巴比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这部长达150分钟以上的电影使用了沉重的近乎纪实的压抑风格和缓慢节奏,几乎没有任何配乐,几乎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转折,没有突然的暴力,也没有需要抒发和解读的情绪和信念。通过这个漫长的观看,观众才能得以充分的体味主人公的行为中所蕴涵的极大的勇气和生命力,既无关信念,也并不需要用戏剧化的场景加以强调。
这个故事改编自一名囚犯的真人真事,是他本人在晚年投稿并说明是自传,经编辑后成为畅销书,并改编成这部伟大的电影。他认为自己是被构陷入狱,多次逃狱并遭到挫败,最终成功从最有名的恶魔岛逃脱。电影从Papillon在押解至法属圭亚那岛的监狱开始,他在船上认识了诈骗入罪的dega,从此开始两人的逃狱过程。
作为七十年代的胶片电影,摄影师极好的把握了电影的主调,使用了污浊的暗黄色作为基调,热带岛屿的泥泞,罪犯的肮脏,令人窒息的牢狱建筑。另外,除了人物的对话之外,整部片子都用全景和远景,以尽量不介入的全知角度跟进故事,人物的行动都有完整的交代,这也使得片子的节奏比较缓慢而真实,以凸显不堪忍受的处境。片中演员的服装和化妆也非常细致,衣衫褴褛和肮脏憔悴的状态非常令人信服,在不同场景的衣物的磨损以及人物的伤病带来的变化都非常真实。
不过,这些相比两个男主角的表演而言,都是衬托。史蒂夫的表演对肢体运用非常到位,动作有力,从在泥浆中的笨拙和粗野,和同伴肢体交流的自如,都非常自然。在单独关禁闭一段,他被关在完全无光的房间,吃一半食物长达六个月之久,从开始神经质的踱步,到后来的缓慢的辗转,以及在地上的爬行和抽搐,从自大到完全精神崩溃的语无伦次,演员的表演张力通过节奏缓慢的镜头充分表达出来,几乎达到戏剧的高度。尤其是在黑屋一段,只有一点光线射入屋内,屏幕一片黑暗,演员要通过被光照亮的面部的表演和手的动作来体现这个环境对人生理和心理的极大迫害,是一场由现实主义向象征主义升格的情景,令人叹为观止。之后表现奄奄一息的虚弱以及肌肉萎缩导致的动作走形,跟后半部中老去带来的身体重心和动作的变化都展现的清楚而有说服力。
达斯丁霍夫曼此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独有的表演风格,他招牌式的专注表情,看似木讷实则一针见血的犀利,急促而小幅度的头部动作,封闭不协调的肢体语言,都在后来的雨人中大放异彩。
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角度,每个人对这部电影都有各自的解读;对抗体制也好,追求自由也好,对资本主义的质疑也好。就我而言,这部电影的主要特质,就是主人公旺盛而野蛮的生命力。他对同类非常克制,从不杀人,但是往往被人欺骗。但是在任何艰苦困境中,他都能够不断的找到自己的方法加以克服,努力生存。就他而言,他只要活下去,要自由。他无法忍受不自由的生活,对于如何改善眼前的处境也全无兴趣:他只要逃走。dega作为诈骗犯,可以说是利用社会的漏洞的人,所以在监狱中他也惯于通过妥协和收买来得到改善处境的机会。当两人被放置一个近乎绝境的小岛时,dega可以尽最大努力来养家畜、种蔬菜;而papillon则不顾极大的死亡风险跳下悬崖顺洋流而去。 这让我想起了杰克伦敦的作品,同样的艰苦困境和同样的以近乎鲁莽的方式挣扎获得生存的权利,同样的对文明社会的规则不屑一顾。
不过,这部电影多少有些用力过度的感觉:导演为了表现异国风情,插入了一些色调浓烈的绿色丛林中的软色情土著奇遇,以及被麻风病人帮助的戏,都有些过于目的化。加上之前的情节中,有些过慢的情节对过程的渲染,都反而由于味道过重而削弱了要传达的主题,非常可惜。
最后在孤岛的这段戏,几乎可以做一个独立而经典的电影短片来放;人物的台词精炼而含义丰富,背景是单调而震耳欲聋的海浪拍击岩石的爆裂声;大部分镜头都是远景,和几端对话的中近景剪切的节奏快慢有致,以一种必然完成了主人公必须完成的使命。
最后在从悬崖上跳海之前,

"You'll be killed. You know that." Dega
"Does it matter?" Papillon

 短评

影片呈现渴望自由,人类天性。战俘亦或囚徒,皆然。希尔的十多次逃跑均失败告终,但从未放弃。最后竟然要带250人一起脱狱,实在是登天之举......

7分钟前
  • 老羊
  • 力荐

9.0/10 分。初看,蓝光。看了2017年翻拍版后再看的原版。非常不错的电影,有些镜头非常有特色。演员还不错,新版的演员更加出众。达斯汀·霍夫曼1937年的人,在1973年就显得那么苍老了。。。新版讲述得更加清晰,前因后果、各种小细节都考虑到了,这一点比原版更好些。不过原版毕竟是快半个世纪前的了,建议两部都看看。。。原版的一些隐喻比较好。。。

9分钟前
  • Lonely
  • 力荐

《死囚越狱》是为了自己活命,迈克越狱是为了救兄长,安迪逃离肖申克是对制度的抗争。巴比龙呢?他是个自由偏执狂,天生的逃跑家,等不得刑满,容不得苟且,就像白愁飞,想飞之心,永远不死。

13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巴顿将军》富兰克林·沙夫纳执导,史蒂夫·麦奎因和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越狱片。对逃狱准备没有下多少笔墨,技术和细节上不如《死囚越狱》、《洞》和《大逃亡》,结构也并不紧凑。"蝴蝶"诠释了用生命去越狱,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蛇头-麻风病人-土著-修女一段极为精彩。"我指控你虚度人生"(8.3/10)

1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喜欢越狱片的人,一定是向往自由的人,从另一角度说,也应是懂得品味孤独的人。此片最吸引我的地方,便是主人公被单独禁闭时那种坚实的孤独感——没得选择的时候,是心的状态最纯粹的时候。

16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力荐

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多的观众拿这片和肖申克比,后者要比也是和布列松的《最后逃生》比,至少两者讲的都是象征化的“墙外即自由”式监狱。本片则主要描述的是广义的监狱,即这个吃人的世界。电影前半部几乎是完美的,但后半段被土著麻风病人所救,最后被修女出卖的情节说教味太浓,缺少悲剧应有的说服力。

21分钟前
  • godannar
  • 推荐

又一部男人应该看看的越狱题材的电影,比《肖申克的救赎》挖的还深一些。海上漂流,麻风岛的段落有奥德赛一样的史诗气质。中间野人岛里稍有点没看明白,不知道是不是看了删节版。

26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沉闷冗长,盛名难负。看来越狱作品也难免肖申克一人得道全都跟着升了天……乏力的根源之一是两位男主人公的关系叙述潦草:巴比龙需要德加的钱,可钱藏在哪里?“身上还是身内”(伊伯特戏言),从未提及;德加需要巴比龙的保护?可在他逃狱期间,德加自己貌似混得也挺滋润。情节发展有时浪漫有时愚笨,各个桥段的品质参差不齐。

28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这部和大逃亡里Steve McQueen都是那种“输得一败涂地也还是神气得不得了”的样子,越来越理解为什么很多年纪大的人觉得现在男演员不够帅了。(但是还是更喜欢大逃亡,群戏太太太赞了

33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特别愚蠢的节奏设计,结尾是自己打自己耳光

34分钟前
  • LOOK
  • 较差

【B+】一部完全不紧张刺激的越狱电影,缓慢的叙事节奏,壮阔的自然景观与渺小个体形成的强烈对比,细腻的环境音与悠长的配乐,戏剧化的低调硬光,这一切都让全片被一种与世隔绝的空间感和孤独感所覆盖。回味无穷,后劲十足。

35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40分钟前
  • 安东
  • 力荐

同样是越狱,这部似乎小众,然评价超过肖申克,1:要健康,要勤于锻炼身体,这样才能在被冤枉时活下去.2:要珍惜自由。3、过关游戏,总是遇到恶人,然后再是好人,再来恶人,再来好人。4、土著们怎么一夜消失了,这不是最终追求吗2021年6月二刷

41分钟前
  • 陶子冬
  • 力荐

你没有杀人 但是你犯了最重的罪——虚度人生 你是否认罪?

42分钟前
  • v蜂蜜
  • 力荐

8.0/10。抓鳄鱼。捉蝴蝶。躲追捕。关禁闭。吃虫子。闯森林。猎海岛。再被抓,见老友,跳海涯...150分钟的逃狱毫不冗长,重点依靠的是扣人心弦的剧情、信息巨大的摄影(颠倒镜头视觉冲击挺大)、演员魄力的表演以及感人肺腑的配乐。奥斯卡获奖导演斯凡那《巴顿将军 》之后唯一杰作。PS:土著情节梢刻意

43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人说剧情拖沓也好,人说后一个小时剧情莫名其妙也好,就凭Jerry Goldsmith的配乐,和最后场景的完美配合,就凭两位男主的演技,就凭着自由在这部片中的响亮便值五星。《肖申克的救赎》的先驱者。

44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力荐

甚至可以说好过《肖申克的救赎》

48分钟前
  • 咚咚嘎咚
  • 力荐

#一直说要看一直没有看系列#与其把[巴比龙]归类为越狱片,不如只把它看作一部很单纯的人生剧情片。没有精密的谋划,只有尝试、失败、受刑、尝试、失败……不停的循环。Papillon就是男主胸前的蝴蝶,挣扎着扑棱向自由,哪怕粉身碎骨,仿佛是要逃出人生这座大监狱一样;哪怕已经成了两个在海岛上相依作伴的老头子,Papillon还是毅然决然地抱着椰子袋跳入激流。人生最重的罪是虚度人生。戴瓶子底眼镜的Dustin Hoffman好可爱!

53分钟前
  • touya
  • 力荐

欲望被克制的时候,才能显出品格的高低。

58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力荐

传奇电影,音乐和情节紧张性稍差了一些,但总体挺吸引人。不该笼统地分类为越狱片,此片不涉及高水准越狱等等,重点在于强调和渲染人类对自由的渴望,这是伟大的精神,任何恶意打压自由和信仰的组织、团体,将不会长存。

59分钟前
  • DrBlackWatso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