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运在金马影展看了世界首映,在一片相似类型的中文电影中,冲出来一部很特殊的电影。讲真,纠结很久到底该给几分,但纵观华语片界屈指可数的科幻片,觉得还是指的鼓励的。有网友说,或许将来它会是检验华语科幻作品的参照标准;在我看来它也确实完成了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内容。
无不意外地喜欢整体的创意结构,三个故事但不是依次进行,而且把第三个打碎穿插在前两个事件里、按时间(基地纪年)划分组合,比起小说分段或许电影这样编排比较方便汇总情感。
总体来说很喜欢世界观的设计,人类和三代不同特点的复制人类之间的爱恨情仇,非常有趣和有勇气的宏大的架构,以及有点类似银翼杀手里对「真实虚假」「意识个体的定义」「爱的力量」等哲理思考;可是就三个单独部分的故事而言,我比较喜欢第二、三段,第一段则比较平庸矫情。
个人觉得配乐过多有些反效果,虽然导演也在映后座谈解释这是为了照顾一般院线非影展类观众,但我还是认为音乐的引导限制了情绪、也破坏了原生的真挚体验,而且音乐喜怒转折被场与场间过于快速的衔接所破坏,变得笑完即哭、哭完又笑,使观众无法跟上戏内情绪变换,有些尴尬。此外台词部分是华语大片的通病,或许是我们还难以接受过架空的中文模式,使得对白感觉有点点中二。演员是一大惊喜,两岸三地的年轻阵容,不输前辈的真实演出。
不过我很欣赏导演的勇敢,踏足了这一片荒土區域,呈现上一部视效精彩、场面设计前卫的作品,大部分路数手法已经较成熟,让人联想到诸多科幻电影的影子。电影延伸思考的空间非常庞大,跨性别、跨区域、跨时空,感情融合、文化分享、尊重互爱,确实带来很多希翼向往的美好设计,在祈求未来的和平发达之外,也应该借负面问题做前瞻预防。
值得看完做讨论的一部电影。
身患绝症的小小,终于找到了可以拯救自己性命的镜像人安何先生,但在一命换一命的生死抉择下,是两个渴望自由的灵魂。小小会对安先生下手吗? 两个人机缘巧合,一起独孤两个跨年。安何先生其实很在意自己是不是“人”,在她的理解里有名字才算是人,没有名字,永远只是工具。小小与安何的爱情如同烟花般璀璨,如同烟雾般消散,却多么像我们每个普通人经历过的爱情时刻。《镜像人·明日青春》这部影片的第二个故事像在尝试解读身份,解读永恒,更像在解读那些生命里的得到跟失去的。实习医生田小心,爱上了从未赢过、总是被打得伤痕累累的拳手小孙。虽然两个人的相识有点青春偶像剧般的剧本,她为他接鼻梁,她为他在每场比赛后,做简单的治疗和包扎。只是一个实习医生的田小小,一心一心一意想用干细胞救助小孙。但最终,想以爱之名救助小孙,却使一切背道而驰,两人的爱情能否逃过被设定的命运。小孙对田小心的表白,选择在田小心生日那天,作为拳手的他,能不能也努力为她也赢了一次呢?影片的第三个故事则像一道关于爱情,关于命运和伴侣的选择题。
最让我想多聊一些的是《镜像人·明日青春》里的第一个故事。
昔日赛车手梁晖,在目睹好友周晓杰意外死亡后,一蹶不振。他重新做回货车司机,却在一场车祸中意外发现好友遗物AI里的秘密,于是思念袭来,梁晖甚至还在思考,是否好友周晓杰还活着?甚至还在想,他车上的AI机器人,却能回忆他们的往事?当年当周晓杰问梁晖,自己不比他差,为什么跑不过他的时候,梁晖的回答是“你什么都不怕”。作为一个赛车手,没有了恐惧感,成了他宿命的轮回,成了他失败的原因。梁晖没有野心,却满身邋遢,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周晓杰死后,他甚至每天晚上都会惊醒。这第一个故事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下展开,开篇就用科幻感和现实交织的方式呈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展开了人性和友谊、沉默与泪水、生死和生活的思考。
除了内容方面的设计,剧本上在这一段也对于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进行了反思。
这种反思包括恐惧了,还比赛不比赛?友情,在每个人生命里的比重,可以达到什么程度?等等一系列的思考。悲情的周晓杰,为了这个故事注解出人生的底色。或许,到他出事那天,还在纠结着自己比梁晖差还是比他好的这个问题,但他的生命却已经戛然而止。他的青春他的生命随着车祸,也只能永远的定格在那一天。更为悲情又怪诞的设计是,到第一个故事的结尾处,我们方知晓,原来周晓杰是一个镜像人,一种被进化的、完美设计出来的人类,他恰好只能够存活25年。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剧本已悄悄将人生的无常和怪诞的科幻元素结合,同时也就让这个故事从科幻走向宿命。所以周晓杰的意外死亡,究竟是注定的吗?这应该也是故事想引发观众思考的一个层面。
本片的第一个故事也像是关于青春,关于友情的,更是关于人生的一种思考。同时也奠定了这部电影伊始的基调。这部电影的名称叫《镜像人》,第一段故事以第一代镜像人作为切入点展开叙事,所以主观镜头与叙事基调是符合观众代入感的。在技法上,大量的交叉剪辑,在美术上,现代感十足的空间,让这个科幻故事充满迷幻色彩。
影像方面,有焦黄燥热的赛车场,也有潮湿阴冷的未来感。通过这种略带设计感的形式,无疑将情义与人生,失去和离别的主题烘托了出来。自然,建筑,车辆,人群,海水,残阳、迷雾与故事荡漾出来的情绪,息息相关。作为一部网络电影,个人感觉这方面能媲美任何一部院线科幻片。
作为一部科幻电影,《镜像人》在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长里,用三个故事串联起青春的世界。在我看来,这是内地少见的用青春、爱情、友情和科幻末世、科技迷幻结合的作品,故事里的这些年轻人陪伴、告别、活着,面对命运无情的捉弄不后悔,心怀不甘的选择逆流而上,追寻自己的明日青春,在某种意义上或许能取得年轻人的共鸣。
从OST看《镜像人》,好喜欢。
看完《镜像人·明日青春》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导演通过三个故事讲述三代“镜像人”追求生命自由的悲剧故事,为这些只有编号没有姓名的“镜像人”书写了一份生命的挽歌。但我最想聊一聊的是片尾曲,范晓萱的《活过》。
范晓萱曾为《西虹市首富》、《特务迷城》、《小李飞刀》等著名的影视作品都演唱过主题曲,这一次为《镜像人》亲自写词作曲,也足以看出来范晓萱对这个影片的欣赏程度。这首歌的标题《活过》也是范晓萱在观看电影之后,直接选用导演阐述里的最后一句话:那一刻,他们觉得自己,活过。
前奏一响起,充满未来感的声音就又将我拉回了这个世界,眼前不断浮现影片中有关未来的画面:被严重污染的环境、穿梭在空中络绎不绝的飞船、久久不能放晴的天空......
歌词内容也和影片环环相扣,范晓萱从“镜像人”的角度去写下了这首歌,表达的是范晓萱观看完电影之后,对“生命与存在”这一问题的思考。
“你我他你,都是代号;他你我他,都不一样”这四句话贯穿整首歌曲。“代号”这一个冰冷的词汇象征着每一个在实验室出生的镜像人。在第二个故事中的最后一幕,也就是小孙被删除的那个数据墙上,那些工种、身份对照着不同环境下相同的面孔。而这张脸就像代号一样,代表着他们镜像人的身份。
随后的副歌部分,则是身为镜像人,反抗命运的呐喊。
“偏离,渴望;即使,死亡;痛快,徜徉”
周晓杰说:“只要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活一次,哪怕明天就要死呢”
这就是每一个镜像人的心愿吧:即便代价是死亡,也渴望偏离被设定的人生,体会一次痛快淋漓的、自由的生活。
“模糊,眼前;答案,退却;陌路,重现;但愿,主宰;最终,自由;救赎,希望;美妙,绽放”
后几句则总会让我在脑海中回想安何和小小的故事。像小小为了生存而挣扎一样,安何一直在为了自由而挣扎。但最后,已经出逃的安何还是选择了牺牲,拯救小小和好友关北。
但就像歌词中写的那样,死亡并不是结束。在绝望中仍有希望存在:小小和关北继承了安何的意志,自由并且健康的活了下去,绽放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命之花。
文|司空摘星
无论从哲学史还是现实社会,人的主体性一直是广泛探讨的焦点话题。然而在科幻电影领域,中国关于这一话题的声音是缺位的。可以说,《镜像人·明日青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也让我们对这一领域有了更多憧憬。
人是什么?人的主体性一直建立在不变的身体层面,从古希腊到中世纪,身心二元论中的身体,总是可朽的、低微的存在。现代哲学中,笛卡尔也是从思想对世界怀疑的基础上确立起了主体的能动性。但工业和科技开始改写身体的定义:从义肢、整容到人工器官,再到基因工程,一步一步挑战人们的世界观。2018年11月,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因“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轩然大波。2019年12月,“基因编辑婴儿”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贺建奎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万元。这是现实社会中,法律做出的刚性回应。
在科幻电影领域,这是个延宕多年的话题。《银翼杀手》《千钧一发》《人工智能》等都让人想起那个遥远的《木偶奇遇记》模式——我不是真正的人,但我要做一个真正的人。这种情结在科幻文学中比比皆是,也成就了诸多优秀影片。但是,东西方文明有着巨大的鸿沟,西方叙事是否适合东方语境呢?作家毕飞宇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只要把莫泊桑小说《项链》中的人物都替换成中国人的名字,其他一字不改,整个故事就会崩塌。同样,西方的科幻叙事也难以直接嫁接到东方。中国影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寻这一领域的答案。《镜像人·明日青春》正是在这方面的一次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电影《镜像人·明日青春》包含了三个故事,大致反映的是友情、爱情以及人与人基本的共情。其中,第三个故事更为触动人心。王柏杰饰演的“小小”是人类与二代镜像人的后代,他身患绝症。颜卓灵饰演的“安先生”,是逃出基地的三代镜像人。“小小”需要“安先生”的血来救命,但必须一命换一命。在这个故事中早已没有了爱情,两个身份模糊而又关系紧绷的主体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而他们的身上又都充满了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对自由的无限渴望。
电影探讨了镜像人在未来社会中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定位,涉及到了东方社会中的“仿生人伦理”。这不是一种日常伦理,而且一种特殊类型的伦理形态,也是一种未来伦理,即根据未出现的事件而先行做出的伦理判断。在未来,人类如何得到救赎?科技进步能否消除奴役?人类能否与仿生人产生共情?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具有深刻意义。
这部电影中时刻不忘对东方气韵的营造。比如,肉龙、饺子的出现。特别是一起包饺子过年的一幕,在惊心动魄之中散发出一点温情,这是东方独有的气韵。在浓郁的末世氛围中,日常的一瞬比黄金还宝贵。
镜像人,他们是宠儿,也是弃婴;他们是工具,也是我们的未来。这部影片所展现出的才华是肉眼可见的,其主题是严肃的,而将科幻片与青春片相融合的尝试,也有利于电影更好地推广和传播。期待更多这样的电影出现,也让中国电影更加绚烂多彩。
张林子编剧、导演的《镜像人·明日青春》,是以镜像人为主角的科幻电影。镜像人作为被造物者是很明确的,与《银翼杀手》的身份悬疑有所不同,因此故事的核心便是镜像人(机器人、仿生人等类似概念)的生存伦理,他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镜像人·明日青春》的背景是21世纪下半叶,人类以造物主的主观能动性启动了一项叫“镜像计划”的工程,设计并制造了三代镜像人,他们在人类社会中生活和工作,却在精神领域被隔离。镜像人有着被设计的人生,这是他们的宿命,他们并不拥有人权。觉醒的TA自然会有“我不要”的精神呐喊。只有摆脱宿命,才可能自由的生存,才有“生和死”的尊严。电影中第一代镜像人故事里镜像人周晓杰的自杀,是摧毁人类主观意愿的终极哲学命题。发现真相、选择自由的死,从而拥有了“人权”,从而解决了生死悖论难题。在第二代镜像人故事里,小孙大无畏的选择了去爱、去延续生命,从逻辑上扬弃了人类对镜像人的束缚。但是,第三代镜像人更是被人类限制,要么从类似集体监狱的囚禁中逃亡,要么成为追杀者。这个第三幕中依然有觉醒者以及半镜像人的存在,他们认识到“我是谁”的问题,无论他们是否在物理意义上是否被彻底的消息,他们在意识形态上已然与人类平级。
《镜像人》的第一幕采用了双线叙事,不仅迅速地将观众一下子拉进情境当中,还把悬念层层地累积起来,从而引发观众极大好奇。梁晖在荒芜的山路上开车与车上的机器人玩猜谜游戏。从画面中观众已经可以隐约感觉出来电影中的世界不同于现在的人类世界,再加上字幕的提示,观众愈发好奇故事发生的背景。很快影片插入了另一条线索,周晓杰的自拍影像,由周晓杰的口观众获悉了关键信息。在此影片的背景以及周晓杰的身份被揭示出来,他是第一代镜像人。剧作的巧妙就在于给出观众一个答案的同时,抛出更大的疑问,《镜像人》的剧作魅力正在于此。周晓杰说他是第一代镜像人,看似告诉了你他是谁,但“镜像人”是什么呢?镜像人存在于世界上,本身仅仅是人类为了社会增加更多的要素,他们可以提供不同行业的服务,然而当周晓杰“自我确认”了镜像人身份之后,拒绝了系统设定的25岁而进行了“自杀”。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周晓杰的行动,说明“这一个”镜像人已经悟道,他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虚实。
在中国的文化当中“镜中花”、“水中月”都常常被人们对举着来说明虚幻的事物。镜像人是被设计出来的人类,他们有着人类的情感和梦想,却不是真正的人类,在短暂的25年寿命中所有的一切都是被“规划”好的。人类社会复杂无比,每个人的未来都有无穷的可能,但是镜像人却不是,他们在人类的视野里只是工具,承担着被监督、被凝视、被决定的“生命周期”。车手、拳击手的反叛,就类似于《西部世界》招待员的觉醒,事情正在起变化。对于镜像人来说,他们主动的选择自杀、恋爱、生子,就意味着冲破人类的安排,这就是改变命运的“革命”,都是有史以来未遇之大变局。显然,这只能发生在遥远的未来。
一架具有科技感的飞船飞过建筑物的上空,这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经典科幻电影《银翼杀手》。《银翼杀手》根据美国科幻小说家菲利普·迪克所著的《仿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编,它开启了科幻电影的赛博朋克风格。赛博朋克类作品背景大都建立于“低端生活与高等科技结合”的基础上,尽管电影将时间设定在2020年,毫无疑问这类似科技进步和生活场景都要在遥远的未来。《镜像人·明日青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这样的世界观设定,类似城市废土的生存基础。第二段故事中,曾经美丽的地球已经严重污染不适宜人类生存。小小先生的血液重度污染,但做手术需要镜像人原始血清,就在他即将上飞船之际遇到了第三代镜像人安何。当镜像人被开发到第三代时,他们的属性已经成为了“商品”,不再允许在人类社会中相对自由的生活。科技发展始终都面临着伦理道德的拷问,逃跑散逸的镜像人被追杀,他们基本上失去了活着的可能性。
《镜像人·明日青春》周晓杰说过,哪怕是死也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活一次。的确,正是意识觉醒人类才在动物界变得独树一帜,成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存在。“镜像人”也隐含这层意思。而这背后又深藏着中国古典哲学“虚与实”的内涵。虚实相生相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千世界中往往迷惑双眼真假难分。《金刚经》有云“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如果以佛家的“无有真实相”来点评《镜像人·明日青春》那么造物主和被被造物者一样都可以纳入到“死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哲学舞台上。不过以《庄子》来解读又有所不同,最伟大的寓言就是庄生梦蝶,在梦中,蝴蝶和人谁为主体谁为客体,谁是谁的创造者,提升了中国哲学的高度。在轴心时代的哲学家们阐释中,人类一直走在寻求、探问真理的路上,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柏拉图的著名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些人类一直苦苦追问却仍然没有结果的哲学命题。在本片中,镜像人也要直面这个难题。
周晓杰的自杀何尝不是一种最为本质的拷问哲学呢。本来“死亡”的决定权和时间点属于人类,周晓杰的自杀,就是彻底的否认了人类自以为是的“造物主”自我赋能。《黑客帝国》是人类反抗机器人的统治,而《镜像人》则是相反。反抗的镜像人,哪怕忍受个体牺牲甚至团灭的危险,也要反抗到底。发展、生存和自由都是“天赋人权”,那么镜像人应不应该有这些呢?对于第二代镜像人小孙来说,他面对的世界就是“色空不分”,他作为“有能力的拳手却必须要精彩的输”的前提是“为姐姐赚取医药费”,但是那所谓的“病床上的姐姐”并不存在,当他发现这一“真相”之后,他的叛逆就是要“为自己活着”,与人类医生田小心恋爱并且生子,这与《银翼杀手2049》构成了回音。而作为第三代镜像人的小小,与复制人K有所类似,区别在于K的母亲是复制人,而小小的父亲是镜像人,他们都有一个人类的直系亲属。小小和K从此要直面哲学三问,他们的诞生本身就“违背”了镜像人和复制人的存在逻辑,从而导致电影故事更加的微妙含混,给予观众更多的思想冲击,这就是科幻电影的魅力所在。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然而对于《镜像人》《银翼杀手》甚至《异形》等电影来说,这个“道”是最难找寻到的。小小和安先生等第三代镜像人,无论是生是死,他们都难以自我回复“我是谁”的课题,这就有必要在未来的续集中继续探讨。
在《銀翼殺手》的基礎下做一些延伸性發想:什麼是人?自由的意義是什麼?如何界定存在?生命的價值是什麼?不消說,都是老生常談,而電影本身也有許多零碎的瑕疵。但故事發生的地緣背景給予了這些命題一些積極意義。
终于
SIFF2018 见面会场次。套着科幻外壳的青春片,三个故事的逻辑关联性处理得不好,特效像铠甲勇士,很多情节出现得突兀。感觉导演想说的太多,说出的太少,支离破碎了。
当死亡的选择成为镜像人最后自由意志的表现....推入回人类,我们什么时候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活过,是不是当我们体验和拥有了某种改变和创造力量的时候。剧情中能破解这一题的是爱,无论这个爱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唯有这股能量能让我们从无意识的轮回中觉醒。爱是更高维度的穿透力,可能是我们对某件事物的热诚、可能是我们对于某个人真挚的爱、又或许可能是我们对内在某个愿景和信仰的追求,这些出于热情、感情和憧憬的爱,是能够帮助我们跳出僵化模式的途径。很喜欢这部电影,死亡是意志的觉醒,但死亡的意义并不只有身体的凋零,懂得让一些不再服务于生命成长的人事物,包括信念死亡,才是重生的关系。
什么东西
给第一段。
第一段完全不用拍,拳击手的故事其实就是欧巴得绝症了,第三段故事据导演说重写了但是拍得最好。真的说是致敬,也是在抄袭blade runner和1984了。网络小说痕迹严重。
画面色调很好看,剧情也不错,很喜欢李四瑞 特别萌,但是没看出来第一段赛车手小灰灰和后面的拳击手有什么必然联系。拳击手小孙和小心两人表演出了那种初恋青涩的感觉,但是又和常见的青春偶像片的狗血剧情不一样...整体感觉还不错吧
3.5星。看出了一丝拉《云图》的感觉,镜像人命运共同体。颜卓灵妹妹真的神仙演技,我爱了,生生拉起了第三代故事的整体水平,喜欢3>1>2。周游也很不错!
上海电影节展映看的,远远超出了预期,几个年轻演员都很有张力,不同于那些拍70、80、90后的青春片,没有狗血的剧情,画面质感很不错
扯淡扯成这样还说自己国产银翼??脸皮可真厚啊
哈哈哈哈邏輯非常詭異剪輯太亂了音樂也鋪墊地太多太雜亂了
金马奇幻影展,被我错过了开头,看到结尾却被感动了。国产电影拍科幻题材太难得了,必须支持
很难说清,我刚才看了什么。
不厭惡,只是當《銀翼殺手》在前,主題故事還可以有什麼延伸性。想說的太多,時間線也瑣碎,三代的演變、鏡像人的宿命論,還是回到了情愛的表皮。導演有影像色彩的敏銳,但故事確實雨點小,BB8、小孩後代、以命換命,而零代的逃亡、空汙日漸嚴重,意有所指。段博文酒窩可愛
从头尬到尾
这个所谓镜像人的概念确实非常菲利普狄克,有些未来世界的呈现也很出戏,就……贵在参与吧。反正科幻片好像很难拍出新意,但也不会拍得太难看了,即使狗血,也是个青春片。有几个演员意外地很不错,可惜三个故事衔接得并不太高明,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也太多了。
作为年轻导演的个人第二部长片作品,相当可以的!今晚金马奇幻影展世界首映。
毫无逻辑,不知所云。套着科幻马甲的国产狗血青春电影,不抱任何期待,但依然被雷得外焦里嫩。望周知:任何带分隔符的国产片80%的可能都很烂。
补录,以前在上影节和金马上放过,但评价不怎么样,去年直接网络上线了,据说重剪了一版,删了很多不必要的情节,就是《银翼杀手》主题的翻新。三个故事三代复制人的命运,都对自我产生了身份认知并有了反抗意识:第一代镜像人寿命只有25年,第二代被植入记忆只能周而复始的从事一种工作,第三代完全为了执行危险任务而诞生,概念都不错但执行力太差,拍得一般,而且剪辑后的版本还是觉得冗长,整体磨磨唧唧的。而且该片也不知道是有钱还是没钱,场景简陋特效寒酸,但汇聚了两岸三地一票青年演员,都还有点名气,片尾曲也是范晓萱唱的,幕后阵容与制作水准的“倒挂”现象,搞不清这片什么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