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七十里

HD国语

主演:陈俊达,孙熙言,黄婧,李佳怡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4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2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3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4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5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6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3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4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5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6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7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8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19环城七十里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金陵城,一方人。

这是一部带着个人情节的电影。
就像每个异乡的人,心里最亲的是故土。

当然这是一部写关于南京的电影。导演在说故事的时候,本身也时刻展现南京的画面。

对于音乐,我不懂,但觉得还不错。对于电影本身来说,这样的电影对于观众来说,就是你是否爱这座城。也或许那些带着文艺气息的人,才能从中看懂些什么。普通的观众,或许很难明白这部电影去电影院上映的意义。

导演在画面上,安排的很美。紫峰,城墙,不远处的紫金山,还有轮渡。看南京的美,电影中能给你很好的感官。

电影看完,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导演在说自己,在说一群人的故事,关于这种带着校园元素的作品,远没有那些年的共鸣。

这是一部给城里人,给南外人看的电影。

不能不说,导演是在电影上花了心血。但做为观众,如果述说南京,整个电影情节和表达上面还是单薄了。

题外话,看电影还是笑了,导演在里面安排的那个情节,那个开着大奔的男人。我和同事看到这一幕,触到笑点了。这个男人的身材,背影很像公司老总,还都是开着大奔。

还有里面的爷爷,浓浓的南京口音,和公司的同事说话的节奏,腔调都很相似,这也许是南京人的特点吧。

金陵城,一方人。

真正的南京其实远不止电影里的这些。

 2 ) 暮色未深 回忆犹在

  1. 看到名字想起了去年看的那部《到阜阳六百里》,看完于是乎觉得这样与距离有关系的片名似乎都挺动人。

  2. 作为在旁边省份生活的人,南京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是第一个认知里所谓的大城市,似乎那时候家里要添置一些大件物品,父母会驱车一个多小时去南京买。第一次离家远行,也是去南京。夫子庙,玄武湖,总统府,一个旅游者对于南京的全部记忆。

  长大后再去南京就是去南大考GRE的时候,已是一二年的十二月,彼时还在失恋的阵痛期。考完试,看到了理所应当的低分,失魂落魄地徘徊在街角和路巷。只是念叨着要去玄武湖散心,沿着城墙不停走,直到踏上鸡鸣寺外的城墙。站在城墙上,看着远方城市的天际线,初冬的寒风拂过玄武湖的水面,撩起点点微光,鸡鸣寺的轮廓隐没在阴冷的薄雾里,若隐若现。过去的种种纷至沓来,阴冷的南京是那年最后的回忆。

  再去那段城墙已经是一年半以后一四年的春天,已确定会去伯克利继续念书,关于未来的幻想业已尘埃落定。走过鸡鸣寺外最后的点点樱花,再次踏上那段城墙,目光所及之处尽是片片春色。春天的暖阳,是迎接夏天最初的灿烂。

  3. 我一直认为中国电影最欠缺的是对当下城市的描写,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泛滥在银幕上的各类爱情轻喜剧或所谓文艺片,换个故事的发生地似乎也都成立,这样的故事真的很难让人感同身受。

  人的回忆与地点相关,对于相同地点的时光错落是回忆的并发症。正如武汉的珞珈山和轮渡之于我,南京的鸡鸣寺玄武湖之于我,合肥的蜀山环城公园之于我,南昌的滕王阁之于我,杭州的西溪之于我,这些地点都是恒久矗立在回忆里的地标。对于个人观影史来说,《环城七十里》和《春风沉醉的夜晚》一起,和许许多多在那里生活的朋友一起,塑造了我心里的南京。就如同《万箭穿心》里的武汉,如同《日照重庆》里的重庆,如同《二十四城》和《观音山》里的成都。从这点来说,希望有机会可以看到更多描述此时此地的片子。

  4. 青春本就迷茫,所以灰色的场景。青春本就迟疑,所以矗立的长镜头。青春本就星星点点,所以民谣里闪烁的和弦。青春本就有无数的可能性,所以情节里的情节,在最后毕业时汇聚,却抵不过旁白和话外音最后的轻轻叹。
  
  大家都回不去了,所以电影里,生活外,那些先走的人总是让人格外怀念。

 3 ) 叫我如何不想它

       江苏网络电视台内容总监刘洁问我:影片如何?我的回答是:很诗意,小清新;很音乐,歌好听;很熟悉,画面美;很南京,耐回味。
        因为整部影片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所以我把它看作是穆丹用诗歌、音乐、美图镶嵌的南京高中生的“青春碎片”。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样的碎片,我甚至认为所有的青春都是碎片——即便如火烧赵家楼、奔赴圣地延安、上山下乡、红卫兵大串联、天安门广场那样社会背景堪称宏大叙事的青春力量的集聚和爆发,就其中每一个具体的人而言,青春也都是残缺的碎片。
        然而碎片并不缺乏光彩,犹如明城墙下玄武湖在朝辉夕照中波光粼粼的美,都是每一片波纹构建的。《环》展示的青春碎片,亦是一代青年人——准确地说,是融合或寄托了如穆丹这样的曾经青春的人——整体光芒的射点,也是这个独特时代特有光焰的跃动。
因为诗意,所以吟咏;因为音乐,所以萦绕;因为美景,所以浮现。不知怎地,每天照例走湖、疾行在城下湖边的时候,眼前总是出现《环》片中的人物和画面,耳畔也似乎单曲循环似地重复着那首《城门城门几丈高》。

        犹如“现在”终将成为“过去”一样,于回忆中,同样也能钩沉当下。我坚定地认为时间背景为“2013届高中毕业”的《环》片,是穆丹用诗、乐、画、声、光、影的方式,执拗地在他的青春回忆中抒写他理想的当下,就象那首曲风浓烈、贯串全剧的的《我要和你恋爱》。

        风一样神秘的林佩曦:风一样的女子(和男子)无疑最招异性的倾慕和喜欢。所谓“风一样”,总包含清新脱俗、来去无形、远离凡尘、神秘诱惑之意。对懵懵懂懂的高中男生来说,林佩曦绝对是容易让他们着迷的女孩子。所以,孙熙文们的守候,是必然的,这里无迷待解。
        成为谜的倒是林佩曦自身,她显然很羡慕孙熙文们的青春年少和单纯生活,那必定是她心中最柔软的一瓣;她想和他们一起环城,是她对纯真年代的精神向往;而那个路灯下馄饨摊的刻意回避,其实是她本能地回避不愿意显示在孙熙文们面前的另一个自己。那是一个怎样的自己呢?影片没详说。记得此前采访穆丹看缩微片时,穆导介绍说:她是一个在夜店工作的女孩子。有了这个背景,一切便都通顺:气质如莲、身处之地却不乏污泥浊水。她从孙熙文们身上获得精神追求的单纯,单纯到骨感,又从自己秘而不宣和刻意回避的部分获得丰满的物质生活。我不知道她最后那个独自行走在街头的孤单背影是否预示着什么不幸,但对孙熙文们来说,他们和她,实在隔得太远太远。
        其实,最难得是内心如莲。即便是风尘女子,一旦脱尘,也还是“风一样的女子”。
张超然三送听课笔记:这是影片中最能勾起回忆和触动心灵的情节。这样的场面太熟悉了,相信每个中学生都见过或传说过发生在同学间的类似情节和故事。我想说的是,张超然的眼神(可见的)和面对陈嘉以沉默回应时的心情(不可见的)。第一次,超然递上摊开的笔记本,双方都不说话,旋即合页离去;第二次,等待陈嘉回应的时间显然比第一次长了很多,看到对方还是低头报以沉默,她眼神中流露出无尽的意味:爱恋、期待、殷切、委屈……五味俱全,最终还是无言离开。第三次,把两本写得满满的笔记递给陈嘉:“留个纪念吧!”说完翩然而去,内心释然。
        张超然在那个保送考试前夜的电话该不该打?陈嘉踟蹰在张超然窗下后开始的那个彻夜环城该不该走?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青春彼此知道、青春也遵循着彼此的路线。交集和分岔,本来就是青春的原色。
        小师妹在毕业典礼上的直白:这是令人眼角湿润的一节。青春是有严格的年代分界的——与张超然的默默无语不同,小师妹在毕业典礼的众目睽睽之下,大胆地走上台来,向即将离校的师兄陈嘉表白自己长久以来的默默喜欢。小师妹代表了这样一群女生:他们相貌平平、成绩也平平,既不是“林佩曦”也不是“张超然”,但是她们不掩饰自己对帅哥的喜欢,我行我素,敢于表白,富含青春张力。她们并不奢求自己能从表白中得到什么,只是想告诉师兄:希望很多年以后再见到你的时候,你不要大腹便便。
        我喜欢这样的你。我希望这样的你永远不要改变——这是无数“小师妹”初恋(暗恋)时的情感吧?怯生生的,一如春山涓流,清冽而甘醇。
        萧乙和漂亮的英语女教师:这注定是一个与观众有默契的情节。有多少情窦初开的学生会傻傻地喜欢(或暗恋)上自己的异性老师?太多了吧!如果不写这种普遍现象,于青春片是不是一种缺憾?果然,影片中的四个男生里,最高大健硕、最具男性荷尔蒙气质的萧乙,喜欢的是身材和面容一样姣好的英语课女教师。这太正常了!而当他转过身、请她在自己背上题字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想到美女教师写下了“精忠报国”?
        青春,真的只适合向同龄人展示,也只能在同龄人中获得共鸣。因为,在经历过青春的人那里,你的现在只是他的曾经,你的那些小心思他洞若观火。就像这位美女老师,用岳母般的情怀,巧妙地化解了萧乙的青春荷尔蒙。
        她的美,萧乙们还不懂。
        爷爷的青春和消逝的生命:萧乙的爷爷是传说中的青帮堂主,自然也有不为晚辈所知的刀尖上舔血的青春:“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走南闯北、养家糊口了”。孩子们问起爷爷病榻前柜子里的匕首(应该是管制刀具吧)时,爷爷却轻飘飘地说:那是我拿来削水果的。在生命即将消逝的暮年,爷爷那种年轻时闯荡江湖的杀气,已经内敛成一种老顽童式的俏皮。爷爷最后的愿望是“回家”,他不愿意在白晃晃的医院里走完人生,更想着家里才能吃到的鸭油酥烧饼、鸡鸣汤包、七家湾锅贴,马祥兴盐水鸭等美味,叫孩子们“分头去买”。这个馋嘴的青帮老大最终还是没有吃到他思念的美味,就像他的青春乃至生命永远不再回来。
        青春,只是生命的一小截。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来路,却可以像爷爷那样,自主决定如何离开。
        好了。到此打住。

 4 ) 曲终人未散――《环城七十里》

曲终人未散――《环城七十里》

牧笛悠扬,芦苇摇曳……

几帧片头,我已神往。


光影中,南京显得得沉静、散淡、柔美。

杨柳依伴着城墙,城墙呵护着青草,藤蔓任性地攀爬。

敞开的城门,回家的路,桐叶扶疏,桂花满枝头。

影中人说:从未发现南京如此美丽,或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慨叹,或许爱已成习惯。

面对南京,异乡人如我,曾经历最初抗拒,继而接受,然后倾倒,终于融入,如此漫长的过程。或者如你,像电影里的故事,一见钟情。


阵雨午后,空气中滋长年轻的味道。

少年爱慕的青涩,无声却有情,才子佳人的浪漫,梦幻而明媚。

追梦的少年,必然要去远方,看那边的风景,望这边的秋月。

有一天,他们归来。旧梦重拾,依然温暖、清朗。

北极阁北,西家大塘西,暮色未深。台城下,琴声如诉。


当《城门城门几丈高》的鼓点响起,蓦然回首,与这些人、这些歌、这座城,竟已相遇廿余载。乐不思蜀,却梦回六朝。


8月17号,年少的儿子离开南京去了远方,一如年少时的我离开家乡来到南京。

故事很简单,毕竟,这些那些,都是我们的曾经。

其实,故事并不简单,每一篇、每一首,都牵着过去,挽着现在,指向未来。

而我,将用一生与南京相伴。

9月28号,《环城七十里》公映第9天,我再次走进影院。电影结束,掌声响起。

 5 ) 民谣与怀旧

      1.作为一部独立的民谣电影虽没有专业电影那么好看,但是导演还是有点想法的,只是很多东西没有表达出来,对于非专业导演穆丹来说,是一件及格作品,这种怀旧电影更多的是勾起回忆,很有启发意义,值得推荐!


     2.理解电影来看看穆丹怎么说。
      【穆丹觉得,青春就像“环城”,它毫无意义,从起点到终点走一圈,起点就是终点,像画了一个毫无意义的圆圈,但是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暴走、冲突、疲惫、怨恨各种体验,这种无目的地展现、发现和体验,才是青春的真谛:一场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行走。】

      的确整部电影都很散,看似毫无意义,但是沉下心来思考一下,青春甚至人生就在眨眼之间悄悄流逝,现实很快变为回忆,回忆似乎又有无尽的后悔,这就是青春吧!


    3.电影有些诗意化。
       
     《环城七十里》,就是这样一部诗歌化的电影,影片中有12首歌曲,其中7首是穆丹的旧作。创作的时间是15年前。

    《哑子的爱情》《一个唱歌的人》《孩子诞生于泥并祝福你们》《一只受伤的狐狸》《告别的少年》《爷爷走了》等歌曲的小样被从穆丹尘封的磁带堆里一一拣回来,垫到影片粗剪版。

 《城门城门几丈高》这首歌穆丹是临时做的,却成了他最得意的作品,简单、上口、很乡土、很中国。九分半钟,把南京的十二个城门都唱进去了。

 《环城七十里》,就这样成了一部现代民谣音乐电影。

   4.表演确实生硬,只说一点,爷爷噩耗传来那一刻,似乎没有悲伤,表现那么镇定?有这样的孙子???

    陈嘉的扮演者陈俊达,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电视编导专业学生。
    
    孙熙文的扮演者孙熙言,四川传媒学院摄影专业学生。
    
    张超然的扮演者黄婧,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电视编导专业毕业。
    
    在主角和主要配角里学过表演的,只有扮演林珮曦的李佳怡,而李佳怡在班上恰恰属于“专业平平”的那个。
    
    在电影拍摄的初期,很多常混剧组的工作人员暗暗对演员的表演大摇其头,认为他们根本不会演戏。而穆丹的说法是,“我要的就是他们自己,不需要去演”。

    《环城七十里》,就是这样一部“反表演”的电影。

     反表演?没有真情,是电影一大弊端。
     
    5.它的故事是超浓缩的,没有铺陈、卖弄,所有情节都是点到即止;

      它是反剪辑的,大量的长镜头让剪辑师抱怨无事可做;

      它是反西方视觉系统的,全片几乎没有一个色彩浓烈的镜头,城墙的深灰、天空的浅灰、树木的绿和夕阳的淡金中浮现的是远去的白衣少年。

   6.作为非专业导演,一切的不解很正常,希望越来越多的独立电影出现!!!

                            ------------- 2012年12月28日 10:16

 6 ) 环城七十里:走进城门你cao一cao

《小时代》的逼格塞进NFLS设定,丢仙林拍,最后糊一层《那些年》小清新色调,全程狂播原创民谣……终于,成了一部电影长度的音乐mv。

所有人都是癌症晚期半死不活的语气,参见《绣春刀》里面的刘诗诗。

所有台词里面一半都是“走吧。”然后画面渐黑又亮起。

所有时间里面一半都是在放民谣,音乐应该都是原创吧,大概风格是汪峰和陈升生了个孩子在南京养大。

就好像导演是个闲着没事干的高三保送生,想做个20分钟的微电影缅怀一下青春,却被领导要求硬生生拉到一部电影的长度——没办法,镜头就拍了那么几个,只能不停重复重复重复,实在凑不了了就拿音乐凑时间。

一边看一边用手机写完全来得及,写成了流水账语文老师我对不起你。

祝导演票房大卖哟~

补充:看了豆瓣简介意识到我因为脸盲症导致很多剧情没看懂呢。

哈哈。

——————————————————————————

以下全是剧透

开场
大半夜,一个少年【完全无视自己走的是快车道+逆行】走过南京几个城门,到一个门口停下来玩一会儿手机。
BGM民谣 + 少年走啊走,走啊走。
五分钟过去了。

全剧终(不)


第一章:林O曦
又名那些年我暗恋的姐姐有了土豪

四个男主角(也不知道谁规定的一定有四个男主角)骑着自行车并排在路上挡道,聊着高三家长会之类的事情。
男主们分别回到了自己【十分特别非常无敌豪华的公寓或者别墅】家,一个书包被丢出来,一个被罚跪,另外两个我忘了。
然后呢,他们就去先锋书店了←咦究竟是为什么?
此时文艺女林O曦(不是打码,是真不记得中间那个字了)白衣红裙,在书店门口贴了个表演海报但是没标时间——四个高三学生便尾随社会女青年死皮赖脸问演出时间去了。
——你们也玩乐队?什么音乐?
——摇滚/流行/民谣。←F4其中三个异口同声地说。
——你们是学生吧?高三的?你们要高考吧?
——我们是外语学校的,反正都定了,出国。
棒。高三土豪学生不用高考闲得无所事事勾搭社会女青年。

F2坐船去浦口(…)看文艺女的演出,结果下雨了演出取消台子都拆了,F2又上去搭讪,文艺女开始给F2唱歌,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画面全都是远景、风景、文艺女的手、F2专注的眼神…以及左上角从右往左竖排歌词。
如果《致青春》是个文艺片,那这部《70里》,就是个明信片。

F2和文艺女走在城墙上。
文艺女:哇~南京城墙好长哟。
F2:南京的城墙有悠久的历史,总长xxx,保存相对完好,而且是环形的呢!我们学校有个活动就是环城墙走…
文艺女:哇~好有趣呢~
F2:呃,其实我们都逃掉了……下次我们一起环啊?
文艺女的梦想是去法国XXX城,男主之一明摆了是暗恋文艺女,把自己写的词给文艺女请她作曲,文艺女接过了个电话就走了——文艺女的背影,BGM民谣,五分钟过去了。

导演,你这么喜欢唱歌,去重拍《新白娘子传奇》吧?

接下来,本片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
因为出现了路边摊小馄饨。
啊,小馄饨。
观众们感慨道,我想吃小馄饨。
F2(不包括暗恋文艺女的那个)在路边吃小馄饨(说起来为什么你们F4都是成双成对出现?)
此时来了一个土豪带他的小女友来吃小馄饨,你猜对了就是文艺女。
F2当然装没看见,文艺女看到F2就说不吃了咱走吧。
土豪帅气地给馄饨摊老板钱,说我请啦。
土豪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以及,我想吃小馄饨。

老师在讲保送考试的事情,F4里面那个暗恋文艺女的却跑去艺考培训中心唱歌。
没过多久艺考的那位也在馄饨摊(怎么还是馄饨摊)巧遇文艺女和土豪。
旁白说他后来就没提文艺女,一口咬定人去法国了。
艺考成绩出来了,成绩很好,艺考男去给教练报喜,报完了就跑,搞得教练莫名其妙。
啊,写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好像是“因为暗恋文艺女跑去考艺考,考完发现人家已经有了土豪”伤心的故事呢。

都说了我分不出四个男主长相区别…所以也许我错了。

好嘛,蛋疼单恋青春章节完?



第二章:爷爷
又名我爷爷感慨城市变化快,然后死了
啊,还有保送考试卷子不好偷。

一般看到这种标题就预感到是要死爷爷,果不其然F4之一爷爷生病了。这位我们就叫他出国党吧。

保送考试前一夜(你妹哦出国党考个什么保送考试),技术宅把F4约去ktv,给他们看了考卷,他们表示:好简单哦。

第二天考试卷子完全不一样。

耶。

前一章也提到,爷爷生病了不肯呆医院,其他F3说你爷爷就是我爷爷!老爷子不就是要出院嘛!出出出!
——于是四个未成年人就把一个无法行动的老人接出了空荡无人的医院。

警察叔叔请逮捕他们。

说起来爷爷全程南京话,老年痴呆时日无多的感觉…孙子们却全程弯弯腔普通话什么鬼啊!你们如何交流的!

爷爷回家以后说:我要吃xxx地方的xxx,yyy地方的yyy……
F4:买买买!

四个人又一排骑自行车挡道了,买买买。
还没买完,出国党接了个电话。
【您的好友爷爷已下线】

唱歌开始:城门城门几丈高(。
我才知道南京话版本居然是“走进城门你cao一cao”…
小朋友们,你要cao什么…

配上旧黄色小清新滤镜爷爷在出租车上感慨南京变化真快。
民谣*n

“走进城门你cao一cao”



第三章:环城
又名有个女神暗恋我

“保送名单已经出来了,被保送的同学就不用来上学了,不要影响其他同学复习。”
我读书少,我也知道保送他妈的是有第二轮笔试面试的。

这个故事大意就是一被保送的女神暗恋F4之一(啊,为什么我一点都不吃惊),但是暗恋对象保送失败,所以女神仍旧天天来上课。
女神你脑子没问题吧。
终于女神不想浪费时间了——把积攒多年的笔记本给了保送失败男。
女神就开始说其实啊,保送考试前那晚上……我给他表白电话(还是微信了?)
于是心绪不宁的保送失败男就大半夜去环城了…左下角还有标明了城门的地图类似物,到达一个城门亮起一个,不知道还以为在玩儿赛车游戏。
环完了以后,保送失败男给女神语音微信:我们六年扒拉扒拉,我们有距离扒拉扒拉…

毕业典礼上。一个高一的跑上台用中老年口水过多林志玲的声音说:“xx学长,人家宣你啦。”
女神特写,保送失败男特写。

终于这个故事汇聚在保送考试前一晚:
那晚上F4中两个在ktv看考卷;
一个在吃小馄饨&失恋;
一个在环城。

这他妈还能不能好好学习了?

汪峰风格民谣响起。梦想啊、青春啊、疼痛啊。
啊。

主角旁白:我高中这三年啊,没好好学习,没保送去好大学,连环城都没去哎。咋个就没了呢。

因为你把时间都拿来装逼了呗。

最后,有个段子不错。
F4之一一直很喜欢英语老师,毕业时让老师在衬衫背后签名。
老师写了四个字:精忠报国。


祝导演票房大卖!

 短评

90 分钟 MV 烂到地底,屎到没朋友,没事别拿南京消遣。

4分钟前
  • Hao
  • 很差

三星半。

6分钟前
  • 安凯
  • 推荐

太稚嫩了,但歌好听,南京美

8分钟前
  • ounana
  • 推荐

拍的和演的都青涩且稚嫩,配乐又多又吵,全靠歌支撑。唯一有感觉的就是爷爷的故事,配合歌曲歌词,有感觉。

10分钟前
  • 哔哟哔
  • 还行

无病呻吟的mv

12分钟前
  • 黑乌鸦的嘴
  • 很差

讲述的是青春校园的故事 还有深刻的人生思考 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段,无论你在哪里 总有一个人会在你的记忆里 熠熠生辉 那就是年少时 我们心仪过的那个人 很是佩服电影里面小师妹的那种勇气 记忆里的白衬衫男神 单车后座的长裙飘飘 总有一个老师让你爱上一门课 儿时的美味等等都构成了校园时期美好的回忆

15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作为一个南京高中生,我只想说,这种脑残的青春文艺微电影为什么要搬到荧幕上?而且名校居然就是我们学校也是醉了。里面那个绿茶你老不穿校服会被老师骂的大姐

16分钟前
  • Xenomorph ' Obi
  • 很差

电影并不好看,几乎是无病呻吟似的清新青春,貌似是部有关城市形象类的片子,难怪这么混事儿。原声倒很动人,好音乐或许不太说的上,但绝对是足够真诚的音乐,三星里的两星都是给这张原声碟。很喜欢南京,在那里有很多重要的回忆,可惜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21分钟前
  • CobraCB
  • 还行

弥漫着纯粹美好和感伤遗憾的青春的独有气质。南京话,南京风物,南京城墙,音乐不错。三星半,剧情略弱,情怀加分。

26分钟前
  • 青鸾
  • 推荐

都是靠一批有着南京情怀的人把评分拉上去的吧。。即使导演演员都是非专业的,这演的也太生硬了,还不如演员都说南京话可能还会好一点。。先锋 青果什么的都拍进去了。富二代们的业余生活还挺文艺的。。以及,一定要找机会去环一次城~

27分钟前
  • 薛定谔的毛
  • 还行

七十里的城墙带我到远方让我将世间美味一一品尝土豆饼的清香我却不会忘和那一碗鸭血粉丝汤七十里的城墙带我回家乡当我将世间美景一一欣赏台城柳染绿的梦想篝火中狂奔的希望是记忆里最雀跃的海洋。

32分钟前
  • 冯早起
  • 力荐

不完美,但是很有感觉!

36分钟前
  • iamliuzhe
  • 推荐

歌很好

37分钟前
  • 麥-Albatross
  • 还行

没完没了的歌唱唠唠叨叨,导演不够成熟,其实还可以拍的更好

42分钟前
  • ivanjob2008
  • 还行

正片没看,看的是八集的纪录MV。第一集,城门城门几丈高,主题是一群人聊他对南京印象最深的地方。大半夜的,不用看到熟悉的景象,仅仅听到那些浓厚的南京口音,对南京的念想就整个儿被唤起了,非常非常想回去。有些恐慌的是,一些随之在脑海中冒出的南京的景象,此刻我已经想不起是哪了。

43分钟前
  • ↘清角↗
  • 推荐

这是我生活的城市,我所爱的城市。

48分钟前
  • PIE 觀
  • 推荐

孤独又喧嚣

53分钟前
  • 波塔斯基
  • 力荐

对海报和片名的好感促使我下载了…哇靠,开头那满屏的噪点是什么鬼(片中再次出现该片段并无此问题,实在搞不懂后期干嘛要搞成这样?)…片里的歌曲还行,虽然不是我的菜…演员们的颜还不赖,可是一个个表演怎么都那么木讷?…导演能力有限,故事更是编排得好糟糕…摄影好清新,应该是全片最大的亮点。

5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较差

整部电影都在唱歌烦死了,还不如直接去听CD。但拍得还算有点情怀。

1小时前
  • 失控的蘑菇
  • 较差

小成本青春成长片,故事毫无可看性,几个男主角全程不换裤子。影片号称音乐片,原来就是在不知道如何讲故事的情况下插入大量民谣歌曲做配乐,还把全部歌词打在一页屏幕上,效果堪比ppt。

1小时前
  • 喻鸣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