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

HD中字

主演:古内丝·森索伊,多嘉·泽伊内普·多古斯鲁,涂格巴·桑古罗格鲁,艾丽特·伊斯坎,伊利亚达·阿克迪肯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野马 剧照 NO.1野马 剧照 NO.2野马 剧照 NO.3野马 剧照 NO.4野马 剧照 NO.5野马 剧照 NO.6野马 剧照 NO.13野马 剧照 NO.14野马 剧照 NO.15野马 剧照 NO.16野马 剧照 NO.17野马 剧照 NO.18野马 剧照 NO.19野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野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初夏,在土耳其北部的一个村庄里,拉蕾和她的四个姐妹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和男孩子们天真烂漫地打闹。然而这种行为却被当成了一桩不检点的丑闻,引发可怕的后果。家庭生活变成监狱,从此告别学校,而是为结婚做准备。五个姐妹都同样向往着自由,她们找到了一种突破这囚牢的方式。弗兰西斯苏黎世麻辣俏护士永结同心2022海的沉默初代吸血鬼 第一季罗伯巴拉德特辑伴我纵横随波逐流逆风天使追梦人小酒海市蜃楼寻味贵阳朋党和平2019铁猴子传奇之娇龙媚影尾随者一路朝阳神秘搭档夺金四贱客国语候鸟激战亚洲怪谈 第二季三少爷的剑(粤语版)港媳嫁到萌子美 虽然她有点怪极品女士第四季20世纪少年战寇火线惊爆点印式英语上帝的驱魔我心飞翔2000天若有情粤语小满生活伟大的礼物斯特拉的魔法OVA跌落的间谍逢春吉屋2018夜幕降临之时

 长篇影评

 1 ) 野马与草原

    《野马》的开幕,身着校服的少年少女在海边玩耍打闹,阳光灿烂,水波粼粼,被打湿的校服和头发,爽朗的笑声,一派明媚的青春景象。谁也不曾想,在这个保守国度,一场放课后的嬉戏,会在一个家庭掀起如此轩然大波。
    五姐妹被奶奶严厉责罚,然后监管了起来,而这个家,也成为了生产标准化新娘的工厂。她们学习烹饪、裁缝,被迫穿起了包裹严实的丑陋长裙,然而青春的美丽依然焕发在她们撕开的裙角、彼此会意的微笑和透过窗户望向自己爱人时的眉梢。少女们不是没想过反抗,然而她们柔弱的抗争抵不过封建道德的重压,换来的只是越来越严密的管控,家里漂亮的蓝色小楼,是她们的监狱。
    在循环往复的反叛和镇压的较量中,年龄稍长的大姐索那伊和二姐塞尔玛首先被迫走上了婚嫁之路,然而这两姐妹的命运在此却奔往了截然相反的方向。索那伊在提亲的阿姨上门时,率先向奶奶表示,自己可以出嫁,但只嫁自己的爱人,不然势必鱼死网破,她是幸运的,最终她得以和恋人拉金终成眷属,在婚礼上跳着舞的她露出了久违的率真笑容,和爱人长久的亲吻;而由家人前来提亲的小伙转而被分配给了塞尔玛,二姐放弃抵抗,嫁给了几乎算是陌生人的青年,同样是在婚礼上,他们夫妻只是面无表情的坐着,随后一醉方休。
    紧随两位姐姐的婚事,家里开始安排三妹出嫁。三妹看似温顺平和,在简单勇敢的小妹试图破坏给提亲阿姨准备的茶点时加以阻止,一副逆来顺受的模样,殊不知这只是绝望带来的表象,而她的内心早已酝酿了暴烈的谢幕。整部影片都是以小妹拉雷的角度讲述的,因此也用小妹的视角,隐晦的叙述了叔父对三妹的性侵,以及和陌生青年在车内的性爱。在此之后不久,三妹自杀,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黑暗与压迫的最后反抗。
    最后剩下两位年纪尚小的妹妹,然而这个家庭并没有放过她们。三妹的死无疑深化了奶奶的担忧,加之对叔父的禽兽行径有所察觉,着手让四妹嫁人,当稚气未脱的四妹与一位明显比她年长很多的青年戴上红绳系着的戒指,确定订婚关系后,小妹终于忍无可忍,她再一次鼓动姐姐一起出逃。
    所幸,这一次,她们逃走了,一路来到伊斯坦布尔,投靠了自己的女老师。当拉雷敲开女老师的门与她拥抱时,全片结束,留下我坐在屏幕前,心里五味杂陈。

    纯洁的戏水成为“荡妇羞辱”的理由,自由青春在迂腐陈旧的伦理面前抬不起头,这并非《野马》的艺术创造,相似的场景镜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绝不见少。
    影片中二姐塞尔玛因为新婚初夜没有见红,被连夜拉到医疗所进行检查,当医生问她是否有过婚前性行为时,她说:“我跟全世界都做过。”她穿着洁白的纱裙,躺在床上让医生检查,面无表情地吐出这句话的时候,内心该是多么耻辱又多么绝望。
    这不是艺术手法,这就是现实。
    当我以为时代在进步,当我以为种种压迫已经让女人意识到反抗的重要,当我以为我们应该掌控自己的思想灵魂时,他们却在热议“贞操是不是女人最宝贵的陪嫁”,在告诉我当一个好妻子、好妈妈最好的归属。当我的心里装着宇宙与星辰的时候,社会却试图用“从属者”的身份把我绑在尘埃和泥泞中,不得翻身。连自己的身体都掌控不了,我们还在谈什么可笑的女权?

    《野马》中除了懵懂却勇敢的五妹,还有一个不得不单独提及的角色,卖水果的小哥拉辛。当五姐妹在公路上拦车追巴士时,是他载着她们去了球场,在小妹决心出逃后,是他友善的教会了她开车,在最后,当四妹和小妹从家里真的逃出,又是他,把她们送上了开往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拉辛就像黑暗牢笼里的一道光,童话故事里的骑士,在少女们的反抗之路上,尽自己最大的善意和努力,做了助推。
    拉辛在车窗外和拉雷挥手告别的时候,我难以抑制的热泪盈眶。
    愿也有运气遇见这样的光,你我在奔向自由草原的路上。

 2 ) 如果,情欲化的影像可以治愈禁欲的土壤

横跨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半岛的土耳其,自古即是地理上的中间地带,环绕着马尔马拉海的西部国土把黑海与地中海一分为二,而罗马帝国的古老都城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则连接着欧亚大陆。这块在地理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也预示了其在意识形态层面的纷争。在这个98%的国民都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里,奉行的却是政教分离的世俗主义,并自二战结束起就向多党制、议会代议制的民主政治框架过渡。然而,宪法层面的民主和世俗,并无法掩盖土耳其现实政治、文化的复杂性。而《野马》则是这样一部电影,它以西方式普世道德为切入口,并以一种浪漫化、唯美化的类型片结构为基础,最终以颠覆东方式的“封闭”宗教和道德体系而在西方社会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这样一部百分百讲土耳其语且故事发生在土耳其的电影处女作,却击败了包括金棕榈在内其他优秀电影而代表艺术电影第一大国(法国)参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野马》在口碑和票房上双重胜利,足以从各个方面映射今天欧洲艺术电影从产业到意识形态再到美学全方位现状。

正如最后那个表面上荒诞的结果所暗示的那样,在经济、文化都加速迈入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以国别来组织电影竞赛,显然已经过时。但如果不得不为之,《野马》在各方面都的确更应被视作是一部法国而不是土耳其电影。

本片导演艾葛温虽是土耳其人,但却长期生活在西欧,说着流利法语,并毕业于法国电影工业的主要缔造者——国立高等图像与音响职业学校(LA FEMIS)——法国最精英电影学院。因此,像大多数西欧艺术电影一样,本片从融资制片起,就在法国制片人操作下轻车熟路申请了各国电影扶持资金,并最终在以法国公司主制片,德国、土耳其、卡塔尔多家公司联合制片的背景下进入电影节和市场。在《野马》长长的制片名单里,我们能轻而易举发现除了土耳其文化部以外,诸如Eurimages(欧盟)、CNC(法国)、FFA(德国)这样欧洲最知名的官方电影基金,也有Canal+, ZDF Arte这样如雷贯耳法国和德国传媒界巨头。

回归电影本身,《野马》首先是一部饱含人文关怀的作者电影。像绝大多数浸渍在法国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电影作者一样,蒂尼斯·艾葛温的处女作是从反思社会现实开始的(FEMIS入学考试第一关就是长达两个月的社会调查);也像绝大多数女性导演一样,最先进入她们视野并几乎萦绕着她们全部职业生涯的是这个社会中“女性”的命运。

影片乍一开篇,就直截了当交代了引发所有戏剧冲突的“丑闻”:在学期结束的那一天,青春靓丽但父母早亡的五姐妹因与男生在黑海边暧昧地嬉戏,而引发了村落中保守村民的风言风语。这一突如其来事件,剥夺了她们选择未来的自由,叔父所掌权的专制家庭很快演变为囚禁这五姐妹的“监狱”,她们将依次以最传统的方式“被”拆离、“被”挑选并“被”嫁入到另一个陌生家庭。当新的学期再次开始时,五姐妹将再也不可能团聚,而她们各自不同的结局也拼贴出了一幅当代土耳其女性的命运群像。

早自十八世纪,东方情调便已在法国泛滥成灾。《一千零一夜》第一个欧洲译本由法国人完成,孟德斯鸠写就了“波斯人”信札;而德洛克洛瓦、安格尔更是用油画向大众图示化了另一个世界。很多人把《野马》的成功,归咎于这样一种异国情调的政治性延续,表面上彰显了法兰西民族对外的包容心与好奇心,但在本质上却继承了西方与东方、文明与野蛮的过时区分,并巩固乃至迎合了西方社会对东方世界落后、愚昧的刻板想象。诚然,这种批评不无道理。但却不足以消弭《野马》所聚焦的土耳其女性议题的严峻性:如若深入了解土耳其国情,对本片刻意投西方观众所好的质疑或许是失之妥当的。事实上,片中所涉及的囚禁少女、买办婚姻、家庭内性侵犯、处女情结所引发的女性悲剧,不仅真实存在,且每天都有土耳其女性因同样事件被谋害甚或选择自杀。就在今年二月份,土耳其女大学生阿斯兰被奸杀的案件,引发土耳其全国性的游行和抗议,进一步凸显了这个曾经在凯末尔治下大踏步世俗化而完成现代国家建构奇迹的穆斯林国家,在现实层面上,是如何依然挣扎在世俗和宗教的紧张关系之中,伊斯兰文化所孕育的男权社会结构及心理是如何根深蒂固支配着土耳其普通百姓的生活。

正因如此,电影中的伊斯坦布尔——这座与西方世界接壤的世俗化大都会,再次扮演了渴求西方普世价值的土耳其乡下人心中的乌托邦。那里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平等为加拉塔萨雷队的欧冠之旅呐喊(片中导演甚至相当夸张安排了一场只有女性球迷观战的足球赛),那里可以不带头巾、穿高跟鞋和最入时的服装,那里也是最小妹妹拉蕾唯一的出路,它是影片中唯一一位独立的成年女性——拉蕾的老师居住的世界。导演显然把这个人小鬼大的妹妹俗套地设置为了希望的象征,她是五位姐妹里唯一对自身命运怀有自觉的女性,且颇有计划性地筹备着自己的“抵抗运动”。因此,影片表面上是按部就班讲述那一个个被迫出嫁的姐姐们,但真正叙事线索则紧扣着片尾的那一场伊斯坦布尔大逃亡。

这番极富戏剧冲突的剧作构架也含蓄道出了新一代“法国”创作者暧昧的电影观。显然,好莱坞的侵蚀是无处不在的,正如今年戛纳金棕榈得主欧迪亚常年来致力于在类型片中灌注人文性。如果批评家把“作者电影”的惯性目光从《野马》上移开,无论是从剧作结构还是从影像风格上,本片导演都已不再满足于把胶片桎梏在一种传统的自然主义式的社会写实风格中(如达内兄弟,今年戛纳最佳男主角影片《市场法则》)。换言之,《野马》不仅是肩负着社会批判功能的,它也同样紧张、好看,并予人以希望。

导演对视听“美感”的追求最早地暴露了她对电影本体的期待是超越现实自身的。毫无疑问,如果以自然主义美学来要求,影片的摄影和配乐都“过于”考究了。《野马》这个电影的标题,不仅仅暗示着试图挣脱命运枷锁追求自由的少女们,也是因为导演期待本片的影像能呈现出一种独特美学氛围,就像野马在大草原上迎风奔驰时飞舞的鬃毛。尽管影片刻画的主体是五个深锁闺中的妙龄少女,但她们青春期的身体在流动光影铺落的涓流之中熠熠生辉,而那一头头秀发果真像是风中自由纷扬鬃毛,美好而又纯真。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发现本片最悖谬地方,它始于一个紧贴社会现实的禁欲化主题,却在“情欲”纷飞的镜头下奔向了一个浪漫主义式的结尾;它一方面旨在关注男权阴影下的女性处境,另一方面却逃脱不了消费青春期少女身体的质疑。或许,我们可以辩护说,导演就是要以最健康、最美丽的胴体,用最纯粹的凝视来对抗那保守、封闭的“吃人”道德和宗教律法。但这种在两种极端不相容的电影观之间的摇摆,仍旧可以让我们列出本片一系列不自然的地方。

正如一个剧情线索不断起伏的故事片所能容纳的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也必然是有所扭曲的。在100分钟的《野马》里,导演试图填塞的包袱实在是太多了。即使不去追究影片开场的冲突是否足以引发这样一场少女们的人道主义灾难,也暂且搁置少女们有些极端家庭环境有多少现实性和典型性;仅是试图在五个姐妹的故事里贯穿土耳其女性最常遭受的各种不幸经验,就已经显得有些局促和牵强,尤其是片中对家庭内部不伦性关系的刻画以及少女自杀的设计,都显得铺陈不足过于单薄。至于姐妹们在家庭监狱周围的游弋与冒险以及酷似《稻草狗》式的最后一战,就请观众们像享受好莱坞式happy ending那样,带着无忧无虑心情走出电影院吧!


「深焦」(Deep Focus)是一份成立在巴黎,但成员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迷影手册,提供欧洲及北美的最新电影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全球各大 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无论您是见解独特的批评家,还是精通外语的翻译家,亦或是推广维护平台的公关好手:「深焦」(Deep Focus)都欢 迎您的加入,一起雕铸最好的光影文字。我们也会竭诚把您的劳动成果推荐给华语媒体!进一步交流,请在此微信公众号(deep_focus)直接留言。


 3 ) Mustang, in real

Horrible movie.

There were very absurd scenes and many logical errors that I couldn't stand watching.
First of all, these movie supposed to present a small village in northern east but all the five girls look/act/talk like they come from a luxury area from Istanbul. Turks can see the absurdness in here but I guess it is hard to follow from a foreigner's eyes..

Another scene, a virginity control from a male doctor in village is simply IM-PO-SIB-LE.

Another scene, teaching how to cooking (to be more spesific how to make sarma rolls) was absurd. Since when we are having cooking101 lesson in Turkey?

Another scene, make girls wear nun style clothes was again so unreal.

Everybody in this movie talks with pure İstanbul accent. But where the movie takes place is northern east Turkey, a small village where people have strong karadeniz accent. (especially in a village) so this is like they take a movie in a small village in Taiwan but everybody talks with pure Beijing accent.

The girls in this movie is so rebel. Girls from a northern east of Turkey again a village girls wont act like this. I cant even imagine that. They act so confident ,feminist and strong. I really couldnt imagine that *blue screen*

So this movie is full of exaggeration? No. Actually some part of Turkey is very conservative and families are strict towards their daughters. But the way they represent this in that movie is so unreal. They could pick more real girls for that with real atmosphere. I think director had no experience living in a small village of Turkey but just observed a few weeks and decide to shoot the movie with a lot of exaggeration.





*

 4 ) 自由之外,一切都不那么重要

又重看了一遍,太喜欢这部电影。这大约与我对伊斯坦布尔的迷恋、两个月的土耳其之行、七个月的中东之行、以及在拘留所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等经历有关系吧。 当拉蕾得知最后一个姐姐要出嫁时,她不断侦查家中的高墙,试图找到一个突破口。而在拘留所,我也是手抓着铁栏杆,和那些女孩一样,被高墙束缚,但我只被束缚10天,她们却可能要在“牢笼”里度过一生。 每当拉蕾说“去伊斯坦布尔”,我就想起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风、夕阳和海边喝酒的人们。 当时的我觉得,艺术作品就是力量,它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们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艺术作品也同样是一种精神,鼓舞着我们去反抗、去斗争、去争取自由。 整件事缘起于五个女孩放学回家路上,和几个男孩子去海边玩耍。好多穆斯林女性喜欢穿着全套衣服就进入大海,我甚至在伊朗见过身穿黑袍的中年女性就这么走入大海,尽情地笑着。她们虽被束缚,却也按耐不住对海的向往,而海,象征着未知和自由。当女孩们被关在家中,她们穿着泳衣,把床想象成水域,跳上去“畅游”,借此怀念那个下午,以及看似不再能重来的自由时光。 告发她们的派特夫人,穿着传统的长袍,戴着头巾,象征着最保守传统的穆斯林女性,她们自身就是畸形社会的受害者,却也是维护者。派特夫人对她人的道德指指点点,美其名誉“为了她们好”。而当几个女孩冲向正在回家路上的派特夫人时,年轻的拉蕾是唯一一个冲上去骂派特夫人的,“你以为你穿了这身衣服你就是圣母了吗?!”这句话说的真让人过瘾。拉蕾从这时起,就慢慢展现出了野马那不羁的性格。她最小,却也最有希望。 奶奶和叔叔得知海边的事之后,女孩们被带去医院检查贞洁,一层膜仿佛就是她们最珍贵的财富,或者说,那层膜才构成了一种交换的资本。直至今日,穆斯林国家的女性依然把贞操看得很重,甚至有不少国家,强奸犯还可以通过娶被其强暴的女性来免遭法律惩罚。这些在我们看来可笑的“老生常谈”,其实都切实地侵害着那些女孩子的利益,毁灭她们的一生。 奶奶那句“若是无法保证你们的贞洁,你们以后将永远无法结婚”,直言不讳地道出了女性那仅有的婚育价值。于是,她没收了一切“能使她们堕落的东西”,把她们关在家中。由于父母早亡,五个女孩被隔代、保守的奶奶和大男子主义的叔叔抚养,这或许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之一,隔代人之间、异性之间的观念差异太大了。 拉蕾的洞察总是那么透彻,“家变成了一所我们始终都无法逃离的老婆加工厂”。女孩们学习着做家务,以完成她们的长辈对她们成为“流水线老婆”的期待。她们不被教授别的技能和知识,不被教授在社会谋生的手艺,以至于几位姐姐在面对拉蕾的“去伊斯坦布尔”的建议时,都表现出了恐惧。男权社会从一开始就剥夺了女性去追求自由的机会,让她们即使心向往之,却也只能被恐惧吞噬。 看着她们学习做饭,我忽然想到在中东,我跟所有女孩子说我不会做饭不喜欢做饭,她们惊讶地跟我说:“那你在我们这是嫁不出去的呢”。可是,难道女性的全部价值,就是嫁出去? 穿上“得体”的连衣裙、整日地学习做饭、做家务,女孩们眼神迷离、空洞,她们只有在擦窗、看着户外那鲜嫩的绿色植物和耀眼的阳光时,眼睛才焕发出如少女的光芒,其他时候,她们如同行尸走肉。她们被有计划地一步步培育成家务机器人,然后失去自我、变得麻木,向命运低头。 而只有做口香糖、穿姐姐的内衣走秀这些“刺激”的小事,才能在这平庸而了无生趣的生活里,点亮拉蕾那灵动的心。 当看到电视上几个女孩去看球赛的画面,奶奶一下子腿软,晕了。你无法想象“去看球赛”这样正常的行为,在她们那个社会里是怎样的不堪而饱受非议。艾敏阿姨为此切断了家里和村里的电,只为不让大家看到。既然村子距离特拉布宗比较近,那应该是一个远离土耳其热烈西部的东部保守村庄,那里的中老年女性大多都戴头巾,而我想,若不是凯末尔出身军队,强势改革,如今的土耳其全境,依然会呈现东部那保守的面貌。 这件事之后,奶奶找来了工人,加高了门和墙,家,变得更像监狱了。 奶奶想为索纳伊提亲,但索纳伊反抗了,于是倒霉的塞尔玛就被送上了婚姻的“断头台”。长辈们一些简单的言辞,就草率地决定了一桩婚姻。两个年轻人面露难色,但谁也不敢反抗。这一切都以“真主的旨意”为借口,突兀地降临在女孩的生活中。而这一切,小小的拉蕾都看在眼里。她开始她学习开车,做各种准备,为逃离做准备。 一家人五个姐妹,最终做出逃离决定的,是最小的拉蕾。这或许象征着年轻的无限张力,以及所蕴含的希望。 塞尔玛的新婚初夜,无论是丈夫还是丈夫的家人,都对床单格外执迷,不见血迹不罢休。随后就把女孩带去医院,检查处女膜。在医院的检查床上,塞尔玛对医生说“我和全世界都做过”,这或许是她的一种报复,她没有其他方式,只能通过脑中那自由地世界,想象出另外一种不受束缚的人生。做爱在那个社会里,被赋予了太多外在的诠释。 当一群人又其乐融融地来向埃杰提亲时,拉蕾再也忍不住了,她打翻礼物,朝着咖啡吐口水,看着令人解气。她不愿看着姐姐们一个个在婚礼上眼神空洞,因为她从那些画面里,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她代替她们去反抗,也是在为自己反抗。 客厅里的女人们,用“同谋”的身份,讨论着每个女孩贤惠能干。而每个女孩都要通过端茶送水表现出温柔贤淑,就像一个被雕琢精良的保姆一样,把自我的价值寄托于这些琐碎的事情中,寄托于服饰男性和生儿育女中。 拉蕾想,“当同样的命运降临到埃杰身上的时候,她已经不做任何反抗。”但埃杰却在暗暗准备着另一场无声的反抗。我想起了帕慕克的《雪》中讨论了女性自杀率的居高不下,尤其是在土耳其偏远乡村。女孩们无力反抗自己的命运,因为她们从小便不被教授任何生存技能,她们害怕独自去面对社会的浪潮和艰险,她们从一开始便被剥夺了反抗的能力,只能任由命运主宰,忍气吞声地过完一生,如果不想妥协,那死亡显得更为容易。 而只有年幼的拉蕾,不如姐姐们成熟,也自然地更无所畏惧。生存的困难、对未知的恐惧,都没有成为她屈服于命运的借口,她告诉开卡车的小伙子,她要去伊斯坦布尔。她不顾及遥远、不顾及那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不顾及自己或许没有任何生存能力,她不顾一切地想要逃离,冲向那迷人的未知,拥抱希望。 在那些绝望而空洞的姐妹中,只有拉蕾的眼神坚定、透彻、无所畏惧,让人仿佛能看到希望的光。而此时,伊斯坦布尔已经不是一个伟大的奥斯曼都城,而是自由的象征。 最后一个姐姐努尔出嫁前,同样的流程:量裁衣服、披上头纱。拉蕾暗中观察着这一切,还好她没有麻木。 面对这被决定的命运,五个姐妹选择了不同的方式面对,索娜伊拒绝,塞尔玛服从,埃杰自杀,当轮到努尔时,终于在拉蕾的反抗精神下,暗流涌动。这大约代表了土耳其边远地区女性面对命运的不同处理方式。 而在最后关头帮助他们逃离的卡车司机亚伦,是个同性恋,同性恋是穆斯林社会里的边缘群体,虽然人数不少,却因教义而被赋予不堪和肮脏的名义。但他却有着一颗极其善良的心,三番五次帮助拉蕾,而不像那衣冠楚楚的叔叔那般,道貌岸然。 拉蕾和努尔坐大巴前往伊斯坦布尔,看着窗外的那些空镜头,我眼前仿佛也重现了从阿玛斯拉沿着黑海坐大巴抵达伊斯坦布尔的那一天的情景。一路上,身边的土耳其女孩都在和我用翻译软件聊天,直到日落时分,我们停止“交谈”,眼巴巴地望着窗外的一轮红日,等待着两个小时后会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伊斯坦布尔。堵车已经开始,车流浩荡,却阻挡不了我们那一刻对前方的无限向往。红日渐渐沉入海平面,天空由朱红过渡到黑夜。我没有在炫目的夕阳抵达伊斯坦布尔,但我永远记得那轮红日、那片海、那个可爱的女孩。 而当我在拘留所,看到两个女孩终于乘坐大巴来到伊斯坦布尔,夕阳的光把她们美丽的发丝染成了金黄,迎风飘扬。那个镜头,对我来说,就是自由。这虽然是属于人类的自由,但更多的,是属于女孩的自由,是属于不甘于服从命运、想要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的坚强女孩们的宝贵自由。自由之外,一切都不那么重要,哪怕漂泊、哪怕艰险、哪怕恐惧。 我遇到过很多“不那么自由”的中东女孩,她们并没有屈服于命运,不然也不会学习英语,然后与我相遇。但她们却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时她们会羡慕地看着我电脑里的照片,听我说讲不完的故事。我深深知道,无论在我们社会,还是中东社会,女性的道路都非常非常不易。但没有人能帮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拉蕾就是我们的光,是希望,是自由。

 5 ) 女孩,你终将自由


时间有限,说三点感受。

1.眼泪的不在场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女性与眼泪有一种自然共生的关系。而在这部以少女为对象,充满了浓郁的忧伤同时主题指涉现实而沉重的影片中,正面叙述却只出现过一次,也就是影片开头拉蕾挥泪作别学校,这是知识终结的忧伤。少女同亿万人类之子一样,对新知的好奇是天性,而相对于家庭学校所代表的自由环境无疑就好像鱼儿所生长的水,由此天性才能像水草一样施展。

我相信镜头背后还隐匿了两次眼泪,分别埋藏在三姐的突然死亡和在伊斯坦布尔与迪莱克老师重逢两个时刻。
三姐之死,镜头并没有刻意渲染悲伤,一是两位少女年龄尚小,事情来得突然。符合真实。二是因为导演呈现的这故事本身,就是场酝酿已久的巨大的悲剧。再记录流泪显得多余。
而与老师重逢,更确切的说是寻回老师,代表着一个豆蔻少女阶段性的巨大胜利。被祖母以腐化为由而没收的那张Delacroix的《自由引导人民》画纸此时更具有了象征意义。那一拥抱,其中的委屈,艰辛,恐惧,天真,自由同时集中在一个小小的身体里,令人感喟动容。“我亲爱的。“这最后一句台词放佛是告慰,来自导演的,”更进步“社会的。

除此之外,整部影片的四分之三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海边嬉戏,偷果子吃,逃出去看球,改装长袍,在床铺潜水……女孩们总能从生活里找到欢乐,这极大的彰显了年轻生命的活力与魅力。每次笑声都真诚的打动人,更反衬出铁栅栏的冰冷和残酷。

2.社会性反思

本片虽是导演处女作,却很好的传承了一贯的法国电影乃至法国思想界(如法兰克福学派)的反思精神。

1)与祖母叔叔等人的对抗构成了影片很大部分的张力,家庭的封建束缚,隔代成长的社会弊病。
2)女孩们好像是整个社会中年轻女性的缩影,姐妹这一层的血缘关系被人为淡化,我们眼见的只是五个共同生长的女性(其实还有祖母一辈的其他女性)。
3)拉蕾是唯一喜爱看球的女孩,赋予了足球这一传统男性运动的性别多元色彩。祖母对去现场看球这一要求的默许也反射了社会层面的女性诉求。但是值得留意的是因为足球流氓等暴力事件,女性才得以集体出现在球场的观众席上,这一细节的设置除了为影片的第一个高潮作铺垫,同时其作用约等同于反讽。女性对暴力的回避才得趁机给自己感受现场的机会,浓重的性别差异的色彩就好像一颗哑炮,无疑增添了一些戏谑的成分。
4)整部片子看下来,拉蕾的未发育,她的热爱足球她的冷静理性,无一不抹去了女性的身份特征。女性的解放不再囿于女权主义所讨论的范畴,归根到底是人的解放。
最后,开放式结局进一步加重了影片的反思意味。对女孩未来命运的关怀由导演的镜头成功传递到了每位观众那里。

3.观影过程中,我个人感触最大以至落泪的情节有三回:第一次是三姐饭桌逗笑紧接着自杀的情节突转,失重10g超重10g几乎发生在一瞬间,一时间心脏都能感受到压力。第二次是拉蕾在三姐被匆匆埋葬后寻找逃跑路线,侦探一般把整栋房子勘探一遍,冷静而机敏,这一过程贯穿了小提琴的循环往复,极富人格魅力。第三次是姐妹二人踏上去往伊斯坦布尔的大巴车,镜头又重新拉回五个人坐亚辛的车去看球的场景,显然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但是谁都知道那再也回不去了。不光是因为大姐二姐嫁人了三姐离世人再也不整齐,而是拉蕾真正与家的诀别。结尾的bass克制而抒情,结果看到最后一把鼻涕。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其他四部影片我还没看。但我会把这票投给Mustang。

 6 ) 青春是一匹脱缰的野马



文 / 柳莺

追随德尼兹·嘉梅兹·埃古万的镜头深入土耳其北部村庄是一趟令人心醉而又心碎的旅程。在这部名为《野马》的处女作中,女导演将青春题材、女性视角与民俗风光融于一炉,对1999年索菲亚·科波拉的《处女之死》进行了一次本土化的重写,透过一个残缺家庭的崩塌,抨击保守传统对下一代尤其是女性的戕害。

有感于家乡土耳其男权社会的压抑,毕业于法国最负盛名电影学院La Fémis的埃古万选择和同窗爱丽丝·威诺古尔一起,为那些勇于反抗家长专制,一心奔赴自由的年轻女子们谱写一曲影像赞歌。据导演说,《野马》多少有些个人经历的投射,当年自己在海滩与男孩们嬉闹,回家后便受到长辈严厉的惩罚。这一段回忆被导演安插在了电影的开头,只不过,和故事中那些扯着嗓子与祖母吵架,以捍卫自己正当权力的姑娘们不同,当年的艾古万默默忍受了所有的责备,而这些心有不甘的愤懑,若干年后统统在《野马》中喷发。

义无反顾的青春气息几乎从电影的开篇就扑面而来。明晃晃的阳光,在手持摄影的跃动中,划过一所学校中学子们的脸庞。这是暑假的开始,在一场简单的欢送会上,女主角拉莱抹着眼泪告别了喜爱的女老师,后者将定居伊斯坦布尔。对于拉莱和她的四位姐妹来说,那里几乎就是另一个世界。即将远行的女老师在莱拉的笔记本上写下了新的联系方式,从那一刻起,伊斯坦布尔便成为电影中最大的符号,这个驳杂且世俗的城市变成了自由、驳杂甚至叛逆的象征。

与都会的开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镇虽然淳朴但却闭塞的民风。这种矛盾集中地体现在拉莱的祖母身上。作为一个保守的传统妇女,她对孙女们时常出格的行为大为光火,也不停地为她们的婚事操心。但更多的时候,她又显露出仁慈的一面,五姐妹偷偷搭车出去看球赛,她们疯狂的模样不巧被电视转播的画面捕捉到,而女孩们的严厉得不近人情的叔叔,此刻正坐在电视机前和邻居们把酒言欢。为了避免一场腥风血雨的家庭大战,祖母召集村中妇女,用石子砸坏电视线路,才使女孩们躲过了叔叔的兴师问罪。妇人之仁虽给电影带来一丝幽默,却也是只是片刻温暖而已。真正掌管“生杀大权”的,是家中唯一的男性叔叔谢里夫,而他也是电影中所有“家长集权之恶”的来源。

失去双亲的五姐妹由谢里夫抚养长大,而他唯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如何将她们塑造成符合传统标准的好姑娘,并尽快找到与其匹配的丈夫。面对女孩的反抗,暴力镇压是他唯一的处理方式。当然,电影极力地克制着每一场冲突的激烈程度。因为一个有性格缺陷的家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弥漫整个村庄的专制思维为暴力赋予了某种合法性。

镜头之下的五姐妹,却是如同花骨朵一样柔软的存在。《野马》用细腻的笔触开掘女性欲望,手持摄影机无限地贴近少女们的身体,仿佛午后阁楼切切耳语。镜头中,肉体代表青春的诱惑,更充满着反抗的意味。风中飘扬的长发,与时刻包裹着头巾的穆斯林妇女形成鲜明的反差。也许是为了避免某种陈词滥调,《野马》中的包办婚姻并非十恶不赦,大姐幸运地嫁给了和自己私定终身的男人,而这个甜蜜的开头却并没有带来持续的好运,反之,一连串的不幸接踵而至。在对于这一传统的处理上,导演保持了自己的冷静,却丝毫不掩悲观——这套冗长复杂的社会仪式中,运气佳者得到真爱,反之则盲目毁掉一生。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凸显着女性选择的无奈。绝望的生活需要出口,于是一百公里以外的伊斯坦布尔就成为女孩们想象中唯一的救赎之地。遥远的都会代表身心的自由与思想的开放,一个似乎触手可及,却又远在天边的乌托邦。

落在姐们身上的诸多不幸,是通过拉莱的观察透露给观众的。作为五姐妹中的老幺,导演为其赋予了最叛逆的性格和最丰富的成长可能。在目睹了二姐与三姐的悲剧后,这名未成年少女终于决心不再当笼中的囚鸟。要么以顺从的姿态臣服,要么以决绝的姿态斗争,哪怕最终的结果是玉石俱焚。拉莱自我觉醒的过程,是电影勾连观众与土耳其现实世界的中介,透过她的眼睛,我们得以对异国乡村的保守文化进行观察,从而将全部的希望寄托于这位主角最后的反抗。拉莱的反抗,最终以逃离桎梏的形式呈现,电影开头埋下的伏笔在结尾处得到了恰当的呼应。整部电影也在无尽的悲剧过后,走向了片刻的光明。

然而,令人向往的伊斯坦布尔,难道就能带来所有的自由吗?如果说《野马》的收束给人略显潦草之感,那绝不是因为结尾本身的原因,毕竟,只身离家的小女孩,并不能做出如超级英雄般的惊天壮举。在好友的帮助下来到几百公里外的大城市,已然是其能力的极限。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结尾是符合逻辑的。更大的问题,也许存在于导演的创作预设中,思维已然西方化的埃古万用“自由”作为唯一标准,来剖析乡村少女激越的青春躁动,这其中,自然忽视了对更深层社会背景的挖掘,使得片中的不少角色心理流于浅表。追求个人幸福的少女和十恶不赦的旧观念,被塑造成二元对立的两极,镜头也毫不遮掩地在柔情与暴躁两种风格中转换。这略显粗暴的分野,正是典型的西方切入视角,反抗者拥有天然的正当性,她注定要被赞美、被歌唱。当然,作为一部完成度颇高的处女作,《野马》在技术和叙事各个层面都无可指摘,颇为流畅的剧情,交织着悲悯与希望,青春的万丈光芒,在鲜花般的姐们身上闪耀得淋漓尽致。

外滩·文工团

 短评

黑海日记。如果联想到同是无父无母,镰仓的海街日记四姐妹,在相似的柔光自然美和大腿白花花背后,她们的命运抛物线居然是如此不同。这样一部电影,发生在世俗化的土耳其,且是一个中产家庭面目但又受落后宗教观念胁迫,引发了不少猜想。葡萄架子的场景很不错,牢笼反过来抵御叔叔的捕获,也有亮点。

5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平淡无奇的剧情,却出乎意料的好看,属于那种不文艺的好看。没有太多的深度,没有太多的道理和批判,也没有导演在影片里面刻意展示痕迹,就是这么一个好看的故事平白不加修饰地讲个你听,演给你看,顺畅而优。

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这些美好的女孩,究竟要毁灭给谁看?(ps,豆瓣标记1000~)

11分钟前
  • 蓝格子
  • 力荐

科隆事件发生后看这个简直是讽刺,无法评分

15分钟前
  • 雨二厶
  • 还行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心疼的电影,我们看到小女孩们一次次翻过高墙,去追寻外面的世界。我们看到刻板的、泯灭人性的传统压榨着年轻美好的生命,显得那样可笑和愚蠢。这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影片,充满让人心疼的生命力

18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被禁锢的欲望终冲出了牢笼,手持摄影看得我心旌荡漾;强大如凯末尔也难以改变某些宗教长时间以来的累积,大城市和小村庄之间的理念差距犹如天堑,仔细想想土耳其和中国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尤其是两国现任首脑上台后就更有意思了。

23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导演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但从叙事的层面上还是蛮燃的,高潮的处理很好莱坞化,小女生被保守的宗教压迫失去自由,煽动性和感染力都很强,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喜欢的那种重叙事、带有地域性、主题还很尖锐的类型,女导演拍的很细腻,可惜没什么辨识度,如果导演风格更强点这片子就了不得了。★★★☆

2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好牛逼的片子!黑海之滨的土耳其北部小镇,五位怒放的美丽少女对抗着愚昧,青春洋溢无限美好 #伊斯坦布尔夜色中的博斯普鲁斯大桥和少女们都美得难以言喻# 想到我大天朝报送的《肿瘤君》会在最佳外语片奖项交锋《野马》那酸爽真是#露多大脸现多大眼#

32分钟前
  • davekozg
  • 力荐

自由主义的花朵,柔弱但坚强。耀眼夺目的蓝

34分钟前
  • Deepsea Baby
  • 推荐

颤抖的欲望,鲜活的肉体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导演不愧是是La Fémis毕业的,好好的土耳其少女故事硬生生拍成了法国电影,镜头节奏剧本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除了被绑架的土耳其女性道德观以外,没有什么原创的东西。还有这大概是我近期看得最吵的电影了。

40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安纳托利亚的《处女自杀》。尽管没啥新意,且最后一段为了增添戏剧冲突而安排的犯罪元素过于刻意突兀,但手持成功捕捉到最细腻动人的时刻,作为处女作来说很不错,同为La Fémis毕业导演作品,比去年的《派对女孩》好多了。

4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少女逃婚记。伊斯坦布尔的晨光太美了。我一直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句话,「有些鸟儿的羽毛太光鲜,笼子关不住它们。」拉蕾就是这样的一个小鸟,一匹野马。

43分钟前
  • 国王KING
  • 推荐

看着奶奶的所作所为,觉得很有感触,她一方面在爱着并且保护着这些孩子,另一方面却是更强硬地禁锢着她们。这就是关系的复杂性。现实中也是如此。

48分钟前
  • Ad_infinitum
  • 力荐

最后两个勇敢逃家的女孩,就像拒绝被驯服的野马。——女性导演拍的女性电影,讲述土耳其世俗对女性的桎梏。有亮点但没新意,好几个地方看得味同嚼蜡(导演是把演员当提线木偶吧)...

4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与这个荒谬而寒冷的世界开战,用荒谬却炽热的方式。手持摄影,自然光线,一种粗砺的美感。

5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我和全世界都做过,但我的处女膜没有破。

53分钟前
  • 宅拾叁
  • 推荐

动人、细腻,出乎意料地好。La Femis出身技法上难免和法国电影比较亲近,但用来表现这个主题,却恰好增添了一份自由的气息。

57分钟前
  • 鸡头井。
  • 推荐

叔叔是变态啊,这么多人没看出来,侵犯老三、老四很明显了,在此之前他一直侵犯老二,强有力证据:电影18分处,叔叔去刷地上男孩子向索娜伊求爱的涂鸦。大全景,画外音是:索娜伊你只属于我。更细致的论证可以去看石板裁花的影评。

58分钟前
  • 苏沫
  • 推荐

青春满园关不住,二朵萝莉出墙来。

1小时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