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之死

正片

主演:刘小锋,池华琼,沈晓海,王正佳,金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0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王勃之死 剧照 NO.1王勃之死 剧照 NO.2王勃之死 剧照 NO.3王勃之死 剧照 NO.4王勃之死 剧照 NO.5王勃之死 剧照 NO.6王勃之死 剧照 NO.13王勃之死 剧照 NO.14王勃之死 剧照 NO.15王勃之死 剧照 NO.16王勃之死 剧照 NO.17王勃之死 剧照 NO.18王勃之死 剧照 NO.19王勃之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王勃之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诗人王勃(刘小锋 饰)名冠唐初四杰之列,他因私藏罪奴被下狱候斩,后因大赦虽免一死,却从此被逐出上流社会。在送好友杜镜(沈晓海 饰)去蜀地上任途中,他写下了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在南下的渔舟上,他邂逅船工秋水翁,这是他有生之年最重要的忘年知音。落霞姑娘(池华琼 饰)因钟爱他的诗歌《铜雀伎》被逐出宫庭,流落为民间舞伎,郁郁成疾,王勃欲相救却苦于两手空空,幸得秋水翁银两暂时接济。悬赏百金的重阳诗会吸引着救人心切的王勃,但赢得赏金却也没能挽留住落霞的薄命。看破尘世的天才诗人来到南海,他身心俱惫,飞身跃下浩瀚的大海,结束了年仅26岁的生命......大私枭你好生活第一季花束般的恋爱(日语)神探坤潘一群2020豪斯医生 第二季铁猴子传奇之娇龙媚影奎师那与伊人男女变错身伯特·斯特恩:原本狂人外国小孩中国爸艰难之年都市江湖之异能者降龙神掌苏乞儿神迹2022盗走班克斯迷蝴蝶变异危机乌鸦2017蜗牛与黄鹂鸟577计划完美陌生人(德国版)蛇王子林肯的困境朋友请听好 第二季汉娜·盖茨比:道格拉斯活色生香2015灌篮高手的契约云雾山中最后的影像2022追凶 第一季必要的杀戮泛美航空不能恋爱的秘密(越南语版)剽悍少年星际旅行:下一代第六季动物农场2021用心出拳放荡的雷德利高中讷殷之恋无法消除的“我”―复仇的连锁―一黑到底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王勃的时、才、命

仙人为王勃披上了一件带有墨色花朵的衣裳,而这些花朵,变作孤鹜,飞过水汽漫漫的鄱阳湖,飞过大浪滔滔的琼州海峡,最终消散。

斗鸡与飞马

用斗鸡来点出时局,可谓十分巧妙。王勃入王府成为侍读,写下《檄英文鸡》时,年方十九,而他服侍的沛王李贤,时仅十三岁。可以说,这篇戏谑之作,成为了王勃这一生的转折点。此时,高宗在位,前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有李承乾、李泰争嫡,王权争斗的厚重云霾,从未离开过大唐的上空。

而十九岁的王勃,早已成为映照帝国荣耀的天才,他的才气如海洋中奔流的浪花,磅礴壮丽,他只需轻轻用指尖触碰,造化的钟灵毓秀便汇集成墨色天河里的无垠星斗。他飞翔在大唐广阔的天地里,不慎落下一片光羽,便在这土地上化作千秋万年的叹息。正应了他年少赋文《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 》中所写 “至若时非我与,雄略顿于穷途,道不吾行,高材屈于卑势。”,他知道,天才的命运受到时、命的局限,“有时无主”、“有志无时”,成败得失之复杂,“穷达有数乎”。王勃也将自己的命运托付于未知的时光洪流中,且以一种极豪迈激越的乐观态度,迎向命运将给予他的疾风骤雨。

在他看来,并不是他俯身于权力,而是权力托举着自己,是“所冀蝇阶贱质,附云足而追飚;蚋序轻姿,托霜毛而绝海。”,他要以微渺蝇蚋之身,乘上大唐辉煌盛世的云朵翱翔天际,附着于皇权之霜毛之上,渡过茫茫大海。“大丈夫荷帝王之雨露,对清明之日月,文章可以经天纬地,器局可以畜泄江河,七星可以气冲,八风可以调和。独行万里,觉天地之崆峒,高枕百年,见生灵之龌龊,虽俗人不知,下士徙轻,顾视天下亦可以蔽寰天平之一半矣。” 他理想中的“大丈夫”,是高首阔步、独行于天地万物之间,是以气吞八荒,环顾寰宇的心胸,与宇宙万物相感应唱和,是“虽形骸真性,得礼乐其中,而宇宙神交,卷烟霞于物表”。

若说王朝的斗争、权力的反复与猜忌正似龌龊局促的斗鸡场,那么王勃的神思便早已超然于此地、超然于此时,他乘上的那匹想象的骏马,正是他自由而腾飞的性灵之隐征,而大唐,在他的脚下,可供他肆意挥霍着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倚马千言的文章,如同伸手向天空采撷一片花朵,轻而易举。于是,这篇《檄英王鸡》便应命而生,也许他看到了光明繁盛后的鬼魅魍魉,可他不屑一顾,他热切地注视着那光亮,那日月与天地,星辰与烟岚,山川与河流,那些神灵和故事,由此忘记了自己,看不到自己作为肉身的脆弱易折,也看不到自己正处于危险的漩涡中。

权力是极端敏感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乃至一篇戏言,几句玩笑,都有可能被指为别有用心。一旦失去了依靠,王勃的天才便如同风中之柳絮,飘零而失去了意义。

命运的风雷

二十五岁那年,王勃入狱。伴着雷雨和闪电,高亢急促的琵琶声,王勃吟着“风惊雨骤,烟回电烁。娲皇召巨野之龙,庄叟命雕陵之鹊”,娲皇要杀掉为祸的巨野之龙,而庄子本是要猎杀雕陵鹊,而螳螂捕蝉反被鹊杀,庄子恍然意识到自己这个猎鹊之人也处在危险之中, 感悟到 “见得而忘其形,见利而忘其真”、“物固相累、二类相召”的道理。

王勃借雕陵鹊一典故,恍然明白自己所处之境地,是被卷入了“二类相召”的利益斗争当中了。他如同庄子一般,迷失了自己 。“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利与得,使螳螂与雕陵都只盯住眼前欲得,忘形忘真,而庄子,守住了形,并未参与这些斗争,却忘记了自己身处的环境,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地观望这污浊的世情世象,却不知不觉地迷失在了自己划定的清澈高洁之境地里。入其俗,从其令,保持本心不难,保持本心而和光同尘却难。

在监狱里,王勃看清了自己即将面临的命运。所以在杜镜要为他伸冤时,他说“我没什么冤情,我死得其所。”杜镜反复要求王勃写悔过书,向权力低头认错 “隐忍一时”,甚至用“还没有写出足以传世的文章”来劝慰和鼓励这位好友。而王勃,只回答了一句“时不我予啊”。前文提到过,王勃的天命观,是“死生有数,审穷达者系于天,材运相符,决行藏者定于己。‘’

杜镜说“大唐需要你的词章”,王勃却说“你错了,是我们需要大唐”。我们需要大唐的安定、盛世,去思想、抒发感情,去写下足以传世的文章。“而词章,对大唐来说,只是装饰、点缀,大唐真正需要的,是凌烟阁上的名臣宿将。”,王朝的安定延续、生存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而美,而美的表达,人精神上的探索在现实意义上,不值一提。

他说“想我王勃,一生卖弄文采,只愿博得君王的垂顾,与倡优何异,徒然苟且偷生,装扮弄臣,生又何趣?”,这是王勃对自己前半生的激烈否定,应景文章,纵然辞藻华美,纵然灵思巧妙,纵然典故精当,终不是他自己。手中的一支笔,不过是上天让他代笔而书!而沉重的肉身,不过是权力予求予取的玩物,那么,王勃是谁?王勃为什么存在于这世上呢?王勃惟求一死!

海内存知己

杜镜的出现,是很有趣的。知己,往往就像镜子一般,恰好,他叫杜“镜”。历史上,这位大名鼎鼎的杜少府,名焉不详,而赋名“镜”,也许是有意为之。当王勃说“生又何趣时”,杜镜将自己的头冠摘下,散落头发,说道:“我恨不能与你同去!”

昔罽宾王结置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形感契,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孤鸾三年不鸣,临镜后以为见到同类,便慨然悲鸣,展翅奋飞而死。

知己之情,便是视他如视己,如青鸾舞镜,照见他,便是照见了你。看着镜中那只青鸾,照见了他的孤独无助,也是照见了你的。慨然悲鸣的,是你们共同的命运,为之而死的,是相遇相知、志同道合,是对宇宙万物共同的心灵感应。孤独奢侈,知己却更难得。

《上郎都督启》中写道“某闻古之君子,重神交而贵道合,以其得披心胸而尽志义也。”感应到对方心中深沉而高绝的志向,剖开心腹,坦诚以对,在镜子中照见彼此。是故 “托同志于百龄,求知己于千载。”,杜镜在高台上,为临刑的王勃,放了一个美人风筝,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场景之一。美人,飞翔,意味着自由与美,意味着寂灭的黄泉路上,不再孤独,也不再有禁锢。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有过在行刑台上等待死亡的经历,这一经历成为他许多作品中对生命终极叩问的来源。等待死亡比死亡本身更残酷,更可怕。而王勃在闭眼等待死亡,顺服于自己命运的那刻,命运又戏剧性的跟他开了个玩笑。他被释放了,随之而来的比死亡更恐怖的,是不知为何而生的迷茫。美人风筝还漂泊于天空之上,而他,王勃,又该何去何从呢?

“我们又有了新的大唐,新的子安”,胡姬旋舞,外面的世界好似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般,继续用它的浮华美丽,光怪陆离的面貌迷惑着众生。失去了活下去意义的王勃,在梦境般喧嚣的大唐夜色里,彻底的迷失了自己。

告别长安,也告别朋友,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境疏阔豁达,这一世,孤独的路,总是要一个人走完。他深知这一点,感情便内敛于心,心中的祝愿和不舍便像那飘去的纸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秋水落霞和孤鹜

在鄱阳湖烟波浩渺的波浪里,水汽蒸腾,伴随着阵阵涛声,王勃睡着了。最高妙的手法,莫过于模糊梦境和现实的分界,王勃由梦入醒,由醒入梦。“梦里来,梦里去”便是此意。

他恍恍惚惚醒来,见到了秋水翁。这个秋水,自然出自《庄子秋水》。河伯到了大海,与海神若感叹大海之无穷,自己之微渺。海若却自知海洋虽浩渺无垠,“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在大山。”,“那么是不是天地便是大,而毫末便是小呢。”河伯如此问道。

海若否定了此观点,他答道“ 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

康托尔的集合论和超穷数理论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时间和物的无穷无尽,少并不就是多,多也不一定就是少。康托尔悖论指出如果将其按集合论的方法一一对应起来, 那么得出的结果会令人震惊,比如偶数和整数一样多。简单的来说,万事万物的相对性,在无穷的前提下,一切的比较会超越常识的想象。那么这么个无边无际、无所滞碍、却局限重重、细枝末节缠绕的世界中,我们究竟以什么为尺度,究竟以什么为标准活下去呢?王勃迷茫,作者本人当然也没有答案。答案,自然存在于各位自身。在与世界交融、却也独特的时间与故事线中,我们以自己的眼睛,去体历各自不同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秋水翁也许指代的是,超脱俗世的愿景与智慧的方向。而落霞,则映射的是王勃本人的一部分。这个在柳树上放纸花的女孩子,自然是白费力气,而赋文写诗,自然也是白费力气。落霞,是王勃对于生与美依然抱有憧憬的自己。

当落霞在草阁中为王勃翩翩起舞时,那墨色的花朵从王勃的衣衫上浮现了出来,化作一只只白鸟,伴随着落霞而舞蹈。不再孤独,因为王勃的生命,他的才气,终要为自己而挥洒,他的笔也终将为自己而书写。音乐戛然而止,丝竹断,落霞命在旦夕。要起一夜七百里的大风,只有大风,才能将他送到南昌滕王阁,赚得黄金百两来救她(他)的性命!

可是无风啊,秋水翁说,“去问你那个纸美人吧,她飞了,你也能飞了。”,纸美人,终于飞上了天空,大风也终于将王勃送到了他的命运之地——滕王阁。

阁中帝子今何在,

唯有长江空自流

那才华在消逝!落霞在死亡!王勃梦见墨色花朵在身边缓缓褪去,这是他对于生命的最后一搏,用仅存的一只秃笔,用仅存的锋颖,写出你的一生吧,写出那孤鹜在湖中的悲鸣。即使没有了墨色的花朵,你也能将衣袖比作双翼,化鸟而飞,与天边之落霞,飞翔在滔滔秋水的无垠时光。在高亢激烈的琵琶心曲里,将一切凝结在这首为自己而歌的赋辞之中。

附上《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关于他的死亡,改日再写吧。

 2 ) 又见《王勃之死》

之前偶然看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一次想起这位早逝的初唐四杰之首,十几年前CCTV6为其拍了一部电影,叫做《王勃之死》。于是翻遍了网络才找到唯一能看的版本,但却也还是枪版。

十几年后再看,似乎是没有了那种恍若隔世的历史感。拍摄技巧与演技的拙劣,一股浓浓的横店影视城气息扑面而来。冗长的开场,混乱没有主次的镜头,当然4:3的画幅肯定也不会是35mm胶片机所拍摄,不加处理的人工光源突兀如古装舞台剧上的大灯,却又少了几分大剧院里的逼格。不知道为何咽口水然后倒地暴毙50块钱一天的群众演员;突然停住的画面转场,让我以为是网卡了;又及导演用一句“六年后,王勃私自藏匿罪奴曹达,被同僚高发。曹达猝死在王勃府内,‘擅杀’官奴,依唐律,犯死罪。”就把整个片子瞬间跳过了四分之一。这曾是年少回忆里的佳作,如今再看却像是一部90年代末加了许多默认特效的卡拉ok录像,我才明白回忆经不起推敲,好久不见不如不见这些字句的深刻意味。但毕竟这是2000年国台出的片子,不要挑剔的太多。静下心来品观,即便拙劣的呈现却依旧掩盖不了这位四杰之首的傲慢与才情。

后日砍头,杜少府夜入大牢看望王勃,少年诗狂成性,死前必然是要诗性大发的,一句带酒了么,将整个浮起来的文绉绉的气氛瞬间沉淀了下来。

当日临刑,王勃已压上刑台,铡刀高高升起,鼓声雷雷,杜镜拿着什么狂奔上了高台,我以为会是一句刀下留人,结果他掏出了一个纸人风筝,接着一堆絮叨,大意是兄弟走好,我给你带了个纸人妹子。也算是好兄弟了。杜镜开始放风筝,王勃便开始狂放大笑,居然从铡刀底下把头收回来站了起来:“想我一生游戏人间,生亦轻狂,死亦放诞。知我者为杜镜也,知我者唯杜镜也。酒来,酒来。杜兄高义,王勃来世再报。”语毕,酒来,饮毕,又把头放了回去。

鼓声再次响起,差役大喊一声行刑,刽子手活动了下铡刀开始蓄力,这时候“刀下留人”的圣旨才压哨而来。可惜了舌头没捋直的大舌头太监,把天下大赦(she)念成了天下大彻(che),接着又火急火燎的骑着慢马从横店影视城的大门口奔了回去,急着去领那露脸有台词的150块工钱。

王勃这回没有大笑了,站起来望着天上飞着的风筝美人,摄像给了特写,我才看清画歪了的脸蛋,和紫绿相间的长裙,涂抹不均的丙烯颜料的低劣质感,把子安的美人毁的彻底。

长安城外,古道黄土,杜少府和王勃在地上铺了餐布,席地饮酒。起风了,杜少说:“我将深入蜀山,你也将远渡南海,此刻一别,天高水远,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能再同饮这菊花之酒啊。”浓浓的离别之情却突然因为最后一句话让人笑偏了重点。这确实是片中的原话,导演也应该不是故意的。这只是时代的误会,2000年的菊花它也还只是菊花。

王勃感伤着诗兴大发,遂喊拿笔来。风大铺不下落笔的白纸,杜少府红袍一挥,翻出了反面的白底,于是王勃提笔在杜少府的衣襟上写下了那句千古绝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大意是,我心里有你,你心里有我,即便异地也如同在一起,在这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像对情侣一样哭哭啼啼。

于是野道边,风吹草长,暮色渐蓝,两个少年各自上了马,又一拜,转身奔向了陌路。这一别,便是杜少府见到王勃的最后一面。

“公元675年,王勃赴交趾,探望老父。”王勃一路东行,来到了鄱阳湖边,因前一晚曹达夫人的追杀,惊吓过度,体力不支,倒在了湖边。醒来后,为秋水翁所救。秋水翁家有位落霞姑娘,是从长安皇城里被贬至此处的歌女,来此已有4年,落霞与王勃同病相怜,便一见如故。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王勃 《铜雀妓二首》

全片也正是从这个地方起让人找不到太多的吐槽点,历史的厚重感也随着王勃词句中的朗朗才情,初现峥嵘。

另日与落霞姑娘告别,落霞姑娘为君起舞,舞至极处,突然病发倒地,此为后来王勃求金救人独上滕王阁做下了铺垫。

洪州(今江西南昌)的阎都督于九九重阳日设宴招集天下文士求一助兴之文赏以百金,这也是王勃救落霞姑娘唯一的机会。

风来了,王勃日行水路七十里一路南下到滕王阁,正逢都督邀群士题文。片中是说,众人推脱搁笔以彰显阎都督女婿的文采斐然,王勃突然闯入,让都督大为恼怒,又碍于礼节赐予笔墨。久未题文的王勃苦于下笔,众人亦是等着看他的笑话。恰逢其时,秋水翁送来王勃的断笔和一句“笔虽断,锋颖未残”,王勃听后,才思瞬如泉涌,挥笔大作。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此是《滕王阁序》的开篇。书童去隔壁的榻间向都督传报,都督回言这是老生常谈,引经据典罢了,不足惊喜,不必再报,王勃也不过如此。

后来书童看到后一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忍不住再报,都督听后,又重新起了兴趣,再报。

一来二去,直到“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惊为天人,书童传报跑掉了一只鞋子,都督拍案而起,为之惊叹千古绝唱。而这之于王勃,写的便是落霞与秋水翁。

《滕王阁序》全序一共七百余字,杜鹃啼血,字字珠玑,我所读过其中让人惊叹的句子远不止片中的寥寥。全片到这里已然完全严肃了观者的认知,再没有半点让人调侃的意味了。是子安的才,让观者肃然起敬,这已然超出了影片的瑕疵能够去影响的高度。

直到子安背上百两白银,大步流星的走下滕王阁的时候,才让人缓缓淡出”少年壮志不言愁”的那般气氛。却又在众人发现全诗末句缺了一字而派书童追问时,将整个气氛又一次吊起。王勃拿出笔,假装在书童手心写了一字,让他握紧。书童跑回去张开手掌却什么也没有。众人哑然,不知何解,唯阎都督女婿大谈绝妙,此为一个“空”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惊为天人的才情,便也在此,被推上了极致。

全片也已在此到了尾声,正如天才的生命也走到了尾声一样。

王勃最后没能救回落霞姑娘,曹达夫人得知曹达是自杀而非王勃所害时,留下一句“人世间,一切皆是错”后愤然离去。片中的王勃最终来到了南海,在渡海的轮渡上,因种种厌世的情绪跳进了海中(今北部湾海域)。这也许是导演想赠予天才最理想的死法,正如往前数一千年的屈原,往后数一千年的海子——天才应当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或者死去,生亦夏花,死亦秋叶。

而历史上的王勃之死,虽有诸多传说,却也是未解之谜了。

愿十几天后我所前往的长安街市上,能遇见这位初唐四杰之首眼中的一丝唐朝, 如他所述“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便也得聊以凭吊,在千年前天才震惊朝野的都城。

 

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BeiTown

2015.04.05

 3 ) 诗人最后的精神分裂之旅

⋯⋯

司马迁为写史记,不惜苟且偷生,你就不能隐忍一时么?!
你自己不是常常说,自己还没有写下足以传世的文章么?

时不我予啊⋯⋯,人间的诗篇,从来都是天籁之音。我王勃,只不过是上天假借的一只笔而已!
现在,上天要把它收回去了⋯⋯

可大唐需要你的辞章啊!

你错了,是我们需要大唐。
词章,词章只不过太平的粉饰,盛世的点缀,大唐需要的是凌烟阁上的名臣宿将⋯⋯!
想我王勃,一生卖弄文采,只博求君王的垂顾,与倡优何异⋯⋯?!
徒然苟且偷生装扮弄臣,生又何趣?!

————————————————————
2000年的电视电影《王勃之死》是一部非常“奇怪”的电影,由朝廷台cctv拍摄,当年还得了朝廷台的电视电影大奖。然而我却怀疑,这电影之下,也许藏着一个相当出色的剧本,一个相当隐讳的的剧本编剧。估计原剧本远远比电影出色。

片中第一个“奇怪”的场景出现在王勃被赴刑场那场。正要行刑,杜镜出场,不过却不是刑场救人,而是带给他一个“青春佳人”风筝:
子安,你好生的去吧,黄泉路上,有此青春佳人陪伴,你不会寂寞的!
⋯⋯看到这我小崩溃了一下,后,王勃果然一副临刑前丈夫pose,“生即轻狂,死亦放诞”的话也说了,刽子手的酒也喝了,对着风筝“:美人,你宽待片刻,你我地下相见⋯⋯!”这种色眯眯的句子也扔出去了,流氓的表情也摆了,头也架在铡刀下面了,再加上之前决不上诉的志气话也表了,大丈夫马上就要完成使命了;然而众所周知的事实(野史么?),就这样一个摆好了“造型”的风流才子不羁诗人,最后却因为改年号天下大赦,没死成。
而后正要行刑之时,又从远处骑马飞奔来一个宦官,话都说不利落,总之最后的结果:天下大赦,你王勃不用死了。然后说完就策马扬鞭,跑了。杜镜在远处楼台大喊:大赦了!大赦了!⋯⋯王勃木呆呆地站着。

被⋯⋯赦免了?天下大赦?跟杀人放火的混帐一样⋯⋯?

真是停顿的精彩。到此,我也发觉此片让cctv来拍实属糟蹋,虽然之前看评论知道这个被忽略的电影十分风雅、剑走偏锋,没想到却如此的另类。

不羁天才不能以不羁天才的方式死去,反而如此哭笑不得的不能去死,不知道如果当时剧中王勃知道kuso或者“恶搞”这个词,会不会用来形容自己,还是关于自己的死刑。
天才诗人连着经历了两次被动处死却没死成的经历,正常人估计都疯了,天才神经更是敏感,接下来,王勃陷入了尴尬的地狱边缘。

事实上我认为到此,王勃的神志就有点不清晰了:他面对着自己被救以后与西域女郎狂欢庆祝的好友杜镜,却怎么也回不过神儿来。剧中其实已经默默的说明了当时王勃的精神状态,他对着投怀送抱的西域舞女当柳下惠坐怀不乱,却对着纸风筝美人说道:

为什么?
为什么我的心空空荡荡?
全无主宰

⋯⋯王勃?
王勃身在何处⋯⋯?
呵,(对舞女)你听不懂的⋯⋯
她⋯⋯?(对风筝)她懂得我。

后来,杜镜杜少府,这个王勃身边唯一一个正常无比的朋友要远赴蜀州,也离王勃而去。虽然后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创作过程也表了,但这一段表达得非常“多余”,可对于全剧来说却是很重要的桥段。当然我也觉得这剧里俩人关系现在看来,相当暧昧⋯⋯李碧华也曾评论《水浒》——完全是gay佬集中营,男人为男人断胳膊断腿、抛头颅撒热血。总之,电影到此,呈现出一种相当另类的边缘感,觉得真有这剧本应该去做先锋话剧,万不可让什么朝廷台拍电视电影⋯⋯

剧情向后发展,也可说诗人王勃真正踏上了“精神分裂之旅”,他独自骑马准备去交趾看望父亲。然后剧中第2个“奇怪”场景出现了:
这段十分的cctv,那蹩脚汉语的曹达之妻带着面纱一出现,我就知道又kuso了,cctv的老梆子们对于侠女一向一往情深,形象却是千人一面。
曹达之妻怎么武功这么好汉语却这么差,是不是也是西域女子?剧里没说,总之她要替丈夫报仇。她在一河神庙里找到王勃,要一剑刺死他。估计这时剧中王勃若有内心独白一定是欣喜若狂:之前自己负别人,死在其未亡人之手也是不羁才子的归属之一啊,马上又摆好了赴死的pose,准备享受这迟来的一剑。不想这“西域女子”一抬眼,竟看见那该死的河神,道:我在神面前不杀人,留着你的脑袋10天以后我再来取!然后,竟也一溜烟跑了⋯⋯不知道这胡人也信汉人的神⋯⋯?

好了,看到此处我彻底崩溃了,大诗人没疯我也快疯了,这时候完全具备了王勃自杀的动机。到这里,虽然看得出来导演和编剧诡异的脱节——但每次状况被处理得往春节晚会cctv的路子上发展,下一个情节又会被编剧制造的情节拉回来,而且感觉导演完全无意识⋯⋯总之这双方拗来拗去,电影越发往诡异的方向发展。

到下面,我有个与其它观众不同的看法,大部分人认为秋水老伯和落霞舞女是剧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实际上我以为是王勃的臆想。而且导演处理相当失败。(恩,为什么要对cctv导演有幻想?)

剧情发展到王勃被老翁救,与老翁对话,要去大海,因为海水是腥的,象血一样⋯⋯,世人等风,唯王勃等死⋯⋯!——到这里这剧都是很好的。结果到了落霞舞女一出现,就完蛋了。这姑娘一出来我就知道cctv怨灵又出来捣乱了,那些老梆子的精神女神那种俗气的雅。没看结尾之前,我以为这剧总算开始走上了朝廷剧扯淡的路子。这女人不用吃饭?荒郊野外穿着干净的大白裙子,当真喝风拉烟?靠秋水伯养着?不会这么好意思吧,身有一技之长,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干什么?!贬黜长安也不用非来这里吧?
后来落霞病倒,王勃要去腾王阁“投标”赢赏钱救她,他去河神处以求作风,一日七百里赶到南昌,而河伯竟然是秋水翁的样子,到这里就不对劲了。

后,王勃到腾王阁,这里众人心照不宣的默契过场,王勃自恃才高却不自觉,被众人非议,上阎都督拂袖而去,由小家丁一句一句传达,这里处理很好(此处大概就是被剧本给拽回来了⋯⋯)

下面就出现了我认为最大的败笔,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竟然出自他现实生活中两个大活人的真名?!并出现图解似的秋水伯撒网捕鱼,并滤镜处理。完全肢解了一个伟大诗人的想像力。

看到这里,就发现问题所在了,这部电影中,只要是明确的句子,明确的场景转换,都处理的不错、中规中矩,画面镜头与美术很出色。而虚化的场景情节,就做的非常失控。原因大概只有一个,导演完全没理解。或者编剧太隐讳。

下面就发生了戏剧化的转变,王勃回到落霞姑娘那里,二人没事人似的发呆玩乐器,然后落霞就消逝了。场景又回到王勃在落霞“故居”烧他的风筝,衔接极不自然,落霞死了?还是在王勃脑子里,风筝就是落霞呢?希望是后者,即使这电影是野史,真搞出这么两个叫秋水落霞的大活人,也实在是对诗人的诋毁。就象以前还有专家说凡高是色盲加狂躁症一样;⋯⋯没有想像力的人如何能理解?至于这十天,王勃怎么造出《腾王阁序》这样的名篇,既然是野史,既然是故事,我看也不必拘泥了。
后来曹达夫人没杀王勃,只留下一句我认为相当琼瑶的话,最后结尾自然是王勃跳海自尽。


最上那段话出自杜少府杜镜探望狱中的王子安,两人边饮酒边对话。尽管后来湖边引得王勃作出“千古名句”的景色也很不错,但剧中在监狱的片断我认为是整部电影最优秀的,无论是后来杜镜跟监狱头头的对话还是磨刀老人的歌谣、前后塑造的王子安那既狂放又怯懦、既恃才傲物又谄媚的性格,都很到位。这段话我看也是王勃最后的“人生感悟”了。只是不知道是否是更多人的人生感悟⋯⋯这可能也是这电影后来没有再播,也没有出音像制品的原因之一。

 4 ) 诗人之死

我不吝给予此片再多的溢美之词,在国产片如此令人失望的前提下。你要说它是小制作,《赤壁》《孔子》之类的大片是大制作吧,那又怎么样呢?当然,你也可以挑剔它演员的演技稍显青涩,不够炉火纯青,甚至台词之中念错了字……但是这些无法掩盖它的锋芒,它让我们知道,原来中国除了曲意逢迎的商业大片,还是有好的片子好的剧本好的导演的。如果说国产片还有希望,《王勃之死》就是希望所在。

影片之中选取王勃的诗并加以发挥的总共有以下几处:《檄英王鸡》是开场,本是应酬敷衍的游戏之作,却落得一个挑拨离间的罪名,被逐出长安,从此彻底断了他的仕途之路。跟李白、杜甫等等诗人一样,他的才华他的抱负,在上位者眼里不过是锦上添花的游戏,而他们不过跟优伶一样,是弄臣而已。区别只在于优伶卖的是自己的歌喉与舞技,而他卖的是自己的华采与辞章。

但是,憋屈的是命运,至少在写《檄英王鸡》时的王勃是肆意而昂扬的。他要醉卧,要磨墨,要打腹稿,种种姿态做足,不过是为了执笔的那一刹那,一挥而就。电影中,王勃获赐良驹,骑在马上,展袖飞扬的场景,有人说发挥得太过了,但是,却也是这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你见识了什么叫意气风发,什么叫年少倾世。那是刚刚苏醒的大唐,她还无法宠溺得王勃如李太白那样纵横意气,也无法打磨得他如杜子美一般忧国忧民。但是,王勃就像大唐的第一个孩子,他见证了她的青涩与成长。他笔下的盛世华章,让大唐从此江山无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杜少府杜镜,也是一个妙人。王勃因收留官奴曹达下狱,他带了酒菜见他。引领他的狱卒跟他建议,哪里的棺材好,方便他收尸。磨刀霍霍的声音,听入耳中,让人寒毛都竖起来。那血竟然是斗鸡的血,用鸡血磨刀,据说杀气能一丝不漏。而监狱之中披头散发的王子安,正悠哉吟诗,面壁起舞。他从来都不需要观众,生命于他,亦是一场舞蹈,最好的观众永远是他自己。

文人(特别是诗人)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不知天高地厚,总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一厢情愿地想挑起社稷黎民的重担,用一支笔支撑起一个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天下。但是,电影中的王勃不是。他说,不是大唐需要我,是我们需要大唐。大唐需要的是凌烟阁上的名臣宿将。人间的诗篇从来都是天籁之音,他王勃,不过是上天假借的一支笔而已。

王勃临刑前一夜,英王殿下封他为“威武大将军”,这大概是斗鸡当中最响亮的名号了。更何况,他还给王勃准备好了道具,鸡冠、鸡毛缀成的袍子,念他当年沾沾自喜的《檄英王鸡》,与鸡斗完了,还不忘赏他一把秕谷。太史公说,人间的侮辱,最不堪忍受莫过于宫刑。而英王的报复自然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别出心裁了。最后王勃但求一死的要求何其可笑而孱弱,生死不过是上位者的一句话,他何曾可以自己做主。

杜镜可当得上王勃的知己二字。王勃获刑,他不以眼泪,以美人相送;王勃遇赦,他比王勃还高兴,设宴款待。正如王勃所说的,长风何其渺渺,天涯何其遥遥。人世何其寂寞,但是若海内能存知己,即便是天涯相隔,亦如比邻在望。

《王勃之死》拍得极美,最美不过于落霞的出场。美人如花一水隔,江畔秋荻瑟瑟,他独自寻来,终于在一抬眸的瞬间,看见了她。并不是容颜姣好的美人,也早就过了诗酒正当年华的年纪。一个被贬黜长安的歌舞伎,让人很容易就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何况,于他是初识,而她早就神往。王勃之才名倾天下,还有那一首为女子心声的《铜雀妓》:“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她早就记熟了,日日弹唱,才会有了争宠的罪名,才会有了他的因,她的果。

她说,那个人害了我一生,我却心里,再也放不下他。害人复又害己,他断笔为她,去滕王阁也是为她,于是有了那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

什么是因,什么是果?正如曹夫人所说,人世间,一切皆是错。如果不是王勃的一时意气收留曹达,曹达不会为了去除他的疑虑,以死相证;如果没有曹达之死,王勃也不会因此获罪,被送上断头台,获赦之后还招来了曹夫人的刺杀。

如果没有那一首《铜雀妓》,落霞不过是深宫之中,每年数着桃花开谢的女子;她不会被贬出长安,不会终日抑郁,不会在柳树上系桃花,求一个没有结果的结果。而如果没有这一切,哪里来的《滕王阁序》,说到底,谁毁了谁的一生,谁成就了谁的一世?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一代又一代过去了,唐之后有宋,宋之后有元,元之后有明、清、民国……上位者成千上万,但王勃只有一个。

 5 ) 王勃不是这样的,王勃之死更加不是这样的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CCTV6的电视电影。
但是我还是得说,这电影只值两分。
一分给画面,一分给偶尔神来之笔的台词。

终究这人不是王勃。
子安的天才流华并不是那么涉世未深的轻狂,落霞秋水的千古名句,更加不可能是两人的名字给他的灵感。一个诗人如果这样写诗,那也太过可悲与落魄。
终究这也不是王勃之死。
子安之死更应该是千百年让人扼腕痛心的英才早逝,处理成自绝于人世,让观赏者的惋惜哀悼都无从寄托。

说亮点。
里面有一句台词还是深得我心。
王勃在曹达案落狱后,在杜少府去探监时,自嘲的说,出色的诗篇都是天籁,他只是上天的一支笔。
如果这样风骨的子安可以保持全片,那是多么美好。

这片子的剧本应该就很奇怪,王勃同学一直很精分,杜镜和英王探狱时判若两人,最后纵海一跳也未免太自我草菅,一直心心念念照料父亲的子安同学实在不应该这么看破红尘。
这片子的剪辑大抵也很奇怪,里面的一些台词总觉得有借古喻今的说法,王勃时而是一个对时弊清醒痛觉的人,时而是一个对权贵奴颜婢膝的人,其转变和跳脱都很突兀,真是让人接受无能啊。

 6 ) 长风何其渺渺,天涯何其遥遥

有一段微博上经常有一个话题,大概是上学读书时不知好在哪里,现在读来觉得特别好的句子? 看下面网友的答案,其中必有《项脊轩志》里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句话学的时候年龄小,未必懂得其中深意,现在读来确实是既心酸又感动,明明是家常话,一细想都是深情啊。 可是每每看见这样的话题,总会想起来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我觉得这九个字才是学过的最心酸的一句话。 看《航拍中国江西篇》里讲到滕王阁及《滕王阁序》时,弹幕里有人推荐电影《王勃之死》,本来对这种风流倜傥但命途多舛英年早逝的才子就会多看几眼,所以就去看了。 电影是老电影,演员没有熟悉的,有一些生硬的地方,但电影里最灵光的地方是意境美和配乐。 电影里最有意思的场景就还原了王勃写《滕王阁序》时的画面。 为庆祝滕王阁新建成,阎公在重阳节宴请宾客,让大家为其作序,其实这个阎公早就让他女婿写好了文章,准备在宴会上一战成名。众人假意谦让,不料王勃提笔就准备写,现场气氛尴尬。 这个阎公就生气了,有意为难王勃,讽刺王勃“以假寐打腹稿”闻名,并让人给搬来了榻,说让王勃休息片刻好好构思自己先行告退。(不到三分钟就打脸) 阎公坐在里屋听书童(称书童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人很厉害,不能随便叫做小厮)汇报王勃写了什么。 从初开始的“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说“去、再报,老生常谈耳”,他女婿还酸酸地说“看来久享盛名之人,十之八九不副实”; 到“星焚翼轸,地接衡庐”,阎公说“此乃故事也,不用报了,不用报了”,阎公一副这个王勃也不怎么样的表情; 到“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公就改口说“快传,快报”,所以说书童还是挺有文化的,明明不让你报了,看到写得如此精彩还是来报了~ 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书童见此流传千古的句子鞋都跑掉了激动地去报给阎公的,阎公沉吟片刻说“此二句,真乃千古绝唱”; 然后阎公就笑盈盈地走出来说“失敬,失敬”(阎公你脸疼不疼?) 另外也还原了“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中“空”字的逸闻趣事,就不剧透了。 古代文学老师说,阎公前后态度的变化在唐代到最后大家还能一起把酒言欢畅意抒怀,换到现代文人相轻的对比,估计有生之年都不会聚在一起。 可惜,写完《滕王阁序》王勃的生命快结束了,电影也快结束了。 上图电影里的画面,像不像一副充满故事感的山水画卷?是不是意境美构图美?(原谅我截的渣像素的图) 其实,《项脊轩志》里还有一句写得特别好的,"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晚安,夏日良夜都珊珊可爱。

 短评

除了主演演技浮夸以外都不错,剧本扎实,色彩唯美绚丽,细节处可见用心,配乐尤其出色。长风何其渺渺,天涯何其遥遥,还真是惆怅寂寥。

10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早年电影频道看的 竟然看哭了 对刘小峰演的王勃一股仰慕之情

12分钟前
  • ⸜( ˙-˙ )⸝
  • 推荐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彩彻区明。积年绮碎,无才廓清,有心装逼,无力勃起,惊搐而死

14分钟前
  • 丁一
  • 较差

在CCAV看过两遍。画面很美。

19分钟前
  • 二〇二二
  • 推荐

镜头挺讲究,表演欠火候。王勃才高八斗,电影最多半斤。

24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流光溢彩还魂,丝竹之声悦耳,山水画般意境,国人少有如郑大圣般尝试中国式美学的重构。成本虽小,形神俱在,太多粗糙,诚心可鉴,滥用特效抒情反成败笔,部分浮夸之处自当慎重。国内青年导演,欣赏的不多,一为徐浩峰,二为郑大圣,尚未见其三

26分钟前
  • 大灰狼
  • 推荐

郑大圣是上戏86级,反应过来这片实是另一则后89叙事以后就看得太他妈揪心了。世纪末对90年代知识分子从剧痛幻灭到(可能的)自我救赎命运的清算,而结论仍然是虚空捕风,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啊。

31分钟前
  • 兔狲啊
  • 力荐

6/10。除了片头没有一处后期特效,都是现场用滤色镜和灯光完成的,趋光的飞鸟是灵魂自由的重要视觉符号,片头环绕王勃的飞舞花朵代表才华盛开,结尾浮空的王勃身边少了花以生命换取灵魂自由;将人物情感主观化的颜色构图造作,但揭示人与环境关系的拍摄角度多变不像景别单调的电视剧,斗鸡、高傲骑马采用脸庞变形的广角塑造了王勃的爱慕虚荣,被英王送来鸡毛制的斗篷和帽子羞辱的俯拍、斩台前压缩空间感的特写构图,则表现了政治权力下文人的惶恐,探狱那场戏的声音处理别具一格(寂静的长安街突响马蹄,死牢内磨刀和鸡血的滴溅声,烘托王勃死期紧迫的压抑气氛);落霞在木屋告别王勃的浪漫场面,寒塘、冷月的独辉穿插白鹭,西域特色的舞蹈动作和打击乐,王勃的自省、激情和理想在此刻交融,无怪乎落霞死后丢掉精神寄托的美人纸片,充分体现导演的细心。

36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这个光影是我想象中的唐朝,电视电影不输大银幕质感。郑大圣呈现的初唐气象,在关于唐朝的影像化表达中,我认为仅次于侯孝贤镜头下的晚唐。了解了王勃的一生,谜底也就不再神秘,你知道不写完《滕王阁序》他不会死。可这又有已知的悲哀,一生几篇大作,人生几度秋凉。“千古第一骈文”让人想哭。

39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唐风古韵,断袖清风。早期”电视电影“更趋于数字摄像,成本太小施展不开拳脚,故太粗糙。行云流水般的写意需金山银山堆砌,怎奈心有余而钱不足。申阳公自比,断片的连环画不能怨观众,为其鸣不平。期待13年新作,拉好投资引好观众,懂行的多捧。如今淡泊低调的电影人,实属太难得。

40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很美,不过觉得没必要把落霞写成真人

43分钟前
  • 依贝
  • 力荐

所有的缺点都没法掩盖这电影的灵气。有时候想,为什么现在没有好剧本呢,中国从来都不缺好故事啊。千年的积淀,那些情怀,那些思想,那些……那些关于生命本质的孤独寂寥的顿悟,那些一曲知音的永恒慰藉,那些一个生命呼唤着不知道在何处、不知道在哪个时代的另一个生命的声音啊。去哪里了呢……

46分钟前
  • 白前
  • 力荐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段斩首未遂。那一年中国电影还很健康,所有现在大红大紫的角儿们都还寂寂无声。我怀念那个时候。

48分钟前
  • 深毒
  • 推荐

小锋同学超赞啊

51分钟前
  • 你好花束爷爷
  • 推荐

我觉得这个王勃好帅好帅。

55分钟前
  • we are
  • 还行

魂梦萦绕,千肠百转。只看几组镜头,便深深掉进导演制造的“幻梦”中不愿醒来,如雾如烟,仿佛去盛唐走了一遭。这才是心目中的大唐,不必以丰词盛赞,言语之干涩难描意境之悠远。我觉得比《聂隐娘》更素淡。看罢,闭目回味,远山,雨街,芦苇荡,渡船,无一不是好处。虽表演有瑕疵,但无碍大作。

58分钟前
  • 月照天涯
  • 推荐

美 当时印象深刻 想有机会找来再看看 http://www.m1905.com/vod/401775.shtml

60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实乃魔幻与唯美齐飞,解构共先锋一色。

1小时前
  • Lisabracadabra
  • 很差

导演很浪漫。杜镜从牢房门口走下来的身体面孔太漂亮了,果然是沈晓海。最出戏的是曹夫人。另外,《枫桥夜泊》也遇到过学者这样解读,把愁眠解释成山名什么的,对喜爱诗文本身的人来说一定大煞风景。

1小时前
  • 春三十
  • 推荐

被MV瞬间击中,沈刘对视的感觉太赞。沈晓海太美了无法直视TUT……

1小时前
  • 埃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