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HD

主演:芦田爱菜,平干二朗,石田良子,羽野晶纪,入江甚仪,丸山隆平,八岛智人,青山美乡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4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圆桌 剧照 NO.1圆桌 剧照 NO.2圆桌 剧照 NO.3圆桌 剧照 NO.4圆桌 剧照 NO.5圆桌 剧照 NO.6圆桌 剧照 NO.13圆桌 剧照 NO.14圆桌 剧照 NO.15圆桌 剧照 NO.16圆桌 剧照 NO.17圆桌 剧照 NO.18圆桌 剧照 NO.19圆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圆桌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小学三年级学生渦原琴可(芦田爱菜 饰)是一个脾气有些怪怪的女孩子,她喜欢收集各种各样感觉很炫很酷的字眼,日常里喜欢模仿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比如说话结巴的邻居小孩小破(伊藤秀优 饰)、长了麦粒肿的同学香田惠美(草野瑞希 饰)、心律不齐韩裔日本人小朴(古谷圣太 饰)。当然她 无心伤害他人,可是一味的模仿难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八口之家的涡原一家经常团团围坐在红色的圆桌前吃饭,小琴可不喜欢看起来其乐融融的晚宴,也对妈妈即将生小宝宝的消息无动于衷。她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用古灵精怪的小脑瓜感受着大阪这座城市弥漫着的温暖的气息……                                                                    本片根据西加奈子的小说改编。深夜医院爱情二三事第一季呼吸2022警视厅搜查一课长第三季美人为馅第一季生活艰难也许快乐凡妮莎海辛第五季食女2018希区柯克僵尸大屠杀:幸存者苏醒怪談片目の男绝代双骄家有色邻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 第二季天边的孩子许纯纯的茶花运金牌流浪狗幸福院罪恶黑名单第十季篮球之心天翔少女战火中的青春戴面具的女人无仁义之战2:广岛死斗篇海浪百万富翁横财就手娜塔莉·帕拉麦兹奈特的单人秀余罪(2016)残余记忆假日暖洋洋寻人大师3遇见恶魔丹尼尔·斯洛斯:现场表演七大罪 怨嗟的爱丁堡 前篇爱情同课程2西游记后传吾爱吾师暗黑天使海贼王剧场版1:黄金岛冒险

 长篇影评

 1 ) 思考

(2018/5/17)【人为什么爱八卦】

承认自己是爱八卦的普通人,但对于与己无关的道德判断的隐私还是少评论。八卦作为信息搜集是必要的。

(2018/5/18)【不想工作怎么破】

人都集中在一个地,灌输同一种价值观,同一种生活方式,所以累。互联网时代能看到太多种生活方式,而很多生活方式没法奋斗得到。娱乐方式爆炸,所以对苦的忍耐度变低。

和平年代太久,年轻一代会有厌倦感。比如美国60年代,欧洲19世纪。厌倦感里觉醒的人也许会产生一些想法和主义,和激进时代不同的想法。是社会问题也是个人问题。

和平年代里,没有被社会强烈的需求感。没有百废待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甚至各个岗位已经各司其职,供过于求。这时奋斗变得困难,但得对内寻求价值和自我突破。

(2018/06/03)【大学:谁的青春不迷茫】

年轻人都会对未来迷茫,但最可怕的是到老了依然迷茫。很多人依靠一个兴趣就能活下去,但现在的世界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眼前两碗米饭,心中一粒飞鸿。

梁文道:“价值观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形成的,不是别人给的你就信了,因为这样的价值观不稳定,你碰壁了就会忽然颠覆一切,怀疑、虚无。” 深以为然。目标也是,不要不思考盲目跟从大流。

(2018/06/06)【饭局】

有挑剔的食客,才有美味的食物。

行行都有学问。

 2 ) 划重点反复看

现在更喜欢看这类节目,随时追不用太关注视觉,听就可以了 喜欢的嘉宾有1、陈丹青,他见过我们这个国家最丑陋的地方,所以他到底追求的是心灵的解放和独立自由。2、陈晓卿,他的声音让我有恋爱的感觉。3、蒋方舟,4、马爷,还有候补未完。喜欢的期有1、第1季中谈美国梦是否衰了和不想上班的两期,2、第2季谈恭维夸人的情商太可乐了,又能写书又能打假的方舟说见人就聊孤独百试不爽羊蝎子这梗我会记一辈子。3、第2季谈失眠的以后可以备用。4、第2季讲宵夜深夜食堂太可乐了,“爱情是什么 吐车上两百”哈哈哈哈。5、第3季讲如何辨别渣男,李玫瑾教授初登场即圈粉,学过心理学的人讲话一针见血呀。6、第3季佛系一期谈的很深刻啊,当时就看了两遍。7、第3季逆商可以2刷。8、第4季偏激讲如何和孩子沟通。9、第4季肉味把中外美食讲的那叫一个过瘾。10、第4季独居这集太适合我看了吧!11、进入第5季,第一集邓大姐就pua了我,上头啊女神!12、第5季李老师来讲心理的也不错,起码很多名词解释搞明白了。13、第5季总体不如之前精彩,大概是文道 家辉没怎来我又不是很喜欢周轶君,总感觉她说话是飘在空中的不落地不能表达的很精准,但讲简单这一集太棒了,开头还以为是讲名人摄影结果话锋一转直指我的最大难题,每天的时间被无限次的打扰和打断,太多信息分散了我们的精力,说到底还是贪心什么都不想错过,这集我要反复多看几遍的,许子东这期表现特别抢眼,之前那么久我都get不到他的好。14、我的妈呀,尹烨是大神啊,基因这一期对一个文科生来说要是看好多少遍才能看明白我估计文涛也要努力才能跟上吧。15、五季结束意犹未尽各种找补番外篇,其中过年谈家宴的一集非常非常棒,陈晓卿陈晓楠陈立,一个半小时绝了!16、第六季养了一阵子才开始看,第一集就被“幽暗大厅的芳香”虏获了,所以不太喜欢周轶君但这句话觉得很棒,女文青天性相斥吧,看场话剧还是要排上清单的,这一集可以带安豆感受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演艺圈。考古的一集、邓亚萍的一集、量子物理学这三期还要带娃二刷

最惊喜的是,没有想到把尹烨的两集推荐给安豆她一连刷了三遍依然不过瘾,直呼也是她的男神了,成功种草生物科学小研究员一名

 3 ) 从锵锵到圆桌

好久没有点开优酷了。这次突然想到要去翻翻《听说》,就发现了看理想的新节目。
    很明显,窦文涛就是锵锵,锵锵就是窦文涛。《圆桌派》也基本照搬了锵锵的形式,请来了道长(本来也是一直负责这个板块)马老,余世存(见得比较少)这帮看锵锵的能够耳熟能详的人来做节目。如果说窦文涛是我们点进视频的原因,那这种熟悉感就是我们看下去的原因。
    不得不说这档节目保持了看理想系列精致独特的感觉。礼仪式的圆桌,富有创意的一期节目一炷香的形式仿佛让人置身于窗外大雨倾倒,窗内谈笑风生的文人沙龙。这对于对一些试图区分自己与焦虑的社会的人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可所谓过犹不及,整个节目没能给人一种真实的投入感,或者说是故意给人以kitsch。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梁文道的眼神给人的感觉就是知道摄像机在拍我我要装作不知道的样子,他的点头,等等动作,都有着故意呈现的痕迹。我认为,这是这个节目的硬伤。
    无法让人理解的是,为什么当一个人讲话的时候,画面要那么疯狂的切换,远近,模糊,侧面,特写,给人以强烈的不适感。对比锵锵,锵锵的镜头就相对固定,也相对让人的思维能够集中于说话的内容。当然,节目给人的结果也是锵锵比较冷静,圆桌派更为激烈。另外,圆桌不能让四个人全部正面镜头也是一个尴尬之处吧。
    说了很多坏话,但从这期内容看这个节目不失为一个好节目。对比着锵锵郭德纲那一期看,质量不分上下,甚至我个人更喜欢听这期的内容。可能是两者取题的范围本身有大小之分,但只要还是不同嘉宾的个人特色,个人思想,个人的价值观让节目呈现了不同的思考,给人了以不同的启蒙。也佩服文涛面对不同嘉宾的循循善诱,一种舒服的主持方式。
    第一次写文,一些个人看法,欢迎讨论借鉴。
                                                                   Gary
                                            2016.10.28 23:40

 4 ) 《圆桌派》第一季 观后笔记

第一集:师徒(关系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消费关系)
公约还是私约?饮水思源还是契约精神?师徒关系还是消费关系?

很容易把这事就对你成一个古代vs现代,但是郭德纲师徒的事情,发生在现代,现代社会有个特点,所有的社会关系可以理解为一个消费关系。
古代和现代不一定非要对立,可以并存。日本一些传统行业仍然实行的是师徒模式。

第二集:出轨(王宝强和马蓉事件)
女性比男性更 容易出轨?

1.出轨vs常规

什么叫出轨?出轨就是先假设有轨,有个常轨,离开常轨叫出轨,但是现代社会什么叫常轨越来越受挑战。例如所谓的开放性婚姻。
2.女性出轨(反传统,性压抑,女性主义、性资源)
男性出轨不太觉得是现象,现在女性出轨反而是现象了呢?因为反传统。
过去社会对女性全方位的性压抑,尤其性欲,女人不能公开谈性话题。
性资源匮乏(男女比例失调)

第三集:母女(中国妈妈控制欲为啥很强?张靓颖母女)

1.母亲分两种,一种是母性比较重,一种是妻性比较中,重心仍在自己的感情,吸引男人,有种妈妈永远和女儿比,如张爱玲和母亲
2、为什么会控制 背后的家庭观念,中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属于我的一个物体,是我的财产,西方因为基督教的原因,认为孩子是上帝交付给我,就是代管十几年,然后还要给社会的。

中国人家庭观念强还是西方家庭观念强?
乡土关系是以代际关系为核心,西方是夫妻两人是核心。(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控制~中国控制欲更强?
父母的本性里,不管中外,都有控制欲,只是区别怎么控制,或者社会赋予你的这种规则是什么?

第四集 音乐 (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

音乐与文学

音乐与歌星不是一回事

中国好声音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吗?
一个音乐类节目是不是推动音乐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看音乐是什么音乐,如果都是过去成功的那些歌曲,只是在怀念,找歌曲里共鸣的感情。一档节目是否真正推动音乐的发展,还是靠新的创作。不能老拿成功的东西。
例如:国内音乐节和国外不同,国外音乐节就是个节日,和户外结合很好,可以放松休息
而国内音乐节,主办方对音乐并不怎么了解和热情,关心的是这件事能带来多少钱。

第五集 异国(游吟诗人)

异国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认为我的最好,家乡最美;异国主义:最美的在远方。

荷马史诗,荷马有游吟诗人的传统,有学者说,荷马在西方历史上,是最早的异国主义者。

第六集 匠人(匠人精神在中国被玩坏了?)

匠人精神和创新精神?

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
中国的文化接近与天,日本接近与地,中国是站在高高的山上望,它的文化是大概齐,这是很高的境界,日本文化是一个相对平民化的国家,对微观东西特别敏感,小即美,工匠精神也如此
日本的仪式感比较重视,自杀都有一套仪式感。

中国和日本文化的差异,相当于一个池子。日本是个池子里都是大鲤鱼,特别漂亮,全长得一样大,中国是,平时各种懒鱼烂虾,但是池子深,隔个百年,蹭跳出一条龙,蹭的一下,鱼永远够不着。

匠人精神对立的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99%之间大规模生产可以达到,但是匠人精神,做的是99%~100%之间的事情,无限接近100%,这是大规模生产达不到的

第七集 网红

第八集。男色(男色消费)
中国古代也好男色,魏晋南北朝的美男子卫玠
日本真正好的艺妓是男的
女性经济(女权的高涨)

第8集 八卦
为什么这么喜欢八卦?
人类简史中:八卦代表信息沟通,促进人类进化

八卦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人性样板戏

八卦是隔着玻璃看动物(距离)
名人是完全在人际距离之外I的,人可以去评说,因为名人获利的部分就包括了被别人Judge的这部分

第9集。中国人的美国梦破碎了吗?

美国是不是有点衰了(西方唱衰)
中国强大的背后似乎又有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贾敬龙事件)

全是老问题
1、美国神话,在美国混的好不好,主要看那代人赶上美国国情那一阶段(美国一代,美国1.5代,美国2代)
2、种族歧视,对移民的种种(公车理论)先到的移民都会和美国人一起解决后来的移民和非法移民。冷战和反恐时代
3、欧美是老工业国家,英国在晚清就有地铁,

还要不要去美国留学?
一个社会长期形成的形态不太会有大变化,留学赞同,工作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看形势。

第10集 不想上班怎么办?

日本有个词宅,返祖现象,人类一开始就是穴居动物,当时没有工作之说,活下去就行,工作是文明以后的事情(资本论)

不想上班不代表不想工作

去做你所爱做的事情,但是要付出代价

茫然。倦怠 不想长大。

第11集 畸恋
定义畸恋时,其实就是自己和他人之间划清界限,我是正常的,你是不正常的,到底谁有权利下“正常和不正常”的界限在哪里?

日剧:《贤者之爱》+《昼颜》 词语:调教
其他影视剧:《 洛丽塔》

第12集 死亡

对死亡的恐惧

自杀(太宰治 )

第13 集

第14集 文青7宗罪(刻奇的延伸)
第一:形式大于内容
英国的地铁丢书行动:英国作为岛国,地铁上就有读报纸的习惯,丢书只是换个载体而已,同时,策划人是女权主义者,丢的书也是女权类的,时下的国内,阅读氛围不浓,而且地铁拥挤,看书很难。伪文青和装文青的
第二:无本无根,很多事情是空心的,表象的
第三:把文青当为一种生活方式,沦落为文青,文化成了最后的一个挡箭牌,让在社会上保留一个尊严。
第四:用口号制造幻觉
第五:不爱经典爱小众
第六:只爱金句,比如可以拿来当qq签名的。
在一个行业里,往往半吊子的人能获得最大的受众面,不能说是真正的受众。
第七:你不是文艺,你只是刻奇
刻奇是人们找到的一条通往高雅的捷径,是指一些通俗的,商业化的艺术和文学,包括杂志封面,广告,廉价油画、畅销小说、好莱坞电影等,刻奇也是一种简单化的艺术风格,比如用黄昏来表示柔和氛围。用儿童,奔跑的小狗来表示天真无邪。

刻奇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刻奇文化应用为那些真正的文化价值麻木,却又渴望得到审美体验的人设计。

明朝文人沈德符,曾经说过自己识别出的三重审美趣味:

文人雅士居上~土绅热衷艺术者居中~易上当受骗的新安或徽州商人居末

第15集 裸贷~(裸条借贷,泛性产业,金融抵押属性)
1、裸贷的群体:三四线的卫校技校学生等
2、裸贷的用途:为了高消费(化妆品等),为了虚荣攀比。~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漩涡里?过度的女权主义?
3、不良商家角度:

这个年,IT界流行企业年会邀请日本女优站台,
2017年,女大学生的裸照具有金融抵押属性,成为最惊爆眼球的互联网金融创业新项目
从秦淮歌姬到网络女主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泛性产业,生生不息,钱途似锦

八卦,性,暴力三大最受欢迎的聊天主题,从口头传播到传统媒体、新媒体都如此,人性从来没有变。
对性的敏感,有利于基因传播,对暴力威胁的警觉可以幸存下来,八卦就是吃饱饭没事干的最廉价的社交活动

第16集 江湖(王朔与冯小刚)~~电影工业体系

解放后,部队大院的身份排列:空军大院地位最高,然后海军大院,再次依次排列

人成功必须过两关:谣言和污水

冯小刚美工出身,新闻敏感度较强

第五代导演没出路?国内是一个导演顶起整个电影,成功靠一个人,因为周边的工业不行,国外是有完善的电影工业,分工比较细。

合伙人的分开,基本是因为商业利益。

第17集 相亲(相亲是一个条件的算计)
爱情和相亲是完全两回事,相亲是一个条件的算计。
相亲可以体验社会百态和人性

第18集小苹果为啥火(用户意识、市场意识)
1、重复,简单,大量的重复容易让人记住
2、流行歌曲要火都要跟性沾边
底层意识,大数据就是底层意识,也是市场意识;
用户意识:我能为大家做什么?
3、苦中作乐
很多人的成功不需要奋斗。。但是底层的人希望生活的有尊严。

第19集 星座
1、星座被人喜欢聊的现象
小女孩,也有很多有知识的人,台面上说不信任星座,台面下又聊星座(如一些总统啊)

2、星座可信吗?做重大决定用星座吗?

星座主要两部分:性格认知+预测

星座被谈:人对不确性的不安,星座具有抚慰的作用。

很多学科,原始是脱胎于自然现象,但是后来发展成逻辑自洽的体系。

第20集:酒
为什么喝为什么醉?(俄罗斯人喝酒厉害)
——
酒的迷糊状态与通神的状态,就最初用来大量祭祀用

酒与人类文明:佛教喜欢喝茶;伊斯兰教、穆斯林喜欢喝咖啡;基督教喜欢喝葡萄酒(特有饮料与人类文明)传统天主教比较讲究号的红酒,新教比较清教徒,一般没什么好酒。
欧洲的叫大麦酒,不叫啤酒,因为啤酒听起来像大众饮料。世界最好的大麦酒是在修道院里。

清酒和黄酒的渊源,清酒是从中国的绍兴过去的,绍兴酒里面没有经过蒸馏,它中间留下了很多的化学物质,所以容易上头宿醉。

酒后乱性还是借酒乱性?

酒后吐真言还是借酒发疯?(如日本,压抑)

人格是多重,喝酒只是打开的其中一格,未必是最后一层。

喝酒就是堕落?
魏晋南北朝的人,要么喝酒,要么胡来,要么走向宗教

第21集 缺钱:为什么感觉越来越穷


第22集 大学—谁的青春不迷茫(这一期没啥意思)


第23集 饭局:如何成为饭局达人(这一期比较接地气,有趣)

点菜的艺术
1、必点店的核心菜(每个店其实只有1-2个核心菜)
2、根据点评网,但是要排除通过广告投放靠前的,这种情况,点贵的,排除便宜的
3、服务员推荐(风险:价格贵提成高的+走量,进货多的+没卖完的,如海鲜)

饭局各色人:局主--局托(专门请的,调节气氛,插诨打科)---局经(局托的局托,负责局托的补漏)--局奴(买单)

在中国没有饭局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组织饭局是个不容易的活

在吃饭的地方了解人性(如下筷子的速度,看不看菜,看多久?。。。)饭局VS一人食
汕头美食是中国美食特别宝贵的孤岛,高手在民间
中国和日本、欧美对美食的态度不一样,中国雕刻或者形式很多,菜本身味道未必。。。

国外对肉的尊重是排酸
中国人对肉的尊重是保鲜

野味问题:大多数野味都是非法途径猎捕,运输,存储,携带的病菌和寄生虫比人工驯养的动物高很多,同时厨师对野味的烹饪熟悉度没有日常的高,比如,猪肉哪块最好,适合什么样的烹饪等。野味的口感也差,肉柴而紧。

第24集 过年:人工智能还要回家过年吗?

目前AI智能成果:写诗+通过看大量恐怖片,然后做出一个新恐怖片的预告片+---

人对知识的获取过程:获得---学习---判断-----博弈-----形成审美

目前审美在逐步有新的进展

人类是否也是算法?我们进化过程,也是指令不断写入大脑的过程,人是否有自由意志?

每个人都参与了故乡沦陷的过程

1、《荒原》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哎略特的诗作,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象征主义文学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其中名句“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2、AI奇点:奇点一词源于数学,这里特指人工智能的技术将会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极大发展而接近于超越人类本体。当此转折点来临后,旧的社会模式一去不返,新的规则开始主宰这个世界,有预测认为奇点2035年来临。

3、图灵测试

4、缸中之脑:美国当代哲学家希拉里*普特于1981年在书中阐述的假想:一个人的大脑进缸中,通过计算机模拟信号使其保持正常生活环境的幻觉,这个假想多用来论证如知识论、怀疑论、主观唯心主义等哲学理论。

番外篇1:女权
1、现在很多女权主义者被诟病,确实因为她要的这个权利太多和不清晰了。其实很多诉求不是基于社会平等的诉求,而是基于自私的诉求,但是却被装在一个女权的框里面。很多女人把自私当成了女权。
2、女权争取的应该是作为人的权力的平等,现在很多把女权妖魔化了。
3、女权在中国出了问题,其实不是女权主义或者女性主义出问题,而是人出了问题。
4、独立而不是去依赖,才是女性意识的开始,真正的女权,不是压榨男人,而是男女平权。

番外篇2:婚姻

1、如果不读书,世界就会很窄,审美观就会被身边的人或者各种脑残剧劫持。
2、如果不阅读,你的价值观只好由你的亲朋好友来决定。
3、新式的婚姻,讲究人格平等,共同成长;旧式的婚姻,讲究男女分工,互利互助。
4、你物化女性,女性就物化你,你把女性看出生育工具,女性就把你当成提款机。

 5 ) 我的解放日志

 6 ) 圆桌上聊聊天

最近看了三期窦文涛优酷土豆上的节目《圆桌派》。看第一期的时候,感觉除了片头片尾,拍摄场景文艺一点,古香古色一点,外加了一个人,之外,和《锵锵三人行》没多大不同。四个人的圆桌派,刚开始看,还有点不太适应。感觉有个人总是插不上话。

不过,这一期《圆桌派》让我感动了。这是一个在家里闲聊的节目。不是有个人总是插不上话,而是朋友在家里聊天,总是会轮番做个默默听闻的听众,等想到有什么东西想说的,便才开口了。

《锵锵三人行》像是香港里的夜市,匆匆赶来的朋友坐在一起匆匆聊几句,没有头,没有尾,聊聊时事,说说八卦。

《圆桌派》却是有头有尾,节目结束时,有种朋友下次来玩的感觉。

节目中,窦文涛说这是他的私活节目。的确,是个让人很放松的节目。

 短评

浮躁时代的边缘小众谈话。感觉还是3人的三角对谈比较好,因为4个人谈话的时候总有一个不能对头。比锵锵好一点的地方在于,终于有字幕了!8.6

8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窦文涛像个帅气的老流氓

11分钟前
  • 阿难
  • 推荐

有一天,梁文道、马家辉、许子东 来搞一期就完美了!

15分钟前
  • 影杂志
  • 推荐

是有这么一群人,靠瞎扯淡就能赚钱,坐下就聊,录完就走。。什么?你说你羡慕?某位嘉宾告诉我说,都是要付出的呐,你造窦文涛有多努力吗?好好好~所以你们说什么我都听就是了。。「母女」关系这件事,妙极了。。

17分钟前
  • 小锤
  • 推荐

锵锵四人行,终于不用再看凤凰台的穷酸布景了。听说阿里买走了优酷,看理想系列应该能继续办下去了,好事。

19分钟前
  • 詹尼金
  • 力荐

在这个功利和浮躁的社会中,涛哥就是一股清流。

20分钟前
  • _余生请你指教__
  • 力荐

超喜欢文涛和文道呀,要是子东也在就好了

21分钟前
  • 星のAbby
  • 力荐

啥时候窦梁徐马能凑一桌儿

22分钟前
  • Asteroid
  • 力荐

动了感情了,有点想跟蒋方舟老师相亲了,哪怕给我一次机会也好,让我这个直男跟她讲讲少女应该怎么穿搭衣服。

24分钟前
  • 赵大宝
  • 推荐

第一季收官,忽然觉得每个周三周五的早上少了点儿盼头。总体来说,24集里最喜欢饭局的那期,嘉宾中除了大爱的窦文涛和道长,开始有点儿喜欢在三个老男人中谈吐自如的蒋方舟。期待第二季吧。

26分钟前
  • 陶可宸
  • 推荐

说穿了,就是几个三观一致的中老年人坐一起喝个茶,唠个嗑,偶尔说说黄段子,难得有爆点,但也挺有意思。尤其是聊死亡、不想上班、母女这几期聊的有趣。陈丹青聊得最宽容,也最在理。

27分钟前
  • 大米
  • 还行

话题好丰富啊。网红那一期的最差,果然没什么文化,很傻很无聊的网红。还是马家辉梁文道窦文涛他们有趣

29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推荐

这么多年的锵锵三人行 终于凑桌麻将了

34分钟前
  • bodhi
  • 力荐

π等于3.141596……等于每一句话的平方,等于三人行PLUS。最喜欢的一期关于死亡,最有趣的是关于美食。如果还继续,可以邀请能聊的女嘉宾么?

36分钟前
  • 擦亮星星的人
  • 推荐

还是三个人好,四个人总觉得有一个人插不上嘴。

41分钟前
  • 仓廪一间
  • 还行

窦文涛,一个永远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色情节目主持人。

46分钟前
  • 老卢R
  • 力荐

斗地主到麻将的升级。。。

50分钟前
  • 宁静高雅橡皮人
  • 力荐

窦文涛到这边的口头禅就是“到点了”,搞得每一集就盼着熬过30分钟。。。有些话题显然聊偏了,似乎不怎么控制话题走向。。。

52分钟前
  • 五顆星球長
  • 推荐

陈丹青的魅力在谈吐之间。

53分钟前
  • Grey
  • 推荐

制作精细了很多,不过有些话题比起锵锵略显空洞无聊,还是要看嘉宾是谁,最爱刘索拉陈丹青张亚东那几期。

57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