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莫名其妙的电影英文片名相对应,这部戏在豆瓣的中文简介也几乎是牛头不对马嘴。而更尴尬的是,我光留意到IMDB=7.0,而忽略了豆瓣评分=6.5,兴冲冲地看完,觉得对不起自己的时间~
亚历克·鲍德温 Alec Baldwin,肥肥的贱男,好像这些年基本没有不出轨的角色,但总是对他恨不起来,不知道他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着极强的女人缘,我觉得应该是。
辛西娅·尼克松 Cynthia Nixon,其实和美国前总统Nixon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她居然是上个礼拜被我嫌弃的《A Quiet Passion》的女主,不过,这部影片里的角色也并不讨喜,被女儿说成Slut,也是没谁了。
这次的女主叫:艾玛·罗伯茨 Emma Roberts,大嘴朱莉亚·罗伯茨 是她的姑姑,可惜我看了Emma在豆瓣上的照片,感觉这妞如今有些长残,嘴巴大到塞进一个巴比馒头是绰绰有余的。说是90后里面的当红,看来要留意一下她的作品了。在这部戏里,很赞,完爆那个喜欢对着镜子做动作的傻小子。
男主和他在影片中的哥哥,居然是亲哥哥,难怪超级像啊,但这小子真心有些弱,一直到影片最后,都让人喜欢不起来。
豆瓣的演职员表中居然没有中年大叔,落魄的、被带绿帽的 蒂莫西·赫顿 Timothy Hutton,感觉豆瓣有些“狗眼看人低”啊,虽然在这部戏里Timothy的确很沉默,很边缘,但他演得却很扎实,很有份量,就像最后一声枪响,很有味道。
影片的最后是最受诟病的,虽然你可以理解为开放式的,但仍然被编导高的云里雾里的,中年,真的这么不堪么?
My Vote = 6.6
生活中我们都有病.
有时情绪失控.
有时出现幻觉.
有时身体疼痛.
这是最正常的生活.
这是最不病态的生活中的病.
导演玩了个小把戏.
他把人们对于生活的不满和猜忌夸张.
然后赋予它一个堂而皇之的名字.
莱姆病.
一起看电影的人说到结局还是不清楚莱姆病是一个怎样的病.
我说具体的莱姆病并不是电影的重点.
剧中每个人心底病态的一面正是莱姆病的微缩版.
当你看罢.
会不禁感叹我分不清真正的病人和正常人了.
到头来生活中并没有完美的健康人.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阴暗面.
情绪失控抑或各种幻觉乃至疼痛.
就像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流感蔓延在人类当中.
虱子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心存恐惧不断躲避虱子的过程.
更可怕的是企图去划分病人与健康人并且将自己置身度外的想法.
病人总会有病发的一天.
终有一天妻子总会忍受不了外遇得明目张胆的丈夫.
然而人们所需要做的并不是对病人敬而远之.
吵架和斗争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更加不能把自己抽身于所有的麻烦.
把所有的责任一推了之.
相反的.
所有人必须认识到自己也是虱子的寄主.
生活中并没有能够幸免于莱姆病的正常人.
你是病人,我也是病人.
于是妻子和丈夫终究能平静下来.
认识到"我们都一样,我们都有错".
生活中的人们始终徘徊在病发与康复当中.
心情糟糕也总会有好起来的一天.
所以收拾心情.
做一个体贴的病人.
做一个幸福的病人.
ps.看着看着觉得男主角有点像ellen page..
This is like the fucking real life, boring and lost, desperated and messy. I am watching movie to get rid of the fucking real life, but the movie sunk me back to the real life again. I'm tortured by life twice. This is how the director wanted you feel. So fuck life, this is a good movie.
http://axinlove.com/2009/09/lymelife/《Lymelife[莱姆生活]》生活莫名
by @xinl.ve 090904
不觉得有多么好。往大里框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堕落,The Amercican Dream Sucks,往细处看,少年的成熟伴着对家庭的认识和性的启蒙。特别是后者,两段剧情的交叉和融合,让人没有立场。剧情仿佛在暗示什么,仿佛又什么也没说,就这样在沉寂和无尽中结束。
结局时《Lymelife[莱姆生活]》给了六个主要人物一个众生相,用电影画面交代了各人的未来。16岁的柔弱少年Scott完成了“成人”仪式和女伴相偎一起上学,不合的Bartlett夫妇因为孩子又走到了一起,大团圆的结局看似上演。但,端着猎枪的Bragg先生,既把枪指向了偷情的妻子,又把枪指向并不在一个视野空间里的Bartlett先生(画面的剪辑与连接隐隐交代了这一点)—-因为Bartlett先生就是那个奸夫。至于Bragg太太,顶着金发的华丽空壳终于在一刹那瘫软,她的未来最为未知,她的命运需要参考《Three Monkey[三只猴子]》里的家庭的结局。
从最柔弱角色的立场看这出苦涩的家庭悲剧,Scott的成熟之旅即为观众情感的宽慰之旅。观众在不觉之间给Scott的同情,慢慢随着情节发展演变为将自己代入至人物的过程。Scott喜欢的女孩Adrianna Bragg总是和他玩弄着暧昧,而父母之间的矛盾又不能逃避,在恋情中寻找依偎,有时就不得不受一点伤。整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Scott都在困扰和无助的状况,他的处境可以被看作是观众内心焦虑的映照。在成人仪式的当晚,完成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是Scott应该成熟看得家庭的里程碑—-生活的矛盾无法逃避。
在电影表现对“成人”意义的表层理解上,Adrianna校车上挽住了这个小弟弟的手又表示了另一层含义,除了性可以给一个男孩成熟以外,温情可能也不可或缺。
本片中两个家庭的关系与《The Burning Plain[燃烧的平原]》中类似,男女孩的父母之间存在不道德的关系,而男女孩之间在某个时刻却有了亲密的接触。而本片无疑没有《The Burning Plain》那样决断,至少还有Scott一个家庭的温情结局,可是谁来拯救Adrianna的父亲,Bragg先生,他多次看见的小鹿是他一贯的狩猎目标,又仿佛是来拯救他逃出难堪困境的神祗,难以道明的功用(小鹿类似于《A Christmas Tale[圣诞故事]》里Henry看见的那只黑狼)。
Lymelife.2008.LIMITED.DVDRip.XviD-AMIABLE
估计艾玛罗伯特是装的好像很老道很有经验,其实撕开男主角衣服的时候显得底气不足,哈哈看得我想起自己的第一次,太尴尬了,但没让女朋友帮忙,和女友在一起疯玩疯吃,但是越过那条边界的时候,两个人都还是第一次哈哈
另外,这部片我真的没看懂讲什么
这种生活片其实挺难拍的,故事没什么大主线,做到这种程度其实不错了。不过,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
可能我是唯一一个傻了吧唧把它当莱姆酒日记荡下来还兴奋地在里边找depp结果大失所望的二货吧呃==+
4星的片,为了Emma Roberts再加一颗了
Melissa的最后一坐,我想,她还是屈服于生活了。生活里,家庭里,有这太多的矛盾。可我们总还是都要生活,都属于一个家庭。生活中,因为爱走到一起的人,却面临着种种困境。不该爱的爱了,应该爱的却爱不起来。很小的一部片,却让我想了很深的主题,到底应该怎么爱,到底应该怎么活?
不知道为什么这片老让我想起美国丽人。但是我更喜欢这部片阴冷色调,把desperated housewives展现阳光明媚的郊区完全颠覆,long island被拍得跟半原始森林一样。
一般,我基本上不喜欢对着镜子自言自语的人物
boring...
开枪中还是没中?开放的结局是聪明的。选择一个最正确的方式生活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困难的原因在于偏离,理智的偏离,逻辑的偏离,感情的偏离,勇气执着道德,每一种有可能的偏离,而这种偏离就是莱姆病。
人到中年,有家庭有孩子,爱情没了,日子就变得很无奈,局中人都不快乐,日子又不能象房子一样,挂块牌子,上书:for sale,一卖了之,全身而退。此片容易让人想起李安的《冰风暴》。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法来迎接生活,但是一点点的改变却可能对我们影响至深,又或者生活本来就像生病一样错乱复杂。
会(真)腼腆、害羞的男人也太可爱了吧..【莱姆病 感觉像害病腐朽的老树干在冬天依然等待枝繁叶茂的夏天一样ps居然看了两遍0 0
Life is never easy。最后那一枪,把我们对苦尽甘来来日方长的所有华丽的幻想都崩了个粉碎啊!导演你太残忍了!看着片中Macaulay 的两个与他轮廓酷似的弟弟,不禁又要唏嘘他在Home Alone 时期的昙花一现。
相比些许懦弱的弟弟,更喜欢他的哥哥~艾玛.罗伯茨又是花瓶,她何时才能有成绩啊。。。结局还不错
憋闷少年寻爱记差不多这样,基本木有高潮,央视风格。
情绪的力量一直在蓄积,在决堤之际戛然而止,导演在这部充斥了各种陈腔滥调的电影中,用某种出乎意料的克制使其焕发出崭新的风貌,小有灵气的小制作
很耐看的很有意思的小成本家庭伦理影片,人物都很有特点,很真实,演员也不错。“莱姆病经由扁虱叮咬而传染,最初症状为出疹子,恶化后将引起关节炎或其他神经性症状。莱姆病在1970年代末期曾在长岛郊区流行。”
生活和身体一样,会生病。越长大越珍惜这种青春家庭题材的片,连青春期的迷茫都让我羡慕。本片很像李安的《冰风暴》。
身体疼痛、出现幻觉、情绪失控、精神分裂,我看人人都有莱姆病,这是超越神经病源于生活不是病的病。
在日常生活的绝望中面对最不堪的自己和他人和家庭 真是绝望
看起来貌似轻松的电影,小城市,小家庭,轻松的音乐,然而情节却完全的不轻松。我们就是这样混沌的活着!unhappy but must go on!what a fucking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