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保佑美国

HD

主演:乔尔·默里,塔拉·林内·巴尔,梅琳达·佩吉·汉密尔顿,麦肯泽·布鲁克·史密斯,里奇·麦克唐纳,麦蒂·哈森,拉里·米勒,朵瑞·巴顿,特拉维斯·韦斯特,阿里斯·阿瓦拉多,桑德拉·维尔加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2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3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4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5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6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3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4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5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6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7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8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19上帝保佑美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上帝保佑美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中年男子弗兰克(乔尔·默里 Joel Murray 饰)对聒噪的世界深感麻木,他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每天浑噩度日。他对自私邻居的侵扰忍辱退让,对前妻再婚和女儿叛逆感到无奈,对不知廉耻的电视真人秀选手反感厌恶。终于被诊断出脑瘤和丢掉工作的现实把弗兰克彻底击垮。正当他想以自杀了结此生时,真人秀里贪得无厌的选秀女孩激发出了他潜藏已久的憎恨,他决定以自己的方式让正义得到伸张。于是弗兰克出门杀死了他自认为该死的邻家女孩克洛伊,这一幕被另一个女孩洛克西(塔拉·林内·巴尔 Tara Lynne Barr 饰)目睹。洛克西同样厌恶着充斥弊病的社会,她主动参与到弗兰克的杀人计划。两人携带枪支走上大街,大张旗鼓的玩起杀人游戏,成为新闻追踪的焦点养鬼吃人4暗金丑岛君3罗布泊之九龙天棺此刻无声2024自由主义者:间谍的时代团圆饭诡探奇幻旅程范德普别墅追日1991动感亚洲自我挑战越野赛维也纳和鬼魂乐队坐推土机的少女青春冲动站起来洗漱睡觉吧, 宝贝!杀手(1956)恶魔之子天堂在燃烧感谢上帝2018山神的宝藏红橡树 第三季生化寿尸粤语浩劫之后其四:最后的不公正女子特战队浪客剑心2012蚂蚁盖布瑞案:消逝的小生命第一季失落独子心如我之狼第一季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武士助手逢坂君!时光不及你温柔兰陵王2013也让我有点小执着蝶之力学杀人分析班作弊隐市奇闻录2大侦探第九季侦心侦意演唱会致命美德:爱.荣誉.服从地下党第一季蓝猫龙骑团2与危险有约沉睡的森林1998妈妈的花样年华

 长篇影评

 1 ) 雌雄大盗+天生杀人狂……

邦妮和克莱德挑战腐败的政府制度,追寻自由
自由成了希望的曙光,
自然,米奇和马洛那我行我素充满浪漫的杀人放火,就成了暴力偶像

弗兰克和洛克西就是以上两对的2012版嘛……

只是过去的制度压迫,道德压迫变成了今天的精神摧残。人们不尊重得来的自由,廉价就意味着挥霍嘛,讥讽别人的代价比持枪抢银行小多了。

电影里出现的所有“反派”,无一例外都是耍嘴炮的,从抢车位到吐槽哥到电视主播,没有一个是实干。
弗兰克自杀的时候镜头特写到盒子里的狗牌(在美国精神里退役士兵始终都是真正付出过的代表吧),所以必然由他来执行枪决。

但是,片子有点利用大家在消费主义里开始稀薄的杀戮道德感把人给绕进去了。弗兰克和洛克西也是“美国”的一部分,并非是主角就能站在批判制高点。
弗兰克的点火源于自暴自弃,得知没病之后本来准备一走了之,结果发现被洛克希骗了,进而又看了洛克希父母的采访,又进入了仇恨状态。(但他自己就不是满足孩子愿望的父亲,别忘了)
洛克希就更不用说了,她想杀的人简直就莫名其妙,她举动的诱因是“父母不理解我”——当失踪的洛克希回家,父母的庆祝方式是“迪斯尼!”而她想去的是法国,但是,这跟影片开始被杀的那个金发妹子有什么区别?

人咬狗不是文明的表现,如果把别人作恶当做自己发泄的理由,你跟他就没区别。但是恐怕不少观众会把这种发泄当成一种爽感去崇拜。我自己看到预告片也是这感觉,这让观众本身也成为了这个黑色幽默的一部分。

不得不说临界点之后的发泄确实有意义,但是看完这片能有所动作的人有几个?所以……你我很可能成为那些弗兰克和洛克希想杀掉的只会耍嘴炮的人,那些站在言论背后给社会带来恐惧言论的人。

 2 ) 大叔的逆袭——美国自由精神的反省与审判

  本不想写的,在豆瓣里逛了一圈,看了几篇把这片子称作“大叔作为道德制高点并将观点强加于人”、“颓丧中年大叔杀掉耍嘴皮子的人”之类的影评,心里觉得好气馁。(看了下面一些回复,补充一点关于“道德制高点”的废话:这是一部黑色片,黑色片最大的問題就是“故事中的正義被伸張了嗎?” 大叔堅持的正義如果在片中能被伸張,如果导演是肯定了他的正义,他結尾就不能死。可是影片从他头到尾有给与这种確定吗?它而更倾向于提出一个问题:大叔所持的是不是就是一種絕對的正義?他所選擇的審判自由主義的路,其實是不是也只是自由主義过度的一種必然呢?)

  个人认为《上帝保佑美国》无论从商业还是文艺角度来看,这部片子都具备了优秀影片的特质。

  商业角度就省略了二万八千字了:血腥萝莉+杀手大叔、暴力、黑色幽默、明快的剪接、绝妙的配乐!

  而文艺角度,又看到有一篇影评抨击这片子超现实,说现实中正常人不会看别人不顺眼就拿枪轰别人脑袋。我想说……现实中有ET治愈过正太的手指吗?现实中有个叫班杰明的人倒着岁数活吗?现实中穿PRADA的一定是恶魔吗?现实中有过一个叫阿甘的傻瓜和中国乒乓球代表队交过手吗?……对,电影反映现实,但电影更多是依赖一种说故事的技巧去告诉我们一个观点,或是提出一个问题。用“超现实”作为贬义词来评论电影的人,不好意思,我鄙视他的智商。

  这个电影正正是在讲美国社会中最现实的事情— —对自由精神的滥用,间接导致社会的浮躁和粗鲁。

  我们要先明白大叔Frank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Frank得知自己有脑瘤之后想自杀,他从盒子里拿出枪的时候,镜头出现过一个狗牌,表明他是一个退役军人。片中的Frank大约四五十岁(新闻播报他是一个六十岁老头时他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那么他当军人应该是至少二三十年前的事情,顺推回去,即是他大约成长在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参军(大致的推理)。

  那么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到底发生过什么事呢?从六十年代开始:民权运动、肯尼迪废除种族歧视的政策、越战、由黑人扩散到其他少数种族团体的例如美国印第安人墨西哥人和其他组织争取平等地位……这些毫无例外都是美国人争取自由平等发起的运动。

  而那个狗牌所象征的意义,有什么能比一个美国军人更能显示出“为自由而战”这种美国精神的象征意义?

  好,再看看他所身处的现今的美国社会——制造噪音并且永远不把车停好邻居、一言不合就对父母大声辱骂的真人明星、为吸引收视煽动仇恨和矛盾的节目主持、用有血的卫生棉丢向别人的真人秀明星、哗众取宠推崇脑残的选秀节目、电影院大声喧哗的人、一个人停两车位的人……这些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句潜台词:“Why not?”为什么不行呢?凭什么去指责他们错了,然后他们就不能继续做呢?法律赋予他们自由的公民权,美国精神赋予他们自由的精神。于是他们的言论、行为无不符合“自由”的定义。

  Why?老好人Frank为什么用枪轰他们脑袋? 仅仅是因为看他们不顺眼?

  就好像你拼死拼活存钱买了只ipad你儿子毫不珍惜还拿它来拍苍蝇一样。在Frank的成长岁月里,美国人为争取民主、平等、自由付出很多代价和心血,这才得到今日的境况。但与此同时,人们对自由的滥用超过甚至脱离了原本的“自由”的初衷,这种自由已经演变为“粗俗”“肤浅”及“自私自利”的藉口。从杀第一个人开始,Frank从来没说过“你是错的”“我要杀错误的人”。他只问“为什么你要如此粗鲁?”“我只杀该杀的人。”在他的天平中,滥用自由的人是对美国精神的亵渎,是对美国人过去努力的亵渎。当他拿着AK47跑到选秀节目现场,对着摄像机说他无法接受一群人取笑一个弱势的人并使他自杀,我想他是有维护公正的想法的。但当死胖子戳穿真相之后,他扣动扳机之前,他绝望了。对这个社会,对自由,对美国,发自内心的深深绝望。于是子弹横飞血溅当场,一老一少双双倒地。这是老好人Frank对这个社会以及自身的最后裁决。然后黑屏,God bless America字样出现,我激动得几乎喷鼻血。

  如果说Frank是在这个病态社会中深受其害的一员,萝莉代表的则是美国新生代中,受浮躁社会影响尚算不大的一群。萝莉三番两次地感谢Frank让她加入进来,对Frank撒谎她来自一个破碎家庭,因为她觉得如果让Frank知道她来自普通家庭他就不会带她走了。萝莉其实随时可以全身而退过正常生活,但最后她还是选择和Frank一齐,看时很唏嘘,花样年华就此陨落是值得还是不值得?大胆推断一下的话,我觉得导演是要发问,这个浮躁社会虽然不是凭借任何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拨乱反正,但是不是没有受到其坏影响的人就可以置身事外呢?面对这个问题,你的选择又是如何?

  最后觉得比较有趣的一点,他们杀节目主持后边走边说的。萝莉问Frank到底赞同他什么政治观点,Frank说“枪支管辖”。(关于“枪支管辖”的问题,有朋友指出我错了应该是“less gun control”,但无论它是“枪支管辖”还是“更少枪支管辖”,并不影响我下面提出的疑问和论点。我所指的是美国“枪支管辖”这个事本身而不是frank的观点。我已经写得这么啰嗦了竟然还是有人不明白我在说什么……)然后到片尾用了一段不短的篇幅去描述他从枪贩子处买枪,再用枪进行最后裁决。在美国每个人都有配枪自由,但同时也为社会带来很多罪恶和不安,为公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这是不是也是“自由”过度了的一种表现呢?Frank的最后审判,是不是有点以其人之道还至其身的感觉呢?

  啰嗦了一大堆。总括来说,这是美国人自身对社会进行反省与审判。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胸怀和天才拍出这样的片子?

 3 ) 一个基于自由、相对主义和保守主义的过度解读

初看电影,很容易发现导演借中年大叔Frank之口,抨击美国当今扭曲的自由精神,以及对当今现代性、消费社会的反思。对于商业电视节目的态度,frank一枪打爆了真人秀明星富家女Chole的头,冲上美国超级明星(美国达人秀)的决赛现场,一把AK47把评委、观众和那个天杀的胖子选手全突突了。Frank还对整个美国社会的堕落表达了深深的失望。无论是他那远不止于“刁蛮任性”的女儿、告发他性骚扰的女同事、有人噪音制造器的邻居一家、刻薄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把卫生棉条扔到别人脸上的女人。而Frank更感到无奈和愤怒的,是普通人们,其他所有人对丑恶现状的无动于衷。起初打算吞枪自杀的Frank经小萝莉劝服后,两人拿起枪打算杀光世间people who deserve to die。

但是等等,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难道你的心里不会悄悄地告诉你,Frank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么?难道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信条不就是:每个人都有选择愚蠢的自由么?难道经历过集权统治,Communism恐惧的人们,不明白“人类自由的去傻逼好过一个老大哥去制定一个大道理”的道理么?
事实上(小萝莉表示任何说”actually”的人都该死……),以赛亚柏林在著名的以消极自由反对积极自由的论述中,就以“多元价值观”作为消极自由理解的核心基础。因为自卢梭以来的积极自由观认为,自由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但所谓“真正想做的事”却可能是自己不自知的。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世间的“核心价值”,社会共同体有义务引导乃至迫使个人发现真实的自我,而这将导致“强迫他人自由的悖论”。因而柏林认为,只有在坚持多元价值的前提下,每个人保有自己的私人领域免受他人侵犯的自由才是自由主义的真正要义。
然而,在坚持了“正确的”自由主义价值观后,我们不得不承认Frank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错的。只要没有涉及对他人的侵犯,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超级明星里的那帮傻逼们拥有继续傻逼的权利,我们也无法阻挡那些毫无大脑的民众们傻傻地守着那些白痴一样的电视节目,我们无能为力。但是,为什么当我们看到Frank驾起黄色跑车,小萝莉钻出窗外拿起手枪时,依然感到那么的热血沸腾?当看到两人被双双射杀时,心中是如此的遗憾?不,我绝不承认这样的激情是观看诸如《雌雄大盗》时非理性的激情,而更愿意相信自己是被一种正义的道德观所驱使。如果从Frank到荧幕前的我们都感到那股正义的悲凉感流遍全身,我们不经想问,这样的正义真的存在(是道德实体)吗?

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垮掉的一代、嬉皮士精神相继兴起。他们质疑和否定传统文化价值观,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表达出他们的愤世嫉俗和对中产阶级价值观的轻视。直到最近,保守派人士依然使用嬉皮士一词作为对年轻的自由主义人士的蔑称。可以说,垮掉的一代、嬉皮士乃至波普主义(Frank:Fuck Andy Warhol!!)等文化现象在美国的流行,被接受,乃至成为主流,代表了多元价值观进一步发展成为文化相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尊崇传统道德观的保守派发现越来越难以反对这些叛逆的年轻人,因为自由主义精神和多元价值观正要求保守派们采取一种包容的态度。于是新兴的艺术家们开始追求摒弃规则的自我表达方式,摇滚歌手们则对现有的文化规则持鄙视态度,于是价值被消解了,传统道德的意义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到今天,我们甚至很难去评判一种社会风尚是对的还是错的,因为这些风尚都起源于特定的文化,而人们似乎并没有独立的标准去衡量文化的优劣。
这就是Frank在影片开始时陷入绝望的根源了,他陷入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如果我们断言道德信念是由他们的社会、文化和心理设置决定的,那么就没有客观普遍的标准,以便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标准来选择和判断发生冲突的伦理观点和实践。而Frank心中信奉的其实是一种道德实在论(moral realism),他相信存在着客观的道德真理,而且也存在着客观上确定那些真理的方法和程序。Frank(想要)相信,就是那些道德真理,让他可以断定电视上的那些耸人听闻行为是错的,即便他的信念在付诸武力实践之前是那么的软弱无力。

很可悲的是,文化相对主义者从来不认同Frank的理念。他们相信不同文化间产生不同的习惯习俗,这些不同的习惯和习俗产生不同的道德规则。因而不同的道德规则间是无法比较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学》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古波斯的国王大流士对他在旅途中碰到的各种文化感到好奇。他发现卡拉蒂安人习惯吃死去父亲的遗体,而希腊人把火化看做处理死者的一种自然贴切的方式。于是,有一天他召集了两个卡拉蒂安人和希腊人。他问希腊人是否会去吃他们死去父亲的遗体,希腊人感到震惊并表示无论给他们多少钱,他们也不会这么做。而卡拉蒂安人则表示,请再也不要提把父亲火化这种可怕的事。
对于文化—道德相对主义来说,如果说消费主义文化产生了消费主义道德观——那种在电视机上嘲笑跑调歌手,看女人互扔棉条的道德观。首先我们不能说消费主义文化是错的,因为文化间无法比较,我们甚至都不能说非洲某个吃人部落的文化是错的,不能说穆斯林原教旨主义文化是错的,我们当然也不能单单责怪消费主义文化。而消费主义文化必然导致消费主义道德观,所以我们也没有什么理由去责怪这样的道德观。因为我们既然找不到客观的文化标准,我们也就找不到因此而衍生的客观的道德标准。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片名,《上帝保佑美国》,为什么要提及上帝呢?因为上帝曾经是保证道德客观性的最强理由,上帝的启示就被认为是真理及其辩护的根本源泉。但自现代科学的兴起,上帝的权威性消失,同时笛卡尔的二元论为“事实”与“价值”的分离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从此,道德这种“价值负载的”概念就从“科学的”,“客观的”概念中分离了出来。至此,从持此种观点的人看,伦理事实、道德实在的概念消失了。

但这样的理念论证真的让我们心悦臣服么?把希特勒的种族政策看做当时德意志文化的自由衍生真的合理么?当看到伊斯兰文化衍生出哈马斯这样的畸形产物,我们真的可以对他们的暴行无动于衷么?就如同Frank一样,我们无法认为这些事实是“价值无涉”的。我们相信,由于人的本质,由于自然乃至上帝的原因,存在着某种天然的正义,而这些正义都或多或少地留在我们心中。我们不愿意承认道德相对主义的正确,因为我们不愿意在面对不正义和残忍的时候麻木不仁,不愿意在面对丑恶和卑鄙时软弱无力。我们相信,Frank感到的愤怒,我们每一个观众都一样能深深地体会到。
而这种正义是什么?我不认为它是卢梭所代表的,自社会契约订立后所产生的公意(general will);不认为它是共产主义价值观所代表的,经理性计划所产生的“社会理想”;不认为它存在于一切法西斯和独裁者为束缚人民而编造的妄想中。它应该来自每一个人类社群在演化中所产生的共同的自发秩序、传统、与美德,相信它来自于人类善的本质,来自信教者心中的上帝,不信教者脑海中的自然神。
所以我更倾向于相信Frank是一个真正的保守主义者,他保守着传统社会所有值得坚守的价值。他只杀“值得杀的人”,对在观影中保持沉默的女人表示感谢;他拒绝对一个小女孩的性感程度做出评价;他不太在乎电视台主持人的具体政见,只谴责他的刻薄;他为小女孩的谎言感到愤怒并敦促她马上回家。所有这些,哪怕已经成为一个杀人犯,已经游离于社会之外,他依然坚持对每一件小事都进行社会意义上的价值判断,他是个杀人犯,但仍然坚守着他心中美好的价值。所以为了守护他传统的价值,Frank是一定会死的,他和小萝莉不会像《真实罗曼史》一样,逃亡法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的死,也是他坚守价值的圆满。
所以我想埃蒙德伯克会为此感到欣慰的,如果穿越250年,我相信Frank会是一个优秀的老辉格党人。

也许上面我这一大堆废话,都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导演或许最大的目的还是讽刺消费社会,因而我很有自知之明地将本文定位为“过度解读”。导演的一些细节,或多或少地表明了他对Frank的嘲弄。他想杀死的那个刻薄的节目主持人,在晨跑时会对女生问好,表明他也许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刻薄。临死他所说的“只因为我在电视上的政见?”也暗示他或许在现实中是另外一种身份。而最后,当Frank在选秀节目现场为那个死胖子出头时,死胖子却说“我是想上电视才自杀的”,彻底否定了他挺身而出的理由。导演或许还是有些一些“后现代”的毛病想要解构这解构那的,但哪怕是他无意为之,我们仍然被frank的精神深深感动。
而如果,导演让最后的结局像《黑镜》一样,在节目现场让主持人大呼Frank演技出众,让Frank的恐怖行为也彻底解构为一场电视秀。我会毫不犹豫地对导演说“Fuck you!”并义无反顾地给电影打上一星。信念,不容亵渎。

Frank是保守主义的,但他的保守主义并非传统主义所能概括。他所保守的,是美德和自由。

 4 ) 道德真人秀与无形的审判者

电影中弗兰克的行为在反对各种秀,各种非道德,各种资本主义里面丑陋的次生价值观,可是从头到尾,这部电影本身就极尽各种秀——当然,比起影片中那些作为批判对象的低俗秀,影片本身“秀”的方式,光影和音乐的安排显然更高雅、更艺术、更有技术含量,但这一切都改变不了这部电影还是以同样“资本主义”的方式在拍摄、传播、制造影响。

电影与自己所批判的那些事物长在通一棵树上,它一边做出了恨不得将自己兄弟姐妹掐死的姿态,一边却又并没有显示自己真的具有足够的优势去终结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于是,电影本身也就仅仅流于展示象征符号。

而这个象征符号具体又是怎样呢?无非就是以道德标准为名,开枪射杀你讨厌的那些堕落者。

问题在于,看似极端的杀人行为,恰恰是整件事情中最容易的那一部分,杀人又有何难?特别是在你手持枪械目标手无寸铁的时候,在你积怨已久而别人毫无防备的时候?真正的难处在于说服自己和观众,我的杀人行为是合理的。

当然弗兰克和萝克西一直对这个社会上的很多事情有严重不满,弗兰克讨厌这其中的种种堕落,而萝克西则讨厌其中的沉闷压抑以及自己的聪明得不到公正的对待。

但是在此之前,这并没有促成他们去杀人——真正将弗兰克推过界限的是得知自己得了脑瘤将不久于人世,在将要自杀的时刻受到自己家庭和电视上富人家庭中的那些负面感情刺激。

弗兰克的第一次杀人里面颇有讲究,首先,他是因为“反正我都要死了,顺手带个混球下去吧”,这种理由,并不是因为这个混球真的混蛋到非死不足以谢天下的地步——不过就是一个在电视节目中下限全无的娇惯富家女而已,到了该死的地步么?关键是因为弗兰克自己的世俗惩处限制已经被解除了——反正我都要死了,这个世界又能怎么惩罚我?

可是弗兰克周围围绕着那么多该死的混球,他没选择混蛋邻居,混蛋上司,混蛋同事,却偏偏选择电视上那个女孩克萝尼去下手,并不是偶然——萝克西阻止他杀人后自杀的理由是:“如果你现在死了,全世界都会以为你只是个中年色情狂,因为得不到电视里那个美少女,所以杀了她然后自杀”,弗兰克激烈否定,萝克西也说,对并非如此,你杀她因为她确实是个混球。

可实际上,这句劝阻的理由却比“她是个混球”更接近事实,弗兰克杀那个女孩,确实是因为“得不到她”,但并非从性的意义上,而是从父亲的意义上。前面的镜头已经充分描写,他自己前妻带走的女儿也已经成了一个任性胡闹、物欲横流的小孩子,永远地离开了弗兰克和他认为理想的那种生活,这个情况对弗兰克的打击远远超出电视上出现的某个混球家庭。可他又没法狠下心来杀自己的妻子女儿,怎么办?于是他找了一个替代品,另一个家庭的混账女儿,带她一起“上路”。

这才是弗兰克首次杀人的真正动机,而他本来会在这次谋杀之后了断自己的生命——但这时萝克西走入了他的生活,阻止了他的自杀。

萝克西并没有弗兰克那么高的道德标杆,她也没有遭受自己谎言里的那种非人虐待,她只是像所有这个岁数有些聪明却又不被其他人认同的聪明孩子一样,渴望着否定平凡,渴望着寻找意义、渴望着追求刺激。这并不意味着她会成为持枪杀手,直到她遇到了弗兰克,啊居然有人可以这么轻易地干掉那个讨人厌的碧池、毁掉所有那些白痴瞩目的中心,太畅快了太刺激了太好玩了。

所以她不能让弗兰克轻易死去,让这个摆脱平庸和无聊的机会消失,所以她怂恿弗兰克,不要现在自杀免得被人误解,而要杀更多的混球来证明自己,来寻找意义。

于是克萝尼的父母成了寻找意义之旅上的第一对目标——既然已经崩了混球女儿,那培养出这种混球女儿的家长自然也应该死。

真的吗?当我们随着持枪的弗兰克登堂入室的时候,我们也许来不及想太多,但现在再仔细回想一下呢?当然这个三口之家属于愚蠢傲慢的有钱人养出了不知好歹的混账小孩,但他们唯一做的事情也不过就是在自己的家庭派对里面歇斯底里而已,这就罪深至死么?还是说,他们之所以变得无法忍受,其实是因为为了收视率不肯关掉摄像机的制作组故意将这种令人不快的画面反复通过电视频道传往千家万户?如果这整件事情真的是不可饶恕的,那究竟是无意识中制造丑陋的当事人家庭,还是有意识展示丑陋的节目制作组更加罪恶——又或者,是让所有这些成为可能和必要的整个电视娱乐体系?

很明显,无论弗兰克还是萝克西都没有深思这个问题,他们并未制裁事件中真正的主犯,也没有像戴笑脸面具的V一样直捣广播电视系统这个蛊惑世人的系统的罪恶心脏,他们做的事情就仅仅是宰了自己眼前看不顺眼的人而已。

接下来他们杀了电影院里大声喧哗和打电话的人,当然这两种人都很混蛋,但还是那个问题,到了该死的地步了么?其实让他们这一辈子学会安静和尊重,在腿上来一枪,踢断几根肋骨,砸个头破血流,也就足够了,为什么非得杀了他们不可?并不是这些人真的该死,而是弗兰克和萝克西早已经越过了那条正常的界线。而且不仅弗兰克和萝克西越过了那条界线,实际上在导演巧妙的剧情铺垫和精心的音乐衬托之下,观众的我们也跟着越过了那条界线,导演用悠扬的音乐诱导我们将对不守公共秩序的嚣张分子的隐忍与愤怒发泄出来,集体加入这场多数(观众)对少数(犯错者)的快乐欺凌与私刑审判。

当然导演博卡•格德斯维特的手段可远不仅仅是如此而已。在有张有弛的休息时间过后,冒牌邦尼和克莱德接下来干掉了在电视节目中鼓吹仇恨的主持人。这是萝克西第一次正式杀人,她一边扣动扳机,一边宣读了这个主持人的罪状,我得说她的宣判是相当有力的,而且我也蛮认同这份罪状的,这货确实该死——问题在于,这份罪状是萝克西对马上要死的人宣读的,同时也是导演对我们观众宣读的——但在故事里面,却没有一份为故事世界里的人们准备的罪状和宣言——于是被杀的混球主持人反而在媒体上成了烈士,萝克西为此恼火不已,而弗兰克却处置淡然,他只是很高兴每天在电视节目里聒噪的那个刻薄主持人挂了。

这恰恰是他们的问题所在,其实镜头里早已给出线索,这对冒牌邦尼和克莱德花了更多的时间在练习如何快乐地射击玩具熊,而不是考虑究竟谁该死以及该如何宣扬自己的主张。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在乎这个世界会变得怎样,他们两个所采取的一切行动,仅仅是为了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而已。

接下来他们枪击了公然侮辱穷人的政客、占两个车位还耍横的男人(因为这货没死,所以世人总算知道他的罪状是什么了),然后是一群鼓吹仇恨的宗教蠢货,还把教派领袖丢下山崖。就个人而言我对最后这一段倒是颇为赞成,我也很难想象有什么办法比这样一堂公开课更能让这种在言论自由国家宣扬仇恨的宗教蠢货们了解自己行为将会带来的后果,而且也再没有什么比绑起来丢下山崖更适合作为这种教派领袖的处罚了——当然,也可能纯粹是因为我被这段枪击镜头中好听的歌曲给搞昏了头。

只不过,同一个问题,没有宣言,所以他们的枪击造就的舆论效果太过有限,远远配不上这样极端的行为所应有的影响力,不得不说尽管它看起来真是大快人心,却又同时真是一种浪费。

不过剧中的弗兰克和萝克西可没有想这么多,这正是他们春风得意的顶点,枪在手,命运在手,驱逐邪恶,天下任我走,又是舞厅跳舞,又是关于移民其他国家幸福生活的畅想,甚至连弗兰克的医生都打来电话告诉他,他的脑瘤原来只是误诊,医生弄错了档案。一直在打酱油的警察根本没造成任何麻烦,光明前途简直触手可及。

当然,按照业界惯例,这也就到了剧情急转直下的时候了,弗兰克发现萝克西的悲惨家庭故事是编造的,这不仅仅瓦解了他对她的信任,而且也瓦解了他这一路所作所为的意义——一个撒谎者有可能提供真实的意义么?弗兰克不相信这一点。

于是在悲伤的背景歌曲中两人分道扬镳,萝克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回到自己沉闷的普通家庭,而弗兰克并没有一个“普通”的生活可以回去,于是他只能以更加歇斯底里的行动,提着AK47前往“美国巨星”总决赛现场,将自己这场其实已经被证伪的(撒谎离家小孩和绝望中年大叔的)“寻求意义”之旅走到尽头。

然而当他端着AK走上舞台,萝克西却也来了,她知道他会来这里,他们终究是对好搭档,然而这也仅限于他们之间而已。弗兰克试图捍卫那个走调歌手的尊严,可歌手却并不需要他,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上被嘲笑恰恰是他生涯的顶峰,这个认知毁掉了弗兰克刚才在镜头前的所有慷慨陈词,令他感到彻底绝望,自己试图捍卫的对象都如此没有尊严,如此丑陋。这就是为什么他转向萝克西说了一句,你确实是个漂亮女孩。萝克西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承认——尽管这和她在影片前面想要的异性层次的赞美并不同,他赞美的是她灵魂的美丽。

这声赞美就如同浮士德临死前的那声“时间啊,你真美,请你停留。”然而我们正在看的是一个更加现实的故事,并不会有无限仁慈的上帝派天使下来,从魔鬼手中夺回长久迷途之子的灵魂。走入末路舞台的弗兰克和萝克西只能向在场的所有参与这场闹剧的人扫射。而回应他们的也只能是二楼严阵以待的警察们射来的子弹。

于是他们倒在舞台上,故事结束。

有人一厢情愿地抱怨导演为解构而解构,否定了他们喜爱的保守主义道德标杆,我得说,导演确实在表达保守主义道德观,这部影片也确实提供了一个标杆,但这个标杆从一开始就不是建立在两位主人公身上。

弗兰克和萝克西的问题不仅是因为他们杀了错误的人,选择了错误的策略,而在于从一开始他们就是在为自己杀人,而不是为这个世界。他们仅仅是两个绝望得仅剩下自己的边缘人物,他们甚至没有认真把改变世界当成一个借口。无论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方法,乃至他们的思维能力,从一开始就根本不足以扛起保守主义道德这杆将要倒下的沉重大旗。

如果你看懂了导演明显有意安排的种种细节,就会明白这部电影实际上狠狠抽了那些鼓吹以暴力主持正义的人两个响亮的耳光。真亏这些人还能觉得这个片子是在支持自己的感受。

导演在影片中挖了一个又一个明显的道德陷坑进行测试,就是为了看看有多少以为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傻瓜迫不及待地跳下去,而又有多少人能把标杆保持到最后——从结果来看,很多看这个片子的人何止跳得人仰马翻。在生活中总会有些混蛋让你恨得牙根痒痒想宰了他们,而这对假邦尼和布莱克提供的就是这种超道德的爽快服务,在悠扬音乐中拔枪除恶是何等体贴我们的阴暗面,何等难以拒绝?

我得举手承认,我是在扫射二逼教徒的那一幕缴械投降,抛下标杆的,虽然我明知这是陷坑,但实在因为这幕的动作太帅,歌声太动人,让我完全忘我了。

可杀人是恶,这毫无疑问,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这倒不是说我就反对在任何情况下杀人,如果一份恶可以阻止更大的恶,或者换取更大的善,这种交换就有可能是值得的——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杀人之恶也并不会被消除,并不存在善恶相当,功过相抵这种事情。有多少人能够在意识到这份沉重的情况下依然前行?有多少人扣动扳机时能够听到那为所有人而鸣的丧钟?

太少了,我们宁愿忘我在帅气的镜头与悠扬的音乐当中,抛开那份沉重去享受这种不道德的浪漫。

然而有无数种在这个恶心的世界上过得更好的方法,弗兰克和萝克西并没有选择最好的那一种;有无数种让这个恶心的世界变得更好的方法,弗兰克和萝克西也没有选择最好的那一种——即使以选择开枪杀人为预设前提,他们也并没有执行最优化的策略,因为一开始他们就不是打算改变世界,他们只是为自己而杀罢了。

而所有观众朝着他们贴上去的美德标签都不过是对自己的粉饰,我们已经被导演诱惑着参加了另一场荧屏前的集体欺凌。

许多人都对导演的这种解构行为深恶痛绝,觉得居然不让他们痛痛快快地看上一场除恶扬善的戏码,非要把这些都解构掉——可这恰恰是导演的意图,解构行为,探索动机,分析结果,正是求索道德所必经之路。

片中帅气的镜头与悠扬的音乐不是在阐述道德,而是在做道德的试金石,如果一个人看不破这层美妙的幻象,止步于享受这种幻象——那么很遗憾,在很大意义上,这样的人和第一个死者克萝尼本质上并无区别。无论喜欢的是未来的乌托邦还是过去的黄金国,这样的人对于构成自己理想世界的基本要素,维持它运转的基础原理,实现这种世界的有效方式都一问三不知,只能像那个被惯坏的愚蠢富家女一样,面对不如意的世界歇斯底里大吼大叫,把一切问题和责任都推给别人。
而这样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好哪怕是那么一丁点儿吗?不能。

怎么才能?导演的意思很清楚,想清楚这件事情,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5 ) 多重标准的道德洁癖者如何成为一个正义的屠杀犯

两星给小萝莉 我喜欢这种怪异的小妞

又是人到中年,又是家庭不睦
仿佛有种《美国丽人》的气氛
可显然男主人公没有继续妥协 而是揭竿而起了
团结了一个小萝莉展开正义的屠杀

看起来是个大快人心的事情
可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解气之处

由于神经衰弱失眠总受到邻居打扰,于是就偷了他们的车来作为行凶杀人的作案工具
看到不孝拜金女对父母大呼小叫而果断全灭 对自己妻女及连襟却轻描淡写的让他们受苦
电影院惨案后登上电视后得知萝莉并非受妓女母亲男友日夜摧残的苦命少女后断然离弃
满怀正义奔赴秀场意图拯救受人嘲笑的小丑 被当事人驳斥后失望的扫射一切

这样一个生活失意固执己见的道德偏执狂 多重原则的矛盾融合体最终找到了正义的铭牌来展开屠杀
就像常常见到的老实人的大爆发一样 没有激烈的争论 对抗 胜负
直接进入最后的报复

动机不纯 原则不明 手段单一而毫无理性的道德偏执狂展开的正义战争既不能对已经异化的人类带来任何触动 也无法找到正确的道路 除了给自己带来了一丝解脱的快慰

 6 ) 对自由的误解

看了几个影评,里面无一不提到电影的主题之一就是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我却更愿意认为电影中的一些人误解了自由。

自由,一般的定义是,凭借自由意志而行动,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非常明显,后半名是前半名的前提,只有能负责才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人的行为会对自身和他人赞成影响,这个负责即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但有的人只提了前半句“凭借自由意志而行动”,却故意忽略了“并为自身的行为负责”,但那也改变不了事实——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自由!从来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自由来自于责任。理想状态下,
如果人人都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大家都将得到最大的自由而不需要受他人约束。但地球不是天堂,你有你的自由,我有我的自由,如果你和我其中任何一人做不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必然造成两个人的自由冲突,如何解决这种冲突,答案是——法治!人人生而平等与法治两者结合,可以保证你的自由和我的自由和平共处。多说一句,我想自由要比平等更重要,因为如果平等比自由更重要,为了达到平等可能危及自由,在不自由的人群中是不会拥有平等的,例子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

在电影中的世界,由于责任的缺失和法制的无力,社会趋向于解体。那些被大叔和罗莉认为罪有应得该死的人很多就是滥用了自由——只有自己的自由,没有别人的自由,只对自己负责,不对别人负责。那些不停制造噪音的、占用两个车位的、宗教原教旨主义者、堵着别人车前的、电影院不关手机……都是如此,他们理直气壮地伤害别人,被指责也毫无羞耻,可是这不是羞耻和道德问题,他们这样肆无忌惮是因为他们不用承担这种对别人伤害的后果,或者其后果非常之轻到可以忽略不计,这当然是法制的失败,而大叔和罗莉可以一路杀杀杀最后直接跑到摄影机前,这显然也是法制失败的夸张见证。

电影中电视问题也部分与自由有关,这涉及到敏感的审查与自我审查。非常专制和共产主义吗?看起来是这样,但正如没有没有绝对的自由一样,既然连政府权力都应当被约束,电视为什么可以例外呢?
电视的最大危害在于宣扬暴力和毒害儿童。“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一句话道尽了新闻的特性,比刺激更容易成为新闻的是更刺激,性、暴力、丑闻、悲剧永远是最新消息,而在道德水平较低的国家,愚蠢的丑陋的粗鲁的无耻的角色更容易成为偶像,因为人们不愿意相信会有高尚的人和高尚的行为,当然也不愿意做高尚的行为。刺激性的画面更容易在人大脑中留下强烈的印象,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行为。
尤其是孩子们,孩子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为人父母有义务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们,孩子们是文明的希望却又是世界上最后的弱者,人人都有义务保护他们免受伤害。我们却把孩子丢给电视机和游戏机,丢给那些报道血腥暴力性交的疯子们,丢给那些蠢蛋弱智妓女杀人狂?失职!
所以我是赞成媒体审查的,但同时我对由谁来审查有保留意见——由政府进行审查会破坏媒体的另一个舆论监督功能,希望以后会有好的解决方案。

最后,电影很棒很酷,人物古怪得很可爱,情节几次Switch使剧情一直保持张力很出乎意料,能让人一口气从头看到尾,吐槽得很精辟里面还有小小的幽默,很久没有看这么Cult的电影了。

 短评

这部片里的萝莉比Kick Ass里的萝莉好看多了,然而片子本身也弱了点……

6分钟前
  • StarKnight
  • 还行

惆怅

11分钟前
  • 草叔叔
  • 还行

好犀利的问题,Why have civilization if we're no longer interested in being civilized - -?

12分钟前
  • 树上的tango
  • 推荐

导演满足了我的幻想。

17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曾有一个姑娘 我这辈子最爱她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 她屈居第二了。

19分钟前
  • 烂狗
  • 力荐

一部从头爽到尾的cult片,充斥着各种黑色幽默和犀利吐槽,满足了愤怒青年们对操蛋世界的一切反抗幻想。吊丝版这个杀手不太冷,老少配版邦妮和克莱德,文艺版天生杀人狂。导演在里面各种想骂的都骂遍了,除了借吊丝叔Frank发泄出对现实的愤怒,更多的是一种对不平世界的冷眼吐槽。

22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力荐

充斥着血液飞溅 却是我近期看过最TM干净的电影了!!!

26分钟前
  • 白鹿圆
  • 力荐

看了心情很压抑,这世界上值得被突突掉的人太多了,大叔不应该就这么死了,革命事业尚未成功啊

28分钟前
  • Wobbit
  • 推荐

有想法,但价值观表达上矛盾重重、模糊不清,是因为缺乏一个世界观立场。没有哲学的支撑,写这种剧本很危险,做不到《搏击俱乐部》这类剧本那样泾渭分明,就不要尝试去讲大道理,会造成逻辑欠缺,难免作秀之嫌。作者想把很多生活中的想法放到故事里,可自己还没弄明白为什么,就急着把材料都用了。

30分钟前
  • 大 象
  • 还行

砰砰砰砰!在电影院里轰杀了4个人后男猪脚对幸存的妹子说:“谢谢你在放电影的时候没有喧哗,谢谢你关闭了手机。” 我擦!引起了我的共鸣啊!

35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its decent. could be more. and surprise surprise, bryce johnson showed up here, still looking hot!

40分钟前
  • ryan
  • 还行

无论从黑色幽默、批判、话痨、致敬上都有那么些意思,又都差口气。

43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还行

恶搞与政治讽刺间的平衡掌握不是很好,很多段乱过于沉闷,视觉节奏感有待加强。

46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小萝莉很灵。《杀手莱昂》版的《克莱德&邦妮》,可惜说教太多。对道德观价值体系的反讽

47分钟前
  • 西老米
  • 推荐

很讨巧的视角,我相信这片子肯定会勾起一部分人拿起武器来他几发的冲动,暴力萝永远都是宅男影迷的最爱;正点的配乐,全新变种漫画式的暴力美学,各种反讽开涮和恶趣味的小细节等等这些都很好,但这片子在形式感上其实做的还不足还不够过火,否则那些说教和射杀的戏码怎么会显得如此剥离?

4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世界上有一种最大的恐怖主义,它叫做全球化!无聊的快餐文化,过度的消费主义,傻逼们沉浸在虚浮透顶的自我世界中不可自拔!谁他妈的说这片是恶搞?老子拿AK47爆你头!尼玛这分明是励志片,煽情片好不好!

52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导演将心中各种看不惯借这部电影一股脑都发泄出来了。带些荒诞味道的故事,这样就可以无视片中的各种不合理了。各种说教与泄愤之后,倒也点出了一些症结,快餐文化对人意志的瓦解,人们不再关注真相,只要噱头等。美国超级明星暗指的就是美偶吧,各种想骂的都骂遍了,包括朱诺的编剧甚至伍迪艾伦。

5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影片中的种种社会弊病早已成为整个时代的流毒,绝非老美一家专属。所以恳请上帝还是保佑全人类吧,地球村公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PS:有些人是真他妈该杀!

56分钟前
  • 白发生
  • 推荐

武戏满分,文戏0分。观点极好,拍得不行。

57分钟前
  • 陈永仁
  • 还行

Goodnight, Juno ... fuck you, Frank.

1小时前
  • Andybest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