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危途

HD

主演:维果·莫腾森,柯蒂·斯密特-麦菲,罗伯特·杜瓦尔,查理兹·塞隆,盖·皮尔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末日危途 剧照 NO.1末日危途 剧照 NO.2末日危途 剧照 NO.3末日危途 剧照 NO.4末日危途 剧照 NO.5末日危途 剧照 NO.6末日危途 剧照 NO.13末日危途 剧照 NO.14末日危途 剧照 NO.15末日危途 剧照 NO.16末日危途 剧照 NO.17末日危途 剧照 NO.18末日危途 剧照 NO.19末日危途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末日危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绝望的未来,世界恍如巨大的废墟,双眼所及之处尽是荒凉与灰暗。人类文明在末日的劫难中毁灭殆尽,在资源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幸存者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烈情况,整个世界呈现地狱般的光景。一位父亲(Viggo Mortensen 饰)和他的儿子(Kodi Smit-McPhee 饰)进行着漫无止境的旅程。他们不断向南,寻找着更为温暖的避难场所,破旧的超市小推车负载着父子二人所有的家当。前路漫漫,希望渺茫,父亲不断回忆着妻子(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饰)的音容笑貌和他们过去美好的时光,而如今美好不在,父子俩的明天更不知将在何方……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考麦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的作品改编。罗马三贱客第四季薛定谔的猫DA师王志文版小小家长偶像来了极限S:羽毛球篇宝贝儿回家泡芙小姐2018火线救援第三季北平会馆花千谷之花魂之路革命道路蒂凡尼·哈迪斯巨献:新秀辈出 第一季营救野猪队惊魂半小时猫王与尼克松晴空碎玻璃奔月第四泳道深夜咖啡屋:失踪的甜心午夜系列之脏脏洗衣店远古入侵 第三季野兽特警2003雪中红我们开始当空服员出门挣钱的人4B青年之4楼B座小兵张嘎结婚十年萨尔丹沙皇的传说蜡笔小新 呐喊!春日部野生王国最佳销售员七骑侠重金摇滚双面人巅峰拍档第三十三季谎言真探时空急转弯2第一速度社会威胁脱单宝典哗鬼旅行团 嘩鬼旅行團末日震颤茜茜和我我唯一的拥护者虚假的富尔西

 长篇影评

 1 ) 题目就剧透了。所以想看的人请进来看。

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差点儿题透了……

以下为影评。

爸爸,再见。——《the road》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论语·子张》

一般地说,我们默认父母是世界的一部分,也背负我们的一部分,并且他们比我们聪明、强大、能干。当电影开始,父亲像每一个负责任的男人一样,保护着儿子上路的时候,我觉得这又是一部类似《后天》乃至《2012》的电影,成年男子担起一个顶天立地的重任,并经历重重险境最终保护了他想保护的人。

但是在迢迢漫漫看不到头的路上,却不是振臂一呼的英雄壮举用武之地。这里的父亲不是英雄,他瘦骨嶙峋,握着枪的时候手直打战,也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单枪匹马对付一群吃人恶匪,或是去解放快要被吃掉的人;偶然发现食品仓库固然走了大运,也只是艰困的道路上转瞬即逝的一道闪光而已。在儿子面前,他时常显得脆弱,所做的决策,即使是正确的,也全没有英雄式掷地有声的权威,男人的强壮和气力,在其他电影里可以挑战自然拯救世界,在他身上,好像只是用来扛起儿子逃命。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做所有普通人能做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儿子并且,如果能的话,教他做好的人,做好的事。他尽力着。

而孩子不永远是孩子。“我想大概是十月了。”影片一开始就这么说。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当父亲抖抖索索地对着匪徒举起枪,男孩害怕得捂住眼睛,可是后来在海边,一个流浪汉偷了他们的小车,父亲追上去,用枪指着流浪汉,逼他交还小车,再脱掉自己的衣服和鞋丢上车。“不要这么做。”孩子说,“帮帮他……他会饿死。他吓坏了。”父亲粗暴地否决了他。“推车!”他喝道,虽然虚弱的声音中并没有底气,“我也吓坏了!”他像所有的父亲一样开始带着怨气训斥,“你又不用担心每一件事情!”

“我担心的。”孩子小声说,像一切尚不愿意反抗父母的孩子一样。
“什么?你说什么?”父亲带着气推搡他,像一切除了年纪并没有更多别的权威的父母一样。
“我担心!”孩子冲着他吼道。

他们转回去了。被抢夺得精光的流浪汉已经不见。孩子把流浪汉的衣物堆在地上,想了想,又在上面放了一个罐头。

孩子总是在逐渐地长大的,但为了父母,我们甚至不愿意长大。我们多么愿意永远做他们的小儿子,他们的小女孩,我们承认他们的权威与强大,一厢情愿地接受他们对世界的解释。爸爸,我相信你是对的,这样我就可以永远和你在一起。如果你愿意用这种方式爱我,那么你就一直这样带我走下去吧。但是男人倒下了。他起初便生病,后来受了伤,身体更加虚弱。在海边,他终于躺倒了。

爸爸,我该怎么办,你不会留下我一个的,你说过的……
我不能了,对不起……

世界在逐渐地从父亲身上剥离开来。当父母死去时,他们为我们背负的那一部分世界,转移到了我们身上;他们为我们遮挡的那一部分世界,显露在我们眼前。婴儿从母亲的怀中离开时总会大哭,那时他意识到自己与母亲——爱的、安全的环境脱离,意识到自己是独个儿在一个危险的世界上。当父母从这世界消失,我们也会深深感到躯体的一部分从沉睡中醒来,骚动起来,那是一直活在我们心里的婴儿,始终牢牢地抓着他的母亲的,现在,他像刚下生到这世上一般,放声大哭。从此之后,我们就再没有借口去躲闪什么了。

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当我们抬起头来,再也看不见爸爸,再也看不见妈妈,只有映在我们瞳孔里的天空,也许是阴天,也许是晴天,现在唯有我们自己告诉自己。但是总会有一些东西传递下来,“不要熄灭心里的火焰”“不要吃人”“照我们一直做事的方式去做”。“我会一直跟你说话的。”男孩子低声在死去的父亲耳边说,拉上了盖尸的被单。然后他离开了,虽然他还那样小,成人的衣裤包在身上,拖拖沓沓的,他也还是把枪塞在腰里,然后走下去。导演安排他遇到其他人,“good guys”,成年的男人、女人,小男孩和小女孩。是的,孩子要自己去面对世界了。

Goodbye,papa.I will be on the road.

以下是PS

1看到有人抱怨没高潮,我倒是从头到尾忘了这回事。如果细节已足够传达出世界观或情绪,我很乐意被一个又一个琐碎片断打动或引入沉思。
2关于吃人这件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反对自己被吃,不过唯一的理由是:如果我靠吃别人活下来,准做一辈子恶梦。除非有司马迁那样不得不活的理由,但即使如此,我活下来也仅是为了完成某事,而不堪再过其他的生活。
3我想如果真有世界末日,那差不多就是这样的。
4想过如果主角是女性,会是怎样的。我想女人在这世界上的任务差不多是爱、安慰和温暖。我们既然与生命和自然更近,我们有义务给男人认可、温存与希望。(当然,作为一个人,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战斗或保护)
5在影片的最后,我并不觉得绝望。毕竟,有女人、孩子,还有信任与爱。

PS2
总是写不短。

 2 ) 看到那只狗,世界有了温情

美国人近期的末日情绪很是浓厚啊。
《2012》玩的是视觉和特效,这部片子则是通过心理来获得观众的共鸣。
影片并没有清楚地交代,世界是如何毁灭的,战乱、环境恶化,或者外星人入侵?让观众自己意淫吧。
可是,开篇就看到那样凄凉的场景,心里想,活下去的人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呢。观众一定会琢磨,要是自己处于那样的处境,会怎么做、怎么活。我?干脆咬舌自尽好了。
孩子的母亲为了让父子更好地生存,在一个冬夜留下了外套,出走了,在那样寒冷的夜晚,出去,就是牺牲,她只是要丈夫照顾好儿子。。。
父子俩走在路上,最终目的是什么,他们不知道,只是在路上,生存着,这就是他们的意义。
一路上,强盗、90岁的老人、偷了他们衣物的黑人、射箭的夫妻……他们经历的人和事,可以看出,大人对人处处防备,小孩总留有一份爱心。大人保护小孩很辛苦,于是终于对小孩咆哮:“你知道我时时要担着心吗?我容易吗我?”小孩也暴发了:“你知道我也要担心吗?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啊!”字幕翻译得不好,英文应该比这强悍地多,但看这字幕就已经觉得很震撼了。
终于,大人因为身体衰竭在海边死去,小孩遇到了一家人。这是完整的一家子,有夫妻、一对儿女,还有一只狗,小孩之前还对丈夫存有疑虑,当最后看到这只狗时,脸上泛出的温情,让我们知道,他接纳了这个新的家庭了。在如此艰难的环境,还能留着狗狗,他们一定是最善良的。要是我们,也许早就把它吃了呢。
所以说,世界总有温情在。人性,也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的。

 3 ) 人生就是这样吧

给这片子四星,不是因为觉得它多好看,而是觉得它很好地传递了原著的感觉——绝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彻头彻尾的绝望。
活着,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痛苦,精神连同肉体上都难以附加;想死,可又知道自己始终不会走这一步。
不愧是普利策得主的小说,用的单词牛津高阶英汉双语词典里也找不到,搞得俺断断续续看下来的几十页只支持到影片的第30分钟。为了维果而看那小说,可他在片子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灰头土脸的,一双眼睛写满了绝望,真不知道这个父亲是怎样想的,他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对于孩子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们为什么要前行?很多时候,能找出一个个放弃的理由,可不放弃的理由只需有一个:现在活着。有时甚至是麻木救了我们,让我们不得思考,只顾赶路。
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好人总是有底线的,也许因为所处环境不同,底线会不大一样,但总会为自己设立一个底线,这底线不容超越,否则还不如死去。坏人做事是没有底线的,或者说,不会给自己设个底线然后自己来遵守。你看那一盆盆血泡的人肉,对好人来说,是噩梦,对坏人来说,是诱惑。
爱是怎样传承的?讲道理永远不是最有效的方式。看着小男孩儿教老头吃罐头里的食物,简直跟父亲教他喝可乐时如出一辙。太潜移默化了。这个,急功近利的父母,不会懂。
结尾的惊喜,突如其来,不是因为男孩儿有了归宿,而是因为看似荒唐的举动有了效果。有的人至死都不清楚自己的生命究竟意义何在,但实际上的确意义非凡,这就足够了。
看似绝望的电影,其实平静得很,我们的人生,大体也都是这样。

 4 ) 善的理由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变成坏人,是吗?”电影《The Road》里,孩子这样问爸爸。

    “任何时候。”爸爸答。

    与好莱坞其它的灾难片相比,《The Road》最大的特点就是毫无希望。在《彗星撞地球》里,人类靠聪明才智击毁了撞向地球的彗星;在《后天》里,被淹没城市的幸存者最后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在《地心》里,科学家们最终逆转了紊乱的地心磁力……但是在《The Road》里,阳光已经消失多年,庄稼和树木不再生长,建筑纷纷腐烂,人类几乎灭绝,剩下的“人”已经不再是人——他们象动物那样四处翻找越来越不可能找到的文明时代的遗剩食物:一瓶可乐、一盒罐头……在不能找到这一切时,他们吃人。

    在一个毫无希望的世界里,“善”还是必要的吗?在生命本身都不再有意义时,“做个好人”还有意义吗?

    电影里大多数人以行动作出了回答:象其它动物一样,他们瞪着血红的眼睛,被永恒的饥饿驱使,将眼里的世界分为食物与非食物,急迫地向食物扑去,哪怕这个食物有一颗跳动的心脏,跟他们说一样的语言。

    但是主角父子的选择不同。他们宁愿饿死也不吃人,甚至碰到垂死的同胞时,孩子坚持:爸爸,给他一瓶罐头吧。

    “你必须守住内心的火焰”,这是父子间的约定。

    但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要“守住内心的火焰”呢?真的,为什么要追求美好呢?以前我曾和一个基督徒就道德的起源辩论。在他看来,人类的同情心、爱的意愿、对美好的向往是如此神秘如此顽强,只能用“神意”来解释。“比如所谓自然权利,哪有什么‘自然’呢?天上怎么会掉下来权利呢?当人们诉诸于‘自然’时,实际上是在诉诸内心深处的上帝”。我说道德哪有什么神秘之处,它完全可能从达尔文主义的角度得到解释:人与人之间一定程度的友爱善意是一种集体生存的策略,“团结就是力量”,这种策略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慢慢内化为一种本能情感,这和上帝有什么关系呢?

    看完《The Road》走出电影院,突然想起这场辩论,并意识到自己的逻辑是多么的噩梦——也许正确,但是噩梦——如果“善”其实是一种求生策略,那么“恶”其实也是,如果都是求生策略,那么,难道善恶本质上没有区别吗?难道将罐头分给濒死老人的孩子,与那些捕猎同类的食人者,没有区别吗?

    不对。不对不对不对。

    走在深夜的大街上,几乎感到上帝的影子从前面一闪而过,感到他宽大袖袍的一角拂过脸颊。

    所以《The Road》本质上不是灾难片或亲情片,它是一个哲学拷问,直指人类在生存困境面前的道德虚空。因此,它讲的不是什么后灾难时代的故事,而是现在,此时此刻,你、我所置身的世界:只是此时此刻匮乏不那么极端,作恶也不象食人那么极端,但是把电影里的极端性去掉,它所暴露的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本身。它追问每一个人:如何生命的虚空里打捞“善”的意义?

    以前读到过别人出的一道题:假如有一天一种非常强大智慧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食人,你有机会去说服他不要吃你,你能举出什么样的理由去说服他,而这些理由却不能用来说服你自己食素?

    我想不出来。如果我说人类比牛羊猪聪明会制造工具,外星人可以说我们都造出可以飞到地球的船了你们那点波音747还好意思拿来说事。如果我说人类感情丰富会哭会笑,外星人没准会说,你不知道我吃完你后马上就去捐助我们星球上的希望小学啊。人吃动物的唯一理由似乎就是人类比它们强大智慧,但是如果强大智慧就是干掉弱小生物的理由,那么希特勒屠杀病残儿似乎就天经地义。

    因为想不出来理由,所以对食肉这件事始终视为自己的人生污点,难以释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罪恶感本身也许就是“内心的火焰”?这火焰来自哪里,又为什么在心中噼啪作响,我至今无法领悟,只在诚惶诚恐中心怀莫名感激。


 5 ) [影评]The Road:南方到底有什么

这是一部老片子了,记得刚上映时我曾经看过,感觉大抵也是压抑、绝望,但当时这种灰暗的色调并没能俘获我的心。几年后,我独自一人在家,无意间打开来又看了一遍,结果,久久不能自拔。

说起来,成长终究还是带给了我们一些什么,一些在更为年轻的时候无论通过怎样的方式都不可能触及的什么。比方说,年轻时的我们多少都带着一点自负,这种自负并不体现在自认比他人优秀,而是觉得自己就是和别人不同。记得念小学的时候,社会上离婚率还比较低,班里只有一个男生是从离异家庭出来的,因此老师们总是对他特别关照,也悄悄叮嘱我们要善待他。然而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眼中,这个男生不但不可怜,相反倒是令人羡慕,以至于我们也恨不得发生一些什么,好让自己和他一样,可以拥有某种孤单不群的理由。
显然,那时的我们,是不会懂得何谓真正的绝望的,因为真正的绝望,绝非仅仅是苦难的产物。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相信未来会与现在不同,哪怕遭遇了不幸,这种不幸在带给我们痛苦的同时也令我们感到,自己又多了某种不一样的可能。童年时我曾背井离乡,长大之后,我也曾与人热恋又分手,我知道无论是故乡,还是深深爱过的那一个人,都一去不返了,我为之悲伤,但我却并没有在这种悲伤中停留。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样:日落是沉潜,日出是成熟,在最深重的黑暗中,未来,它一步步,来了。纵然它并不一定会变得更好,但还是以它全部的未知和新鲜吸引着我们,令我们不能自禁地向前走——直到有一天,仿佛是突然之间的一种了悟,我们开始明白到:人生就是这样了,再怎么走,也就是这样了。就像片中的父亲,带着他的孩子一路向南,可是南方究竟有什么?他到底也没有说得出来,那或许只是他心底的一个执念,一个在妻子离开时所种下的执念,其实他深知这一点,只是面对孩子,他无法说出口罢了。

我想,这是属于一个中年男人的绝望,它既不是苦难本身,也不是失去希望,而是明知没有希望,但仍不得不拖着脚步向前走,扛着他全部的生活重负。孩子曾经问他:“如果我死了,你会怎样?”他很坦白地回答:“如果你死了,我也就死了。”是的,这个问题并不难,相比起“南方有什么”来说,它轻松多了——倘若身上没有重负,倘若他只是孑然一身,那么他明天死在哪里就毫不重要,他的绝望连同他自己,就根本无足轻重。但他并不是一个人,他还有一个孩子,因此他得时时拿出地图,指给他的孩子看:快了,南方很近了。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男人死去的一幕才如此令人动容。有很多人奇怪,照理说苦难的童年会令人早熟,但这个孩子到底还是那么柔弱,在望风时睡着,连枪也不会握,看起来这一切都是他父亲的错,因为在如此乱世之中,这个父亲不教孩子任何的求生技能,却让他成为了一个“天使”……可是这样认为的人似乎都忘记了一点,最重要的一点(抑或是根本就不懂得):这是一个早就绝望的父亲,他根本没有指望过南方真的会有什么,也不认为结局会有任何的不同,在这条末路之上,他所要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仅仅是陪他的孩子直到最后罢了。
最后,他终于要死了,我是说,终于。孩子伏在他的身上哭道:“你说过要永远陪着我的!”而他则用最后的气力回答:“对不起,我不能再走了……你要找个好人,然后一直向南走。”可是南方到底有什么?他天使一般的孩子在离开他后,真的能幸存下来直到看见下一个日出吗?没有人知道,知道也说不出口。
或许,对这个疲惫的父亲来说,在那一刻,答案已不如想象中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终于走到了最后,虽然从一开始他就没有理由那样做(当妻子问他为什么要她把孩子生下来时,他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虽然到最后也没有谁给他惊喜,没有任何意义在其中获得,但他还是那样做了。在最后的那一刻,他终于将“向南走”这句话传给了他的孩子,也终于放下了他全部的重负,然后,永远地,去了。

请不要觉得这番话说得过于凉薄,也不要觉得,一个会说“Carrying the fire”的父亲,绝望就不是他人生的底色。(如果换作是你,面对孩子,你又会怎么说?)事实上,“南方到底有什么”这类的问题,终究是没有答案的,作为“终有一死者”的我们,对此再清楚不过。可尽管这样,在所有故事的最后,我们仍然走着,就像这部影片的结尾一样。它貌似给我们留下了一条出路,又或者,那是影片的作者在对我们说:
对不起,我只能到这儿了,你要一直向南走。

 6 ) 只要人性尚存,世界就还未毁灭

       拖着重感冒的身体仍然来到了电影院,THE ROAD是期待了很久的电影,虽然没看过获得2007普利策小说奖的原著,但冲着感兴趣的末世题材和Viggo Mortensen,以及传说中上佳的口碑,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

    电影从一组色彩鲜艳的镜头开始,剪辑快速,Charlize Theron在阳光下的微笑,Viggo Mortensen和一匹马的亲昵,还有树叶草地等等充满生命力的美好画面。然而一切都因Viggo的惊醒戛然而止,原来只是梦中的回忆罢了。电影的色调也由此开始变的灰暗阴冷,因为在现实中,世界已遭受浩劫,森林已被大火焚烧殆尽,只剩灰白色的树干不断倒地发出的轰隆声,城市早已变成荒芜废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类幸存了下来。而Viggo带着儿子沿着大路一边寻找食物和温暖,一边往南方的海边行进。
    昨天太近明天太远,破碎的回忆不断在Viggo的脑中闪现,其中彩色的部分是灾难发生前的美好生活,另一部分则是关于灾难发生后老婆是如何放弃自己生命的。前路漫漫危机四伏,Viggo不断被绝望吞噬,但只要看到身边儿子的脸庞,他就知道自己必须要有存活下去的力量。作为绝望和死亡的象征,Viggo身上的那把手枪以及它的两颗子弹在片中多次出现,回忆中妻子想要了却生命时把枪放在桌子上,痛苦地看着Viggo;现实中Viggo捧着儿子的脸庞绝望的交待要如何使用这把枪和两颗子弹;沿着公路搜寻食物时,一个野蛮帮派差一点就发现了父子两人,Viggo用其中一颗子弹杀了一个“坏人”化解了危机;食人族的别墅房间中,Viggo知道无路可走了,绝望中拿出仅剩一颗子弹的手枪对准儿子的眉心,泪流满面的痛不欲生...
       父子两人不仅要面对饥饿和严寒的考验,还要时时提防其他幸存的人类。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沦为行尸走肉的活死人,一群一群组成帮派,每天外出用枪械“捕猎”,他们把抓捕来的幸存者关起来,强奸其中的妇女儿童,然后再慢慢吃掉所有人。而这些人靠残杀同类苟且偷生的理由,除了异教就是早已向漫无边际的绝望屈服。Viggo父子二人第一次遇到这种帮派是在一个隧道出口的大路旁,这个帮派看起来很有组织且拥有大量武器,起初以为他们只是沿路搜刮食物和衣物,结果当Viggo第二天再回到这个隧道出口时,看见被他杀掉的那个帮派成员已经只剩些许残骨。后来Viggo和儿子进入了路边的一栋豪宅,为了搜寻食物Viggo撬开地下室的门锁,拿着打火机牵着儿子走进黑暗中。这是全片最惊悚的一场戏,当他们在地下室的黑暗中摸索时打开又一扇门,Viggo把打火机点燃往里面一照,一群早已分不出性别的裸体人类横七竖八的遍布在房间每个角落,他们要么早已被饥饿折磨到只剩皮包骨,要么已经缺胳膊少腿甚至只是少了一块肉。原来这是一个“食人工厂”,这些无法死去的人们苦苦向Viggo求救,不知道是想让他把他们放出去,还是一枪打死他们结束痛苦。
    当然也有与父子两人一样,努力存活下去却又尚未失掉人性的幸存者。那个自称90岁的老头说当他看到Viggo的儿子时,他以为是天使下凡,因为他早已不再相信人性,因为他知道当世界遭受浩劫时,人性也几近毁灭了。那个在废墟射箭攻击Viggo的男女也不过只是因为对同类丧失信任而为求自保。那个海边的黑人虽然偷走了他们所有的东西,却未曾伤害过Viggo的儿子,最后也只能一丝不挂站在萧瑟的寒风中抽泣。当然不能不提结局时出现的男女,他们更像是原著中提到的婴孩,是希望的象征。

    其实电影看似灰暗绝望,但却最终讲述的是充满希望的故事。父子情作为主要情感线贯穿全片,Viggo说如果儿子不是上帝的语言,那么上帝就从来没有说过话。这种堪比信仰的爱如此有力量,让Viggo不断在绝望的困难中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只为保证儿子的安全。片尾他在沙滩上奄奄一息时说他改变了主意,他本来打算等他死后让儿子也跟他一起离开这个绝望的世界,但是真正到了离别之时,他却让儿子要继续活下去。至此,电影讲述的便不再只是父子情,Viggo一直保护的不仅仅是他的儿子,而是人性本善的希望,他儿子也就是善良人性的象征。因此那个自称90岁的老头才会以为自己看到了天使,因此那把枪除了那次自卫从未真正使用过,因此片中儿子才会不断提出那些善良单纯幼稚的问题和要求,与险恶的环境如此不融洽,以至于观众会心生厌恶,但正是因为这种突兀感却更能突显出人性的堕落。这部电影是充满希望的,就算最后Viggo死去,但他仍然没有绝望,而事实是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片尾出现的男女告诉Viggo的儿子,他们一直在跟随他,他们很担心他,他们心中也有那团火焰。原来是仍对人性抱有希望的人,就像导演在告诉我们,就算天荒地老就算世界浩劫,我们仍要继续相信人性中的爱和善良,如Viggo的父爱,如他儿子的善良,只要它们还尚存,这个世界也就还没有真正的毁灭。

    Viggo Mortensen的表演无疑是非常出色令人信服的。片中有一个段落他需要在一架钢琴前崩溃痛哭,那也是个人很喜欢的一场戏,当时父子两人已经找不到食物被饥饿折磨多日,Viggo几乎绝望,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一架破旧的钢琴,与妻子一起弹钢琴的美好回忆瞬间锋利的闪现在脑中,崩溃和痛哭在Viggo Mortensen的演技下来得如此理所当然。而片尾他在沙滩上奄奄一息与儿子离别的戏也让无数观众动容,Viggo Mortensen那不断留着泪水的双眼到现在都还在我脑中清晰可见。

    THE ROAD用120分钟的片长讲述了这个有点像公路电影的故事,节奏不快但却一点也不乏闷。电影用很大一部分篇幅来展现末世状态,无论是父子二人的生存细节还是特效制作的大场景,其中一些部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尊重原著而照搬的内容,显得有些多余或者重复造成罗嗦的感觉,不过总体上来说叙事节奏还是很精准的,另外个人觉得电影在主题的表达方面仍稍欠火候,最终缺少了直击人心的力量感,仅仅只有父子情或许能触动观众,而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可能就流于表面了。
    THE ROAD单是凭借Viggo Mortensen的表演就很值得一看,听说原著更棒,有时间一定要拜读。

PS:片中扮演Charlize Theron儿子的演员跟她长得还真是像...

 短评

原来是阿拉贡大人

6分钟前
  • 水木丁
  • 推荐

最后,那家人把小孩吃了

10分钟前
  • 达斯佛™
  • 推荐

看到最后两秒一只大脏狗狗出现的时候,我鼻子酸了。

13分钟前
  • 狼大疯
  • 推荐

那个小孩长得好像莎莉兹塞隆啊

16分钟前
  • 苏打水
  • 推荐

充满文学气质的阴暗末路

1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这部电影会告诉全世界,Viggo Mortenson,只是一个被忽视太久了的,过于低调的学者,诗人,和影帝

18分钟前
  • sasasasa
  • 力荐

绝对不想再看第二遍 太阴暗了

22分钟前
  • Leito
  • 力荐

我等啊等的,一直等到影片那莫名的结尾出现,都没有发现高潮的来临

24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The Road》不明原因的灾难毁灭了世界,生命的迹象越来越微小,人们开始互相猎杀蚕食,父子俩遵循着人类最后的道德底线,不停的行走躲避猎杀,收集仅存的食物,衣服鞋子。镜头滑过散落地上的美元和珠宝,此刻却再无价值。海边是他们仅存的一个希望,路途中遭遇散落在世界角落中不同的人群,最终到达海边。本质上不是灾难片或亲情片,它是一个哲学拷问,直指人类在生存困境面前的道德虚空。因此,它讲的不是什么后灾难时代的故事,而是现在,此时此刻,你、我所置身的世界:只是此时此刻匮乏不那么极端,作恶也不象食人那么极端,但是把电影里的极端性去掉,它所暴露的就是我们当下的生活本身。它追问每一个人:如何生命的虚空里打捞“善”的意义?

28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推荐

最后那段只不过是他死前的幻觉。

32分钟前
  • 肉腾腾
  • 力荐

再次明确美国四好家庭的标准:一儿一女一条大狗。

37分钟前
  • Eudemonia
  • 还行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41分钟前
  • Leann
  • 力荐

又是末世恐惧,又是孤独绝望,看多了总会心烦,虽然在后半个小时稍有改变,但这个神神叨叨的片子始终让人提不起精神,即使他的主演是雨果·莫特森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地狱提前来临,结尾有点扯淡。

48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推荐

色调太灰暗了 以至于我经常性以为显示器亮度有问题……

52分钟前
  • Welch
  • 推荐

电影的历史会证明Avatar的伟大而历史本身会证明The Road的伟大

57分钟前
  • lowdive
  • 力荐

跟书一样,更多的是氛围,没什么情节,新年选择原因:总有比你更惨的,绝望到最后还是有出路的。

58分钟前
  • 陈楸帆
  • 推荐

编剧4星 摄影4星 剪辑5星 布景5星 音乐5星(你娘的,Nick Cave啊!) 表演Viggo Mortensen5星小男孩5星半……

59分钟前
  • Cyber Marlboro
  • 力荐

当父与子来到敌托邦,爸爸我爱你~

1小时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音乐加分,小演员加分

1小时前
  • ybm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