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

DVD

主演:颜丙燕,陈刚,焦刚,李现,赵倩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7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万箭穿心 剧照 NO.1万箭穿心 剧照 NO.2万箭穿心 剧照 NO.3万箭穿心 剧照 NO.4万箭穿心 剧照 NO.5万箭穿心 剧照 NO.6万箭穿心 剧照 NO.13万箭穿心 剧照 NO.14万箭穿心 剧照 NO.15万箭穿心 剧照 NO.16万箭穿心 剧照 NO.17万箭穿心 剧照 NO.18万箭穿心 剧照 NO.19万箭穿心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万箭穿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90年代的武汉,一个普通家庭里丈夫马学武(焦刚 饰)是一家国企的厂办主任,妻子李宝莉(颜丙燕 饰)是汉正街的一名小贩,二人还有一个儿子小宝(李现 饰)。一次企业分房让这个家庭住进了新房,岂料从搬家那天起一系列让人始料未及的变故接踵而来:丈夫马学武提出离婚、妻子发现丈夫出轨、无家可归 的婆婆要入住新家,终于马学武在一系列打击下走向了自杀之路。宝莉的好友小景(赵倩 饰)把一切厄运归结于新房的风水不好,称之“万箭穿心”,个性倔强的李宝莉不愿妥协,决意撑起这个家…… 电影《万箭穿心》根据武汉籍著名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改编,入围第2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堂之门2019虎色虎香悲恋三人行夏日楼阁新哥斯拉家庭作业1989乘龙怪婿第一季穿裘皮的维纳斯2013我们最美好的十年互动杀人事件可怕的朋友(国语版)红男爵野蛮地区智取华山传奇瑞雪飘飘第二人生 第一季兄弟今天也很和睦内蒙人民的胜利水豚汤馆火烛鬼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2021五重塔的美女处方暴徒佛魔之剑婚礼专家亲爱的恩东啊让学生人生重生的学校好小子5:万能运动员精灵宝可梦:冥王龙与冰空的花束雪米土路都有盐味道行尸走肉(网络版) 第一季怪谈新耳袋 蜂拥而入鲨卷风5:全球鲨暴食人湖从十八洞出发狂神魔尊正义之路孤儿橄榄球队向往的生活嗜血本性新空军一号:空中堡垒

 长篇影评

 1 ) 在泥泞中活着的意义

  只要进入到《万箭穿心》这部电影的世界中,就几乎不可能不被颜丙燕那朴实而锐利的表演刺伤,以至于大银幕那个神情恍惚的女扁担每一回头,就好像有根长箭把人钉回座位。所以她的好,无法多说。

 

    武汉乃是以水陆码头而起的繁华,"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身处华中地区交汇处,于是似乎天然兼备了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某些特性。加上热,加上闹,加上拥挤,天真与狡黠,粗暴与脆弱,刀子嘴和豆腐心同时出现在坊间女性身上似乎是最正常不过。不能说李宝莉代表了谁,但她随时溢出的那股“狠”和“糙”,确实是让本地人十分熟悉的劲儿。

 

    非常凑巧,内地影院同时在上映着的奥斯卡获奖外语片《一次别离》,有着跟《万箭穿心》如出一辙的开场戏。主角搬家,搬家工人扯各种理企图临时多要钱,这是我们很常见的生活一幕。《一》里的中产女性西敏在努力辩驳之后选择了妥协,而《万》里的李宝莉采取用更激烈地态度挑剔工人的工作,并且在所有人面前大驳丈夫面子。小说如此描述:

 

 

    (李宝莉)一边搬一边跟他们吵架,嫌他们放电视机时手脚太重,又嫌他们摆冰箱时,不是一次到位,却是在地上拖了两寸,把新铺的地砖划出两道印痕。再就是进门不换鞋,把她家新地板的亮光踩毛了。搬家的工人被她吵得恼火,更加捣蛋。马学武便满嘴地说好话,不停地递茶上烟,试图和谐关系。气得李宝莉踢他一脚,恶声恶气道,我是出了钱的,他们就该好好给我干活。茶不是钱?烟不是钱?你是不是扣出来?你真是生得贱!

 

 

    看完电影之后很多天,都一直忍不住试图暗暗分析李宝莉人生悲剧的真正根源是来自于哪里。是无爱的婚姻?是情绪的失控?是冲动的惩罚?还是她从未学会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细究可能都有一点。至少,从上面那段能看出的一点是她下意识的短视--为了省一点钱,或者争一口气,在人前对自己丈夫的这种伤害,恐怕是饭桌上多少顿精心调配的晚餐,熄灯后多少的软言细语都难以弥补的。但这种情境我们又何其熟悉,太多人近乎本能地每天忙碌着去应对生活里各种细节,以各种态度,却很少去想他们在面对的是这背后的什么东西。

 

    马学武自杀之后,李宝莉以一己之力扛起家庭的重担养起儿子和婆婆,平时只吃热干面,钱留给儿子买牛奶。可惜的是,这个非正常的家庭,并未因她的努力赎罪而变得正常。她肉体承受辛劳,却依然没去关注到孩子的精神状态,对她的恨意到底有多严重,有多深(这种一昧的"乐观"导致最终崩溃)。其中即便有逃避的心态,但归根结底仍是不愿或不会思考。只是咬牙,埋头把自己托付给那些每天要面对简单问题。“奶奶年纪也大了,儿子最终还是你的”,旁人也只能这么说。好像问题就会随着时间慢慢解决,其实我们都知道。不会那么简单。电影剧本一直在试图铺垫出某种和解的可能,方方的小说则完全像钝刀子拉肉一般割得人生疼,公公婆婆一点也没有真正谅解李宝莉的意思,而儿子更是以一种复仇的心态在折磨自己的母亲,哪怕她为了给儿子筹集学费而偷偷卖血。

 

    马学武这种来自周边农村靠学习优异而晋身为吃商品粮的知识分子,与城市中普通家庭出身的中低文化程度的勤快女孩喜结连理,算是一个时代非常标准的夫妻模板,再简化也可称作男才女貌。观者不能妄言其婚姻就一定是凑合的产物,但过于泼辣女性在家庭的存在感太强,自然会导致整个家庭的存在意义变弱。只是这种状况下,我们往往会发现也无法再多责怪李宝莉什么,她就是这么个人,她就是这样的性格和处事方式。脾气不好人不坏,难听话说过就完了,心里不爽能让自己想通。冲动和坚韧都是这个女人品质的一部分,她那些迷人之处和折磨人的手段混合在一起成就了她。

 

    但是否看清楚这一点,“她就是这样啦”,问题就迎刃而解呢?当然不会。

 

    毕竟一天一天的气都还是马学武甚至儿子在受,而李宝莉从来都无法彻底感知。她快活地在目力可及的日子里享受着这样的家庭生活,丝毫不知在儿子眼里这就是一个“爸爸天天被欺负”的家。她毫无恶意地大声抱怨着丈夫,骂着儿子"老子忘记了你也姓马",直到把自己推上命运循环碾压的车轮。

 

    终究很难总结出一句“李宝莉这是咎由自取”就了事,这个让人又烦又怜的武汉女人像大多数同胞般忙碌着在泥泞中跋涉,却找不到自处的时刻。说到底,无论我们如何被她强悍的生命力和不屈精神所感动,又或看到她因善良得到回报而产生浓浓暖意。我们都该清醒地发现,直到江边看烟花之前,她始终都没有成长过。当她终于发现儿子从小到大都未曾开怀地笑过,这个女人第一次意识到自身的人生同内心理解真的产生了太大的偏差。她甚至开始反思着,假如当时同意离婚,生活再坏也不会比现在更坏。可是这一切太晚,太晚了。

 

    解脱了,是高于对错之争的境界。生活总还是要继续,没有建建,也会有设设。坐上一辆开不动的小破车,骂句婊子养的,踢一脚,也就还能向前。


    导演王竞之前的作品《一年到头》《无形杀》《我是植物人》始终都是密切关注现实,且紧跟社会热点话题走。《万箭穿心》依然很现实,却换了一个平静的视角。似乎在讲一个女人的悲哀,似乎在讲至亲之间的伤害,似乎在讲人格与命运的一缕关系。好在导演并没有企图做任何定论,只是把那些文字无法取代的痛感放大,毕竟国产片这样的空间实在太少。谢飞导演在一次演后谈呼吁导演们还是多关注下文学性,其实也是同样在指出当下的缺失。技术水平与银幕数都在与日俱增,但控制文本的能力却似乎一直没有长进。

 

    说到技术,手提摄影保持了对人物真实化表演的把握外,也将画面局限在相对比较窄小的视野内。毕竟这是一部讲述80、90年代的电影,以其较低的成本并不是太容易做到还原。所以即便看到剧情中的新公交车、高楼也就淡淡笑过便罢,电影有它自己假定的时空。

 

    剧本基本算是较成功的再创作,对一些人物做了合并与删除,并且把建建这个原作者凭空献给李宝莉的“礼物”,变成了同样在底层挣扎,伴随着疼痛而逐渐相濡以沫的伙伴。真要说较为别扭的地方,方方老师的原小说其实更单纯,而电影有了逻辑叙述压力之后,往往会有些“补充”分散力量。比如在小宝上中学过程里,加写了李宝莉这个“扁担”身份给儿子带来的不适,这个感觉虽然完全合理,但是否真需要强调是值得商榷的。

 

    两位主角颜丙燕,焦刚的武汉话都不算标准,看采访说由于是临时决定用方言演出,演员只好一边学一边演,最后在发音和情绪之间反应不过来,只好先保戏,这也倒都能理解。口音问题对外地人来说区别不大,本地人初始该会被这个极似四川话的腔调弄得有点出戏,看下去习惯也就好了。武汉话的咬字其实并不难,没卷舌,没前后鼻音,R、L、N不太分,也极少连音。麻烦在于日常讲话那个腔调通常往下走,但语气又是上扬,加上平均语速很快。所以即便音全部准,但说得像念书一般平缓,感觉依然是怪怪的(比如武汉演员赵倩扮演的小景)。陈刚很好地把握了街头语言中那些“个板马”“尼玛”等零碎(通常管这种状态叫“带把子”),甚至是声音压在喉咙里的发声法,让这个人物身上的痞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搬家的工人,工厂的书记,汉正街的老板的味儿也都很正,他们大多来自武汉说唱团。反是扮演奶奶的省话剧院的何明兰可能长期在普通话环境里,时不时会蹦出几个不属于本地的字音。

 

    最后再赞一次颜丙燕,她通过自己张弛有度的表现再次证明了好的演员就该是一把刀子,只要碰上合适机会就能在观众心里留下创口。有这位北京女演员来演武汉的李宝莉,是这个角色在十年苦难之外最后的福气。

 2 ) 家在岔路口

《万箭穿心》是去年口碑不错的一部小片,但跟主人公李宝莉的悲惨命运一样,影片在早先的宣传推广上接连出事,没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热议。 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对人物命运的表现都显得“太中国”了,放大女性的坚强、韧性以及偏执之余,又找回了前辈导演在通俗剧上对道德伦理传统的关注(但没有大团圆结局)。从主角到配角,从汉正街到武汉这座城市,它们都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强调在地性。影片把焦点对准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最后死的死、走的走,十年如一梦,很快散了。 婚姻家庭是现代社会最小的组织单位,而对中国人来说,家庭所承载的意义好像还要更重一些。从家庭崩溃到人物内心情感的崩溃,《万箭穿心》都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悲怆痛击。有人总结说,《万箭穿心》的悲剧是由李宝莉的人物性格推动造成。如果带着感情色彩去看,我可能会同意这个说法。然而,由于十年的时间跨度,影片不断强调这个家庭所处的城市空间,我更愿意相信,《万箭穿心》不过是中国步入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悲剧案例之一(搬新家换新房)。正因为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片中比较善意地提到了风水问题。在中国的传统世俗里,那些无从解决、难以理清的东西,想来都是风水不好造成的。 可哪怕丈夫没出事,儿子没爆发,李宝莉的人生都是注定悲剧的。丈夫在她面前是典型的妻管严,对待儿子又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电影安排了一段对白,李宝莉提到自己的出身背景,这些原因导致她寸步不让的算计性格。她是没文化的城市人,丈夫是有文化的乡下人,家中大小事就变成了女性主导。当丈夫分到单位房子,他就试图改变这种落差,由新家带来的矛盾公开化,种下了后面的苦果。 《万箭穿心》出现了中国人最关心的房子(家)、工作(钱)和教育(下一代),不幸在于,无论李宝莉、丈夫还是十年后的儿子,他们在处理这些事情上都是失败的,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情感和信赖被放在了错误位置上。他们宁可在一个漩涡中消磨,拖延并继续下去,也不愿果断离开那个岔路口的家。或许,这也是中国人的无奈之处,他们的生活无法离开家,家又被束缚在固定的土地上。正因如此,我是如此喜欢《万箭穿心》的推车结尾,收得干净利索,令人动容。它意味着主人公决心走出恶性循环,不愿深陷在失败的生活当中。当什么都可以失去的时候,家也就不算什么了。

 3 ) 一见钟情的《万箭穿心》以及难以言说的武汉

       我想作为武汉人是没有办法批评这部电影的。无比熟悉的俚语与地名制造了观影中三个人疯狂的自娱自乐,而其实单单是陈刚的健健那无比地道的痞子头头形象便早已瞬间征服了我们,甚至穿越到93年的场景中出现的扬子江牌空调公交车都令人心生感动,因为证明着所有场景的确是在这座炎热而焦躁剽悍又耍拉的城市完成的。
       然而一旦提及这座城市,话题便显得难以言说,因为摊开一张中国地图便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武汉一定是最最符合“万箭穿心”的风水标准的城市。平汉粤汉两条铁路长江汉江两条水道联络了全中国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然而这样的风水注定了多少繁华也是留不住的一场空。汉正街嫂子李宝莉没能留住丈夫又丢了儿子,而汉正街本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八十年代红极一时,紧接着便成了所有水货淮货的代名词。或许是偏袒但从小在这条街边长大的我觉得这与诚信道德一点关系也没有,夹在东部的制造业与西部的资源中间,这整个迷失的地界上,恐怕也只剩下市井的一点点算计和一点点斗狠可以打发时间求得安慰。
       当然这种属于城市的落寞与沉沦并不构成生活的符号。过早的品种多少远比经济报表的数字更能决定多数人每天的心情,买得起的房价也远比看起来灯火辉煌其实与己无关的CBD来的实惠。而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可以在鸡毛蒜皮中活得一点也不做作,可以在撒泼骂街中豁出去尽情释放,可以在诅咒过天气以后淋漓地流汗,然后打赤膊吃宵夜爆酒瓶子,目睹玻璃渣子在开成飞机的公交车尾灯中闪烁一点光亮然后快速消散;这时你便了解这的确是不服周的楚人的地盘,而你也无法否认的是,这样的地盘上也可以诞生屈原式的浪漫。

 4 ) 你们永远不会懂单亲少年的心

看到一系列的长评短评提到这部片的暗伤败笔就是儿子这个角色,轻则说演员完全就是个雏,一点儿演技都没有,重则说这个角色就是脑残,弱智,将后半场的戏毁了。 是的,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角色最后的表现有很多值得争议,是整个接地气的电影中最显得狗血和戏剧的情节。但是作为前半场只是旁观一个可怜女人的一生,到后半场因为儿子这个角色哭了三场,代入戏中体味到母亲心酸的单亲少年,想为同样十年多没有见过父亲的小宝来说上几句。 我想先谈论一下儿子最后将母亲赶走的合理性,顺带说明下我对影片的一些看法,有多少18岁少年怀恨母亲我想绝不只是一个小宝。 1,丢脸。 戏中有一幕应该很多人记得,别人妈妈是扁担还可以考第一名。 我想就算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对一个挑扁担的文盲和一个开BMW的贵妇都会是两种不同的眼光。当然可能有些人会说,她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又不偷又不抢的,而且她都是为了你苦了一辈子,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是的,这样的话对于一个懂得生活艰辛的成年人或许可以接受,但是你真的想过一个考年级第一自尊心强的要死的学生可以接受吗? 我妈以前是公交售票员,因为收入有限所以家也是小小的,你们不会懂单亲家庭的小孩本就有一种自卑。就算年级第一,他只会觉得这种不光彩的工作是特别丢脸的,我以前就从来不敢告诉别人我妈的工作,也绝对不会让别人去我家,如果说,班上真的有同学议论,呀,那个人家里挑扁担的,好可怜哟,真的当事人那种煎熬不是那样简单的,说生不如死,不如没有这个妈,这样的想法是绝对会有的。绝对不是,没心没肺,或者故作强大的说,我妈是扁担又怎样? 18岁的状元只会觉得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污点。 2,交流。 李宝莉说过一句话的,这个孩子有好久没有叫妈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生要的可不仅仅是物质了,富二代还羡慕小康家庭可以有温馨的晚餐。对于从小没有了父亲关爱的小宝来说,难道没有奢望过母亲的理解和关心?为什么他会埋怨母亲只会问他成绩好不好?是的,他不是没有期盼。只是一来母亲是个文盲,也不会解释什么,一来也是为生活操劳己经很累了。但是对于缺爱的小孩来说,就算理解母亲也只能是最表面的,更多的是责怪,责怪其实我真的要得很少很少,可能是一个贴心的问候,一个每个小孩都有的蛋糕或者玩具,但是为什么这些都给不起呢? 难道真的只要赚钱,只要养家糊口就可以做一个称职的母亲了吗?你们只看到最后的怨恨,但是你们没有想过这么偏执这么过分的小孩,有人去教他是非善恶吗?没有。李宝莉最后才醒悟,他的儿子根本没有真正的开心过,是不是太晚了呢。对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其实会觉得母亲养育只是理所当然。然而这样的母亲,他不知道他需要她的什么。她也活了半辈子才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只是晚了。 3,真相。 虽说最后小宝跟母亲说到真相的时候我也觉得太过戏剧,但是那种打击很难说得清楚。 当然理性一点的看法就是,父亲本来出轨就不对了,性格软弱也怪不上别人。但是对于小宝来说,父亲只有一个,而且他的形象也由于时间被美化吧,必定是一番慈爱的样子,最好的,或者说灰暗的生活里唯独的美好的回忆。 好人都早已经认定了,坏人自然只有母亲来背负。以及之前没有说到奶奶的影响,因为我自少家里没有老人,但电影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奶奶对这个媳妇也总有太多不满的地方,这种情绪也必然传递更给亲密一些的孙子。所以,不管事情的真相是怎样的,小宝只会把所有的责任抛到母亲身上,将所有的不公和不满全部扔给母亲。 所以怨恨是必然的,甚至当觉得自己可以承担自己人生的同时,终于可以抛开母亲这个他人生中的所有黑暗和负面的想法也不是不能理解。 另外我想谈谈,这部片子有一幕让我泪崩的剧情。是李宝莉的闺蜜开车去学校接小宝之后,在一个高档的餐厅和小宝谈心的那段,其实也没几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你应该知道你妈的苦,你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她不然你以后肯定会后悔,都还没带她来过这里,下次有机会一起过来。 我想起我差不多16,17岁那会特别不懂事,甚至有一次因为一言不和,离家出走了一段时间。最后被找回家的时候家里很多亲戚都在,她们又心疼又责怪的说了类似的话。其实那个叛逆的少年哪里想到那么多,他不是不爱她妈妈。他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是他,为什么是他年纪轻轻就要面对这么多他本不应该面对的,他只是想躲起来,他只是不知道怎么去承担这个灰暗的人生。 我想现实社会类似故事的结尾,小宝再大一些再大一些,或者是开始明白社会的艰辛,或者是初为人父,总有一天他理解了李宝莉,只希望为时不晚。

 5 ) 可怕的真实

一部电影太接地气是会让人不舒适的,选择看这部电影之初就做好了自虐的心理建设。而它却比想象中更加完美的超过了我的心理预期。跟《桃姐》一样,从相当一定程度完成了我自虐式的人生记忆的回放。

失败的婚姻是万恶的根源,然而人的选择又往往取决于她的个性使然。老公外遇的时候,宝莉对闺蜜说:你不知道啊,当初凭我的长相,追我的人排成排,我选了他这个乡里人他一辈子应该感激我。多么相似的话,仅仅因为对自己城里人身份和外貌的自信和骄傲,你的人生悲剧恰巧也起源于此。

你的人生里有太多的固执和骄傲,又有很多妥协和隐忍。你有你的放不低,所以即使是一段失败的婚姻也要维持住人前和睦光鲜的表象,你不会去自己亲手主动戳破爱人出轨的现场,选择迂回的你认为保全颜面的方式让爱人丢了工作,可最后在爱人自杀以后都顽固的不肯掉一滴眼泪,你认为那不是你的错,你不愿意认输。你下岗以后在汉正街帮人卖袜子,你习惯了大嗓门跟别人讲话姿势有点粗鲁但又有迫于生计的狡黠。这跟你出身的卑微不无关系,你没什么文化,你也想不到更好的方式来挽救这段婚姻,这都是你的局限。

而你的局限又恰好形成了你的勇敢和强悍。你也有你的放低,他来自于你社会最底层的生活带来的洗练,你天生的憨和钝,你可以去卖袜子,更可以一人挑起一家三口的生计去街边给人挑扁担。你做这个决定想都没想没有任何迟疑,你只有努力生存下去的信念对自己完全没有半点怜惜。

你最可爱最宝贵的也是这一种憨和钝,它让你无畏生活里各种形式的苦难和打击,你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你要养活你的儿子和婆婆,供儿子上大学,这是你坚定的生活目标和念动力。那个曾经相互扶持过的男人羞辱了你,你也只是转头骂回去回家给儿子做晚饭,想想还得过下去,什么尊严啊感情啊暂时又都不值一提。可儿子要跟你断绝关系的时候,你万念俱灰,母子之间多年积压的误解和委屈早在你心里割开一道深深的口子。你被儿子赶出家门独自深夜在江滩边枯坐,可是以你的性格断然再绝望都还是不会想到去死。

于是,当你抬头看见夜空中突然绽开的烟火,一群中学生在很欢乐的给其中一个孩子庆祝生日,他们来喊你过去帮他们拍合影,那男孩喊你婆婆喊了两遍。50岁不到的你在他眼中白发丛生脸色焦黑已然如此的苍老了。你跟他们按快门的时候突然觉得眼眶酸涩了,你想到你的儿子因为你的失败的婚姻从小就失去的那些同龄人应有的快乐。是的,从来就没有烟花、没有同伴、没有聚会没有祝福,只有没有父亲的家,班主任嘴里变调的那句他妈妈挑扁担都能考第一名。你瞬间就原谅了儿子的绝情与任性,转头回家打包一个人的行李。

你走的那天就用扁担自己挑了两担衣物,碰到了那个“打牛”的男人不得不别别扭扭又上了他的面包车,儿子在远处冷冷看着你,好笑的是车子发动不起来,你跳下来踢了一脚骂了句“婊子养的”推了几步终于点燃才又坐上去走了。

这里电影就落幕了,没有那些后来死去活来的拖拉和煽情,大概以后的日子你照样会闷头过下去,你不求能幸福,但求无愧于心的活着。

想到不幸的人生也有千万种,电影里能演出来的也仅仅只是万分之一,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里,每个年代的人都有生死疲劳的宿命。

 6 ) 失声的实质

去年考研复试前的影评练笔。 浅析《万箭穿心》中的女性角色 在女性权利诉求全球化的今天,曾经一度遵循“三从四德”,“男主外,女主内”的亚洲女性,其银幕形象也愈发高大、有力。不同于欧美影片《罗拉快跑》中拯救爱人的女英雄,日本影片《告白》中坦然复仇的女教师,《万箭穿心》片中的女性形象是中国式的,她们反复强调自我存在,欲望得以自我实现,失去亦不沉湎其中。 本片一开场,是一段类似《广岛之恋》的肌肤之亲,色调是冷的,以蓝色为主。我认为这种色调是女性情欲的象征,不同于骄阳似火的男性,女性的欲望是柔情似水的。这时女主角宝莉提出了自己的需求,而男主角马学武则像以一个女性身份婉言拒绝了自己的妻子。 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之后的一场情爱片段里,马学武关了灯,宝莉提出要开着灯。就银幕带给我们的常识来说,这一举动也是男女角色的一种性别互换。 在开片15分钟内,宝莉风风火火,以“老子”自居,搬家工人坦言马学武是被自己的老婆“罩”一辈子。一个新时代的,拥有男性强势的女性角色被塑造出来,她坐车在前,丈夫带着儿子骑车在后。 丈夫死后,宝莉没有一滴泪,与奶奶和小宝不同,她身着浅色上衣,淡定的承受了一切。 小景提到“万箭穿心”的说法后,她说她要“万丈光芒”。 影片中塑造的女性角色是多元的,其中几个次要角色分别是小景、何嫂、奶奶、周芬。 首先要提到周芬。 宝莉捉奸的两场戏中,马学武在与周芬约会前曾给宝莉打电话,这时马学武用到的电话是黑色的,而宝莉的电话是白色的,这里的黑白两色象征着夫妻二人的裂痕。 此后的一场戏,宝莉身着豹纹短袖,吃罢热干面,像一头焦躁的母豹子一样跟踪自己的丈夫。本片较多的使用了手持拍摄,此时的抖动愈发明显,框中框内的宝莉显得极其惶恐不安。而她终于看到的周芬则是一袭粉色长裙,既婆娑又曼妙。此时周芬穿着一双极不搭配的黑鞋,宝莉穿着一双白鞋。二人的对比非常明显。 周芬似是曼妙,却做出黑暗的事,宝莉似是强势,亦有内心的纯净。而事实是,马学武似乎更青睐这一抹黑。 其次是奶奶。 宝莉在捉奸一场戏中,在墙角痛哭,这时镜头在“全景——近景——全景——近景”切了几个来回,我们看到宝莉的锁骨上有一层冷汗,她坐在没有人的墙角,未干的地上,营造出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感。 然而在她决定去桃源旅馆问个清楚的时候,已然收拾好了自己的仪容,露出了微笑,还与嗑瓜子的老板娘攀谈起电视剧的情节,谈论的内容大概是新月是一个第三者,第三者是不好的。其中提到的电视剧似乎是《新月格格》,既体现了年份,又映射了宝莉和马学武的现状。从这里的道具选择和台词设计上足以体现主创人员对细节的斟酌。 奶奶离家出走的一场戏中,马学武出门寻找,这时镜头随着马学武的动势方向右摇,又慢慢左摇,我们看到奶奶坐在台阶上默默哭泣。 之后小宝出门看到了奶奶,喊了一声“奶奶”,奶奶便擦干眼泪,抱起了孙子。 尽管宝莉和奶奶之间有隔阂,有对立点,但两个人都不愿被动的展示自己的脆弱。 再次是何嫂。 何嫂这一角色,体现了女性关爱女性的状况,宝莉把挑扁担的活尽量分给她做,好让她多赚些钱。在何嫂的儿子出事后,宝莉还借给她一千块钱。 同时宝莉本身也越来越趋近这一角色,她不仅和她做了同样的工作,而且片尾还意欲搬到何嫂居住的一爿陋房中。 最后是小景。 小景不像宝莉那么在意她的男人是否偷腥,只要给她钱即可。她吸烟,用墨镜遮掩自己的伤痕,鲁莽的开车,煞有介事的劝导自己的发小闺蜜。虽然小景和宝莉是同样坚强的“悍妇”,但实际上她也与宝莉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十年后的一场戏中,宝莉身着土黄色上衣,紫色袖套,肤色暗黑,而小景依然面容姣好,缀以耳环,气定神闲的倚靠在豪华沙发上。这里从场景、道具的安排,以及服装、化妆的对比可以看出时下的一种意识形态,已婚女人应当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小景一直以黑色上衣的形象出现,这种黑色是一种自我隐蔽,也象征着宝莉做不到的妥协。 此外,应当提到片中的男性形象。 马学武和邢主任、周芬在大排档吃麻辣小龙虾的一场戏,是以一个街头歌手在唱“我要越过高山”引入的,这里的有源音乐象征着马学武要突破宝莉的强势。 音乐的使用同样出现在宝莉捉奸的一场戏中,此时的无源音乐是“东方红,太阳升”,彰显出宝莉红旗不倒,彩旗亦不许飘的戏剧性需求。 马学武与周芬开房被抓后,再次找到周芬过早,此时马学武的镜头左下角有一筒筷子,这一道具暗示着马学武背离家庭后的勃起。 然而马学武与周芬在桥上相遇,提到马学武生日的一场戏,背景中有一个红条幅露出“安全”两个字,这一道具非常有讽刺意味。这一场戏的结尾部分有一个俯视镜头远景。这种监视或窥视的视点也象征着两人进一步关系不可能实现的实质。 尽管全片都在彰显女性的强势和力量,她们还是有失措和脆弱的时刻。 马学武第一次和宝莉说离婚之后,从画框的右侧离开,留下左侧的电扇吹动着宝莉的睡衣,右侧主体的缺失使画面的重心偏离,而电扇的风向随着马学武的方向而去,使受众感受到强烈的失落感。 小景和宝莉于茶馆见面的一场戏中,二人在交代近况后,有一个镜头是茶馆二楼的围栏构成一个90°角,尖锐的直角直逼二人所在的位置,这一构图使受众体会到压力和抑郁。 尾声部分,宝莉和小宝在楼顶对话的一场戏,二人以站姿出现,身高的差异非常明显,这时候本片的主题出现了,女性的强势和果敢,最后都化为乌有,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世界从来都不属于她们,她们高声的话语充其量是一种形式,而实质依然是女性永恒的失声。 男性角色一句“我要和你离婚”可以引发她内心的海啸,男性角色不负责的出轨可以让她服从男权社会需要女性妥协的观点,男性角色不负责的死亡可以让她过一辈子的惨淡生活,同男性角色“谈感情伤钱”,男性角色长大后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她承认,这生活真是万箭穿心。 她们是蜷缩在墙根里痛哭的宝莉,是坐在台阶上抹泪的奶奶,是站在角落里等丈夫接回家的周芬,她们不过是小商品市场上空悬挂的袜子下被压迫的女性,她们的彼此同情不过是杯水车薪,她们的对立争斗也不过是徒劳的挣扎。 她们拥有的,只是遗书上的一片空白,无尽的失声。

 短评

无聊

6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看完之后心情好差,买了酒回来。片子里每个人都有性格上的缺陷和做的不对的地方,但实际上就是这样。女主角演技超好。万箭穿心这题目其实不算贴切,这是一个漫长的悲剧。生活让人一点点萎缩屈服,七拐八拐人生大半过去了。命啊,都是夹裹着人前进,不知道哪个岔路口就走到万劫不复了。唉。喝酒。

9分钟前
  • Vince
  • 推荐

那句“谈感情,太伤钱了。”是我本年度听过最好的金句!

11分钟前
  • kalavinka
  • 推荐

万箭穿心,哪能习惯就好

13分钟前
  • 力荐

我觉得好片一般有两种 现实和理想 美国的梦和中国的现实 是最好的片源

14分钟前
  • dream persuer
  • 力荐

颜丙燕可以得奥斯卡了。

16分钟前
  • her²
  • 力荐

第一次在大银幕看到如此真实质感的武汉,李宝莉是中国的卡比利亚,《万箭穿心》是目前为止看到的今年最好最感人的国片

19分钟前
  • 布依葵
  • 推荐

最好的一幕是,跟建建车震后几天,颜丙燕在市场里揽生意,看见小面包开到身前,她不由自主地往车里张望了一眼。无奈、两难和略微的希冀,在这个张望里一览无余。

21分钟前
  • 八圈
  • 推荐

看完《万箭穿心》心情五味杂陈。真实不造作的剧情和导演的用心,是今年看到的最好最感人的国产电影。当男人不爱他的妻子的时候,她哭闹是错,笑也是错。万箭穿心的时候惩罚别人总是最痛快的,可生活也会让你付出代价。所以人啊还是得学着放过自己,多过一天高兴的日子都是赚到的。

26分钟前
  • 九份的咖啡店
  • 力荐

李宝莉的角色魅力在于,即使是悲剧,也要梗着脖子在荒唐的生活中杀出一条血路;即使是万箭穿心,也要硬着头皮活出万丈光芒。儿子和婆婆在榨取了她的价值后又将她遗弃,她也能迅速接受现实继续前行,不忿不怨。结尾是神来之笔,生活就像这婊子养的车,熄火了,推一推就又能走了。

27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武汉话原版4星】要过屋中“坎”,先解心中“结” ,这才是生活。造化弄人,太信命,把一切归咎于天意,殊不知穿的是人心,跟风水无关。就像那辆发动不了的车,总要下去推一把。;【国配版2星半】普通话版完全失了灵魂,角色都很空洞,武汉的地气儿全没了,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关键还零零碎碎刪了10分

2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中了万箭穿心的命 也要抱着万丈光芒的心

33分钟前
  • 牛大逼
  • 力荐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女主和《大时代》的丁蟹一样都是死不悔改、天下负我的人格。逆境磨灭了棱角,却不能打消那份“到底意难平”的执念。自讨苦吃,苦必随之。作为电影来说它太真实了,真实得就是生活。而如果银幕上下没有差异了,我们能收获什么?

3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用崔永元的话是:这样的电影不去看,那真是万箭穿心了

38分钟前
  • lomo36
  • 力荐

北电放映,谢飞监制,去年至今剧情最为合理且紧凑的国产片,真实不造作,导演很用心,结尾出字幕的时候潸然泪下。女演员表演非常之到位。

41分钟前
  • 小心肝
  • 力荐

如果一个女人不是因为看上了你而和你结婚的话,那么她只会一直都看不上你,因为婚后的生活只能让你身上仅有的几处光彩抹掉。没文化没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文化有工作但却懦弱胆小怕事耍心机还跑去偷情被下岗后直接投江自尽的怨男,更可怕的是,他写封遗书都不忘提醒自己不懂事的儿子,这都是你妈逼的。

42分钟前
  • DamienChung
  • 力荐

太特么真实了 尤其是那奶奶 村妇的伪善和狡猾

44分钟前
  • 北溟鱼
  • 推荐

1. 2012华语片最佳 2. 大气、沧桑、释然 3. 以封建迷信外化人物命运与情绪,或许这就是所谓“feng shui(风水),英文片名点缀的刚刚好” 4. 颜丙艳让人刮目、电影看完都不敢相信这女人就是她演的 5. 有时候我一想到这个问题就会吓自己一跳:孩子好久没叫我“妈”了 6. 国配版删了10分钟 7. 什么万箭穿心,我就不信邪,我看这是万丈光芒 8. 谈感情,太伤钱了 9. 要过的细啊!

4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影评# 日子就是结尾那辆车,婊子养的,但推推还能往前走。

53分钟前
  • K
  • 还行

全家最正常的就是李宝莉,唯一的缺点就是刀子嘴,马学武挺大个老爷们,出轨行,受点挫折就跳江,小宝我真他吗想大耳刮子抽死他,没有你妈风吹日晒挑扁担你还上学屎你都吃不上热的,李宝莉唯一的希望确是失望。

55分钟前
  • 朋克大帝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