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迪策大屠杀

HD

主演:卡瑞尔·罗登,祖扎娜·菲亚洛娃,祖扎娜·比佐夫斯卡,罗曼·卢克纳尔,马雷克·亚当祖克,扬·布达尔,翁德雷·诺瓦克,Adam,Kubista,维罗妮卡·库巴罗娃,德特勒夫·博特,约阿希姆·保罗·阿斯波克,玛丽卡·索波斯卡,罗伯特·内布鲁斯基,扬·冯德拉塞克,托马斯·齐林斯基,雅库布·津杜尔卡,诺贝特·利希,奥德·马利,彼得·斯塔赫,兹德内克·杜塞克,马塞拉·姆拉科夫斯卡,安东尼·哈特,马丁·库巴卡克,艾琳娜·米霍洛娃,迈克尔·泽伦卡

类型:电影地区:捷克,斯洛伐克语言:捷克语,德语年份:201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2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3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4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5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6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3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4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5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6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7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8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19利迪策大屠杀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利迪策大屠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2年5月27日,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在布拉格被捷克特工刺杀后,希特勒感到非常恼怒,在海德里希的葬礼上,希特勒就咆哮着说要采取报复行动,叫嚣着要用千百万人的血来作为偿还海德里希被谋杀的代价。 居住在特瑞金斯塔特“特别居留区”里的约3000名犹太人被送到了死亡营,未知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布拉格的党卫军个个惊恐万状。 他们深知:如果在缉捕刺杀海德里希凶手的行动中毫无结果的话,毫无疑问会触发希特勒对于导致行动失败的负责人的杀人欲。 亚瑟·内伯,以帝国中央安全局的名义命令紧急印制了大量德意志刑警报特刊,上面载有发给各地警察局和地方行政长官的电传电报,指示:“要在各个车站、火车上以及所有交通工具上实施特别监视;要对所有在工人旅馆居住的外国人进行登记检查;不准任何嫌疑人越过边境。”盖世太保以无情的高效率为刺客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199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特种保镖2变异编年史动态漫画·逆天邪神第二季不要欺负我,长瀞同学第二季无耻之徒(美版) 第二季独生子夜花火咒怨(美版)炎月暗黑第二季惊声尖叫3盗金小队太阳的新娘断掌事件绿箭侠 第六季马文的战争2010天降机器女仆正义联盟:扎克·施耐德版银平町影院蓝调海上神鹰罗马浴场2反毒风暴金蛋宝鸭总是超时空接触中国刑警803英雄本色迷失太空第二季逆袭之我家“斤”欢迎来到超自然森林守墓人之海昏侯迷踪重任在肩第四季灵异女仆第二季雷和莉兹(英语)黑色皮革手册SP~拐带行~桂河大桥莱斯·诺顿第一季盗墓迷城新世界2005黑衣女人2018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程序恋人疯狂成名记横冲直撞好莱坞接招吧!前辈

 长篇影评

 1 ) 利迪策大屠杀

1、这个事件确实值得拍成电影给不知情的人观看,纳粹的恶行值得反复控诉。

2、不过,就电影而言,本片只能算基本合格。倒不是故事本身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因为导演在节奏控制上出了问题,前半部分叙事有些稍显拖沓了。当然我们知道,他是想尽可能的多用镜头展现村庄中祥和的环境,以对比稍后的大屠杀,但是仍然还是有些缓慢了。当那个女孩被逮捕后逐渐转好,故事趋于流畅,节奏也明显加快了些。

3、影片结尾处,男主角跪在被大学覆盖的村落残骸上亲吻土地的镜头拍摄的很棒,很感人。像利迪策这样在被战争完全吞噬的村庄在古今中外不知会有多少,连儿童都统统用毒气毒死简直令人发指!战争诱发了人类的原始兽性爆发,人性的沦丧与泯灭带给人类的毁灭性打击超过任何自然灾难。

4、总体来说,本片可以一看,但是别抱太大的期望。相信我,熬过前半段就好了。

5、通过无数的同类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屠城灭村,德国士兵是在执行军事任务,而日本鬼子是在狂欢!!!

 2 ) 网上搜到的背景介绍

1942年6月9日,纳粹曾经有一次第三帝国历史上最隆重的葬礼。整个柏林的街道披上一层黑纱,与此同时,全德国境内及其附庸国都降半旗致哀。下午3点整,葬礼开始,柏林交响乐团在帝国总理府大厅内奏起了瓦格纳歌剧“众神的黄昏”中的死亡进行曲。第三帝国的第二号人物、党卫军(Schutzstaffel 即SS)统帅希姆莱致悼词,台下挤满了纳粹的显赫权贵,其中包括希特勒,戈林和戈培尔等。
大厅前首有一个长方型的花坛,两旁各站立一排头戴钢盔、全副武装、眼睛射出凶光的党卫军士兵。在花丛中央安放着一个灵柩,上面覆盖着带有“卐”标记的国家社会党党旗。在棺木中趟着的是恶贯满盈的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他负责纳粹警察系统(盖世太保,情报服务处和刑事警察部),时任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二战期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代理保护长官”。约半个月之前他的汽车在布拉格的街道上遇袭,虽经竭力抢救,仍在数天后(6月4日)死亡,年仅38岁。海德里希,这位呼声最高的希特勒接班人最终还是死于坏血症。——摘自作者去为:我的布拉格精神之旅(四)一文

 3 ) 沉淀,比起血腥更加震撼和绝望

一个男人,来自利迪策,在宴会上误杀了自己的儿子。入狱。一直给家里写信,没有人原谅他。几年后,大雪纷飞的一天,他刑满释放。坐上自己熟悉的公交车。到站后,依然大雪纷飞,一片白雪皑皑。
他不停的跑。
整个利迪策,变成了一片茫茫的雪原。

只有他自己的脚印。
他疯狂的刨开积雪,雪下面,只有灰烬。
雪原,一个跪地男人,一串脚印,刨开的灰烬。

比任何血腥的场面来得更震撼,更让人绝望。

后来这个男人来到了 德军的办公室 ,说:你杀了我吧。德军说:你来晚了。男人气急败坏,为了激怒军官,他大声的说:刺杀刺杀海德里希是一个伟大的行动!!!军官犹豫了一下,笑着说:我觉得也是,你来晚了,你知道杀你要经过多少书面程序,多少法郎吗?你不值得,把他给我扔出去。

后来,一个村子里的宪兵把他叫了过去。宪兵经历了所有过程,他很颓废,但他帮着男人找到一所房子,是废旧的小火车站。
还给了他一个盒子。盒子里是所有外界写个原来利迪策人的信件,当然包括他老婆的。
还有他另一个儿子的。

电影巧妙的利用火车站来回的火车,来表达外界的信息。

他唯一的朋友是那一个宪兵,在小火车传来快解放的消息时
男人本想去参战,宪兵说:等你去了战争就结束了。男人和宪兵坐在唯一的小车站里。宪兵告诉了他全部,屠杀的全部。
男人,愣住了,但有痛苦无奈,觉得冷,说,我去弄点柴火。

就在他劈材的时候,听到了屋里的枪声。
宪兵自杀了,地上是没有烧完的钱,是纳粹发给他的所有工资,这些钱,他没有花过。他死的时候,没有穿纳粹的宪兵制服。认真的穿了黑色的西装。

后来捷克斯洛伐克解放了,他们组织重建利迪策,请来了尊贵的客人:在集中营里活下来的女性。
她们高诉了男人,她的妻子一直很坚强。
男人最后坐到小车站旁,痛苦难耐,不知道该不该留下来重建家园。
后来这个村子改了名字,但女人们都叫利迪策的习俗一直没有改变。


 4 ) 以宁静衬托出的战争


一部精湛的引人深思的电影。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捷克的利迪策,在这样一个平凡宁静的小城,主人公sima因为错手杀了自己的大儿子进了监狱。而这个时候,德国人已经占领了捷克。在布拉格,德国纳粹高官海德里奇遇刺,德国人为了报复而报复,嫁祸给利迪策,屠杀了城里的男人和儿童,并把小城付之一炬。Sima因为在监狱里躲过了这次劫难,但并不知道利迪策发生了什么。他以为他的妻子、小儿子、情人抛弃了他,所以在他出狱后带着怨愤回家的时候,发现利迪策都已经消失。这时他才明白了一切。他愤恨地到德国人那寻求死亡,结果德国人告诉他,利迪策的屠杀是一次偶然的选择,已经没人记得了。这时,为德国人办事的捷克人魏策科叫住了迷茫的sima,把他妻子还活着的事情告诉了他,并邮寄给利迪策人的所有信件都给了sima。Sima找了个旧房子开始等待消息。很快战争结束了,但是当sima想要为重建利迪策做点什么的时候,才发现胜利并不属于存活着的利迪策人,他们不过是活着的纪念物。于是他在他下儿子被枪杀的树下,彻底地绝望了
类似这部电影的题材,以屠杀来揭露战争的罪恶,好莱坞拍了好多次,《卡廷惨案》、《辛德勒名单》等等,但这部电影有着独特之处。同是揭露战争的罪恶,这部电影从头至尾都用唯美的视角,展示了大量的小镇风景和日常生活场景,比如一望无际的草地、茂密的树林、恬静的农庄、美丽的夕阳、叽叽喳喳的鸟雀、玩耍的孩童以及阳光照射下流动的云彩,这些都在描述着利迪策的安静与平和。这些幽静的画面,配上钢琴和大提琴演奏的压抑哀沉的音乐,就牵动着观众的思绪,因为这样的宁静马上就会被打破,暴风骤雨很快就要袭来,以破坏这种和谐的场面凸显出战争的残酷,给我内心以更强烈的冲击。对于屠杀的过程,影片没有采取过多血腥的场面、人们哀嚎和悲惨的哭泣引发人的共鸣,而采用慢镜头来描写男人被枪杀时害怕、惊异和不知所措表情,同样用慢镜头来展示孩子们在毒气室里摇动且慢慢落下的手,给我极深的感受,生命在那一刻和慢镜头一样留恋。而在在监狱枪毙安娜卡和瓦萨克的时候,没有血迹、没有惨叫、没有任何看客,只是在一间小屋子里面,在迷惑之中一声枪响,一张瞬间凝固的脸,让人毛骨悚然。在表述战争的残酷,无声胜过了有声,平静胜过了血腥,疑惑胜过了恐惧,美丽胜过了破败。
影片对人物表情的刻画特别好。通过表情和动作来展示人的内心,这是电影中最难的,不仅需要导演的把握,更需要演员娴熟的演技和到位的内心感受。不得不说电影中一个特别的人物,那就是为德国人工作的捷克人魏策科,现实的选择和内心的矛盾最大的人就是他。在我们的传统红色电影中,汉奸的角色最让人可恶。但在本部影片中,魏策科却让人恨不起来,有的只是无奈和对战争的控诉,他讨厌德国人,但是德国人决定他的生死。每一背叛他都在挣扎和抵抗,这是人内心两方面的很正常的对垒,尽管最终惧怕和屈服胜利了。在德国人的屠杀之后,他思想的包袱越来越重,死去的小伙子和孩子们,是他挥之不去的阴影,他生活在痛苦之中。他总说他不在乎别人的想法,这是他企图欺骗自己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但是他做不到,他内心无比的挣扎,最终怀着愧疚在sima的小屋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一个德国士兵,在用毒气杀害儿童的时候,呕吐不止,并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这一点上看,电影是讲人性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权衡自身利益和周围人利益的个体,不存在传统故事中那光芒四射充满神性的英雄。在这里,对汉奸、敌人的描述,让我们把仇恨从个体引向了战争本身,战争对每一个人都是灾难。
在影片的结束,没有给人展示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曙光。对于德国战败和捷克胜利,导演没有用过多篇幅来形容,只有几个简单的镜头,德国人收拾提包走了,几个捷克人喝酒高呼战争结束了。可能是在导演眼中,德国人走了,但是捷克人远没有胜利,可能是苏联人来了,捷克人民需要的自由民主仍然没有实现,一切都是出于政治考量。这个让人郁闷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非常晦暗,因为它所表达的那种悲伤不是视觉上屠杀的直面冲击,而是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直指你的内心。一个年轻人追女孩子的玩笑,一个美丽宁静的村庄,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一群平凡善良的人们和一场泯灭人性的屠杀,一场惨无人道的战争。让人感到,人所组成的这个社会的复杂和弊病,那些仇恨成为少数人利用的旗帜,普通人被鼓动,普通人被残害,这么大的失去仅仅换来主角的更替、旗帜的翻新。我反对被残害,更反对被鼓动,哪怕是自由民主的呼喊。一个村庄,社会百态,没有政治,没有战争,就是一种美,一种完美。
总之,个人觉得很值得在下雨天,一个昏暗的屋子,趟在床上,仔细欣赏这部捷克人的《大屠杀》

 5 ) 战争是最肮脏的罪孽

这片子看得我泪崩了,绝对的冷门佳片,让它在我电脑里面受冷落几个月之久,是我的失误啊。

有五星的实力,就是前面营造战前氛围,交代人物关系用了太长的时间,差点让我看不下去,还好演员表演得很棒,心理刻画到位,才让我没有关掉播放器继续观看下去。

全片没有什么帅哥美女,除了主角熙马的小儿子卡尔小帅一点,其余演员都外形平平,因为拍的战争题材片,连养眼的景色也没有,而且没有大场面的火拼,想要看视觉效果的就可以不用看了。不过里面主角演技太棒了,看到剧情发展高潮部分,想不泪崩都不行啊,太惨了。

影片一开始,男主因为在一个宴会上与醉酒的大儿子扭打,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大儿子,从此获罪入狱,刑期四年。在狱中一开始被狱友冷嘲热讽,宁愿换一个变态杀害两个小女孩并抛尸荒野的杀人狂,也不要和这个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会杀死的人住在一起。熙马没有任何抱怨争辩,每当一人休息独处时,脑海中总是回想当时误杀儿子的那一幕,心内苦楚自当无比深沉。

随后应该是他的再婚妻子或者是情妇来看他,并且劝熙马的小儿子与原配也去看看自己的父亲,那段时间,熙马的生活稍微有了起色。小儿子还尝试说服母亲,能够上诉帮助父亲减刑,再怎样,那也是他的父亲。

正当熙马把上诉信交予神父之后,他在那一丝曙光之中期待着早日出狱与家人重逢。此时,纳粹侵占了捷克,驻军利迪策。而熙马的小儿子卡尔,那时候正和他的好朋友准备追两名年轻漂亮的女子,卡尔的好友相出一个“馊主意”,假扮特工,让两名姑娘帮忙,从而接近她们。有一个姑娘当时父亲正好死亡了,处于人生低谷期,见到有这样重要的任务需要她,感到十分荣幸,而另外一名,则是在几次之后,情势越来越紧张了,恐惧感让她无法再去帮助他们。于是卡尔退出了,只剩他的好友与其中意的姑娘在玩这个“二人游戏”。

无巧不巧,海因里希刺杀发生了,希特勒大怒,形势急转直下。那个姑娘首先被抓,严刑逼供下,她以为自己帮的确实是特工,就把卡尔的好友供了出来,随后卡尔好友也被抓。两人受尽折磨,却完全无法道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特工,怎么会有信息出卖?

而当时他们玩的那个游戏,让那姑娘送过一枚纽扣去利迪策村庄,从而利迪策变成清查对象。军方需要证据,没有证据就造假,把一台发电报机偷偷放进民居,过几天再找出来,如此,整个利迪策戒严。重重关卡,等待所有利迪策人回家,出逃者一律击毙。

随后,让所有利迪策人收拾好行李,不是为了给他们生路,仅仅是想看看有多少值钱的东西,因为不久之后,他们都会变成尸体和奴隶。男人和女人分开,16岁以上男子被单独处置,神父祈祷了一晚,上帝没有听到他们虔诚的祈祷,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所有16岁以上的男子一波一波的站成一排,被行刑队枪决。其中包括熙马的小儿子卡尔,还有一个宁愿死也不要和父亲分开的小男孩。

任务完毕,高官们面对着陷入一片火海的利迪策废墟碰杯欢笑,场面无比讽刺!

接着纳粹军方将所有16岁以下的小孩强行从他们的母亲身边隔离开,看到孩子被带上车,那些母亲们哀嚎着拼命用指甲刮开被油漆封住的玻璃,心都揪着疼。剩下的妇女们则被带到集中营,过着非人的生活。

我本以为那些小孩会被集中起来,送到某个教堂或者学校进行洗脑教育,然而我错了,我低估了战犯们的黑暗之心。两卡车的孩子,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拿着日期纪念牌,合了一张充满阳光欢快的遗照之后,全部被封闭在卡车的后箱里,一根巨大的管道不停的往里面输送车尾气。孩子们无力的痛哭、哀恸、敲打......车至半途,一名德军士兵无法忍受,推开驾驶室的门,下车不停地呕吐,然后拔枪自杀。

镜头转回尚在狱中的熙马那里,所有人都知道利迪策的屠杀事件,但是都瞒着他,狱警那句“知足吧,与格栏外面的世界相比,里面简直就是天堂”,显得如此悲哀无奈。

熙马终于刑满释放了,他是带着满腹的怨气出狱的,他以为自己的妻儿已经抛弃了自己,几年时间连一封信都舍不得寄给他。于是他打算回家一趟带上一点有纪念意义的小东西,从此去过一个人的生活。

那时是冬天,大雪纷飞,整个世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熙马乘车到利迪策,下车,独自走向一望无际的雪原。一开始是带着困惑,也许几年过去,自己记忆出现偏差了?随后,熙马拼命的在雪原上奔跑,眼里满是绝望。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人,没有动物,没有房子没有村庄,曾经的利迪策,已经从这个世界被抹去了。

看着熙马绝望的跪在雪原中央,妄图把雪刨开找出利迪策的影子的时候,再也忍不住泪崩了。

于是熙马找上了纳粹军方,想用言语激怒他们一死了之,可是军官一句“你知道我要是在办公室毙了你得打多少报告,消耗多少金钱么?你不值得,扔出去!”,多么轻蔑!多么恶心的嘴脸!

熙马孤零零站在纳粹楼下,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利迪策第二名苟延残喘的男人叫住了他。为德国人效力的宪兵队队长,我并不鄙视他。他没有滥用手中的职权,维护了当时的稳定,当灾难降临之时甚至还想拯救自己的同胞,可是他只能在德军的阴影下,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杀害,无能为力。我很佩服他,那种时候,像他这样有良心的人,能忍着没有自杀,是需要非常大的意志力的。那种时期,死亡是最简单最轻松的逃避方法。

在宪兵队长的帮助下,熙马在一个废弃的铁路小站独自住了下来,带着能见到自己妻子的最后一丝希望,天天忍受着巨大痛苦啃噬内心,熙马如行尸走肉般活了下来。

终于有一天,捷克军民争相走告,德军败了。于是宪兵队队长找到了熙马,让他放弃去布拉格广场的愚蠢行为,在熙马的小屋与他畅谈了一夜。第二天,在熙马出门那木柴的时候,放下所有心理负担的队长终于拔枪自杀了。熙马听到枪声,并没有显得太震惊,已经没有什么事可以再让他震惊了。

随后,捷克的政客们来到利迪策进行“纪念、哀悼”的活动,仅存几位的利迪策妇女们登台,熙马怀着激动地心情准备为利迪策重建出谋划策,然而,政治是不允许有他这样的“意外”因素存在的。于是熙马带着他的老版利迪策村落图和许多已逝者与家人的通信被驱逐了。

他在卡尔被枪决的地方悼念过之后,与多年未谋面的情人简单交谈了几句,再次回到那个废弃的小站独自生活。

“你真的要留下来?留下来被人当做活的纪念物?”

“我觉得有时候需要这样做。”

这是熙马与情人最后的对话。

这样的片子,才是真正感人的战争情感片。没有英雄主义,没有夸大其词的渲染战犯暴行,更没有侮辱般的降低军方的智商,只有朴实无华的故事叙述。让人看着无比揪心,眼泪忍不住的滑落。

战争,是只有人类这个物种才会让其滋生的最肮脏的罪孽!这个世界,不该有战争。

 6 ) 《利迪策大屠杀》

以一个家庭悲剧开始,延伸出几个青年不慎行为,伴随着轻描淡写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被刺杀,报复性的大屠杀逐步展开,而之前的人物也面临着不同的命运,最终殊途同归。

影片前半段的故事应该是经过艺术处理的,弑子悲剧和青年玩笑式的“反抗”行动。这样处理其实对于历史影片是把“双刃剑”。对于观众,理性上难免会怀疑其存在性,削弱后半部分真实震撼的力量;感性上倒是一种不错叙事组成,面对自身的赎罪和无暇的纯真,暴殄天物所形成的感官落差。

其实本片并没有过度利用惨剧,放下大屠杀本身的冲击,影片最出众的还是整体叙事的连贯,人物的纠葛,人性的塑造,以及影像的质感从始至终的保证。那些稀薄的云层,乡村阳光、草叶,雪地里的脚印,会面桌的俯视,布拉格城堡的雕塑……仿佛都被赋予了生命。

如果没有大背景,整片也可以成为一部内省的力作。

 短评

战乱年代de那些小人物

10分钟前
  • layna
  • 力荐

除了让人屏息的屠杀段落,整个片子非常平庸,白费了编剧那个以革命秘密泡妞导致灾难的牛逼创意。

13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一切的平静都是为突如其来的群体死亡做铺垫。手染鲜血的纳粹罪孽深重,但在anti-climax里面可以看到,后人粉饰历史的企图也不光彩。

17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推荐

真实的历史是动人的,所以影片本身是有压迫力的。但并不赞同影片的处理方式,所有角色在大环境中都毫无动作。

22分钟前
  • mOco
  • 较差

一场悲剧,举枪自杀的纳粹士兵和捷克警察从理论上来说都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但时也势也,战争的黑暗无法避免。

23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戏剧性爆点相当密集,几个配角色的塑造也非常立体出彩,让主角显得毫无作为。电影在大幅度的戏剧构建上很失败,反而在小的细节还原相当出彩,主角因为毫无作为,戏剧高潮和情节推进靠的纯粹是真实历史的力量,大屠杀题材强烈加分,影片虽精彩,但依旧欠缺火候。★★★☆

2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应该拍得更好

28分钟前
  • AP
  • 还行

6.1儿童节是这么来的。

32分钟前
  • 束发行
  • 较差

每年影节都有意外之喜。

35分钟前
  • 一一
  • 力荐

太沉重了,不知道该怎么评分,有一种不应该评分的感觉。看电影觉得虐心,但那是他们真实的人生。应该把这部电影放给所有好战的人看!

39分钟前
  • 菠菜开花
  • 力荐

以生活的宁静安详,反衬战争的暴力残酷。

44分钟前
  • 拣尽寒枝
  • 推荐

平静中揭示战争的残酷。

48分钟前
  • 坩埚钳
  • 还行

哪个国家都有历史。拍的还可以吧,结局很感人

49分钟前
  • 春去留伤
  • 还行

用隐忍的手法表现了这一历史悲剧,主角并不突出,却增强了真实感的震撼。PS:利迪策惨案成为后来国际儿童节的来源。

54分钟前
  • 泰坦
  • 推荐

相比《利迪策大屠杀》,《金陵十三钗》从故事到表达,都显得何等之轻浮。

55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不看简介还真特么看不懂啊。好累的二战片啊。镜头感什么的都很精彩,但整提故事性真是有够差得,闷死了

59分钟前
  • 大魔王
  • 较差

与六一国际儿童节有关的大屠杀历史 前面铺垫太长 一小时后才紧凑起来

1小时前
  • 青貓
  • 还行

前面太拖沓,战争好罪恶。

1小时前
  • 艾妮
  • 推荐

女人朝镜头走来,音乐响起,他最爱的那片土地,最爱的那些人却早已不在,留下的,只有那熟悉的蜂鸣声和不再是利迪策的利迪策。如果真的要走,Frantisek,请你不要走远,总要有人真正的记得这一切。

1小时前
  • 片片
  • 力荐

2014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日展播影片,非常有历史意义的影片,配乐和摄影都超赞!

1小时前
  • siji小猪头mol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