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

HD中字

主演:神木隆之介,门胁麦,古川雄辉,绫田俊树,水田航生,高桥和也,森口瑶子,村上淳,中村优子,鹤见辰吾,古馆宽治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日语年份:200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太阳 剧照 NO.1太阳 剧照 NO.2太阳 剧照 NO.3太阳 剧照 NO.4太阳 剧照 NO.5太阳 剧照 NO.6太阳 剧照 NO.13太阳 剧照 NO.14太阳 剧照 NO.15太阳 剧照 NO.16太阳 剧照 NO.17太阳 剧照 NO.18太阳 剧照 NO.19太阳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标榜暗示的明示

太阳照常升起。

 

这是一个到处充斥着符号和暗示的故事。不,应该说那些你就算是不去探寻也会自己跳出来的符号已经不能算暗示了——它们被捧到你的面前,随着你的视线摆放在任何地方,打着隐喻的旗号赤裸裸的招摇叫嚣着。

 

故事1:

关键词:脚、鞋、树、石头、河、房子、鸟

房祖名的寡妇妈周韵在做了一个梦之后就疯了。

她开始无节制的爬树,挖树下的圆石头,抱着羊上树,摔碎家里所有的东西,说当年送她来村的警察已经死了,甚至用火烧儿子的手。

周韵折腾的理由是她丢了一双鞋。

她洗干净自己的脚,去买了那双鞋之后还没穿就丢了。而据她所说,那双鞋是被一只叫着“我知道我知道”的鹦鹉叼走的。

于是她否定一切,因为只有她知道的世界才是真实。

先不说赤脚和鞋的关系在心理学领域中有sex的暗示,而树和圆石、羊更是显而易见的男性符号,只是她去爬树,并且从树上跳下的这种行为就已经是再明了不过的渴求表现。连古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都成了sex压抑爆发后的呐喊。

当儿子房祖名游到在代表阴性符号的河水尽头,发现周韵用她挖来的石头盖了一所圆形的房子,里面放满了她拼凑起来的碎裂物品。它们脆弱的只需用一个喷嚏便可以击垮。

于是房祖名逃走了。

河水的寓意不言而喻,圆形的房子在符号中是代表“子宫”。房祖名在这时相当于回溯到了在母体的时期,而在希腊文中,子宫一词就是歇斯底里症的词根。

“你就是阿辽沙”——周韵曾经对房祖名这样说,隐约的有一丝禁忌的不安。

故事的后来,观众终于在影片末尾看见了那个说“我知道我知道”的就是周韵自己。

那只鹦鹉就是她本性的爆发,她在压抑了多年之后,终于知道了自己要的是什么。

周韵穿上了那双鞋。

当房祖名去接下放的唐老师走后,镜头向着周韵拉近的模式是在模拟《天使艾美丽》。姜文似乎是在借此暗示,他的这个故事和让·皮埃尔·热内讲述的那个一样,都是一种即将释放的狂喜。

于是周韵变成了河的一部分,真正的流走了。

 

故事2:

关键词:面团、吉它、小号、枪、辣椒、果实、绳子

被一双鞋子引领着遂水流去的女人形状的衣服渐渐漂向远方,然后故事就进入了另一个时间。

这一次的暗示是那首《美丽的梭罗河》和放在黄秋生身边的胡萝卜、韭菜、蒸锅里的馒头,女人们跟着他唱的时候揉面劈腿撒面粉的动作。

如果说姜文在故事1里还藏着掖着,这一段的隐喻就已经明显到了明眼人就能看出来的地步。

摸与被摸是事件的起源,重点是谁摸的,而不是摸了谁。

人人都爱弹着吉他的黄秋生,但是她们的爱也就停留在和他一起揉面蒸馒头唱歌撒面粉了而已,更深一步,也就是被他的味道包围。

黄秋生是大家的yy对象,是女人的,也是打着手电一起照着他的男人的。

如果说穿着透明雨衣的陈冲对黄秋生的露骨表白还不足以让他明白自己的无奈的话,当煽动着鼻孔的丑女出现的时候,黄秋生才真正明白了自己是一个不应该在这个故事里的人物。

所有人都爱着他一个不属于实体的部分,气味、声音,将他视为一个告白的对象,但是告白之后……就没有下面了。

于是他把自己藏在下面的枪给了姜文,并且掀开了姜文与陈冲的偷情关系。

姜文说他只要吹小号,陈冲就会来和他幽会,并且在黄秋生面前显示了一把。于是陈冲果然如姜文所说,在听到小号的声音之后来找他,并且用跺脚的方式呼唤开门。

小号在符号中是代表阳性的、带有攻击意识的,而黄秋生弹的吉它,是阴性的、内敛的。

当三人嬉笑着在屋里关上门的时候,也许会有很多人猜屋里会发生什么。但是即使能发生什么,也和黄秋生无关。

他的枪已经给了姜文了。

最后,当黄秋生把自己吊在门洞之外的时候,他是双手插在口袋中的,成为了一个大微笑着死掉的阳性符号。

死去的黄秋生被停放在门口,身上的尸布上放着各种的果实,而压在他腰间的,是一枚鲜艳的红色长辣椒。

这段场景的指向性符号多的让人感觉到发愁。

王小波将绳子的意向描述为“历史的脐带”。

被这个脐带绕颈而死的黄秋生永远只能在门口之外。

 

故事3:

关键词:相片、树、山、石头房子、野鸡、枪

房祖名问当年见过他父亲的人:我爹长什么样子?

那人将手指从他母亲将他父亲的脸剪掉的照片洞中伸进去:这就是你爹。

村里人也没见过房祖名真正的爹,他们将他的爹描述成了另外一个被烈士打死的男人。

这个从未出现过的男人于是只剩下了这个有着鄙视性的阳性符号。

时间进行到了房祖名的娘失踪的那日,当房祖名开着拖拉机将从城中下放的姜文和他老婆孔镱珊带回村的时候,姜文问:你们这野鸡能打吗?

房回答:在天上飞的就能打。

于是姜文在充斥了男性符号的森林中奔跑,吹着小号打遍了村里所有在天上飞的野鸡。

而他留在家里的鸡,被房祖名打到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在房祖名带着“李铁梅”去向孔镱珊“请教”的时候,在孔镱珊身后有趣的画面构图——在薄雾缭绕的背景中,左边是一根木柱,而右边是一座峰峦,再旁边是一丛垂下草丝的柔嫩草坡。

身处其中的孔镱珊果然如人所料的成为了房祖名性爱的启蒙者。

当姜文抓奸后想开枪杀死房祖名的时候,却被房祖名问的一句“天鹅绒”是什么暂时收了杀意。他说:我给你去找天鹅绒,但是等你见到天鹅绒的时候,就是你的死期。

他去了北京,找到了崔健。

一嘴京骂的崔健告诉他,出了这样的事情怨不得别人,只能怪他自己“占着茅坑不拉屎”。然后问他:全中国哪没天鹅绒,你还非跑北京来找我要?

姜文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杀房祖名,所以才会找到能几句话就打开他疑惑的崔健,以对方的嘴给自己的不杀找一个理由开脱。

但是,当返回村里,想要忍下事情和老婆分手的姜文在听到房祖名说:你的老婆肚子根本就不像天鹅绒的时候,反身一枪还是结果了他的性命。

虽然只差一步,可是姜文到底做不成黄秋生。

他有枪。

 

故事4:

关键词:尽头、非尽头、辫子、《怎么办?》、最可爱的人、火车、婴儿

这是最后一个故事,但是按照时间排序,它应该是前三个故事的开始,又是解答前三个故事的Key。

两个女人走上了寻找爱情的路途,她们在一个路标分手,走向“尽头”一方的孔镱珊遇到了用信来和她ML的姜文;而走向“非尽头”的周韵,得到的却是男人已死的消息。

当苏联的老大妈安抚着身怀六甲的周韵的时候,孔镱珊已经投入在姜文的怀中,听着他说“你的肚子像天鹅绒”。

说着这句话的姜文,也许从未真正注意的去体会过天鹅绒的触感,所以他才会在多年之后惊觉自己描述的诗意之外,是毫无真实性的,也许正是因此而杀掉了刻意去探寻天鹅绒触感的房祖名。

周韵得到了男人留下的遗物,在一堆摆放的整整齐齐的衣物当中,夹着三条不同颜色的辫子,旁边的茶缸上印着一句话——献给最可爱的人,另一边放着一本书《怎么办?》。

《怎么办?》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描述的一个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三角恋爱的故事,故事的男主角为了给和妻子感情融洽的朋友让位而装死去了国外。于是我们有理由猜测,姜文就是房祖名的父亲,他从一开始就是用已经死了的一个男人的名字与周韵交往,甚至因为想要抛弃周韵而装死,实际上是改名换姓的去了南洋,并且在那里结识了后来的妻子孔镱珊。

其中具体的事情已经无法探寻了,只有周韵留着眼泪站在一堆遗物前说:我知道我知道……

亦或者,这是一个女人,在选择了两条不同路线后的结局。

当周韵在火车的车厢中穿越而过的时候,她走的方向是和火车行进路线相反的,似乎是想要回到那个她出发的地方,却不得以的还是被火车带离了那里。而此时姜文在和孔镱珊举行盛大的婚礼,在一片热情的宣泄中,黄秋生正在肆无忌惮的摸女人的屁股。

被烧着的帐篷吹向了从婚宴旁经过的火车,在火光的笼罩下,周韵痴迷的看着自己摇摆不定的影子,等她清醒后才发现,生下的儿子已经顺着排污口掉到了火车的外面。

当她找到儿子的时候,发现他躺在被鲜花包围的轨道中。

在故事4中一直都愁眉不展的周韵终于露出了笑容,她抱着孩子站在车顶上大喊:他一笑太阳就出来啦!

儿子成了她继续活下去的希望之路,这个希望会维系到她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之前。

 

END

 

这个影片是木子泳群姐特意推荐的,我在看它的片花的时候,忽然感觉音乐部分风格相当熟悉,查询的结果证明,果然是久石让先生的作品。

久石让的风格就是,当你开始听到他的时候,会感觉只有他的声音是最醒目的,但是一旦故事的剧情铺展开之后,就再也找不到他了,因为他已经融入了背景中。

实际上,当我看完之后曾经和泳群姐说:我不打算写这个影评。

因为它将想要让你看到的都摆在你面前了,而想让你知道的,都埋在满眼凌乱碎片的下面,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顾左右而言他。

如果你只看到碎片,就看不懂它的整体,如果你注意到了它的整体,就会忽略那些被小心拼凑出的碎片。

但是那些符号和表象混杂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所以经过一夜的纠结之后,我还是写出了这些文字。

我一向对那些年代的东西心存敬畏,因为它是一口在你身后凿出的井,停留在那里。而你自己却向前走去,和它越来越远。但正因为如此,当你回头看的时候就会越发体会到它的纵深和真实,从而感觉头晕目眩。

OK,实际上井也是一种符号。

这个故事也可以总结如下——实际上姜文什么都没表现,他只是将大家带入了一个混乱扭曲的场景空间里,放满了可以指向一切的路标,走向何方发现什么是你自己的事情。

比方母亲和一个叫做“阿辽沙”的男人曾经在一起后来又分道扬镳的事情、黄秋生吊死的时候姜文和一群女人在下面看升旗一样的队列、崔健在纸上画的五角星符号、房祖名手里抖动的天鹅绒锦旗、左边的繁体尽头右边的简体非尽头……

你是看不懂,不是没看见。

井太深了。

对这一部分的领会言尽于此,于是,太阳照常升起。

Ps:以学院派口吻来写东西的事情,一年最多不到4次。于是写过这些之后,荀夜羽依旧会恢复到写华丽小说的写手口吻,继续我自己的那个同样充斥了符号和隐喻,却没有涉及到井深的故事。

 2 ) 坐等姜文把激情喷完

一、
    《太阳照常升起》看到一半,我的从理智上把握这部电影的企图就已经凉掉了半截。有的电影会很自然地促使你运用逻辑,而有的只会让你喝醉。喝醉并不是坏事,至少对于看电影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一个状态;可惜的是现在的电影观众太不珍惜这种状态,他们习惯了好莱坞式的首尾圆满的逻辑结构,偶尔碰到某些发疯的导演,给他们酿了一坛好酒,却弃之如糟糠。
    显然的,这部电影的不适合人群有:历史考据癖者(他们不能容忍房祖名的匡威鞋和演员们的时髦打扮)、理性强迫症者(他们对于黄秋生的死耿耿于怀)、象征主义符号学崇拜者(最终他们沮丧地发现无论哪一套解释都很合适,这就意味着都不合适)、原著原教旨主义者(他们抓狂地发现它几乎和它没啥关系)……,总之,它不适合无趣的那群人,即便是偶尔地无趣一下。

二、
    理性使世界变得条分缕析,感性使世界有趣。
    理性让我们有饭吃,感性让我们尝到饭的美味。
    逻辑使电影可以看得懂,直觉却是好电影的王道。
    
    找个时间去直觉电影才是正经事儿。

    所以要把逻辑都拿去洗一遍只剩最有用的;把推理的皮也扒干净,别让它迷糊了我们天生脆弱敏感的心灵;归纳总结当然是第一个要吊死的,一点儿也不冤枉了它;还有紧皱的眉毛,我们义不容辞地负有解救它们的神圣义务!
    
三、
    姜文的激情就目前的状态来看,还是一座活火山。他被电影体制压抑太久了?他在文革时的青春往事太多了?他对这群人类的感觉太疯狂了?他在宣泄情绪。
    姜文对文革的回忆,会让很多人抓狂。但谁也无权阻止另一个人表达自己的回忆。说不定它就是粉红色的,说不定它就是激情燃烧的,说不定他就是拿时间的距离说事儿了!这是重点。他可以目睹,但目睹的东西在经过时间的洗汰之后,就美了,就生龙活虎了,谁也保准不了姜文就是疯子啊,就算他不是疯子,你就非得要人家也成天想着迫害抄家不成?
    这是个政治问题。姜文政治上没有犯“那个错”,但也没犯“这个错”。这就证明,他不是疯子。

四、
    问题是,姜文在装疯卖傻。他有一腔的话要说,他感觉自己装满了见解,快要飞起来了,恨不得全身都长了嘴各讲一个精彩故事,横槊赋诗唾沫乱飞!
    这又成了一个策略问题。
    故事不重要,因为无论怎样一个复杂的故事,都满足不了他的表达欲。幸亏他还有全中国最毒的电影语言,和最诡异的想象力。
    所以我庆幸自己看不懂情节,于是我可以放下理性的包袱,丢开逻辑的缠绕,只专注于影像的原始冲击力。情节、剧本、表演是某戏剧导演的爱好;运镜、剪切、光影才是电影导演的正经事儿。鹦鹉很假,但没关系,太真就做实了;上吊也行,因为他不上吊就不好玩了;镜头更好,动得停不了,就要停不了;鲜花盛开的铁轨也魔幻,魔幻是一条阳光大道。

五、
    现象就是事物的本质。再造的回忆和对待这种回忆的情绪,就是这部电影的现象。可能他会经常流露出来一些东西,把这些东西拼凑好,是姜文的某些隐藏的看法,几个很挠人痒痒的词,就是历史观、民族观。但这基本上很难,我宁愿相信很多细节来自于一个有诸多情绪而浑然一体的头脑的灵光乍现,而不是去相信这个有趣的脑袋竟然会干出设计细节来微言大义这种极其无趣的事来。
    当然微言大义有时也挺有趣。

六、
    在心灵的敏锐的感受力严重流失的情况下,看这部电影是一种折磨。

七、
    当然姜文已经激情了三把,有理由怀疑他的激情是不是快喷完了。男人总不能一直在射精。图穷而匕现,坐等姜文下一把匕首。

博客:http://www.mtime.com/my/Lyeast/

 3 ) 伟大的电影必须有伟大的观众


 
 
 
 

 

伟大的电影必须有伟大的观众,电影之伟大在于,要让观众有满足感。观众之伟大在于,必须要想办法弄懂一部故意不让你弄懂的电影,然后取得满足感。

 

观众冥思苦想之后,自以为终于找到了答案,得到了升华,从此成为了一个有品味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伟大的观众。所以,一部能让平凡小市民观众变得高品味,变得伟大的电影,也就有希望挤入伟大电影的殿堂。

 

变形金钢和黑客帝国永远无法变得伟大,因为它们无法使观众找到自己已经超越平凡的快感,这和国庆节大部分人选择挤在外滩,而有些人却要去徒步爬金茂大厦是同一道理。

 

所以想要成为一个伟大电影的导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办法甩开无用的懒于思考的老百姓,抛弃金字塔的基层,直接要那个空中楼阁的塔尖,票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得奖。一千万观众满意了,也不如一个评委满意了。

 

拍好一部通俗的电影是很难的,因为你无法表现出你和别人有多不一样。但一部象《太阳照常升起》这样的片子,就可以很容易的让观众分出层次,分成看不懂的看懂的,讨厌和喜欢的,有所谓的和无所谓的。

 

这部电影真得有必要看懂吗?它真的有必要去寻找主题或是隐喻吗。如果本来无一物,那么说看出了什么的人又是从哪看出来的呢?一个笑话:三个人为比谁眼力好,比认远处庙门前的匾上的字,每个都说它看见了上面的字,但每个人都说的不一样,后面庙门里的老和尚走出来说:各位施主别争了,匾还没有挂上去呢。

 

这类片子的导演会告诉你他每个镜头每个对白的用意所在吗?当然不会,那多俗。当然是让你自己看去。任一帮自以为恍然大悟的观众为对剧情的解读争的头破血流,不会有人给出标准答案。庙门上有没有匾,只有老和尚自己知道。

 

拍电影和写小说很象,有时候你必须去苦心构思一个故事和题纲还有卖点,时刻思量观众看到每一段时会如何反映,出版商和评论家们会如何说。但有时候你烦了累了,就想去他妈的老子不侍候了,于是开始在纸上胡乱涂写,这时你会写出在精心构思状态下无法写出来的东西,但你知道,你不是带着任何目的去写它的,只有这种状态才是最真实原始的状态。

 

所以评价方法很简单,只需看它是一部故意精心策划成某种样子的作品,为了讨好某些特定的观众群或评委,绞尽脑汁的完成,并期待于奖项或好评;还是一部骗了投资商的钱,由了性子,在大醉之夜,随意浑洒而成的涂鸦。

 

如果是前一种,那仍然是恶俗的工匠之作,伪装成无招胜有招的高手,但其实却仍是刻意为之,这样炮制出的“先锋电影”和“实验电影”就是最大的恶俗。

如果是后一种,那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诞生出无用垃圾,一种是诞生出旷世绝品,这取决于创作者自己的才华。

 

其实分辩一部刻意的“伪大电影”和一部浑如天成的真上品的方法很简单,一部真的优秀作品看完了哪怕你完全不懂它在说什么,但你仍然会被打动,被震撼。就象一部伟大的音乐,不需要剧情不需要主题,你一样能听懂它。它的所有元素都在指向同一个点,虽然你说不清那是什么,但是你会感到正向着它飞奔的快感,你感觉到一种力量正在托着你升起,让你高喊:“哦!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但作为“伪大电影”,它会让人在看到一半时就厌倦、头痛、昏昏欲睡。它是一条路上东西南北乱指的路标,写满了“终点”“非终点”“高点”“低点”“天知道是什么点”,然后你晕菜了,倒在地上,你听见女主角在激动的狂喊,但你却想说:“哦,算了吧,快亮灯,我要回家。”

 

伟大的电影必须有伟大的观众,伪大的电影也必须有伪大的观众。强者会造就伟大的观众。弱者却只能在空空荡荡的影院中,贴着各种标签期盼着伪大观众的到来。伟大的电影也许会让观众一时沉寂,但多年之后却回荡起掌声,但伪大的电影同样会让观会一时沉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它已被忘记。

 

 

 

上一段算不上是针对性的影评,它适用于对所有的这类电影进行评判,那么下面就专门的说一说《太阳照常升起》:

 

看第一段最初时,很全神贯注,觉得很有意思。画面很美,镜头很有功力,也有悬念,一直到李叔被称为鬼,还仍然可以是部很棒的片子。但疯妈一直疯个没完,所有的人都象疯子,都很无厘头,这也没有错,但错就错在导演没疯,导演还正常着呢,他一边拍着这些的时候,一边还想着拿奖成名呢。一个正常的功利者拍不出真正的疯狂,结果就是并不疯狂,只是搞笑。一个被围观的真正的疯子能让人感觉到悲剧的力量,但一群装疯来吸引人们注视力的家伙就只能让大家失去围观的兴趣。观众看不到正常人,也看不到真正的疯子,完全失去了情绪的依托点,被吊在半空中,导演的镜头晃到哪,就只好跟着看到哪,这样的设置一直贯穿整部电影,包括刻意打乱的叙事和刻意荒诞的情节与人物。这就象你去用餐,开始喝了一道汤不错,于是期待下面的主餐,但发现后面源源不断上来的都是汤。

一开始疯妈在树上高喊阿辽莎,到影片最后疯妈抱着婴孩面对太阳高呼,在这呼应的一头一尾中间可以容纳一部很牛B的电影,但我们看到的不是,好象一部外星牛B电影被人捡到了开头和结尾或某些片段,为了凑成一百分钟上映只好在中间硬塞了好些仿制品然后胡乱粘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道又一道看起来挺不错的汤却没有主餐,因为厨师不会做主菜,只好指望汤把大家灌饱。所以观众的感觉也很混乱,因为腹胀与饥饿交织。人们在这部电影里看出了各种大师各种技法,但姜文却消失了,那些主角们也消失了,许多很优秀的演员,再一次成为了符号,成为了道具,而失去了人物本身,故事本身。时代背景失去了意义,人物情感失去了意义,任何符号也随之失去了意义,想达到这种效果其实不需要高价请任何演员,让每个参演者全片始终戴着口罩就行了,说不定这一点倒会让评论家和需要炒作点的媒体们被“软”一下,而不是在任何时刻都听见充满激情的呻吟却怎么也HI不起来。

 

姜文在片中已经讲述了自己是怎么拍出这电影的。你看见疯妈摔掉的那些碗了吗,在房祖名后来发现的小屋中,他发现这些碗被重新拼了起来,在一起看起来还是碗,但一样也提不起来,一提就碎了。这或许就是姜文无意中对《太》做出的解读暗示。他打碎了一部或是许多部电影,然后把它重新拼了起来,在这座姜文小屋中,你可以看见好电影中有的一切东西,但就是一样也没有什么用处,很好的音乐,很好的剪辑,很好的演员,很好的画面,但却凑不成一部很好的电影,因为它们本来就是拼合品。

 

我很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因为那时候的姜文没这么矫情。那时的他是个树上的疯子,而现在的他则低着头在自己的电影前数数:“十三……十三……十三……”

 

有这样拍电影的人很好,因为这样好让我们知道中国除了无十黄之外还是有其他电影的。

但这样的一部电影,要是你还在琢磨着去“理解”和“弄懂”它,你就是十四。

 

最后再提醒一句,看过姜文电影和这些电影原著小说的人都知道,千万不要把小说版权卖给姜文!

 4 ) 抽丝剥茧—《太阳照常升起》源代码解密

我喜欢看侦探小说,我觉得侦探小说写起来容易,但是你要是想跟着作者的故事情节去推断结果却很难。就好像数学上的方程式求解,如果你事先设定好了一个结果,你可以设计无数个方程式去推导这一结果,但是如果你只知道一个方程式,它所能推导出来的解却未必是唯一的。 我觉得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影片,即色彩斑斓又情节丰富,而且看起来比看侦探片过瘾,至少他是国内第一个用这种手法去演绎电影的人。但是我不喜欢他拍的《鬼子来了》,虽然也有点内涵,但我觉得不应该用调侃的手法去拍中国人被小日本凌辱的那段历史。 再回来说《太阳照常升起》,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悲剧的故事,但是姜文就是擅长把一个悲剧故事拍成一个喜剧故事。 (故事梗概转载cctv)影片分为四段: 第一段:1976年,一双性感的女人的脚,走在一个云山雾罩的村子里,村里的房顶上长着草,动物色彩绚丽,路上铺着白色的沙…… 因为被人嘲笑光着脚,“妈”去买了一双鞋,之后遇见逃学的儿子,她干脆就让儿子退学。回家路上,妈在一棵树下解手,站起来后发现挂在树上的鞋消失了。于是,妈疯了……此后,她就成了这世界上最迷人的巫婆,她抱羊上树,跟猫说话,上树,挖坑……母亲行踪诡异,而且每晚回来都要儿子念一些信给她听,无论读得好还是读的不好,最后都会有一个耳光落在他的脸上。儿子不理解母亲为啥而疯,再怎么努力抚慰也无济于事。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儿子当了村子里的队长。有一天,儿子在一个岛上发现母亲用石头给他盖了一个白宫,并且被布置成了新房的模样。也就是那天,母亲消失了,儿子只看见她的那双鞋和衣服漂在河面上…… 第二段:在一所大学里,有个梁老师被劳动改造当了厨子。他是从南洋回来的,喜欢弹吉它唱歌。 有一天,梁老师的手被割破了,他来到学校医务室,见到了林大夫。林大夫是个很有经历的女人,名声不算太好。好替梁老师包扎了伤口,并让他帮忙拧床单。看得出,她是喜欢梁老师的。 一天晚上,学校的操场放电影,在人群当中,突然有人大喊抓流氓,原因是有女人被摸了屁股。梁老师误打误撞地被众人追打。 林大夫为了“解放”梁老师自愿报名查找流氓……梁老师的朋友老唐想尽办法,终于为梁老师平息了这件事情。老唐更是非常仗义地领着他出来,在空寂的校园内走动…… 第二天,梁老师被人发现吊死在高高的水塔上,神情安详,嘴角甚至还带着微笑。婴儿躺在绚丽的花草中间安然无恙,他的微笑,照亮了太阳即将升起的天际…… 第三段:老唐拿着小梁给他的枪一老婆一起下放到那个云雾缭绕的村子,他们到达村子的那天也是疯妈消失的那一天,而接他们的正是开拖拉机的小队长…… 老唐在村里的工作就是带着一群小子成天打猎。在一个晚上她发现自己的老婆成了小队长的猎物,就在那座白宫里。白宫里灯火撩人,老唐听到自己的妻子跟小队长说:“我老公说我的肚子象天鹅绒。” 第二天,愤怒的老唐在水田上端着枪指向小队长的脑袋,但是从小生活在村子里的小队长却不知道天鹅绒是什么东西。 为了让小队死个明白,老唐远去北京寻找天鹅绒。想通了的老唐并没有带天鹅绒回村。然而,老唐手中的枪最后还是响了…… 第四段:1958年,这其实是整个故事的开头。 新疆民歌声中,落日映红了天空,戈壁滩上有两个女人骑着骆驼同行。老唐的老婆在讲述自己在南洋的时候她和老唐的爱情故事,另一个女人则戴着一块黑纱,一路沉默的听,她就是已经怀孕的年轻的时候的妈。 两人在一个叉路口分开。 疯妈来到一个没有尸体的停尸间里,对着她的男人的一堆遗物自说自话。她的语气有时象是数落,有时象是倾诉,有时激动,有时安静,但是不哭,脸上很平静…… 好了,开始解密,正如姜文所说,故事其实很简单,用正叙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老唐(姜文饰)是一个花心的风流才子,曾经参过军,并且是战斗英雄。老梁(黄秋生饰)是他的铁哥们和同事,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颇受女孩子青睐。他们同时喜欢上了后来嫁给老唐的唐妻(孔维饰),老梁追了她三年,都已经订婚了,但最后老唐只用一封信就打动了孔维,孔维嫁给了老唐,老梁很失落,借着婚礼大摸女人屁股,这时候是1958年。而在同一时间,疯妈(周韵饰)挺着大肚子怀孕快生了,她怀的是老唐的儿子,老唐天性风流,假借战斗英雄的光环,诱骗了他的粉丝—疯妈并发生了关系,这时候老唐用的是假名:李不空,疯妈其实也不傻,知道自己被骗,干脆把他叫阿辽莎。老唐为了摆脱疯妈,编造了自己战亡的假消息,但是还是骗不过疯妈,所以她一直说“我知道我知道”。老唐的遗物有一包信,但不是写给疯妈的,还有三根女人的辫子。疯妈的悲剧开始了,可以想象在那样一个年代,一个未婚的妈妈带着一个私生子将如何生存?她也许想到了自杀,想到要抛弃那个私生子,生下他后把他扔下了火车,但是伟大的母爱阻止了她,她叫停了火车,疯狂地沿着铁轨跑回去找回了她的儿子。她对着老唐婚礼的篝火晚会方向高喊:“阿辽莎,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啦, 他一笑天就亮了。” 疯妈带着私生子小队长(房祖名饰)在小警察李叔的带路下,千里迢迢来到了老唐的老家,生活了18年,期待有一天能等到老唐的回来,但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女人,在那个压抑的年代,只能靠装疯卖傻来阻止别人的闲言碎语。她的生活其实可以想见非常凄苦。她每天爬上村头的树上瞭望,期待奇迹的发生。1976年,奇迹真的发生了—一天村里接到电话:老唐被下放回来了,于是疯妈不疯了,就在老唐要回来的那一天,她穿得整整齐齐,告诉小队长,她再也不打他、也不上树、也不刨坑了,让他赶快去村口接人。老唐是回来了,但是并不是一个人回来,还带着他的妻子,于是疯妈的悲惨生活到了路的尽头—她跳河自杀了,死的时候她脱掉了所有的衣服和鞋子(这种死法是不是有点像刘少奇或孙维世?)。老唐没有见到这个苦等了他18年的女人。 老唐结婚后与妻子两地分居,老唐与老梁一起被分配到一所大学当老师。老梁能弹一手好吉他,深受少女们喜爱,追求者众多,但是在这样一个压抑的年代,他却心如止水,因为他所深爱的人嫁给了老唐。但是在看一场电影的时候,守身如玉的他却被误当作流氓追堵,被打断了腿。最后终于查清了真正的流氓,老梁洗脱了罪名的时候,却发现其实摸一下屁股不算什么,自称喜欢他的林大夫(陈冲饰)与老唐(老梁心上人的丈夫)每天都在进行肉体上的狂欢,老唐还邀请他加入狂欢的行列,心中的理想在现实中轰然坍塌,也许他感觉到了巨大的失败和无奈,也许他想:究竟有什么样的理想是值得终身守身如玉的呢?于是他选择了自杀(死的时候嘴上还挂着姜文在《鬼子来了》中被砍头后的招牌式微笑)。 老梁死后老唐因为某种原因被下放回到自己的老家(肯定不是因为3P,因为在当时的法律里,3P是刑法里的一个很严重的罪行,不会只是下放这么简单),他的妻子(孔维)陪着他一起回老家。小队长按照母亲的意思开着拖拉机去接他们。在他们回到村里时,疯妈已经跳河自杀了,自杀时还脱掉了身上所有的衣物。村子里除了李叔,没有其他人知道其实老唐就是小队长的父亲(因为他把疯妈叫做嫂子)。老唐每天带着一帮小毛孩打猎吹小号,乐不思蜀。唐妻倍受冷落,在一个精神极其压抑又没有娱乐消遣的年代,很容易的就与小队长发生了奸情,唐妻告诉小队长,老唐说她的肚子像天鹅绒。奸情偶然中被老唐发现,第二天老唐用猎枪指着小队长说:“你找死”,小队长说:“我是找死,但我有一件事不明白,什么是天鹅绒?”老唐做事有一个原则:绝不乘人之危(弋不射宿,钓而不纲)。为了让小队长死个明白,于是他在与老婆离婚后去北京买天鹅绒。在北京碰到了老朋友崔健,崔健帮他分析了他老婆偷人,责任不在小队长身上,也不在他老婆身上,而是在他自己身上。老唐想通了,决定不再买天鹅绒,也不想再去杀小队长。但是小队长哪壶不开提哪壶,自己也走出村子去买了一块天鹅绒料子的奖状,长了这么大终于明白了天鹅绒是什么样子。他对老唐说“但是你老婆的肚子不像天鹅绒呀?”,老唐终于做出了一个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的男人都会做出的事情:开枪打死了小队长。但是他并不知道,他亲手打死的是自己的儿子。显而易见,老唐也会因为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1976年,红太阳陨落,新的太阳照常升起。这一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应该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年代,但正是在这一年中有很多大人物和小人物相继悲惨的死去……,这是中国人不应该忘记的一个年代。 解密过程详见后面分解。 解密必须要有密钥 密钥一:疯妈是真的疯了吗? 答案:没有疯,她是装疯。她上树、刨坑、打儿子耳光、摔东西、烧信、造房子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如果真疯她就不会认得李叔,是李叔千辛万苦把她们娘俩带到老唐的老家的。当她终于等到她要等的人回来时,她终于不疯了。所以说她是在装疯。 密钥二:疯妈的男人真的死了吗? 答案:没有死,绝对不可能死了。如果她心爱的男人真的在战斗中牺牲了,那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不管他曾经做过多少对不起她的事,都已经是过去,她还会恨他吗?她会因为恨而剪掉他们俩的合影吗?她会因为恨而每天打他儿子的耳光吗?她会因为恨而烧掉他写给她的信件吗?(正因为那些信件是他写给别的女孩的情书,他在信件中说:就叫我阿辽莎吧,就叫我阿辽莎吧,就叫我阿辽莎吧……) 密钥三:疯妈的男人没有在影片中出现吗?他又是谁? 答案:第一个问题简直愚蠢,如果不会在影片中出现姜导费那么大劲搞这么多悬念铺垫干嘛?如果出现,那么他必定是一个很有才而且很风流倜傥的人,不可能是李叔,光看形象就不对,不可能是老梁,老梁虽然招人喜欢,但是能经得住女人的诱惑,是一个很理想主义的人,那么只能是老唐了。而且这个男人的老家是在疯妈住的村子里,老梁的老家是南洋,老唐在下放回村子里的时候他妻子反复问:陌生吗?如果真的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她反而不会这么问。 密钥四:疯妈的生活凄苦吗? 答案:当然凄苦。在这个电影里姜文用了一个非常非常奇特、非常难以理解、而又非常唯美的拍摄手法,当她儿子和其他人的世界都是处在夏天(光着膀子)的时候,她所在的世界却一直在下雪…… (说到这点,我真的是非常欣赏姜导的才艺) 密钥五:疯妈靠什么生活? 答案:完全靠她那懂事的儿子从小就干私活、挣私钱。 密钥六:老梁是性冷淡吗?他为什么要拒绝这么多的追求者? 答案:显然不是,因为他也曾摸过女人的屁股。只可能是他心里有真正喜欢的人,这个人只能是唐妻。而且老梁是南洋华侨,唐妻的老家也是南洋。 密钥七:在疯妈眼里老唐的枪是怎么回事?老唐在疯妈眼里的形象如何? 答案:关于老唐的枪的应该就是指老唐的那话儿。老唐的形象在疯妈眼里一开始肯定是很长、很高大的,然后就不断地变短、变小,最后短小得不成样子了。 最后再补充一句:一部好的电影就好像《大话西游》,看完了,笑完了,却突然感觉到一种无处可去,无力改变,却又深入骨髓的悲哀。

 5 ) 起码还可以选择优雅地死去

一部奇特的电影。
刚看完时似懂非懂,再细细琢磨,好像明白了姜文要表达什么。
首先看影片时代背景,1958-1976,中国历史上那么一个特定的时期。
在那种压迫、束缚的大环境下,人仍有争取自由、渴望解放的心——这就是无论怎样,太阳每天会照常升起,心中的太阳也是。
因为约束,这种渴望自由解放的心具体表现为对情爱的向往;也因为约束,角色都是以一种畸形、病态的方式去表达这种欲望——周韵间歇发疯;曾经一腔热血要抱效国家的华侨知识分子黄秋生和姜文,他们最后的快乐建立在什么之上呢?黄秋生在食堂和面,怀抱吉他仍然会尽情唱歌,姜文则是在野地里和一帮傻小子打野鸡。最后连寻求这些心的放纵的方式还不行,那么,我还可以选择优雅地死去。

 6 ) 推荐阅读叶弥的《天鹅绒》

《天鹅绒》
文/叶弥
  

  从前有一个乡下女人,很穷。从小到大,她对于幸福的回忆,不是出嫁的那一天,也不是儿子生下的那一刻,而是她吃过的有数的几顿红烧肉。
    这个乡下女人真的非常穷,她家里的炕上一年四季只有一床薄而破的被子,被子下面一年四季垫着一条芦席。她有一双干净像样的布鞋,用作逢年过节和走亲访友时穿——光着脚穿,因为她没有袜子。当然她更不可能有牙刷、牙膏、指甲钳之类的东西。
  这是一九六七年的中国,距今不远,想忘也忘不了。问题不在于她的穷,在于有另外一个女人背后嘀咕她:“连袜子都不买一双,敢情真想做赤脚大仙?”
  这一句话传到了她的耳朵里。她是个自尊要强的女人,曾经在脱盲班里学到过一些学问,譬如:地球是椭圆形的,在宇宙里像一只鸡蛋那样无休无止地滚动。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共产党一心救中国等等。但是很多很多的学问在脱盲班里是学不到的,譬如人和人之间怎样协调相处。她既不能一笑了之,也无法去找那个背后说三道四的女人吵上一架。问题是她没有钱买袜子。
  她思来想去,想到一个主意。那是冬天,已经过完春节了,她的儿子在学校里读高一,十八岁,功课很好,好到同班的一个女同学送了他一支钢笔。还有几天他就要从高一升到高二了。这个女人把儿子叫到面前,告诉他:读到高中毕业,又能怎样呢 ?十八岁,是帮家里挣工分的年龄了,某某的功课不是比你更好,去年就不读了,帮着家里挣工分,还订了一门亲。
  她把儿子的几个学费揣在怀里,不顾一切地朝集市上走去。集市上有一家商店,方圆十几里惟一的一家商店。大号叫“XX供销合作社”。简称“供销社”。供销社里每一个营业员都像干部一样有权。
  女人要了一双深灰色的腈纶袜子,仔细打量之间,心里又有了盘算:买了一双袜子,不过是跟别人一样有了一双袜子,不过是逢年过节穿一下。
  她放下袜子,就在供销社里转悠开了。转完供销社又到集市上转悠。不觉天就黑了。她看见集市上一下子冷清下来,就昏了头,心里敲响了锣鼓,越敲越响,越敲越乱……她想到该回去给儿子丈夫弄一点糊口的,想到有点对不起儿子,想到她这么个又穷又傻的女人,却生了个聪明听话的儿子。突然间,这个女人做出了一个行动:买了两斤猪肉。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进了村,她上了一趟茅厕,把肉拴在茅厕外面的木棍上,她出来的时候,肉不见了。但是她这个人还在。这个人从此就负载着一个沉重的任务,她要为失去的两斤肉喊冤。她不上工,不下灶,几乎不吃不喝,每天站在她家里的屋门口,脏话连篇骂,骂谁偷了她的猪肉。村里的女人一股劲地劝,告诉她,谁都相信她是买过肉的,也许那块肉被饿狗拖跑了。她转而骂狗,听上去就像在骂人,比直接骂人还难听。这回没有女人去劝了,因为种种迹象已表明,她病了。
儿子运气比她好。他回乡务农后,当了队里的会计,那个送钢笔给他的同学是大队书记的三女儿,有点心脏病,有点哮喘,眼睛有点斜视,但他还是娶了她。这样他二十多岁就当了他那个队的小队长,管着四十多户人家,二百多号人。
  我在《司马的绳子》里这样提过:后来,大批大批“下放”的人开始返城。我们一家回去了,唐叔叔吃了官司,他的老婆拖儿带小地也回去了……
  唐叔叔杀了那个乡下穷女人的儿子。这件事人家是这样说的:
  小队长和姓唐的老婆有了男女关系,女人的丈夫用一杆猎枪毙了小队长。
  唐叔叔大名叫唐雨林。祖父是印尼华侨,那杆猎枪据说就是他留下来的。唐雨林的老婆叫姚妹妹。姚妹妹上头有五个哥哥,到了她终于是个女孩子了。父母亲又喜又怨地,索性把她叫做了姚妹妹。
  姚妹妹到了四十岁还是姚妹妹,会赌气,会俏皮,会耍赖。圆而白的脸上,总是带着一副观察的神情,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在该笑的时候奋力大笑。结婚晚。她三十九岁的时候,女儿才九岁。女儿喜欢在小辫子上系两只蓝蝴蝶结,偏偏她也喜欢在两根大辫子上系两个蝴蝶结,也喜欢蓝。于是她这样跟女儿商量:“囡!蝴蝶结是大人戴的。妈给你头上扎一条宽宽的红带子。”
  女儿不干。女儿搬来了父亲唐雨林。唐雨林这样跟老婆商量:“乖妹妹。你们两个人换一换,她戴蓝蝴蝶结,你扎宽宽的红带子。” 姚妹妹不干。唐雨林哄劝了半天,口干舌燥,伸出巴掌,恶狠狠地扇了她两大巴掌。姚妹妹的眼泪还未曾干,她的爹妈就互相搀扶着跌跌撞撞地跑来了,坐在客厅里,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诉苦:“带大一个女儿不容易啊!生下她也不容易啊!从来不舍得打她一下。现在倒好,送上门给人家打耳光了。”然后,她的五个哥哥也来了。
  有客人上门,唐雨林总是这样介绍老婆和女儿:“这是我的大女儿,这是我的小女儿。”
  唐雨林、司马、我父亲,三个人是棒打不散的赌友。
  这三个人在赌场上是好汉,好汉们各有特点:司马是智者,我父亲是仁者,唐雨林是侠者。唐雨林脾气火暴,除了对老婆没办法,什么样的人他都不怕。有时候他会带着那杆猎枪去赌,所以赌场上的小人见了他退避三舍,不敢赊账,更不敢做手脚。
  大约从六九年“下放”那年开始,三个人约定:每年的大年初一下午聚合到一起,豪赌一夜,第二天上午八点分手。为了一夜豪赌;也为了老友相聚,唐雨林要顶着寒风,骑一个半小时的车子。
  一个半小时是指正常的行驶时间,不包括他在路上打猎的时间。我们记得他当时的样子:背着猎枪,满脸通红,双目发光,鬓边汗湿着,自行车后面捆着年货,年货里有他即兴打来的野物。我们老远就冲着他咧开嘴巴笑,他的口袋里还装着白果,他教我们如何把白果埋在灶膛热灰里爆着吃。有一次,他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白果爆裂的声音特别像他放屁的声音。于是我们扔下白果,爬到他
的身上,把他揍到求饶。
  总而言之,他一点也不像个杀人犯的样子。

  姚妹妹跟着丈夫“下放”那年恰好整四十岁。她一点也不伤感,她认为将来会有许多变通的方法。但是唐雨林心情沉重,这儿太穷了,太穷的地方总是像死一般寂静,他喜欢这种毫无内容的寂静。
  他跟在向导后面,不动声色地打量路上遇到的每一个当地人,在赌场上他就经常用这种目光打量对手。他发现他走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她走着走着,就和那个穷女人的儿子碰上了。
  穷女人李杨氏,她的儿子叫李东方。李杨氏疯骂了许多年,恰巧在唐雨林一家来的这一天清醒过来。她不知道自己能清醒多少时候,赶紧梳了头,洗个澡,穿上鞋子,急急忙忙地跳河了。
  她跳河的地方忽然热闹起来,许多人朝河边跑过去,又围着河嚷嚷:“死了死了。没用了。”向导扔下唐雨林一家过去看热闹,一会儿过来说:“死的是小队长的老娘。丢掉了二斤猪肉,就疯了。听说今天醒了,梳个头,洗个澡,穿上鞋子,就投河了,洗什么澡?多此一举,反正要投河嘛。”
  于是唐雨林看见了李东方,李东方就看见了唐雨林的那杆猎枪。他一愣,眼里露出惘然的神情,一时竟无话可说,他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猎枪,这杆猎枪看上去与本地民兵训练时用的“三八”式步枪有很大的不同,它很华丽,带着城市里陌生的富足的气息。它有些咄咄逼人,他不知道对它说些什么。
  李东方黑而瘦,裤管和袖管看上去空荡荡的,没有屁股,肩膀宽宽的,因而整个人像个T字形状,硬而且冷,设着一道防线。但是他的神情却是不设防的,他细长的眼睛里流露出对什么都认真的样子——什么都认真,却什么都不准备问的样子。眼梢略略上扬,眼眸晶亮,令人想起某种驯顺的食草动物。另外,他经常随
着外部情况而变换表情,这个习惯使他像一个没有多少心思的孩子。
  这是唐雨林一家和李东方初次见面的情景。说实话,唐雨林有点看不起这个顶头上司,但是他知道不能流露出这样的感受。唐雨林阅人多多,唐雨林百战百胜,唐雨林从不伤害好人。
  但是姚妹妹在伤害人了。姚妹妹皱起了鼻子,说:“有问题吧?我妈总说他们是有问题的。你看看,二斤……二斤……又不是二百斤。”
  她的女儿问:“二斤?二斤是多少啊?”
  姚妹妹说:“二斤嘛,比一斤多一斤。”
  她突然大笑。二斤,比一斤多一斤,这样的回答确实让人想起来觉得好笑。这样,唐雨林就不得不板起了脸,说:“姚妹妹,人家悲伤的时候,不要这么大笑。让人家听见了不好。我们下乡来接受人家再教育的。”
  冬天,做什么样的事最美呢? 吃饱了饭,穿得很暖和,坐在无风的太阳底下,吃姚妹妹炒的葵花子,喝从苏州带来的五窨碧螺春茶,听女儿唱简简单单的儿歌。唐雨林几乎适应了改变生活后的巨大落差,但是他知道这样悠闲着会有一些麻烦。李东方上工的时候,经常绕着路走过唐雨林的家门口,不吭声,不回头,给唐雨林看一个僵硬的后背。他是小队长,唐雨林知道会有一些麻烦,他必须跟这位李东方达成某种协议。李东方的娘下葬那天,唐雨林也去吊唁。
  他扛着那把猎枪,大刀金马地朝桌子旁边一坐,人群哄然一声朝后退避,像潮水一样,留下了搁浅的李东方。李东方和唐雨林在空无人处面面相觑,中间搁着那把猎枪,都有些慌张。突然,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给了对方一个微笑,笑的含义是各不相同的,突如其来的尴尬境地让他们有了第一次和善的交流。
  唐雨林这一天收获颇丰:李东方一个半生不熟的然而友善的微笑,一只野兔子,一只五彩斑斓的野鸡。他把猎物扔到姚妹妹脚下,说:“去!用盐腌了,挂在风口上吹着。改天请李队长来吃饭。”
  李队长来吃饭的情景值得一说。他穿上了新褂子和干净的解放鞋,两只手背在身后,耷拉着脑壳,扛着一对瘦而笔直的肩膀,来到唐家大门口。他小心地叫了一声:“老唐。”
  老唐和妻女都在灶房里忙活,没有听见。他站在那儿缓慢地转动着脑袋,认真地四下里看了几眼,不知为什么突然一惊,迅速地几步跳到了屋后。过了一会儿,他看上去轻松了,浑身从脖子那儿开始松弛,松弛的结果是,他慢悠悠地蹲下了,眼睛看着河边几根没有收割的芦苇。
  唐雨林和姚妹妹轮流到大门口去张望,已经过了吃午饭的时间,唐雨林心中焦躁。姚妹妹说:“不会掉到河里去了吧 ?”唐雨林刚想责备她几句,就听得女儿惊喜地大叫:“找到了。”——她在屋后找到李队长了,并且拖着他的袖子不放。
唐雨林跟着姚妹妹笑起来。
  趁着吃饭,唐雨林和李东方达成协议:他可以暂时不出工,替李东方管教队里的几个痞子。那几个痞子老在集市上转悠,喝酒赌钱,扰乱地方治安。
  这顿饭,姚妹妹喝的酒比他们两个人加起来的还多。酒至酣处,她撇开丈夫跟李东方发牢骚:“说什么我也要离开你们这个地方。我是很认真的一个人,我说的话都是真话。我为什么说真话,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小,父母哥哥都宠我,所以我胆子大,不怕得罪人。我这个人天生有福,从来没有吃过亏。你是农民阶级,我是工人阶级。哪,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都应该说真话。我要得罪人了,你们这个地方真是野猫不拉屎的地方,什么东西都没有。我保证你没见过小笼汤包和虾仁烧卖。”
  李东方神往地问:“虾仁烧卖是什么?”
  唐雨林从来就管不住姚妹妹。他站起来对好脾气的李队长说:“她这种言论,该枪毙。交给你好好教育,我要溜之大吉了。”
  唐雨林提着枪出去了一阵。傍晚,他一无所获地回到家。姚妹妹在房间里睡觉,圆脸上睡得一团粉红。厨房里,李东方还呆呆地坐在那里,看见唐雨林走进来,脸上什么表示也没有,站起来就走了。唐雨林走到屋子外面,问踢毽子的女儿:“你妈下午怎么了?”
  女儿说:“下午没怎么。”
  唐雨林、司马、我父亲,三人中,我父亲是仁者,司马是智者,唐雨林是侠客。这三种人,只有侠客具有这样的两面性:既有令人生畏的铁石心肠,又有无处不在的悲天悯人。
  唐雨林遵照与李东方订下的协议,每日到集市上去转悠。那几个泼皮确实难缠,但唐雨林是何等样人,连吓带骗,没几天就把这帮泼皮收服了,令他们不再扰乱百姓。他也确实向他们动过武,那是他实在生气不过,把猎枪搁在一边,捋下几根柳条,狠狠地揍他们的屁股,把他们揍得四下里逃窜。后来,他就给他们表演枪法,谈城里的见闻和吃穿用度,给他们做红烧野鸭煲西瓜野鸡盅什么的。
  如此不出半年,他就是几个泼皮家的常客了。他们在一起有许多事情可做,譬如打猎、赌博、空谈。他们都觉得相识是缘分。
  唐雨林对泼皮们说:“有时候,我是你们的朋友……”泼皮们响应:“朋友啊!”
  唐雨林又说:“有时候,我是你们爹。”泼皮们再次响应:“老爹啊!”
  这种富有层次的关系肯定给唐雨林带来了莫大的愉悦,不然的话,他为什么经常在外面不回家呢 ?不想姚妹妹炒的葵花子,也不想苏州带来的五窨碧螺春茶。
  这就冷落了姚妹妹。
  姚妹妹确实是在这时候与李东方好上了,一件看上去极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一件非理性的事件,一件考验人类智商的事件,一件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发生的事件。每当这样的事发生后,我们冥思苦想,智商受到极大挑战。我们只能这样猜度:这是不正常的事情。
  初夏的一天,唐雨林如往常一样,扛着枪到他一个小泼皮家里去。坐在人家屋外的苦楝树下,喝酒猜拳,热闹到半夜,他觉得露水渐重,就对泼皮们说:“散了散了吧。”泼皮们上来按住他说:“老爹不是说今晚要住这里吗 ?”唐雨林诧异道:“我什么时候说了 ?”泼皮们一齐回应:“说了。”唐雨林一头迷雾,抓耳挠腮地想了片刻,站起来果断地说:“没说。回去。”
  他说走就走。

  泼皮们跟在他后面,不住嘴地劝:“住吧住吧,老爹!再睡一刻天就亮了,不在乎这一时半刻地赶回去。”
  唐雨林不理睬他们,他心里一个劲地想赶回去。他突然发现,这世界太空旷了,令人想起一些让人不安的物事。

  他大步流星地走了片刻,觉得身后有异样。回头一看,泼皮们全都跟着他,默默地,像一群鬼魅,难怪他听不到声音。他生气了,把枪从肩膀上卸下来,举起枪柄作势要打过去。这一次,没有发生他预想中的逃窜场面,泼皮们不动。
  那,我们就不送老爹了。
  老爹你留神脚下,慢慢走。
  不管有什么事,老爹你明天一定要过来喝酒。
  雾渐渐地深了,漫过了路面,淹没了唐雨林的脚,四周围全是湿淋淋的麦田。湿透的麦苗在深夜里也醒着,发出异样的香味。有一点风吹过来,卷不动浓重的雾,却把唐雨林的脸吹得冰凉。
  到了家。
  家是三间草房,冬暖夏凉。西边是吃饭的地方,女儿的小床安在中间,他和姚妹妹的大床在东边,那是他的天堂。
  天堂里有了陌生的声音,这就是泼皮们送了他一程又一程的原因。
  唐雨林愣在窗口。
  他听到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姚妹妹说的:“我家老唐说我的皮皮肤像天鹅绒。”第二句话是李东方先生说的:“我要做你用的草纸。”
  唐雨林把枪倚在窗子下面,走到邻居的屋后,那里有一座隔年的麦草堆,他就坐下来,偎在草上。他有些后悔回来了,按照惯例,过了半夜,他就住在别人家里了。
  一觉睡到大天亮,唐雨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回去。姚妹妹在厨房里烧粥。唐雨林走近她坐下。枪就靠在墙壁上。唐雨林对姚妹妹说:“你过来。”姚妹妹看了他一眼,坚决地说:“不。”唐雨林再次命令:“过来!”姚妹妹再次拒绝“不。”  唐雨林再次命令:“过来。”姚妹妹再次拒绝:“不。”于是唐雨林问:“是不是你比我有道理?”姚妹妹看都不看他一眼,说:“我要把粥烧好。”
  唐雨林无可奈何地说:“好吧,等你把粥烧好,我就狠狠地揍你一顿。”姚妹妹说:“你揍!”
  过了一会儿,姚妹妹把粥烧好了。她拿了酱菜和筷子放在唐雨林的面前,盛了满满的一碗烫粥端过来了,到了唐雨林面前,她跪下了。认真地跪着,把粥放到他的桌子上,然后把脸伸过来,说:“你打吧。打了,大家就好过了。”
  唐雨林想,我要上了这样的女人,就得为她放弃正常生活的愿望。美貌的女人会害死男人,头脑简单的女人也会害死男人。这个头脑简单的女人会害死两个男人的。他伸手摸摸姚妹妹散乱的头发,心情沉重地告诉她:“你这是送人家死啊!”
侠者唐雨林一手拉起姚妹妹,把她拉到自己的腿上坐下,一手端起粥碗,“呼噜呼噜”地一气喝完。然后,一手推开粥碗,一手推开姚妹妹,提了猎枪就走了。
  他在李东方必经的土路上候了三天。第四天,李东方出现了,空着两手,一脸憔悴,裤管和袖管看上去更空空荡荡了,“T”字形的人小了一圈。奇怪的是,面对猎枪,他的神情竟是坦然的,眼眸还是晶亮的——亮得和先前不大一样,先前是认真,现在有点像是营养不良。唐雨林知道,三天,足以让这个疯女人的儿子找到生存下去的办法,他比他的母亲要顽强得多。
  唐雨林放下枪,让他说话。
  他说话了。他的语气是不卑不亢不温不火的,没有任何让唐雨林挑剔的地方。
“我是该死。”他仿佛是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事,“但是有一件事我搞不清楚,死不瞑目。”
  唐雨林点点头。
  李东方面不改色地说下去:“什么叫天鹅绒?”
  唐雨林又端起枪:“天鹅绒是一种布料。”
  李东方呆滞地看着唐雨林的枪。
  唐雨林想,毫无疑问,这是个阴谋。他在乞命。
  “滑溜溜的一种布料,有点像草地,有点像面粉。”
  这一次,李东方的脸露出了唐雨林熟悉的迷惘,那种真实的迷惘,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毫不掩饰的迷惘。唐雨林想,这确实是个阴谋,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阴谋。这个阴谋里有着让人不可忽略的东西,你无法让一个人带着真正的遗憾死去。况且这个人有过那样的母亲。
  唐雨林放下枪,点点头。李东方慢慢地离开了。
  现在的问题是,唐雨林必须让李东方明白什么是天鹅绒。如果李东方拒绝明白的话,唐雨林的计划将变得遥遥无期。
  唐雨林扛起枪回家了。他从不后悔。
  这一阵子,唐雨林和李东方两个人都很忙。一个忙于教,一个忙于学。学生老是听不懂,老师老是教不会,好在两个人都不着急。
  那一阵子,村子里的人都看见了这两个人垂头丧气的模样,经常有人问李东方,你在干什么呢 ?李东方就沮丧地说,我在想事呢。也有人问唐雨林,你老人家在干什么呢 ?唐雨林就恶狠狠地说,想事呢。于是很多人都说,他们都在想姚妹妹呢。
  这样过了一个月,唐雨林知道李东方确实无法明白天鹅绒是什么东西。这个叫李东方的男人已经越过了死亡的恐惧,专注于某一样事物的研究。这种特性与他的母亲是一样的,坚韧和脆弱相隔着一条细线,自我的捍卫和自我的崩溃同时进行着。
  唐雨林明了这一点。他怜悯李东方,他又别无选择。
  又过了一个月,已经很热了。有一天的傍晚,唐雨林站在屋前眺望落日。西边的天空上不断变幻色彩,从橘红到橘黄是一个长长的芬芳的叹息,从橘黄到玫瑰红,到紫色,到蓝灰,到烟灰,是一系列转瞬即逝的秋波。然后,炊烟升起来了,表达着生活里简单的愿望。土地上生长的每一样庄稼、每一棵树、每一丛草,都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生机是这么直白而一览无余,令人感动。
  唐雨林当天晚上就出发回苏州了。他的心越来越柔软,再不行动的话,也许他就要放开李东方了。
  他先是到了苏州,所有的布店都没有他要的东西。他又到了上海,上海有他的一些曾经发达过的亲戚,他小时候见过几位女眷用过天鹅绒的制品。在上海一无所获后,他又到了北京,北京的亲朋做着不大不小的官,不大不小的官说,这种布料非常稀少,相当可观的官才能凭票凭证购买到。
  他一无所获地回来了,但他给姚妹妹带来了扎辫子的绸带子,给女儿带来了一只小布娃娃,给那群泼皮们带来了几瓶酒。和去时一样,他回来的时候也是傍晚,要暗不暗的当口。他已经看见李东方放工回家了,正在自家屋后的菜地里干活。
  唐雨林提起枪就走。姚妹妹跟在他身后,走了一程,不敢再跟下去。
  片刻之后,唐雨林和李东方见面了。李东方蹲在菜地里,略显惊慌地打量从天而降的唐雨林,他的前后左右,全是高而茂密的芦苇——一个绿色的深渊。
  唐雨林威风凛凛地问:“我就是跑遍全中国,也不一定找得到那样东西。你说怎么办?”
  李东方从地里慢悠悠地站起来,用平常的口吻对唐雨林说:“你不必去找了,我想来想去,已经知道天鹅绒是什么样子了。”他接着说:“跟姚妹妹的皮肤一样。”
  唐雨林端起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枪打死了李东方。他终于找到了行动的机会,他知道,若是他放弃这次机会的话,也许他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了。
  一切都结束了,唐雨林进了监狱,到现在他还在监狱里度他的漫漫长夜。每年的大年初一,我父亲想起老朋友唐雨林,总会像个妇人一样感时伤怀。这个杀人事件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如果李东方拒不明白天鹅绒这样东西,唐雨林会不会让李东方的生命一直寄存在他的枪口上?
  答案是会的。所有的人都这样说,唐雨林是个侠骨柔肠的男人。他如果想杀李东方,早就下手了,何必等到一定的时候。可以这么说,这是李东方自己找死。
  李东方死后的若干年后,公元一九九九年,大不列颠英国,王位继承人查尔斯王子,在与情人卡米拉通热线电话时说:“我恨不得做你的卫生棉条。”这使我们想起若干年前,一个疯女人的儿子,一个至死都不知道天鹅绒为何物的乡下人,竟然说出与英国王子相仿的情话:“我想做你用的草纸。”
  于是我们思想了,于是我们对生命一视同仁。

 

 (完)
 

 短评

这片子的隐喻在为了贴合小说而做的改编与非常规的叙事中被复杂化了。唐叔在片中代表的就是有枪杆子的最可爱的人,连哄带骗娶来又霸占了娇贵资本家十数年(58年到76年)却又冷落了她十数年;对于唐嫂这样的资产阶级,这十数年对她们而言只是一场有尽头的疯狂,而对于以疯妈为代表的穷苦人民而言,这十数年只是一场永无尽头的痛苦的开端。疯妈在自以为的新时代(太阳升起)生下了信仰年代的新人民,但是李东方这些人民在76年时未经最可爱的人允许就与资本野合,最终又被枪杆子给教训了。李东方之死一是象征了姜文这批成长在60年代的人接触资本后对新时代信仰的崩塌;二是道明了无论对错如何,人民都会是承担结果的一方。观众不用想在中国的政治电影里看到完美的对位关系,因为如果如此明显,那它们与观众见面的机会都会被剥夺。

6分钟前
  • Euthyphro
  • 推荐

印象深的是歌曲音乐、背景色彩、情节意趣和流畅旋转的镜头。魔幻色彩,奇异的主观印象派怀旧故事 。。

7分钟前
  • boks
  • 推荐

我是一个退伍的志愿军,1958年我把一个姑娘周的肚子搞大了,但我想跟另一个姑娘孔结婚,于是我骗了周说我死了,然后和孔结了婚。周在火车的铁轨上生下了我的儿子。1976年我在学校当老师,我常常和林医生偷情。我同事梁老师被人诬陷性骚扰女人,而林医生和其他女子都愿为梁老师洗脱罪名并向梁老师示爱。有一天梁老师被还了清白,我却以为他识破了我的婚外情,于是我杀了他。后来我被下放去周所在的山村改造。周得知我被下放,疯了一段日子,并让她儿子,也就是我儿子来接我,然后就消失了。我整天教孩子们打猎,冷落了妻子。一天我妻子与我和周生的关儿子偷情被我发现。我不知道他是我儿子,这小子还刺激我,一怒之下我一枪崩了他。我儿子的母亲周曾在山上,在树上喊叫,阿辽莎,别害怕,火车在上面停下了,太阳出来他就笑了。原来我就是阿辽莎。

9分钟前
  • 诗安
  • 推荐

从58年到76年,没有历史的车轮滚滚,只有姜文印象中奔腾恣意的红色年代。观众可以不懂,但不可以没看见。黄秋生的普通话和房祖名的屁股,这两样东西要成为华语电影的绝唱了吧...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实在是很难看懂,除了时代带给人们的选择和命运以外,各个人物之间的联系都似乎过于牵强。(相比欧美典型的群戏电影。)扫了一眼影评也是各种分析都有,更加让人迷惑。当然,电影从摄影到配乐都非常成熟,姜文确实老牛逼了。但周韵和房祖名的组合让人相当出戏!他穿的是匡威??

1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周韵负责装疯,房祖名负责卖傻,陈冲负责卖春,姜文负责整人,黄秋生欲海翻滚后对性麻木的那张脸实在与那个时代风尚以及剧中角色相去太远,姜文拍物的能力要远远胜于拍人的能力,树叶,草,花,鞋子,野鸡,都那么的活色生香,迸发着蓬勃的生命力。这四颗星都给剧中的光影的处理和花花草草了。

19分钟前
  • mary
  • 还行

弄玄虚,太文青了。还是《鬼子来了》实在。

20分钟前
  • 任晓雯
  • 较差

“她愈是深爱的,她愈是会在自己身上留下深深的伤痕。那样的坚强,那样的脆弱,都是同一个人”、“以前我比你小,以后我就比你老了”…我爱陈冲勾人那段,笑爆!“不怕记不住,就怕忘不了。”

2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佳作,但存在重大缺陷

2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一部电影如果通篇主题都是寓言和隐喻,那不叫高明,只能是无法自圆其说或叫故弄玄虚。但姜文的个人意趣及掌控力仍使影片在技术环节无懈可击,画面精致,色彩鲜明,结构精巧,情绪饱满。

29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姜文拍这部片子的唯一目的就是再次向观众说明他是中国目前最牛的导演。我觉得他就是这个意思。

30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个人风格非常突出,很带劲,很浓烈,很偏执.也一样地掐头去尾,留有余地.我还是喜欢非常地.姜文们对于中国的特殊时代是有情结,始终在追问时代疯狂的前因后果,又如何流转至今.苏联/新疆/下放/华侨/可爱的人/样板戏/...其间充斥着很多符号,约略了解现代历史的人都会感到他要讲的绝对不是轻松的话题.之所以看不懂,原因有两个,一个在于这是过于个人表达的东西,石头,河流,火车,天鹅绒都是有指代的,一般的人只能从看到的表层去理解,其二,姜文把国家和时代的性格和命运注入在一个个鲜活的人的身体里,虽然每个人身上都不免打上时

32分钟前
  • sogdiana
  • 推荐

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这种需要过度解读的电影,就像做语文试卷一样,鲁迅说一句“晚安!”都要解读个几百字,或者电影里男女主角做个爱,都要解读出一堆政治隐喻(比如《色戒》),有意思吗?也许导演确实有一些隐喻在里面,也许是为了躲避审查故意玩隐晦,但我觉得这已经破坏了影片的完整性。以前看那种所谓大神影评解读会觉得很牛逼,现在觉得都是过度解读。同样的例子还有《让子弹飞》《盗梦空间》等等,这些都是好片子,但是看到一堆人做阅读理解就很无聊,可能是我们的语文教育带歪了一批创作者和观众。

37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还行

1.大陆电影罕有的观感,肆意的魔幻现实主义梦境,符号绵密,影像流畅。或许,我们的确需要姜文,不论装疯亦或卖傻。2.上树疯子同费费[阿玛柯德],离开陆地的水中草岛似[地下]变奏,而病房中的重重白纱又让我想及[末代皇帝]的白丝绸触摸游戏。3.摔盘子,"尽头",火布追车,铁道鲜花中的婴儿。(8.5/10)

4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我一直就不喜欢主要是因为隐喻而被称牛逼的片子,总觉得电影首先需要讲故事,隐喻可以是暗线,但不能喧宾夺主,为了隐喻而隐喻,去掉了隐喻故事一般般的电影其实挺无聊的也挺做作的。ps:我本来就不喜欢姜文的风格,对我来说太粗暴太野蛮了

46分钟前
  • 烤豆腐
  • 还行

看影评和解说的时间比看正片还长

50分钟前
  • Zoe
  • 推荐

喝醉了一样哭得不能自己……这片子是真正的中国史诗,苏联大炮、疯妈中国、消逝的理想,以及宏大叙事下被扭曲毁损的生活。那赏心悦目诗意满溢的树风光影水和激昂壮美的音乐,在让人神往之余更增巨大的荒谬感。片名据说来自《旧约》: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54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总有一天人们会因为低估《太阳照常升起》向姜文道歉

56分钟前
  • 东宝株式会社
  • 力荐

不解析结构隐喻,不谈论故事轮回,画面多漂亮斑斓,情绪多张扬饱满,这才是情怀,是姜文永远的情怀,对俄罗斯独有的情结和近期看的《蓝色骨头》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果然老崔也友情出镜了);配乐太好听,虽有点满,浪漫得一塌糊涂;周韵拙劣,陈冲神了,湿漉漉的潮湿欲望,放荡的天真。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只能说你没懂,不能说你没看见。

1小时前
  • 阿sue‖不闭关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