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第3集

主演:凯特·亨布尔,Ant,Anstead,陆思敬,David,Myers,西蒙·金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1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2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3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4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5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6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13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14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15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16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17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18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19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中国新年的那些元素

《中国新年之回家》

春运(回家),全家福,北京站红帽子,冬泳,哈尔滨的冰雕城堡,北京郊区的打树花,广州回乡的摩托大军(姜粥),本命年(穿红),云南金丝猴(傈僳族)。

印象最深的是打树花,那种美丽比烟花更动人

《中国新年之团聚》

(新年前)

北京后海滑冰

春联装饰

理发(忌讳新年理发死舅舅)

鲜花 昆明花卉占全国70%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市场(花瓣无斑点,颜色艳丽,叶子很新鲜)

(除夕夜)

钟楼 铜钟除夕夜12点被敲动108下(大钟模型用油和蜂蜡)

团圆饭: 传统火锅 饺子(形状像金元宝,包起来意味团圆) (年年有余)

白酒 泸州450年酿酒历史

新发地食品市场----亚洲最大的批发市场

看春晚

放烟花

香港黄大仙祠 求签 新年烧香(钟声响起)

 2 ) 过年需要最理直气壮的仪式感

三集讲到的内容很多,从回乡的预热阶段、到在家的团聚时刻再到春节期间的欢庆仪式。

每一集都囊括了很多切面:

春运相当于全球1/6的人口在迁徙。

北京最堵车的时候1个小时只能开6、7公里。

曾经因为大雪大面积延误火车,有人在火车站里待了十个小时。

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批摩托车大军,是骑车回家过年的,中间还有专门的服务站。

哈尔滨冰雪节的冰雕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设计一年,最终呈现只有维持三个月。

”打树花“是一项传统的技艺,是用融化的金属水打出树冠状的火花,极其危险且面临失传。

纪录片走了很多个城市,哈尔滨的冰雪节、北京庙会和钟楼、四川泸州的白酒制造、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金丝猴保护、昆明的花卉生产基地和拍卖、湖南浏阳的烟花爆竹实验室和工厂、吉林的冰下捕鱼、香港求签预测未来的黄大仙祠和除夕夜的巡游...

觉得有点不足的是剪辑有些凌乱,围着春节这个主题有太多支线,导致觉得有点分散而浅显,像金丝猴保护好像都可以单拎出来一个讲了,而且跟春节其实关联性不大。

 3 ) 非BBC出品

剧情本身没什么想评论的,但是这并不是BBC出品的
新华社去年3月的报道中称:
“为响应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有关“2016年春节文化走出去”要求,着眼于提升中国文化传播辐射力及文化交流亲和力,五洲传播中心精心制作、推出了这一电视系列片。”
很不喜欢媒体这样打着BBC的名号宣传

 4 ) 春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最重要的时节

哈尔滨的冰雪世界,冰雕王国,看了片子才知道,整个建设过程,不下于一场大型的工业建设,用机器将大块的冰切割,运输,怎样埋灯管。

虽然冷,还是值得一去的,扩宽生命的另一维度。

打树花,“火树银花”的具体呈现,伴随着不可控的危险的极致魅力,传承的衰弱也是必然的,其实被影像记录下来足以了。

过年的摩托车大军,提供免费粥的志愿者,原来粥里面可以放姜丝,“他们两个蛮能帮什忙的,就是话多了点。”哈哈。

也有警车在回家的路上一路护航。

昆明的鲜花拍卖市场,平日和节假日几块钱一朵的鲜花批发时几毛一朵,然后通过飞机运输,几千人同时抢拍。

香港的新年大游行,有点像狂欢节什么,奇装异服,国际化的队伍,真羡慕。

猴年追踪金丝猴,原来研究员要研究她的粪便,看出健康状况。什么工作都不容易呀。
干了几十年的巡逻员,金丝猴在哪里一看一个准。什么工作,做久了都会精呀。

“对中国人来说,家族团聚的时光是宝贵的。”是呢

 5 ) 老外的猴年膜拜之旅

一群被中国春节震惊的老外的诚意之作。

春节为核,横跨九省,以二十多种民风民俗,勾勒了一副人情味甚浓的中国年。虽然以时间为序,各地各事物往往有串联,但还是会有些散乱之感,不过或许这也是西方纪录片的固有特色,加之本次题材的生活化。五位记者都很真诚,虽然有很多错误的细节认识,但都是很可爱可理解的错误。最爱摩托车大胡子基友队,好想请他们到家里来做客~春晚女记者稍差。个人最喜欢第二集。

国内随便一个受访者都英语流利敢不敢把水分减减啊,这算是瑕疵吧。

准备找找BBC之前关于中国的纪录片,看看是否一如网上所说的黑。

简记: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冬泳
北京:春运 春晚 年夜饭 初一庙会 长寿面
河北蔚县:打树花
四川:白酒
香港:头香 舞龙舞狮 初二烟火
云南:金丝猴 花市
广东:摩托返乡
吉林:查干湖捕鱼
湖南浏阳:烟花制造

 6 ) 论中国春节的习俗

可能因为节目时间的限制,很多中国独有的春节习俗并没展现出来,主要还是以集中大城市为主,但不得不说,三集的节目已经将中国最传统最主流的习俗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方面得益于中国传统习俗的良好传承,一方面就是BBC的纪录片表现手法拍摄方式太TM厉害了!让我这个生活在一个没什么习俗传统的地区的娃竟然认识到春节传统竟如此奇妙与魅力,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化社会的影响,家乡过年的习俗愈发模糊不清。2015年有幸在福建过了元宵节,深刻感受到正宗的南方城市的过节习俗,在南靖见到了中国最原始的cosplay,毕竟元宵节你我最熟知的可能就只是灯会和猜字谜。太多的文化传统尤其是节日传统也许只能在节前节后才能看到,又或者只能在某个犄角旮旯翻出的纪录片里才能看到。这些节日传统多少会受到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影响。展现与保存它们是一条长长的需要更过年轻人参与的道路。

 短评

有人说BBC节操掉光了,拍了个旅游宣传片。可是新年就是该这个样子吖,中国就是这么美吖!不黑你就难受吗?你是奴才吗?

10分钟前
  • 秦娥夢斷秦樓月
  • 力荐

央视可以准备跟BBC买纪录片来宣传中国文化了

12分钟前
  • 桃子
  • 力荐

不管是黑还是吹,BBC拍摄的角度值得借鉴。

15分钟前
  • 𝘽𝙀𝙉
  • 推荐

看完想回去过年T_T

16分钟前
  • 沉默的若亚
  • 推荐

不看春晚,这个可以看。

17分钟前
  • 栀子花海
  • 推荐

春晚成了中国黑,BBC拍了中国宣传片,这转变太快我有点晕眩。

18分钟前
  • 楚兰亭
  • 力荐

我不敢说外国人比中国人更了解我们的春节,但是他们拍出的东西的确比我们自己拍的更为直击心灵,如果我是海外的游子,我会因为看到这样的纪录片而热泪盈眶。

22分钟前
  • 是心
  • 推荐

看到了当代中国不同阶层对春节期间幸福喜乐的追求,雨中骑摩托车回家的农民工、打树花等片段还有刹那击中心房之感;以及越来越觉得大英乡下口音cute……

23分钟前
  • AKI
  • 推荐

春节的时候就指望着这个乐呵了,我那个只喜欢去沙滩和五星级酒店的小姑子,下定决心明年要来哈尔滨看ice city,讲真,电视上和现实差距那还是有几个银河系的。

24分钟前
  • 疯疯爱
  • 推荐

哇哦,拍得真好,找了哈尔滨,北京,香港等地集齐了很多素材。我边看边和我爸在说,过年最没年味的估计就是上海了。同样是殖民地,香港中西合璧好太多了,有很多习俗一直被严格执行到现在而上海不一样,因为上海没有自己的文化,都是其他地区过来的人,不统一,城市没有自己的根。想去外地过节的冲动

25分钟前
  • 你一定撩不动我
  • 推荐

真的hin适合练听力

28分钟前
  • 院長
  • 推荐

并没有黑,而是拍出了特别幸福与热爱的感觉,世界上最最盛大的节日,第一集最好,打树花,春运,归乡摩托车队,许多典型中国的场面,看的泪目,后面就拍的有些走过场了

30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还行

从没想过看着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竟然也如此兴奋和感动 两个春节没有在中国过了 春运部分看的泣不成声 中国对付大量人口真的很有办法 这大概也是吸引外国人注目的魅力之一吧 想逛庙会吃吃吃TAT!!!

31分钟前
  • 推荐

有几个地方还挺感动的。但我记得维港放新年烟花结束时身边人都在接吻,单身就别去了。

33分钟前
  • 私~川流
  • 推荐

讲真 还不如用春晚的时间放这个

34分钟前
  • MARTbur1Ne
  • 推荐

跪舔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俩基佬儿主持人好好玩儿哈哈,辣条!也涨了点儿知识,第一次听闻广东的“春节公路摩托车赛”。

38分钟前
  • 雨宫萤
  • 推荐

看的竟也萌生出颇多感触,所谓近乡情怯,年将至味更浓,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40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打树花太美

45分钟前
  • 富嶽百景
  • 推荐

本以为会黑我大天朝,结果三部曲都是带着amazing的情绪,看完觉得我要是个外国人,一定要在中国春节的时候过来体验体验...看完真的觉得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已经嗅不到年味了,结果被人家BBC嗅到了...看完觉得BBC真是个好组织,帮中国ZF免费做了这么好的形象工程。

50分钟前
  • 孑孓了一
  • 还行

想看现场的打树花,太美了!还想去东北看冰雕,感受东北奇缘……还要吃炖好的胖头鱼!

55分钟前
  • 李广仙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