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游

HD中字

主演:凯尔·杜拉,加里·洛克伍德,威廉姆·西尔维斯特,丹尼尔·里希特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 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6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1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2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3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4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5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6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13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14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15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16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17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18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192001太空漫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2001太空漫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影片是库布里克花了四年时间制作的充满哲学命题的鸿篇巨制。一块大黑石树立在史前人类的面前,他们刚刚开始认识工具,进入到进化的里程碑。同样的黑石还在宇宙多处出现,它们矗立在月球上,漂浮在太空中,带着某种神秘的寓意。 现在的时间是2001年,为了寻找黑石的根源,人类开展一项木星登陆计划。飞船上有冬眠的三名宇航员,大卫船长(凯尔·杜拉 Keir Dullea饰)、富兰克飞行员(加里·洛克伍德 Gary Lockwood饰),还有一部叫“HAL9000”的高智能电脑。HAL在宇宙飞行过程中发生错乱,令到富兰克和三名冬眠人员相继丧命,剩下波曼和这台电脑作战。 从死亡线上回来的大卫一气之下关掉主脑系统,HAL彻底失效。现在,茫茫宇宙中只剩大卫一人,向木星进发。穿越瑰异壮观的星门,大卫仿佛去到一个奇特的时空,那里有人类无尽的生死轮回和宇宙的终极知识……百变星君粤语蓝桥会夫妻的世界玫瑰切钻岁岁青莲闪光的乐队男人雄起(爷们儿些)大漠疑案——巴彦淖尔白垩纪恐龙王国杀人三步曲英语橘郡男孩疯狂的麦克斯钢铁飞龙海豹突击队第四季龙凤智多星赴汤蹈火马里布救生队贝多芬病毒新封神之二郎神看我的生活混世游侠我是班主任毒咒大有可为的我执斧人AI.5YA第一季数学荒岛历险记侦察兵阴影之线鸟人大夜你好赛先生疯狂的狐狸旺角卡门(国语版)中餐速成 第一季南泥湾2017恶心绝世好宾灵能百分百叫声妈妈

 长篇影评

 1 ) 2001,不明真相的观众该如何漫游

气氛不错,静谧但有暗流,有带威胁性的张力;特效很好;最后一组房间里的镜头拍和剪都非常漂亮。
但以上都不能抹掉最根本的症结:不知所云。有评论搬出原著来诠释本片,从能看到的只鳞片爪来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寓意,不过是撒点小娇,值不得这样大费周章地神神叨叨,此一;二,如果把电影拍得还需要原著来诠释,是失败,一个成熟的文本,必须依靠自己维系一个完整的世界,它必须是自足的;第三,故事讲得很脱线,这一点最不可原谅,蒙太奇不是万金油,尽管你在这块地盘段位很高。

 2 ) 电影好坏与是否看懂没关系

  个人愚见,这就是把本可以一个小时内说完的故事硬生生地拖成两个半小时,就像拉拉面一样,总共就这么点料,越拉越长,越长越细。

  也许导演会说,这就是我的表达方式,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宇宙的宏大与广袤,人类的渺小和无知,就要以这样的“慢”和”静“来体现,我才不管你能不能接受,会不会喜欢,我就是要这样拍——这的确是大师才有的特权。当然,在那个年代,这部电影的特效确实会让人觉得震撼与牛逼,因为在那之前谁都没有看过这样的画面,所以每一个关于飞船、太空、星球、黑石的镜头通通都给慢镜头,慢到无以复加,心里的潜台词是:好好看着吧,让你们开开眼。于是留下绝对足够的时间和黑屏让人们去慢慢消化、思考、睡觉和上厕所。

  电影的内容这里不再赘述,没看懂的同学可以去百度百科或参考热门影评,上面叙述的很详尽。本人也是在两种方法的结合下才”看懂“这部电影。在豁然开朗的同时,觉得这部电影——说得不好听一点——故弄玄虚。导演、编剧很狡猾,将所有能给故事情节发展提供线索的细节全部剔除,段落之间掐头去尾,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保证绝大部分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在第一次看的时候绝对看不懂——他们的目的便达到了——如果你第一遍就能看懂,反而证明了他们的失败。他们就是要让你看不懂,让你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人类的智商受到了侮辱,于是你便开始思考,开始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把原著也找来看。看后惊觉: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开始各种赞叹与贴标签:宏伟,神秘,绚烂,宗教,哲学,尼采,宇宙,终极奥义,人类归宿……看看,光是这些词,就多么的有寓意,多么的充满智慧,多么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而我始终偏执的认为,一部要靠原著和影评才能看懂的电影,不是好电影。

  我不知道当年那些坐在电影院里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有何感想,反正当我看到前后两次相加长达五分钟的黑屏、绚丽玄幻迷乱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类似嗑药后幻觉以及利用反色营造出瑰丽山河森林冰川的长达九分半钟的时空穿越的画面,听到伴随这些镜头和每次黑石出现都会有的近乎于噪音的尖锐刺耳的配乐、以及宇航员每次戴上头罩都会出现的共计长达十四分钟的沉重呼吸声时,我有了轻微的身体不适感。我看到有评论说,这也是导演想让观众体验到的,他就是想要这种效果。对此我只能说:好吧,老库,你赢了。

  一部电影,平平淡淡,中规中矩,无太多槽点也无甚亮点,我就会给三星。以这个标准来看,《2001太空漫游》有超前的思想和对后世科幻电影无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加一星;故事性差,节奏无底线的拖沓,不符现代大多数人的观影习惯,减一星;给了我极不好的观影体验,减一星。(这里不谈画面和特效,对于四十几年前的电影,纠结这些是没有意义的。)

  我看到有一条短评说,这部电影要看五遍才会发现其牛逼之处。昨晚我看了第一遍,看完后实在困得不行,睡了。今天看了影评和百度百科后,又快进着看了一遍。

  嗯,就这样。

 3 ) 看不懂《2001:太空漫游》?先看看原著小说对电影的八点补充与揭秘

作为历史上公认的科幻电影NO.1,《2001:太空漫游》一直是很多人心中必看的影片,但很多人都会被它晦涩难懂的剧情、缓慢的叙事节奏所吓倒,甚至有些人还没撑过影片开场没有一句对白的25分钟就昏昏欲睡,放弃了。

其实克拉克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还说过:“如果有人觉得完全弄懂了《2001:太空漫游》,那一定是我和库布里克弄错了。我们想要提出的问题远超过我们给出的答案。”不过,在同时创作的小说版《2001:太空漫游》及其后续作品里,克拉克就善良了许多,有意对剧情做了更详细的解释和补充。

众所周知,由于小说和电影的题材不同,原著小说和改编电影往往有很大的不同。《2001:太空漫游》小说版和电影版也同样如此。这些不同,一方面是由于电影时长的限制,另一方面也由于当时电影技术和天文科学的限制,库布里克都对小说进行了大量删改。

1,为什么电影一开始出现猿人?

虽然电影在开始之前,就注明电影这一章叫《人类黎明》,但相信很多第一次看到这部的电影的人,还是会被影片开头出现的没有一句对白的猿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以为自己在看一集《动物世界》。

这一部分其实讲的是人类起源的故事。小说和电影的时间跨度都非常大,从300万年(电影里是400万年)前的非洲一直到21世纪的现在,而整个《太空漫游四部曲》时间跨度甚至到了未来的3001年,甚至是20001 年!

电影里,库布里克只是通过几个意象化的片段表现人类起源,但在小说里,克拉克就详尽很多。比如干旱大地上、被一群动物包围的猿人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其实在小说里克拉克就用很诗意的文字直接点出来了:

干旱已经持续了一千万年,但这些猿人只能嚼着各种浆果、水果和树叶,顶过饥饿的痛苦——就在他们周遭,和他们争夺相同草料的,就是他们想都没想到的潜在食物来源。然而,千千万万吨多肉多汁、徜徉在疏林草原和灌木林里的动物,不只非他们能力所及,也非他们想象所及。他们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

随后,黑色石板的出现,点醒了这些猿人的心智,促使他们学会工具,从而获得食物并进化成人。

2,月球上黑石板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说降临在猿人面前的黑石板是为了促使猿人向人类进化,那么月球上的黑石板又有什么目的呢?

答案是:守护!

黑石板的设定脱胎于克拉克早期的短篇小说《岗哨》,讲述的是几百万年前外星人来到地球,并意识到遥远的将来这里必然会有智慧诞生,于是,他们在月球上留下一个岗哨,这是他们散布在整个宇宙中的千百万个岗哨之一,这些岗哨守护着所有可能诞下生命的世界。它像一座灯塔,亘古以来一直发射着信号,只是地球对此一无所知。

在《2001:太空漫游》里,300万年前被这块黑石促成进化的人类终于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发现了同样的一块黑石板。这块“岗哨”,在出土后朝着土星(电影里因为当时技术限制,改成了木星)发射信号,引导人类前往寻找答案,另一方面也是通知当初留下这块黑石的外星文明,人类走出了自己的摇篮。

同理,木星上的黑石板不仅仅是一种传输装置,引导大卫·鲍曼进入外星世界,同时它也是在守护木星及其卫星上的智慧生命,甚至为了保护这些生命不惜试图毁灭人类!在《太空漫游四部曲》的后三部(《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里,克拉克对此有着更详细的描写。

3,为什么黑石板的长宽高比是1:4:9?

看完《2001:太空漫游》的人,一定都会疑问:为什么黑石板的三边比例是1:4:9?

而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单纯而极致!

小说中写道:

没有人能就此提出合理的解释,但这恐怕不可能是巧合,因为这个比例已达到可测精准之极限。想到穷全地球的科技之力,也没法用任何材料造出比例如此精准的一块板子……TMA-1在轻描淡写之中,毫不客气地展现几何的极致,正和它诸多其他特点一样,令人一见难忘。

当鲍曼转化成星童,再次见到石板时,他也意识到:1∶4∶9,这三个连续的平方数,会是这个板块各边的数学比例,是多么自然,也多么必要啊! 以为这个数列会在三维空间里就此打住,又是多么天真啊!

三个连续的自然数1、2、3其实指的是维度。在一维的世界里,它就是一条直线;在二维的世界里,它就是1:4的平面;在三维世界里,它就是1:4:9的长方体。而在四维以及更高维的空间里,黑石板的各个边还会无限地延续下去:16、25、36……

刘慈欣在《三体2:黑暗森林》中,在描写绝对光滑的水滴时也提到了黑石板,不过在这里,大刘把1:4:9错写成了1:3:9。

两个多世纪前,阿瑟·克拉克在他的小说《2001:太空漫游》中描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文明留在月球上的黑色方碑,考察者用普通尺子量方碑的三道边,其长度比例是1∶3∶9,以后,不管用什么更精确的方式测量,穷尽了地球上测量技术的最高精度,方碑三边的比例仍是精确的1∶3∶9,没有任何误差。克拉克写道:那个文明以这种方式,狂妄地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现在,人类正面对着一种更狂妄的力量显示。(即三体人绝对光滑的水滴)

如今,黑石板早已成为超出人类科学认知以外事物的一个形而上的象征。

4,哈尔9000为什么要杀掉船员?

电影中对哈尔9000杀害船员一事没有给予解释,以至于让人以为哈尔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类杀手,成为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梦魇,甚至还被美国电影学院评为影史50大反派中的第 13 名。

在小说中,克拉克对哈尔杀人给了一个合理且令人心痛的逻辑解释。其实,哈尔是生而纯真的小可爱,对他来说,达成指派的任务,不只是一种执著,更是他存在的唯一理由。他的任务就是引导发现号前往木星探索外星文明,然而这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在航行过程中,哈尔感受到有种冲突正在逐渐摧毁他的内在一致性——那就是真实,以及隐瞒真实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导致他开始出错,而当鲍曼威胁让他断线的时候,他决定保护自己,因为:

这对哈尔来说,这无异于死亡。因为他从没有睡眠的经验,因此他也无从得知睡着之后还可以再次醒来……

《2001:太空漫游》可以说是第一部以人工智能当主角的电影和小说,哈尔9000也是《2001:太空漫游》中最富有人性的角色(没有之一),正如有人所说的“哈尔临死前的挣扎和恳求,比任何人类都更像人类”。可以悄悄透露一下,在《太空漫游四部曲》后三部作品中,哈尔将被它的创造者钱德拉博士复活,并成为神一样的存在。

5,鲍曼穿越的究竟是什么?

鲍曼穿越时的那段五光十色的影像,是整部影片中最迷幻也最致幻的部分,但穿越的究竟是什么,电影里没有给出任何解释。然而在小说,克拉克却用了整整三个章节来描写,分别是《超级中央车站》《异空》和《地狱》。

鲍曼在穿越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穿越了星际中央车站、巨大无比的轨道停泊场、外星商业广场、垃圾场,甚至看到了星际间的移民活动,当然他看到的更多的是五彩缤纷的星星。

鲍曼在穿越时,留给地球人最后一条信息就是:“这个东西是中空的,在无限地延长,还有——上帝啊,全是星星!”

当他再次停下来的时候,已是在距离地球两万光年之外的一间酒店套房里。

6,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一间房间?

电影里大卫·鲍曼穿过星之门之后来到了一间房间,这个房间跟地球上任何房间看上去没什么不同。

其实这是外星人对大卫·鲍曼的一次接待!小说中这样写道:

分离舱停在一片光洁的地板上——这是一间雅致,但再寻常不过的饭店套房,地球上任何大都市都找得到的那种饭店套房。他看到一间起居室,有茶几、一张长沙发、十来把椅子、一张书桌、几盏灯、一个半满的书架,上面放了几本杂志,甚至还有一盆花。一面墙上挂着凡·高的画《阿尔的吊桥》,另一面墙上挂着美国画家韦思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他相信如果打开书桌的抽屉,一定会有一本每个旅店都会有的基甸版《圣经》……

鲍曼很快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假的,这一切安排并不是为了欺骗他,而是——他希望——为了让他安心。

他接受了这场招待。他脱下航天服,吃了两口面包,冲了个澡,看了会电视,发现这儿的主人根据地球上的电视节目,产生了安排人类生活的想法。

最后,戴维·鲍曼躺在床上最后一次入睡了。

7,星童究竟是什么?

电影里年老的鲍曼躺在床上手指着黑石板,下一个镜头就变成了床上躺着一个发光的婴儿。一定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

小说里,鲍曼睡着后进行着一场转化。他仿佛漂浮在太空中,然后他重活了一次过去,他在沿着时间之廊溯流而上,一面快速退回童年,然后时间流动越来越慢,来到停滞的一刻:

那一刻永恒的瞬间过去了,钟摆又摆回去了。飘浮在离地球两万光年之远的双星火焰之间,一间空荡荡的屋子里,一个婴儿睁开了眼睛,放声哭了起来。

其实,星童代表的是人类下一个进化阶段,就像300万年,人类从猿人进化而来。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克拉克在描写人类变为星童猿人变成人类时用了同样的表达,形成美妙的互文:

猿人变成人类(小说第31页):

人类变成星童(小说第275页):

8,创造黑石板的外星人究竟是谁?

尽管库布里克曾极力想在电影里表现外星人,但最终意识到你无法表现外星人,就像你无法表现上帝一样。虽然电影里全程没有出现外星文明,但它却又无处不在,它就像电影常用的麦格芬手法,一直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在小说中,克拉克也没有直接向我们描述外星人的相貌,但向我们构想了一个文明演化的途径:从血肉之躯到机械之躯再到纯能量态。

最初这些外星文明,也是血肉之躯。在面临血肉之躯的极限时,他们打造了可以承载他们大脑和思想的机器。这时的他们就在这种躯体里漫游星际。他们不再建造宇宙飞船。他们就是宇宙飞船。
不过,机械躯体的时代很快也过去了。他们学会了把知识储存在空间本身的结构里,把自己的想法恒久地保存在凝冻的光格中。他们可以成为辐射能的生物,最终摆脱物质的束缚,转化为纯粹的能量。
这时,他们成为银河系的主宰了,可以自由自在地漫游在星辰之间,也可以像一缕薄雾渗入到宇宙的缝隙里。

结语:

50年来,人们依旧在反复讨论着《2001:太空漫游》。有人说因为《太空漫游》,人类仰望星空的意义再也不同。《太空漫游》对整个人类的太空探索和社会文化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拓展了人类理解宇宙和自身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从普通读者到刘慈欣到NASA科学家,都从中获得了启迪。

虽然到现在,我们依旧没能弄懂太空和人类自身的命运,甚至连零头都算不上。

但相信,我们会想出来的。

 4 ) 轮回的讥讽与批判

被称为史上最深刻最富哲学涵义无人能懂的科幻电影。就是这部电影让我期待了整整4年。终于完完全全地看完了整部电影,发觉有很多东西都已经被抽干一般,需要不断地重复才能更在文本中发掘出来。仍决定写下对这部电影的浅见,只是为了见证自己的又一次探索,无论深浅。

题目。Odyssey在希腊神话中的回归主题让本身虚幻的题材立刻显得富有历史感。荷马史诗与2001年的太空探索,这样的回归或许更具有宿命意义。而之后对尼采理论的不断阐释或者反驳,也的确在二律背反中印证了永劫轮回。 结构。3个层次。The dawn of man,Jupiter Mission, 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也有些人将第一部分拆开,又加入了一个所谓的“月球之旅”。这样的四段式的确迎合了交响曲的格式,但于尼采的进化三段论则不再吻合。骆驼,狮子,婴孩,三阶段所描述的人类的形态和命运都能够对号入座。 电影中有许多对仗非常工整的细节,而且其中蕴含的暗喻相当巧妙。在一篇达人写的文章中总结得相当详细,我也获益匪浅,但限于篇幅,省了。 音乐。《蓝色多瑙河》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无疑是这部电影中最重要的声音。《蓝色多瑙河》的主题是很典雅的环境,用以烘托人类的科技成就和闲适的生存环境。相反,《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只出现序曲中最辉煌部分,在片中只出现两次,都是人类面临重大变革时黑石与太阳相交之际出现的,用以烘托命运的转折。库布里克是个天才,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用于此自不必说,而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用在片中,总是让我怀疑他的目的不是作曲家而是尼采。终究,《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本身就是尼采关于进化的集大成之作——和这部电影一样——无人能懂。 黑石。上帝么?无疑,这是一个被抽象了的符号,象征迷途中的人类唯一依赖的指引。黑石一共出现4次,每次都是在人类寻求新领域或妄图扩张之时。神谕,我相信黑石意味着神谕。与此对应,Dave就是先知。领悟神的旨意。然而他人对于黑石的态度则一次次表明:人类始终与猿人无异,至少在人性上如是。 阋墙。很多人都在议论电影的第二段,究竟是电脑出错还是人类出错。很多人都在庆幸人类的最终胜利。然而我认为相反,库布里克恰恰在其中嘲讽了人与人间的冷漠。HAL被关掉时,那段出发前被秘密嵌入的录像告诉我们,所有宇航员都不知道自己的任务,只有这台电脑知道。HAL接受的是两个相悖的指令,却被要求将伪指令保密并执行下去。伪指令的存在只是因为猜忌的存在。人不再相信同伴,转而相信冷冰冰的工具,和开端时猿人与同类争取水源殊途同归。这就是人类争端的后果么。HAL和一把手枪有何区别?当然,除去它能够自己选择最佳时间毁灭人类外。 进化。仍然是奴役地进化。工具的变迁。猿人高高抛起的骨头和骨状飞船有何差异?人类对于工具的依赖无以复加,反过来说,人类被工具奴役。当然,现代性对于人类的观念有了明显修正:人类在相信科技的同时,将科技不再当作工具,反而当作了最终目的。人类成为了科技的工具。人类只是在努力地取缔,甚至毁灭自己。这句话对么?错么? 冷漠。所有布景都是如此优雅,却透着嗜人的冷漠。我们可以发觉干净的布局下都是冷色调的背景拼凑着零星的暖色调主体。对白也如是。即便是身处数光年的宇航员收到父母的生日祝福也没有任何感动的表情。飞船上的两人将独守数年,却没有任何言谈。唯一的对话也只是由于要对电脑复仇才展开的。被骗出飞船的宇航员为了获救,放弃了已经救回的同伴,将其抛向茫茫宇宙。相反,最富人情味的反而是那台叫做HAL的电脑。真是莫大的讽刺,人类造出了比自己更具人性的机器。也许这句话本身就是悖论,因为人已经无法理解人性了。 回归。飞船的结构是横切的圆形。在一次次的空间扭曲中,我们总能发觉最初的地方会重现。第三部分那匪夷所思的房间中Dave“进化”为Star Child本身就是尼采超人论的具象化体现。而Dave目睹了他自己在岁月中的不断变迁,终于回归成生命的原初状态。大约,那已经不是原初了,因为Star Child的形态并非我们谙熟悉的样子。或许,那意味着Higher Tribe的诞生。 时间。结尾的豪华房间。电影中最超现实主义的画面。路易十四时期的洛可可布局,高贵的刀叉,文雅的用膳姿态。Dave就不断目睹自己变换着姿势,同时变化的是被岁月夺走的年轻的面庞。 或许我们也可以将其解释为人类的进化需要对历史的关怀,然而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解释:人类的进化使人类忘记了其进化的目的,而那目的是与人类的传统休戚相关的。当然,这本身也是一种回归,如果人类能够回归的话。 沉默。大段大段的沉默。第一句台词的出现是在电影开始后第25分钟。长达几十分钟的喘息声音。甚至有著名的5分钟完全黑屏。如果说基耶斯洛夫斯基是用情节的悖论引发思考的话,那么库布里克在这一部中的武器是沉默。所以这部电影才能代表他的个人最高成就。 另有两个噱头:HAL是高智能电脑,三个字母右移一位即是IBM。第二,本片摄于1968年,对于当今的科技预测很多已经实现。这就是人类的创造力?还是上帝早已完成了的剧本?各位自行评说吧。

粗浅理解,随便记录下。

 5 ) 我看过的最棒的电影

    第三遍看《2001太空漫游》,心潮澎湃,许久不能平静。原来想等寒假看完《悲剧的诞生》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后再来写《2001》的读后感的,但是电影带给我的许多的思考,如果我不写出来,我一定无法安然入睡。想到的东西不写出来,是很难受的。
    对于这部《2001太空漫游》,用我能使用的最华丽的词句来形容她的伟大,都是不为过的。我要写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也许你没看懂,那就跟着我来理解这部伟大的电影吧;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观点,那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
    如果把这部电影归于科幻片,我不认为是恰当的,更应该是一部带有批判科学性质的哲学电影。
   开头一段《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不禁让我想到,电影的主题是否和尼采的思想有所联系呢,这也使我对整部电影用尼采的思想来解释。
   电影的开头从古代的人猿开始,也就是进化之中早期的人类。就把猿人看成是人类吧!人类虽然收到野兽的袭击,和同类争夺仅有的水源。但是人类还是和周围的动物和谐地相处。一件事情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无意中人类掌握了使用工具(也就是最原始的科学在这里诞生了),从此人类走向另一条道路,开始杀生吃肉,为了获得利益不惜杀死同类,人类走向的正是科学、理性的道路。
   沿着这条路,人类一直走到了21世纪,科学创造了强大的物质文明,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人类甚至能进行星球间的旅行!物质文明看上去如此的美丽,看看那巨大的航天器,就像《蓝色多瑙河》一样优美,人类的杰作!
   可是人类获得幸福了吗?人类的内心是否依然空虚?科学的理性,人类俨然成了科学的奴隶,人的身上看不到生命的光辉,有的只是机械的思考。
   科学是拉近了人的距离,还是更远了?主人公通过视频电话与女儿沟通取代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是科学带给我们的便利还是从我们夺走了什么?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食物,变成了一包包吸管吸食的饮料,享受食物的乐趣也被剥夺了。
   这是一个对科学、理性无比信仰的时代,人类是在为科学服务,而不是为了人类的幸福。人类对电脑的信任甚至超过了人类,甚至人的生命都由计算机来控制,讽刺的这台计算机的名字就叫HELL。这也为后来发生的事打下了伏笔。
   人不是完美的,他所设计出来机器可能是完美的吗?HELL表示这台9000型的计算机有完美的记录,错误只有可能发生在人类身上。两位驾驶员表示出了对HELL的怀疑,立即遭到了HELL的惩罚,计算机代表的现代科学,关心的只是理性(任务的成败),而不是人类本身。
   主人公打败了计算机。就像尼采说描述的人类发展的三个阶段:骆驼,狮子,小孩。人类还是会从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狮子,进化到当初出生时那最纯真的形态,一个轮回。
   后来一段穿越时空的抽象画面,就好象人类发展的道路。开始的直线,图形,正是人类所处的科学世纪,虽然华丽,但是人类的内心却无比的恐惧,心灵受到扭曲。这又是无法避免的,科学的发展就是在这个轮回中的狮子的环节。
   随后我们看到的不是宇宙,而是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一滴红色在黑暗中散开。他的形状是否像极了天文望远镜里的宇宙景观呢?谁有知道我们的宇宙又是不是另一个世界的一个微小的部分,在另一个世界只是水里那红色的一滴颜料呢?
   人类进化的道路进行着,却已经不是先前抽象的图形了,我们看到山脉,各种各样的山脉,道路异常险阻。蓝色,绿色,黄色,红色,色彩越来越明亮,似乎光明就在眼前……我们终于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人类终于对自身有了更深的认识,脱掉科学的外衣,还原成一个真正的人。终其一生,人类终于还是完成了这个轮回,虽然身体已经老去,心灵却还原到那最纯洁的婴儿时期。
   到此人类完成了这个伟大的轮回!
   这也就是为什么插曲要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还有最后的婴儿所暗示的含义,表示人类完成了精神上的进化。
   至于那块黑色的石碑,我的理解是代表科学和理性。他来来到人间,使人类获得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也同样背叛人类,让人的灵魂空虚。
   看完这部电影,信仰科学的你我,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对科学信仰进行重新思考,哪怕是一点点的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来看当今时代的科学。

 6 ) 最伟大导演拍摄的最伟大影片

我开始照着Sol Stein的书学习写小说的时候,Sol说了,写作最难的在于要"show the story"(展现故事),而不是"tell the story"(讲故事),也就是说,要让文字产生画面感,那是要下真功夫的。这让我想起来小时候语文课上学过的老舍先生那篇描写写夏天热的文章,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语文老师的评论,老师说,老舍牛啊,厉害啊,为什么?因为写了半天热,愣没一个热字儿!

与文字的缺乏画面感想反,我想电影艺术比较难于表达的并不是影像,而是感觉、情绪和概念。

摄像机,归根究底其实就是把照相机照出来的一张张照片连起来播放,开始没声音,后来加上了对话、背景音乐,今后说不定还能加上气味——比如迪斯尼的4D电影中,画面里下雨,观众身上就被拨水——这些都是对影像这种艺术形式的延伸。所以说,用电影来展现故事,那是根本,电影本来就是把一个个的细节呈现在观众眼前,"show the story"是本分。

所以呢,相对于文学艺术,电影"show the story"容易,但是要表达一种感觉,进而要阐述一种世界观与哲学理念,那却是相当不容易的。能把后两者做好的,个人认为,那就是这种影像艺术中具有真功夫的大师。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下面回到A Space Odyssey 2001。我为什么觉得库布里克厉害,就是因为老库不仅完美的阐述了人与宇宙,可知与未知这样的一种关系和概念(这一部分的概念想必老库有自己的完整理论体系),更厉害的是,他还用影像的艺术精确表达出了他对这种概念延展部分的模糊感觉。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我上面说的究竟什么意思。

A Space Odyssey 2001,我认为主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第二部分,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秩序的颠倒;最后,宇宙的真理。

贯穿这三部分的是那块莫名其妙的黑色石碑。我开始看这部电影也觉得这个东西比较玄,这块“无中生有”的石碑究竟想表达什么理念呢?后来偶然读了一本书,叫作《月影》,里面也有一个类似的东西,只不过《月影》中是球体,不是方方正正的石碑。这个东西,可以理解为神对人的智慧启迪,比如上帝显灵托梦,比如佛教说的“棒喝”之类,也可以理解为“基因突变”,人突然变聪明了,类人猿突然就学会了使用工具变成了人(参考近期《国家地理》杂志,里面刚好有一个人类寻源的专题,谈到了这个基因突变的问题,不过这又扯远了)。不管什么原因,每次这个东西的出现,都代表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质变。至于如何理解,宗教也好,科学也好,甚至像《月影》中的随机无目的论也好,这就看个人愿意如何理解了,有无限解说可能。

第二部分,具象的故事是人与飞船电脑争夺控制权,内里隐含的,我个人理解是一种秩序的重新组合。那个空中小姐走着走着船舱就倒过来的经典镜头正是对这种秩序颠倒的象征。前一部分的人使用工具,并发生技术变革上的革命;而发展到一定程度,突破了量变的极限从而演变为质变,工具开始征服人脑。

最后一部分,我个人的理解,电影讲得是宇宙的真理。问题是,人类作为宇宙中的卑微一员,连自己依存的地球还没完全弄明白,哪里达到了理解宇宙真理的程度!所以这一部分对这个概念的阐述,不是从四四六六讲清楚的角度出发,而是用一种可能,一种感觉,一种猜测的方式去试图解释,解释的目的在于启发性,而不是答案。不管是那个超长的“进入黑洞”镜头,还是后来宇航员进入另一个空间看见自己的未来,包括最后的生命循环,都可能是所谓真理的一种表现,又可能什么都不是。

第一与第二部分逻辑体系明确,人的进化,秩序的颠覆,人与宇宙的关系等等这样艰涩的抽象概念,我觉得老库用电影,用这种具象的视觉艺术讲述得无比清晰明了,条理通顺,画面干净,多处使用几何构图;然后到了最后一部分,更把这种概念可能的外延这样更加抽象的东西表现了出来,而且,这种表现与教书育人还不同,并不是在自己完全明白清楚的基础上,如同老师教学生那样我有一桶水,我给你讲解一碗水那样表现出来;他的伟大正在与在面对这种自己也无法回答的问题上,精确准确的表明了自己理解的部分,同时也展现了对不可知的敬畏,模糊的恰到好处,引人回味。

所以如果让我评个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导演,最厉害的电影,那我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拍摄了《2001太空之旅》的库布里克。因为他不仅能够用具象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而且还勇于站在一个几乎危险的高度来表达对这种抽象哲学概念的分阶段理解与猜测,这简直就是电影界的爱因斯坦或者霍金。

 短评

中间还是睡着了几次……不是我的菜吧……但不能否认这片子做得真精致,而且还是60年代拍的,太空站、宇航服、宇宙飞船,都经得起长时间的细看。我只能说不明觉厉了……

3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既为举世公认之经典,必有高深奥妙之内涵。若觉难以理解,不妨从自身找找原因。对超出自我认知水平的事物极端排斥已属不智,再加以肆意的诋毁和谩骂只会将无知与庸俗进一步放大。更有甚者分明是哗众取宠,名为鄙视随波逐流,实则借机标新立异,以此彰显自己是如何的与众不同。实乃跳梁小丑,贻笑大方。

5分钟前
  • 白发生
  • 力荐

这部片子有三个特征:1)看不懂 2)无数的符号 3)必须熟读尼采 4)六十年代能够做出这样的特效真的是惊天动地

7分钟前
  • 思阳
  • 力荐

对我,这是恐怖片,源自童年对星空的恐惧,关于人类的渺小。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这部是唯一一出让我彻底游离出剧情,却始终带着浓厚兴趣看完的电影,我相信库布里克偏执的工作态度操死了一批又一批特效制作人员

14分钟前
  • Kuba
  • 力荐

#库布里克影展# 配乐、声音、设计赞。三段结构也很妙。至于主题,除了人为机役外,第三段开头黑石漂浮在太空,简直就是iPhone广告,然后进入微信APP画面,然后人可以穿越时空宇宙但也迅速老去,最终在Deathbed上还伸出手指点向触摸屏——这未来的宗教!

19分钟前
  • btr
  • 推荐

原作作者克拉克:“如果有人觉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游2001》在讲些什么,那一定是我和库布里克弄错了。”

23分钟前
  • 彦夕
  • 推荐

TMD终于看完了。整整看了三年,打开四遍,有一种在看剧集的错觉。太容易睡着的电影了。对于电影的寓意比喻太多人说过了,留在今天也是一个讨论广泛的课题,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并不觉得如何。倒是非常好奇它的视觉效果在当时没有特效没有cg vfx的时候,怎么做的。最后30分钟的windows 98屏保画面,和那些宇宙太空的慢镜头,感觉后世的科技广告和电音届,独立音乐界,到今天还在模仿这样的拍法。表妹问,这是什么电影?为什么半天都没人说话没人动。我们说:这是一部影史神作,我们在装逼。

27分钟前
  • Luna
  • 推荐

首先你得忍者看完第一遍,觉得不知道在说什么;看了第二遍,觉得好像有点意思;看第三遍,知道原来这个电影讲述的是多个主题啊,看第四遍,觉得好像看懂了点什么;看了第五遍,啊,真他妈太牛了!这可是1968年的东西!

32分钟前
  • 地富反坏右
  • 力荐

史上最伟大的装逼片,就连作者克拉克和导演斯坦利都看不懂剧情……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它的伟大,首先在视觉上它领先了同一时代数十年不止,很多星际旅行片都没有给我一种“星际旅行”的感觉,但这部有,关键就在于细节处理细致。还有就是,这部讲述星际旅行的片子拍摄于1968年,而美国登月则在1969

34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反复睡着影响了我对此片逻辑的梳理和判断……

37分钟前
  • 熊阿姨
  • 还行

现在这个年代没人敢如此玩观众了。

41分钟前
  • 单线程青年
  • 还行

叙事不够宏大的前提下,节奏略显缓慢。或许真应该以歌剧的心态来看,外行看热闹,只听咏叹调。

42分钟前
  • 穆先生.troj
  • 推荐

2001太空漫游时,人与电脑互不信任,交流也是冷的。2014Interstellar人与电脑的互相信赖、配合与默契,不只让人觉得萌萌的,还很温暖安全。即使它选择自我牺牲,你亦尊重。

44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李安评价自己最爱5部电影之一时说: “我非常崇拜库布里克,关于《2001太空漫游》我无法说清它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我当年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时,它深深地吸引了我,那种感觉就像吃了迷幻药之后的幻觉经历。” 今天在资料馆大银幕体验,修复版让这种幻觉变本加厉,渗入到每一根神经。

4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牺牲了部分叙事节奏,但构筑起来的完整世界让人目瞪口呆。我觉得我要暴走了:这怎么可能是1968年的电影!!!这怎么可能是1968年的电影!!!它反科学反伦理啊!!!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哲学命题的最佳叙事,形式上和贝拉塔尔的做作法相反,对细节的打磨使片子非常耐看,而且越看越迷人--细节的力量;我想象中只拍城市的杨德昌如果拍科幻题材就是这个样,一定会将无数理性问题荒诞化升至哲学角度去建构世界。

54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2001太空漫游》只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而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都只是提名。所以说啊,奥斯卡也不是权威。

5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那奄奄一息的机械生命执意要为我唱一首雏菊,有那么几秒温柔得不像话。

60分钟前
  • 充蜜
  • 力荐

这不是照着剧本拍的,而是曲谱

1小时前
  • 袁牧
  • 力荐